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兴产业

搜索文档
GDP30强城市10年进化论:天津跌出前十,合肥逆袭,南通成“黑马”
经济观察网· 2025-08-13 10:40
城市GDP排名变化 - 2025年上半年头部城市GDP排位稳定 第十七至三十名出现明显变化[3] - 南通排位上升最快 从2024年第二十三位升至2025年上半年第十八位[7] - 近10年GDP30强城市排位变化显著 天津从第五名跌出前十 宁波从第十五名升至第十一名[7] - 东莞佛山跌出前二十 泉州从曾前二十跌至二十三名 合肥从第二十五名升至第二十名[7] - 温州徐州常州新晋前30强榜单[7] 工业经济影响 - 工业经济数据对城市GDP排位变化起决定性作用[7] - 佛山2024年GDP增速从5%降至1.3% 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下降1.9%[7][8] - 佛山2025年上半年GDP增速2.3% 广东21地市中排名倒数第二[8] - 东莞2020年GDP排位从第十九名跌至第二十四名 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下降1.1%[9] - 东莞2022年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下降1.3% 2023年同比下降1.9%[9] - 东莞2024年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9% 但低于泉州南通[9] - 天津2019年第二产业增加值4947.18亿元 相当于2010年水平[10] - 泉州2023年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仅3.3% 低于2022年3.9%和2021年9.1%[12] - 泉州2024年至2025年上半年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回升至7.8%和8%[13] - 合肥2025年上半年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3.1% 连续20个月保持两位数增长[20] - 南通2025年上半年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8% 高于江苏省均值0.4个百分点[19] 外贸表现影响 - 外贸波动显著影响城市经济格局[14] - 泉州2023年进出口总额同比下降4.0%[14] - 泉州2024年进出口总额增长4.5% 但西安实现两位数增长[14] - 泉州2025年上半年进出口总额同比下降9.1%[14] - 东莞外贸依存度曾高达433.8%[15] - 东莞2022年外贸进出口总额同比下降8.7% 2023年同比下降8.2%[15] - 东莞2025年上半年外贸进出口总额7492.8亿元 同比增长16.5%[15] - 佛山2024年一季度进出口同比下降33.1% 出口降幅达40.4%[15] - 佛山2024年全年进出口总额下降16.2% 其中出口下降20.5%[15] - 东莞2025年上半年出口高技术产品同比增长23.4%[16] - 佛山2025年上半年出口机电产品同比增长7.2% 出口高新技术产品增长7.1%[16] 新兴产业驱动 - 南通2024年GDP同比增长6.2% 列万亿城市第二位[18] - 南通新一代信息技术年产值超2000亿元 目标2025年突破3200亿元[19] - 合肥产业体系聚焦芯片、显示面板、新能源汽车和合成材料[20] - 合肥2025年上半年平板显示及电子信息产业增加值增长30.8% 汽车及零部件产业增长20.4%[20] - 温州2025年上半年"5+5"产业集群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2.4%和12.9%[20] - 常州2024年新能源产业规模突破8500亿元 整车产量近80万辆[21] - 徐州2024年"343"创新产业集群总规模7800亿元 高端纺织产业集群产值增长21.9%[21]
山东民企百强榜之变,透露出这些重要信号
大众日报· 2025-08-12 07:22
