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赋能

搜索文档
让肉牛产业“牛”起来
金融时报· 2025-09-25 03:00
肉牛养殖是宁夏固原市特色重点农业产业之一,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支 柱产业,2024年末,固原市肉牛饲养量106万头,占全区的比例达到43.27%。近年来,中国人民银行固 原市分行充分用好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积极推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信用体系建设工作,持续助力金融 机构"智慧畜牧贷"融资模式与"动产融资统一登记公示系统"等有机高效衔接,逐步将青贮玉米种植户、 肉牛屠宰加工企业等全产业链上的农户和企业通过金融赋能深度融合,有效实现肉牛产业的"智能融 通"。截至8月末,固原市肉牛产业贷款余额175.70亿元,加权平均利率4.20%。 政策工具精准滴灌 激发产业发展动能 为深入推进乡村振兴工作,加快补齐发展短板,中国人民银行固原市分行制定印发《关于做好当前 形势下金融支持肉牛产业健康发展工作的通知》,引导金融机构不得对肉牛养殖农户、新型农业经营主 体和涉农企业盲目抽贷、断贷、压贷,通过贷款展期、调整还款付息方式、减免服务收费、适当降低利 率、追加授信额度等措施降低养殖主体贷款成本和还款压力,优先保障肉牛产业的贷款规模。与政府相 关部门建立重点项目政银企对接机制,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信息互联互推机制 ...
福建:地标产品走向全国
金融时报· 2025-09-24 03:39
2025年中国农民丰收节到来之际,一场以"金融活水润地标,科技赋能兴乡村"为主题的金融赋能地理标 志产品专项行动在福建启动。 地理标志产品是指产自特定地域,所具有的质量、声誉或者其他特性本质上取决于该产地的自然因素、 人文因素的产品。近年来,一批有特色、有品质的地标产品走向全国市场。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底, 我国累计认定地理标志产品2544个,地理标志专用标志经营主体总数近3.3万家,地理标志产品直接产 值超过9600亿元,连续多年稳定增长。 福建省拥有地理标志产品782个,地理标志商标674件,位居全国第二。如何提升地理标志产品的市场竞 争力、品牌影响力和产业带动力?福建探索了一条"金融+科技+地理标志+乡村振兴"的融合模式。 走在福州街头,随处可见橄榄制品,冰镇橄榄、橄榄蜜饯、橄榄酱……如今,橄榄不仅是福州市民 的"福果",更是成为越来越多消费者的"心头好"。在福州一个重要产区闽侯县,其橄榄产量占全国五分 之一以上。 据闽侯县人民政府的相关数据显示,"闽侯橄榄"地理标志品牌价值近13亿元,是当地重点支柱产业。一 颗小小的橄榄,如何在市场谋得一席之地,成为全国知名的地理标志产品? 当地人介绍称,得天独厚 ...
农业银行服务乡村全面振兴助力农民共同富裕成果发布
新华财经· 2025-09-19 10:41
核心观点 - 中国农业银行系统梳理服务乡村振兴和助力农民共同富裕的做法成效与典型案例 彰显为乡村振兴持续注入金融动能的不懈努力 [1] 服务乡村振兴重点领域 - 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方面 创新"富民贷"模式向脱贫地区、革命老区农户发放信用贷款 余额超1200亿元 推出"农银商城"消费帮扶模式帮助脱贫地区特色农产品销往全国 [4] - 在服务国家粮食安全方面 创新"粮农e贷"模式精准支持粮食生产 余额超1400亿元 推出"良田贷"模式支持高标准农田建设和耕地治理 [4] 金融产品创新与数字化建设 - "惠农e贷"模式通过线上线下融合服务农户 余额达1.8万亿元 累计服务农户超1800万 推广"信贷直通车"模式授信户数和金额均居同业首位 [5] - 创新"惠农网贷"模式实现全流程线上办贷 推出"飞手贷"支持农业无人机推广 创新"智慧畜牧贷"采用活体抵押破解畜牧养殖户贷款难题 [5] 农村信用体系与金融服务 - 创新"党建+信用村"模式评定信用户超600万户 推出"e推客"模式实现县乡村三级联动线上推荐农户办贷 [7] - 打造新市民金融服务模式累计为1.3亿人次提供贴心服务 推广金融助残模式实行残联线上推荐、农行上门办贷 [7] 基础金融服务网络建设 - 升级推广"金穗惠农通"模式推动金融服务下沉到村到户 推出"乡村振兴平台"模式联动村两委将金融服务送到田间地头 [7] - 通过集团合成服务模式为三农客户提供惠农理财、保险、债券投资、农机租赁等综合化金融服务 [7]
