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产业

搜索文档
昌平区全力推动青年人才创新创业
北京青年报· 2025-08-18 18:01
昌平区发展规划 - 昌平区规划G6科创走廊 G45产业走廊 京北生态走廊 加快建设科创引领的未来之城 [1] - 试点建设北京青年人才创新创业生态示范区 每年投入1.3亿元资金 实施11类19条政策措施推动青年人才创新创业 [1] - 打破传统产业园 居住区 行政区壁垒 大尺度规划三大走廊 塑造产城融合 生态宜居新格局 [2] G6科创走廊布局 - 西部构建以生命科学 数字智能 科教集群为特色的G6科创走廊 [2] - 包含生命科学园 未来大学科技园 清华南口国重基地等10多个创新组团 [2] - 规划产业空间超1400万平方米 已建成521.8万平方米 [2] G45产业走廊布局 - 东部形成以先进能源 未来健康 央企集群为特色的G45产业走廊 [2] - 包含央企创新创业集聚区 合成生物制造产业集聚区 "未来美城"及北七家工业区等多个组团 [2] 京北生态走廊建设 - 中部打造城市北中轴绿楔和花园城市主脉 [2] - 串联奥北森林公园"十园" 未来科学城生态休闲公园 昌平新城生态休闲公园等节点 [2] 三大千亿级主导产业 - 医药健康产业收入年均增长9.2% 总量达1040亿元 获批1类创新药11个 [3] - 先进制造产业去年收入突破1600亿元 上半年增速达15% [3] - 先进能源产业去年收入达2532亿元 汇聚60个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中心 [3] 未来产业布局 - 合成生物制造产业集聚企业123家 占全市总量50% 上半年收入34亿元 [4] - 机器人产业集聚企业138家 打造京北唯一机器人产业园 [4] 青年人才政策 - 14-35岁青年人口占比40.5% [4] - 每年1.3亿元财政资金支持 提供创业就业补贴 贷款贴息 生活补贴等19条政策措施 [4]
上半年昌平区GDP同比增长7.1%,三大主导产业聚集成势
新京报· 2025-08-18 13:27
经济发展 - "十四五"期间区域GDP年均增长6.2% 高于全市1.3个百分点 总量突破1800亿元 [1][2] - 2024年上半年区域GDP增长7.1% 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5.2% 建安投资总量和增速均位居全市前3 [2] - 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迈上6万元新台阶 上半年增速5.9%排名全市第三 [2] - 上半年进出口总额增长28.9% 商品房销售面积78.5万平方米 两项指标均排名全市第一 [2] - 上半年旅游消费增长38.8% 工业增加值增长15.4% 科技服务业收入增长12.8% 信息服务业收入增长9.3% [2] 产业建设 - 医药健康产业收入年均增长9.2% 总量达1040亿元 上半年增速9.7% [4] - 先进制造产业2023年收入突破1600亿元 上半年增速实现翻番达15% [4] - 先进能源产业2023年收入达2532亿元 汇聚国家和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及工程技术中心60个 [4] - 落地亿元以上项目493个 拥有"小巨人"企业81家 专精特新企业882家 国高新企业2946家 均排名平原新城首位 [3] - 合成生物制造产业集聚企业123家占全市总量50% 上半年收入34亿元 机器人产业集聚企业138家 [5] - 上半年新增市场主体2.7万户排名全市第一 累计兑现政策资金31亿元 [5] 创新生态 - 全国重点实验室数量占全市1/3 劳动年龄人口占比全市最高 [4] - 上半年272家企业上榜2025年第一批科技型中小企业名单排名全市第三 [3] - 搭建合成生物制造共性技术平台13个 发布全球首个"智简内生6G原型系统" [5] 人才建设 - 实施"星斗计划""雨燕计划""骐骥计划""云台计划"四大人才计划 近两年引育支持人才1300余名 [9] - 每年投入1亿元财政资金开展"昌聚工程" 近两年评选支持高层次人才315名 给予50万-300万元资金支持 [9] - 青年人口占比40.5% 每年投入1.3亿元财政资金实施19条青年人才政策 规划5处人才公寓近千套房源 [10] - 五年来新增就业岗位超25万个 [10] 基础设施 - 在建及建成轨道线路8条 站点46个 总里程超130公里居平原新城首位 [6] - 五年来供应住宅用地157公顷排名全市前列 [7] - 推动市郊铁路东北环线年内开工 18号线年底开通 规划20个轨道微中心 [7] - 回天地区投用180个重点项目 引进名校17所 平均通勤时间降低11% [7] 生态环境 - 森林覆盖率49.46% PM2.5年均浓度达"20+"水平 [8] - 规划"千里绿道体系" 温榆河绿道和42公里绿道惠及沿线120万群众 [8]
