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固态电池技术
icon
搜索文档
华安鑫创:参股子公司的业务范围涵盖新能源动力电池的整体方案设计与生产
证券日报网· 2025-09-10 11:12
公司业务布局 - 公司参股子公司华安鑫创(江苏)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业务范围涵盖新能源动力电池整体方案设计与生产 [1] - 子公司致力于自主研发固态电池管理系统及系统集成技术 并开展固态电池相关产品实验与制造工作 [1] - 子公司深入研究固态电池在不同应用场景下的产品形态 目前经营有序且持续与客户进行技术交流对接 [1] 技术研发进展 - 相关业务尚处早期阶段 [1]
海目星:有庞大的研发技术团队,支持固态相关技术的研发、测试、量产上市及售后服务
格隆汇· 2025-09-10 08:44
公司技术实力 - 公司在固态电池设备领域实现自主可控 [1] - 公司拥有固态电池设备相关知识产权 [1] - 公司配备庞大的研发技术团队支持固态电池技术研发、测试、量产及售后服务 [1] 业务布局 - 公司业务覆盖固态电池技术全产业链环节包括研发测试量产及售后 [1]
科大智能:全资子公司参股的公司科大智能(合肥)科技有限公司主要产品包括随车配交流桩、快充直流桩等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9-10 08:44
公司业务布局 - 公司通过持股18%的参股子公司科大智能(合肥)科技有限公司开展充电桩业务 [1] - 主要产品包括随车配交流桩、快充直流桩和超充桩三类充电设备 [1] 技术研发方向 - 参股子公司将紧跟充电行业发展趋势持续加大研发投入 [1] - 公司致力于确保在充电桩行业的综合竞争优势 [1]
海目星(688559.SH):有庞大的研发技术团队,支持固态相关技术的研发、测试、量产上市及售后服务
格隆汇· 2025-09-10 08:16
公司技术实力 - 公司在固态电池设备领域拥有自主可控能力 [1] - 公司拥有固态电池相关技术的知识产权 [1] - 公司拥有庞大的研发技术团队支持固态电池技术的研发、测试、量产上市及售后服务 [1]
融捷股份(002192.SZ)目前不涉及固态电池相关业务
格隆汇· 2025-09-10 08:16
公司业务范围 - 公司目前不涉及固态电池相关业务 [1] - 公司一直密切关注市场动向 [1] - 公司会根据市场需求加强产品研发及技术升级 [1]
亿纬锂能(300014):股权激励费与减值扰动利润,动力电池盈利显著修复
国信证券· 2025-09-10 08:02
投资评级 - 优于大市(维持)[1][6][28] 核心观点 - 股权激励费与单项减值扰动利润 但动力电池盈利显著修复[1] - 2025H1归母净利润16.05亿元(同比-25%) 剔除股权激励费和减值影响后为22.18亿元(同比+4%)[1][7] - 2025Q2归母净利润5.04亿元(同比-53% 环比-54%) 剔除影响后为11.17亿元(同比+4% 环比+1%)[1][7] - 调整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预测至46.03/71.14/87.09亿元(原54.15/70.19/83.71亿元) 同比增速+13%/+55%/+22%[28] - 对应EPS为2.25/3.48/4.26元 动态PE为32/21/17倍[28] 财务表现 - 2025H1营收281.70亿元(同比+30%) 毛利率17.33%(同比+1.20pct) 净利率6.19%(同比-3.73pct)[7] - 2025Q2营收153.73亿元(同比+25% 环比+20%) 毛利率17.46%(同比+2.18pct 环比+0.30pct)[7] - 期间费用率12.34%(同比+1.17pct) 其中管理费率5.14%(同比+2.76pct)主因股权激励费用计提方式调整[10] - 2025H1末存货60.30亿元(较Q1末增7.28亿元) 固定资产306.92亿元(增4.68亿元) 在建工程122.65亿元(增12.70亿元)[10] - 其他收益5.21亿元(同比减3.73亿元) 投资净收益3.25亿元(同比减0.49亿元)[15] 业务分项 储能电池 - 2025H1营收102.98亿元(同比+32%) 毛利率12.03%(同比-2.32pct)[2][17] - 销量28.71GWh(同比+37%) 其中Q2销量16.04GWh(环比+27%)[2][17] - 出货量稳居全球第二 率先量产600Ah+电芯产品[2][17] - 客户包括Wärtsilä、ABB、台达电子、中国移动等[17] 动力电池 - 2025H1营收127.48亿元(同比+42%) 毛利率17.60%(同比+6.92pct)[3] - 销量21.48GWh(同比+59%) 