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ESG
icon
搜索文档
德福科技:对冷冻站进行AI智慧改造|2025华夏ESG实践节能降耗案例
搜狐财经· 2025-09-24 09:42
公司概况 - 九江德福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1985年 总部位于中国江西省九江市 2023年深圳证券交易所创业板上市 股票代码301511 [1] - 公司深耕铜箔行业四十年 专注于高端电解铜箔研发、生产和销售 全球拥有四大生产基地 年产能达19.1万吨 位居全球首位 [1] - 锂电铜箔产品规格覆盖3.5-10um 应用于动力电池、储能、数码等领域 电子电路铜箔规格覆盖10-210um 应用于印制线路板及通信、消费电子、汽车等领域 [1] 能源效率提升措施 - 溶铜余热利用项目通过改造溶铜系统 利用工艺冷却水回水余热生产高温热水 取代天然气消耗 年减少天然气消耗约200万立方米 自2025年7月起实现天然气零消耗 [2] - 溶铜系统自换热改造实现溶铜罐高温硫酸铜溶液自循环 提高溶铜罐温度及溶铜速率 节约单位产品用电量约60千瓦时/吨 [2] - 余热综合利用:九江生产基地利用余热为空调送风加热 年利用余热1115.5万千瓦时 兰州生产基地利用余热替代市政供暖 年减少外购热力约630万千瓦时 生产车间年利用余热超2500万千瓦时 [2] 智能化改造与技术创新 - 冷冻站AI智慧改造通过实时采集参数、AI寻优算法自动调整设备运行 实现全自动无人高效控制 单一车间年节约用电量约65万千瓦时 [3] - 开关电源改造采用碳化硅模块替代原整流单元 减少电力转化损耗 提高整流器效率 改造后单位产品电耗平均下降约200千瓦时/吨 [3] - 永磁电机变频驱动节能改造:对污液工频泵、冷却水循环泵进行高效永磁电机变频驱动替代 并使用空气悬浮节能风机替代螺杆风机 年节约用电量共计223万千瓦时 [4] 专家评价 - 通过余热回收、整流效率提升等措施 单位产品电耗大幅下降 生产端物料闭环回收 以精细化管理彰显节能降耗硬实力 树立绿色生产新标杆 [4]
华利集团:破解产业链协同难题| 2025华夏ESG实践低碳领先案例
华夏时报· 2025-09-24 09:41
公司业务与规模 - 公司成立于2004年 专注于运动鞋的开发设计、生产与销售 产品涵盖运动休闲鞋、户外靴鞋、运动凉鞋/拖鞋等全品类 满足专业运动及日常穿搭需求 [1] - 2024年公司年产量达2.23亿双 是Nike、Adidas、Converse、Vans、UGG、HOKA、On、New Balance、Puma、Asics、Under Armour、Reebok、Lululemon等重要合作伙伴 [1] - 公司于2021年4月26日在深圳证券交易所创业板上市 证券代码300979 注册资本11.67亿元人民币 注册地为广东省中山市 [1] 碳中和战略目标 - 2024年8月通过科学碳目标倡议(SBTi)官方验证 成为同时获得近期目标和净零目标双认证的企业之一 [2] - 近期目标以2022年为基准 2032年将范围一和范围二绝对排放量减少50.4% 范围三购买商品和服务排放量减少30% [2] - 长期目标以2050年为基准 范围一和范围二排放量减少90% 范围三排放量减少90% 实现全价值链净零排放 [2] 供应链脱碳行动 - 发布《供应链脱碳行动声明》 要求供应商提交第三方认证的ISO 14064-1组织碳核查报告或LCA产品碳足迹报告 2024年共有96家供应商参与 占采购额39.1% 核算范围三类别一排放量达71.4万吨 [3] - 建立三重驱动机制 将碳管理纳入供应商ESG评估体系 联合开发低碳工艺与材料 推广可再生能源 探索碳金融工具参与碳交易体系 [3] - 2024年8月委托莱茵检测认证服务公司依据ISO14064-1:2018标准 对16家核心工厂开展范围一及范围二系统性核查 覆盖原材料加工、生产制造、能源消耗全链条 [3] 环境管理披露与评价 - 2024年9月通过CDP平台首次完整披露环境管理信息 提供涵盖环境政策、碳排放强度、供应链气候韧性等16项核心指标的标准化数据 [4] - 2025年2月CDP公布2024年度评分结果 公司在气候变化和水安全首次参评均获得B级评价 [4] - 专家评价指出公司通过能源结构优化和生产技术革新 提升可再生能源使用率 构建低碳生产新模式 成为传统制造业绿色转型先锋代表 [4]