天津滨海新区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
中国发展网· 2025-08-18 07:44
服务国家战略与区域协同 - 承接中国石化、国家管网等重大项目278个,总投资2734亿元 [2] - 引进北京在津新建机构1484家,中国资源循环集团及5家子公司落户 [2] - 实施津潍高铁、京滨城际等重大工程,实现京津冀"区域通办"1108项 [2] 经济发展与财政表现 - 2024年地区生产总值达7843亿元,占全市总量43.5%,较"十三五"末提升1.8个百分点 [3] -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8万元,较"十三五"末增加1.3万元,年均增长5.3% [3] - 2024年上半年地区生产总值和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分别增长5.4%和5.8% [3] 产业体系构建与升级 - 形成5个千亿级工业产业集群(含绿色石化、汽车和新能源汽车)和5个千亿级生产性服务业集群 [4] - 建成9个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布局生物制造、自主信创等八大未来产业 [4] - 累计构建70个未来技术应用场景,培育100个骨干企业,打造9个未来产业集聚区 [4] 改革开放与创新生态 - "证照分离""一企一证"改革领跑全国,自贸区制度创新指数连续五年全国第三 [5] - 49项试点经验全国复制推广,建成7家全国重点实验室和4家海河实验室 [5] - 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达5338家,较"十三五"末增长60% [5] 城市建设与社会民生 - 改造老旧小区295个,实施5个城市更新项目,连续推进20项民心工程 [6] - 累计新增就业39.4万人,新建54所中小学及幼儿园 [6] - 人均期望寿命提高至83.8岁,养老服务总床位超1.2万张 [6]
【金麒麟优秀投顾访谈】东兴证券投顾林惠杰:每一个时代核心资产都是与这一时代发展趋势高度匹配产业所孕育
新浪证券· 2025-08-18 06:04
投资顾问表现 - 东兴证券深圳金田路证券营业部投资顾问林惠杰在7月场内ETF模拟组合评比中获月榜第二名,模拟组合月收益率达17.97% [1][2] 股市走势与板块观点 - 当前融资资金和事件驱动带动市场做多情绪,板块轮动推动指数阶梯式向上,但需注意8月限售解禁高峰可能引发热门板块短期回调,中长期慢牛格局不变,预计2026年行情弹性更大 [2] - 未来看好新质生产力相关产业,重点关注两类企业:一是芯片半导体、人工智能、机器人、低空经济、稳定币等科技领域企业;二是高端制造、新材料、创新药等具备全球化布局能力的企业 [2] 投资建议 - 普通投资者可通过ETF高效布局特定行业或主题,港股ETF为低门槛布局港股核心资产的工具 [3] 投顾服务特色 - 东兴证券构建"人、货、场"买方投顾生态:"人"方面加强投顾队伍建设与投研赋能,"货"方面提升产品多样性与服务体验,"场"方面结合AI大模型优化客户画像与互动场景 [3] 行业背景 - 中国财富管理行业进入高增长周期,投资顾问作为资产配置关键角色,其服务能力直接影响全民资产配置走向 [1] - 金麒麟最佳投资顾问评选活动旨在展示投顾服务能力,搭建投顾与投资者沟通桥梁,促进行业健康发展 [1]
一周快讯丨浙江省科创母基金(二期)招GP;上海未来产业基金又出资了;50亿,国调(太原)产业投资基金签约设立
FOFWEEKLY· 2025-08-17 06:20