河南省“专精特新”专板正式启航 中国银行河南省分行签约助力金融赋能
搜狐财经· 2025-09-17 10:21
事件概述 - 河南省"专精特新"专板于9月16日在郑州正式开板 中国银行河南省分行作为合作金融机构代表出席仪式并签署协议 [1] - 该专板设立是河南省支持创新型中小企业发展、深化金融赋能实体经济的重要举措 [1] 金融机构支持措施 - 中国银行河南省分行为全省2100家相关企业提供授信 覆盖率高达42% [1] - 该分行将持续创新金融产品并提升服务质效 进一步赋能中小企业成长 [1] - 分行将充分发挥国有大行金融主力军作用 为河南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更多金融动力 [1] 战略定位 - 中国银行河南省分行始终以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为己任 积极参与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 [1] - 分行持续提升对科技型企业和专精特新企业的金融支持力度 [1]
香港资本助力中国企业出海,海上丝绸之路再拓新局
财富在线· 2025-09-16 10:07
2025年9月12日,中国空中商学院企业家俱乐部主办,旷逸国际(01683.HK)承办的"香港金融资本助力中 国企业出海,再造海上新丝绸之路"经济论坛,在香港金钟海富中心暨中国空中商学院企业家俱乐部香 港办举行。这也是继9月10号香港第十届"一带一路"高峰论坛成功举办后,接力举办的又一项"一带一 路"主题活动。同日,中国空中商学院企业家俱乐部香港办、萨摩亚独立国驻香港办、旷逸国际 (01683.HK)新址同步举行开业剪彩和揭牌仪式,三喜齐至、福缘齐聚,这是本次活动取得的又一实质性 具体成果。 本次经济论坛发出行动倡议:一、共建金融赋能平台。充分发挥香港国际金融中心优势,搭建跨境投融 资对接通道,实现资源共用、风险共担、红利共享。二、共享全球合作生态。构建"中国企业+香港服 务+沿线国家资源"合作模式,促进产业、资本、技术在丝路沿线高效流动。三、创新金融赋能路径。 发挥香港金融科技优势,支持数字经济、新能源、生物医药、低空经济、人工智能等前沿科技产业扬帆 出海。四、合作共赢走向世界。秉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实现从单一项目投融资向全产业链赋能的范式 升级,打造利益共同体、责任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携手迈向繁荣未来。 ...
恒丰银行多措并举助燃文旅“出圈”更“出彩”
齐鲁晚报· 2025-09-16 07:15
盛夏的江苏大地,文旅活力正蓬勃涌动。古韵悠悠的秦淮河畔游人如织,消夏避暑的海水浴场人声鼎沸,遍布街巷的非遗体验、舌尖美味引人驻足,再加上 "苏超" 足球赛事的强势出圈,万千景致共同吸引着全国各地游客前来打卡,勾勒出江苏文旅消费市场多元融合、活力迸发的生动图景。 文旅热潮的背后,离不开银行信贷资金的"添柴加火"。恒丰银行结合江苏丰富的文旅资源禀赋,针对历史文化街区、传统景区运营企业普遍面临的轻资产、 周转难等核心痛点,通过倾斜信贷资源、开通绿色审批通道、提供全生命周期综合金融服务等多重举措,为江苏文旅消费复苏与产业升级注入强劲动力。 专项贷款助燃秦淮烟火 作为南京的城市名片和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秦淮风光带常年位居全省文旅"顶流"之列。今年上半年,这里更是人气爆棚、烟火升腾,日接待游客屡创新 高,累计接待游客2891万人次,同比增长12.15%。 在景区运营提升的关键阶段,恒丰银行南京新街口支行主动对接南京某旅游商务管理有限公司,深入调研企业日常经营中的流动资金缺口,第一时间制定定 制化融资方案,迅速发放960万元文旅专项贷款,并以优惠利率切实降低企业融资成本。 该笔资金将专项用于景区设施维护、服务品质优化与文化 ...
