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医疗AI
icon
搜索文档
不插管、不麻醉、零痛苦!达摩院AI靠一张CT让早期胃癌现形
硬AI· 2025-06-25 11:23
中国的胃癌困局 - 中国每年新增胃癌患者约35.87万,死亡人数高达26.04万,占全球总数的近40% [3] - 中国胃癌五年生存率仅为35.9%,远低于日本的60.3%和韩国的68.9% [3] - 中国胃癌早诊率不足30%,而日韩通过全国性胃镜筛查计划将早诊率提升至60-70% [3] - 早期胃癌治疗后五年生存率高达95-99%,而晚期患者不足30% [4] 胃镜筛查的瓶颈与替代方案 - 胃镜检查在中国面临侵入性、资源依赖和低效率三大瓶颈 [5] - 中国每年消化道内镜检查不足4000万例,筛查项目依从率低至18-48% [5] - 传统胃镜筛查的胃癌检出率仅为1.16%-1.20%,需约100次检查才能发现1例胃癌 [5] - 现有非侵入性筛查方法(如血清学检测)仅能将检出率从1.20%微升至1.25% [6] GRAPE模型的技术突破 - GRAPE通过平扫CT影像实现胃癌筛查,颠覆了医学界对平扫CT无法用于胃癌筛查的固有认知 [8] - 模型采用两阶段深度学习框架,基于nnU-Net架构,兼具高性能与可解释性 [9][10][11] - 第一阶段精准分割胃部区域,第二阶段联合分类与分割,输出风险评分和肿瘤区域可视化 [10][11] GRAPE的临床表现 - 内部验证集AUC达0.970,敏感性85.1%,特异性96.8% [14] - 独立外部验证集AUC为0.927,敏感性81.7%,特异性90.5% [14] - 在"人机大战"中全面超越13名放射科医生,平均灵敏度提升21.8%,特异性提升14.0% [14] - 对早期胃癌检出敏感性约50%,对进展期胃癌超过90% [14] "一扫多查"战略与商业化路径 - 达摩院提出"一扫多查"战略,通过一次平扫CT筛查多种癌症(如胰腺癌、胃癌、肝癌等) [17] - B2B模式:向体检机构销售AI服务包,作为增值服务推广 [20] - B2B2C模式:医院提供自费"AI癌症风险评估"附加项,定价数百元 [21] - OEM/授权模式:将算法授权给影像设备厂商,作为高端CT机型卖点 [22] - 价值医疗模式:未来通过卫生经济学证明AI筛查的成本效益 [23]
持续深化自研医疗垂域大模型的技术攻坚与场景赋能 医渡科技(02158)发布年度业绩,收入7.15亿元
智通财经网· 2025-06-25 09:41
财务表现 - 公司2025财年收入7.15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11.4% [1] - 公司拥有人应占亏损1.18亿元,同比减亏39.58% [1] - 每股亏损0.11元 [1] - 年度亏损缩减至1.35亿元,同比减亏38.9% [4] - 经营活动现金净流出同比缩窄23.8% [4] - 现金及等价物等储备达33.09亿元 [4] 技术研发与AI医疗 - 自研医疗垂域大模型YiduCore构建"数据—算力—算法—场景"全链条壁垒,处理11.5亿患者人次的60亿份授权医疗记录 [1] - 疾病知识图谱覆盖全部已知人类疾病,产出20余个高价值专病数据集 [1] - 医疗领域首家实现国内外高端芯片全链路适配,支撑算法效能突破 [1] - 在国家卫健委分导诊评测中获榜首成绩 [1] - AI中台融合DeepSeek技术已部署超30家顶级三甲医院 [1][3] 业务板块进展 大数据平台与解决方案 - 服务110家顶级医院及44个监管机构,覆盖超4,000家医院 [3] - AI中台和EYWA数据中台迭代至2.0和5.0版本 [3] - 推出针对院管的"灵析智管"平台和针对科研的"灵析智研"平台 [3] 生命科学解决方案 - 服务132家生命科学客户,前20大客户收入留存率87.51% [3] - 头部20家跨国药企中16家为公司客户 [3] - 自主研发i系列解决方案矩阵覆盖临床开发、研究设计、商业化预判全流程 [3] 健康管理平台 - 连续三年作为"深圳惠民保"主运营平台,2024年参保人数609万人 [3] - 连续四年运营"北京惠民保",累计参保超1,500万人次 [3] - 平台活跃用户数超2,400万名 [3] 战略与运营 - 聚焦战略形成"产品迭代—场景渗透—价值反哺"正向循环 [2] - 强化核心客户战略绑定并扩张新客户网络 [2] - 运营效率提升及业务协同效应增强推动减亏 [4]