母基金设立与投资动态 - 江苏、浙江、江西、四川、广东、上海等多地宣布母基金落地或招募GP,重点布局人工智能、生命健康、新材料、新能源、高端装备、新一代电子信息、医药大健康等领域 [2] - 粤科母基金常态化招募GP,拟通过遴选方式与15支母基金合作 [3] - 河南、山西、江西等地设立基金聚焦人工智能、高端轴承、核心零部件、机器人等领域,其中国调(太原)产业投资基金规模50亿元,旨在打造央地合作示范工程 [4] 成都科幻与未来产业发展基金 - 国内首只聚焦数字文创、科幻产业和未来赛道的产业基金,目标规模超30亿元,采取直接投资+子基金投资模式,存续期限7年 [5][6] - 重点投向科幻阅读、影视、游戏、文旅、衍生品、装备等领域,以及数字智能与内容、消费、制造结合的未来赛道 [6] - 由天府文投担任管理人,成都科创投集团、成都传媒集团等合资设立执行事务合伙人 [6] 上海未来产业基金 - 拟参与投资6只子基金,包括上海浦清本草创业投资、上海比邻星四期创业投资等,覆盖本草、能源、智能等领域 [7] 江苏盱眙都梁国石产业投资基金 - 规模10亿元,存续期限15年,主要投资有色金属新材料、高端装备、新一代电子信息、大消费、物流等领域子基金 [10] - 盱眙县重点培育低碳大健康、有色金属新材料、高端装备和汽车零部件、新一代电子信息四大主导产业 [11] 粤科母基金15支子基金详情 - 15支母基金规模从3亿元至50亿元不等,投资领域涵盖工业制造、绿色能源、生物医药、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 [12][13] - 广州工控科创母基金规模50亿元,聚焦战略性新兴产业;阳江基金8亿元,投向装备制造、绿色能源等 [13] - 出资要求包括子基金注册地限制、母基金出资比例不超过50%、管理团队需持有基金份额等 [13] 赣深产业母基金 - 目标规模50亿元,成立规模10亿元,重点投向电子信息、新材料、新能源、医药大健康、高端装备制造等 [15][16] - 对单一子基金出资不超过自身认缴规模20%,子基金返投赣州金额不低于母基金出资额1.2倍 [16][17] 其他区域基金动态 - 云南滇中新区产业引导基金规模50亿元,计划设立8支子基金,预期首批规模75亿元 [18] - 浙江省科创母基金(二期)规模30.02亿元,80%投向子基金,20%直投,聚焦人工智能、生命健康、新材料新能源 [19][20] - 江苏省节能环保战新产业基金规模30亿元,直接投资占比不低于60%,重点投向高效节能、先进环保等领域 [22][23][24] 专项产业基金 - 中国一乡一品产业发展母基金聚焦现代农业、智慧农业、生物医药、数字经济等,助力乡村振兴 [25][27] - 防城港市科技创新投资基金规模2亿元,投资生物医药、医疗器械、健康食品等领域 [28][29] - 河南设立30亿元人工智能产业基金,配套算力券、大模型研发补贴等政策 [32][33][35] - 襄阳科创人才种子基金规模5000万元,支持高精尖人才创新创业项目 [36] - 江西赣州正江智能机器人基金为中国首支政府级机器人链主基金,聚焦全产业链整合 [37][38][39] - 洛阳东证新创基金规模6000万元,投资高端轴承、核心零部件、机器人等领域 [40]
100亿元!上海国资母基金再度出手,一举投6家GP
华夏时报· 2025-08-17 03:06
上海未来产业基金动态 - 上海未来产业基金在8月14日通过投资决策委员会决议,拟参与投资6只子基金,包括上海浦清本草创业投资、上海比邻星四期创业投资等,覆盖本草、能源、创业投资等领域[3] - 这是该基金年内第二次批量落地子基金,4月18日已公示首批6只子基金,覆盖脑科学、合成生物学、硬科技等前沿领域[4] - 两轮投资决策在不到4个月内完成,累计12只子基金,刷新政府引导基金的"上海速度"[2][4] - 基金总规模100亿元,由上海市财政全额出资,采用"直接投资+子基金投资"双轮驱动模式,预计80%投向子基金,20%投向直投项目[4] - 基金周期设定为15年,必要时可延长3年,体现长期扶持决心[4] 基金战略与布局 - 基金定位为搭建推动颠覆式创新、多学科交叉创新、前沿平台性技术方向孵化和早期投资的开放赋能平台[4] - 重点关注科学属性强、转化风险大、现有产业化条件缺乏但迭代迅速、有机会产生巨大变革的技术,坚持"投早、投小、投硬科技"战略[4] - 第二轮出资首次将合作范围延伸至苏州、天津等地,体现对"异地GP+上海落地"模式的包容[5] - 预计2025年将投资二十几只子基金,最终有望撬动至少三四百亿元资金规模[4] - 子基金布局与上海未来产业基金重点支持的未来信息、未来能源、未来健康、未来空间、未来制造、未来材料等领域高度契合[5] 上海母基金整体发展 - 2025年以来上海母基金活跃发展,3月启动上海产业转型升级二期基金(500亿元)和国资并购基金矩阵(500亿元以上)[7] - 7月3日披露上海国资母基金对外认缴金额79.4亿元,包括38个子基金和15个直投项目,子基金群总规模804.9亿元,直接及间接投资项目926个[7] - 