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药品集采
icon
搜索文档
港股收盘(06.18) | 恒指收跌1.12% 科网股全天走软 油气、黄金股逆市上涨
智通财经网· 2025-06-18 08:42
港股市场表现 - 恒生指数跌1.12%或269.61点,报23710.69点,全日成交额1819.28亿港元;恒生国企指数跌1.16%,报8594.19点;恒生科技指数跌1.46%,报5214.41点 [1] - 华泰证券认为港股大幅下行风险可控,板块轮动重要性上升;国君国际短期看好优质红利行业,中长期看好科技创新驱动增长 [1] 蓝筹股表现 - 理想汽车-W(02015)跌4.14%,报104.1港元,拖累恒指9.84点;美团CEO王兴减持573.7万股,套现超6亿港元,持股比例从20.94%降至20.61% [2] - 中国宏桥(01378)涨3.39%,贡献恒指2.44点;周大福(01929)涨3.14%,贡献恒指1.28点;阿里健康(00241)跌3.18%,拖累恒指1.53点 [2] 热门板块分析 油气股 - 吉星新能源(03395)涨343.18%,百勤油服(02178)涨79.1%;布兰特原油期货涨4.4%至76.45美元/桶,美国原油涨4.28%至74.84美元/桶 [3] - 高盛预测若伊朗供应减少175万桶/日持续6个月,布伦特油价或涨至90美元/桶 [3] - 华泰期货指出霍尔木兹海峡船只相撞及美军可能介入冲突将加剧油价波动 [4] 黄金股 - 潼关黄金(00340)涨7.47%,灵宝黄金(03330)涨6.02%;现货黄金交投于3380美元/盎司,盘中触及3400美元 [4] - 中信期货认为美联储议息会议点阵图对黄金中长期多头逻辑影响关键 [4] 医药股 - 亚盛医药-B(06855)涨12.04%,科济药业-B(02171)涨11.47%;国家药监局优化创新药临床试验审批至30个工作日内 [5][6] - 国务院推动集采规范化常态化,行业BD合作提升景气度 [6] 内房股 - 融信中国(03301)跌6.79%,新城发展(01030)跌5.83%;1-5月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下降10.7%,商品房销售额下降3.8% [6][7] - 国信证券预计后续政策将聚焦去库存,地产股存博弈机会 [7] 热门异动股 - 北京建设(00925)复牌涨220%,私有化现金价0.14港元较停牌前溢价250% [8] - 乐华娱乐(02306)涨16.42%,旗下IP"WAKUKU"受明星营销带动 [9] - 顺丰同城(09699)涨4.59%,2025年配送服务上限上调至128.45亿元 [10] - 完美医疗(01830)跌18.7%,预计年度溢利同比下滑33.5%-35.1% [11]
流感神药“可威”折戟浙江,东阳光千亿帝国裂缝突显
新浪证券· 2025-06-18 01:59
药品价格调整影响 - 浙江医保局暂停东阳光长江药业旗下"可威"品牌奥司他韦胶囊挂网资格,因"不符合要求" [1] - "可威"胶囊挂网价高达每粒9.86元,相比集采中标价贵出近十倍 [2] - 2022年第七批国家药品集采中奥司他韦胶囊中选价被压低至每粒不到1元 [2] 市场竞争格局变化 - 东阳光"可威"系列曾占公司总营收66%,占据奥司他韦颗粒市场99%份额 [2] - 2023年起磷酸奥司他韦颗粒陆续被纳入省级集采,平均售价压缩至每袋2.97元 [3] - 罗氏旗下玛巴洛沙韦2024年市场份额攀升至10.8%,同期奥司他韦整体份额下降8% [3] - 东阳光在奥司他韦整体市场份额从2023年64.8%降至54.8% [3] 公司战略转型 - 东阳光拓展新战线包括胰岛素集采、白血病新药研发及GLP-1药物领域 [4] - 公司去年达成一笔价值9亿美元的对外授权交易 [4] - 母公司广东东阳光药业递交招股书,计划将东阳光长江私有化 [4] 行业整体状况 - 抗流感药物市场规模达67亿元,超120家药企参与竞争 [3] - 仅奥司他韦就有70余家竞争者 [3] - 医药行业正经历从"单品爆款"到"管线矩阵"的升级竞赛 [4]
国务院研究优化集采:第11批药品集采将至,报价机制调整在即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6-17 04:38
