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三投资理念
icon
搜索文档
境内ETF规模达4.77万亿元 头部基金公司持续深化上交所“三投资”理念
证券日报网· 2025-08-18 12:47
ETF市场规模与增长 - 截至8月18日境内ETF总规模达4.77万亿元 其中股票型ETF规模最大 资产净值约3.51万亿元 [1] - 沪市ETF规模在5月首次突破3万亿元 占境内ETF总规模70%以上 [1] - 全市场债券ETF规模年内突破5000亿元 [6] 市场驱动因素与投资理念 - ETF增长源于分散风险、低成本优势及理性投资理念的认可 [1] - 上交所倡导的"理性投资、价值投资、长期投资"理念成为投资者行为指南 [2] - 宽基ETF作为价值投资工具份额显著增长 起到资本市场"稳定器"作用 [3] 资金流向与配置特征 - 机构资金和长期个人资金通过ETF流入市场 为A股提供增量资金 [1] - 社保、年金、保险等长期机构投资者持续加大ETF配置 [3] - 大盘蓝筹、高股息及科创领域ETF成为长期资金配置首选 [3] 产品体系与资产覆盖 - ETF覆盖股票、债券、跨境资产等多元品类 包含宽基、行业、主题等多维度指数 [2][5] - 沪深300、中证A500、科创100等宽基ETF覆盖市场核心资产与创新领域 [5] - 科创系列行业主题ETF品类丰富 涵盖半导体、AI算力、生物医药等细分领域 [6] 功能定位与市场影响 - ETF成为公募基金践行"长钱长投"理念的重要载体 [2][5] - 引导资金流向硬科技和新兴产业 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 [2] - 有效破解硬科技赛道投资"头部化"与"长尾化"的平衡难题 [6] 发展前景与趋势 - A股指数化投资规模与占比有望显著提升 [6] - ETF产品体系持续优化 有望吸引更多长期资金入市 [6] - 继续作为连接长期资金与优质资产的重要桥梁 [6]
践行“三投资”理念 上交所举办机构投资者服务东北行(沈阳站)系列活动
证券时报网· 2025-08-07 10:17
8月7日,上海证券交易所联合辽宁证监局、辽宁省地方金融管理局、中金所在辽宁省举办机构投资者服 务东北行(沈阳站)系列活动。围绕科创板"1+6"改革政策,本次活动推动机构投资者提升投融资端口建 设意识,加大工作力度,更好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 下一步,上交所将继续完善机构投资者服务体系,在全国重点区域持续开展一系列机构投资者服务专项 活动,助力投资端改革,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促进我国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 在开班仪式上,辽宁省地方金融管理局副局长战巍表示,此次活动旨在引导机构践行"三投资"理念,吸 引金融活水集聚辽宁。辽宁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资本市场发展,省政府出台多项政策文件,并与三大证 券交易所签署战略合作备忘录,不断优化辽宁资本市场发展环境。省地方金融管理局深入实施资本市场 提升工程,推动上市公司提高质量、拟上市企业加快上市进程,目前上市公司质量逐步改善、上市后备 企业持续扩容,期待机构投资者推动金融资源向辽宁集聚,为东北振兴注入动力。 辽宁证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辽宁正借振兴机遇发力资本市场,积极落实相关政策,推动并购重组、股 票回购增持再贷款等落地见效,机构投资者应坚定信心,践行"三投资"理念,共 ...
上交所举办成渝双城经济圈机构投资者服务活动
快讯· 2025-07-03 08:49
上交所成渝双城经济圈机构投资者服务活动 - 上交所联合重庆证监局、中金所、重庆市南岸区于6月26日至27日在重庆举办机构投资者服务活动 [1] - 活动内容包括邀请专家围绕"三投资"理念开展主题宣讲 [1] - 组织机构投资者走进沪市主板上市公司以优化资产配置结构 [1] - 活动旨在引导树立科学投资理念并促进成渝双城经济圈发展 [1]
ETF产品加速涌现,中长期资金更青睐哪些方向?
