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身机器人

搜索文档
WRC专家观点|国际机器人联合会主席伊藤贵之:《国际机器人产业发展现状与趋势——机器人未来十年的增长密码》
机器人圈· 2025-08-15 10:19
2025世界机器人大会概况 - 大会于8月8日至12日在北京举行,设置3天主论坛和31场系列活动 [1] - 邀请416位国内外专家学者、企业家及国际机构代表参与 [1] - 国际机器人联合会主席发表《国际机器人产业发展现状与趋势》主题演讲 [1] 国际机器人联合会背景 - 成立于1987年的非营利组织,提供全球机器人行业统计数据和政策支持 [3] - 成员包括各国机器人协会、研发机构及供应链企业 [3] - 2025年4月发布初步数据,最终报告将于9月25日公布 [3] 2024年全球工业机器人市场表现 - 全球新装机量下降3%至52.3万台,亚洲(-2%)、欧洲(-6%)、美洲(-9%)均下滑 [4] - 电子行业微增,汽车行业大幅下滑,金属/机械保持第三大客户地位 [4] - 中国装机量逆势增长5%,全球份额从38%提升至53% [4][5] - 日本装机量下降7%至4.3万台,仅汽车行业增长11% [5] - 美国装机量下降9%至3.4万台,连续第二年放缓 [5] 区域市场细分表现 - 欧洲装机量8万台(-6%),仍处历史第二高位 [6] - 德国装机量下降5%至2.7万台,汽车行业暴跌22% [6] - 匈牙利汽车行业装机量突出,但欧洲整体汽车行业下降10% [6] - 欧洲塑料/化学品(+22%)和食品行业(+29%)增长显著 [6] 机器人密度指标 - 韩国(1012台/万人)和新加坡(770台)领先全球 [7] - 中国(470台)超越德国(429台)和日本(419台)位列第三 [7] - 美国(295台)排名全球第十 [7] 2025年五大行业趋势 1. 人工智能:物理AI年,虚拟与物理世界融合训练 [8][9] 2. 具身机器人:商业部署有限,安全问题和特殊任务限制发展 [8][9] 3. 可持续性需求:低能耗机器人受汽车行业青睐 [9][10] 4. 新客户群:建筑、实验室自动化、仓储物流领域扩张 [9][10] 5. 解决劳动力短缺:协作机器人填补技能工人缺口 [9][10] 市场前景与挑战 - 地缘政治影响投资意愿,亚洲订单量两位数增长 [11] - 中国2025年GDP预计增长4.7%,机器人需求持续 [11] - 电子行业增速放缓,但中国仍为机器人主要市场 [11] - "机器人即服务"模式在移动/服务机器人领域兴起 [10]
湘财证券晨会纪要-20250815
湘财证券· 2025-08-15 01:22
汽车行业 - 智元机器人与富临精工达成数千万元合作协议,近百台远征A2-W型机器人将落地富临精工工厂,标志着智能制造领域深度合作 [2] - 此次合作是国内工业领域具身机器人规模化商业签单的首个案例,具身机器人应用从概念走向实际落地,覆盖动力总成、减速器两大核心车间的15个上料点,每日承接500台以上产能的原材料配送任务 [3][5] - 远征A2-W依托三大核心技术:多模态感知系统、双臂协同与高精度操作模块、自主纠错算法,表现超出预期,抗干扰和纠错能力远胜传统设备 [6] - 投资建议聚焦技术突破、场景落地及全球化布局,建议关注绿的谐波、国茂股份,维持机器人行业"增持"评级 [8] 医药行业 - 上周申万医药生物下跌0.84%,跑输沪深300指数2.07个百分点,医疗服务II下跌2.22%,医疗器械II上涨2.70% [10][11] - 医疗服务板块PE(ttm)37.54X,PB(lf)3.50X,近10年估值位于历史分位的28.04% [12] - 政策推动脑机接口产业发展,目标2027年关键技术突破,建议关注瑞迈特等布局脑机接口技术的公司 [13][14] - 投资建议关注高成长方向(药明康德、皓元医药)及预期改善方向(爱尔眼科、迪安诊断),维持"买入"评级 [15] 半导体行业 - 2025年8月4日-8月8日申万半导体指数上涨1.45%,OpenAI发布GPT-5推动AI模型升级,特朗普拟对部分进口芯片征100%关税 [17] - 中芯国际Q2收入22.09亿美元,产能利用率92.5%;华虹公司Q2收入5.661亿美元,同比增长18.3%,产能利用率108.3% [18] - 费城半导体指数周涨2.7%,年初至今涨幅13.07% [20] - 投资建议关注AI算力需求驱动的兆易创新、澜起科技等,维持行业"买入"评级 [21] 金融工程-ETF市场 - 截至2025年8月8日,沪深两市ETF总规模46589.15亿元,股票型ETF规模31381.10亿元 [23] - 上周股票型ETF涨跌幅中位数1.32%,黄金股ETF表现最佳(+9.05%),创新药ETF表现最差(-2.54%) [24] - PB-ROE框架下ETF轮动策略上周关注汽车、煤炭和基础化工行业,累计收益率2.37%,超额收益率1.14% [26][27] - 本周策略推荐继续关注汽车、煤炭和基础化工行业ETF [28]
第二批50+重磅报告公布!2025高分子产业年会,看新兴产业机会在哪里?
DT新材料· 2025-08-14 16:04
2025高分子产业年会核心内容 - 全球化工产业正处于深刻变革期,中国新兴产业崛起将引领高分子材料未来十年发展[1] - 会议聚焦AI、具身机器人、低空经济等八大新兴产业领域材料创新机遇[1] - 汇聚国际领先企业、产业化专家、政府及资本等全产业链参与者[1] 组织机构 - 主办单位为宁波德泰中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DT新材料)[2] - 大会主席为中国工程院院士蹇锡高[2] - 协办单位包括舟山市投资促进中心等5家机构[2] - 支持单位涵盖中国新材料产业技术创新平台等6家学术机构[2] - 专家顾问团由12位院士/教授组成,包括俄罗斯自然科学院院士刘孝波等[2] - 特别鸣谢德国耐驰、浙江道默等9家行业领先企业[2][3] 会议议程亮点 工程塑料创新 - 涵盖树脂基复材智能化生产、工程塑料抗老化等8个技术方向[8] - 重点讨论聚酰胺弹性体应用、生物基相容剂等前沿课题[8] - 参与企业包括小鹏汽车、天津利安隆等上市公司[8] 电磁复合材料 - 聚焦高频PCB板材、热界面材料等5G/6G通信材料[9] - 涉及MXene复合屏蔽材料等尖端技术研发[9] - 吸引中兴通讯、3M等企业参与[9] 新能源汽车材料 - 展示岚图汽车轻量化案例、LCP材料应用等7大主题[10] - 探讨聚酰亚胺在三电系统的创新应用[10] - 参与方包括中石化研究院、道默工程等龙头企业[10] 航空航天材料 - 分析高分子材料在航天航空领域应用现状[11] - 聚焦聚醚醚酮复合材料在低空经济的应用前景[11] - 邀请航天材料研究所、赢创化学等专业机构[11] 特色活动 - 设置AI赋能高分子材料开发专场[14] - 举办高分子产业发展闭门会议暨项目路演[16] - 提供企业代表3500元/位、高校教师2800元/位的参会方案[17] 往届参会企业 - 包括巴斯夫、科思创等50余家国际知名企业[26] - 涵盖材料、设备、检测等全产业链代表[26]
纳思达(002180):国产打印机龙头,竞争力持续强化
东吴证券· 2025-08-14 13:56
