耐心资本

搜索文档
信银理财助力壮大耐心资本 做强科技金融大文章
新华网· 2025-08-12 06:06
作为业内最早开展科技企业股权直投的理财公司之一,信银理财采取多维策略"驰援"科创企业发 展。依托中信集团产融结合优势和母行客户网络,信银理财通过专业化投资团队,推动细分行业研究, 以股权投资和资本市场业务为抓手,强化对优质企业的筛选和甄别,促进科技金融业务和专精特新"小 巨人"的项目储备,目前多个项目已经结出成果。 在选择股权投资项目时,重点考量的因素包括宏观环境情况、所在细分行业情况、企业的资源禀赋 及风险状况、协同发展赋能和投资成本等。具体需要判断企业在未来较长期限内能够符合经济和金融政 策,考核被投企业的估值合理性,还需考察企业科技属性成色、前景预期、行业壁垒、竞争态势和企业 的团队人员、技术实力、股东支持,以及财务稳健性、融资能力、专利技术、法律合规等。这些都离不 开信银理财"耐心"的研究和"潜心"的研究。 从"精准滴灌"到"生态共建" 服务企业全生命周期投融资需求 面对科技型企业"轻资产、高风险、长周期"的特性,信银理财科学构建了"精准滴灌"与"生态共 建"的发展模式,服务企业全生命周期的投融资需求。 在方向选择上,信银理财会优先聚焦当前国家经济发展的核心领域,帮助破解企业融资难题。在先 进制造业方 ...
2025年上半年软件业继续稳健增长,金融科技ETF(516860)盘中翻红上扬,近2周新增规模、份额均居同类第一
新浪财经· 2025-08-12 05:22
指数及成分股表现 - 中证金融科技主题指数上涨0.58%至930986点位 [3] - 成分股翠微股份上涨5.71%、东信和平上涨5.18%、四方精创上涨4.43%、中科金财上涨4.41%、恒宝股份上涨3.55% [3] - 金融科技ETF上涨0.41%至1.46元,近1周累计上涨2.39% [3] 行业基本面数据 - 2025年上半年中国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收入70,585亿元,同比增长11.9% [4] - 行业利润总额8,581亿元,同比增长12.0% [4] - 信息技术服务收入48,362亿元(占比68.5%),同比增长12.9% [4] - 云计算与大数据服务收入7,434亿元,同比增长12.1% [4] - 软件产品收入15,441亿元,同比增长10.6% [4] 产品规模与流动性 - 金融科技ETF近2周规模增长2.63亿元,新增规模居可比基金前1/3 [5] - 近2周份额增长2.03亿份,新增份额居可比基金前1/3 [5] - 近1月日均成交额1.71亿元,当日成交8,118.01万元 [3] - 盘中换手率5.05% [3] 资金流向与杠杆交易 - 单日资金净流出2,466.54万元 [5] - 近10个交易日有6日净流入,累计净流入2.90亿元,日均净流入2,897.52万元 [5] - 融资买入额1,015.13万元,融资余额6,526.31万元 [5] 历史业绩表现 - 近1年净值上涨132.04%,在指数股票型基金中排名3/2954(前0.10%) [6] - 成立以来最高单月回报55.92%,最长连涨3个月涨幅113.16% [6] - 上涨月份平均收益率10.10%,年盈利百分比66.67% [6] - 持有3年盈利概率97.65%,超越基准年化收益0.49% [6] - 近1年夏普比率1.70 [6] 风险控制与运营指标 - 今年以来相对基准回撤0.46%,回撤后修复天数79天(可比基金中最快) [7] - 管理费率0.50%,托管费率0.10%(可比基金最低) [7] - 近2月跟踪误差0.027%(可比基金中精度最高) [8] 指数构成与权重 - 中证金融科技主题指数选取金融科技领域上市公司证券作为样本 [8] - 前十大权重股合计占比51.26%,包括东方财富、同花顺、恒生电子等 [8] 行业发展趋势 - AI发展存在双重规模效应:规模定律带来后发追赶机会,规模经济形成先发优势 [5] - 需通过算法创新弥补算力短板,发挥人才与市场潜力 [5] - 建议构建"耐心资本"生态体系,推动AI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 [5]
证监会:更大力度培育壮大长期资本;最高法发布25条指导意见促民营经济发展|每周金融评论(2025.8.04-2025.8.10)
清华金融评论· 2025-08-11 10:44
