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森美半导体(ON)

搜索文档
美国芯片巨头三年降价一半,中国企业陷入“被动跟跌” 困境
第一财经· 2025-09-14 05:38
反倾销调查背景 - 中国商务部对原产于美国的通用接口和栅极驱动芯片发起反倾销调查 源于国内产业申请 符合中国法律法规和世贸组织规则 [1] - 调查基于初步证据显示2022至2024年美进口量累计增长37% 进口价格累计下降52% 对国内产业造成损害 [1] - 申请由江苏省半导体行业协会提交 涉及德州仪器 ADI 博通 安森美四家美国生产商 [1] 倾销行为特征 - 2024年调查期内通用接口芯片倾销幅度达302.41% 栅极驱动芯片达458.51% 构成恶意倾销 [2] - 具体数据表明调整后出口价格分别为0.218美元和0.248美元 正常价值达0.876美元和1.383美元 倾销绝对额为0.658美元和1.135美元 [3] - 美产品占中国市场份额年均达41% 2024年进一步增至62.14% 成为进口主力军 [1][4] 进口量与市场份额变化 - 美模拟芯片进口量从2022年11.59亿颗增至2024年15.90亿颗 累计增长37.13% 2024年较2023年增长22.36% [3] - 市场份额从2022年35.40%升至2024年44.98% 其中通用接口芯片从36.94%升至48.63% 栅极驱动芯片从31.19%升至36.39% [6] - 通用接口芯片进口量三年累计增长36.04% 栅极驱动芯片累计增长40.67% [6] 价格压制与产业影响 - 美通用接口芯片单价从2022年3.00元/颗降至2024年1.55元/颗 累计降幅48.33% 栅极驱动芯片从3.99元/颗降至1.76元/颗 累计降幅55.85% [7] - 德州仪器具体型号产品价格累计降幅超46%至53% [9] - 国内产品价格降幅低于进口 通用接口芯片累计降33.59% 栅极驱动芯片累计降22.13% 导致企业被动跟跌 [11] - 2024年国内产业加权平均单位内销毛利润下降33.41% 通用接口芯片下降38.76% 栅极驱动芯片下降22.68% [11] - 国内企业从2023年起由盈转亏 2024年亏损扩大7.05% 开工率较2022年下降17个百分点 [11] 行业支持与调查程序 - 中国机电商会支持调查 指出美方滥用管制措施扰乱全球供应链 强调依法采取反制措施的权利 [13] - 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支持调查 呼吁通过技术创新和国际合作推动公平竞争 [14] - 调查于2025年9月13日启动 预计2026年9月13日前结束 特殊情况可延长6个月 [15] - 利害关系方需在20天内登记参与调查或提交书面意见 [14]
商务部调查美国模拟芯片倾销,对华倾销幅度达300%
搜狐财经· 2025-09-14 04:50
反倾销调查 - 商务部对原产于美国的进口相关模拟芯片发起反倾销立案调查 [1] - 江苏省半导体行业协会提交申请文件 指控美国生产商存在倾销行为 [1] - 申请调查产品对华出口倾销幅度高达300%以上 [1] 涉案企业 - 涉及四家美国模拟芯片生产商 包括德州仪器 ADI 博通和安森美 [1] 市场份额与进口数据 - 申请调查产品占中国市场份额年均高达41% [1] - 2022年合计进口数量11.59亿颗 2023年12.99亿颗 2024年15.90亿颗 [1] - 进口数量呈持续大幅上升趋势 三年间增长37.2% [1]
江苏半导体协会:美国模拟芯片对华倾销幅度高达300%
第一财经· 2025-09-14 02:26
9月13日,商务部公告对原产于美国的进口相关模拟芯片发起反倾销立案调查。据江苏省半导体行业 协会提交的申请文件,相关美国生产商包括四家,分别是德州仪器、ADI、博通、安森美。江苏省半 导体行业协会提交的初步证据显示,申请调查期内,原产于美国的申请调查产品的价格持续大幅下 降,对华出口的倾销幅度高达300%以上,申请调查产品占中国市场份额年均高达41%。从绝对进 口量来看,申请调查产品的合计进口数量呈持续大幅上升趋势,2022年至2024年, 合计进口数量 分别为11.59亿颗、12.99亿颗和15.90亿颗。 ...