其中Q2销量11.31GWh(环比+11%)[3] - 全球动力电池装车量排名第九(市场份额2.7% 同比+0.5pct) 国内商用车电池市场份额13.77%(排名第二)[22] - 大圆柱电池已量产装车超6万台 产能布局超70GWh[3][22] - 客户涵盖宝马、奔驰、广汽、小鹏、三一重卡等[3][22] 消费电池 - 2025H1营收50.79亿元(同比+5%) 毛利率26.68%(同比-1.63pct)[3][24] - 小圆柱电池单月产销量突破1亿只 拓展BBU数据中心、无人机、eVTOL等新兴领域[3][24] 技术研发与全球化 - "龙泉二号"10Ah全固态电池下线(能量密度300Wh/kg) 面向人形机器人、低空飞行器等高端领域[27] - 成都固态电池基地一期2025年12月建成(60Ah产能) 二期2026年12月达产(100MWh年产能)[27] - 马来西亚圆柱电池基地平稳运行 储能基地2026年量产 匈牙利基地推进中[27] - CLS全球合作模式初见成效 通过"技术授权+合作研发+服务输出"规避贸易壁垒[27] 同业比较 - 宁德时代2025E动态PE 22倍(亿纬锂能32倍)[29] - 亿纬锂能总市值1477.6亿元(宁德时代14704.6亿元)[29]
港股概念追踪|固态电池产业链拐点已至 龙头企业把握先机(附概念股)
智通财经网· 2025-09-08 00:08
产业化进展 - 已有8家电池厂建设0.3GWh中试线 表明固态电池从科学验证阶段进入工程量产阶段 [1] - 硫化物电解质在离子电导率 粒径 纯度等关键指标已达到液态电解液水平 科学障碍基本突破 [1] - 机构预计明年将出现GWh级产线建设 推动行业进入新一波发展行情 [2] 材料环节投资机会 - 电解质是价值增量最大环节 1GWh固态电池对应电解质价值量达6亿元 即使降价90%仍比现有电解液贵3倍 [3] - 全球4000GWh电池市场对应电解质潜在市场规模达2400亿元 先发企业具备显著市值弹性 [3] - 硫化物电解质主流工艺为湿法(华盛锂电 天赐材料)和气固分离法(上海洗霸) 其中上海洗霸已实现吨级出货且进度最快 [3] - 铜箔环节需同步升级 镀镍铜箔 多孔铜箔 HVLP高频箔等新型产品需求增长 德福科技HVLP产品2024年3月销售200吨 预计全年3000吨贡献2亿元利润 2025年1万吨对应8亿元净利 [3] - 正极材料出现超预期进展 容百科技透露宁德时代计划2026年底采用富锂锰基正极 电压提升至4.45V [4] 设备环节投资机会 - 设备企业享受扩产初期紧急度溢价 纤维化设备需求旺盛 宏工科技效率达行业平均水平3倍 [5] - 辊压机 激光设备为必要环节 德龙激光与宁德时代深度绑定 订单从1000万元跃升至1亿元 [5] - 中信建投认为固态电池设备作为最重要上游环节将最先受益产业化 [5] - 中金公司指出固态电池产业链有望开启主线行情 相关布局企业将迎来投资机会 [5] 产业链相关企业 - 港股市场主要标的包括宁德时代 赣锋锂业 天齐锂业 龙蟠科技 瑞浦兰钧 中创新航 比亚迪 广汽集团等 [6]
固态电池深度:齐头并进——固态繁荣前夕,材料端多点开花
2025-09-07 16:19
**行业与公司** * 行业聚焦固态电池产业链 涵盖材料 设备及新兴集流体领域[1] * 涉及公司包括电池制造商宁德时代 比亚迪 国轩高科[2] 设备厂商韩不清 先导智能 利元亨 鸿宫 纳克诺尔 阿曼斯特 先惠 德龙激光 松井科技 海目星[7] 以及材料企业远航 诺德 嘉元 德符中一 英联 可川等[6][10][14] **核心观点与论据** * 固态电池技术具颠覆性潜力 有望解决电池性能瓶颈 工信部或将对优秀全固态电池厂商提供补贴以加速产业发展[1][2] * 2025年下半年固态电池将成为行业主线 工信部将于9-10月审厂并推动中试线产品落地[2] * 设备端已基本收敛 全固态和半固态设备相对定型 半固态产线可复用 全固态前中段变化不大 仅极个别环节存在差异 一旦产业信号明确扩产速度将加快[1][3][4] * 材料端氧化物路径较硫化物更具确定性且短期内更易上量 预计到2027年氧化钴半固态电池市场空间可达40-50GWh[1][5] * 材料降本核心在于解决固固界面接触问题 相关技术路径尚未收敛[9] * 固态电池负极膨胀问题推动新兴集流体材料发展 硫化物路线需使用钝化膜材料如涂层铜箔解决腐蚀问题[6][10] * 复合铝箔(如英联 可川)具有减重 厚度适中(约8微米)及有效解决膨胀问题等优势 在消费电子领域应用较快[10][11][14] * 新型铁基(远航代表)或铜基镀镍产品(诺德 中一德服等传统铜箔厂商生产)用于解决硫化物体系中的腐蚀反应问题[10][12] **其他重要内容** * 特别看好设备厂商海目星 其作为龙二企业在手订单充足 新签订单表现良好 长期压制因素已释放完毕[7][8] * 英联在复合铝箔产业中产能布局领先并使用海外设备 可川则与ATR绑定紧密且在客户端进展较快 今年9至10月份可能会有新的产业进展[14]
锂电设备:行业连续大涨,后市怎么看?
