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可电子(301278)

搜索文档
智通A股限售解禁一览|8月4日



智通财经网· 2025-08-04 01:06
限售股解禁总体情况 - 8月4日共有4家上市公司限售股解禁 解禁总市值约53.84亿元[1] 快可电子(301278) - 限售股类型为发行前股份限售流通 解禁股数3970.2万股[1] 恒通股份(603223) - 限售股类型为增发A股原股东配售上市 解禁股数1.61亿股[1] 拉卡拉(300773) - 限售股类型为股权激励限售流通 解禁股数1167.75万股[1] 菲沃泰(688371) - 解禁股数2.09亿股 未明确标注限售股类型[1]
【盘中播报】58只个股跨越牛熊分界线
证券时报网· 2025-08-01 03:16
市场整体表现 - 上证综指报3575.51点 收于年线上方 日内涨幅0.06% [1] - A股总成交额达7324.56亿元 反映市场交投活跃度 [1] 突破年线个股统计 - 共计58只A股价格突破年线 显示技术面走强标的范围 [1] - 捷佳伟创以14.08%乖离率居首 股价66.19元较年线58.02元大幅偏离 [1] - 艾罗能源乖离率3.89% 最新价58.15元高于年线55.97元 [1] - 快可电子乖离率3.54% 现价35.19元突破年线33.99元 [1] 高乖离率个股特征 - 捷佳伟创单日涨幅达20% 换手率16.1% 显示资金强烈关注 [1] - 新点软件上涨4.88% 乖离率3.35% 股价30.73元突破年线29.73元 [1] - 海康威视涨幅3.99% 乖离率2.02% 成交额放大至0.89%换手率 [1] 低乖离率突破个股 - 维远股份、鑫铂股份、同仁堂等个股刚站上年线 乖离率较小 [1] - TCL科技微涨1.14% 乖离率0.91% 股价4.45元略高于年线4.41元 [2] - 华测检测上涨1.48% 乖离率0.86% 现价12.35元接近年线12.24元 [2]
快可电子:9925500股限售股将于8月4日上市流通
证券日报之声· 2025-07-29 12:40
限售股份解禁概况 - 公司本次解除限售股份数量为39,702,000股,占总股本比例44.2214% [1] - 实际可上市流通股份数量为9,925,500股,占总股本比例11.0553% [1] - 限售股份可上市流通日期为2025年8月4日 [1] 股份类型说明 - 本次解禁涉及首次公开发行前已发行股份 [1]
快可电子:约3970.2万股限售股8月4日解禁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7-29 09:41
限售股份解禁 - 公司约3970.2万股限售股份将于2025年8月4日解禁上市流通,占公司总股本比例约44.22% [2] - 实际可上市流通股份数量约992.55万股,占公司总股本比例约11.0553% [2] 营业收入构成 - 2024年1至12月份营业收入全部来自工业领域,占比100.0% [2] 公司基本信息 - 公司证券代码为SZ 301278,当前收盘价为35.11元 [2] - 相关信息来源为每日经济新闻 [3]
快可电子(301278) - 关于首次公开发行前已发行股份上市流通的提示性公告
2025-07-29 09:32
股本情况 - 首次发行后总股本为64,000,000股[4] - 2023年转增后总股本增至83,200,000股[5] - 2025年定向发行后总股本变为89,780,143股[6] 限售股份 - 本次解除限售39,702,000股,占总股本44.2214%[2] - 可上市流通日为2025年8月4日[3] - 限售股比例降至49.8966%,无限售股升至50.1034%[16]
快可电子(301278) - 中信建投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关于苏州快可光伏电子股份有限公司首次公开发行前已发行股份上市流通的核查意见
2025-07-29 09:31
股本变动 - 2022年8月4日首次公开发行1600万股A股,发行后总股本6400万股[1] - 2023年6月5日资本公积金转增1920万股,总股本增至8320万股[2] - 2023年10月10日授予12.28万股限制性股票,总股本增至8332.28万股[2] - 2024年9月股份总数变更为8336.104万股[4] - 2025年4月29日定向发行641.9103万股,总股本变为8978.0143万股[4] 股份限售 - 2025年8月4日解除限售股份上市流通[10] - 解除限售股份3970.2万股,占总股本44.2214%;实际可流通992.55万股,占11.0553%[10] - 申请解除限售股东为段正刚,已履行锁定承诺[5][9] - 段正刚任职每年转让股份不超持有总数25%[13] - 限售条件流通股变动后数量4479.7282万股,占比49.8966%[15]
苏州快可光伏电子终止2023年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回购注销7.2万股并作废6.48万股
新浪证券· 2025-07-22 04:38
