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保障

搜索文档
法治如何应答新需求?新疆自贸区法庭的挑战与破题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27 01:20
新疆自贸试验区法治建设进展 - 新疆自贸试验区涵盖乌鲁木齐 喀什和霍尔果斯三个片区 2023年11月起陆续设立自贸区法庭作为法治服务保障支点 [3] - 喀什自贸区法庭挂牌成立后仍处于司法能力提升与应对开放需求的博弈阶段 [3] 企业纠纷现状与应对措施 - 喀什片区因税收优惠等政策利好导致大量企业涌入 引发房屋买卖合同纠纷 装饰装修合同纠纷 劳务合同纠纷等合同类案件激增 [4] - 法院对175家企业暂缓强制执行 促成达成分期履行协议 涉及金额超3.83亿元 [5] - 通过线上线下融合方式执结涉农民工工资和中小微企业欠款案件2196件 发放执行款1.08亿元 执行直播观看量超600万人次 [5] 企业法治意识提升行动 - 法院通过园区公开审理和宣判进行法律释明 明确商标侵权构成要件与救济途径 [6] - 开展"法治体检"专项行动累计走访10余家企业 发放150余份定制化风险提示书 [6] - 针对劳动争议 合同履行和跨境贸易等关键领域开展10场"助企纾困"普法讲座 [6][7] 跨境贸易法律需求增长 - 乌鲁木齐片区投资贸易类纠纷数量攀升 涉及商业习惯的商事案件明显增多 [8] - 伊犁州直两级法院审结139件涉外案件 同比增长约434% [9] - 新疆外贸进出口总值达3563.1亿元 同比增长25.4% 凸显跨境法治保障需求 [10] 跨境法律服务体系构建 - 建立覆盖中亚五国和南亚八国的商事法律数据库 提供域外法查明服务 [11] - 通过数字化诉讼服务实现在线立案和在线开庭 大幅缩短诉讼周期 [11] - 采用多语言协同和数字化赋能的多元解纷机制 破解跨境诉讼语言障碍 [13] 国际仲裁合作成效 - 深圳国际仲裁院喀什分院办理25宗仲裁调解案件 涉及乌兹别克斯坦等国家 [14] - 争议类型涵盖国际货物买卖 股权投资和建筑工程等领域 争议金额超11.3亿元 [14] - 借助《纽约公约》缔约国优势提升跨境争议处理能力 [13]
贯彻落实民营经济促进法 最高法出台25条指导意见
中国证券报· 2025-08-08 21:14
最高人民法院发布《关于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民营经济促进法〉的指导意见》 - 指导意见明确了司法保障民营经济发展的具体举措,旨在破解民营经济发展难题,提供法治保障 [1] - 党中央高度重视民营经济发展,强调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1] - 2025年5月20日施行的民营经济促进法将党中央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方针政策转化为法律规范 [1] 指导意见主要内容 - 依法平等保护:保证公平竞争,助力拓宽融资渠道,解决账款拖欠问题,保护科技创新 [2] - 引导规范经营:惩治内部腐败,规范内部治理和用工,保护消费者权益,服务保障"出海" [2] - 严格公正司法:加强产权保护,规范处置涉案财产,纠正冤错案件,保护人格权益 [2] - 善意文明司法:优化诉讼服务,降低解纷成本,完善信用修复机制,规范执行行为 [2] 下一步工作 - 最高人民法院将持续落实指导意见,发挥审判职能作用 [3] - 以规则之治激发市场活力,以权益保障释放发展动能 [3] - 营造稳定公平透明的法治化营商环境,推动党中央决策部署落实 [3]
全市司法行政工作半年度推进会召开 人民调解组织解纷9.8万件
苏州日报· 2025-07-08 00:28
