绿色低碳发展

搜索文档
绿色“风”景
辽宁日报· 2025-09-01 00:55
项目进展 - 3片95米叶片与机舱完成高空组装 标志着大唐昌图宋家街150兆瓦风电项目整机吊装任务进度过半 全面进入冲刺阶段 [2] 项目投资与效益 - 项目总投资10.8亿元 投产后预计年发电量4.54亿千瓦时 年产值约1.39亿元 [2] - 每年减少二氧化碳排放34.9万吨 对优化区域能源结构及促进绿色低碳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2] 项目结构 - 大唐昌图宋家街150兆瓦风电项目属于大唐铁岭500兆瓦风电项目的子项目 [2]
健全碳市场制度 加快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碳市场建设解读②
中国环境报· 2025-09-01 00:12
政策部署与战略意义 -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部署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 明确提出健全碳市场交易制度 [1] - 中办、国办发布《关于推进绿色低碳转型加强全国碳市场建设的意见》 明确全国统一碳市场建设重点任务和行动路线图 [1] - 碳市场是利用市场机制应对气候变化、优化碳排放权配置的政策工具 是我国碳定价机制的主体形式 [2] 市场建设必要性 - 完善碳市场是适应以降碳为重点战略方向的新阶段要求 需将碳价格信号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 [2] - 碳排放权交易试点扎实推进 全国碳市场已启动并平稳运行 积累中国特色发展经验 [3] - 碳市场展现我国参与全球气候治理决心 当前全球地缘政治复杂背景下成为绿色低碳发展战略定力的重要体现 [3] 经济与产业影响 - 碳市场覆盖电力、钢铁、水泥等行业 碳排放总量接近全国总量的70% [4] - 通过可再生能源使用、节能技术、数字化管控等工艺升级 推动重点排放企业形成绿色市场竞争力 [4] - 碳价格激励绿色低碳技术创新 引导企业及科研院所以市场为导向持续迭代技术 [4] 区域协调与金融机制 - 全国统一碳市场实现跨地区资源优化配置 为西部可再生能源创造市场空间 提升中西部碳汇资源价值转化渠道 [5] - 碳金融帮助履约企业降低经济风险 完善碳市场价格形成机制 引导资金投向绿色低碳项目 [5][6] - 碳金融市场降低高碳行业资金配置导致的搁置资产和资产泡沫风险 [6] 机制建设关键关系 - 需处理政府与市场关系 坚持市场经济规律 用政策确定性对冲转型不确定性 [7] - 需协调全国与地方试点碳市场 统一配额管理、交易、监管、数据及对外合作 地方可先行先试扩大覆盖范围与创新监管 [7] - 需统筹生态环境部门与发改、能源、金融等部门协作 实现数据共享、政策衔接及碳金融产品开发 [8] - 需兼顾对内转型与对外合作 在全国制度设计中坚持国际标准并预留对外接口 推动绿色技术及解决方案走出去 [8]
中国驻瑞典大使崔爱民会见瑞典哈兰省省督托恩贝里
人民网-国际频道 原创稿· 2025-08-30 08:20
中瑞地方合作交流 - 中国驻瑞典大使崔爱民会见瑞典哈兰省省督托恩贝里及副省督林格伦 就中瑞地方合作等议题交换意见 [1] - 中方介绍中国推动高质量发展和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情况 强调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绿色低碳发展道路 [2] - 哈兰省区位优势突出且发展特色明显 在绿色低碳等领域对华合作具有潜力 [2] 合作前景与重点领域 - 中瑞发展理念相近且合作前景广阔 特别在绿色低碳领域具有合作潜力 [2] - 中方希望哈兰省加强同中国有关地区的人员往来和交流互鉴 为中瑞关系发展贡献力量 [2] - 哈兰省表示愿与中方保持对话沟通并深化交流合作 [3]
中国国航: 中国国际航空股份有限公司2025年半年度报告
证券之星· 2025-08-29 17:02
