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蓝色粮仓
icon
搜索文档
(海上新山东)“靠海吃海”到“科技耕海” 山东守护“蓝色粮仓”
中国新闻网· 2025-09-29 02:36
从良种培育到养殖空间拓展,再到水产品增值加工,近年来,山东凭借科技创新与系统布局,完成 从"靠海吃海"到"科技耕海"的深刻跨越,守护着愈发丰盈、高质的"蓝色粮仓"。 攥紧"种子芯片" "以前养刺参是'靠天吃饭',现在'参优1号'耐高温,夏季高温期成活率比普通刺参平均提高25%以 上。"养殖户口中的"良种优势",道出山东破解水产养殖难题的秘诀。 中新网山东新闻9月28日电(李欣 陈宛婷)坐拥3500多公里海岸线、近16万平方公里海域,山东海洋资源 得天独厚,是中国海洋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2024年,山东海洋生产总值达18011.8亿元(人民币,下 同),其中,渔业经济总产值4904亿元,海洋渔业、海洋水产品加工等7个产业增加值稳居中国首位。 3年来,"国信1号"先后在黄海、东海、南海锚地完成养殖作业,累计产出高品质大黄鱼3600吨。相较于 传统网箱,"国信1号"养殖周期缩短25%、月均增重提升1.8倍,在全球首次实现集"鱼苗上船、生长养 殖、品质调控、疫病防控、起捕加工"于一体的全周期产业化流程。 山东始终将水产新品种研发培育作为建设"蓝色粮仓"的根基。近年来,中国工程院院士包振民等行业专 家,围绕海鱼、牡蛎 ...
从“靠海吃海”到“科技耕海” 山东守护“蓝色粮仓”
中国新闻网· 2025-09-28 03:54
中新网济南9月28日电(李欣 陈宛婷)坐拥3500多公里海岸线、近16万平方公里海域,山东海洋资源得天 独厚,是中国海洋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2024年,山东海洋生产总值达18011.8亿元(人民币,下同), 其中,渔业经济总产值4904亿元,海洋渔业、海洋水产品加工等7个产业增加值稳居中国首位。 从良种培育到养殖空间拓展,再到水产品增值加工,近年来,山东凭借科技创新与系统布局,完成 从"靠海吃海"到"科技耕海"的深刻跨越,守护着愈发丰盈、高质的"蓝色粮仓"。 "以前养刺参是'靠天吃饭',现在'参优1号'耐高温,夏季高温期成活率比普通刺参平均提高25%以 上。"养殖户口中的"良种优势",道出山东破解水产养殖难题的秘诀。 工作人员 观察海参的生长、摄食、健康等状态。青岛瑞滋集团有限公司供图 山东始终将水产新品种研发培育作为建设"蓝色粮仓"的根基。近年来,中国工程院院士包振民等行业专 家,围绕海鱼、牡蛎、扇贝等重点养殖品类,聚焦抗逆、抗病、高产等种质性能提升,积极开展水产育 种技术攻关。 其中,在大西洋鲑种质研发领域,包振民院士团队取得重大突破,成功诱导10000余尾大西洋鲑伪雄 鱼,诱导率近100%,填补了中国 ...
“蓝色粮仓”迎丰收 科技赋能“海鲜自由”
央视网· 2025-09-26 09:09
央视网消息:随着人们生活品质的提高,海鲜消费热度呈现上升趋势。眼下,我国四大海域已经迎来全面开渔,新鲜捕捞的海 产让人们大饱口福。作为百姓餐桌上的重要一环,从近海养殖到海洋捕捞,我国"蓝色粮仓"正在不断充实。 晚上六点多,来自舟山、台州等地的货车陆续抵达宁波水产品批发市场。银亮的带鱼、金黄饱满的小黄鱼、肥硕的鲳鱼等多种 海产在摊位上整齐码放,市场里人头攒动,一片繁忙景象。 这两天,东海开渔后的第一批海鲜陆续回港。在浙江舟山5号码头记者看到,工人们熟练地将海鲜分类装筐,搬运上岸,采购商 们马不停蹄,将海鲜运送至附近的批发市场进行销售。 海洋捕捞迎来收获的同时,近海养殖产业也在迅速发展。在广东饶平县,深海网箱养殖基地迎来大规模收鱼作业。渔民们通过 起网机将巨大的渔网底部逐渐收拢,网箱内鱼群涌动不息,水花激扬。 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深海网箱的养殖深度可达10米,较传统养殖方式增加6米,提升单位海域的养殖容量。截至目前,当地累计 投放深远海重力式深水网箱达538个,这批优质海鲜的上市,将更好满足节日市场的需求。 随着现代渔业不断发展,2024年,我国水产品总产量达7358万吨,较2020年增长12.3%,水产品总产量持 ...