集采政策优化动态 - 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加强药品和耗材集采政策评估 推动集采工作规范化制度化常态化开展 强调全链条质量监管和仿制药一致性评价 [1] - 2025年国家层面计划开展第11批药品集采和第6批高值医用耗材集采 预计国家和联盟集采品种将达到700个 [1] - 第11批集采启动时间可能晚于预期 需等待《进一步优化药品集采政策的方案》正式落地 [2] 报价机制调整 - 第10批集采62种药品平均降价超60% 出现多款注射剂单价不足1元 阿司匹林3分钱/片的极端低价现象 [3] - 征求意见稿调整报价规则 从价差不超过1.8倍改为引入报价纠偏机制 避免简单以最低价计算价差 [4] - 专家建议以中位价或平均价为基准划定报价区间 避免唯低价论导致质量风险 [4][5] 药品质量监管 - 第10批集采中四川海梦智森因GMP不符合要求被取消资格 其间苯三酚注射液曾以0.22元/支中标 降幅超92% [6] - B证企业数量从2021年140家飙涨至2023年1249家 第10批集采30%中标产品为B证企业委托生产 [7] - 低价可能导致企业利润空间不足 影响研发投入和长期供应稳定性 [7][8] 集采成效与挑战 - 集采累计节省医保基金4400亿元 其中3600亿元用于创新药 占比超80% [10] - 第11批集采144个品种符合条件 涉及公立医疗机构终端销售额超920亿元 含20余个超10亿品种 [9] - 专家建议建立全国统一采购平台 实施动态价格调整机制 将创新性和临床获益纳入评分标准 [10][11] 原研药与创新激励 - 第10批集采中原研药全部退出 专家认为应尊重其挂网权 同时优化医保支付标准 [9] - 需平衡质量与创新关系 提高仿制药一致性评价标准 支持创新药差异化竞争 [10][11]
【机构调研记录】鹏扬基金调研福元医药
证券之星· 2025-06-17 00:12
福元医药调研纪要 - 公司高度重视研发并持续加大投入 自主研发的化学药品1类创新药FY101注射液正在开展一期临床 一期目标入组62人 目前已入组6人 [1] - 今年已获批11个制剂品种 1件原料药 3项临床试验 截至2025年6月13日国家药监局在审品种40个 [1] - 第十批集采复方α酮酸未中标将对未来销售造成一定影响 但不会对公司生产经营产生重大影响 [1] - 公司计划扩大零售市场和其他渠道的销售推广 覆盖全国百强连锁 区域连锁 单体药店 社区门诊等 [1] 鹏扬基金概况 - 公司成立于2016年 目前资产管理规模(全部公募基金)1198 99亿元 排名53/210 [2] - 非货币公募基金规模1066 87亿元 排名45/210 管理公募基金179只 排名37/210 [2] - 旗下公募基金经理24人 排名59/210 [2] - 最近一年表现最佳产品为鹏扬北证50成份指数A 最新单位净值1 4 近一年增长67 13% [2] - 最新募集产品为鹏扬合利债券A 类型为债券型-混合二级 集中认购期2025年6月3日至2025年9月2日 [2]
逾百个品种已满足第十一批药品集采条件
新京报· 2025-06-07 01:56
国家药品集采进展 - 国家医保局计划2024年上半年开展第十一批药品集采[1][2] - 截至5月23日已有136个品种满足原研+过评企业≥7家的集采条件[2] - 7个品种的原研+过评企业数量超过30家[1][2] - 头孢唑肟钠注射剂以37家过评企业数量居首[2] 重点药品市场数据 - 头孢唑肟钠注射剂2023年在中国公立医疗机构终端销售额达44亿元[2] - 该药品在头孢类产品中市场规模排名第二[2] - 沙库巴曲缬沙坦口服常释剂型2024年销售额超38亿元[2] - 23家企业符合沙库巴曲缬沙坦申报资格[2] 高竞争品种 - 乳果糖口服液体剂、法莫替丁注射剂、米诺地尔外用液体剂等品种过评企业均超30家[3] - 这些品种若纳入集采将面临激烈竞争[3] 集采规则优化方向 -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优化药品集采政策"[4] - 《征求意见稿》提出引入报价纠偏机制[4] - 探索优化价差计算基准,避免简单最低价中标[4] - 协议期内谈判药品原则上不纳入集采[4] - 生物药首个同通用名药品上市后一定期限内不纳入集采[4] 医用耗材集采 - 重点纳入临床用量大、价格高、供应多元的高值耗材[4] 历史成果 - 国家医保局已开展十批药品集采[4] - 累计采购435种药品[4] - 累计节省医保基金约4400亿元[4]
这个注射液竞争是有多么激烈?已有56家药企过评并拥有生产批文!
