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基材料

搜索文档
奔驰已入局!赢创,推进生物丝蛋白规模化生产,定位汽车内饰
DT新材料· 2025-09-29 16:03
【DT新材料】 获悉,9月26日消息, 赢创 与生物材料丝蛋白企业 AMSilk 进一步深化合作,双方于近期签署长期协议,将共同推进可持续丝蛋白的规 模化生产。 继2023年达成初步生产协议后, 赢创 于 斯洛伐克生产基地为AMSilk高性能丝材专门建设了定制化生产线, 能够每月稳定产出数吨AMSilk的高性能 丝蛋白 , 主要应用于高端时尚产业及高标准的汽车内饰领域 。 AMSilk将赢创生产的丝蛋白粉转化为高性能纺纱产品, 可实现优异的生产质量和合规性,以及欧洲制造的全供应链透明化。该产品在 其生命周期结束 时 可完全生物降解 ,不会留下任何微塑料。 AMSilk聚焦的 蛋白纤维市场 (涵盖丝材、羊绒和美利奴羊毛)整体规模约为260亿欧元,其中可服务的细分市场规模约达160亿欧元。 01 点击阅读: 奔驰,入局生物制造! 同时,市场也看好蛋白纤维的未来前景。9月9日,AMSilk宣布完成了5200万欧元的融资,折合人民币约4.3亿元。 公司计划将资金用于进一步扩大商 业影响力,并支持其下一阶段的工业规模扩张,以满足全球对其基于丝蛋白的生物材料不断增长的需求。 02 蛋白纤维产业进展 蛋白 纤维兼具天然纤维 ...
凯赛生物(688065.SH):正在开发生物基复合材料在新能源电池上盖的应用
格隆汇· 2025-09-26 08:55
公司业务进展 - 凯赛生物正在开发生物基复合材料在新能源电池上盖的应用 [1] - 公司同步建设相关生产线 [1] - 目前产品尚未用于固态电池封装 [1] 行业应用方向 - 生物基复合材料正拓展至新能源电池领域 [1]
生物基聚酯龙头,再获7亿元投资,100%生物基产品明年商业化
DT新材料· 2025-09-22 16:05
【DT新材料】 获悉, 9月18日,世界生物基PEF聚酯龙头 Avantium 宣布,已通过股权融资的方式,筹集了总计8480万欧元(约7亿人民币)的资金。 此次融资是通过 完全承销和承诺的配股方式,成功完成 6540 万欧元的融资,并完成 1940 万欧元的额外配售,其中包括向荷兰政府(由气候政策和绿 色增长部代表)配售 1500 万欧元的新普通股 。 Avantium首席执行官Tom van Aken表示,本次融资超出预期,公司后续将 加速向可持续材料转型, 挖掘FDCA和PEF的巨大市场潜力,并 朝着2027 年实现集团层面EBITDA盈亏平衡的目标迈进 。 Avantium 预计商业运营将于2026年第一季度开始 ,届时公司产品100%植物基可循环材料PEF(品牌为releaf®)将开始面向消费者,并实现商业化。 ▌ 参考信息:本文部分素材来自网络公开信息 。由作者重新编写,系作者个人观点,本平台发布仅为了传达一种不同观点,不代表对该观点或支持。如果有任何问题,请 联系我们:15356747796(微信同号)。 全球生物基和生物制造产业服务平台 www.bio-basedlink.net | | | ...