重大政策 - 英国央行将基准利率从4.25%下调25个基点至4%,这是自2024年8月以来的第五次降息,符合市场预期 [8] - 证监会将更大力度培育壮大长期资本、耐心资本,加快构建支持"长钱长投"的政策体系,深化科创板、创业板改革 [9] - 最高法发布25条指导意见,从五部分提出司法保障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具体举措,破解民营经济发展难题 [10][11] 经济数据 - 7月CPI环比上涨0.4%,同比持平,核心CPI同比上涨0.8%,涨幅连续3个月扩大 [13] - 7月PPI环比下降0.2%,同比降幅3.6%,与上月相同,国内市场竞争秩序持续优化 [13] - 美联储副主席鲍曼支持今年降息三次,市场认为9月降息25个基点的可能性高达88.9% [12] 民生政策 - 国办印发《关于逐步推行免费学前教育的意见》,2025年秋季学期起免除公办幼儿园学前一年保育教育费,惠及约1200万人 [7] - 仅2025年秋季一个学期有望减少家庭支出约200亿元,政策旨在缓解"生得起、养不起"的担忧 [8] 市场反应 - 英国央行降息后,英镑兑美元上涨0.5%至1.3424美元,富时100指数略有下跌但整体平稳 [9] - 投资者下调对2025年底前再次降息的预期,完全消化2026年2月降息至3.75%的可能性 [9]
香港招商引资越走越稳,“耐心资本” 聚焦培育本地初创企业
环球网· 2025-08-11 01:26
香港财政司司长陈茂波则表示,香港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作为特区政府的"耐心资本",除了聚焦培育本地 的初创和企业,也致力利用其国际和区域网络,发掘和投资内地和海外的优秀团队和优质企业,鼓励它 们来港落户扎根。目前港投公司已投资超过100个项目,当中超过10家公司已经或准备递交在香港上市 的申请。 【环球网财经综合报道】日前,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李家超表示,截至7月底,注册香港本地公司总数逾 150万家,注册非香港公司逾1.5万家,两项数字均创历史新高。自2023年1月至今年7月,投资推广署已 协助1333间企业在香港开设或扩展业务,引入1740亿港元首年直接投资,并创造逾1.9万个新增职位。 李家超还表示,特区政府招商引资的步伐不会停,只会越走越稳、越快;未来会继续开发更多具有潜力 的新兴市场。 中信证券近日撰文分析指出,从产业因素来看,香港金融服务业的蓬勃发展,来自中央政策的支持,巩 固了香港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从人口因素来看,本地生育率虽然下降,但香港政府不断推出吸引外地 高端人才流入的政策,例如优才、高才政策,2022年下半年之后人口累计净迁入持续增加,且其中具备 强购买力的人口占比较高。 ...
“耐心资本+国际场景”双轮驱动 香港锻造金融科创超级平台|港美股看台
证券时报· 2025-08-11 00:57
香港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港投公司)进展 - 港投公司已投资超过100个项目,其中超过10家公司已经或准备递交在港上市申请 [1] - 港投公司目前管理规模约620亿港元,主要管理"香港增长组合"、"大湾区投资基金"、"策略性创科基金"和"共同投资基金"四大基金 [2] - 投资聚焦硬科技、生命科技以及新能源/绿色科技三大主题 [2] - 每1港元投资带动超过5港元市场长期资金跟投,资金来源包括主权基金、退休基金等耐心资本机构 [2] 招商引资成果 - 引进重点企业办公室将公布第五批共10多家重点企业,包括多家国际领先医药企业 [2] - 已引进84家前沿科技重点企业,预计未来数年带来约500亿港元投资 [3] - 引进企业将创造超过20000个职位,使用168万平方呎创科、工业和商业楼面 [3] 产业发展战略 - 重点发展人工智能大数据、生命健康科技、金融科技和新能源及先进制造四大领域 [2] - 将引入结合创科和文创的企业以推动香港创意文化产业发展 [2] - 促进"政、产、学、研、投"深度对接和紧密合作 [3] - 利用香港国际化应用场景吸引海内外企业测试前沿技术 [3]
政策利好为国产创新药培育耐心资本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2025-08-11 00:35