医渡科技(02158.HK)年度业绩:大数据平台和解决方案收入保持平稳增长,年度亏损同比大幅减亏38.9%
格隆汇· 2025-06-25 09:40
财务表现 - 截至2025年3月31日止财政年度,公司实现收入人民币7.15亿元,其中大数据平台和解决方案收入为3.46亿元,同比增长10.3% [1] - 年度亏损缩减至人民币1.35亿元,同比减亏38.9% [1] - 经营活动的现金净流出同比缩窄23.8% [1] -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定期存款、保证金银行存款、受限制银行结余及存款为人民币33.09亿元 [1] 技术研发与AI能力 - 自研医疗垂域大模型「AI医疗大脑」YiduCore构建「数据 — 算力 — 算法 — 场景」全链条壁垒 [2] - YiduCore基于超5,000亿+精细化清洗的跨模态训练语料及多参数模型矩阵(8B/13B/70B/100B),累计处理11.5亿患者人次的60亿份授权医疗记录 [2] - 构建的疾病知识图谱已基本覆盖全部已知的人类疾病,并联合顶尖专家产出20余个高价值专病数据集 [2] - 医疗领域首家实现国内外高端芯片全链路适配的企业,支撑算法效能突破 [2] - 在国家卫健委组织的分导诊评测中,医渡大模型以榜首成绩验证技术领先性 [2] - 基于YiduCore核心算法引擎,融合DeepSeek的AI中台已部署超过30家顶级三甲医院 [2][3] 业务进展与客户覆盖 - 大数据平台和解决方案板块向110家中国顶级医院以及44个监管机构和政策制定者提供解决方案,覆盖超过4,000家医院 [3] - AI中台和EYWA数据中台已分别迭代至2.0和5.0版本,并推出针对院管需求的「灵析智管」平台和针对科研需求的「灵析智研」平台 [3] - 生命科学解决方案板块服务的生命科学客户数量达到132家,前20大客户收入留存率为87.51% [3] - 头部20家跨国药企中,有16家是公司的客户 [3] - 自主研发的i系列解决方案矩阵覆盖临床开发效率优化、研究设计精准化、商业化风险预判的完整服务体系 [3] - 健康管理平台和解决方案板块连续第三年作为「深圳惠民保」的主运营平台,2024年度参保人数达609万人 [3] - 连续第四年作为「北京惠民保」的主运营平台,累计参保超1,500万人次 [3] - 健康管理平台上至少完成一笔交易的活跃用户数超过24百万名 [3]
不插管、不麻醉、零痛苦!达摩院AI靠一张CT让早期胃癌现形
华尔街见闻· 2025-06-25 09:14
医疗AI技术突破 - 浙江省肿瘤医院与阿里巴巴达摩院联合研发的胃癌筛查AI模型GRAPE,通过腹部平扫CT影像实现胃癌特别是早期胃癌的规模化筛查 [1] - GRAPE模型采用两阶段深度学习框架,基于nnU-Net架构,兼具性能与可解释性,输出分割图像供医生验证 [8][9] - 模型在包含20个中心、近10万人的数据上进行开发验证,AUC达0.92,超越13名放射科医生(AUC 0.76-0.85) [10][12] 胃癌筛查市场痛点 - 中国每年新增胃癌患者约35.87万,死亡26.04万,占全球40%,五年生存率仅35.9%,远低于日韩60%以上水平 [3] - 传统胃镜检查存在三大瓶颈:侵入性导致接受度低(依从率18-48%)、资源依赖性强、效率低下(检出率仅1.16-1.20%) [4][5] - 现有替代方案如血清学检测对检出率提升有限(仅从1.20%升至1.25%),液体活检成本高且技术不成熟 [5] 技术性能对比 - GRAPE对早期胃癌(T1/T2期)检出敏感性约50%,进展期(T3/T4期)超90% [12] - 平扫CT+AI方案(GRAPE)无创、灵敏度81.7-85.1%、特异性90.5-96.8%,显著优于血清学检测和液体活检 [14] - 达摩院推行"一扫多查"战略,已实现胰腺癌(PANDA)和胃癌筛查突破,计划扩展至肝癌等更多病种 [7][15] 商业化路径 - B2B模式:向体检机构销售AI服务包作为增值服务 [18] - B2B2C模式:医院在常规CT检查中提供自费AI风险评估附加项 [18] - OEM授权模式:算法授权给影像设备厂商作为高端CT卖点 [18] - 价值医疗模式:向支付方证明AI筛查成本低于晚期治疗费用 [18]
