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化管理

搜索文档
国内单套处理规模最大的含硫天然气净化厂在川投产
中国新闻网· 2025-09-25 04:11
项目投产与产能提升 - 资阳天然气净化厂正式投产 为国内单套处理规模最大、新能源装机总规模最大、智能化建设水平最高的含硫天然气净化厂 [1] - 设计年处理原料气40亿方 单套装置日处理规模达720万方 [2] - 投产后川中古隆起日产气量将达到5700万方以上 基本建成年产200亿方特大型气田 [2] 技术突破与创新 - 首次采用ORC低压蒸汽发电 新能源总规模达4330千瓦 [2] - 首次成功应用"CPO氧化吸收工艺包+专利溶剂" 彻底打破国外技术垄断 节约引进费用2000万元 [2] - 采用模块化设计和建造模式 建设工期11个月 较传统净化厂减少5个月 投资降低30% [2] 效率与环保表现 - 通过余压发电、余热回收、光伏发电等模式 预计全年可节电3738.4万千瓦时 减排二氧化碳2.13万吨 [2] - 单位能耗较同规模净化厂降低约21% 实现生产清洁能源与自身低碳运行的双重突破 [2] - 同步建成25项智能系统 实现生产全过程智能化管理 效率提升37% [2] 战略意义与行业影响 - 有效解决四川盆地川中古隆起地面生产瓶颈 进一步提升产能释放能力 [1] - 西南油气田2025年将建成年产500亿方大气区 川中古隆起是公司天然气规模上产的主战场 [1] - 2023年川中古隆起累计钻获17口百万方高产气井 后续日产能将大幅提升 [1]
云南白药智慧工厂获“灯塔工厂”认证
科技日报· 2025-09-22 00:16
入选灯塔工厂认证 - 云南白药智慧工厂成为全球中医药健康品领域首个获世界经济论坛认证的灯塔工厂 [1] - 该认证被誉为制造业奥斯卡 标志着中国牙膏行业数字化制造与智能化管理获国际认可 [1] - 工厂凭借全链路数字化创新与产业链协同实践脱颖而出 [1] 智能制造技术突破 - 部署超7500个传感器打造覆盖全流程的数字化管理系统 [1] - 将工艺拆解为56个最小功能单元 通过图形化参数编排实现一键切换生产 [1] - AI智能审核使每批次产品放行审核时间缩短55% [1] - 在线近红外光谱检测技术将牙膏活性成分检测时间从710分钟压缩至2分钟 效率提升355倍 [1] 全产业链数字化闭环 - 构建农业端-工业端-市场端数字化闭环 [2] - 上游通过卫星遥感与AI产量预测建立供应商质量数字化管理体系 [2] - 下游支持消费者扫码查询原材料来源、生产过程及检测结果 [2] - 形成市场反馈-研发优化-生产迭代的正向循环 [2] 技术推广计划 - 计划将智造模式复制至中药健康品、养生食品等产品线 [2] - 推广多品类生产切换和全链路质量追溯等技术经验 [2] - 为中医药行业数字化转型提供可复制标杆样本 [1][2]
活力中国调研行|出口创新高 码头焕新“绿”——探访“长江外贸第一大港”太仓港
新华社· 2025-09-18 09:15
新华社南京9月18日电 题:出口创新高 码头焕新"绿"——探访"长江外贸第一大港"太仓港 9月16日,货船停靠在江苏太仓港码头(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李博 摄 "自动化系统可减少设备作业人员数量约70%,提升作业效率20%。"太仓正和国际集装箱码头有限公司操作部经理刘斌说, 作为长江流域首个堆场自动化码头,四期码头总投资42亿元,年集装箱通过能力达200万标箱。 "过去船舶、设备都靠烧重油发电,黑烟呛人、噪音震耳。"江苏太仓港口管委会发展服务局局长方健回忆道。转变始于2007 年,港口与国网太仓市供电公司联手启动"油改电"工程,将90多台龙门吊改为电力驱动,堆高机、起重机也全面电动化。 新华社记者何磊静、郭洁宇、李博 长江入海口,碧波荡漾。一艘远洋巨轮缓缓驶入江苏太仓港,岸桥上巨大的机械臂精准抓取集装箱,平稳放置于电动集卡上; 岸桥边,清洁电能通过岸电系统源源不断输入停靠作业的船舶;堆场旁,一排排光伏板悄然将光能转化为码头运行的绿色动 力……记者日前随"活力中国调研行"采访团走进太仓港,感受这里涌动的开放活力。 9月16日上午,"礼诺运输"号在此装载2600余辆商品车离港奔赴欧洲,另一个泊位上,"玉衡先锋 ...
