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制造

搜索文档
国科微旗下黑光AOV视觉处理芯片GK7206V1系列量产上市;万里扬首款新能源两挡自动变速器2EDA45试制成功丨智能制造日报
创业邦· 2025-09-24 04:08
国科微芯片量产 - 旗下黑光AOV视觉处理芯片GK7206V1系列实现量产并进入传统安防与消费类电子头部企业供应链 [2] - 该芯片自7月发布后两个月内完成规模量产 [2] 万里扬变速器技术突破 - 首款新能源两挡自动变速器2EDA45试制成功 解决新能源商用车续航与重载难题 [2] - 推动电驱动技术从简单直驱迈向高效精细化传动 [2] 集成电路产业孵化 - 湖北首个实验室孵化器江城集成电路超级孵化器揭牌 提供概念验证、设备验证及研发中试全链条服务 [2] - 依托江城实验室建设 大幅缩短集成电路从研发到量产时间 [2] SK海力士产能扩张 - 启动1b DRAM试验生产线以满足HBM需求 位于清州M15X工厂 [2] - 计划11月前投入使用 第四季度举行工厂落成典礼 初始产量目标每月1万片晶圆 [2]
新中有你丨揭秘钢轨智造“黑科技”:24米巨屏搞定数据!
中国经济网· 2025-09-24 02:41
智能制造战略与规划 - 公司以《"十四五"智能制造发展规划》为指引 成立智能化集控中心 目标实现生产效率与产品质量双优化 人力成本与劳动强度双降低[5] 智能化集控中心建设 - 中心配备24米超宽大屏 通过工业互联网与智能算法深度融合构建集中操控中心[7] - 计划实现生产流程自动化、设备远程管控、数据全流程贯通与精准分析[8][9] - 大屏可实时监测产品全流程数据 计划覆盖冷区吊车操控、加热炉系统及精整加工线[10][11] - 建成国内首条冷区智能集控生产线[12] 生产效率提升成效 - 操作岗位从原有20多个分散操作台15人配置 优化为"3+1"人员配置模式[13][14] - 岗位操作人员减少40% 跨工序协同效率提升14%[14] - 非计划停机时间减少40% 系统可提前30分钟预判冷却设备异常[14] - 智能燃烧集控系统实现自动化投运率95%以上 生产效率大幅提升[15] 节能降耗与技术突破 - 能源消耗降低19% 钢坯加热环节节能3%以上[14][15] - 年节约成本256.5万元(按256500月元换算)[16] - 实现从"经验控温"到"精准控温"跨越 采用红外测温仪、大模型算法及视觉识别系统24小时监测钢坯状态[15] - 吊车远程操控系统集成5G与视觉识别技术 实现国内首创百米钢轨吊运集控技术及"一键化"自动操作[17] 行业认可与标准制定 - 公司于今年6月获评"内蒙古自治区先进级智能工厂"[17] - 启动轨道交通行业智能制造领域5项国家标准和4项行业标准制定工作 将破解行业共性技术难题[17]
出海制造企业如何在新加坡选址布局?
第一财经· 2025-09-24 02:08
以下文章来源于企航新加坡 ,作者企航新加坡 企航新加坡 . 企航新加坡是新加坡贸工部下属新加坡经济发展局(经发局EDB)和新加坡企业发展局(企发局 EnterpriseSG)的官方账号。我们双向赋能中新企业:为中国企业出海新加坡及拓展东南亚提供支持,助 力新加坡公司融入中国市场。关注我们,企航新征程。 您知道吗? 现代汽车集团 (Hyundai Motor Group)和 禧玛诺 (Shimano)等全球制造巨头,正在借 助新加坡完善的产业生态系统,布局他们的"未来工厂"。 图片来源:现代汽车集团 这些只是新加坡繁荣的制造业生态体系的一个缩影。为了支撑先进制造业的发展,新加坡构建了完善 的土地管理制度和产业空间体系。对于计划出海的中国制造企业而言,新加坡的产业园区不仅是连接 全球市场的跳板,更是推动制造升级的"试验场"。 「新业地图」系列专栏 聚焦新加坡的土地与空间规划,为有意出海的制造企业提供详细导览与机遇洞察,助其精准匹 配产业空间,加速拓展全球业务。 本文是新业地图系列第一篇,重点介绍新加坡产业空间的核心架构与发展密码,跟随本文,一起解锁 新加坡产业空间的全景图 。 制度有序统筹,释放土地潜能 在新加坡 ...