2025-09-07 16:19
锂电设备行业电话会议纪要关键要点 涉及的行业或公司 * 锂电设备行业 特别是与固态电池技术相关的设备领域[1] * 提及的公司包括先导智能 杭可科技 力源亨 纳克诺尔 德龙激光 海木星 交程超声 美埃科技[1][2][13] 核心观点和论据 **行业周期与趋势** * 锂电设备板块在2025年已走出反转态势 订单增速拐点非常明显 周期进入复苏与繁荣期 并非短期现象 具有长期持续性[1][4] * 行业自2024年底经历三波反弹确认底部 8月底龙头公司业绩发布后加速上涨 两周内股价上涨50%[1][6] * 驱动因素包括锂电周期反转 固态电池产业催化 海外出口需求增加以及反内卷导致的新技术推动资本开支周期开启[1][3][8] * 动力电池和储能需求的全球增长为锂电设备行业提供了稳健基础[1][5] * 下游应用从新能源汽车拓展至低空经济和人形机器人 进一步提升了行业容量和发展潜力[1][7] **固态电池技术与发展** * 固态电池技术被认为是锂电领域的产业化拐点 正处于从中试到大规模量产的前期阶段[3][9] * 工信部计划2025年底进行固态电池专项中期审查 明确了产业化时间节点[9] * 预计2025年底至2026年初将是密集订单落地期 设备投资拐点已在2025年第三季度开始[1][9] * 市场普遍认为2025年是科技引领的牛市 未来远期的设备和空间会提前兑现交易[3] **市场规模与估值** * 固态电池核心增量环节(前段干法混料和涂布滚压 中后段碟片和等静压 后段高压化成分容和检测)预计2030年市场规模可达330亿元[1][10] * 目前板块估值水平接近2021年高点中位数 预计本轮行情高度将超过上一轮[1][6] 其他重要内容 **投资建议与标的** * 投资标的选择主要从两方面入手:受益于行业出清、竞争格局改善的龙头厂商 以及受益于固态电池新技术核心增量环节的厂商[8] * 首推先导智能(全产线自主知识产权 市占率高) 其次推荐杭可科技(估值便宜 确定性高)[1][13] * 同时推荐力源亨(整线标的) 纳克诺尔和德龙激光(核心增量设备厂商)[1][13] * 封装检测领域关注海木星和交程超声 美埃科技因洁净室需求值得关注[2][12][13] **风险提示** * 由于固态电池尚未进入大规模产业化阶段 该板块行情可能会大幅波动[3] * 锂电设备板块预计将呈现震荡向上的走势 行情中间会有反复 不是一蹴而就[6][8]
锂电板块重申推荐:价格通胀预期渐浓,固态电池主线行情有望启动
2025-09-07 16:19
行业与公司 - 锂电行业受益于新能源车多元化应用和海外新车周期驱动 高压快充和大增程车型增加单车带电量 锂电应用拓展至重卡 工程机械等泛交通领域 海外新车平台将于2026年起量产爬坡[1][2] - 储能领域从传统电力扩展到工商业家储和数据中心等高警惕度场景 国内储能经济性有望迎来拐点 海外能源结构转型带来市场增量 锂电储能在绿电直连和备用电源应用加速[1][3][4] - 锂电行业供给端主动收缩扩张 集中度向头部企业汇拢 头部企业产能利用率接近满负荷 新技术和工艺进步降低新投产能成本 头部厂商资本开支逐步上行 符合周期重启特征[1][5] - 全行业普涨难度较大 但龙头企业产能利用率高 有涨价动力修复盈利 原材料碳酸锂期货价格上涨带来涨价契机 储能100Ah 314Ah等产品存在结构性紧张 龙头企业及特定规格产品涨价概率大[1][7] - 设备环节估值在资本开支周期上行和固态电池技术催化下较高 但从2026年估值看仍处于偏低分位区间 资金从AI和机器人板块流入 若涨价问题无法证伪 行情具备持续性 