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向资金

搜索文档
港股开盘 | 恒指低开0.45% 阿里巴巴(09988)跌超2%
智通财经网· 2025-08-26 01:43
市场表现 - 恒生指数低开0.45% 恒生科技指数下跌0.76% 阿里巴巴股价跌幅超过2% [1] 港股后市展望 - 9月降息或已成定局 港股今年相对A股的超额收益大幅回吐 A-H市场重回统一起跑线 企业盈利变化将成为两地市场表现差异的核心驱动因素 [1] - 外资仍有增配中国市场的空间 海外流动性易松难紧 源于货币政策、金融监管及发债久期调整 美元流动性可能趋势偏松 国内基本面预期改善 人民币汇率有升值空间 [1] - 南向资金在互联互通标的成交占比超过40% 外资在港股市场重要性下降 南向资金未来流入的持续性值得关注 [1] 盈利与配置策略 - 港股中报盈利向好 业绩预喜率创三年来新高 "新经济"含量更高的港股盈利或先于A股持续改善 [1] - 建议聚焦与A股存在差异化的配置方向 配置节奏上优先创新药(流动性宽松+BD数据持续向好) 再互联网(外卖大战拐点出现) 最后新消费(宏观经济与盈利拐点出现) [1]
港股异动 | 晋景新能(01783)盘中涨超8% 获纳入恒生综合指数 公司有望成为港股通标的
智通财经网· 2025-08-25 02:25
股价表现 - 盘中涨幅超过8% 截至发稿时上涨6.3%至8.1港元 成交额达1067.65万港元 [1] 指数调整 - 获纳入恒生综合指数成分股 调整于9月5日收市后实施 9月8日正式生效 [1] 港股通预期 - 瑞银、中金及申万宏源预计公司有望纳入港股通名单标的 [1] - 纳入后将直接解锁内地资金流入通道 有望获得更多南向资金关注和青睐 [1] - 可能获得被动资金如指数基金的增配 短期流动性将显著提升 [1]
国泰海通:年内继续看好港股的三大理由
格隆汇· 2025-08-25 00:08
AH溢价与港股近期表现 - AH溢价指数于8/15降至122.6 创2019年5月以来新低 反映港股流动性无虞 [2] - 6/11-8/22期间恒生指数跑输沪深300指数8个百分点 恒生科技跑输创业板指27个百分点 [2] - 76%的AH两地上市股H股跑赢A股 平均超额收益约10个百分点 钢铁/非银/通信等行业H股超额收益超25个百分点 [2] 港股弱势的结构性原因 - 港股软件服务及传媒行业市值占比达57%(A股仅23%) 科技权重板块拖累整体指数 [3] - 互联网企业因外卖业务补贴战导致盈利预期下修 AI应用端催化阶段性熄火 [3] - A股受算力政策/芯片销售松动/宏观主题催化更直接 港股科技稀缺资产表现疲软 [3] 港股估值水平分析 - 恒生指数PE(TTM)为11.5倍 恒生科技为21.4倍 较2021年高点仍有空间 [6] - 恒生指数历史估值分位数为58% 恒生科技为20% 低于标普500(93%)/德国DAX(79%)/富时100(78%) [6] AI技术突破的催化作用 - OpenAI于8/7推出GPT-5 DeepSeek于8/21发布V3.1模型 提升思考效率与Agent能力 [8] - 国家发改委将投放5000亿元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 重点投向新兴产业 [8] - 港股科技龙头在AI产业链覆盖模型开发/商业应用/终端生态 具备先发优势 [16] 资金面积极因素 - 5-7月末长线外资流入677亿港元 短线外资流入162亿港元 [12] - 市场预期美联储9月降息概率超70% 年内或降息2-3次 推动外资回流 [12] - 南向资金年内累计流入超8800亿元 预计全年净流入规模超1.2万亿元 [14] - 主动公募全年增量预计2000-3000亿元 险资增量预计2500-4000亿元 [14] 行业配置方向 - 恒生科技板块受益于AI产业周期 存在错杀修复机会 [16] - 港股红利资产受政策强化分红及低利率环境支撑 [16] - 新消费与创新药类资产具备稀缺性优势 [16]
年内继续看好港股的三大理由