第一财经· 2025-07-02 14:03
ETF市场发展现状 - 中国ETF市场规模在2024年首次突破万亿元,目前达4万亿元,2019年后行业主题ETF带领行业进入爆发期 [2] - ETF产品以费用低廉、持仓透明、风格稳定、交易便利的特点受各类投资者认可,2004年首只产品诞生后快速发展 [2] - 驱动因素包括政策支持增强资本市场稳定性、主动基金跑赢指数难度加大推动资金转向指数、产品创新构建多元生态、"三投资"理念与指数化投资特征契合 [2] ETF产品设计考量 - 机构布局ETF产品首要考虑未来配置资金类型,而非急于布局赛道,宽基类和红利类产品因波动率低更受配置型资金青睐 [2] - 标的指数需具备足够投资容量以避免资金进出导致大起大落,宽基类和策略类产品数量少但规模大,更受ETF经营者偏好 [2][3] - 金融科技、数据积累及市场资讯捕捉能力助力热点指数快速发布,AI工具可提前研究热点主题如AIGC、新质生产力等 [3] 避免产品同质化策略 - 大型基金公司可布局宽基指数产品满足资金配置需求,中小型公司可开发特色宽基指数或自身策略如城市科技ETF [4] 中长期资金青睐的ETF方向 - 沪深300指数产品渗透率低且规模超1万亿元,仍有较大增长空间 [6] - 红利类策略型ETF契合低利率环境及投资者低波动需求,可能成为基础配置工具 [6] - 债券ETF和港股ETF因配置属性及互补性(如网络科技、创新药)具发展潜力,港股或成全球资金配置中国资产的一站式市场 [6] - 险资持有ETF规模约2600亿元,偏好权益类产品包括A股宽基ETF、行业主题ETF、策略ETF等 [6] 未来ETF创新方向 - 险资看好场内ETF、指数增强型ETF及QDII-ETF三类产品 [7] - 宽基指数作为核心配置工具,策略指数采用"核心+卫星"模式,多资产指数通过股债配置分散风险 [7] - 策略风格ETF在全球占比显著高于国内,随着市场成熟度提升有望迎来规模与占比双重扩容 [7] - 热点指数如茅指数、宁组合及AIGC等有望转化为ETF产品,推动市场多元化发展 [7]
推动行业机构践行“三投资”理念 2025资管行业优秀实践案例正在申报
证券时报网· 2025-06-24 09:44
资产管理行业践行"三投资"理念活动 - 2025年展示活动由上海市委金融办与上交所共同指导 上海资产管理协会主办 正在进行案例申报 [1] - 2024年首届活动有39家资管机构获得展示 涵盖银行理财 信托公司 保险资管 券商资管 公募基金 私募基金及外资资管等类型 [1] - 2025年参与机构范围扩大至协会会员单位资产管理机构 上海地区非会员资产管理机构 加入上交所倡议的其他资产管理机构 [1] "三投资"理念内涵 - 理性投资是基础 价值投资是方法 长期投资是目标 三者相辅相成 层层递进 缺一不可 [2] - 理念树立有助于增强市场投资者信心 提升资管机构投研专业能力 以投资者利益为核心提供更优质服务 [2] - 公募基金通过践行理念提升投资者回报 实现资金从"进得来"到"留得住"的转变 [1] 保险资管机构实践 - 围绕"企业家+科学家"提早布局 赋能并陪伴科创企业成长 被认为是最有价值投资 [3] - 面临考核机制约束 偿付能力限制 外部环境不确定性三大"长钱长投"挑战 [3] - 建议优化保险资金长周期考核机制 适当降低权益类资产风险因子 提升投资能力 [3] 银行理财行业实践 - 推动理财产品多元化多策略发展 响应国家引导理财资金入市要求 实现自身转型需要 [3] - "三投资"理念为资本市场和理财行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双重契机 [3] - 近30万亿元理财资金有责任支持资本市场发展 需建立更多元化投资策略框架 [3]
“三投资”方法论② | 公募基金篇一 破解信任危机,提升基民获得感
搜狐财经· 2025-06-11 08:38
三投资理念 - 理性投资是基础,价值投资是方法,长期投资是目标,三者相辅相成、层层递进、缺一不可 [1] - 推广"三投资"理念可减少短期投机行为,促进资源有效配置,增强市场稳定性 [2] - 价值投资和长期投资鼓励关注企业内在价值,理性投资通过客观分析减少非理性行为 [5] 公募基金行业现状 - 2020-2021年结构性牛市期间,主动权益类基金规模达历史高位6.16万亿元,较2019年底增长177% [3] - 2024年底规模降至3.43万亿元,较高位缩水44%,2022-2023年连续两年平均收益率为负(-19.2%和-11.78%) [3] - 2024年一季度主动权益基金平均收益率3.86%,超75%产品正回报,但净赎回达693.04亿份 [4] 