“城市焕新·共筑精彩”——2025南京市城市机会清单发布
南京日报· 2025-09-24 02:06
昨天,"城市焕新·共筑精彩"——2025南京市城市机会清单在2025南京金洽会开幕式上发布。10个 项目以城市焕新的空间红利,提供可参与、可共享的商业契机,向海内外企业递出城市"合伙人"的邀请 函。 作为首批中央财政支持城市更新行动城市,近年来,南京着力将城市焕新的空间红利转化为"南京 机会"。本次发布的10个项目,匹配不同合作需求,将带动不同产业、多元场景相互赋能。其中,新兴 企业引育类5个,包括云创中心产业园、南京玻纤院等,聚焦前沿赛道,为具备核心技术与成长潜力的 企业提供"产业扶持+空间保障+资源对接"一体化服务,助力企业实现"从幼苗到大树"的跨越。 记者从相关部门了解到,南京的"城市焕新",是以产、城、人深度融合为内核的价值重塑、发展重 构,机会清单承载着三重战略机遇。 首先是高确定性的空间机遇。此次发布的项目位于区域核心板块、重要增长极,从新街口CBD黄 金地块到秦淮历史文化片区,从成熟产业园区到优质商业载体,配套完备、区位优越,无须等待培育周 期。投资"城市焕新"项目,落地即享成熟生态、入驻即拥核心资源。 机会清单里有着高成长性的产业机遇。项目锚定低空经济、生物医药、智能制造、数字文旅等赛 道,蕴 ...
“园区样本”到“国家指引”:新型工业化的落地密码
新京报· 2025-09-24 02:05
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注意到,《指引》强调促进实数深度融合。其中提到,加强新型信息基础设施建设 应用。推进5G、千兆光网、IPv6、移动物联网等园区网络基础设施部署,推动工业互联网进园区。支 持适度建设或有效利用数据存储与计算基础设施,加强园区内算力资源统筹调度。鼓励有条件的园区打 造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新技术设施,提升开源操作系统应用水平,夯实园区数字化智能化发展基础。 工业和信息化部相关负责人介绍,当前,我国工业园区正面临内部改革深化和外部环境变化的双重挑 战,新时代推进新型工业化的内涵要求也对工业园区发展提出了更高标准,亟须通过制定《指引》,为 工业园区从"量的快速增长"迈向"质的有效提升"提供行动指南,切实促进工业园区高质量发展。 工业和信息化部强调"要加快提升产业创新能力""要大力推动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要全面推 动工业绿色发展""要进一步促进各类企业优势互补、竞相发展""要以主体功能区战略引导产业合理布 局""要以扩大开放拓展工业发展空间"等重点内容。 《指引》共提出7方面19个发展导向。一是做强特色优势产业,包括明确园区产业定位、强化产业链式 集聚、提升园区产业能级。二是完善园区空间治理,包 ...