海通国际证券· 2025-08-24 13:10
核心观点 - AH溢价指数创近六年新低反映港股流动性充裕 但股指走弱主要受互联网权重板块结构性拖累 [1][4] - 港股估值处于历史低位 恒生指数PE(TTM)11.5倍 恒生科技PE(TTM)21.4倍 较2021年高点仍有较大提升空间 [4][18] - 三大积极因素共振将推动港股上行:AI技术突破催化科技成长 美联储降息带来外资回流 南向资金持续增配 [1][4][24] 市场表现分析 - 6月11日至8月22日恒生指数跑输沪深300指数8个百分点 恒生科技跑输创业板指27个百分点 [7] - AH溢价指数从6月19日131.54降至8月15日122.6 创2019年5月以来新低 [4][7] - 76%的AH两地上市股H股跑赢A股 平均超额收益约10个百分点 [7] - 钢铁 非银金融 通信等行业H股较A股超额收益均超25个百分点 [7] 结构性因素解读 - 港股软件服务及传媒行业市值占比57% 显著高于A股的23% [8] - 科技板块走弱主因:外卖补贴大战拖累盈利预期 AI应用端催化阶段性熄火 [4][8] - 算力政策利好和反内卷主题对A股催化作用更直接 [8] 估值优势 - 恒生指数PE历史分位数58% 恒生科技PE历史分位数20% 均低于标普500(93%) 德国DAX(79%)等全球主要指数 [18] - 纵向比较显示当前估值较2021年高点仍有较大提升空间 [18] AI产业催化 - 港股科技企业在多模态大模型领域具备领先优势 阿里 腾讯处于行业领先地位 [20][23] - 云厂商持续加码AI资本开支 腾讯 阿里 百度2025年第一季度资本开支同比显著增长 [24] - GPT-5和DeepSeek-V3.1等新一代模型发布提升产业预期 [23] - 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规模达5000亿元 重点投向新兴产业 [23] 资金面改善 - 5-7月末长线稳定型外资累计流入677亿港元 短线灵活型外资流入162亿港元 [24] - 美联储9月降息概率超70% 预计年内有2-3次降息 将改善流动性环境 [24] - 南向资金年内累计流入超8800亿元 预计全年净流入规模超1.2万亿元 [4][28] - 主动型公募预计增配2000-3000亿元 险资预计增配2500-4000亿元 [28] 投资主线 - 恒生科技为行情主线 受益AI全产业链布局和大模型技术优势 [30] - 科技出口管制松动改善基本面预期 外卖平台"补贴大战"担忧存在错杀可能 [30] - 港股红利资产受益政策强化分红和低利率环境 [30] - 新消费和创新药资产较A股具备稀缺性 [30]
今日南向资金ETF买入及卖出成交额为12.13亿港元
证券时报网· 2025-08-22 15:45
南向资金ETF成交概况 - 南向资金ETF买入及卖出成交额合计12.13亿港元 [1] - 成交额较前一日减少32.17亿港元 [1] - 占南向资金当日总成交额比重为0.76% [1] 分渠道成交结构 - 港股通(沪)ETF买入及卖出成交额为7.31亿港元 [1] - 港股通(深)ETF买入及卖出成交额为4.82亿港元 [1] - 沪市渠道成交额占南向ETF总成交额60.3%(7.31/12.13) [1]
晋景新能获纳入恒生综合指数 有望成为港股通标的
智通财经· 2025-08-22 11:10
指数纳入与市场影响 - 晋景新能获纳入恒生综合指数成份股 变动将于2025年9月5日收市后实施并于2025年9月8日起生效 [1] - 瑞银、中金及申万宏源此前预计公司有望纳入港股通名单标的 [1] - 纳入港股通后将解锁内地资金流入通道 有望获得南向资金关注及指数基金增配 短期流动性显著提升 [1] 财务业绩表现 - 公司2025财年(截至3月31日止12个月)收入约8.7亿港元 同比增长92.3% [1] - 剔除不反映业务持续经营表现的一次性开支后 2025财年已实现盈利 [1] - 报告期内经调整EBITDA录得盈利4476.4万港元 [1]
牛市狂奔,投资还有哪些好选择?