公司概况与战略定位 - 中国国航是中国唯一载国旗飞行的航空公司 以凤凰为企业标识 象征吉祥与超越精神 致力于打造全球领先的航空品牌 [1] - 公司总部位于北京 拥有西南 浙江 重庆等多家分公司 并控股深圳航空 山东航空 澳门航空等子公司 联营企业包括国泰航空和西藏航空 [1] - 公司以安全第一 四心服务为使命 品牌定位为专业信赖 国际品质 中国风范 愿景是成为全球领先的航空公司 [1] 财务表现与运营数据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807.57亿元 同比增长1.56% 其中客运收入731.96亿元 同比微增0.08% 货邮运输收入35.77亿元 同比增长7.48% [2][8]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亏损18.06亿元 同比减亏35.11%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178.31亿元 同比增长0.99% [2][8] - 运输旅客7711.4万人次 同比增长2.87% 投入可用座位公里1775.76亿座公里 同比增长3.37% 客座率80.72% 同比提升1.43个百分点 [4][7] 机队规模与结构 - 截至报告期末 集团机队规模达934架飞机 平均机龄10.28年 包括空客系列430架 波音系列462架 商飞系列39架 [7] - 报告期内引进飞机12架 包括10架空客A320系列和2架C909飞机 退出飞机5架 包括1架A330和3架A320 [7] - 未来计划引进飞机47架 退出14架 其中空客系列计划引进22架 退出3架 商飞系列计划引进12架 [7] 市场布局与网络战略 - 公司打造北京和成都双核枢纽 构建双核枢纽驱动 四极组群立本的市场格局 加快一带一路航线开拓 通航点达40个 [4][6] - 国际航线表现突出 国际旅客运输量同比增长28.5% 国际收入客公里393.38亿 同比增长16.99% 国际货运收入27.07亿元 同比增长7.91% [4][8] - 国内航线收入515.24亿元 同比下降4.92% 但内地客座率达82.84% 同比提升2.17个百分点 [8] 成本结构与效率提升 - 航空油料成本243.27亿元 同比下降10.34% 主要受益于航油价格下降 起降及停机费用106.14亿元 同比增长6.53% [9] - 员工薪酬成本146.41亿元 同比增长5.48% 折旧费用143.50亿元 同比增长5.86% 飞机维修成本增长显著 [9] - 单位营业成本每可用吨公里3.49元 同比下降2.57% 体现成本管控成效 [8] 数字化转型与创新 - 全球地面航班保障平台覆盖全部分公司 实现航班监控可视化 排班调度智能化 航线智能工程师平台提升维修效率 [6] - 商业模式二期项目投产 提升精准营销能力 机上餐饮预订覆盖全部国内航班 智能客服提供语音咨询服务 [6] - 空铁联运服务扩展至73个城市 国内通程航班服务延伸至21地 全流程服务信息告知系统正式运行 [4] 品牌价值与行业地位 - 国航位列2025年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第25名 品牌价值2755.76亿元 在国内航空服务业保持领先 [6] - 公司是民航领域唯一创建世界一流示范企业 跻身世界航空运输企业第一阵营 [4] - 2025品牌全球传播力大会 国航位列中国品牌全球传播力总榜第26名 是唯一入围的航空企业 [6] 子公司与关联企业表现 - 深圳航空资产总额1053.07亿元 营业收入499.10亿元 同比增长10.64% 山东航空营业收入100.38亿元 同比增长2.63% [12] - 国泰航空作为联营企业 报告期损益11.74亿元 股权投资余额138.11亿元 [12] - 澳门航空完成运输旅客100.37万人次 同比下降2.52% 但收入客公里13.20亿 同比下降2.98% [12] 行业发展趋势 - 民航业整体呈现总体局面稳 国际增速快 货运韧性强特点 全行业完成运输总周转量783.5亿吨公里 同比增长11.4% [4] - 国际客运航线净增123条 国际旅客运输量同比增长28.5% 货邮运输量478.4万吨 同比增长14.6% [4] - 公司面临高铁分流风险 但通过加大国内远途和国际航线投入 推进空铁联运 保持竞争优势 [16]
上半年净利润达39亿元 青岛啤酒交出净利新高答卷
证券时报网· 2025-08-29 11:15