榜单发布与结构 - 山东省工商联公示2025山东民营企业百强系列榜单 包含200强、创新100强、服务业100强和吸纳就业100强四个名单 [1] - 经济导报记者聚焦前100强企业 从2024年和2025年名单对比中发现新兴产业呈现"进击"之势 [1] 头部企业格局 - 前三强企业保持稳定 山东魏桥创业集团、信发集团和南山集团连续两年蝉联前三名 [9] - 魏桥集团2024年营收达5585亿元 同比增长7.4% [9] - 利华益集团从第5名升至第4名 东明石化集团从第4名降至第5名 反映石化行业内部竞争加剧 [9] - 日照钢铁控股集团从2024年第8名退出前10名 寿光鲁清石化从2024年第14名跃升至第10名 [9] - 京博控股集团从2024年第10名升至第8名 歌尔股份保持第9名稳定 显示高端制造与化工行业持续发力 [9] 行业分布特征 - 传统产业仍占主导地位 石化、钢铁、化工行业合计占比超40% [17] - 万达控股集团保持第7名 富海新能源控股集团保持第13名 [17] - 新兴产业表现突出 山东巨量引擎信息技术有限公司2022年3月成立 首次现身榜单居第96位 显示数字经济企业增长动能 [17] 企业排名变化 - 多家企业排名显著提升 山东大熊投资控股集团从2024年第75名升至2025年第53名 [17] - 济南圣泉集团从2024年第98名前进至2025年第70名 [17] - 青岛特锐德电气从2024年第91名升至2025年第81名 [17] - 豪迈集团从2024年第102位升至2025年第77位 反映高端装备制造和新材料行业涨势明显 [17] - 部分企业排名下降或退出 青建集团从2024年第22名变为中青建安建设集团位列2025年第64名 [17] - 青岛京东昌益得贸易(2024年第61名)、山东永鑫能源集团(2024年第74名)和龙大美食(2024年第99名)退出前100名 或因业务收缩和行业周期影响 [17] 总体发展趋势 - 山东民营企业呈现"头部稳固、新兴崛起"特征 生物医药和高端装备行业持续发力 [18] - 新晋企业集中于高新技术产业 表明在产业升级中实现创新突破的民企具有更大增长空间 [18]
活力中国调研行丨“一根丝”牵起发展新动能
新华网· 2025-08-12 06:35
公司技术与产品 - 碳纤维原丝直径仅为头发丝十分之一 强度达钢材7至9倍 具备卓越力学性能 [1] - 掌握湿法及干喷湿法两种碳纤维原丝制备专利技术 拥有全球效率领先的原丝和碳化生产线 [3] - 碳纤维产品涵盖体育休闲装备(滑雪板 网球拍 钓鱼竿 自行车)及工业领域(风电叶片 无人机螺旋桨 汽车引擎盖) [1][3] - 开发人造丝 竹纤维 腈纶纤维等传统产品升级版本 包括性能接近蚕丝的人造丝 抗菌竹纤维及华绒纤维 [5] - 建成年产3.5万吨生物质新型人造丝全自动生产线 实现洗涤 烘干 分级 包装全流程自动化 [5] 产能与市场地位 - 碳纤维销量上半年超2.5万吨 同比大幅增长65% 全年预计销量突破5.6万吨 [3] - 碳丝年产能目标为7万吨 预计明年达成 目前正全力生产 [4] - 人造丝全球产能占比达34% 腈纶纤维占全球产能40% 竹纤维全球产能占比高达90% [5] - 复材制品板块占碳纤维收入比重已达45% 成为重要收入组成部分 [4] - 风电叶片主梁碳板国内市占率95% 无人机结构件占据国内市场超50%份额 [4] 研发历程与产业突破 - 2006年组建碳纤维研发团队 以传统化纤产品利润补贴研发投入 实现从零到一技术突破 [3] - 2012年成功实现国产碳纤维原丝规模化生产 打破国外技术垄断 [3] - 从解决穿衣问题的"人造棉"生产 转型升级至工业级碳纤维制造 体现产业技术迭代路径 [8] 行业需求与区域经济 - 低空经济 风电 体育产业快速发展显著拉动碳纤维市场需求增长 [4] - 吉林省高技术制造业一季度增加值同比增长17.9% 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14.4% 较去年同期提升2.1个百分点 [8] - 碳纤维产业链延伸成为东北老工业基地转型升级的典型示范案例 [8]
年中经济观察丨全力以赴稳就业惠民生——中国经济年中观察之六
新华网· 2025-08-12 06:30