7月28日总规模约890亿元的上海三大先导产业母基金启动第三批子基金遴选,重点投向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7] - 创投端同步爆发,包括20亿元浦东人工智能种子基金、30亿元人工智能CVC基金等,覆盖从早期孵化到中后期并购的全生命周期[8] - 截至5月20日,上海私募股权和创业投资份额转让平台已成交121笔基金份额,成交总金额约252.44亿元,规模全国第一[8] 政策支持与影响 - 2024年上海密集出台政策支持股权投资行业发展,包括《关于进一步促进上海股权投资行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等[8] - 7月1日印发《关于强服务优环境进一步打响"投资上海"品牌的若干举措》,提出设立总规模500亿元产业转型升级二期基金,用好1000亿元三大先导产业母基金[9] - 政策组合拳体现了上海在金融创新方面的制度优势,有望形成"政策红利-资本集聚-产业升级"的良性循环[9] - 短期内助力上海加速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等重点领域项目落地,中期优化国企资产结构并培育新质生产力,长期强化国际金融中心与科创中心联动效应[9]
江苏加速构建“10+X”未来产业体系突围“无人区”,抢占未来“新”高地
新华日报· 2025-08-16 23:15
文章核心观点 - 江苏省通过政策引导、技术突破、企业培育和金融支持 构建"10+X"未来产业体系 在第三代半导体、人形机器人、氢能等领域达到全国领先水平 目标成为全球未来产业创新策源地[1][4][13] 未来产业政策规划 - 2023年11月发布《关于加快培育发展未来产业的指导意见》 明确构建"10+X"未来产业体系[1] - 目标到2025年建设10个未来产业研究院平台 引育50个领军人才团队[1] - 目标到2030年10个成长型未来产业实现从大到强 目标到2035年形成自主可控的产业体系[1] 技术突破与创新成果 - 紫金山实验室首创光子太赫兹光纤融合实时传输架构 打破太赫兹通信实时传输净速率超100Gbps世界纪录[3] - 南京大学实现首个通信波段含存储的量子隐形传态系统[3] - 国家第三代半导体技术创新中心突破沟槽型碳化硅MOSFET制造核心技术[4] - 镓锐芯光研制出国内首颗氮化镓基蓝光和绿光激光器芯片[4] - 无锡建成全球首座高真空薄膜型液氢储运模拟舱 中集安瑞科下线国内首台40英尺液氢罐箱[4] - 东南大学团队创建AAV介导基因治疗系统 实现耳聋基因治疗突破[4] - 全球最大无人货运飞机在溧阳下线 航天时代飞鹏FP-98大型载货无人机达国际先进水平[4] - 截至2025年6月未来产业发明专利申请量31.3万件 授权量11.3万件 第三代半导体等5个领域申请量全国第一[4] 企业培育与集群发展 - 新增独角兽企业30家 潜在独角兽企业119家 数量均列全国第一 约1/4属于未来产业领域[7] - 18家单位入围工信部未来产业创新任务揭榜挂帅 数量全国前列[7] - 600余家未来产业企业纳入全省"筑峰强链"重点企业库[7] - 涌现一批营收500万元以上且连续两年增速超50%的"未来之星"企业[7] - 首批21个未来产业先行集聚发展试点 拥有697家高新技术企业 孵化371家科创企业[8] - 南京布局新一代人工智能和第三代半导体 苏州规划前沿新材料等八大产业 无锡深化五大未来产业主赛道[8] 金融与政策支持体系 - 2024年全省财政科技支出788.7亿元 同比增长3.6%[13] - 2025年安排省基础研究专项资金26.8亿元 增长8%[13] - 设立500亿元规模战略性新兴产业省级母基金 含40亿元未来产业天使基金[13] - 省综合金融服务平台服务企业超6000家 "苏创积分贷"为超3000家科技型企业提供授信超500亿元 未来产业企业占比超40%[13] - 出台高新技术企业高质量发展15条措施和培育独角兽企业11条支持举措[10] - 累计支持25家江苏省创新联合体和6家长三角创新联合体[11] - 2023年技术合同成交额突破5000亿元 转让专利8.7万件 同比增长30.3%[12]
成都科幻与未来产业发展基金招GP
FOFWEEKLY· 2025-08-15 10:08