核心业绩表现 - 上半年实现产品销量473.2万千升 同比增长2.3% 营业收入达204.9亿元 同比增长2.1% 净利润约39亿元 同比增长7.2% 创历史新高 [2] - 业绩增长源于产品结构优化和运营效率提升 主要经营指标保持稳健增长 [2] 产品结构优化 - 主品牌产品销量271.3万千升 同比增长3.9% 其中中高端以上产品销量199.2万千升 同比增长5.1% [3] - 加速培育经典系 青岛白啤 高端生鲜1L铝瓶及超高端产品 这些品类均保持稳健增长 [3] - 依托青岛啤酒科技研发中心加强新品培育和品质提升 满足消费者多层次需求 [3] 创新与数字化转型 - 产品创新与体验创新双线并行 加码科技创新提品质 增品类 优供给 [4] - 借力数智赋能拓展即时零售 生鲜到家等消费场景 推进新鲜直送业务布局 [4] - 加快数字化转型 创新绿色低碳发展模式 青岛啤酒厂2024年获评全球食品饮料行业首家"可持续灯塔工厂" 多家工厂荣获国家级绿色工厂称号 [5] 行业趋势与公司战略 - 中国啤酒行业呈现总量趋稳 结构升级特征 消费者追求品质与体验升级 要求个性化与场景适配 强调质价比优先 [5] - 公司全面发力新产品 新渠道 新场景 新人群 新需求 开辟新增长空间 [5] - 研发上市轻干 樱花味白啤 浑浊IPA及全麦国潮 全麦逸品等多款特色产品 从个性化 健康化 高端化等维度满足消费者需求 [5] 未来增长驱动 - 行业未来增长主要来自两大层面 持续的产品结构升级带动中高端产品占比提升 以及通过数字化转型和创新绿色低碳发展模式提升运营效率 [6]
人民日报丨 电力虽充足 用电须节约
国家能源局· 2025-08-29 10:52
我国发电量增长迅速 可再生能源占比提升但火电仍为主力 2024年全国发电量突破10万亿千瓦时占全球三分之一 新能源发电已成为电量增量主体[2] 电力供应结构 - 火电贡献超过60%仍是发电主力 少用一度火电相当于节约400克煤 减少900多克二氧化碳排放[3] - 风电光伏具有波动性和间歇性 极热无风极寒无光晚峰无光可能导致新能源出力严重受阻[3] - 大规模消纳新能源发电对电力系统气候弹性安全韧性调节柔性提出更高要求 各环节需投入大量资源[3] 电力需求状况 - 能源需求总量持续增长 产业发展居民生活需要强大电力支撑[4] - 迎峰度夏期间全国电力供需总体平衡偏紧 局部地区高峰时段电力供应紧张[4] - 7月份单月用电量首次突破1万亿千瓦时大关 电力负荷不断创下新高[4] 节约用电意义 - 节约用电是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内在要求 也是调节高峰负荷缓解保供压力的重要手段[3] - 在用电高峰节约用电可减轻电网系统运行压力 提高供电可靠性[4] - 节约用电措施包括充分利用自然光 合理调节空调温度 优先选用节能电器 电动汽车错峰充电等[4]
吉林省省长胡玉亭主持召开全省生态环境领导小组会议 让良好生态环境成为人民幸福生活的增长点
中国环境报· 2025-08-29 10:07
政策导向与战略重点 - 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 统筹生态环境保护和绿色低碳发展 [1] - 实施重大生态工程 筑牢生态安全屏障 奋力开创美丽吉林建设新局面 [1] - 绿色是吉林振兴发展的底色 坚决扛起维护国家生态安全重大政治责任 [1] 治理措施与行业要求 - 坚持精准治理分类施策 针对重点地区领域问题落实有效举措 确保突出问题立行立改按期销号 [2] - 严格落实能耗双控及碳排放控制要求 加快推进重点行业超低排放改造 [2] - 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 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 [2] 重点领域整治方向 - 突出重点河湖水库有效改善水质 严肃查处破坏生态问题 [2] - 加快农业农村面源污染整治 完善农村生活垃圾收转运体系和畜禽粪污收集处置体系 [2] - 持续推进农药化肥减量增效 补齐环境基础设施短板 [2] 实施机制与保障措施 - 强化省级统筹 用足用好政策工具 坚持部门和地方同题共答同责共担 [2] - 推动行业部门主动靠前 对重点问题提供专业性指导 明确操作路径解决方案整改时限 [2] - 形成工作合力补齐短板弱项 全面提升生态环境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 [2]
