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改革创新

搜索文档
马明龙会见人民银行江苏省分行党委书记、行长周诚君
镇江日报· 2025-09-28 23:29
市领导周凯、王文生参加会见。(记者 胡建伟) 周诚君感谢市委、市政府长期以来对人民银行江苏省分行的关心和支持,表示人民银行江苏省分行 将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不断改革创新,积极支持镇江开展金融改革创新试点,做大做强金融业,为镇 江实体经济注入金融活水,更好以金融赋能镇江高质量发展。 9月28日下午,市委书记马明龙会见了人民银行江苏省分行党委书记、行长周诚君一行。 马明龙对周诚君一行表示欢迎,感谢人民银行江苏省分行对镇江经济社会发展作出的贡献。他说, 当前镇江正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苏、镇江工作重要讲话精神,坚定信心、迎难而上,锚 定"两个高于"的目标,收官"十四五"、谋划"十五五",推动高质量发展迈出坚实步伐,努力为全省挑大 梁作出镇江贡献。金融是经济的血脉,希望人民银行江苏省分行围绕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坚持守正 创新,一如既往支持镇江金融高质量发展,为江苏打造金融强省作出新的贡献。 ...
“2025年服贸会金融领域‘北京服务’发布”在京举办
证券日报网· 2025-09-14 08:31
活动概况 - 北京市委金融办于9月12日在首钢园举办"2025年服贸会金融领域'北京服务'发布"活动 吸引150余名来自北京市 中央金融管理部门 在京派出机构 北京金融法院 中外资金融机构 行业协会及专业服务机构的嘉宾参会 [1] - 活动旨在全面展示北京金融改革创新和扩大金融业对外开放成果 首次通过服贸会国家级平台发布金融领域"北京服务"优秀案例 既总结过往实践 也标志全新启程 [1] 案例评选与特点 - 北京市委金融办联合中央金融管理部门在京派出机构 从200余个申报案例中遴选优秀案例 制作视频并汇编成册 [1] - 案例覆盖服务国家战略 服务城市发展 金融"五篇大文章" 跨境金融 支付便利 金融司法协同等多个领域 [1] - 案例具备三大特点 首创性显著 多个案例属全国首创或首发 体现北京领先优势 实效性突出 经市场检验和时间考验 产生积极经济和社会效益 示范性明显 具可复制推广价值 为金融业改革提供"北京经验" [1] 金融创新成果 - 北京市持续优化金融营商环境 打造首善标准 国际一流的金融领域"北京服务"品牌 推进中关村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等政策试点 [2] - 率先在内地实现轨道交通全球外卡"拍卡过闸" 全国首创首发"支付+通信"创新融合产品 组建全国首个商业航天共保体组织 成为AIC试点扩围后首个政策落地试点城市 [2] - 把握"两区"建设机遇 孕育大批代表性 引领性金融成果 跨国公司本外币一体化资金池试点 本外币账户合一银行结算试点等50余项突破性政策在京落地 近200家中外资金融机构在京展业 [2]
2025服贸会 | 实效性突出 金融领域“北京服务”优秀案例亮相
北京商报· 2025-09-14 03:10
同时,北京市牢牢把握"两区"建设重大机遇,成功孕育一大批具有代表性、引领性的金融优秀成果。跨 国公司本外币一体化资金池试点、本外币账户合一银行结算试点等50余项突破性政策在京"破冰"。近 200家中外资金融机构在京落地展业,其中,从2024年10月到今年9月,保德信保险资管公司筹建开业、 法巴天星财险公司筹建、丰田收购北京盛唐保险经纪公司等事项相继获批落地,高盛中国证券有限责任 公司成为2025年北京首家取得基金销售牌照的外商独资证券公司。 为全面展示北京金融改革创新、坚定不移地扩大金融业对外开放的丰硕成果,北京市委金融办借助服贸 会这一国家级平台,首次面向社会发布金融领域"北京服务"的优秀案例,既是对过往实践的总结复盘, 更是面向未来的全新启程。 前期,北京市委金融办会同中央金融管理部门在京派出机构,从各机构申报的200余个案例中遴选优秀 案例制作视频、汇编成册。案例涵盖服务国家战略、服务城市发展、落实金融"五篇大文章"、跨境金 融、支付便利、金融司法协同等多个领域,具有三个鲜明特点:一是首创性显著。多个案例属于全国首 创、首发,体现了北京领先优势。二是实效性突出。案例经过市场检验和时间考验,取得了积极经济 ...
