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深度学习
icon
搜索文档
一文讲透AI历史上的10个关键时刻!
机器人圈· 2025-05-06 12:30
人工智能发展历程 核心观点 - 人工智能从1956年达特茅斯会议的理论探索阶段,逐步发展为2025年渗透千行百业的实用技术,经历了10个关键里程碑事件 [1] 关键历史时刻 1 达特茅斯会议(1956年) - 首次确立人工智能作为独立学科,由麦卡锡、明斯基等先驱提出机器智能研究框架,定义问题求解、符号推理等核心方向 [2][3] 2 感知机(1957年) - 弗兰克·罗森布拉特开发首个神经网络模型,开创"训练-预测"的机器学习范式,奠定现代深度学习技术基础 [4][6] 3 ELIZA(1966年) - MIT开发的第一个聊天机器人,通过罗杰式对话法模拟心理治疗师,首次验证自然语言交互的可行性 [7][8] 4 专家系统(1970年代) - Dendral和MYCIN系统实现专业领域推理,化学分子结构分析与医疗诊断应用标志AI从理论转向垂直领域落地 [9][11] 5 深蓝胜利(1997年) - IBM超级计算机击败国际象棋世界冠军,证明机器在复杂策略游戏中可超越人类 [12] 6 机器学习范式(1990-2000年代) - 汤姆·米切尔提出数据驱动算法定义,推动自适应系统的研究转向 [14][15] 7 深度学习革命(2012年) - Geoffrey Hinton的反向传播算法突破多层网络训练瓶颈,AlexNet在ImageNet竞赛中准确率提升10.8个百分点引爆行业热潮 [17][18] 8 生成对抗网络(2014年) - 伊恩·古德费洛提出GAN框架,生成器与判别器对抗机制实现逼真图像/文本合成 [20] 9 AlphaGo(2016年) - DeepMind攻克围棋复杂性,战胜李世石展现直觉与战略决策能力 [22] 10 Transformer与大模型(2017-2025) - 2017年Transformer架构解决长文本依赖问题,GPT-3(1750亿参数)展现零样本学习等涌现能力,2023年GPT-4实现多模态融合,国内百度、阿里等企业快速跟进大模型研发 [24][26] 行业现状 - 2025年AI技术渗透至图像生成、自动驾驶、医疗诊断等全领域,形成以GPT-4、Claude、文心一言等为代表的全球化竞争格局 [26]
被拒稿11年后翻盘获时间检验奖,DSN作者谢赛宁:拒稿≠学术死刑
量子位· 2025-05-06 04:24
论文获奖与学术影响 - 谢赛宁十年前被NeurIPS拒收的论文《Deeply-Supervised Nets》(DSN)获得AISTATS 2025年度时间检验奖 [1][2] - DSN提出的中间层监督思想被后续研究REPA和U-REPA继承发展,展示出从单一模型优化到跨模型知识迁移的演进 [3][4] - DSN已成为计算机视觉领域的经典方法,是首个在生成式AI领域产生跨代影响的监督学习框架 [17] 论文核心贡献与技术细节 - DSN旨在解决深度学习中隐藏层特征学习问题,提升分类性能 [12] - DSN通过中间层监督机制解决CNN三大痛点:梯度消失(通过辅助分类器增强梯度信号)、特征鲁棒性(中间层直接参与分类任务,AlexNet第3层特征分类准确率提升18%)、训练效率(CIFAR-10数据集上ResNet-50训练收敛速度加快30%,Top-1准确率提升2.1%) [15] - 截至文章推送,DSN谷歌学术被引量超过3000次 [18] 学术评价与行业反响 - AISTATS官宣获奖后,业界大佬齐聚祝贺 [5] - 计算机会议时间检验奖要求论文在获奖10年前发表,需被同行评价为开创性工作或成为后续研究基础范式 [22] - 类似案例包括被ICLR拒稿后转投NeurIPS的Word2vec(2023年获时间检验奖)和被ICLR 2024拒稿的Mamba [30] 作者经历与学术启示 - DSN是谢赛宁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提交的第一篇论文,共同一作为谷歌研究科学家Chen-Yu Lee,通讯作者为UCSD教授屠卓文 [7][8][9] - 谢赛宁分享经验:坚持不懈需要强大支持系统和具体实践指导,导师屠卓文的指导与合作者Chen-Yu Lee的帮助至关重要 [25][26] - Chen-Yu Lee表示对DSN的持续影响力和相关性感到自豪 [28]