2025服贸会 | 中国乡村发展协会执行副会长兼秘书长李金祥:金融赋能是构建乡村可持续新生态的关键支撑
北京商报· 2025-09-10 15:56
金融赋能乡村振兴 - 金融是推动乡村全面振兴的关键支撑 需充分发挥金融在资源配置中的引导作用[1] - 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模式 扩大农村信贷投放 提升农业保险保障水平[1] - 重点引导金融资源投向农业产业链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及乡村治理领域以增强农村造血功能[1] 科技驱动农业现代化 - 加强农业科技创新 促进大数据 人工智能 遥感技术 区块链等现代信息技术与农业深度融合[1] - 构建智慧农业 数字农业 精准农业发展新格局[1] - 鼓励企业 科研机构和高校协同创新以加速农业科技成果转化[1] 模式创新与资源整合 - 各地需结合自身资源禀赋探索特色乡村振兴路径[2] - 中国乡村发展协会持续推进百千万行动 聚焦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 乡村产业发展及人才培育等重点领域[2] - 搭建多方合作桥梁推动政策 资金 技术 人才等要素向农村汇聚 助力乡村新产业 新业态 新模式发展[2]
2025服贸会|中国乡村发展协会执行副会长兼秘书长李金祥:金融赋能是构建乡村可持续新生态的关键支撑
北京商报· 2025-09-10 08:34
金融赋能乡村振兴 - 金融是推动乡村全面振兴的关键支撑 需要充分发挥金融在资源配置中的引导作用 [1] - 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模式 扩大农村信贷投放 提升农业保险保障水平 [1] - 引导更多金融资源投向农业产业链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乡村治理等领域 [1] 科技支撑农业现代化 - 加强农业科技创新 促进大数据 人工智能 遥感技术和区块链等现代信息技术与农业深度融合 [1] - 构建智慧农业 数字农业和精准农业发展新格局 [1] - 鼓励企业 科研机构和高校协同创新 加速农业科技成果转化 [1] 乡村振兴模式创新 - 各地应结合自身资源禀赋和发展实际探索特色乡村振兴路径 [2] - 中国乡村发展协会持续推进百千万行动 聚焦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 乡村产业发展和乡村人才培育等重点领域 [2] - 搭建多方合作桥梁 推动政策 资金 技术和人才等要素向农村汇聚 助力乡村新产业 新业态和新模式发展 [2]
把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记者手记)
人民日报· 2025-09-07 22:10
经济发展成就 - 西藏地区生产总值从1965年3.27亿元增长至2024年2765亿元 累计增长155倍 年均增长率达8.9% [1] - 中央财政对西藏转移支付累计超过万亿元 金融存贷款余额双破6000亿元 [1] - 银行机构自2011年累计让利超1300亿元 惠及23.5万户经营主体 [1] 政策与基础设施支持 - 1980年起免征农牧业税 1985年实施义务教育三包政策 2006年青藏铁路通车 [1] - 证监会2016年起对西藏企业IPO实行"即报即审 审过即发"优惠政策 [2] - 2023年实施"格桑花行动"推动企业集聚发展 覆盖全区公路电力通信网络建成 [1][2] 产业投资机遇 - 生态资源 清洁能源 矿产资源 文旅资源形成特色产业投资磁石 [2] - 需加强青稞增产 牦牛提质等农牧业现代化金融支持 [2] - 推动水能 风能 太阳能开发利用 深化文旅融合与农旅互动 [2] 重大项目与资金保障 - 雅下水电工程 川藏铁路等重大项目提高产业链资金链活跃度 [3] - 金融需做好五篇大文章 为创新创业创富提供资金保障 [3] - 通过政策高地和资源宝地挖掘 持续增强经济发展内生动力 [2][3]
金融赋能助力现代农业产业园蓬勃发展
证券日报· 2025-09-06 15:36
银行在金融服务乡村振兴中的定位 - 银行作为金融服务乡村振兴的主力军 需从机制 模式 产品 科技等多个维度精准发力 为现代农业产业园持续注入金融动能 [1] 构建服务机制 - 银行应建立与现代农业产业园发展相匹配的专属服务体系 包括成立专项工作小组和设立现代农业产业园服务专员 [1] - 服务专员通过专业培训深入理解农业产业规律与园区运营模式 提供从融资咨询到风险管理的全流程专业服务 打破传统金融与农业产业之间的信息壁垒 [1] 创新融资模式 - 银行可重点推广产业链金融模式 以园区内核心企业为依托 梳理其与上下游农户 合作社 中小微企业的业务往来关系 [1] - 将核心企业信用延伸至产业链各端 为上下游主体提供差异化融资支持 有效解决产业链薄弱环节的资金短缺问题 [1] 信贷产品定制与开发 - 银行应针对不同类型园区的产业特色及经营主体实际 打造专属信贷产品体系 [2] - 对种植养殖主体推出与生产周期相匹配的季节性信贷产品 灵活设置还款期限 [2] - 对农产品加工 仓储物流企业开发以固定资产 应收账款等为抵质押的融资产品 拓宽担保渠道 [2] - 对智慧农业 绿色农业项目设立专项信贷产品并给予利率优惠 引导资金流向高附加值 可持续的农业领域 [2] 科技赋能提升服务效率 - 银行应加快金融科技在农业场景的应用 搭建线上化 智能化的金融服务平台 实现园区企业贷款申请 资料提交 审批放款 贷后管理等全流程线上操作 [2] - 运用大数据 物联网等技术整合园区企业的生产经营数据 信用信息 交易记录等多维度信息 构建更精准的农业信贷风控模型 [2] - 减少对抵押物的过度依赖 为信用良好但缺乏抵押物的中小微企业和农户提供更多融资机会 [2] - 通过线上平台为园区经营主体提供金融知识普及 市场行情分析等增值服务 助力其提升经营管理能力 [2] 金融支持的重要性 - 银行必须始终以园区需求为导向 不断优化服务 创新产品 提升效率 将金融资源更高效地配置到产业园建设的关键环节 [3] - 为推动农业现代化 实现乡村振兴提供坚实的金融保障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