山高新能源集团公告2025年中期业绩:盈利能力持续增长 ESG赋能长远发展
格隆汇· 2025-08-27 14:09
核心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实现收入24亿元人民币 净利润约4亿元人民币 同比增长约6.5% [2] - 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约41亿元人民币 流动比率1.94 资产负债率约60% [2] - 财务费用同比下降约16% 主要因低成本融资置换高成本融资和提前偿还高成本境外借款 [2] - 每股基本盈利12.77分 较去年同期增加4.0% [2] - 集团资产总额达495.29亿元人民币 同比增长约2.3% 权益总额约197.29亿元人民币 同比增长约1.9% [2] 装机规模与发电量 - 持有及管理项目并网规模达4,799MW 较去年同期增加201MW 增幅约4.4% [2] - 集团及其联营公司、合营企业累计总营运发电量约36.74亿度 同比增长约6.9% [2] 光伏业务进展 - 分布式光伏并网规模达1,020MW 同比增幅高达18.6% [3] - 实现分布式光伏电力销售收入约3.6亿元人民币 [3] - 依托股东资源深化战略客户合作 在多个省份成功落地分布式光伏项目 [3] - 响应分布式新政快速抢装并网 合计增加100MW [3] 风电业务布局 - 获取山东菏泽387.5MW集中式陆上风电指标 [4] - 获取"十四五"规划第二批375MW集中式陆上风电指标 [4] - 获取山东175MW分布式风电项目指标 [4] - 菏泽项目首期工程首台6.25MW风机成功吊装 业务进入实质性建设阶段 [4] - 积极探索"海上风电+海洋牧场"新模式 力争实现海上风电项目零突破 [4] 清洁供暖业务 - 实现营业收入3.4亿元人民币 [4] - 供暖面积达3,547.7万平方米 同比增长2.7% [4] - 服务户数超过21.2万户 同比增长4.8% [4] - 持续优化供暖系统 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4] 电力市场化交易 - 制定"一站一策"个性化交易策略 [5] - 参与交易项目容量约2,000MW 完成交易电量9亿度 [5] - 拓展外省交易市场 累计成交电量0.79亿度 [5] - 成功推动浙江省分布式光伏项目首次聚合交易 [5] 行业背景数据 - 全国光伏新增并网约2.12亿千瓦 [3] - 全国光伏发电装机容量达约11亿千瓦 同比增长约54.1% [3] - 全国风电新增并网容量约5,139万千瓦 [3] - 全国风电累计并网容量达约5.73亿千瓦 同比增长约22.7% [3] 品牌与ESG建设 - 入选《TopBrand 2025中国品牌500强》榜单 品牌价值达123.86亿元人民币 [6] - 惠誉常青确认ESG主体评级为2 主体评分78分 较上年提升3分 [6] - 荣获中国卓越IR"最佳ESG奖"、香港品质保证局"永续相关财务资质披露先导计划金章"等多项奖项 [6] - 参与制定《能源企业环境保护、社会责任和公司治理披露指标体系与评价导则》 [6] 战略定位 - 以"新能源+"战略为核心 紧抓国家能源转型及绿色低碳发展机遇 [7] - 加速构建综合能源服务体系 目标成为清洁能源产业生态构建的领军企业 [7]
网商银行与益禾堂签署战略合作 共同探索产业链数字金融解决方案
财富在线· 2025-08-21 09:40