终止激励计划及相关操作 - 公司终止实施2023年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并回购注销25名激励对象已获授但尚未解锁的全部7.2万股第一类限制性股票 [2] - 作废23名激励对象已获授尚未归属的全部6.48万股第二类限制性股票 [2] 回购价格调整 - 公司将第一类限制性股票回购价格调整为26.169324元/股 [3] 合规性与影响评估 - 终止激励计划及相关操作符合《公司法》《证券法》《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要求 [4] - 继续实施激励计划已难以达到预期激励目的和效果 [4] - 终止及相关操作不会影响公司管理团队及核心骨干的稳定性,也不会对日常经营构成重大影响 [4]
快可电子: 第五届监事会第十八次会议决议公告
证券之星· 2025-07-21 09:22
会议基本情况 - 公司第五届监事会第十八次会议于2025年7月21日以现场结合通讯方式召开 [1] - 会议应出席监事3名 实际出席3名 由监事会主席冯国瑜主持 [1] - 会议通知于2025年7月14日发出 召集召开符合公司法及公司章程规定 [1] 议案审议情况 - 审议通过关于终止2023年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暨回购注销作废限制性股票的议案 [1][2] - 关联监事冯国瑜因其配偶为激励对象依法回避表决 [2] - 表决结果为2票同意 0票反对 0票弃权 [2] - 议案尚须提交公司股东大会审议 [2] 监事会意见 - 终止激励计划符合公司法证券法及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要求 [1] - 继续实施激励计划已难以达到预期激励目的和效果 [1] - 终止事项不会影响公司管理团队及核心骨干稳定性 [1] - 不会对公司日常经营构成重大影响 不存在损害公司及全体股东利益的情形 [1]
快可电子: 关于召开2025年第一次临时股东大会的通知
证券之星· 2025-07-21 09:18
股东大会基本信息 - 公司决定于2025年8月7日召开2025年第一次临时股东大会 [1] - 现场会议召开时间为2025年8月7日下午14:50 [1] - 网络投票通过深交所交易系统进行时间为9:15-9:25、9:30-11:30和13:00-15:00 [1] 会议参与方式 - 采用现场表决与网络投票相结合的方式召开 [2] - 股权登记日为2025年8月1日下午收市时 [2] - 登记在册股东可选择现场投票或网络投票行使表决权 [2] 会议审议事项 - 审议《关于回购注销、作废限制性股票暨调整第一类限制性股票回购价格的议案》 [3] - 该议案需经出席股东大会股东所持表决权的2/3以上同意方可通过 [3] - 激励对象股东及关联股东需回避表决且不得接受委托投票 [3] 会议登记要求 - 法人股东需提供营业执照复印件、股东账户卡等材料办理登记 [3][4] - 自然人股东需提供身份证、股东账户卡等材料办理登记 [4] - 异地股东可采用信函或传真方式登记,截止时间为2025年8月5日下午16:30 [4] 网络投票操作 - 股东可通过深交所交易系统或互联网投票系统参与网络投票 [5][8] - 互联网投票系统网址为http://wltp.cninfo.com.cn [5][8] - 股东需办理身份认证取得"深交所数字证书"或"投资者服务密码"方可投票 [8] 会议联系方式 - 联系人:嵇华风 [4] - 联系电话:0512-62603393 [4] - 传真:0512-62895869 [4] - 通讯地址: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新发路31号,邮编215123 [4]
快可电子: 北京市康达律师事务所关于苏州快可光伏电子股份有限公司终止实施2023年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暨回购注销、作废限制性股票暨调整第一类限制性股票回购价格的法律意见书
证券之星· 2025-07-21 09:15
公司终止股权激励计划 - 公司终止2023年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 因外部经营环境发生较大变化 预期无法达到原定业绩考核目标 继续实施难以达到激励效果 [8] - 终止计划涉及回购注销72000股第一类限制性股票 并作废第二类限制性股票 配套考核管理办法同步终止 [8][9] 股权结构调整 - 回购注销导致总股本减少72000股 从89780143股变更为89708143股 有限售条件股份从54722782股减至54650782股 [10][11] - 回购资金总额1884191.33元 使用自有资金支付 回购价格调整为26.169324元/股 因派息调整后低于市场均价 [9][10] 公司治理程序 - 终止事项已通过董事会和监事会审议 尚需提交股东大会批准 并履行信息披露及减资登记程序 [6][12] - 股份支付费用影响以年审会计师事务所审计为准 终止行为不损害公司及股东利益 [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