中国的创新药靠硬实力在全球闯出了声誉。中信建投(601066)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制药及生物科技组首 席分析师袁清慧近日遇到了罗氏制药集团亚太区相关业务负责人,这名负责人认为"中国创新药的临床 数据在全球的可复制性非常棒"。 增设商业健康保险创新药目录是《若干措施》的一大亮点。2024年,我国商业健康保险的原保费收入为 9773亿元,和城乡居民医保的筹资水平大体相同。然而,商业健康保险在支持创新药方面还有很大的潜 力可挖掘。 设置商业健康保险创新药目录,意味着"我国创新药企业迎来更大的发展机会,将从单纯依赖医保,转 向医保和商保的双轮驱动"。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规划研究部处长熊锡鸿表示,在保障基金安全和 实现保值升值的前提下,基金理事会将为企业提供更多的耐心资本。根据国家医保局7月24日消息,目 前已有超100个药品申报了商业健康保险创新药目录。 参加座谈会的业内人士对医保大数据也有很高期待。2022年3月,全国统一的医保信息平台建成,涵盖 了全国超13亿参保人、超100万家定点医疗机构和药店、1万余家医药企业、30余万种药品耗材的医保信 息。"我们数据的质量非常高,而且时效性非常好。大家平时在医院看病时能够及 ...
“耐心资本+国际场景”双轮驱动 香港锻造金融科创超级平台
证券时报· 2025-08-10 17:33
香港招商引资引才成果 - 香港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已投资超过100个项目 其中超过10家公司已经或准备递交在港上市申请 [1] - 港投公司管理规模约620亿港元 主要管理"香港增长组合"、"大湾区投资基金"、"策略性创科基金"和"共同投资基金" [1] - 港投公司聚焦硬科技、生命科技以及新能源/绿色科技三大投资主题 [1] - 港投公司每1港元投资带动超过5港元市场长期资金跟投 资金来源包括主权基金、退休基金、企业创投公司和家族办公室 [1] 重点企业引进进展 - 引进重点企业办公室将公布第五批共10多家重点企业 包括多家国际领先医药企业 [2] - 引进办已引进84家前沿科技企业 预计未来数年带来约500亿港元投资 创造超过20000个职位 使用168万平方呎创科、工业和商业楼面 [2] - 重点引进领域包括人工智能大数据、生命健康科技、金融科技、新能源及先进制造 新增结合创科和文创的企业 [2] 产业与人才协同发展 - 香港特区政府促进"政、产、学、研、投"深度对接 利用国际化应用场景吸引海内外企业测试前沿技术 [3] - 香港联通世界优势助力内地企业"走出去" 推动专业服务和国家标准全球化 [3] - 多元产业发展结合优质就业机会、教育和生活环境 形成"产业+人才"良性循环 [2]
瞄准“地方主线”,险资入“市”火花加速碰撞
北京商报· 2025-08-10 14:08
综合来看,各地政府在积极为险资这一耐心资本创造优质的生存土壤。对引进险资用于交通、能源、水利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及重大民生工程的 项目业主,按照其当年运用资金增量给予贴息等。 保险资金规模大、期限长、稳定性高,是天然的耐心资本,为我国实体经济发展的多个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注入了大量源头活水。8月10日,北 京商报记者注意到,近日,河南、绍兴等多地保险资金运用有了新动向,保险资金支持地方经济发展的力度在持续提升。 在业内专家看来,险资具有单笔投资大、投资周期长等优势,能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稳健的资金支持。那么,保险资金重点投向了哪些领域?又 如何服务地方经济? 险资投资在河南又有了新进展。近期,河南首只S基金完成重要变更。中原农险联合瑞众人寿、大家控股两家险资完成河南S基金投资,实现保险 资金投资河南内股权基金零的突破。 据介绍,本次变更后该基金注册资本规模为7亿元,存续期限12年。其核心价值在于通过受让现有基金份额、进行接续投资等方式,有效盘活区 域股权投资市场:一方面,为早期基金投资者提供流动性退出渠道,缓解股权基金退出压力;另一方面,为处于成长期的科创企业注入持续资 本,助力其克服发展瓶颈,实现持续成长。 除了 ...