钱江机器人工博会发布15款新品 积极寻找人形机器人与人工智能行业机会
证券时报网· 2025-09-24 01:56
公司产品与技术布局 - 公司在工博会展示三大平台系列共15款工业机器人新品 包括桌面6轴机器人平台 打磨专用机器人平台和220高刚高精机器人平台 [1] - 新产品基于焊接 抛磨 3C 铸造 机床上下料等细分行业需求开发 旨在提升自动化应用的精准性与效率 [1] - 公司实现从减速机 控制器等关键零部件到本体制造的全产业链自主可控 打破进口品牌垄断 [1] - 单款焊接机器人累计交付量突破2000台 并与电子行业头部代工企业和玻璃供应商达成稳定合作 [1] 重大订单与市场表现 - 公司与鸿路钢构签署设备采购框架协议 将供应1888台机器人用于钢结构焊接与喷涂环节 [2] - 此次订单是继2024年向鸿路钢构交付2000台焊接机器人后的又一高额订单 [2] - 与鸿路钢构合作金额从2023年54.6万元跃升至2024年4894.8万元 呈现爆发式增长 [2] 战略发展与生态建设 - 公司自2016年收购钱江机器人以来累计投入数十亿资金加码智能制造 [2] - 公司正加快国际化步伐 重点布局东南亚 北美和欧洲市场 [2] - 通过投资并购与创新孵化切入人形机器人与人工智能领域 探索AI在工业机器人中的应用 [2] - 建设上海智能谷形成产业集聚效应 促进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发展 [2]
中国西服行业专业化发展白皮书
艾瑞咨询· 2025-09-24 00:07
文章核心观点 - 中国西服行业正从规模竞争向专业化竞争转型 由消费升级和个性化需求驱动 行业首次构建了涵盖版型设计、面料弹性、面料挺度、打理难度、里衬工艺等六大维度的西服品质评价标准体系 推动行业向规范化、透明化方向发展[1] - 西服行业经历四十年发展 从模仿到创新、从标准化到个性化、从单一商务到多元场景演进 头部品牌持续引领产业创新突破[4] - 行业从规模扩张转向存量博弈下的结构性复苏 高端市场、个性化定制、细分场景增长亮眼 行业发展围绕价值深耕和细分市场突破[6][7] - 智能制造技术驱动供给侧变革 定制西服年增长率超20% 柔性化生产成为核心竞争力 定制周期从4-6周缩短至72小时 面料利用率提升15%[14] - 82%消费者认为品牌专业化程度对购买决策影响较大 专业版型、高品质面料、丰富产品线成为核心认知要素[16] - 西服专家报喜鸟公布西服六维行业标准 构建五大场景产品线 引领行业向数据驱动的智能制造新阶段转型[42][62] 中国西服行业发展历程 - 1980年代起国内迎来西装热 本土品牌快速扩张 市场是供给端主导的卖方市场[2] - 2020年以后行业进入品类重构期 智能制造技术发展、场景多元化、个性化定制需求增长 推动行业向需求驱动的买方市场转变[2] - 头部品牌从1980年代解决欧美版型"水土不服"问题 到2000年代打破标准化桎梏推动个性化定制 2010年代开创场景化西服新时代 2020年以来重塑西服功能边界[4] - 未来随着人工智能、可持续材料等前沿技术发展 国内西服品牌将引领行业持续创新 带领产业走向全球[2] 市场现状与趋势 - 后疫情时代西服市场逐步复苏 但受经济低速增长、传统商务需求萎缩、休闲户外风崛起影响 进入存量甚至缩量竞争[7] - 受益于消费升级和智能制造技术支撑 高端市场、个性化定制、细分场景增长亮眼 出现结构性复苏[7] - 休闲西服以15%年增速快速崛起 预计市场份额将从2025年的25%增至2030年的40%[12] - 消费需求呈现个性化定制化趋势 超半数消费者希望西服体现个人风格和态度、修饰身材并展现时尚设计感[9] - 定制西服消费群体年轻化特征明显 年轻消费者更倾向选择定制服务以满足个性化需求[9] 消费者需求变化 - 西服穿着场景从单一商务向多元化发展 从职场向商务宴会、休闲度假等多重场合延伸[11][12] - 年轻消费者更注重舒适度和时尚设计 要求不被束缚 抗皱透气性好 中年消费者对品质有更高要求 愿意为专业度付费[22] - 西服搭配更加灵活多变 传统"西装革履"被"西服&牛仔裤"、"西服&运动鞋"等更松弛舒适的搭配改变[24] - 消费者对西服有更多个性化期待:跨场景穿搭、舒适松弛、体现个人风格和态度、可运动等[24] - 版型和场景适配度是消费者选购西服的首要考虑因素 面料品质和工艺水准是评判西服价值的核心标准[35] 行业专业化发展 - 