首个生物基复合材料冷藏集装箱交付
中国化工报· 2025-09-22 03:05
产品创新与突破 - 全球首个生物基复合材料冷藏集装箱在上海寰宇青岛箱厂正式交付 关键部件采用凯赛生物研发的连续纤维增强热塑性生物基聚酰胺复合材料 实现国内生物基材料在冷藏集装箱领域应用突破 [1] - 材料以生物基聚酰胺为基体树脂 与高比例连续玻璃纤维/碳纤维复合制备而成 相比传统石油基产品单位碳排放减少50% [1] - 材料密度仅为钢铁的1/4 铝材的2/3 具备接近金属的机械强度与塑料的轻量化优势 [1] 材料性能优势 - 化学性能稳定且耐腐蚀性能优异 可抵御酸、碱、盐侵蚀 无需额外防锈处理与喷涂环节 实现一次成型即装即用 [1] - 表面具备抗污和抗凝露特性 特别适合冷链运输环境 [1] - 材料可设计性强 可通过调整纤维铺层角度、顺序与类型精确设计零件力学性能 [1] 成本与规模化前景 - 随着应用市场扩大和生产规模提升 材料关键单体生物制造效率将进一步提高 成本持续下降 [2] - 量产规模从千吨级扩展至万吨甚至数十万吨级后 经济性将显著增强 [2] - 在钢、铝等材料被纳入碳关税机制背景下 生物基材料的低碳属性具备成本优势 [2]
巴斯夫携手浙江大学院士团队!聚焦生物基化学品等领域开展合作
synbio新材料· 2025-09-19 02:33
声明: 因水平有限,错误不可避免,或有些信息非最及时,欢迎留言指出。本文仅作新材料相关领域介绍,本文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转载请注明来源! 近日,浙江大学衢州研究院与巴斯夫达成战略创新合作,携手共促可持续材料和工艺的发展。 添加微信请备注: 姓名+公司+职务 破解转化难题,聚焦新能源新材料 浙江大学衢州研究院于2018年12月28日揭牌成立,是浙江大学和衢州市共建的校地合作科创机构。 研究院聚焦新材料、新能源等关键核心领域开展技术创新与成果转化,打造高端化学品概念验证中心与共享型中试平台,构建贯通技术攻关、概念验证、 中试熟化、基金赋能与产业应用的全链条创新体系。 资料来源: --浙江大学衢州研究院 欢迎添加小编微信,加入 合成生物/生物制造/新材料 交流群 此次合作,双方将围绕先进材料、工业生态、分子智造及生物基化学品等重点领域,共同开展关键技术、前沿引领技术及相关标准的协同研发与创新。 楼剑锋(巴斯夫大中华区董事长兼总裁)、任其龙(中国工程院院士、浙江大学衢州研究院院长)代表双方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 湖南年产5万吨合成生物制造新材料项目开工!以芦苇、秸秆为原料生产可降解高分子材料 ● 投资5000万! ...
新凤鸣(603225):上半年盈利能力修复,Q2业绩同比、环比提升
中银国际· 2025-09-17 02:16
投资评级 - 报告对新凤鸣维持买入评级 [1][3][5] - 板块评级为强于大市 [1] 核心观点 - 公司上半年盈利能力修复 第二季度业绩同比和环比均实现提升 [3] - 涤纶长丝扩产周期下主要产品价格下行 但新增产能释放推动业绩持续向好 [3][5] - 产业链一体化完善 PTA产能扩张和生物基材料布局成为未来增长点 [8]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总收入334.91亿元 同比增长7.10% [3][8] - 归母净利润7.09亿元 同比增长17.28% [3] - 第二季度营收189.34亿元 同比增长12.57% 环比增长30.06% [3][8] - 第二季度归母净利润4.03亿元 同比增长22.24% 环比增长31.44% [3] - 毛利率6.42% 同比提升0.41个百分点 [8] - 财务费用率0.46% 同比优化0.61个百分点 [8] 业务分析 - 涤纶长丝上半年营收231.68亿元 同比下降5.99% 销量357.19万吨 同比增长5.44% [8] - PTA业务收入46.52亿元 去年同期为11.80亿元 销量108.79万吨 去年同期为22.65万吨 [8] - 合同负债金额16.70亿元 去年同期为3.82亿元 显示在手订单充裕 [8] 产能布局 - PTA产能达到770万吨 预计2025年底突破1000万吨 [8] - 增资合肥利夫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持股7.0175% 布局生物基材料领域 [8] 盈利预测 - 调整2025-2027年EPS预测至0.98元、1.19元、1.39元 [5][7] - 对应市盈率15.9倍、13.1倍、11.3倍 [5][7] - 预计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4.99亿元、18.20亿元、21.12亿元 [7] - 营收增长率预计分别为2.9%、10.5%、8.4% [7]
