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红利

搜索文档
人口红利仍在,3亿农民如何进城?
36氪· 2025-09-29 05:15
另外,在报告中还提到一项,农民工城市融入度也在提高。 但是,在9月24日北京日报发布的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文章表示,当前我国的城市化率接近70%,但3 亿农民工中在城市扎根的比例偏低,进城农民工在城购房比例不足三分之一,农民落户意愿持续较低。 经常听有人说还有多少亿农民进城,进城就需要买房,有人说有2亿3亿,也有的说4亿5亿。不管多少, 农民进城买房这个话题确实值得探讨。 众所周知,房地产时代红利已经过去了,不可能再重复老路,这跟城镇化程度以及人口增长发生逆转有 很大关系。 9月18日,自然资源部国土空间规划局表示,当前,我国城镇化率已突破67%,城镇开发边界内70%以 上是存量空间。未来,存量空间盘活优化将进一步从城市范围拓展至国土空间全域范围,特别将结合正 在推进的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工作,统筹城乡各类空间资源,激活空间潜能,集成政策资源,促进多元价 值再生。 而按照国际经验,城镇化率处于30%-70%区间时通常被认为是快速发展阶段。也就是说,中国2025年城 镇化率达到67%标志着进入快速发展中后期,此时房地产发展更注重品质提升和结构优化,而非单纯追 求规模扩张。这跟说到的存量空间盘活优化是一致的。 城镇化 ...
日本被印度超了
首席商业评论· 2025-09-29 03:50
以下文章来源于格隆 ,作者城北徐公 格隆 . 一个游走于资本市场与佛祖之间的浪子。我可以生,可以死,我大笑,由天决定! 最近,印度政策智库国家转型委员会宣布一则重磅消息: 根据IMF的最新数据,印度经济规模已突破4.19万亿美元,正式超越了日本,成为全球第四大经济体。 并有望于3年内超过德国,三哥很快就真是"三哥"了。 虽然最终排名要等到全年数据完全统计后才能确定。 但根据IMF的预测,未来两年,印度仍将是全球增长最快、GDP增速唯一超过6%的经济体。 相比于+0.6%的日本、-0.1%的德国……"历史性突破",很大概率并不是提前开香槟。 不过,凡事得分两面来看。 好的一面,印度的潜力,甚至至今都没有完全释放出来;坏的一面,如此巨大的潜力,可能永远只是"潜 力"。 正如很多人觉得,印度GDP被高估了,可能言过其实。 之所以给人这种印象,一方面是不够"硬",太偏科;另一方面,似乎是地基不牢。 01 人口红利闲置 提起印度,绕不开一个词汇,"人口红利"。 2023年,印度人口总数正式超过中国。 作为世界第一人口大国,此时此刻的印度拥有约5.94亿劳动力人口(15-64岁),且平均年龄只有28岁。 人口结构非常健康 ...
国家统计局:16-59岁年龄人口占比超六成,人口红利依然存在
新京报· 2025-09-28 11:52
编辑 张磊 从分布看,人口向城镇和东部地区集聚。2024年末,我国城镇人口94350万人,城镇化率为67%,比 2020年末提高3.11个百分点,城镇化率持续提高。东部地区常住人口为56702万人,占全国人口的比重 为40.32%,比2020年提高0.30个百分点。 新京报讯(记者姜慧梓)9月28日,国家统计局发布"十四五"以来社会民生统计报告。报告显示,2024 年,我国16-59岁劳动年龄人口为85798万人,占总人口的60.9%,规模优势和人口红利依然存在。2024 年末,我国城镇化率为67%。 校对 卢茜 2024年末,全国人口总量为140828万人,人口总量位居世界前列。2024年,我国16-59岁劳动年龄人口 为85798万人,占总人口的60.9%,总人口和劳动年龄人口规模优势依然明显,规模优势和人口红利依 然存在。 2024年,我国人口平均预期寿命达到79岁,比2020年提高1.07岁,比世界平均水平高5岁。全国16-59岁 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达11.21年,比2020年提高0.46年。我国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达到 15.37%,比2020年提高4.81个百分点。 ...