海尔智家:完善用户投诉响应与管理机制| 2025华夏ESG实践品质甄选案例
华夏时报· 2025-09-24 09:40
公司背景与资本市场布局 - 海尔智家是海尔集团旗下专注于智慧住居赛道的子公司 前身为1984年成立的青岛电冰箱总厂 [1] - 公司于1993年在上交所A股上市 2018年在法兰克福中欧国际交易所D股上市 2020年在港交所H股上市 形成"A+D+H"全球资本市场布局 [1] - 全球员工总数超过10万人 其中外籍员工占比超三分之一 [1] 质量管理体系认证 - 2024年国内运营区全部工厂及海尔Europe全部工厂均通过ISO 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 [2] - 46家国内工厂通过QC 080000无有害物质认证 认证覆盖率达96% [2] - 5家国内工厂首次通过ANSI ESD S20.20防静电管理体系认证 累计13家工厂获此认证 [2] 用户服务数字化升级 - 建立服务商与服务人员工作台系统 2024年升级用户交互系统 支持文字/语音/视频多形式交互 [2] - 通过大数据实现用户需求智能识别与秒级派单响应 [2] - 创立量子小店模式 提供家电清洗/水电路改造/家政清洁等一站式社区化服务 [2] 投诉响应与服务质量 - 建立数字化用户投诉管理机制 实现客户需求秒级响应 [3] - 2024年接收66,212条产品及服务投诉 结案率与解决满意率均达100% [3] - 搭建全流程数字化培训体系 2024年开展线下实操培训超7,300次 覆盖服务人员10万余人次 [3][4] - 完成服务商培训5,700余家 培训场次超1,100次 [4] 质量管理理念与行业认可 - 坚守"人单合一 人人质量"理念 构建全流程质量管理体系 [4] - 设立用户体验委员会 以严苛标准优化产品体验 铸就家电生态领域卓越口碑 [4]
大众中国:建立供应商碳减排指导机制| 2025华夏ESG实践环境友好案例
华夏时报· 2025-09-24 09:39
文/华夏ESG观察联盟 2025年,大众汽车集团(中国)启动"能源年"专项行动,推行逾100项节能降耗措施,仅上半年便实现 单车能源消耗同比下降逾10%。针对汽车制造中热能消耗高、碳排放集中的环节,集团开展了多项技术 创新试点,如自产沼气系统、工业热泵技术等,持续升级绿色制造体系。 大众汽车集团(中国)将环境友好理念延伸至供应链管理方面,与合作伙伴联合探索动力电池与汽车塑 料的闭环回收解决方案,推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从而减少二次污染风险。集团还建立了供应商碳减排 指导机制,分享脱碳最佳实践,支持合作伙伴开展绿色制造项目,形成从原材料到整车交付的全链条绿 色协作网络。 在生产之外,大众汽车集团(中国)长期投入生态保护与修复,通过公益行动助力生态脆弱地区应对气 候变化和生态退化带来的挑战。2025年,为期十年的"绿带行动"公益林项目落地宁夏,成功买入十年规 划中的第五年,并完成了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卫市与吴忠市的造林和生态修复工程。自2019年启动以来, 项目已在中国六个生态脆弱地区累计种植超过430万棵适生乔灌木,造林面积超过2,000万平方米,相当 于大众汽车集团(中国)在华所有工厂占地面积的总和。 专家点评:大 ...