江苏半导体协会:美国模拟芯片对华倾销幅度高达300%
第一财经· 2025-09-14 00:36
反倾销立案调查 - 商务部于9月13日对原产于美国的进口相关模拟芯片发起反倾销立案调查 [1] - 调查申请由江苏省半导体行业协会提交 [1] - 申请调查期内美国相关模拟芯片对华出口的倾销幅度高达300%以上 [1] 涉及美国生产商 - 调查涉及四家美国生产商 分别为德州仪器 ADI 博通 安森美 [1] 市场份额与进口数据 - 申请调查产品占中国市场份额年均高达41% [1] - 2022年至2024年合计进口数量持续大幅上升 分别为11.59亿颗 12.99亿颗和15.90亿颗 [1] - 调查期内原产于美国的申请调查产品价格持续大幅下降 [1]
江苏半导体协会:美国模拟芯片对华倾销幅度高达300%
第一财经· 2025-09-14 00:35
反倾销立案调查 - 商务部于9月13日对原产于美国的进口相关模拟芯片发起反倾销立案调查[1] - 江苏省半导体行业协会提交申请文件 指控美国生产商存在倾销行为[1] - 申请调查产品占中国市场份额年均高达41%[1] 涉及美国生产商 - 被调查美国生产商包括四家公司:德州仪器 ADI 博通 安森美[1] 倾销证据 - 申请调查期内美国进口模拟芯片价格持续大幅下降[1] - 对华出口倾销幅度高达300%以上[1] - 进口数量呈持续上升趋势:2022年11.59亿颗 2023年12.99亿颗 2024年15.90亿颗[1] 数据来源 - 新闻信息来源为第一财经[3]
Not Just NVDA: 3 Semiconductor Stocks Struggling This Quarter
MarketBeat· 2025-09-12 13:11
Semiconductor super stocks like NVIDIA Corp. NASDAQ: NVDA have been some of the market's biggest winners over the last few years. Still, even rallies supported by strong fundamentals need an occasional breather. While the stock is still up 32% this year, it's traded flat for over a month as the AI rally hit a roadblock. NVDA has beaten the bears once this year already, but a few other semiconductor stocks haven't been so lucky. Here are three chip companies struggling in 2025 despite broad sector tailwinds, ...
TD Cowen Remains Bullish on On Semiconductor Corporation (ON)
Yahoo Finance· 2025-09-11 16:49
财务表现 - 第二季度营收达14.68亿美元 现金创造能力强劲 经营活动现金流1.843亿美元 自由现金流1.061亿美元 [2] - 盈利能力保持稳健 GAAP运营利润率13.2% 非GAAP运营利润率17.3% [2] 业务架构 - 公司专注智能电源与传感解决方案 核心布局工业与汽车市场 [3] - 业务划分为三大板块 电源解决方案组(PSG) 模拟混合信号组(AMG) 智能传感组(ISG) [3] 市场评价 - 被列为50美元以下优质成长股 TD Cowen维持买入评级 目标价55美元 [1] - 部分观点认为人工智能赛道存在更具潜力标的 但公司仍受益于制造业回流趋势 [4]
ON Semiconductor: Short-Term Pain, Long-Term Upside Keeps Me Buying
Seeking Alpha· 2025-09-05 14:13
核心观点 - 安森美半导体公司股票在2月份被分析师评为买入评级 当时股价下跌但被认为市场反应过度 [1] 投资立场 - 分析师通过股票所有权、期权或其他衍生工具持有安森美公司多头头寸 [2] - 分析内容基于客观和数据驱动的研究方法 主要关注中小型市值公司 [1] 研究覆盖范围 - 研究重点通常集中于被多数投资者忽视的中小市值公司 [1] - 偶尔也会研究大型市值公司以提供更全面的股票市场视角 [1]
ON Semiconductor (ON) 2025 Conference Transcript
2025-09-03 19:12
**安森美(ON Semiconductor) 2025年9月3日电话会议纪要关键要点** **一、 公司及行业背景** * 公司为安森美(ON Semiconductor) 属于模拟半导体行业[1][2] * 公司经历了惊人的转型 毛利率从低谷回升至接近40% 盈利增长近三倍[1] * 行业当前观点混乱 包括看好、看差、改善、恶化、中国好、中国差等多种矛盾信号[3] **二、 核心观点与论据:市场状况与展望** * 公司对市场看法一直保持一致 只基于所见而非所希望看到的情况进行判断[4] * 年初当市场普遍预期下半年复苏时 公司表示没有理由相信会出现下半年复苏 因此以稳定为目标进行管理[4] * 第一季度触底 第二季度是汽车业务的底部 下半年将比上半年表现更好[5] * 当前处于稳定阶段而非复苏阶段 稳定相较于之前的环境已是积极发展[6] * 下半年业绩仍将高于上半年 汽车业务在第三季度从第二季度的底部回升[7] * 公司专注于可控因素的执行 在利润和自由现金流方面表现良好 