实效性突出,金融领域“北京服务”优秀案例亮相
北京商报· 2025-09-14 02:38
金融领域"北京服务"品牌建设 - 北京市委金融办在2025年服贸会期间举办金融领域"北京服务"发布活动 吸引150余名来自中央金融管理部门 在京派出机构 金融机构及行业协会的嘉宾参与[1] - 北京市持续优化金融营商环境 打造首善标准及国际一流的金融品牌 推进中关村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等政策试点 实现轨道交通全球外卡"拍卡过闸"等全国首创举措[1] - 北京市把握"两区"建设机遇 推动50余项突破性政策落地 包括跨国公司本外币一体化资金池试点和本外币账户合一银行结算试点[3] 金融机构落地与业务创新 - 近200家中外资金融机构在京展业 2024年10月至2025年9月期间保德信保险资管开业 法巴天星财险筹建 丰田收购盛唐保险经纪等事项获批[3] - 高盛中国证券成为2025年北京首家获得基金销售牌照的外商独资证券公司[3] - 北京市委金融办从200余个申报案例中遴选优秀案例 覆盖服务国家战略 跨境金融 支付便利等领域 案例具备首创性 实效性及示范性特点[4] 金融改革创新与开放成果 - 金融领域"北京服务"案例包含服务城市发展 落实金融"五篇大文章"及金融司法协同等多领域创新[4] - 北京市通过服贸会平台首次向社会发布金融优秀案例 展示金融业对外开放成果 为行业提供可复制的"北京经验"[3][4] - 2025年作为"十五五"规划布局年 北京市将继续推动金融机构创新服务与产品 促进金融业高质量发展[4]
姜波:推进金融改革创新 引导更高水平外资金融机构集聚湾区
证券时报网· 2025-08-30 09:35
大湾区金融开放进展 - 港澳银行内地分行获准开办银行卡业务 港澳金融机构参股内地保险公司标准降低[1] - 2024年"跨境理财通"北向通新增内地银行人民币存款产品 横琴新街坊增设澳门版智能柜台提供非现金金融服务[1] - 金融监管总局联合多部门印发"南沙30条"指导意见 在跨境金融 绿色金融 科技金融 航运金融领域给予政策支持[1] 监管合作机制 - 大湾区与港澳监管机构建立定期会议机制 推进银保规则衔接和技术对接[1] - 监管联席会议与协同执法机制持续强化 完善防范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制度工具[2] 未来发展方向 - 引导高水平专业化外资金融机构集聚湾区 鼓励银行保险机构深耕绿色低碳人工智能新赛道[2] - 扩大"等效先认"政策覆盖面 优化横琴"单牌车"等跨境便利安排[2] - 支持内地金融机构依托港澳平台打造面向全球的服务基地[2]
金融改革创新的里程碑
金融时报· 2025-08-29 02:31
经济特区设立背景与决策过程 - 1980年8月26日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在深圳、珠海、汕头和厦门建立经济特区 标志中国对外开放关键步伐 [1] -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明确改革开放战略方向 1979年4月邓小平提出"出口特区"并于1980年3月更名为"经济特区" [1] - 1980年8月批准《广东省经济特区条例》 完成经济特区设立的决策和立法程序 [1] 经济特区制度创新与政策框架 - 实施减免企业所得税和关税政策 降低企业运营成本并吸引外资企业入驻 [2] - 率先探索金融机构多元化 允许外资银行和保险公司进驻 开展证券信托等新兴业务 [2] - 突破计划经济框架 在土地管理和劳动用工方面实行市场化机制提升资源配置效率 [2] 金融领域改革实践与创新 - 1985年深圳试点设立外汇调剂中心 为全国外汇市场改革提供重要借鉴 [2] - 1983年深圳试行贷款利率浮动机制 允许基准利率上下浮动20% 奠定利率市场化实践基础 [2] - 1987年成立深圳发展银行 成为首家挂牌交易的股份制银行 开创企业股份制改革先河 [3] 资本市场建设与国际化探索 - 1990年深圳证券交易所成立 成为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重要融资平台 [3] - 创设B股市场为外资开放证券投资通道 为QFII和QDII制度设计提供经验 [3] - 深圳前海和珠海横琴成为跨境金融合作平台 率先落地数字货币试点和跨境理财通业务 [3] 经济特区的历史意义与改革路径 - 以政策创新为驱动 外资引入为突破口 遵循"试点-总结-推广"渐进式改革路径 [4] - 推动金融体系从计划向市场转型 培育市场化金融监管能力 为加入WTO金融开放做准备 [4] - 区域性制度实验既可控制风险又能积累经验 为全面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奠定基础 [4]
央行上海总部:优化金融促消费举措
中证网· 2025-08-20 11:50
金融改革创新 - 更大力度推动金融改革创新以助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和全球影响力科技创新高地建设 [1] - 主动承担更多先行先试和攻坚突破任务并开展前瞻性创新性研究 [1] 政策落实与执行 - 不折不扣落实一揽子货币政策措施并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重点领域支持力度 [1] - 优化金融促消费举措并扩大人民币跨境使用 [1] - 深化银行外汇展业改革和完善企业汇率风险管理服务 [1] - 常态化做好支付便利性提升工作 [1] 全国性职能履行 - 配合做好IMF上海区域中心在沪运营相关准备工作 [1] - 做好受益所有人信息查询管理系统接入及试点工作 [1] 金融风险防控 - 建立上海总部金融安全协调工作机制 [1] - 持续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重点机构风险 [1] - 开展央行金融机构评级并配合做好金融风险早期纠正工作 [1] - 运用科技赋能提升金融稳定履职质效 [1]