迪卡侬:全面推动零碳重卡的应用|2025华夏ESG实践节能降耗案例
华夏时报· 2025-09-24 09:36
文/华夏ESG观察联盟 迪卡侬承诺到2030年将范围1、2和3温室气体排放的绝对排放量从2021年基准年减少42%。根据 SBTi企 业净零排放标准,承诺到2050年实现整个价值链的温室气体净零排放。 2023年,迪卡侬门店在其能源管理系统(EMS)中开始引入Smart Meter(智能电表)。截至2024年 底,已有69家门店成功完成安装。在智能电表后台的用电看板上,每天、每周的累计用电量都清晰可 见,可以精确到每小时用电的具体数额。门店可以在任意时间,根据波峰去看到每个时间段的电量使 用,进行用电分配。 在2019年,迪卡侬启动了屋顶太阳能光伏项目,充分利用门店的屋顶闲置空间,将清洁阳光转化成电 能。根据2023年的数据,这些光伏系统的发电量接近3GWH,为门店节省了超过14万元的电费,还减少 了1800多吨的二氧化碳排放。聚集的光能,为企业抵消了碳足迹。 截止到2024年,迪卡侬零售门店有124座快充桩签约落地,预计年减碳量约620-992吨(相当于400-600 辆燃油轿车一年的碳排放量)。 2024年迪卡侬中国物流全面推动零碳重卡的应用。2023年的夏天,已经成为拥有测试超过600公里以上 的长续航 ...
海尔智家:完善用户投诉响应与管理机制|2025华夏ESG实践品质甄选案例
华夏时报· 2025-09-24 09:36
企业概况 - 公司为海尔集团旗下智慧住居业务板块主体 前身为1984年成立的青岛电冰箱总厂[1] - 公司实现A股(1993年上市) D股(2018年法兰克福上市) H股(2020年香港上市)全球资本市场布局[1] - 全球员工总数超10万人 其中外籍员工占比超过三分之一[1] 质量管理体系 - 2024年国内运营区全部工厂及欧洲全部工厂通过ISO 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2] - 46家国内工厂通过QC 080000无有害物质认证 认证覆盖率达96%[2] - 5家国内工厂首次通过ANSI ESD S20.20防静电管理体系认证 累计达13家工厂获此认证[2] 用户服务系统 - 建立服务商与服务人员数字化工作台系统 2024年升级用户交互系统[2] - 用户可通过APP 小程序等平台以文字 语音 视频形式直接交互[2] - 依托大数据实现需求智能识别与秒级派单响应[2] 创新服务模式 - 创立量子小店模式 聚焦家庭生活场景服务[2] - 建立社区用户中心的一站式多渠道服务 覆盖家电清洗 水电路改造 家政清洁等定制需求[2] 投诉管理机制 - 建立数字化用户投诉响应与管理机制 实现客户需求秒级响应[3] - 2024年接收66,212条产品及服务投诉 结案率与解决满意率均达100%[3] 培训体系 - 搭建全流程数字化服务培训体系和操练考比体系[3] - 2024年全国开展线下实操培训超7,300次 参与服务人员10万余人[3] - 完成服务商培训5,700余家 培训场次超1,100次[4] 品质管理理念 - 坚守"人单合一 人人质量"理念[4] - 建立全流程质量管控体系 涵盖有害物质管控及ESD静电防护[4] - 设立用户体验委员会 持续优化产品使用体验[4]
李宁公司:打造全生命周期绿色低碳产品|2025华夏ESG实践品质甄选案例
华夏时报· 2025-09-24 09:36