公司合作动态 - 网商银行与益禾堂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共同探索覆盖产业链的数字金融解决方案[1] - 合作重点包括集团现金管理和AI财务分析 旨在提升资金使用效率和管理精细度[1] - 双方合作始于2023年 已解决收管付全方位全场景的支付结算问题[1] 公司经营状况 - 益禾堂覆盖全国300多座城市 拥有超过8000家签约门店[1] - 庞大门店网络和复杂供应链体系对资金管理和运营效率提出较高要求[1] - 品牌通过数字化技术优化资金流转效率 提升全链路管理水平[1] 行业发展趋势 - 新茶饮行业从高速扩张阶段进入比拼供应链效率和精细化运营能力的下半场[1] - 数字化技术成为各大品牌构筑核心竞争力的关键要素[1] - 行业竞争重点转向资本效率提升和门店稳健经营[1]
四到雄安
人民日报· 2025-08-12 22:29
建设进展 - 启动区和起步区已出现密集脚手架和挖掘机 高楼快速建设[1] - 央企 国企以及教育医疗机构纷纷在新区落地[2] - 地下综合管廊系统集成水电燃气 通信线路和排水消防设施全部埋入地下[3] 城市基础设施 - 街道实现整齐美观改造 荒芜区域转变为楼宇和绿地[2] - 15分钟生活圈覆盖医院 中小学和幼儿园[2] - 北京至雄安高铁半小时可达 地铁将开通24小时运营线路[4] 智能化应用 - 全域通过5G 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实现数字化管理[2] - 城市计算中心实时监控交通流量并自动调整红绿灯[2] - 无人驾驶公交系统能自动规避拥堵并安全送达乘客[4][5] 民生服务 - 家庭远程照护器实现全天候家庭监控功能[2] - 社区配备超市 食堂和药店满足日常需求[2] - 无人机与机器人协同完成快递配送服务[5] 生态环境 - 白洋淀水域生态显著改善 水体更清更蓝[6] - 芦苇荡中野鸭 鸳鸯等野生动物种群活跃[6] - 城市公园与绿化带构成天然氧吧环境[2][3] 产城融合 - 办公楼与居民楼毗邻建设减少通勤压力[2] - 商业配套日趋完善 出现餐饮霓虹等市井气息[3] - 无人驾驶出租车与公交构成主要出行方式[4]
上海推动垃圾分类系统化、精细化—— 从理念倡导到全民行动
人民日报· 2025-07-18 21:34
垃圾分类智能化管理 - 上海徐汇区试点智能化垃圾箱房 配备自动投放口和洗手池 提升居民投放便利性 [1] - 垃圾分类综合监管平台实时监控投放和处理环节 通过物联网探头检测垃圾满载状态并推送预警信息 [1] - 2023年上海将建成至少25条智慧收运线路 湿垃圾运输处置实现智能品质监控 [2] 垃圾分类成效数据 - 2023年上半年上海可回收物日分出量7947吨 有害垃圾1.9吨 湿垃圾8811吨 干垃圾日清运量17387吨 [1] - 相比2019年条例实施前 可回收物和有害垃圾日分出量分别增长196%和1340% 湿垃圾增长60.8% 干垃圾减少15% [1] - 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达43.6% 居全国前列 [1] 垃圾资源化处理能力 - 上海已建成15座垃圾焚烧设施 日处理能力2.8万吨 可转化为清洁电力 [3] - 2023年底湿垃圾资源化处理能力将提升至1.1万吨/日 焚烧与湿垃圾资源化总能力达3.9万吨/日 [3] 绿色低碳生活体系 - 全市布局1.5万个"沪尚回收"服务点 198个中转站和14个集散场形成便民回收网络 [4] - 约3000家绿色餐厅践行"光盘行动" 电商企业快递包装减量超96% [4] - 专家指出上海垃圾分类成功得益于法律制度保障 全程闭环管控和市民自觉参与 [4]
青岛地铁15号线建设“加速跑”
齐鲁晚报· 2025-07-09 21:23