投资评级 - 买入(维持)[1] 核心观点 - 信创国测标准出台促进奔图市占率提升,产业链国产化优势显著,预计未来奔图市占率将持续增长[8] - 极海微汽车芯片产品在控制器、传感器、电源&模拟&驱动等赛道布局完善,新产品导入标杆客户奠定未来成长基础[8] - 公司产品性能持续提升,高端打印机市场拓展带动产品均价和毛利率增长[8] 盈利预测与估值 - 2025E营业总收入29,069百万元,同比增长10.05%[1] - 2025E归母净利润1,199.32百万元,同比增长60.08%[1] - 2025E EPS 0.84元/股,P/E 28.17倍[1] - 2027E营业总收入33,892百万元,同比增长7.12%[1] - 2027E归母净利润2,394.04百万元,同比增长31.75%[1] - 2027E EPS 1.68元/股,P/E 14.11倍[1] 市场数据 - 收盘价23.76元,一年最低/最高价20.88/33.36元[6] - 市净率3.33倍,流通A股市值32,434.68百万元,总市值33,783.84百万元[6] 基础数据 - 每股净资产7.14元,资产负债率71.26%[7] - 总股本1,421.88百万股,流通A股1,365.10百万股[7] 业务亮点 - 奔图产品销往全球110多个国家和地区,累计下线超过2000万台[8] - 奔图A3激光打印机2024年发布,性能稳定,新品"扛打"系列连续打印40万页,卡纸率低于0.02‰[8] - 极海微推出面向具身机器人的高性能实时控制MCU/DSP,与广汽、一汽等主流汽车厂商及汇川、宇树等工控领域大客户合作[8] 财务预测 - 2025E毛利率32.73%,2027E提升至35.02%[9] - 2025E归母净利率4.13%,2027E提升至7.06%[9] - 2025E ROE 10.68%,2027E提升至15.50%[9] - 2025E经营活动现金流2,858百万元,2027E增长至4,126百万元[9]
芳源股份(688148.SH):目前不涉及军工业务,暂无并购重组计划
格隆汇APP· 2025-08-14 09:20
核心业务与技术布局 - 高镍NC二元前驱体产品可应用于具身机器人领域 [1] - 持续与客户对接芯片业务并开展高纯材料技术研发 [1] - 硫酸钴产品已可应用于高端数码行业 [1] 战略发展方向 - 固态电池正极路线以高镍三元体系为主 公司在该领域已具备优势 [1] - 积极推进多元化战略 通过技术升级提升产品品质并丰富终端应用场景 [1] - 配合客户进行研发和技术储备以提升产品核心竞争力 [1] 业务范围澄清 - 公司目前不涉及军工业务 [1] - 暂无并购重组计划 [1] - 重大信息以指定信息披露媒体公告为准 [1]
星展:上调丘钛科技目标价至15港元 预计下半年业绩将较上半年改善
新浪财经· 2025-08-14 06:33
公司业绩与策略 - 丘钛科技中期业绩强化了对其产品组合升级及集中开发非手机镜头模块策略的信心 [1] - 预计下半年业绩较上半年改善,受惠于更丰富智能手机组合、指纹识别模块产能利用率复苏及非手机镜头模块持续扩产 [1] - 公司与7间领先一级供应商合作,并获37个汽车或新能源汽车品牌认证 [1] 行业增长动力 - 汽车为公司最清晰中期增长动力 [1] - 全球仅约三成车辆具备配备超过8个摄像头的L2+级自动驾驶能力,为城市/无地图导航自动驾驶普及提供巨大增长空间 [1] - 早期LiDAR的参与及向具身机器人/无人机光学领域的扩展提供额外增长潜力 [1] 盈利预测与目标价 - 上调对公司今明两年盈利预测12%及20% [1] - 目标价由12.5港元上调至15港元 [1]
大行评级|星展:上调丘钛科技目标价至15港元 预计下半年业绩将较上半年改善
格隆汇· 2025-08-14 06:31