这个AI能救命!提前6个月发现胃癌病灶,突破医学影像认知,达摩院做成了
量子位· 2025-06-25 05:00
核心观点 - AI模型DAMO GRAPE通过平扫CT识别早期胃癌,敏感性85.1%,特异性96.8%,较人类医生分别提升21.8%和14.0% [19][20] - 该技术可提前2-10个月发现胃癌病灶,在模拟试验中检出率最高达24.5%,其中40%为无症状患者 [25][28][29] - 浙江省肿瘤医院与阿里巴巴达摩院合作,构建全球最大胃癌平扫CT数据集(6720例),突破传统影像学限制 [4][6][18] 技术突破 - 全球首个利用平扫CT识别早期胃癌的AI模型,填补临床空白 [3][4] - 采用非侵入式检查,成本低效率高,可复用现有CT影像数据 [16] - 克服胃部形态变化大、内容物干扰等技术难点,实现黏膜层微小病变识别 [17][18] 临床应用 - 已在浙江、安徽部署推广,计划开展大规模筛查 [7][27] - 采用"AI初筛+胃镜确诊"模式,解决传统方法依从性低问题(检出率仅1%) [11][13][20] - 早期胃癌5年生存率可达95%-99%,技术可显著改善预后 [10] 行业意义 - 达摩院此前开发的胰腺癌AI模型DAMO PANDA获FDA"突破性医疗器械"认定 [43] - 医疗AI团队专注肿瘤早筛和影像智能两大方向,已实现技术落地 [46][48] - 未来探索"一扫多查"模式,通过单次CT检测多种疾病 [55] 公司战略 - 达摩院成立8年,布局基础科研与产业应用双轨 [49][50] - 在大模型时代孵化通义系列,同时坚持医疗AI等前沿领域 [52][53] - 技术路径聚焦数据深度挖掘与结构化知识生成 [54]
展位有限!第二届全球医疗科技大会招商进行中
思宇MedTech· 2025-06-20 11:17
大会基本信息 - 会议名称:第二届全球医疗科技大会 [1] - 主办方:思宇MedTech [1] - 会议时间:2025年7月17日(周四) [8] - 会议地点:北京中关村展示中心会议中心(北京市海淀区新建宫门路2号) [6] - 参会规模:约500人 [8] - 会议主题:前沿技术 · 从研发走向临床应用 [1] 大会内容与议程 - 重点探讨话题包括:AI与智能系统、医疗AI与大模型的落地挑战、多模态数据融合与系统集成、如何嵌入医生工作流 [7][9] - 其他专题:影像设备与平台升级、高值耗材与介入创新、能量平台与术中设备、材料创新与结构优化 [10][11][12][13] - 圆桌讨论主题:创新产品怎么真正进入科室、用得起来 [14] - 议程拟邀请方向:影像设备、AI平台、高值耗材、能量系统、材料技术等领域的上市公司、创业企业 [6] - 分享内容:产品创新、技术落地、医工协同等方面的实践经验 [6] 参会权益与招商信息 - 参展权益:主题演讲、大会现场品牌展位、企业宣传资料发放、活动现场环节嵌入品牌标识 [4] - 招商状态:已经开始,展位有限 [1] - 商务合作联系方式:工作微信号suribot22、手机号13552754250、可直接联系主编赵清、Alice、Jacky、Ziana等团队成员 [1] 其他活动信息 - 重磅奖项评选:全球医疗科技创新成果将在大会主舞台集中展示与颁奖 [8] - 嘉宾阵容:来自政府、医院、龙头企业、技术初创、投资机构、科研院所等跨界代表 [8] - 报名方法:可通过链接https://hdxu.cn/1fwan或扫描二维码报名 [15] 主办方背景 - 思宇MedTech每日报道全球最新医疗科技动态 [17] - 旗下拥有思宇MedTech、MedRobot、眼未来、心未来、骨未来、医影像、探美医界等十多个内容号 [17]
10亿融资!联影加码医疗AI赌局
思宇MedTech· 2025-06-20 06:36