南农晨读 | 共育一粒种
南方农村报· 2025-09-11 03:32
南农晨读 | 共育 一粒种_南方+_ 南方plus 破2万亿元,深 圳、上海、青岛 等现代海洋城市 的海洋功能优势 不断增强,福 州、厦门等示范 区围绕海洋资源 配置、金融创 新、生态保护积 极探索发展路 径,发挥了重要 的引领作用。 我国海洋水产品 总产量已经连续 36年稳居世界第 9月10日,国新 办举行"高质量 完成'十四五'规 划"系列主题新 闻发布会,介 一 【今日关注】 2024年广东省海 洋生产总值首次 突破2万亿元, 自然资源部点 赞! 9月10日,国新 办举行"高质量 完成'十四五'规 划"系列主题新 闻发布会,介 绍"十四五"时期 自然资源工作高 质量发展成就。 会上,自然资源 部副部长、国家 海洋局局长孙书 贤介绍,2024 年,广东省海洋 生产总值首次突 绍"十四五"时期 自然资源工作高 质量发展成就。 会上,自然资源 部副部长、国家 海洋局局长孙书 贤介绍,我国已 经拥有全部15个 主要海洋产业, 15个主要海洋产 业都是规模大、 势头好,海洋水 产品总产量已经 连续36年稳居世 界第一,蓝色粮 仓建设成效显 著。 孵化港澳青创项 目超6500个! 广东成港澳青年 就业创业最佳目 的 ...
歌起深蓝 广铸粮仓:广东书写“向海要粮”史诗 | 海上新广东系列报道⑤
南方农村报· 2025-09-04 06:33
行业核心观点 - 广东海洋生产总值突破2万亿元大关,占全国总量1/5,连续30年位居全国首位 [9][10] - 通过深远海养殖平台、种业创新及全产业链建设,破解传统渔业"看天吃饭"困境,构建"蓝色粮仓" [4][5][6][46][47] - 2024年渔业经济总产值达4718.25亿元,海水养殖产量376.83万吨(同比增5.47%),渔民人均收入27381.84元(同比增8.65%) [48][49][52][148] 深远海养殖装备与技术 - 湛农1号采用桁架结构+座底桩柱设计,18根钢管桩通过液压系统实现自主升降,可抵御17级台风,规划年产优质海鱼超600吨 [3][56][59][60][63][75][76] - 格盛1号为半潜桁架式平台,配备智能渔业系统,2024年试养章红鱼总产量超10万斤,单体均重8斤以上 [7][31][32][36][37] - 海威2号设计养殖水体3万立方米,单周期收获超100万斤优质鱼类 [16] - 全省建成重力式深水网箱6517个(全国第一)、桁架类智能网箱15个(全国第三) [28][29] 种业创新突破 - 阳西县海水种苗年产量超400亿尾(占全省80%),总产值超10亿元 [88][89] - 2023年以来突破南海大黄鱼、黄金鲹、章红鱼等人工繁育技术,培育国家审定海水新品种18个 [100][101][102] - 黄唇鱼人工繁育技术取得突破,苗种出膜成活率达60% [103][104][105] - 2024年海水鱼苗产量67.96亿尾,占全国51.14%,连续7年领跑 [110] 产业链与产业集群建设 - 布局超百个海洋牧场项目,覆盖种业研发、装备制造、精深加工等全链条环节 [45][46] - 在湛江、珠海布局金鲳鱼产业集群,阳江、江门布局生蚝产业集群,珠海建设海鲈产业集群,推动产业链向两百亿级规模发展 [137][138][139] - 发展预制菜精深加工,突破传统渔业600公里运输半径限制 [116][117][120][121] 政策与资金支持 - 2023年出台现代化海洋牧场建设17条措施,2024年设立20亿元专项资金支持种业创新与装备研发 [43][44] - 推进渔港经济区建设,新增3个国家级和2个省级沿海渔港经济区,规划2025年前再增至少6个省级经济区 [134][135][136] 新兴模式探索 - 阳江青洲岛风电融合海域牧场实现"水上发电、水下养鱼",2023年首投1万尾鱼苗收获近万斤,2024年投10万尾收鱼8万斤 [77][78][79][80] - 建立"广东鲜品"农产品公用品牌,组织海鲜走进重庆、四川等地,推动高端鱼种远销 [144][145][146]
山东让辽阔海洋变“蓝色粮仓”
齐鲁晚报网· 2025-08-31 01:04