基金概况 - 成都科幻与未来产业发展基金是国内首只聚焦数字文创、科幻产业和未来赛道投资的产业基金 已于2025年5月15日完成备案 [1] - 基金目标规模超30亿元 采取直接投资+子基金投资模式 存续期限7年 [2] - 由成都市天府文创股权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担任基金管理人 成都科创投集团、成都传媒集团、成都交子金控集团合资设立的成都市天府科幻企业管理有限公司任普通合伙人及执行事务合伙人 《科幻世界》杂志社担任总顾问单位 [2] 战略定位 - 基金旨在构建"科幻+未来"全周期资本生态 推动数字文创产业和科幻产业高质量发展 助力成都建设"中国科幻之都" [1] - 通过市场化运作、专业化管理引导社会资本向科幻与未来产业集聚 推动产业跨界融合与创新发展 [1] 投资方向 - 重点投向全国"科幻+"重点领域 包括科幻阅读、影视、游戏、文旅、衍生品、装备等 [2] - 发力"未来+"重点赛道 涵盖互联网应用、数字智能与内容、消费、制造等结合领域 [2] - 关注具有科技创新属性、代表新质生产力的前瞻性未来产业项目 [2] 运营动态 - 基金已全面启动子基金遴选工作 通过引入优质子基金管理机构汇聚多方资源 [2] - 该基金是成都落实国家"培育未来产业 形成新质生产力"战略部署的重要举措 [1]
上海,出资凶猛
投资界· 2025-08-15 07:05
上海未来产业基金动态 - 上海未来产业基金宣布拟参投6只子基金,涉及本草创业、比邻星四期、千骥康睿、凯风开兴、鼎峰未来能源、无限启航海河等领域[4] - 基金在4个月内已出资8只子基金,活跃于脑科学、合成生物学、硬科技等前沿科技领域[5] - 基金总规模100亿元,周期15年,由上海国投公司牵头组建,80%投向子基金,20%投向直投项目,预计撬动三四百亿资金规模[7][8] 基金投资策略与方向 - 基金聚焦颠覆式创新、多学科交叉创新及前沿平台性技术方向的孵化和早期投资[7] - 重点关注未来信息、未来能源、未来健康、未来空间、未来制造、未来材料六大产业领域[8] - 在未来信息产业中重点布局科学智能、大模型前沿、量子计算、具身智能、硅光等前沿领域[8] 上海创投生态发展 - 上海三大先导产业母基金第三批子基金遴选启动,总规模约890亿元,重点支持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产业[11] - 浦东人工智能种子基金发布,总规模20亿元,首期5亿元,已与18家公司签约[11] - 浦东人工智能产业规模超1600亿元,占全市40%,拥有200余家垂类模型企业,28款大模型产品完成备案[12] 其他重要基金动态 - 上海市发布首期30亿元人工智能CVC基金[13] - 设立两只"500亿"基金:上海产业转型升级二期基金和国资并购基金矩阵[13] - 中银资产首支AIC股权投资基金落地上海宝山,中国太保设立500亿战新并购基金[13]
刚刚,上海未来产业基金又出资了
搜狐财经· 2025-08-15 06:35
上海未来产业基金概况 - 上海未来产业基金总规模100亿元 由政府指导 市场化运作 聚焦颠覆式创新 多学科交叉创新及前沿平台性技术孵化和早期投资 周期15年 [3] - 基金80%投向子基金 20%投向直投项目 预计投资二十余只子基金 最终撬动至少300-400亿元资金规模 [3] - 基金重点关注未来信息 未来能源 未来健康 未来空间 未来制造 未来材料等领域 其中未来信息产业涵盖科学智能 大模型前沿 量子计算 具身智能 硅光等前沿领域 [3] 基金投资进展 - 4个月内已出资8只子基金 覆盖脑科学 合成生物学 硬科技等前沿领域 [2] - 首批入选GP包括峰瑞资本 中科创星 上海联想未来创业投资基金等6家机构 [4] - 最新出资6只子基金打破注册地限制 投资苏州和天津注册的子基金 响应"取消基金及管理人注册地限制"政策导向 [4][6] 上海创投生态建设 - 上海三大先导产业母基金总规模约890亿元 第三批子基金遴选启动 重点支持集成电路 生物医药 人工智能产业 [7] - 上海国投先导10个月内决策36个项目 投决金额259.55亿元 带动超1000亿元社会资本注入三大先导产业 [7] - 浦东人工智能种子基金总规模20亿元 首期5亿元 已与18家公司签约 浦东人工智能产业规模超1600亿元 占全市40% [7][8] 配套基金体系 - 上海市人工智能CVC基金首期规模30亿元 [8] - 上海产业转型升级二期基金与国资并购基金矩阵规模各500亿元 [8] - 中银资产首支AIC股权投资基金落地宝山 中国太保500亿元战新并购基金与私募证券投资基金设立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