国家统计局:人口规模总体稳定,人口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
央视网· 2025-09-28 02:01
人口分布向城镇和东部地区集聚。2024年末,我国城镇人口94350万人,城镇化率为67.00%,比2020年 末提高3.11个百分点,城镇化率持续提高。东部地区常住人口为56702万人,占全国人口的比重为 40.32%,比2020年提高0.30个百分点。 人口发展质量持续提高。2024年,我国人口平均预期寿命达到79.0岁,比2020年提高1.07岁,比世界平 均水平高5岁。全国16—59岁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达11.21年,比2020年提高0.46年。我国公民 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达到15.37%,比2020年提高4.81个百分点。 央视网消息:据国家统计局网站消息,9月28日,国家统计局发布《十四五"以来社会民生统计报告》。 其中, 总人口和劳动年龄人口规模优势依然明显。2024年末,全国人口总量为140828万人,人口总量 位居世界前列。2024年,我国16—59岁劳动年龄人口为85798万人,占总人口的60.9%,规模优势和人 口红利依然存在。 ...
国家统计局:我国总人口和劳动年龄人口规模优势依然明显 人口红利依然存在
国家统计局· 2025-09-28 01:59
民生发展基础 - 2024年末全国人口总量140828万人 劳动年龄人口85798万人占总人口60.9% [2] - 城镇化率67.00%较2020年提升3.11个百分点 东部地区人口占比40.32%提高0.30个百分点 [2] - 人口平均预期寿命79.0岁较2020年提高1.07岁 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11.21年提高0.46年 [2] 就业结构优化 - 2024年末城镇就业人员47345万人较2020年增加1074万人 第三产业就业占比48.8%提高1.1个百分点 [3] - 城镇调查失业率均值5.1%较2020年下降0.5个百分点 帮扶失业人员再就业515万人 [3] - 农民工规模29973万人较2020年增加1413万人 进城农民工规模稳定在1.3亿人左右 [14] 居民收支增长 - 2024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1314元较2020年增加9125元 年均实际增长5.5% [4] - 居民人均消费支出28227元较2020年增加7017元 恩格尔系数29.8%下降0.4个百分点 [4] - 城乡居民收入比2.34较2020年下降0.22 农村居民收入增速快于城镇居民2.4个百分点 [5] 社会保障体系 - 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10.7亿人 企业退休人员月人均养老金3162元较2020年提高262元 [6] - 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13.3亿人 人均财政补助标准670元较2020年增长21.8% [6] - 城乡低保平均标准分别798.1元/月和593.9元/月 较2020年增长17.8%和19.5% [7] 教育医疗发展 - 高等教育在学规模4846万人较2020年增加663万人 教育经费总投入6.5万亿元增长21.8% [8] - 每千人口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7.23张较2020年增加0.77张 执业医师3.40人增加0.50人 [9] - 2023年总诊疗人次95.5亿较2020年增长23.4% 入院人次3.0亿增长31.2% [9] 文化消费升级 - 居民人均文化娱乐消费支出955元较2020年增长67.8% 占消费支出比重3.4%提高0.7个百分点 [10] - 网络视频用户10.7亿人较2020年增长15.5% 文化新业态营业收入66600亿元增长73.2% [11] - 博物馆数量7046个较2020年增长21.7% 公共图书馆活跃读者1.1亿个增长9.8% [10] 重点群体保障 - 脱贫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522元较2020年增加4934元 年均实际增长7.8% [13] - 残疾人基本康复服务覆盖率超85% 困难重度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122.5万户 [16] - 儿童福利保障标准较2020年提高375.8元/月 未成年人救助保护机构633个增加381个 [15] 生活品质提升 - 居民家庭每百户汽车拥有量51.2辆较2020年增长38.0% 空调拥有量150.6台增长28.0% [18] - 女性就业人员3.2亿人占比43.4%较2021年提高0.3个百分点 [19] - 群众安全感连续5年保持98%以上高水平 研发人员1079.7万人较2020年增加324.4万人 [18][19]
日本被印度超了
虎嗅APP· 2025-09-27 13:10
以下文章来源于格隆 ,作者城北徐公 格隆 . 一个游走于资本市场与佛祖之间的浪子。我可以生,可以死,我大笑,由天决定! 好的一面,印度的潜力,甚至至今都没有完全释放出来;坏的一面, 如此巨大的潜力,可能永远只是"潜力"。 正如很多人觉得,印度GDP被高估了,可能言过其实。之所以给人这种印象,一方面是不够"硬",太偏科;另一方 面,似乎是地基不牢。 人口红利闲置 提起印度,绕不开一个词汇,"人口红利"。 2023年,印度人口总数正式超过中国。作为世界第一人口大国,此时此刻的印度拥有约 5.94亿劳动力 人口 (15— 64岁) , 且 平均年龄只有28岁。 人口结构非常健康,且未来20年仍将新增1.8亿壮劳力。预计到2050年左右才达到人口峰值16.8亿,到世纪末依然 将维持在15亿以上的人口。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 格隆 (ID:guru-lama) ,作者:城北徐公,题图来自:视觉中国(印度总理莫迪) 最近,印度政策智库国家转型委员会宣布一则重磅消息: 根据IMF的最新数据, 印度经济规模已突破4.19万亿美元,正式超越了日本,成为全球第四大经济体。 并有望于3 年内超过德国,三哥很快就真是"三哥"了。 虽 ...