深化改革 - 印发"综合查一次"第二批场景清单 推动联合检查1万余次 减少检查1.5万次 [1] - 出台全国首部基层法治建设地方性法规 积极开展宣传贯彻工作 [1] - 司法所具有法律职业资格工作人员增至163名 [1] 服务发展 - 遴选86名涉外律师组建"稳外贸"法律服务团 起草5个重点国别涉外贸法律服务指南 [1] - 创新举办低空经济立法推介会 探索区域立法协作 [1] - 建成民办非企业商事调解组织31家 调解商事纠纷3万余件 [1] 民生保障 - 新增建设法律援助工作站点60个 规范化改造24个 [2] - 一村(社区)一法律顾问提升工程纳入市党建引领基层治理重点项目 [2] - "苏法宝小剧场"系列普法视频累计在线播放量突破102万次 [2] 安全稳定 - 新培育3家市级行业性专业性调解组织 全面建成运行巡回调解工作机制 [2] - 全市人民调解组织上半年化解纠纷9.8万件 [2] - 引导37家社会组织参与社矫安帮项目化服务 [2]
让法治成为消费新的“防伪标签”:修订《贵州省消费者权益保护条例》纳入今年立法计划审议项目
搜狐财经· 2025-06-24 20:24
新消费业态发展 - 蜡染苗绣、辣椒茶叶等"出山黔货"通过直播间走向全国,形成新型农产品销售渠道 [1] - "村超""村BA"等乡村赛事带动文旅体融合消费新热潮,创造区域经济新增长点 [1] - 智慧便利店通过"云上仓库"模式提升社区消费体验,推动零售业态升级 [1]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规修订 - 《贵州省消费者权益保护条例》自2006年实施后已完成2012/2020/2023年三次修订,反映消费市场质量化转型趋势 [1] - 2023年黔南州23名人大代表联名提案,建议针对直播电商、算法推荐等新兴业态更新法规条款 [1][4] - 该条例修订已纳入2025年立法计划,拟于11月由省政府提请审议,旨在优化营商环境并增强消费信心 [3] 立法修订工作进展 - 修订工作通过人大代表调研、消费者建议征集、企业座谈等多渠道推进,体现民主立法特征 [4] - 省人大财经委明确将重点吸纳直播电商责任界定、数据流动与隐私保护等新兴领域建议 [1][4] - 立法机构评价该议案具有较强实践操作性,将助力形成"良法善治"的消费保障体系 [4]
最高法发布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典型刑事案例
央视网· 2025-06-09 02:10
央视网消息:据"最高人民法院"微信公众号消息,民营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 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生力军,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是推动我国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力量。促进民营经济持续、健康、高质量发展,是我国长期坚持的重大方针政 策。习近平总书记在民营企业座谈会上强调:"切实依法保护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合法权益。"今年4 月30日,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表决通过民营经济促进法,将我国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方 针政策确定为法律制度,更好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保障作用,具有里程碑意义。人民法 院深入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全力做好民营经济促进法实施工作,全面强化民营经济发展法治保障,持 续优化民营经济发展法治环境,为民营经济发展保驾护航。 为充分发挥典型案例教育、警示、震慑作用,最高人民法院今日发布5件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典型刑事案 例。本次发布的典型案例,具有以下三个方面特点:一是依法惩治民营企业内部腐败犯罪,维护企业的 合法权益。燕某、孙某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案,二被告人作为某控股公司董事,收受贿赂5.6亿余元, 造成所在公司巨额经济损失;石某玉非国家工作 ...