中石化申请基于深度学习的微地震事件强度评价方法及系统专利,可判别出误拾事件
搜狐财经· 2025-05-05 13:16
专利技术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与中石化石油物探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联合申请了一项名为"一种基于深度学习的微地震事件强度评价方法及系统"的专利,公开号CN119916443A,申请日期为2023年10月 [1] - 该专利属于水力压裂微地震监测资料解释领域,利用深度学习自动提取多道微地震事件特征并进行强度分类,在数据集中加入噪声数据以模拟误拾现象,提高事件识别准确性 [1] - 专利方法包括建立正演模型、构建训练数据集、设计网络模型、训练模型及最终评价五个步骤 [1] 公司背景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00年,注册资本1217.3969亿元人民币,主营业务为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业,总部位于北京市 [2] - 该公司对外投资257家企业,参与招投标5000次,拥有5000条专利信息及45条商标信息,持有39个行政许可 [2] - 中石化石油物探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成立于2022年,注册资本13.3612亿元人民币,位于南京市,主营开采专业及辅助性活动 [2] - 该研究院对外投资1家企业,参与招投标179次,拥有524条专利信息及13个行政许可 [2]
8/8/7分被NeurIPS拒稿,谢赛宁读博投的首篇论文,10年后获AISTATS 2025时间检验奖
机器之心· 2025-05-05 03:40
会议与奖项 - 第28届国际人工智能与统计学会议(AISTATS)在泰国举办,该会议是人工智能、机器学习与统计学交叉领域的重要国际会议,致力于促进计算机科学、人工智能、机器学习和统计学等领域研究者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1] - 会议主办方公布了本年度时间检验奖,授予UCSD与微软研究院合著的论文《Deeply-Supervised Nets》(深度监督网络),共同一作分别为Chen-Yu Lee(现为谷歌研究科学家)和谢赛宁(现为纽约大学助理教授) [1] - 该论文被引数已经超过了3000,具有较高的学术影响力 [3] 论文背景与作者分享 - 《Deeply-Supervised Nets》是谢赛宁读博期间提交的第一篇论文,最初被NeurIPS拒稿(分数为8/8/7),但最终获得AISTATS 2025时间检验奖 [5] - 谢赛宁寄语同学们,如果对论文评审结果感到沮丧,可以将他的经历当作提醒,坚持不懈会带来收获 [5] - 共同一作Chen-Yu Lee也对论文获奖感到自豪,并表示这项研究成果至今仍具有重要意义和影响力 [6] 论文摘要与核心问题 - 深度学习在图像分类和语音识别等任务中表现优异,但仍存在隐藏层特征透明度低、梯度爆炸和消失导致训练困难、缺乏透彻的数学理解等问题 [11] - 深度学习框架的改进包括微调特征尺度、步长和收敛速度的方法,以及dropout、dropconnect、预训练和数据增强等技术 [11] - 梯度消失问题使得深度学习训练缓慢且低效 [11] 论文方法与创新 - 提出深度监督网络(DSN),对隐藏层和输出层都强制进行直接和早期监督,并为各个隐藏层引入伴随目标,显著提高了现有监督深度学习方法的性能 [12] - DSN框架支持SVM、softmax等多种分类器选择,独特价值在于实现对每个中间层的直接监督控制 [12] - 实验证明DSN方法的收敛速度优于标准方法,前提是假设优化函数具有局部强凸性 [12] 实验结果与性能提升 - DSN-SVM和DSN-Softmax在MNIST、CIFAR-10、CIFAR-100及SVHN数据集上刷新当前最优纪录 [13] - 在500个样本时,DSN-SVM比CNN-Softmax提高了26% [13] - 在CIFAR-10上,DSN方法的错误率为0.39%,优于CNN(0.53%)、Stochastic Pooling(0.47%)、Network in Network(0.47%)和Maxout Networks(0.45%) [15] 特征学习与工程优化 - DSN学习到的特征图比CNN学习到的特征图更直观,展示了从第一个卷积层学习到的特征图,仅显示前30%的激活值 [16] - DSN框架可兼容模型平均、dropconnect和Maxout等先进技术,通过精细化工程优化可进一步降低分类误差 [16]
纪念王湘浩院士诞辰110周年:人工智能领域专家共探行业发展路径
新华社· 2025-04-29 09:52
河北大学科学与技术创新研究院院长杨晓晖认为,早期的人工智能研究主要集中在理论探索和基础算法 研究上,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人工智能正逐渐从实验室走向实际应用。如今,人工智能已广泛 应用于图像识别、语音识别、自然语言处理等多个领域。 对于人工智能发展趋势,吉林大学计算机学院院长杨博表示,当前人工智能已迈入深度学习时代,以神 经网络为核心技术,通过构建更深更复杂的网络解决现实难题,未来发展趋势将围绕算力、数据、算法 三要素的深度融合展开,以开发更智能的程序,更加注重与人类的协作和交互,实现人机共生。 "人工智能大模型确实对生产生活产生了深远影响。然而,大模型也存在'高阶幻觉'问题,即模型生成 的内容逻辑严密但可能包含虚假信息,需引起警惕。"杨晓晖说,人工智能是提升效率的工具,而非人 类的替代品。人类应敬畏技术,了解其局限,避免过度依赖。同时,需加强数据治理,确保数据质量与 安全。在产业应用中,应聚焦数据整合与价值挖掘,推动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促进经济社会 可持续发展。 多位人工智能领域专家参加当天活动,并围绕人工智能行业发展、趋势等方面进行了探讨。与会专家认 为,如今全球人工智能发展进入新阶段,人工智 ...
指南针(300803):软件销售拉升业绩 麦高证券稳健前行
新浪财经· 2025-04-29 02:43
财务表现 - 2025年一季度公司总营收同比增长85%至5.42亿元,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726%至1.39亿元,归母净资产22亿元,较2024年末微降0.63% [1] - 金融信息服务业务营收同比增长76%至4.24亿元,销售商品及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同比增长93%至5.08亿元 [2] - 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经纪业务为主)同比增长143%至0.97亿元,净利息收入同比增长67%至0.21亿元,投资收益同比增长259%至1.06亿元 [2] 业务驱动因素 - 软件端受益于资本市场活跃度提升,2025Q1日均A股成交额同比2024Q1增长70%至1.52万亿元,公司通过集中营销高端产品私享家版软件推动收入增长 [2] - 券商端麦高证券客户规模稳定增长,代理买卖证券款较2024年末增长7.74%至66亿元,交易性金融资产较年初增长32%至12亿元 [2] - 先锋基金公允价值重估贡献6,554万元投资收益 [2] 成本与费用 - 营业成本同比增长45%至0.42亿元,主要因职工薪酬及IDC邮电通信费增加 [3] - 研发费用同比增长49%至0.51亿元,费用率同比下降2pct至9%,销售费用同比增长80%至2.6亿元,费用率同比下降1pct至48% [3] - 管理费用同比增长49%至1.22亿元,费用率同比下降5pct至22%,主要因麦高证券业务扩张投入增加 [3] 战略转型 - 公司探索智能选股工具,结合深度学习优化投资策略推荐,向综合金融服务商转型 [3] - 通过收购先锋基金股权将持股比例提升至95%,深化"一体两翼"战略 [3] - 控股股东广州展新提供借款支持业务扩张,公司承诺未来三年通过分红、回购等方式提升投资者回报 [3] 盈利预测 - 上调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预测至3.06/4.14/5.39亿元(原预测1.53/2.11/2.82亿元),对应PE分别为113/83/64倍 [4]
双增长!江苏银行个人金融业务交出亮眼成绩单
经济观察网· 2025-04-28 10:23
个人金融业务表现 - 2024年零售存款余额8229亿元 同比增长16.21% 零售贷款余额6748亿元 同比增长3.40% 实现"双增长" [1] - 个人贷款不良率0.88% 处于行业低位 资产质量优异 [1] - 2025年一季度零售AUM规模超1.5万亿元 稳居城商行头部 [2] 财富管理服务体系 - 建立"分层+分类"精准服务体系 运用大数据与智能分析技术 [2] - 针对银发客群推出"苏银养老金融"服务 覆盖生活、医疗、理财全场景 [2] - "企投家"综合服务品牌聚焦企业家需求 财私客户年均增速超20% 一季度末客户数突破11万户 [2] 产品管理能力 - 构建"研选配销"全流程产品管理体系 从风险控制、收益稳定性等多维度评估 [3] - 搭建开放式、全谱系产品货架 获"上证金理财"2024年度银行财富管理品牌奖 [3] 消费提振举措 - 2025年推出20条惠民举措 覆盖家装家居、旅游等领域 [4] - "家装厨卫焕新补贴"线上服务获好评 2025年新增"消费品以旧换新补贴"功能 覆盖11个城市 [4] - "水韵江苏旅游年卡"带动景区周边消费 [4] - 承办全省5.7万人次的消费补贴活动 包括电动车置换、购房补贴等 [5] 智慧场景生态 - 构建医疗、文旅等"8+1"智慧场景生态圈 运用AI、云计算等技术 [7] - "信用就医"服务覆盖200家医院 实现"先诊疗后付费" [7] - 文旅场景推出"文旅二维码"和博物馆联名借记卡 [7] - 线下500余家网点完成"530美丽网点提升工程" 增设老年服务专区 [7] 数字化渠道建设 - App10.0版本通过深度学习实现个性化服务推送 [8] - 2024年末App月活客户超700万户 居城商行首位 [8]
全球机器视觉相机市场前10强生产商排名及市场占有率
QYResearch· 2025-04-11 09:06
机器视觉相机行业概述 - 机器视觉相机是用于工业和自动化应用的专用相机,具备高精度、高速图像采集能力,广泛应用于质量检测、目标识别、测量及制造业引导操作 [1] 全球市场规模与增长 - 2031年全球机器视觉相机市场规模预计达49.2亿美元,2020-2031年复合增长率(CAGR)为8.5% [2] - 2024年全球前10强生产商市场份额合计约63.0%,主要厂商包括Keyence、Teledyne、Cognex Corporation、Basler AG等 [7] 产品类型细分 - 区域扫描相机是主导产品类型,占市场份额约65.2% [9] 应用领域细分 - 电子与半导体是最大下游市场,占应用份额约37% [12] 行业驱动因素 - 工业自动化需求增长:制造业、电子、汽车等行业对效率和质量提升的需求推动机器视觉相机应用 [13] - 人工智能与深度学习技术结合:提升机器视觉的识别、检测和分类能力 [13] - 5G技术:高速数据传输和低延迟增强机器视觉系统的实时处理能力 [14] - 半导体与电子产业升级:精密制造对高分辨率、高清高速相机的需求增加 [15] - 自动驾驶与智能交通:机器视觉在自动驾驶、车牌识别等领域的应用扩展 [16] - 医疗与生命科学:医疗成像、制药检测等领域对高精度相机的需求增长 [17] - 政府政策支持:智能制造和工业4.0政策为行业提供资金和政策支持 [18] 行业阻碍因素 - 高成本与ROI问题:高端机器视觉相机初期投资成本较高 [19] - 技术复杂度与集成难度:系统定制化和生产线集成门槛高 [20] - 数据处理与存储挑战:高分辨率相机产生大量数据,增加处理与存储成本 [21] - 市场竞争激烈:低端市场竞争加剧,利润空间压缩 [22] - 人才短缺:计算机视觉、图像处理等领域专业人才供给不足 [23] 行业发展机遇 - 智能制造与工业4.0推动产业升级:机器视觉在生产线上的广泛应用 [24] - AI赋能机器视觉:缺陷检测、产品分类等领域的更高精度应用 [24] - 新兴市场需求增长:亚太地区(如中国、印度)制造业快速发展 [25] - 无人工厂和智能物流:电子商务、智能仓储等场景需求增加 [26] - 边缘计算与云计算结合:提升数据处理能力并减少延迟 [27] - 医疗与生命科学新应用:显微成像、基因检测等领域前景广阔 [28] - 新能源汽车与自动驾驶增长:机器视觉在ADAS、电池检测等领域的机遇 [28] 报告相关数据 - 主要厂商包括Basler AG、Teledyne FLIR、Sony、Cognex Corporation等 [30] - 产品类型细分包括面阵相机和线阵相机 [30] - 应用领域包括制造业、医药及生命科学、安保监视、智慧交通等 [30] - 重点关注地区为北美、欧洲、中国、日本 [30]
与百度自动驾驶并肩的日子
雷峰网· 2025-04-08 10:07
百度自动驾驶发展历程 余凯时代(2011-2015) - 2011年底百度招揽国际AI专家余凯,其于2012年正式加入并组建多媒体部,后主导成立深度学习研究院(IDL)[4][7] - IDL成立后快速吸引顶尖人才,包括张潼、徐伟等科学家,并启动异构计算、无人机、无人车等前沿项目[7][8] - 无人车项目2013年底启动,核心团队包括倪凯、杨文利等,初期条件简陋,办公环境恶劣[10][11] - 2015年完成首次全自动驾驶路测,G7高速-五环路-奥林匹克森林公园路线实现100公里/小时时速[17] - 2015年底乌镇互联网大会展示无人车,获国家层面认可[18] 王劲时代(2015-2017) - 2015年底成立自动驾驶事业部(ADU),团队扩至300人,提出3年商用、5年量产目标[24][25] - 中美团队分裂:美国团队侧重代码规范,中国团队强调场景落地,代码库最终分裂[31][33] - 与宝马合作破裂后转向奇瑞,但奇瑞EQ1车型适配困难,稳定性差[39][41] - 2016年乌镇项目成功运营18辆无人车接待300+嘉宾,奠定行业影响力[44][45] - 2016年底爆发离职潮,多位核心成员创业成立Momenta、小马智行等公司[46] 陆奇时代(2017-2019) - 2017年整合L3/L4/车联网成立智能驾驶事业群(IDG),推出Apollo开源平台[48] - 构建产业联盟:上游联合博世/大陆等Tier1,下游合作一汽/广汽等车企[50] - 2018年春晚珠海分会场完成无人车"8字"队列表演,技术展示达到新高度[55][56] - 与一汽合作前装量产红旗EV Robotaxi,成本降至50-60万元[62] 商业化探索(2019-2023) - 2019年长沙落地全球首个Robotaxi与车路协同综合项目,30个路口完成智能化改造[66][70] - 车路协同业务2020年收入4亿元,2021年飙升至18亿元,后因财政收缩下滑[73] - 2021年明确三条商业化路径:技术方案输出、自主造车、Robotaxi运营[80] - 第六代无人车成本降至25万元,实现全无人运营,海外布局迪拜/新加坡市场[83][84] 技术突破与行业影响 - 早期利用深度学习突破图像搜索技术,中文版ImageNet使百度图搜超越Google[9] - 2015年实现混合路况全自动驾驶,完成高速变道/上下匝道等复杂动作[17] - 培养大量行业人才:百度系创业者遍布小马智行、文远知行等头部企业[45][46] - 车路协同先发优势显著,但商业化模式尚未完全跑通[68][73] 关键数据 - 研发投入:2015-2023年累计超1500亿元,2021-2023年单年超200亿元[78] - 测试里程:2019年长沙项目实现20公里开放道路测试[58] - 硬件成本:激光雷达从60万元/台降至第六代整车25万元[62][83] - 运营规模:2024年计划在迪拜部署1000+无人车[84]