格隆汇· 2025-06-04 10:16
药品基本信息 - 药品名称为二羟丙茶碱注射液 属于茶碱类平滑肌松弛药 具有扩张支气管 扩张冠状动脉及强心作用 [3] - 主要治疗支气管哮喘 喘息型支气管炎 阻塞性肺气肿及心源性肺水肿引起的哮喘 尤其适用于不耐受茶碱的病例 [3] - ATC分类为呼吸系统药物>阻塞性气管疾病用药>其它阻塞性气管病系统用药>黄嘌呤类 [1] 市场表现 - 2023年全国医院全终端销售额超2.5亿元 同比增长107.2% [4] - 2024年前两季度销售额已超1.1亿元 显示持续增长潜力 [4] - 领军企业遂成药业市场份额达19.65% [5] 竞争格局 - 原研厂家日本卫材未进入国内市场 市场由国产仿制药主导 [4] - 目前55家企业通过一致性评价并获生产批文 36家企业处于报产在审阶段 [5] - 石药集团欧意药业等企业产品规格为2ml:0.25g/0.3g 注册分类为化学药品注射剂 [1][8] 政策影响 - 2023年被纳入河南十九省联盟集采和江苏第四批集采 最低中标价0.78元/支 [10] - 9家中选企业报价均低于1元/支 显示集采对价格体系的显著影响 [10] - 该品种正积极备战第十一批国家药品集采 [10] 行业趋势 - 作为销售过亿品种 集采政策持续重塑市场格局 [10] - 过评企业数量达55家 反映仿制药市场竞争白热化 [5] - 临床需求稳定叠加剂型优势 保持呼吸系统用药领域重要地位 [3][11]
上交所直击年报三大问题 大东方回复监管问询函
证券时报网· 2025-06-03 13:20
长期股权投资与应收款情况 - 公司列举5家长期股权投资标的,涉及物业产权、陶铝新材料、整车销售及售后维修服务、新能源汽车投资、房地产开发等领域,认为无需计提减值 [1] - 2022至2024年其他应收款余额分别为0.6亿元、0.09亿元、1.11亿元,2022年半年报余额1.84亿元中含对浙江均旭借款9605万元 [1] - 2024年拟延续向联营公司浙江均旭提供6500万元借款,近三年对其借款年末余额分别为9605.55万元(2022)、6243.61万元(2023)、6243.61万元(2024),年利率8%,已计提坏账准备385.92万元 [2] 医疗健康业务分析 - 2024年医疗健康业务收入28.38亿元(同比+8.16%),毛利率7.55%,其中儿童医疗服务收入24.9亿元(同比+7.3%),毛利率6.9% [2] - 两家综合医院近3年平均毛利率持续下降(22.14%→14.90%→10.53%),主因金华医院新学科导入期拉低均值,沭阳医院毛利率从26.71%降至15.10%受医保结算DIP点值下降及药品集采影响 [3] - 儿童医疗服务毛利率逐年提升(5.36%→5.46%→6.90%)但整体偏低,主因生长激素类药品成本占比达88.92%,目前长效水剂使用比例仅10%,治疗意愿率仅5% [3][4] 业务发展前景 - 公司通过加强新学科建设及导入新产品提升医疗服务能力,新学科收入与医疗服务性收入稳步增长 [3] - 长效生长激素市场潜力大,随着公众身高管理意识提升和治疗手段普及,市场规模有望扩大 [4]
前次募投有项目“烂尾”,广生堂又要再募近10亿
IPO日报· 2025-05-28 13:27
定增预案 - 公司拟向不超过35名特定对象发行股票不超过4778.01万股,募集资金总额不超过9.77亿元,用于创新药研发项目、中药传统名方产业化项目及补充流动资金 [1] - 创新药研发项目总投资6.31亿元,拟使用募集资金5.98亿元,包括GST-HG141的Ⅲ期临床研究及GST-HG131联合GST-HG141的Ⅱ/Ⅲ期临床研究 [9] - 中药传统名方产业化项目总投资1.05亿元,拟使用募集资金8849.05万元,用于购买药品批文和建设丸剂生产线 [9] - 拟使用2.9亿元募集资金补充流动资金 [9] 财务状况 - 公司抗乙肝药物收入持续下滑,2021-2024年营收分别为1.68亿元、1.55亿元、1.22亿元、1.06亿元,毛利率从51.06%降至42.29% [5] - 归母净利润连续四年亏损,2021-2024年分别为-0.35亿元、-1.27亿元、-3.49亿元、-1.56亿元,累计亏损超6亿元 [7] - 截至2025年一季度,货币资金仅1.2亿元,短期债务1.7亿元,资产负债率达73.45% [10] 历史定增表现 - 2020年4月定增募资5.14亿元,用于原料药制剂一体化基地和江苏中兴制剂车间项目 [13][14] - 原料药制剂项目累计实现经济效益1796万元,年产能利用率仅14.85%,远低于承诺的5463万元年均净利润 [16][17] - 江苏中兴制剂项目实际投入2843万元后终止,剩余8543万元转为流动资金 [19] - 2023年1月拟募资9.48亿元用于创新药研发,后因政策变化终止 [19] 业务背景 - 公司成立于2001年,2015年创业板上市,是国内抗乙肝病毒药物头部企业,核心产品包括恩替卡韦、拉米夫定等仿制药 [4] - 仿制药业务受集采降价冲击严重,叠加创新药研发高投入导致持续亏损 [6]