筑牢长三角“双链”融合发展的法治屏障
新华日报· 2025-06-04 21:03
长三角区域"双链"融合发展的战略意义 - 长三角区域创新链与产业链融合是地理集聚优势与协同研发、产业集聚优势的重组与凝聚,对区域经济发展和中国式现代化建设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1] - 法治建设是保障"双链"融合的关键力量,需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强化区域司法合作,建立适配的法治体系 [1] 立法调研与协同立法机制 - 深入全面的立法调研是筑牢法律屏障的前提条件,需梳理紧迫性、关键性问题 [2] - 各地人大常委会应开展专项调研,组织专家、学者等深入了解企业在研发、生产、技术转移等方面的实际困难与需求 [3] - 需拓宽社会公众、民营企业参与立法的渠道,依托基层党建构建立法联系点,提升科学立法、民主立法水平 [3] - 立法部门应强化协同立法保障,共同组成法治协同专项调研会和工作专班,坚持共同调研、起草和修改 [3] 立法规范与政策衔接 - 高质量推进政府立法项目,加强对"双链"融合的立法研究与保护,提供坚实的法律保障 [4] - 以立法形式明确长三角区域"双链"融合发展的目标、任务、原则,制定《长三角产业促进法》《长三角产业促进条例》等跨省域法律法规 [4] - 各地政府应加快完善管理政策,如《长三角科技创新共同体联合攻关合作机制》《长三角科技创新共同体建设发展规划》,提升资源配置效率和科创融合积极性 [4] 信息共享与法律服务 - 强化信息共享,落实规则互认机制,提升立法质效和执法自觉 [5] - 构建跨区域的服务保障体系,强化规则互认、资质互认、指标融通,落实"免申即享""即申即享"等举措 [5] - 加快建立长三角区域统一集成的信息共享服务平台,解决产业信息零散化、碎片化问题,推动信息要素和资源流通 [6] 知识产权保护与纠纷调解 - 制定统一的知识产权保护机制、技术标准体系,避免资源流失和合作成本 [6] - 建立集中式的案源管理平台,为区域内不同省市间的纠纷调解提供案例支持,减少案件流转时间成本 [6] 监管与执法机制 - 依托大数据、云计算技术建立长三角区域的智能监管系统和一体化行政执法平台,动态监督政策实施进展与效果 [6] - 构建统一的奖赏激励机制和监督约束机制,对表现突出的企业给予补贴优惠,对违规违法行为采取常态化信息披露等措施 [6] - 统筹构建长三角区域一体化执法专项行动,打造跨区域、跨部门的执法队伍,开展常态化联合巡检 [7] 普法宣传与政策落实 - 构建跨区域的一体化普法宣传队伍,通过政策宣讲会、培训会等方式帮助企业精准理解政策精神 [7] - 依托政务服务平台、在线服务窗口为企业提供在线答疑、政策解读等服务,将政策送达企业"门口" [7]
和田地区税务局:法治护航制造业 税惠润泽稳发展
搜狐财经· 2025-05-29 09:47
税收政策与服务创新 - 和田地区税务局构建"规范管理、风险防控、精准服务"三位一体工作模式,推动制造业税收优惠政策精准落地 [1] - 针对制造业企业涉税风险,编制《制造业税费操作指南》,建立动态监测和风险预警快速响应机制 [2] - 创新"服务包联"机制,提供税务健康诊断、风险防控优化、申报操作指导等定制化服务 [2] 企业案例与成效 - 新疆永利服装厂有限公司拥有500台自动化设备,年产量超260万件,年产值突破7900万元,产品远销欧美市场 [2] - 通过"一键测算"税收优惠和实时风险提示等功能,企业实现从"被动应对"到"主动防控"的转变 [2] - 新疆驰翔实业有限责任公司建成纺纱、织造、成品的完整产业链,带动当地500余名工人就业 [3] 政策落地与技术支持 - 运用"标签化管理"实现政策精准匹配,定向推送固定资产加速折旧等优惠政策 [3] - 通过电子税务局、征纳互动平台等渠道,实施政策精准推送,帮助企业完善税务内控体系 [2][3] - 税务部门定期开展实地走访,通过"一对一"辅导确保政策应享尽享 [3] 未来发展方向 - 持续深化"法治护航"行动,完善"智慧税务+特色产业"服务模式 [3] - 以法治化营商环境和精细化服务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 [3]
柳州柳南区发挥“三官一员”法治保障作用 助力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