国内首套!中石油,又一新材料突破
DT新材料· 2025-09-16 16:04
行业发展趋势 - 化工新材料产业向材料高性能化、生产绿色低碳化、制造过程智能化方向发展 [2] - 生物基材料成为最闪亮的赛道之一 已涌现聚乳酸、生物基尼龙、生物基LCP、生物基芳纶、生物基TPU等多个明星产品 [2] 生物基聚碳酸酯技术突破 - 国内首套且产能最大的生物基PC工业生产装置于2025年2月开车成功 填补国内空白 [2] - 采用可再生异山梨醇生物基单体替代双酚A 产品透光率达92% 表面硬度接近玻璃 加工流动性等同通用PC [2] - 技术难点包括高活性催化体系设计、熔融缩聚过程强化、共聚物结构精准调控、模块化连续脱挥装置实现等 [3] 生物基PC替代路径 - 替代方案包括生物基双酚A或生物基碳酸二甲酯(DMC) 其中DMC可通过CO₂和生物甲醇合成 [5] - 三井化学向帝人和三菱供应生物基双酚A 并与南亚塑料合作开发生物基丙酮生产线 [5] - 中科院兰州化物所开发出聚碳酸酯合成用高性能催化剂 采用甲醇氧化羰基化制DMC路线 已在26万吨/年装置实现工业化应用 [5] 国际企业布局 - 科思创推出含60%生物基碳含量的"生物基Makrolon®" 以及含循环生物质份额的RE系列和化学回收份额的RP系列 [6] - 帝人集团开发100%生物基PC 计划2025年前量产 其生物质衍生PC树脂已用于制造全球首台生物塑料管风琴 [6] - 三菱化学采用异山梨醇单体的DURABIO于2015年量产 应用于汽车内外饰零部件 合作车企包括吉利、宝马、丰田等 [6] 市场现状与挑战 - 2024年中国PC产能381万吨(占全球48%) 产量230万吨 进口88万吨 出口49万吨 自给率75% [6] - 高端产品(光学级、医疗级)70%依赖进口 行业呈现高端不足低端过剩格局 [6] - 生物基PC需走向高端化升级 当前面临成本劣势挑战(传统双酚A价格仅8200元/吨) [6] 中石油战略转型 - 集团明确"清洁替代、战略接替、绿色转型"三步走部署 加快发展"热电氢"和"生精材"新兴产业 [7] - "热电氢"涵盖地热、光伏发电、风力发电和氢能产业链 "生精材"包括生物技术、精细化工和新材料 [8] - 新材料领域布局高端聚烯烃、特种纤维、高性能合成橡胶等 自主茂金属催化剂实现规模化工业应用突破 [8]
研判2025!中国1,3-丙二醇(PDO)生产工艺、市场政策汇总、产业链、供需现状、竞争格局及发展趋势分析:产能快速扩张[图]
产业信息网· 2025-09-14 01:10
文章核心观点 - 1,3-丙二醇(PDO)市场需求持续增长,2024年需求量达7.54万吨,产能达11.2万吨,但产能利用率较低仅28.84%,未来在新型材料和生物医学领域潜力巨大 [1][6] - 行业竞争格局由中国企业主导,华恒生物和清大智兴为主要产能贡献者,分别占比44.64%和28.57%,海外产能仅杜邦7.7万吨且被华峰集团收购 [8] - 技术发展聚焦生物发酵法和化学合成法的优化,政策支持推动绿色转型和可再生资源利用 [10] 行业概述 - 1,3-丙二醇(PDO)是一种重要有机溶剂和原料,主要用于PTT纤维、化妆品、医药和聚氨酯等领域,是高性能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PTT)的关键单体 [2] - 工业生产工艺包括丙烯醛水合氢化法、环氧乙烷氢甲酰化法和生物发酵法,分别由Degussa、Shell和Dupont与Tate&Lyle公司开发 [3] 市场政策 - PDO属于有机化学原料制造行业,受到《纺织工业提质升级实施方案》《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等多项政策支持,鼓励绿色创新和高质量发展 [4] 产业链分析 - 上游原料包括玉米、薯类、甘油等生物基原料和丙烯醛、环氧乙烷等石油基原料,下游应用以PTT纤维为主占比超60%,2023年PTT纤维产量和需求量分别达19.84万吨和19.32万吨 [5] - 下游市场持续繁荣为PDO行业带来增长空间,新型应用如生物可降解塑料和药物载体潜力巨大 [1][6] 供需现状 - 2024年PDO需求量7.54万吨,产能11.2万吨,产量3.23万吨,产能利用率28.84%,生产企业积极扩产以满足需求 [1][6] - 2018年至今全球PDO产能从11.3万吨/年增长到19.4万吨/年,新增产能主要来自中国 [7][8] 竞争格局 - 华恒生物产能占比44.64%,清大智兴占比28.57%,海外产能仅杜邦7.7万吨且被华峰集团收购,原Degussa和Shell产能已关停 [8] - 华恒生物2024年营业总收入21.78亿元,毛利润5.43亿元,毛利率24.92%,产品涵盖氨基酸、维生素和生物基新材料 [8] - 清大智兴拥有万吨级生产基地,2022年建成2万吨/年糖法PDO装置,预计5年内年产量达5-10万吨,销售额15-30亿元 [9] 发展趋势 - 技术研发聚焦微生物菌种筛选、代谢工程改造和催化剂优化,以提高转化率和降低生产成本 [10] - 政策支持和环保法规趋严推动生物基PDO发展,企业注重可再生资源利用和绿色转型 [10]