就业形势总体稳定 - 上半年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平均值为5 2%,较一季度下降0 1个百分点[1] - 4、5月份失业率分别降至5 1%、5%,6月份保持在5%水平[3] - 约1 9亿户经营主体支撑就业大盘,经济持续向好带动就业改善[3] 行业用工需求变化 - 人形机器人、新材料、智能硬件行业招聘人数同比分别增长398 1%、72 1%、50 3%[3] - 宠物服务、汽车服务、养老看护、游戏、在线生活服务等行业招聘人数同比增幅均超30%[3] - 消费电子行业回暖带动光学产品企业五方光电营收增长,一季度实现营业收入2 72亿元[2] 企业稳岗扩就业措施 - 五方光电新增两条生产线,荆州工厂招聘规模达500人[2] - 四川万物润泽物业吸纳70余名就业困难人员,上半年获社保和岗位补贴64 8万元[3] - 一季度全国阶段性降低失业保险费率为企业减负456亿元,发放稳岗资金35 2亿元[10] 高校毕业生就业支持 - 2025届高校毕业生规模达1222万人,多地开展云端招聘和技能培训[5][6] -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开设27个"微专业",毕业生去向落实率保持95%以上[6] - 成都高新区为重点群体提供免费技能培训,覆盖网络与信息安全等领域[11] 政策支持与产业协同 - 国务院提出扩大稳岗扩岗专项贷款支持范围、提高失业保险返还比例等7项举措[9] - 江西、重庆、吉林等地针对重点群体推出岗位挖潜、创业计划等专项政策[7] - 未来三年将围绕康养托育、先进制造等领域每年补贴职业技能培训1000万人次[11]
顶流基金经理的“蓝筹困局”,刘彦春与市场的错位
搜狐财经· 2025-08-12 04:57
景顺长城新兴成长基金表现 - 基金年内收益落后沪深300指数6个百分点,近三年累计跌幅达30% [2] - 基金净值增长停滞,与市场风格错位长达五年 [2] - 基金总份额跌至2020年底以来的最低点,部分长期持有人选择赎回 [3] 持仓组合分析 - 重仓股包括贵州茅台、五粮液、泸州老窖、迈瑞医疗、中国中免、美的集团等消费医疗龙头 [2] - 白酒板块估值从2021年的40倍PE回落至20倍附近,头部酒企营收增速从两位数回落至个位数 [2][3] - 贵州茅台股价从2021年2月的2600元高点震荡至1400元附近,而宁德时代同期涨幅超过200% [3] - 医药龙头迈瑞医疗保持20%以上净利润增长,但面临集采政策不确定性 [3] 市场风格变化 - AI算力、低空经济、人形机器人等新兴产业成为市场主线,传统蓝筹股资金吸引力下降 [2] - 2025年二季度主动权益基金前十大重仓股中,新能源、AI、半导体等新兴产业标的占比超过40%,消费板块仓位较2020年峰值下降15个百分点 [6] 基金管理人动态 - 基金管理人未运用固有资金投资本基金,引发市场负面解读 [4] - 刘彦春在季报中强调对内需复苏的信心,但持仓仍集中在传统蓝筹领域,仅对晨光股份等消费升级标的进行微调 [5] 行业与投资策略挑战 - 白酒板块面临渠道库存高企、消费场景弱复苏等问题 [2] - 刘彦春的持仓组合呈现"高估值低增长"特征,整体组合表现疲软 [3] - 公募基金行业面临市场主线快速轮动的挑战,规模超500亿的基金调仓转型难度大 [5]
国泰海通晨报-20250812
海通证券· 2025-08-12 02:17
策略观点 - 8月维持对A股与美股的战术性超配观点,风险资产显著优于避险资产,排序为权益>商品>债券[4] - 对A股乐观基于经济景气预期上修、政策支持、流动性稳定及风险偏好改善,对美股乐观因经济衰退短期难证实且降息概率增加[4] - 战略性资产配置(SAA)方案年化收益率9.1%,夏普比1.57,设定权益/债券/商品基准比例为45%/45%/10%[4] - 战术性资产配置(TAA)方案年化收益55%,夏普比1.65,8月建议权益/债券/商品配置权重55%/40%/5%[5] 建筑工程行业 - 新疆板块建筑公司历史弹性显著,三次中央座谈会后北新路桥最大涨幅达73.2%,天山股份74.3%[7] - 新疆2025年1-5月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6.2%,风电光伏施工投资增长36.6%[8] - 新藏铁路有限公司成立(注册资本950亿元),2025年新疆计划实施重点项目500个总投资3.47万亿元[9] - 中国中铁/中国铁建参与中吉乌铁路建设,新疆交建在疆内交通基建市场份额领先[9] - 新疆煤化工规划项目超8000亿元,中国化学在煤化工领域技术国际领先[10] 航空航天行业 - 我国火箭年均运力仅200吨,远低于低轨卫星组网所需的1500-2000吨,运力不足是核心瓶颈[11] - 商业火箭产业链重点关注:铂力特/华曙高科(3D打印)、九丰能源(液体燃料)、高华科技(传感器)[11] - 