最高出70%、子基金管理费2%,安徽再出大招
母基金研究中心· 2025-08-08 16:05
安徽省天使母基金群高质量运营指引核心创新点 - 对单个子基金出资比例最高达70%,返投金额仅1倍,创行业单一出资比例天花板[2] - 子基金管理费按实缴规模2%收取,退出期减半至1%,符合市场惯例[3][4] - 运营绩效优秀母基金存续期可延长至20年,体现"耐心资本"理念[5][6] - 优化投资协议条款,减少对赌/兜底/无限连带责任等要求[6] - 考核机制不以单一子基金或项目损失为依据,审计与国资考核结果互认[6][7] 安徽省母基金政策体系与实施成效 - 2023年设立2000亿新兴产业引导基金体系,包含16只母基金[9][10] - 天使/风投子基金损失容忍度分别达80%和40%,存续期放宽至15年[9] - 截至2025年2月累计投资专精特新企业297家、独角兽企业16家[10] - 返投比例普遍为1-1.5倍,主题母基金重视GP产业招引能力[11] - 2025年计划设立200亿新质生产力投资平台及并购重组子基金[11] 合肥市基金运作模式升级 - "合肥模式"通过国资平台撬动社会资本,形成2600亿认缴规模[12][14] - "创投城市计划"构建覆盖企业全生命周期的"基金丛林"[12][13] - 2024年设立中部首只国资S基金,规模28亿元[13] - 市属平台累计投资超1800个项目,87家企业上市[14] - 市政府引导母基金目标5年形成5000亿股权投资体系[14] 行业示范效应与发展趋势 - 政策创新在国资基金监管协作机制上形成突破[7][8] - 专业化基金矩阵推动长三角产业转型升级[15] - 2023年政策考察活动促成超12亿元募资合作[10] - 投资方向从产投向创投转变,聚焦产业链前沿领域[12]
安徽又出“王炸”:母基金运营新指引来了
FOFWEEKLY· 2025-08-08 10:00
安徽天使母基金群政策创新 - 母基金对单个子基金出资比例最高可达70% 并可动态调整出资份额 对募投进度快 财政撬动比例高 投资效果好的子基金予以倾斜 [6][7] - 省市县三级财政资金 政府引导基金及地方国企实际出资子基金比例不设上限要求 [7] - 允许优秀母基金存续期延长至20年 对关键期优质企业可延长退出时间 [7] 返投机制优化 - 省外被投企业5年内迁入安徽或被省内企业收购可视为返投 [7] - 省外被投企业在皖设立总部 生产基地 研发基地或子公司且实缴资本不低于投资额的 可认定为返投 [7] - 同一实际控制人旗下其他基金新增投资安徽企业或符合前述条件的省外企业 均视为返投 [7] 考核体系突破 - 考核以基金整体项目投资核算为依据 不以单一子基金或项目损失论英雄 [8] - 未触及容错底线且无违规情况下不作负面评价 审计与国资考核结果可互认 [8] - 连续2年考核不合格的管理机构将被更换并扣减管理费 [8] 早期企业支持标准 - 重点支持注册不满5年 员工≤300人(本科占比≥30%) 研发强度≥3% 资产/年收入≤5000万元的企业 [8] - 构建"四投"体系(投早 投小 投长期 投硬科技) 防止早期项目估值泡沫化 [8][9] - 减少对赌 实控人兜底 无限连带责任等刚性条款 [9] 安徽基金生态建设成果 - 截至2025年1月 引导基金体系认缴规模达2220亿元 16只母基金设142只子基金 累计投资686个项目 金额349亿元 [12] - 2025年新增境内上市公司4家(全国第三) 全省上市公司达186家(全国第七) [13] - 省级天使基金群已投212个项目(31.7亿元) 主题基金群投309个项目(211亿元) [14] 资金结构多元化 - 险资加速布局 安徽人保基金规模百亿 险资占比80% 聚焦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 [12] - 私募基金规模达1.83万亿元(全国第七) 形成国资主导 产业资本参与 多方开拓的LP矩阵 [12][13] - 楚江新材 晶合集成等近10家上市公司以LP身份出资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