设备环节仍优先推荐[1][9] 核心观点与论据 - 锂电板块在经历了三年的下行周期后 目前已处于底部向上的过程中 近期市场表现强劲 验证了判断 这一轮周期的驱动主要来自结构性变化 包括应用场景多元化和海外新车周期[2] - 储能领域持续扩容 从传统电力应用扩展到工商业家储 并逐步进入数据中心等高警惕度场景 无论是绿电直连作为主攻能源还是数据中心备用电源 投资逻辑聚焦具备通胀属性或新产品迭代的材料品种 如六氟磷酸锂 固态电解质和新型集流体[3] - 电池板块格局好 壁垒高 率先进入基本面拐点且具涨价弹性 首推宁德时代和亿纬锂能[3][11] - AIDC备电市场中期国内以铅酸为主 海外以锂电为主 国内企业受益于互联网资本开支增加和海外产能建设 下半年盈利有望修复 关注海外逻辑强劲的公司如南都雄涛[3][15] - 宁德时代预计今年全年出货量为620-630GWh 对应归母净利润约650-660亿元 明年2026年利润预计约800亿元 目前看明年的估值不到20倍[12] - 亿纬锂能预计明年出货量150-160GWh 对应利润约80亿元 目前看明年的估值不到20倍[13] - 六氟磷酸锂价格上涨主要由两方面推动 一是碳酸锂价格上涨带动六氟磷酸锂联动上涨 二是部分散单加工费出现上涨 目前六氟磷酸锂行业新增产能有限 今年头部三家企业均未新增产能 仅江西石磊新增1万吨产能[21] - 固态电池的发展前景非常明确 预计2030年实现量产 目前市场更多的是百兆瓦级别的产线 但未来可能会发展到单G瓦时级别 对应的设备投入量至少为6至7亿元[25] - 铁锂行业供需格局持续优化 高压实新技术迭代及反内卷政策驱动使得龙头企业市场份额提升 并存在加工费上涨的可能性[26] - 三元电池行业今年迎来景气度拐点向上 需求端受益于海外尤其欧洲市场恢复 技术端中业高电压和固态电池推动二次增长[30] 其他重要内容 - 投资逻辑框架主要包括具备通胀属性或新产品迭代的材料品种 如6氟铁锂 固态电解质和新型集流体 以及电池板块 其格局好 壁垒高 是率先进入基本面拐点并且具有涨价弹性的领域[11] - 在电池细分方向上 建议关注储能电芯 这可能短期内存在价格通胀预期 并且价格上涨主要针对大集成商客户 如华为阳光等 以及100安时的小储能电芯[14] - 散零部件环节推荐两个核心标的 中用电器和优利能 中用电器伴随欧洲新车周期有望快速提升份额 是宝马下一代平台核心供应商[17] - HVDC领域发展前景广阔 中融与优利能均涉足该领域 HVDC机柜最核心部件是成本占比预计达到50%以上的ADVC HVDC电源模块[19] - 干法隔膜行业今年召开了反内卷会议 各头部企业达成共识协议 包括价格自律和暂停扩张 因此干法隔膜价格有所回升[23] - 今年锂电设备行业整体表现非常火热 主要由设备替换需求 海外需求增速快于国内 新技术迭代等因素驱动[24] - 锂电材料行业已经进入基本面拐点向上的阶段 随着新技术的持续迭代和反内卷政策的推动 整个行业的供需格局将持续优化[36] - 固态电池产业化进展超出预期 不仅在材料方面 设备方面也表现出较高的热度 先导等公司的设备订单落地量级和节奏超预期[37] - 9月份核心关注工信部项目中西审查进展 如果相关测试结果超预期 可能会提前市场对于固态电池产业化落地节奏或上调装机预期量级[38] - 投资方向主要聚焦在设备及材料两大主线上 设备领域包括干法设备 中段激光刻痕设备及等价设备 材料端看好硫化锂金属负极及镍铁集流体等壁垒较高 价值量较大的增量环节[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