投资者行为分析 - 2020年99.65%的主动权益基金实现正收益,2022年比例骤降至3.42% [3] - 当前市场呈现"微涨就走"现象,一季度近七成正收益产品遭遇净赎回 [1] - 投资者从"高位入场"到"深度套牢"再到"微涨赎回",反映信任重建比净值修复更复杂 [1][6] 行业转型方向 - 需从规模导向转向投资者回报导向,注重投资业绩和服务质量 [4] - 部分公司调整考核机制,将"客户持有期""复购率"纳入销售团队KPI [8] - 监管部门推动三年以上长周期考核,提高权益类基金规模占比在评价体系权重 [8] 信任重建措施 - 需提升以客户为中心的需求响应能力,让绝对收益和超额收益在时间分布上更均衡 [6] - 通过逆周期服务解决时间错配,如市场过热时推送理性提示、提供定投工具 [7] - 建立科学的激励约束机制,鼓励在市场低迷时销售,淡化短期业绩关注 [6]
“三投资”方法论 ① | 以时间丈量价值,以理性锚定未来
搜狐财经· 2025-06-10 11:43
资本市场改革背景 - 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明确提出"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新"国九条"将"树立理性投资、价值投资、长期投资理念"列为深化资本市场改革的核心任务 [2] - A股市场长期存在追涨杀跌、热点炒作、资管行业规模导向等问题,削弱了资本市场服务实体经济的效能 [2] - "三投资"理念旨在通过重塑资金属性、优化资源配置、培育耐心资本,为科技创新与产业转型注入源头活水 [2] 资管行业转型挑战 - 公募基金面临规模狂欢后的"信任赤字",银行理财30万亿体量与权益配置不足5%的错配焦虑 [3] - 保险资管存在"长钱长投"的机制之困,信托行业面临投研能力与风险偏好的拉锯 [3] - 资管机构需平衡长期价值与短期考核、服务实体与客户诉求、能力建设与市场压力 [3] 资管机构差异化实践 - 公募行业以"逆周期服务"缝合信任裂痕,汇添富将"客户持有期"嵌入考核,万家基金在市场冰点鼓励定投 [3] - 银行理财以"低波稳健+"策略重构竞争力,交银理财、浦银理财将产品久期拉长,通过红利策略、ETF工具与跨市场配置平衡风险收益 [3] - 保险资管革新机制,太平资产推动长周期考核权重提升至60%,以"偿二代"风险因子调降释放科技投资空间 [3] - 信托行业发挥制度优势,上海信托以"财富账户信托"打通代际传承与长期投资,将居民储蓄转化为"耐心资本" [3] - 券商资管聚焦"买方视角"重塑生态,中泰资管构建三年长周期考核,国君资管以量化归因工具动态纠偏投资动作 [3] 政策与量化标准 - 上海资产管理协会发布18项量化指标,为"三投资"理念提供可落地的评价框架 [4] - 评价机构推出"能力—运气"分离模型,倡导"规模—业绩"平衡机制 [4] - 中国证监会印发《推动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督促行业机构从重规模向重投资者回报转型 [4] 长期发展展望 - 中国经济处于新旧动能转换关键期,半导体、新能源、人工智能等领域需要"长钱"浇灌 [4] - 居民财富管理升级渴求"稳健回报",资本市场深化改革呼唤"稳定器"护航 [4] - 践行"三投资"理念是构建资本市场发展新动能的长期工程,需政策端、资管机构与投资者共同推动 [4]
精彩抢先看|秒懂金融·资管行业践行“三投资”理念优秀实践系列访谈之太平资产
第一财经· 2025-05-28 06:19
行业动态 - 上海资产管理协会组织会员单位开展首届资产管理行业践行"三投资"理念优秀实践展示活动,旨在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树立理性投资、价值投资、长期投资的理念 [1] - 上交所、上海资产管理协会和第一财经联合打造《秒懂金融·资管行业践行"三投资"理念优秀实践系列访谈》专题节目,邀请公募基金、银行理财、保险资管、信托公司、券商资管等领域的优秀实践机构分享经验 [1] - 专题节目将探讨如何引导资管行业从自身发展转向以投资者为中心,以及保险资金管理人如何让"耐心资本"获得更好回报等议题 [1] 公司实践 - 太平资产通过考核机制创新、风控体系升级、投研能力重构,实现资金属性与资产特征的跨周期匹配 [1] - 太平资产发挥险资优势,助力中国资本市场稳健发展和国家经济高质量发展 [1] - 公司代表包括资产管理事业部总经理陈晨和研究部助理总经理朱晓明,将分享实践经验 [1] 节目信息 - 完整节目将于5月30日15:00在第一财经官网/APP"秒懂金融"专题上线 [2] - 节目还将于5月31日17:00在第一财经电视"秒懂金融"栏目播出 [2] - 活动指导单位为上海证券交易所,主办单位为上海资产管理协会和第一财经 [4]