搜狐财经· 2025-08-22 10:40
A股与港股市场表现对比 - 沪指突破3800点 芯片产业链领涨 芯片ETF龙头(159801)涨停 科创50ETF龙头(588060)单日涨幅超8% [1] - 港股市场表现相对沉寂 恒生指数/恒生科技指数走势疲软 与A股火热行情形成鲜明对比 [1] - 港股类ETF规模从年初2974亿元增至8月20日5655亿元 半年多增长近3000亿元 超半数增量来自7月后涌入 [1] - 南向资金8月净流入规模已超6月全月 [1] 港股投资逻辑与机会 - AH溢价指数存在局限性 主要覆盖红利型公司 未充分纳入创新药/科技/新消费等新经济板块 [2] - 港股呈现结构性机会 创新药/汽车等领域上半年表现突出 行情可能向更稀缺资产扩散 [3] - 南向资金和险资等大机构积极配置港股 港股通标的确定性更高 [3] - 港股主要投资主线包括创新药和非银金融 [4] 创新药板块投资价值 - 港股创新药ETF(513120)年内涨幅翻倍 规模突破200亿元 [5] - 跨国药企面临专利到期压力 2030年前专利到期导致收入损失达1921亿美元 [6][7] - 中国创新药企对外授权金额占比显著提升 2025Q1占全球32% 较2023-2024年21%明显上升 [11] - 跨国药企与中国创新药企BD交易超10亿美元已成常态 [11] - 南向资金成为创新药重要买家 [12] - 港股创新药ETF流通规模从80亿元暴增至207亿元 [14] 非银金融板块投资价值 - 港股通非银ETF(513750)年初至今涨幅超50% [16] - 南向资金和散户投资者推动港股换手率上升 2017-2025年南向资金换手率为非南向资金2.4倍 [18] - 港股互联网券商成交额市占率从4.5%升至5.1% 反映零售参与度提升 [18] - 低息环境下政策支持险资扩大权益类投资 保险行业重获增长逻辑 [18] - 港股通非银ETF权重配置为64.5%保险+15.2%证券+13.3%港交所 规模达187亿元 较年初增长22倍 [19] 科技板块投资机会 - 恒生科技指数权重股短期扰动解除 二季报披露后市场担忧落地 [22] - AI领域存在估值提升机会 H20解封和B20阉割版可能推动国内互联网股AI叙事 [22] - 行业竞争激烈程度有所收敛 股价已充分反应内卷因素 [22] - 可通过恒生科技ETF龙头(513380)或港股通科技ETF(159262)参与 后者剔除创新药/汽车/家电 纯科技含量更足 规模超32亿元 [23][25] 其他投资品种 - 港股通红利ETF广发(520900)聚焦港股国资央企红利板块 年内险资净流入最大板块 出现近20次举牌增持 [28] - 特色行业ETF包括恒生ETF港股通(159312)/港股汽车ETF(520600)/中概互联ETF(159605)/恒生消费ETF(159699)等 [28] - 广发基金旗下港股ETF产品规模大流动性好 提供多样化行业选择 [28]
南向资金今日净买入51.66亿港元 快手、中芯、美团净买额居前
新浪财经· 2025-08-22 10:01
南向资金流向 - 南向资金单日净买入51.66亿港元 [1] 资金净买入公司 - 快手-W获净买入11.73亿港元 [1] - 中芯国际获净买入10.93亿港元 [1] - 美团-W获净买入10.09亿港元 [1] 资金净卖出公司 - 小鹏汽车-W遭净卖出13.09亿港元 [1] - 小米集团-W遭净卖出9.03亿港元 [1] - 华虹半导体遭净卖出7.5亿港元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