活力中国调研行 | 内蒙古高质量发展三问
内蒙古日报· 2025-08-29 04:16
生态修复与碳汇发展 - 敕勒川草原通过近自然修复方案从荒石滩转变为生态草原 修复面积达3万余亩 植被种类超40种 动物种类超30种 [3] - 科左后旗科尔沁沙地综合治理成效显著 综合植被盖度达69.4% 森林面积343万亩 1320万亩沙化土地得到有效治理 [8] - 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森林面积8.37万平方公里 年固碳能力超3600万吨 碳汇产品累计交易额突破6000万元 [8][9] 新能源产业发展 - 中广核科右中旗项目采用"草光互补"模式 种植耐旱草种约11300亩 改善科尔沁沙地生态环境 [10][12] - 中广核风电装备制造产业园具备千万千瓦级全链条服务能力 创造超1000个就业岗位 年税收贡献6亿元 [13] - 达拉特旗"骏马"光伏电站运用"板上发电+板下种植"模式 由近20万块光伏板组成 实现生态与经济效益叠加 [15] 氢能与储能产业布局 - 包头氢能储能产业园建设氢能全产业链 氢晨科技5000台套燃料电池电堆产线已投产 [15][16] - 包头通过"绿氢制取—消纳应用"闭环模式 与北奔 包钢等企业合作推进氢能重卡与固态储氢项目 [16] 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 宝丰煤基新材料项目总投资673亿元 年产500万吨烯烃 采用绿电制氢技术替代化石能源 实现减碳增效 [18] - 内蒙古现代煤化工产业2024年产值突破1000亿元 煤制气与煤制烯烃产能全国第一 [18] - 霍林郭勒市推动铝产业向"绿电铝"转型 霍煤鸿骏公司发展高性能铝合金 电子铝箔等高端领域 形成铝基新材料集群 [20]
外交部:中国是世界绿色发展的坚定行动派、重要贡献者
中国新闻网· 2025-08-29 03:37
绿色发展政策体系 - 中国稳步推进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并建立1+N政策体系 [1] - 中国构建全球最大且发展最快的可再生能源体系 [1] - 中国建成全球最大最完整的新能源产业链 [1] 绿色能源贡献数据 - 中国贡献全球四分之一新增绿化面积成为全球增绿最快最多的国家 [1] - 中国当前每3度电中有1度为绿电 [1] - 中国新能源企业提供全球80%光伏组件和70%风电装备 [1] 成本降低与技术输出 - 中国推动全球光伏发电成本下降超过80% [1] - 中国推动全球风电成本下降超过60% [1] - 2016年以来为发展中国家提供超1770亿元人民币气候项目资金 [1] 国际合作承诺 - 中国承诺持续深化国际合作推动绿色技术自由流通 [2] - 强调发达国家有义务向发展中国家提供绿色转型支持 [2] - 中国将遵循巴黎协定通过多边治理应对气候危机 [2]
电力虽充足 用电须节约
人民日报· 2025-08-29 03:24
发电量增长与结构特征 - 全国发电装机容量连续多年位居全球首位 2024年发电量突破10万亿千瓦时 占全球总量三分之一 [1] - 新能源发电量保持高速增长 已成为电量增量的主体 [1] - 火电仍是发电主力 2024年贡献超60%发电量 [1] 节约用电的必要性 - 节约用电是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内在要求 每节约一度火电相当于减少400克煤耗和900多克二氧化碳排放 [1] - 节约用电可调节高峰负荷并缓解保供压力 2024年迎峰度夏期间全国电力供需总体平衡偏紧 局部地区高峰时段供应紧张 [2] - 2024年7月单月用电量首次突破1万亿千瓦时 夏季电力负荷持续创新高 [2] 新能源发电的挑战 - 风电和光伏发电存在波动性与间歇性 极热无风 极寒无光及晚峰无光可能导致新能源出力严重受阻 [1] - 大规模消纳新能源对电力系统的气候弹性 安全韧性和调节柔性提出更高要求 各环节需投入大量资源 [1] 节约用电实施措施 - 充分利用自然光并合理调节空调使用时间与温度 优先选用节能电器并关闭闲置电源 [2] - 电动汽车实施错峰充电策略 通过日常行为降低电网运行压力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