环球网· 2025-05-23 09:53
柳南区司法局服务民营企业工作机制 - 柳南区司法局通过"工业110+"平台组织"三官一员"(执法监督员、调解员、普法宣传员)联合检察院、法院、公安分局开展常态化护航行动,为民营企业提供法治服务[1] - 建立法治督察与法律监督衔接机制,2024年梳理部门权责并分派12345政务服务案件45件,设立3个行政执法监督企业联系点和14名监督员[2] - 2025年第一季度实现涉企检查频次下降33.5%、处罚数量下降37.4%,通过案卷评查和专项监督规范执法行为[2] 涉企矛盾纠纷调解体系 - 在河西工业园区及行业协会成立19个调解组织,设立行政争议调解中心、巡回法庭和检企联络点,2024年调解企业纠纷近200件[3] - 设立涉企行政复议服务点,2024年办理5件复议案件,法院通过专项行动办结2182件案件,检察院办理侵害企业利益案件27件[3] - 警企联合警务站使涉企警情同比下降56%,覆盖治安防范和证照办理等领域[3] 法治宣传与法律服务 - 组建法律服务专家库,开展"服务实体经济 律企携手同行"等专项行动,每年提供50余次"法治体检"和近百场"法律进企业"活动[4][5] - 将《民法典》《优化营商环境条例》纳入普法要点,通过跨境电商法律服务中心等平台提供200余件次法律咨询和建议[5]
将法律红利转化为民营经济发展动力
经济日报· 2025-05-21 22:40
民营经济促进法实施 - 民营经济促进法是我国第一部专门关于民营经济发展的基础性法律 旨在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 激发发展动能 促进高质量发展 [1] - 法律将党和国家关于民营经济发展的基本方针政策和有效实践以法律形式确立 发挥法治固根本 稳预期 利长远的保障作用 [2] - 法律为民营经济发展提供法治保障 将其置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图景中 [2] 对民营企业的影响 - 法律提振民营经济发展信心 平等对待 公平竞争 同等保护 共同发展等原则贯穿全文 [3] - 个体工商户作为民营经济重要组成部分 全国一季度达1.26亿户 占1.9亿市场经营主体的66% [3] - 法律带来新机遇 民营企业需注重学法用法 加强合规经营 推动高质量发展 [3] 配套措施与落地进展 - 国家发展改革委已谋划7方面53项政策举措 正在陆续出台实施 [4] - 司法部将重点做好民营经济促进法与民法典 公司法的衔接 修改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4] - 开展涉企执法专项行动 实施涉企收费长效监管机制 提高收费透明度 [4] - 用好新增地方政府专项债券 强化失信惩戒 加快拖欠民企账款清欠 [5]
把“法律条文”变为民企“发展红利”
新华日报· 2025-05-21 22:33
民营经济促进法施行 - 我国首次将"两个毫不动摇"写入法律 明确民营经济法律地位 提供更坚实法治保障 [1] - 法律实施需聚焦民营企业反映强烈的难点堵点 包括隐性壁垒 融资难融资贵 涉企执法不规范等问题 [1] - 市场准入存在"玻璃门""弹簧门"等隐形障碍 民营企业进入部分领域困难 [1] - 银行对民营企业贷款要求较高 传统金融体系与民营企业融资需求不匹配 [1] - 个别趋利性执法 违规异地执法 过多过频检查影响企业经营发展 [1] 江苏民营经济发展举措 - 江苏以"先行先试"改革魄力和"内外兼修"系统思维 落实法律赋予民营企业的权利 激发民企发展动能 [2] - 通过改革创新打造自主可控产业体系 将民营经济纳入"卡脖子"技术攻关主阵地 [2] - 针对制造业民企"融资难"结构性矛盾 需将法律允许的"容错免责"转化为金融创新实践 [2] - 引导民企在开放型经济中"强筋骨" 在外贸形势变化下提供出海一站式服务等支持 [2] 市场准入突破案例 - 连云港徐圩核能供热发电项目为江苏首个民营资本参股核电项目 明确民资参股比例 规范股权结构 [3] - 项目释放信号显示传统"禁区"正向民营经济敞开大门 民企可在战略性领域与国资协同发展 [3] - 该"从试点到示范"的突破为打破"玻璃门"提供可借鉴解法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