公司背景与品牌定位 - 公司由体操运动员李宁于1990年创立 核心业务包括专业及休闲运动鞋、服装、配件和器材产品 2004年在香港上市[2] - 深耕跑步、篮球、综训、羽毛球、乒乓球和运动休闲核心品类 持续提升产品体验和运动体验 打造"李宁式体验价值"[2] - 最早赞助亚运会及奥运会中国体育代表团的国内运动品牌 长期合作中国国家射击队、跳水队、乒乓球队 2025-2028年成为中国奥委会体育服装合作伙伴[2] ESG实践与可持续发展 - 2006年发布首份企业社会责任报告 2014年披露ESG专项报告 持续完善可持续发展管理架构[2] - 2024年MSCI ESG评级跃升至BBB级 入选凯度BrandZ可持续发展品牌50强榜单第15位[2] - 致力于降低产品碳足迹 打造全生命周期绿色低碳产品 应用䨻科技和GCR等环保技术[4] 产品质量管理体系 - 建立联合稽查小组 每季度对仓库进行联合质量稽查 制定《李宁产品安全技术要求》要求供应商签署符合性声明并定期抽测[3] - 配备292套先进仪器设备的中心实验室 覆盖物性、安全性、功能等多维度检测 每季度检测原材料 不合格材料全部隔离报废[4] - 依据国家标准对上市产品进行外观检测、防伪码检测和质检盖章 不合格产品立即返仓修复或退残[3] 供应链与化学品管控 - 实现对供应链化学品使用的严格管控 确保产品安全环保[3] 客户服务与售后保障 - 强化客户投诉管理 明确处理流程和要求 建立在线质量鉴定系统和专业售后团队 制定售后管理文件[4] - 工作过程中不断总结排查风险点 根据法律法规更新及时调整公司制度[4] 行业标准参与 - 2024年参与11项国家及行业标准意见征求工作 以及4项团体标准意见征求工作[4]
孚能科技:提升资源利用效率|2025华夏ESG实践环境友好案例
华夏时报· 2025-09-24 09:36
公司业务与技术布局 - 公司为软包动力电池企业 专注于新能源车用动力电池系统及储能系统的研发、生产和销售[1] - 以绿色出行和智慧能源为核心布局市场 拓展特殊应用等新兴市场[1] - 技术开发方向包括半固态/固态锂离子电池技术、钠离子电池技术、高能量密度动力电池电芯技术、新化学及电化学体系储能技术、正负极材料研发技术[1] 碳排放管理与减排成效 - 构建以"总经理-ESG委员会-可持续发展部"为核心的能源与气候变化治理架构[2] - 建立覆盖范围1、2、3的全维度碳排放核算体系 采用"碳核算-碳计划-碳减排-碳抵消-碳披露"可持续碳管理五步法[2] - 2024年范围一、二、三温室气体排放较2023年分别下降15.0%、22.3%、14.8%[2] - 连续4年实现特定产品碳中和并获得DEKRA认证 连续3年获得ISO 14064碳盘查核查认证[2] - 赣州基地连续2年完成ISO 14068碳中和认证 符合"零碳工厂"要求[2] 资源利用效率与绿色制造 - 全年用水量较上年下降4.55% 循环用水总量达484.1万吨[2] - 镇江基地通过热能梯级利用、智能水蓄冷等技术实现单厂能耗降低18%[2] - 赣州基地荣获"国家级绿色工厂"荣誉[2] - CDP气候变化评级获B级[2] 绿色包装与循环利用 - 赣州新能源基地可循环包装使用比例达99.69%[3] - 四轮车电池包国内运输全部使用钢制料架 实现100%回收利用率[3] - 非快递包装的电池模组采用可回收塑料围板箱 回收利用率达100%[3] - 锂电芯使用可回收吸塑盒包装 回收利用率达90%[3] 供应链可持续发展管理 - 将应对气候变化、能源管理等环境议题纳入供应链可持续发展管理重点议题[3] - 环境议题纳入供应商可持续发展评估审核管理指标[3] - 2025年发布《供应链节能降碳倡议书》 向供应商宣贯绿色发展、绿色采购、清洁生产、减碳降碳等要求[3]
华利集团:破解产业链协同难题|2025华夏ESG实践低碳领先案例
华夏时报· 2025-09-24 09:36
公司业务与规模 - 公司成立于2004年 专注于运动鞋开发设计、生产与销售 产品涵盖运动休闲鞋、户外靴鞋、运动凉鞋/拖鞋等全品类 满足专业运动及日常通勤与时尚穿搭场景[2] - 2024年公司年产量达2.23亿双 是Nike、Adidas、Converse、Vans、UGG、HOKA、On、New Balance、Puma、Asics、Under Armour、Reebok、Lululemon等重要合作伙伴[2] - 公司于2021年4月26日在深圳证券交易所创业板上市 证券代码300979 注册资本11.67亿元人民币 注册地为广东省中山市火炬开发区[2] 碳中和战略目标 - 2024年8月通过科学碳目标倡议SBTi官方验证 