斯坦福大学:人工智能百年研究报告,2030年的人工智能与生活
欧米伽未来研究所2025· 2025-04-01 15:17
文章核心观点 - 斯坦福大学AI100项目首份报告《人工智能与生活2030》为审视未来十几年AI融入日常提供理性视角,AI虽有潜力带来积极影响,但也会带来社会、伦理和法律挑战,需制定政策引导其发展 [3][18] 百年之约:AI100项目的缘起与使命 - AI100项目源于对AI领域快速发展及其深远社会影响的认识,受2008 - 2009年AAAI组织的“阿西洛马会议”启发而生 [4] - 项目设立常设委员会,计划每五年组织专门研究小组评估AI,目标是为AI研究、开发、设计和政策制定提供指导,确保AI惠及个人与社会 [4] 首份报告研究小组及任务 - 首份报告研究小组由17位AI专家及多领域学者组成,背景多元确保研究广度与深度 [5] - 常设委员会要求研究小组聚焦AI到2030年对“典型的北美城市”生活的影响,选择城市和限定北美是为深入探讨特定背景影响并承认全球城市多样性 [5] 揭开AI的面纱:它是什么,不是什么 - AI是一门科学和计算技术,灵感源于人类神经系统和感知等方式,但运作方式与人类不同,精确定义AI有挑战 [6] - 当前AI在特定任务上进展显著,如深度学习、计算机视觉、自然语言处理、AI规划等,但并非“通用人工智能”,缺乏人类常识等能力,不会对人类构成迫在眉睫威胁,应期待其积极影响 [7][8] AI渗透八大领域:2030年城市生活图景 - 交通运输领域,到2030年自动驾驶汽车将更普遍,会改变城市面貌、缓解交通问题,但面临安全性和可靠性挑战,公众对AI的认知可能由此塑造 [9][11] - 家庭/服务机器人领域,未来十五年会出现更多特定用途机器人,但制造通用型机器人面临技术和成本障碍,近期商业机会集中在特定应用 [11] - 医疗健康领域,AI可利用健康数据进行疾病预测等,有望改善数百万人健康和生活质量,但从实验室到临床应用速度较慢,面临数据隐私等挑战 [11] - 教育领域,AI能为教育带来个性化变革,但设计有效AI系统面临挑战,需关注教育资源平等和内容准确性等问题,人机交互顺畅性和信任度是关键 [10] - 低资源社区领域,AI可帮助优化资源分配等,但应用设计可能忽略社区特殊需求或加剧不平等,确保技术普惠性和建立社区信任至关重要 [10] - 公共安全与安防领域,AI用于犯罪预测等引发隐私和偏见担忧,需在提升安全效率与保护公民权利间取得平衡,公众信任是基石 [12] - 就业与职场领域,AI会自动化部分工作冲击现有岗位,但也会创造新岗位和增强人类能力,社会需适应转变,克服人们对被边缘化的恐惧 [12] - 娱乐领域,AI已深度融入娱乐产业,未来会有更具交互性和沉浸感的形式,但可能带来社交隔离等社会风险 [12] 超越技术:AI的社会挑战与政策前瞻 - AI发展带来公平性与偏见、隐私、安全与可靠性、责任归属、经济影响与分配、人机关系等社会、伦理和法律挑战 [13][14] - 报告提出政策建议,包括提升政府AI专业能力、鼓励对AI社会影响的研究、避免对“AI”笼统监管、促进透明度和公众信任、关注公平与普惠 [14][15][17] 结语:面向2030的理性期待与责任 - 报告描绘了AI融入城市生活带来便利和挑战的未来图景,将讨论焦点拉回现实,提醒人们AI未来掌握在自己手中,需积极引导其发展 [18] - AI100项目才刚开始,当下应理解报告洞察与建议,塑造负责任、可持续、以人为本的AI未来 [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