中期业绩与产品策略 - 中期业绩强化产品组合升级及集中开发非手机镜头模块策略的信心 [1] - 下半年业绩预计较上半年改善 受惠于更丰富智能手机组合、指纹识别模块产能利用率复苏及非手机镜头模块持续扩产 [1] 增长动力与市场机会 - 汽车为公司最清晰中期增长动力 与7间领先一级供应商合作并获37个汽车或新能源汽车品牌认证 [1] - 全球仅约三成车辆具备超过8个摄像头的L2+级自动驾驶能力 为城市/无地图导航自动驾驶提供巨大增长空间 [1] - 早期LiDAR参与及向具身机器人/无人机光学领域扩展提供额外增长潜力 [1] 盈利预测与目标价调整 - 上调今明两年盈利预测12%及20% [1] - 目标价由12.5港元上调至15港元 维持买入评级 [1]
星展:上调丘钛科技目标价至15港元 评级“买入”
智通财经· 2025-08-14 06:09
公司业绩与盈利预测 - 丘钛科技中期业绩强化对产品组合升级及非手机镜头模组策略的信心 [1] - 预计下半年业绩较上半年改善,受益于更丰富智能手机组合、指纹识别模组产能利用率复苏及非手机镜头模组扩产 [1] - 上调今明两年盈利预测12%及20%,目标价由12.5港元上调至15港元 [1] 业务增长动力 - 汽车领域为公司最清晰中期增长动力,与7间领先一级供应商合作并获37个汽车或新能源汽车品牌认证 [1] - 全球仅约三成车辆具备配备超过8个摄像头的L2+级自动驾驶能力,为城市/无地图导航自动驾驶普及提供巨大增长空间 [1] - 早期LiDAR参与及向具身机器人/无人机光学领域扩展提供额外增长潜力 [1]
星展:上调丘钛科技(01478)目标价至15港元 评级“买入”
智通财经网· 2025-08-14 06:05
公司业绩与盈利预测 - 丘钛科技中期业绩强化产品组合升级及非手机镜头模组策略信心 [1] - 下半年业绩预计改善 受惠于更丰富智能手机组合 指纹识别模组产能利用率复苏 非手机镜头模组持续扩产 [1] - 上调今明两年盈利预测12%及20% 目标价由12.5港元上调至15港元 [1] 增长动力与市场机会 - 汽车为公司最清晰中期增长动力 与7间领先一级供应商合作 获37个汽车或新能源汽车品牌认证 [1] - 全球仅约三成车辆具备配备超过8个摄像头的L2+级自动驾驶能力 为城市/无地图导航自动驾驶普及提供巨大增长空间 [1] - 早期LiDAR参与及向具身机器人/无人机光学领域扩展提供额外增长潜力 [1]
行业研究:智元机器人获富临精工数千万元订单 工业具身智能规模化落地
新浪财经· 2025-08-14 04:36
合作概况 - 智元机器人与富临精工达成金额达数千万元的合作协议 项目涉及近百台远征A2-W型机器人落地工厂 [1] - 合作标志着双方在智能制造领域深度探索机器人技术应用 为产业升级注入动力 [1] 行业意义 - 此次合作是国内工业领域具身机器人规模化商业签单的首个案例 实现从概念到实际落地的突破 [2] - 为行业树立规模化应用标杆 吸引更多企业关注和投入具身机器人的研发与应用 [2] 技术实施细节 - 首套远征A2-W已于2025年7月完成产线常态化作业 单班次周转箱配送能力达1000箱 [2] - 近百台部署覆盖动力总成和减速器车间的15个上料点 每日承接500台以上产能的原材料配送任务 [2] - 通过"具身机器人+AMR"协同方案解决多车间多品类场景下的柔性适配痛点 [2] 核心技术优势 - 多模态感知系统保障人机混场作业安全 双臂协同与高精度操作模块适配不同周转箱 [3] - 自主纠错算法确保突发异常时自主恢复作业 抗干扰能力远胜传统设备 [3] 产业影响与展望 - 合作验证具身机器人技术成熟度及商业价值 项目有望成为汽车制造和3C电子等工业场景的标杆案例 [4] - 推动工业具身智能重塑制造业生产模式 引领行业进入智能化转型新阶段 [4] 投资方向 - 行业投资应聚焦技术突破 场景落地和全球化布局三大方向 [5] - 硬件标准化 软件智能化和场景碎片化将成为行业特征 具备全链条创新与生态整合能力的企业将引领增长 [5] - 绿的谐波提供高精度谐波减速器 国茂股份凭借齿轮传动优势保障运动控制稳定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