“三投资”方法论 | 以时间丈量价值,以理性锚定未来
第一财经· 2025-05-15 04:31
资本市场转型与"三投资"理念 - 资本市场正从规模扩张向价值创造转型,资管行业集体实践"三投资"(理性投资、价值投资、长期投资)理念 [1] - "三投资"理念的提出背景包括全球经济格局重构、国内产业升级加速,以及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和新"国九条"的政策推动 [1] - A股市场长期存在追涨杀跌、热点炒作等问题,"三投资"理念旨在通过重塑资金属性、优化资源配置来服务实体经济 [1] 资管行业面临的挑战 - 公募基金面临"信任赤字"问题,银行理财30万亿体量中权益配置不足5%,保险资管存在"长钱长投"机制困境 [2] - 资管机构需平衡长期价值与短期考核、服务实体与客户诉求、能力建设与市场压力等多重矛盾 [2] 资管机构的差异化实践 - 公募行业通过"逆周期服务"重建信任,如汇添富将"客户持有期"嵌入考核,万家基金鼓励市场冰点定投 [3] - 银行理财转向"低波稳健+"策略,交银理财、浦银理财拉长产品久期,采用红利策略和ETF工具 [3] - 保险资管革新机制,太平资产将长周期考核权重提升至60%,并利用"偿二代"风险因子调降释放科技投资空间 [3] - 信托行业发挥制度优势,上海信托推出"财富账户信托"实现代际传承与长期投资 [3] - 券商资管聚焦"买方视角",中泰资管构建三年长周期考核,国君资管使用量化归因工具 [3] 政策与量化框架 - 上海资产管理协会发布18项量化指标,为"三投资"理念提供可落地的评价框架 [3] - 中国证监会印发《推动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强调从重规模向重投资者回报转型 [4] 经济转型与资本市场未来 - 中国经济处于新旧动能转换期,半导体、新能源、人工智能等领域需要"长钱"支持 [4] - 居民财富管理需求升级,资本市场深化改革需要"稳定器"护航 [4] - "三投资"理念是构建资本市场发展新动能的长期工程,需政策、资管机构和投资者共同推动 [4][5]
“三投资”方法论 | 银行理财篇二 多元化长久期投资:净值化后的二次转型
第一财经· 2025-05-15 03:04
新"国九条"与资本市场新生态 - 新"国九条"发布一年后,资本市场正加速形成以"理性投资、价值投资、长期投资"为核心的新生态,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是关键方向 [1] - 银行理财作为资管行业重要构成,需深化投融资改革以践行"三投资"理念,市场对理念落地有强烈诉求 [1] - 上交所联合机构推出"资管行业践行'三投资'理念优秀实践"系列访谈,多家银行理财子公司分享相关实践与挑战 [1] "三投资"理念的意义与实践 - "三投资"理念被视作理财行业"二次转型"驱动力,含权类产品发行力度加大是未来趋势 [2][4] - 该理念可引导社会资金投向国家新兴战略产业,助力企业获取长期资金并提升资本市场良性循环 [2] - 理念落地面临理财产品负债久期短、客群偏好低波稳健等矛盾,需通过多元化投资策略破解 [3][4] 银行理财行业的转型挑战 - 理财行业30万亿规模中,32家理财子公司是主力,但成立不足6年,相比公募基金仍存在投研文化、投资者陪伴等短板 [3] - 行业增长依赖固收市场,需从投资能力、文化建设等多维度调整,建立更多元化策略框架 [3] - 理财公司需发挥大类资产配置优势,通过"固收+"策略库扩充和精准客户匹配提升权益投资规模 [4][7] 长期资金入市与产品创新 - 拉长久期是践行"三投资"的重要落脚点,延长负债久期可拓展非标资产等长期限场景应用 [7][8] - 部分理财公司将"破净暂停管理费"条款写入权益类产品说明书,强化与投资者利益一致性 [7] - 完备的投研体系、择时模型及全流程风控是吸引长久期资金的关键,需结合定性与定量分析提升配置适配性 [6] 资管机构能力建设方向 - 优秀资管机构需具备体系化组织架构、强大投研能力及绝对收益导向的考核机制 [6] - 理财公司应结合宏观配置优势与权益市场经验,通过分层分类产品设计提升策略有效性 [7] - 行业正探索纵向选品、横向择时等运作模式,通过多维度基金筛选框架降低波动风险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