工程建设进展 - 青岛地铁15号线天山一路站至天山二路站TBM左线贯通,实现区间双线贯通,正线区间全长约2.5km [2] - 项目团队采用"双线联动"机制,将右线施工经验应用于左线,攻克断层破碎带掘进等技术难题 [2] - 建立TBM设备管理体系,通过"一机一档"管理,设备故障重复率同比下降75% [2] 施工管理方法 - 采用精细化、智能化、机械化管理为核心,应用"超前注浆加固+智能监测排水"方案 [2] - 执行"班组责任制",在不同施工阶段明确履约管控重点,合理组织生产 [3] - 强调超前地质预报和周边沉降监测,保障全过程精准分析和全要素精准管控 [3] 项目意义与影响 - 青岛地铁15号线建成后将串联城阳、李沧、崂山三区,缓解主城区南北向交通压力 [3] - 天山一路站至天山二路站区间双线贯通标志着地铁15号线施工进入"快车道" [3] 后续工作计划 - 在相关单位统筹安排下,继续强化安全质量管控,优化工序衔接与资源配置 [3] - 全力保障剩余工程高效推进,为青岛轨道交通网络建设增添新动能 [3]
房山鲜食玉米开启采摘季,半天就能送上北京市民餐桌
新京报· 2025-07-03 07:51
行业分析 - 鲜食玉米产业采用全产业链发展模式 从种植生产到包装销售实现一体化运营 [1][4] - 行业采用"线上+线下"销售模式 通过小程序和电话预订覆盖京津冀及其他城市 [4][5] - 鲜食玉米采摘季持续20天左右 未来将进一步完善产业链条 [6] 公司运营 - 窦店村鲜食玉米种植面积达100亩 种植"农科糯336"等优质品种 其中"农科糯336"为全国十大优秀甜加糯玉米品种之一 [4] - 公司采用生物防治技术 施用发酵牛粪替代农业化肥 实现有机健康种植 [5] - 生产环节采用农机装备进行智能化管理 同时邀请专家指导种植 今年种植密度增加 预计产能比去年增加近500穗 [5] 产品特点 - 鲜食玉米皮薄无渣 颗粒饱满 甜粒与糯粒比例约为1:3 具有低脂营养、清香甜糯的特点 [4][5] - 产品采用独立包装 全程冷链锁鲜 从采摘到市民餐桌仅需半天时间 [4][5] - 品牌"鲜玉米窦"已获得消费者认可 线上线下均收获好评 销售额较往年翻一番 [5] 技术支撑 - 北京市农林科学院玉米研究所提供技术支持 "农科糯336"采用人工杂交选育技术从上万个杂交组合中选出 [5] - 推广研究员蔡万涛对点帮扶农场 更新种植方案并多次到田间指导生产 [5] - 公司回收玉米秸秆 实现资源循环利用 [5] 人力资源 - 采摘工人一半来自窦店村 坚持人工作业以确保品质 人工分选不同大小的优质玉米 [5] - 农户凌晨开始劳作 根据当日订单精准开展采摘工作 [4][5]
余姚梁周线SG-1标段项目:把好现场“安全关”,护航施工稳步推进
中国能源网· 2025-06-17 02:56
项目建设进展 - 余姚经济开发区西南园区配套道路(一期)工程是余姚市首条城区高架快速路,SG-1标段路面道路长约4.356公里,高架长约3.293公里 [3] - 截至目前矮T梁预制343榀、小箱梁预制878榀,各类预制梁板架设进度已达92% [6] - T梁架设已完成292榀,为后续桥面系施工及整体贯通奠定坚实基础 [4][6] 安全管理措施 - 公司采用网格化管理模式,配备安全网格员全程监督高空作业和架梁作业 [3][4] - 安装智能AI监控设备"移动哨兵",在危险作业区域部署"视频+喇叭+一键喊话"应用实现可视化管控 [3][4] - 严格执行特种设备"一机一档"管理,每月进行专项检查维修保养 [3] 技术保障体系 - 推行平安守护系统等信息化平台,明确不同地点高清视频设置标准实现智能化管理 [4] - 落实班前十分钟安全教育,每周由工程、技术、安全部门联合开展培训 [3] - 架梁过程中安全技术人员实时控制运提架等关键工序,严格落实施工作业标准 [5] 制度建设 - 对特种设备操作人员实行持证上岗制度,全面检查设备备案手续 [3] - 构建穿透式网格化责任体系,安排专职安全员全程监督作业 [4] - 严格执行领导带班制度和专项施工方案,确保操作规范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