日本被印度超了
虎嗅· 2025-09-26 23:05
经济规模与增长 - 印度经济规模突破4.19万亿美元 超越日本成为全球第四大经济体 [1] - 预计未来两年印度GDP增速将超过6% 成为全球增长最快经济体 [2] - 印度经济规模有望在3年内超过德国 [1] 人口结构与教育 - 印度人口总数达14.26亿 成为世界第一人口大国 [8] - 劳动力人口达5.94亿 平均年龄28岁 未来20年将新增1.8亿壮劳力 [8][9] - 全国文盲人口2.87亿 占全球文盲总数37% [14] - 大学数量从2015年760所增至1213所 高等教育体系持续扩张 [19] 就业与劳动力市场 - 劳动参与率仅50% 女性劳动参与率不足10% [22] - 52%劳动力处于失业或非活跃状态 青年失业率长期超25% [23] - 莫迪政府曾承诺增加1亿个制造业岗位 [45] 产业结构特征 - 制造业占GDP比重降至14.3% 全球出口市场占比仅1.8% [35] - 服务业占GDP比重超60% IT外包业务占全球55% 贡献全国9%GDP [36] 收入分配与社会不平等 - 前1%人口收入占比达22.6% 财富占有比例超40% [46] - 后50%人口收入占比从23%降至15% 90%人口收入低于平均线 [47] - 亿万富豪净资产增长300% 是国民收入增长率的10倍 [46] - 全国有2.24亿人受到长期饥饿影响 [47] 制度性发展障碍 - 未经历土地改革 地主势力与地方政府利益绑定导致征地成本高昂 [29][31][32] - 种姓制度与宗教观念缓解社会矛盾 但阻碍现代化进程 [49][51][53] - 联邦制下州政府征地权独立 严重阻碍工业化进程 [31][33] 区域发展差异 - 南方地区相对开明 出现低种姓阶层跃迁案例 [58] - 北方地区种姓制度依然主导 与南方形成鲜明对比 [59] - 人口从北方向南迁移趋势加剧 类似中国东南沿海发展模式 [60]
阿布扎比与迪拜双核领跑 阿联酋住宅市场迎来黄金发展期
新华财经· 2025-09-23 14:15
新华财经上海9月23日电(谈瑞)克而瑞集团23日发布的《2025上半年阿联酋住宅市场趋势报告》显 示,2025年阿联酋住宅市场正处于"政策红利释放+经济结构转型+人口持续流入"的黄金发展周期,阿 布扎比与迪拜两大重点市场双核驱动,核心区域与新兴板块形成差异化投资机会,为全球投资者提供了 极具吸引力的市场选择。 从宏观环境来看,阿联酋正迎来政策、经济与规划的三重红利叠加。经济层面,阿联酋"去石油化"战略 成效显著,2024年实际GDP同比增长4%至1.78万亿迪拉姆(1迪拉姆约合1.94元人民币),其中非石油 产业GDP达1.34万亿迪拉姆,占比攀升至75.5%,创历史新高。旅游业作为非石油产业的重要支柱, 2024年贡献GDP的13%,国际游客消费超2170亿迪拉姆,中国游客占比回升至5%,成为重要增长极。 同时,其《2031国家投资战略》明确表示,目标将外国直接投资(FDI)存量提升至2.2万亿迪拉姆,非 石油出口占比超75%(2025年一季度已提前达标),旅游业对GDP贡献突破4500亿迪拉姆,为未来经济 发展奠定基调。 人口红利的持续释放为当地住宅市场提供了强劲需求支撑。根据第三方数据研究机构GMI估算 ...