2030年前需部署约2.3万颗低轨卫星,预计火箭市场空间达千亿规模,年均需64次发射[13] - 可回收技术使单次发射成本降低至三分之一以下,液体燃料火箭成为主流发展方向[14] 其他行业动态 - 人形机器人产业进入商业化拐点,2025世界机器人博览会参展企业200余家,首发新品100余款[22][23] - GPT-5实现多模型系统整合,编程能力SWE-bench达74.9%,幻觉率降至o3的五分之一[25][26] - 萤石网络2025H1收入28.27亿元(+9.45%),境外收入占比提升至38%,推出蓝海大模型2.0[28][30] - 天弘科技AI ASIC项目储备丰富,预计2025-2027年营收CAGR 35%,1.6T交换机项目2026年出货[32]
20cm速递|创业板50ETF国泰(159375)涨超1.3%,市场聚焦新兴产业盈利预期与资金动向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8-11 12:10
8月11日早盘,创业板50ETF国泰(159375)涨超1.3%。 首创证券指出,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持续推进反内卷,强调重点行业产能治理,而非全面控制,这 将助力光伏、新能源车等新兴产业高质量发展。同时,国务院发布"人工智能+"政策,推动人工智能规 模化商业化应用,加快在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的普及和深度融合。在国产替代政策支持、技术迭代及下 游多元化需求背景下,AI产业蓬勃发展,需重点关注国产AI在算力性能、能效比方面的进展和国产替 代情况,以及端侧AI的技术演进和场景落地。 创业板50ETF国泰(159375)跟踪的是创业板50指数(399673),单日涨跌幅可达20%。该指数从 创业板市场中筛选出流动性优异、市值规模突出且市场认可度高的50家上市公司证券作为指数样本,集 中反映创业板内最具创新活力和战略引领性的企业整体表现。指数成分股广泛覆盖科技、医药等高成长 性行业,重点聚焦新兴产业的发展动态,为投资者提供追踪创业板核心优质资产的投资工具。 没有股票账户的投资者可关注国泰创业板50ETF发起联接C(023372),国泰创业板50ETF发起联 接A(023371)。 注:如提及个股仅供参考,不代表投资建议。 ...
中国工博会高效出行指南 Plan Your CIIF Visit
半导体芯闻· 2025-08-11 10:09
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概况 - 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CIIF)是中国历史最长的国家级工业展会之一,自1999年起每年秋季在上海举办,已成功举办20余届 [6][7] - 展会规模为中国最大之一,参展企业数量最多,致力于推动新兴产业和数字经济发展,巩固高端制造领域地位 [6][7] - 汇聚行业领袖与专家,引领产业技术创新,构建开放、创新、包容的工业生态体系 [6][7] 展会时间与地点 - 专业观众日:2025年9月23日-26日,公众开放日:9月27日 [7] - 举办地点:国家会展中心(上海),地址为上海市青浦区崧泽大道333号 [8] 国际观众参会指南 - 2025年中国单方面免签政策覆盖40余个国家公民,包括法国、德国、意大利等欧洲国家及日本、马来西亚等亚洲国家 [14] - 非免签国家观众需申请签证,可联系主办方获取邀请函(邮箱:ciif@shanghaiexpogroup.com) [10] - 护照有效期需比入境日期至少多6个月 [11] 交通与配套设施 - 上海两大机场(虹桥和浦东)均设有一站式入境服务中心,虹桥机场代码SHA/ZSSS,浦东机场代码PVG/ZSPD [16] - 展馆交通便利:2-3小时直飞亚太主要城市,1小时高铁覆盖长三角7600万人口,30分钟地铁直达上海各CBD [17][18] - 地铁2号线(5/6号出口)和17号线(2号出口)可直达国家会展中心西、北入口 [19] 上海文化与商业资源 - 陆家嘴金融贸易区为中国唯一以"金融贸易"命名的国家级开发区,已建成约100栋建筑 [23] - 外滩为上海标志性历史建筑群,上海博物馆是全球重要中国古代艺术博物馆 [21][25] - 中华艺术宫为集文化、创意、休闲于一体的综合艺术空间 [27] 本地特色餐饮 - 本帮菜代表菜品包括熏鱼、清蒸大闸蟹、红烧肉等 [29] - 特色小吃有小笼包、生煎包、葱油拌面、酒酿圆子等 [31]