悦康药业: 关于上海证券交易所2024年年度报告问询函的回复公告
证券之星· 2025-05-27 12:19
经营业绩 - 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7.81亿元,同比下滑9.90%,其中心脑血管类收入21.05亿元(同比下滑20.73%),抗感染类收入7.89亿元(同比下滑22.67%)[1] - 心脑血管类产品毛利率高达91.08%,而抗感染类产品毛利率仅为6.91%,差异显著[1] - 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销量下降8.47%,平均销售单价下降,主要因集采省份销售额占比从21.98%提升至24.36%[4] - 消化系统类产品收入同比增长123.04%至2.60亿元,主要得益于奥美拉唑肠溶胶囊销售额增长[4] - 原料药收入同比增长108.09%至3.30亿元,主要因子公司河南康达拓展销售渠道[4] 销售费用 - 2024年市场宣传及推广费12.42亿元,同比下降27.59%,其中化学制剂推广费下降30.33%[10][11] - 推广费用下降主要因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集采省份从5省扩至8省,公立医疗机构终端推广活动减少[11] - 前五大推广服务商合计费用占比仅7.27%,主要采用属地化分散运营模式[12][13] 关联采购 - 2024年向关联方安徽恒顺采购金额2.22亿元,同比增长148.90%,占年度采购总额17.77%[18] - 采购大幅增长因河南康达客户增加导致原材料需求上升,且安徽恒顺具备成本优势[20] - 7-ACA采购单价与第三方差异率仅1.03%-1.08%,AE活性酯差异率-13.43%-7.48%,价格公允[21] 货币资金 - 2024年末货币资金及交易性金融资产合计14.92亿元,其中募集资金4.16亿元[23] - 新增长期借款4.68亿元,包括2亿元研发贷款和1亿元项目贷款,用于保障研发投入持续性[23] 其他事项 - 全额计提预付"明可欣"采购款3749.95万元坏账准备,因意大利供应商经营困难且无法履约[25] - 该供应商2024年上半年亏损358万欧元,净营运资本为-1.04亿欧元,履约能力低下[25]
未名医药披露整改进展 停摆的重要子公司会否触发ST风险
贝壳财经· 2025-05-27 03:30
公司经营状况 - 公司连续三年归母净亏损累计达4.84亿元 [7] - 2024年天津未名营业收入2.17亿元(占公司总收入60.09%),净利润亏损1400.37万元(占合并净利润9.8%) [2] - 干扰素产品2024年营收同比下滑28.59% [7] 核心产品动态 - 人干扰素α2b喷雾剂(捷抚)为国内首款干扰素喷雾剂,应用于儿科/皮肤科多病症 [4] - 注射用鼠神经生长因子及人干扰素α2b近年销售持续下滑 [5] - 短效干扰素注射剂面临集采竞争和长效干扰素市场挤压 [5] 集采事件进展 - 2023年12月以33.58元中标江西省干扰素省际联盟集采,原定2024年6月执行 [4] - 2024年3月因抽检"生物学活性不符合规定"被多省暂停采购资格 [5] - 4月25日因GMP不符合要求被正式取消集采中选资格 [6] 停产整改情况 - 4月22日天津未名因GMP不符合要求被暂停生产销售 [2] - 公司成立专项整改小组并签约第三方服务机构 [2] - 预计停产不超过三个月,否则可能触发其他风险警示 [1][3] 行业竞争格局 - 干扰素产品市场竞争激烈,行业增长整体趋缓 [5] - 长效干扰素在乙肝治疗市场占据主导地位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