西服专家报喜鸟率先公布中国西服六维行业标准 涵盖版型设计、面料弹性、面料挺度、打理难度、里衬工艺等维度[41][42] - 基于六维标准制定场景化西服选购指南 正式场景推荐标准版型配半毛衬工艺 半正式场景建议修身版型搭配粘合衬 通勤场景注重中弹面料和挺括特性 日常场景优选柔软面料和抗皱处理[44] - 版型设计细分为修身、标准、舒适和(微)廓形四个等级 通过"放量"核心指标量化[49] - 里衬工艺细分为手工全毛衬、半手工全毛衬、半毛衬和粘合衬四个等级 对应不同毛衬含量、制作工艺和价格区间[53] - 打理难度通过"抗皱等级"和"回复角"两大量化指标 划分为免烫、4A+抗皱、3A+抗皱和易皱四个等级[55] - 面料挺度通过"悬垂系数"专业指标量化评估 划分为硬挺、挺括、柔软和超柔四个等级[57] - 面料弹性通过弹力伸长率量化指标 划分为超弹、中弹、微弹和无弹四个等级[59] 技术创新与可持续发展 - 报喜鸟通过千万级体型数据库、全链路数字化系统、396道精细化工序等创新实践 实现50%自动化流转[14] - 纺织服装行业是全球第二大污染行业 生产一件棉质衬衣需要2700L水 全球每年超过10亿吨旧衣服进入垃圾填埋场[69] - 报喜鸟获国家级绿色工厂认证 屋顶光伏覆盖面积达21000平方米 装机容量3.2兆瓦 年发电量达349.6万度 累计减少二氧化碳排放7580吨 相当于植树41.38万棵[67][69] - 48%消费者期待未来西服产品能应用更多环保可持续面料[69] - 报喜鸟优先选用玉米纤维、有机棉、低碳可降解纽扣、再生纤维等环保材料 开发具备抗菌、凉感、防皱、免烫等功能的西装面料[69] 文化赋能与品牌建设 - 西服专家报喜鸟推出新中式系列 融合立领、盘扣、斜襟等传统元素与现代剪裁工艺 通过"文化传承×功能创新"实现破圈[70] - 本土品牌更懂国人体型、了解国人需求、更多针对性产品设计 在年轻化、西服种类丰富、紧追流行趋势和舒适度上保持领先[33] - 高端西服保值性源于稀有天然面料如高支数羊毛、羊绒等稀缺性与耐久性 全毛衬等传统手工工艺提升穿着体验与结构稳定性 品牌历史沉淀与限量定制策略注入文化附加值[28][29] - 30+职场男撬动340亿市场 西服成为男颜经济时代的"赋能利器" 助力职场与社交[31] 行业未来展望 - 行业需要加强经验共享与战略协同 凝聚战略共识 共同打造良好行业生态[76] - 建立"创新供给"与"品质需求"相互促进、螺旋上升的良性发展模式 重塑中国西服产业的核心竞争力与全球价值链地位[76] - 实现从规模制造向设计创造、从产品输出向品牌价值输出的历史性跨越[76]
年产能600万套,海尔泰国春武里空调工业园投产
新华财经· 2025-09-23 23:48
产能扩张与制造能力 - 海尔泰国春武里空调工业园正式投产 年产能达600万套 是中国品牌在东南亚规模最大的空调制造基地 [1] - 工业园总占地32.4万平方米 覆盖多品类空调产品 [1] - 引入AI视觉检测和AI噪音识别等先进质检体系 体现智能制造能力 [1] 本土化战略与产业链布局 - 工业园将创造超3000个本地就业岗位 重视培育泰国技术人才 [1] - 携手110家供应商共同布局 打造东南亚家电产业链"灯塔"集群 [1] - 通过20多年本土化耕耘 公司已成为泰国白色家电第一品牌 空调连续4年销量第一 [2] 可持续发展与绿色运营 - 工厂大面积采用光伏发电系统 体现绿色运营理念 [1] - 项目位于泰国东部经济走廊 规模与绿色并重发展 [1] 地缘经济合作 - 工业园投产正值中泰建交50周年 体现两国经济贸易合作深化 [1] - 项目被视为中泰友好合作的具体成果 [1]
硬核技术标注“中国智造”新高度
央视网· 2025-09-23 23:48
智能机器人产业发展 - 安徽省智能机器人企业数量从2013年10余家增长至520家 年产值从不足10亿元跃升至600亿元 核心零部件国产化率突破90% 规模总量与产业竞争力居全国第五[3] - 智能机器人展区汇聚40家企业 围绕工业/生活/创新社区打造十大应用场景 涵盖工业机器人高精度作业与人形机器人便民服务[2] - 交通锥机器人实现远程精准操控布设与回收 将应急封道时间缩短至分钟级 产品已批量应用于合肥/宣城等地高速公路执法/市政施工场景[3] - 人形机器人"小零"具备取杯/接饮料等便民服务功能 AI智慧无人售餐机通过物联网技术实现全自动制作[2] - 启江拆药分装机器人获2025世界人形机器人运动会冠军 "星动L7"人形机器人以95.641厘米成绩创造世界纪录[3] 高端技术首发成果 - 大会发布10项全球首发/中国首秀新技术 涵盖深空探测/航空航天/显示技术等领域 创新成果发布总量超百项[4] - 月球原位资源增材制造系统为全球首台原理样机 通过聚焦太阳光产生1300℃以上高温熔化月壤 实现任意形状成型制造[4] - 维信诺智能像素化技术(ViP)实现1700ppi像素密度 结合Tandem叠层结构使器件寿命延长6倍或亮度提升4倍 应用于智能手表/手机/笔记本电脑等终端[5] - 超轻质可复用火箭防热盾(MHT3000)适应长时间超高温度工况 为可重复使用火箭提供热防护[5] - 高强度固相复合装备(SCP)实现铝与铜/钛/钢等金属高强度连接 天然气低丰度氦气提取装备产出纯度99.99997%超纯氦气[6] 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进展 - 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展区汇聚31家产业链企业 覆盖整车/核心零部件/智能网联三大领域[7] - 尊界S800车型上市109天大定突破1.4万辆 产自配备超1800台智能机器人的5G全链路汽车制造基地[7] - 动力电池技术多元发展 包括国轩高科金石固态电池/中科海钠钠离子电池/太蓝半固态电池/弗迪刀片电池等[8] - 讯飞星火汽车智能体平台支持30秒极速上线应用 已应用于30余款量产车型 前装累计超6500万套 月活用户超2700万 年交互量达160亿次[8] - 车路云一体化系统通过"车-路-云"协同优化城市交通治理[8] 国际领先产品突破 - 无介质空中悬浮成像提词器无需实体介质 提词内容悬浮空中且仅对演讲者可见 已应用于会议/医疗/文旅等领域[10] - CR450高速动车轮具备完全自主知识产权 适用于时速400公里动车组 突破超高纯净钢冶炼/梯度热处理等核心技术[10] - HVLP4等级极低轮廓铜箔应用于AI和高速算力服务器电路板 同时展出6-7N超高纯铜/高纯无氧铜等9款明星产品[11]
工信部:建立未来产业投入增长机制
中国证券报· 2025-09-23 20:16
(上接A01版)此外,李乐成还提出,要提升产业科技创新体系整体效能。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 度融合,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完善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布局,建立健全中试平台梯次培育 体系,大力发展科技服务业,促进创新链和产业链无缝对接。实施国家高新区新赛道培育行动,打造世 界领先科技产业园区。 9月23日,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李乐成在第25届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开幕式上表示,"十五五"时期,工 信部将牢牢锚定实现新型工业化这个关键任务,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发展新质生产力为重点, 以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为关键路径,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加快建设以先进制造业为骨 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其中,在培育壮大新兴和未来产业方面,李乐成强调,要实施培育新兴产业打造新动能行动,统筹技术 创新、规模化发展和应用场景建设,加快打造一批新兴支柱产业;建立未来产业投入增长机制,加强前 沿技术研发和应用推广,开辟人形机器人、脑机接口、元宇宙、量子信息等新赛道,创建一批未来产业 先导区。(下转A02版) ● 本报记者 杨洁 要加力推进传统产业焕新升级。坚持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突出价值创造,深入实施制造业技术改 造升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