融资动态与战略布局 - 联影智能完成A轮融资10亿元人民币,领投方为易方达、上国投资管,联影集团持续跟投,投后估值达百亿级别 [1][3] - 2024年底联影医疗及早期投资人以10亿元进行股权收购,2025年初4个月内追加近1亿元资金 [3] - 融资背后是联影集团对AI作为核心护城河的战略确认,旨在构建下一代医疗智能平台操作系统 [1][3] 公司发展历程与技术路径 - 联影智能成立于2017年底,创始团队来自西门子医疗和UNC医学院,专注影像AI算法与临床应用 [4] - 产品策略从高频使用部位切入,已覆盖心脑血管/肿瘤/骨科等100+产品,获22张NMPA二类证、12张三类证,15款FDA认证,13款CE认证 [4] - 通过联影医疗设备渠道获取临床数据形成"天然飞轮",相比纯软件公司具备硬件载体优势 [7] 商业模式挑战与突破 - 2023年营收2.54亿元但亏损1.36亿元,反映影像AI行业普遍存在的商业闭环难题 [11][12] - 医院软件付费意愿低+单病种产品局限性是主要痛点,但AI实际提升效率显著(如下肢力线分析时间从15分钟缩短至5秒) [12] - 通过基层医疗案例(如湖北枝江卒中系统挽救30+病例)验证AI的软性资源下沉价值 [13] 技术架构与生态布局 - 2024年发布uAI影智大模型平台,采用"多模态底座+多场景智能体"架构,含视觉/影像/语音/文本/混合模态五大专用模型 [14] - 典型应用uAI MERITS智能体实现术中多源信息融合,在颌面外科完成AI+AR引导的皮瓣移植 [17] - 构建"智能飞轮"生态:设备为入口、大模型为中枢、智能体为执行单元,提出"元医院"全院级无感智能系统概念 [18] 行业竞争格局与长期价值 - 联影选择"自建闭环"重资产路径,从设备入院到随访康复全流程覆盖,形成难以复制的生态协同效应 [22][23] - 医疗大模型竞争进入拼生态协同阶段,需持续投入算力/数据/人力,面临部署成本高与生态拓展限制等挑战 [24] - 公司定位为医疗AI时代操作系统提供商,其设备+数据+场景的全栈能力被视为行业重建者的关键资质 [22][25]
展位有限!第二届全球医疗科技大会招商进行中
思宇MedTech· 2025-06-19 10:19
大会基本信息 - 会议名称:第二届全球医疗科技大会 [1] - 主办方:思宇MedTech [1] - 会议时间:2025年7月17日(周四) [8] - 会议地点:北京中关村展示中心会议中心(北京市海淀区新建宫门路2号) [6] - 参会规模:约500人 [8] - 会议主题:聚焦"前沿技术 · 从研发走向临床应用" [1] 大会内容与议程 - 重点探讨话题包括:AI与智能系统、医疗AI与大模型的落地挑战、多模态数据融合与系统集成、如何嵌入医生工作流 [7][9] - 其他专题讨论:影像设备与平台升级、高值耗材与介入创新、能量平台与术中设备、材料创新与结构优化 [10][11][12][13] - 圆桌讨论主题:创新产品如何真正进入科室并应用起来 [14] - 大会议程:邀请来自影像设备、AI平台、高值耗材、能量系统、材料技术等方向的上市公司、创业企业分享产品创新、技术落地、医工协同实践经验 [6] 参会嘉宾与活动 - 嘉宾阵容:来自政府、医院、龙头企业、技术初创、投资机构、科研院所等跨界代表 [8] - 重磅活动:全球医疗科技创新成果将在大会主舞台集中展示与颁奖 [8] 参展权益与报名方式 - 参展权益:主题演讲、大会现场品牌展位、企业宣传资料发放、活动现场环节嵌入品牌标识 [4] - 报名方法:通过指定链接或扫描二维码报名 [15] - 商务合作联系方式:工作微信号suribot22、手机号13552754250、可直接联系主编赵清等团队成员 [1][17]
北水抄底、几何级增长可期!一脉阳光打造医疗资源不均“破局样本”
搜狐财经· 2025-06-11 09:43