东方证券:新技术驱动下绿色聚酯行业有望迎来快速发展
智通财经· 2025-09-11 07:05
行业现状与瓶颈 - 绿色聚酯行业物理法加工技术成熟 但原料仅限于瓶片 产品局限于短纤和瓶片[1][2] - 全球聚酯纤维年产量7900万吨 聚酯瓶片年产量约3200万吨 物理法仅能解决占聚酯总产量约三分之一的瓶片回收问题[1][2] 技术突破空间 - 新技术突破使绿色聚酯原料不再受瓶片局限 产品可完全替代原生料 打开约8000万吨新市场空间[1][2] - 聚酯易解聚特性及成熟回收体系为新技术发展奠定基础 废料价格低廉使新技术具备显著规模经济优势[2] 再生循环技术对比 - 化学法解聚再生技术较成熟 已有商业化项目 但需要高温反应且产品为DMT或BHET低聚体 应用存在局限[3] - 生物法采用酶催化剂 反应条件温和 产品为再生PTA和再生乙二醇 应用灵活性高 即将进入产业化阶段[3] - 生物法已获食品饮料 服装 轮胎巨头青睐 产业化后有望快速获取市场份额并维持高回报率[3] 生物基材料进展 - 国内开发以FDCA替代PTA的技术路线 利夫生物为FDCA主要生产企业 获多家聚酯产业链企业投资[4] - 新凤鸣追加1亿投资 计划使用FDCA生产PEF用于高端生物基纤维[4][5] - 养生堂旗下关子投资利夫生物 旨在用PEF替代现有方案解决饮料瓶回收问题[4] - 生物基聚酯产业化应用明确 有望快速放量[4] 企业布局与投资机会 - 万凯新材通过大股东正凯集团与法国Carbios合作 规划国内5万吨工业化项目 并通过澄凯基金投资利夫生物[5] - 万凯新材作为农夫山泉主要瓶片供应商 实现产业链精准卡位 预计产业落地项目将纳入上市公司[5] - 新凤鸣作为涤纶长丝龙头企业 投资利夫生物并规划以FDCA生产生物基纤维和绿色包装产品[5] - 能特科技投资建设10万吨循环再生聚酯项目 采用关联公司成华科技化学法生产的BHET为原料[6]
新技术驱动下绿色聚酯行业有望迎来快速发展
东方证券· 2025-09-11 05:44
行业投资评级 - 基础化工行业评级为看好(维持)[4] 报告核心观点 - 绿色聚酯行业在新技术驱动下有望迎来快速发展 物理法技术受限于原料和产品类型 仅能处理全球聚酯年产量的约三分之一 而新技术有望打开约8000万吨的新市场空间[6][10][12] - 生物法再生循环技术具备反应条件温和 产品形式灵活等优势 虽产业化进度慢于化学法 但已获得众多国际巨头认可 预计落地后将快速获取市场份额并维持较高回报率[6][12][29] - 生物基材料路线以FDCA替代PTA的技术已接近商业化落地 明确的应用场景有望推动其快速放量[6][12][35] 绿色聚酯产业发展现状 - 2023年国内再生涤纶产量为565万吨 其中再生涤纶短纤470万吨 占比超过80% 行业格局分散 第二大企业产量占比仅约4%[11] - 物理法再生技术以瓶片为原料 产品主要为短纤和瓶片 原料受限明显 2024年全球聚酯纤维产量7900万吨 瓶片产量3294万吨 物理法仅能处理约3000万吨原料[12][21][22] - 聚酯材料因分子结构特性更易解聚 且生物基原料替代可行性高 回收体系成熟 废料价格低廉 规模效应显著 产业发展领先于其他塑料[6][12][23] 再生循环技术分析 - 化学法技术较成熟 如浙江佳人已有3万吨商业化项目 但需要200度左右高温反应 产品为DMT或BHET低聚体 应用存在局限[12][30] - 生物法以酶为催化剂 反应温度仅65度 条件温和 产品为再生PTA和乙二醇单体 应用灵活性高[12][29][34] - 生物法已获雀巢 百事 欧莱雅 耐克等国际巨头合作 国内源天生物与华灏化学合作生产高端再生PTT 拓展至特种纤维领域[34] 生物基材料发展进展 - 国内利夫生物是FDCA主要生产企业 采用两步法从生物基原料生产FDCA[35] - 新凤鸣追加投资1亿元 计划使用FDCA生产PEF用于高端生物基纤维[6][12][35] - 农夫山泉大股东通过关子创投投资利夫生物 旨在解决饮料瓶回收问题 推动生物基聚酯在包装领域的应用[12][36][38] 重点上市公司布局 - 万凯新材大股东正凯集团与法国Carbios交流并规划5万吨工业化项目 通过澄凯基金投资利夫生物 实现产业链精准卡位[6][39] - 新凤鸣作为涤纶长丝龙头企业 投资利夫生物并规划以FDCA生产生物基纤维和绿色包装产品[6][40] - 能特科技投资建设10万吨化学法再生聚酯项目 采用关联公司成华科技生产的BHET为原料[6][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