并利用现金回购股票为股东创造价值[7] * 复苏路径分为多个阶段:库存消耗、按自然需求发货、补库存周期、最终需求复苏[9] * 当前处于库存消耗后的稳定阶段 正在按更接近自然需求的水平发货 尚未进入补库存周期[10] * 工业市场已开始按自然需求发货 汽车市场的库存调整预计年底完成 目前有些客户库存已过低(仅2周)[11][29] * 除了按自然需求发货外 公司还有特定的积极因素推动下半年增长:工业领域的医疗业务、航空航天与国防业务表现积极 可再生能源预计小幅增长;汽车领域在中国电动汽车市场获得份额增长和产品导入[13] * 稳定意味着发货更接近自然需求并带有季节性因素 而复苏则需要补库存和最终需求真正增长[15] * 营收肯定已过底部[17] * 本季度预订情况比前两个季度更好 本季度内所需临时订单更少 这增强了稳定感以及对下半年优于上半年的信心[18][19] * 能见度略有改善但依然不佳 交货时间短 客户因市场不确定性和关税问题而谨慎 只下即时订单[21][22] * 基于当前已知信息 关税对公司直接影响极小至没有 主要影响是客户的犹豫和冻结订单行为(次级影响)[23] * 客户除非为立即生产所需 否则不下订单 这抑制了补库存周期[24] * 短交货时间在此情况下是 uncertainty 的迹象而非复苏迹象 客户下最后分钟订单 公司认为当前是按最终需求发货[25][26] * 客户库存处于极低水平(如汽车 Tier 1 仅2周库存) 存在因需求突然增加导致停产的风险[29] * 定价稳定且正常化 公司通过常规的成本削减来抵消任何价格差异[31][33] * 公司对部分非核心、价格敏感型业务采取不参与激进定价的策略 这些业务利润率远低于公司平均水平且还在下降 公司计划退出该业务[34][37][39] * 公司未看到任何订单提前(Pull-in)的迹象 通过对比中国新能源汽车注册量与发货量来确认没有提前拉货[40][41][42] **三、 公司运营与财务状况** * 公司库存分为两部分:约121天的运营库存(处于甜点区)以及因晶圆厂转型和碳化硅(SiC)产能爬坡而形成的战略库存(将随时间消耗)[44] * 库存状况良好 无论复苏形态如何 产能利用率将与之匹配[45] * 产能利用率是短期毛利率的主要驱动因素 利用率改善约两个季度后体现在利润表上[46][53] * 大部分库存为晶圆(die bank)形态 可在几周内转为成品 处于应对需求的最佳可变现位置[49] * 公司处于比两年前更有利的位置以抓住上行和复苏机会[50] * 第一季度宣布重组并减值了12%的前端产能 目前已完成计划的三分之二 还有更多工作要进行[51] * 因产品价值提升(美元/晶圆更高) 在相似营收水平下所需晶圆更少 这将允许公司持续降低产能[52] * 即使营收持平 随着时间推移 利用率改善和重组也将带动毛利率改善(约两个季度的滞后)[53] * 当前产能利用率为68% 存在900个基点的未充分利用率(非现金支出)[55] * 毛利率驱动因素包括:利用率恢复、制造环节降本(几百个基点)、产品组合优化、2022年剥离4座晶圆厂后内化生产带来的约200个基点收益[56] * 毛利率目标(超过50%)没有改变[56] * 公司在美国、日本、欧洲拥有多元化制造基地 这为应对关税等不确定性提供了灵活性和可选性 能够帮助客户规划 scenario[58][60][61] * 公司正在退出约5%的2025年营收(约3亿美元) 这部分不会在2026年重复 包括:非核心业务退出(2025年退出2亿美元 剩余1亿美元于2026年退出)、图像传感业务 repositioning(0.5-1亿美元)、以及长期看会稀释毛利率的已停产(EOL)产品[87][88][89][90] * 所退出业务当前处于公司平均毛利率水平 因此其退出对2026年毛利率应无实质影响[92] **四、 终端市场与竞争优势** * 汽车业务表现符合公司预期 与部分同行评论的疲软不同[63][64] * 公司在多个领域获得份额增长:碳化硅(SiC)在中国、北美、欧洲均获得份额;在插电混动(PHEV)领域从IGBT转向碳化硅并获得大客户;通过Treo平台在混合信号模拟ASSP领域获得份额;新车型设计导入(如小米)[65][66][67][69] * 汽车业务优势来自电动汽车和碳化硅 但也包括其他业务[70] * 电动汽车增长虽从峰值放缓 但放眼三到五年维度 其渗透率仍在逐年提升 趋势未变[72][74] * 除北美外 全球电动汽车中碳化硅渗透率约为12%-14% 这为公司提供了额外增长动力[75] * 中国电动汽车市场是全球性现象 产品出口至欧洲、南美、澳大利亚、阿拉伯世界等地区[76][77] * 公司认为欧洲OEM和中国品牌可以共存 公司与欧洲OEM和中国客户均保持良好关系并从中受益[78][79] * 公司已披露与中国前10大品牌中的多家合作 包括小米、理想、蔚来、比亚迪等[81] * 从地域经济看(撇除份额增长因素) 中国最为健康 欧洲略强于北美[84][85][86] * 碳化硅业务毛利率目前略低于公司平均水平 主要驱动因素是产能利用率(因提前投资产能) 产品利润率本身符合预期[93][94] * 碳化硅长期增长率暂难给出具体指引 因市场当前波动太大 待恢复线性增长后更容易判断其超越市场的增长[95]
美股异动|费城半导体指数跌超2%,美光、英伟达跌超2%
格隆汇· 2025-09-02 14:17
半导体行业指数表现 - 费城半导体指数下跌超过2% [1] 半导体公司股价表现 - 微芯科技股价下跌超过3.5% [1] - 恩智浦和安森美股价下跌接近3% [1] - 美光科技、阿斯麦、高通、英伟达和应用材料股价均下跌超过2% [1] - 博通和英特尔股价均下跌超过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