公司概况与市场表现 - 国内医学影像龙头企业一脉阳光(02522 HK)迎来解禁后的首个交易日,核心高管自愿作出禁售承诺,成交额显著放量 [1] - 6月9日该股成交额放大至3 21亿港元,较上一交易日增加约2 9亿港元,环比增长近十倍 [2] - 以中国投资(沪港通)、中国创赢(深港通)为代表的北水资金积极抄底 [2] - 董事长及两位执行董事承诺至12月31日不减持 [3] 商业模式与竞争优势 - 通过"共享模式"重新定义中国第三方医学影像中心发展路径,率先完成"影像中心社会化运营"的卡位 [1] - 截至2025年全国影像中心超百余家,服务覆盖500余家机构和16个省,日均新增2万-3万例标准化数据 [2] - 自主研发"一脉云"平台,累积清洗整理数千万例医学影像图像,建成中国境内单一机构数据体量最大、增速最快的医学影像数据库 [2] - 采用"CDH模式"(影像诊断+医生管理+医院合作)推动旗舰中心向"诊疗一体化平台"转型 [4] 技术合作与创新 - 与华为云签署全面合作协议,旗下影禾医脉发布全球首个全模态全流程医学影像基座大模型"影禾觅芽®" [3] - 与讯飞医疗、联仁健康、华西医院、天坛医院等在智慧医疗领域达成深度合作 [3] - 2025年4月控股子公司成功将"CT胸部病变标注数据"上架上海数据交易所,实现医疗数据资产化突破 [5] 财务表现与增长战略 - 2024年毛利率由35 8%上升至36 5%,得益于高毛利的差异化产品和服务 [5] - 四大核心增长路径:开发思维升级、旗舰中心转型、延续医院合作价值、海外市场渗透 [4] - 计划未来年增1000家合作伙伴,通过分层服务和钩子产品快速扩展用户 [5] - 官方目标未来3-5年内实现收入几何级提升 [7] 政策红利与社会价值 - 契合国家"分布式检查、集中式诊断"政策方向,推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 [6] - 在江西新余构建三级医疗机构全覆盖共享网络,实现乡镇影像检查由市级专家实时诊断 [6] - "医学影像共享中心模式"已在江西、湖南、湖北等十余个省市落地实践 [7] - 6月9日以2950万元人民币完成对长沙众雅医学影像诊断有限公司100%股权收购 [7] 行业地位与未来展望 - 填补中国第三方医学影像市场空白,借鉴欧美模式并进行本土化创新 [2] - 有望从"专业技术服务商"跃迁为"数据资产运营商" [5] - 借助线下中心及数据资产构建难以复制的竞争壁垒 [7] - 在医疗AI价值重估周期中,作为先行者将定义行业下一个黄金十年规则 [7]
平安好医生品牌焕新!重磅发布年度医健服务名片
南方都市报· 2025-06-10 09:29
公司战略与品牌升级 - 平安集团深化"综合金融+医疗养老"双轮并行战略,科技驱动为核心,整合资源打造平安好医生和北大医疗集团,构建"四到"服务网络[1] - 平安好医生品牌焕新,定位为平安集团医疗养老生态圈旗舰,聚焦"医险协同,双向赋能"模式,覆盖29个科室5万名医生团队,链接10.5万家健康服务商和23.5万家药店[2][4] - 公司提出"让每一家企业拥有幸福职场,让每一个家庭拥有专属医生,让每一位用户拥有健康长寿"的愿景[2] 业务数据与市场覆盖 - 平台累计注册用户4亿,家庭医生会员2000万,合作企业2100家覆盖超500万员工,线上问诊数据达14.4亿次,平均每2秒完成1次在线咨询[2] - 截至2025年一季度,服务网络覆盖10.5万家健康服务商、23.5万家药店及4000家医院[2] 医健服务创新 - 推出年度医健服务名片:"家医主动护"(7*24小时家庭医生服务)、"名医零距离"(3小时连接3000+专家)、"就医全程管"(含6大陪护及康复指导)[3][4][5] - "家医主动护"基于北大国际医院资源,遵循国内首个家庭医生远程服务团体标准[3] - "名医零距离"联合院士团队升级MDT线上诊疗标准,优化重症医疗服务[3] 科技赋能与AI产品 - 发布"7+N+1"AI医疗产品矩阵,包括"平安芯医"(大模型赋能复杂疾病管理)、"安主任"(解决五大常见医疗难题)等7项原生AI产品[6][7] - "平安芯医"可实现3小时名医直连,支持建档、病历撰写、会诊参考等医生辅助功能[7] - 与国家肿瘤质控中心共建AI-MDT诊疗标准,计划拓展至多病种智能系统[8] 行业合作与专家资源 - 联合李晔雄教授等专家推动AI循证医学应用,探索医保决策优化路径[8] - 启动"平安芯医千医计划",汇聚多学科专家团队,融合AI与权威经验[8] - 400位企业伙伴及医疗专家出席活动,包括陶勇等知名医生代表[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