人民银行上海总部:扩大人民币跨境使用
北京商报· 2025-08-20 10:21
金融改革创新 - 人民银行上海总部要求更大力度推动金融改革创新,围绕助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和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高地建设,主动承担更多先行先试和攻坚突破任务 [1] - 积极开展前瞻性、创新性研究,以支持金融改革创新 [1] 政策贯彻落实 - 落实一揽子货币政策措施,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重点领域的支持力度 [1] - 优化金融促消费举措,扩大人民币跨境使用,深化银行外汇展业改革 [1] - 完善企业汇率风险管理服务,常态化做好支付便利性提升工作 [1] 全国性职能履行 - 配合做好IMF上海区域中心在沪运营相关准备工作 [1] - 做好受益所有人信息查询管理系统接入及试点工作 [1] 金融风险防范化解 - 建立上海总部金融安全协调工作机制,持续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重点机构风险 [1] - 开展央行金融机构评级,配合做好金融风险早期纠正工作 [1] - 运用科技赋能提升金融稳定履职质效 [1]
央行上海总部: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重点领域的支持力度 优化金融促消费举措
第一财经· 2025-08-20 09:47
金融改革创新 - 更大力度推动金融改革创新 围绕助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和全球影响力科技创新高地建设要求 [1] - 主动承担更多先行先试和攻坚突破任务 积极开展前瞻性和创新性研究 [1] 货币政策实施 - 不折不扣抓好政策贯彻落实 落实一揽子货币政策措施 [1] - 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重点领域的支持力度 优化金融促消费举措 [1] 跨境金融与外汇管理 - 扩大人民币跨境使用 深化银行外汇展业改革 [1] - 完善企业汇率风险管理服务 常态化提升支付便利性工作 [1] 全国性职能履行 - 配合做好IMF上海区域中心在沪运营相关准备工作 [1] - 做好受益所有人信息查询管理系统接入及试点工作 [1] 金融风险防控 - 建立上海总部金融安全协调工作机制 [1] - 持续防范化解重点领域和重点机构风险 开展央行金融机构评级 [1] - 配合做好金融风险早期纠正工作 运用科技赋能提升金融稳定履职质效 [1]
央行营管部:保持贷款持续平稳增长
新华网· 2025-08-12 05:55
货币政策与信贷支持 - 贯彻落实稳健货币政策 为实体经济恢复发展创造适宜货币金融环境 [1] - 继续引导金融机构增加对实体经济贷款投放 保持贷款持续平稳增长 [1] - 全年发放央行政策性资金不低于1500亿元 助力金融机构加大实体经济支持力度 [2] - 推动金融系统继续向实体经济让利 企业实际贷款利率稳中有降 [1] - 用好用足再贷款再贴现额度 加快推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落地实施 [1] 重点领域金融支持 - 用好政策性开发性银行信贷资金和金融工具 重点发力支持基础设施领域建设 [2] - 实施普惠小微贷款支持工具 鼓励发放信用贷款 [2] - 持续完善科创金融政策与服务体系 加大对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高新技术企业、"专精特新"企业等重点领域支持 [2] - 做好货币政策工具对绿色低碳和能源保供的统筹支持 [2] - 提升金融服务文化产业发展水平 做好金融支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 [2] 金融风险防控 - 持续防范化解金融风险 守牢首都金融安全底线 [3] - 加强北京市金融监管协调机制建设 继续推动重点领域风险处置 [3] - 健全金融风险防范化解长效机制 用好金融稳定会商协调机制 [3] - 稳妥实施房地产金融审慎管理制度 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和良性循环 [3] - 持续监测和防范跨境资金流动风险 [3] 政策协同与机制建设 - 加强金融与财政、产业政策的协同配合 [2] - 落实好稳定宏观经济大盘工作方案和各项机制安排 保持首都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 [1] - 督促银行落实各项贷款延期还本付息政策 持续开展中小微企业金融服务能力提升工程 [2] - 稳步推进金融稳定现场评估 加强大型企业信用风险监测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