获得近期目标和净零目标双认证[3] - 近期目标以2022年为基准 2032年范围一和范围二绝对排放量减少50.4% 范围三购买商品和服务排放量减少30%[3] - 长期目标以2022年为基准 2050年范围一和范围二排放量减少90% 范围三排放量减少90% 实现全价值链净零排放[3] - 范围三减排目标覆盖采购额占比前85%的核心供应商 确保减排行动实际影响力[3] 供应链脱碳实施举措 - 发布《供应链脱碳行动声明》 通过数据标准化要求供应商提交第三方认证的ISO 14064-1组织碳核查报告或LCA产品碳足迹报告[4] - 2024年共有96家供应商参与数据标准化 占采购额39.1% 核算范围三类别一排放量达71.4万吨[4] - 建立三重驱动机制 包括将碳管理纳入供应商ESG评估体系 联合开发低碳工艺与材料 探索碳金融工具参与碳交易体系[4] - 2024年8月委托莱茵检测认证服务公司依据ISO14064-1:2018标准 对16家核心工厂开展范围一和范围二系统性核查[4] 环境信息披露与评价 - 2024年9月通过CDP平台首次完整披露环境管理信息 提供16项核心指标的标准化数据[5] - 2025年2月CDP公布2024年度评分结果 公司在气候变化和水安全首次参评均获得B级评价[5] - 专家评价指出公司通过能源结构优化和生产技术革新 提升可再生能源使用率 构建低碳生产新模式 成为传统制造业绿色转型先锋代表[5]
隆基绿能:面向所有的员工开展节能宣传|2025华夏ESG实践节能降耗案例
华夏时报· 2025-09-24 09:36
公司业务布局 - 公司聚焦科技创新 构建单晶硅片 电池组件 分布式光伏解决方案 地面光伏解决方案 氢能装备等业务板块 形成绿电加绿氢产品和解决方案[1] - 公司在中国 越南 马来西亚布局生产基地 在美国 日本 印度 澳大利亚 阿联酋 泰国等国家设立销售机构 业务遍布全球160余个国家和地区[1] 能源与碳排放管理 - 公司制定能源管理手册 能源管理制度 能源数据管理办法等制度文件 成立由董事长任组长的集团能源管理工作领导小组 确保能源管理全流程规范[2] - 公司每年开展全集团碳核查认证 每年更新温室气体排放清单 连续五年获得第三方认证 以内部运营及供应链碳排放管理为重点[2] - 公司按照ISO 14064标准实现EMS系统运营范围全覆盖 搭建碳排放数据在线管理系统 持续完善碳排放内部数据核查[2] - 公司2024年开展477个节电类技改项目 预计每年节约电量约4.26亿度 从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2] 生产基地与能效提升 - 嘉兴基地2024年以ISO 14068为标准成功打造公司首家零碳工厂 作为灯塔工厂部署数智化能源管理系统[3] - 嘉兴基地引入全球领先智能化生产设备 涵盖全自动串焊机 自动化流水线 AI串追溯等先进智能设备及先进工艺[3] - 嘉兴隆基乐叶2024年单位产品能耗同比下降24.6% 开展变压器能效升级 电化学储能项目 高效冷机房智控系统 EMS系统迭代等[3] - 嘉兴基地2024年开展节电类项目26项 年节电量约1300万度 相当于减碳7600吨[3] - 嘉兴基地屋顶建设17.03MW光伏电站 2024年消纳电量约1600万度 占总用电量的10.2% 相当于减碳9558吨[3] 水资源管理 - 公司关注产品水足迹 分产品类型制定水足迹衡量管理计划 监测单位产品水耗强度 探索建设用水零排放工厂[3] - 公司2024年通过分析所有生产环节节水潜力 采用中水回收 浓水回收 雨水回收等优化措施[4] - 公司2024年单晶 切片和电池单位产品耗水强度较2023年有大幅度下降 其中电池环节实际水单耗下降达到44.5%[4] 可再生能源利用 - 公司2024年使用可再生电力47.46亿度 减碳超254万吨[4] - 嘉兴基地成为光伏行业首个灯塔加零碳工厂[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