全球观·中国策丨对话张许颖:逐步建立、实施具有中国特色的“开端计划”
搜狐财经· 2025-09-22 11:00
人口变局下的破局之道 【开栏的话】 近年来,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积极开展国际学术交流活动,邀请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等知名学者、国际组织负责人到中心交流研讨,以汇聚全球顶尖智 慧,共研时代重要命题。这些跨越国界、充满智慧的真知灼见,不仅能为中国发展提供镜鉴,也为世界理解中国打开了新的窗口。为将这些优秀思想成果 分享给业界及企业,中国经济时报自即日起开设"全球观·中国策"版面,聚焦前沿理论与学术观点,以深度报道架起中外思想者对话的桥梁。首期聚焦"人 口变局下的破局之道",以全球视野探寻人口高质量发展新路径。 专访 中国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主任 张许颖 ■中国经济时报记者 张娜 当前,中国已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人口发展也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总体上看,人口增量发展转向减量发展阶段,人口发展呈现少 子化、老龄化、区域人口增减分化等明显的趋势性特征。 人口发展新常态下,如何推动人口高质量发展?中国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主任张许颖日前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专访时表示,"十五五"时期 我国将进入稳定的人口减量发展阶段。经济社会发展方式和资源配置能否及时适应人口结构变化并作出"结构性"调整将是主要 ...
国泰海通:沙特非油经济贡献稳步提升 中沙互利合作拓展至新能源等领域
智通财经网· 2025-09-22 05:52
宏观经济与调控 - 沙特非油经济贡献稳步提升至70%以上 近年经济活力提升 [1][2] - 非油经济增长源于私营部门扩张 重点领域升级及新兴产业增长动能加速 沙特逐步由出口拉动向内需驱动转变 投资和消费贡献提升 [2] - 营业盈余维持高位 资本密集型部门仍占主导 宏观经济指标持续改善 [2] - 人口年龄年轻化 女性就业崛起 教育程度高 外来人口扩张而劳动参与率较高 失业率降至历史新低 蕴含强发展动能 [2] - 通胀对于原油价格波动的敏感度下降 得益于非油经济带来的缓冲效应 [2] - 石油贡献60%财政收入 非油贡献度有所提升 外汇储备相对稳定 资本市场具备较强流动性与开放性 [2] - 主权财富基金(PIF)职能持续跃迁 成为引导经济结构转型与撬动资本市场扩容重要抓手 [2] 中东国别与区位辐射 - 中东地区处于亚非欧交汇要冲 凭借优势区位和资源禀赋以石油为支柱产业 [1][3] - 沙特长期扮演经济引擎与稳固地区发展双重角色 在稳定国际油价 应对突发供需波动等方面发挥关键作用 [3] - 自2030愿景提出后 沙特凭借大国多边地缘平衡战略 资源布局与政策引导 集聚资本 技术和高端人才 持续增强对中东地区的辐射影响力 [3] - 沙特具备潜力的劳动力市场结构和逐步提高的基建水平 数字化覆盖率 改革性的社会制度 为中长期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转型提供坚实基础 [3] 政治格局与地缘走势 - 沙特推行温和化伊斯兰改革 内外部政治敌意与分歧缓和 全球能源竞争压力与区域战乱频发 为中东地区从对抗走向互利合作提供历史机遇 [4] - 美沙关系曾长期以石油换安全传统模式构建双边合作基石 当前演化为围绕发展战略与国家间利益的复杂博弈 [4] - 2030愿景已上升为沙特国家战略绝对核心 逐步超越对传统地缘安全庇护的依赖 [4] - 中沙关系在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升温 以基建能源为互利合作先导 并拓展至新能源 制造 通信 金融等战略领域 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有望全面深化与融合发展 [1][4] 沙特产业结构转型 - 在2030愿景推动下 沙特制造业 消费及中高新技术产业加速发展 经济呈现出新旧动能切换加快 市场与营商环境稳步修复的趋势 [5] - 在数字经济 绿色能源 高端制造 文化旅游等领域均取得实质性突破与进展 [5] - 凭借较好营商环境和开放程度 吸引外商直接投资 FDI集聚效应日益凸显 [5] - 制造业 建筑业 批发零售 交通运输与仓储 金融与保险等领域的外商投资存量基础持续增厚 制造业投资占比显著提升 未来具备较高投资潜力与空间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