海洋经济发展战略 - 山东将海洋作为高质量发展战略要地 坚持陆海统筹 实施海洋强省建设十大行动 推动海洋经济综合竞争力加快跃升 [1] - 山东树立大食物观 既向陆地要食物 也向海洋要食物 纵深推进蓝色粮仓建设 [2] 渔业生产规模 - 2024年全省水产品总产量达到953万吨 渔业经济总产值4904亿元 [2] - 乳山牡蛎养殖海域面积达60万亩 年产量50万吨 [5] - 全球首艘15万吨级智慧渔业大型养殖工船国信1号2-1设计年产高品质鱼类约3600吨 [4] 养殖模式创新 - 发展海上牧场立体养殖模式 利用养殖海域水体空间 亩均收益较传统模式提升30%以上 [3] - 向深远海进军 累计建成重力式深水网箱2800余个 大型深远海养殖装备37台(套) 养殖水体达400万立方米 [4] - 创新船载舱养模式 开展大黄鱼 鲑鳟鱼 黄条鰤等名优鱼种养殖 [4] 水产种业发展 - 建设国家级水产原良种场17家 居全国首位 [5] - 省级遴选26家水产种业领军企业 30个科研团队 70家苗种繁育企业形成育种联合体 [5] - 以山东科研院所或企业为主培育的65个水产新品种通过国家审定 占全国21% [5] 产业链价值提升 - 乳山牡蛎鲜货销售中加工厂占65% 市场销售占30% 电商销售占5% [5] - 开发单冻牡蛎肉 半壳牡蛎 牡蛎肽 牡蛎精华素等多种加工产品 [5] - 乳山形成集育苗 养殖 加工 销售等于一体的牡蛎全产业链 产值达100亿元 [5]
一场七夕盛会,如何让“广东鲜品”找到沪上知音?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8-27 14:30
行业动态 - 广东现代化海洋牧场建设取得显著成效 率先出台全国首个发展总体规划并印发17条支持措施[1] - 广东海水养殖产量2024年达376.83万吨 同比增长5.47% 增速创10年新高[5] - 广东海水鱼苗产量和虾苗产量连续7年稳居全国首位 深水网箱养殖产量和工厂化养殖产量实现3年翻一番[5] 产品发布 - 广东首次以"广东鲜品"区域公用品牌集体亮相南海大黄鱼、金鲳鱼、海鲈鱼、章红鱼等现代化海洋牧场臻品[1][6] - 推出"广东鲜品"主题盲盒和文创产品 包括湛江徐闻北纬20°13′14″海域生蚝等特色商品[6] 市场拓展 - 美团、顺丰、京东等平台加入"广东开渔季"营销活动 推动粤海臻品进入全国市场[2] - 活动现场达成系列采购意向 上海采购商积极洽谈合作[2] - 媒体开展"南品北上"系列活动 助力广东海鲜进入上海市场并拓展国际影响力[4] 品牌建设 - 广东省农业农村厅着力推进"广东鲜品"区域公用品牌建设 推动现代化海洋牧场产品出海[6] - 通过七夕主题创意活动提升品牌热度 社交平台掀起"爱ta就请ta吃广东海鲜"热潮[3] 技术优势 - 广东实施全国首创"标准海"供应 涉及海域超16万公顷[5] - 依托深远海养殖装备技术优势 推动渔业向深远海要空间要效益[5]
9701.21亿元!广东农业多项数据位居全国前列
南方农村报· 2025-08-26 07:06
行业总体规模 - 2024年广东省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达9701.21亿元 位居全国前列 [2] - 全省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营业收入达1.63万亿元 [7] - 农业龙头企业数量达5507家 年营收规模近万亿元 [7] 种业发展成果 - 全省收集保存农业种质资源36.8万份 保存种类和数量全国领先 [8][9] - 育成超级稻品种36个 占全国总数28% [9][10] - 培育畜禽新品种40个(约占全国15%)和水产新品种43个(约占全国14%) [10] - 10家畜禽企业和12家水产企业入选国家种业企业阵型 数量居全国首位 [11] 农业机械化与智能化 - 水稻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81.3% [18] - 大疆和极飞农业无人机国内市场占有率约96% [18][19] - 华南农业大学在全国15省市建设30多个无人化智慧农场 [19] 海洋牧场建设 - 海水养殖产量达376.83万吨 同比增长5.47% 增速创2011年以来新高 [30][31][32][33] - 渔业经济总产值达4718.25亿元 [35][36] - 累计培育国家审定海水新品种18个 数量全国领先 [25] - 建成重力式深水网箱6073个和桁架类网箱13个 [27] - 建设5个国家级沿海渔港经济区 总投资超70亿元 [28]
中国科学院院士张偲:打造“广东海鲜”品牌,刻不容缓!