金观平:推动新兴支柱产业聚能起势
经济日报· 2025-08-10 01:23
高技术制造业增长 - 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9.5%,3D打印设备、新能源汽车、工业机器人产品产量同比分别增长43.1%、36.2%、35.6% [1] - 中央政治局会议部署下半年经济工作,强调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加快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新兴支柱产业 [1] - 全球科技创新进入密集爆发与加速迭代关键期,颠覆性技术持续涌现,重构创新版图 [1] 新兴产业竞争与挑战 - 部分新兴产业出现恶性"内卷",扰乱市场秩序,侵蚀企业利润,威胁产业创新能力和可持续发展 [2] - 需要纵深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依法治理企业无序竞争,推进重点行业产能治理,规范地方招商引资行为 [2] - 新兴产业培育需要创新资源和多领域支撑,重点在于构建产业创新生态 [2] 创新生态与改革措施 - 以高标准市场体系优化创新资源配置,健全要素参与收入分配机制 [2] - 加快构建精准适配的金融服务体系,全面深化资本市场改革开放 [2] - 突破体制机制障碍,打通科学技术产业化通道,完善产权制度,建立高效的知识产权综合管理体制 [2] 企业创新主体地位 - 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涉及科技型骨干企业主导地位、大中小微企业间创新协同 [3] - 支持企业参与重大科技创新攻关,构建企业牵头的融通创新生态,引导企业主导和参与标准制定 [3] - 中国经济经验在于既紧盯当下也立足长远,以"十年磨一剑"定力持续突围 [3]
高校密集调整院系专业设置 近五年撤销本科专业TOP5都有谁
第一财经· 2025-08-09 09:27
高校专业调整动态 - 沈阳航空航天大学2025年度申报4个新专业包括低空技术与工程、智能飞行器技术、无人驾驶航空器系统工程、碳中和科学与工程 同时撤销车辆工程、工业工程等6个已停招专业 [1] - 湘潭大学2024年申报运动训练专业 撤销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等7个专业 预备案电子信息材料专业 [1] - 东北师范大学2025年度拟撤销财政学等7个本科专业 同时新申报数据科学等4个专业 [2] 新兴产业驱动专业设置 - 麦可思研究院统计显示 2025年高校拟增设专业中低空技术与工程、人工智能、数字经济、机器人工程等热门专业数量居前 单专业申报量均超10个 [2] - 多所"双一流"高校近期密集成立新学院 聚焦人工智能、空天技术、量子科技、AI+等前沿领域 [2] - 教育部要求加快布局集成电路、生物技术、低空经济、自动驾驶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专业 培养国家急需人才 [3] 传统专业裁撤趋势 - 2020-2024年高校撤销专业数量前五名为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160个)、公共事业管理(138个)、信息与计算科学(123个)、市场营销(104个)、产品设计(93个) [4] -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因大数据技术发展与社会需求脱节 部分高校转向开设大数据管理与应用等新兴专业 [4] - 专家指出高校需收缩与经济社会发展不适应的专业 将资源集中投入高精尖领域 [4][5] 新型研究型大学崛起 - 福耀科技大学、宁波东方理工大学等新型研究型大学首年招生分数线比肩985高校 [5] - 传统高校需优化存量资源配置 聚焦特色专业以适应市场需求变化 [5] 教师分流机制 - 专业撤销后教师可分流至相近专业、公共基础课或转岗行政/教辅岗位 [5] - 部分高校建立保障措施 如安徽工业大学明确要求做好教师分流与转岗安排 [6] - 专家补充部分教师可转向研究生培养或调动至其他高校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