南方农村报· 2025-08-26 04:30
核心观点 - 打造广东海鲜区域公用品牌并推动海洋牧场全产业链升级具有紧迫性和重大战略意义 [1][2][3][9] 广东海洋经济基础 - 广东连续30年海洋GDP全国第一 [5] - 大陆海岸线长度达4114公里 居全国首位 [5] - 在气候 市场和产业基础方面具备先发优势 [19] 产业升级措施 - 实施三倍体牡蛎 金枪鱼 东星斑 金鲳鱼等百亿级产业集群计划 [7] - 建设海水产品预制菜产业园 [7] - 发展风渔融合和渔旅融合等新业态 [8] - 推动精深加工体系建设 单种优质鱼类市场如大西洋鲑鱼和石斑鱼目前规模20-30万吨 预计可扩展至50万吨 [13][14] - 加强种苗建设 开发深远海主导品种 适养品种 多倍体品种和大洋优质种苗 [14][15] 品牌与市场建设 - 打造广东海鲜区域公用品牌 [9] - 培育覆盖全产业链的链主型企业 [9] - 通过举办水产种业博览会促进技术交流与市场拓展 [10] - 扩展市场是关键 需重视市场建设 [12] 科技创新与标准化 - 建设创新平台 推动政产学研深度合作 提升科技成果转化率 [15] - 完善标准体系 针对养殖装备设计 制造 安装 检验等环节构建标准化体系 [16] 政策与空间规划 - 推动多规合一 在国土空间规划中优先保障海洋牧场建设用海需求 [17] - 建设现代化海洋牧场一张图以明确空间布局与安全红线 [18] - 以广州海洋实验室 湛江湾实验室 深圳大鹏湾国家级示范区为样本探索深远海养殖规模化集约化模式 [20] - 为全国提供广东方案 [21] 战略转型与支撑 - 推动海洋牧场从公益属性向生态经济复合型转型 [22] - 强化人才引育与资本投入 [22] - 助力实现蓝色粮仓战略目标 [23]
汕尾5个现代化海洋牧场开工 3个种业项目投产
南方日报网络版· 2025-08-18 07:34
核心事件 - 8月16日汕尾举办开渔文旅活动暨项目推介签约开工投产仪式 宣布5个现代化海洋牧场开工和3个种业项目投产 [1] - 现场签约科技赋能、联农带农、保险保障等11组配套项目 [1] - 211个重力式网箱开始陆续投放 省港航集团项目包含2座大型插桩网箱与100个加强型重力式网箱扎根碣石湾 [1] 产业布局 - 开工海洋牧场项目涉及三文鱼、海鲡鱼养殖 投产种业项目覆盖海胆、生蚝、东风螺等品种 [1] - 已开工建设现代化海洋牧场项目14个 总投资约36亿元 [2] - 储备现代化海洋牧场项目10个 预计总投资约99亿元 [2] 产业链发展 - 形成涵盖种苗培育、装备制造、饲料加工、设施养殖、精深加工、公共服务、文旅休闲的全产业链 [2] - 创新"海洋牧场+观光旅游""文旅+咖啡""公司+农户"模式 扩宽群众增收渠道 [2] - 推动汕尾海鲜从"土特产"向"名优品"升级 [2] 战略意义 - 从"靠海吃海"转向"养海富海" 以全产业链思维打造"蓝色粮仓" [1] - 通过深远海养殖规模化带动沿海县域经济与海洋产业升级 [1] - 项目实施深度契合"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战略部署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