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联航空(300900)

搜索文档
广联航空(300900) - 关于2025年第二季度可转换公司债券转股情况的公告
2025-07-02 10:12
可转债情况 - 广联转债转股期限为2023年9月28日至2029年3月21日,最新转股价格为22.84元/股[3] - 2025年第二季度,167张“广联转债”完成转股,票面金额16,700元,转为730股“广联航空”股票[3] - 截至2025年第二季度末,剩余可转换公司债券6,995,744张,剩余票面总金额699,574,400元[3] - 公司发行700万张可转换公司债券,每张面值100元,发行总额70,000万元,实际募集资金净额692,047,620.51元[3] - 可转债初始转股价格为32.32元/股[7] 转股价格调整 - 2023年总股本因限制性股票归属增加287,100股,新增比例0.14%,转股价格由32.32元/股调整为32.30元/股[8] - 2023年向全体股东每10股派发2元,转股价格由32.30元/股调整为32.10元/股[10] - 2024年总股本因限制性股票归属增加270,600股,新增比例0.13%,转股价格由32.10元/股调整为32.08元/股[11] - 2024年向全体股东每10股派1元、送红股2股、转增2股,转股价格由32.08元/股调整为22.86元/股[12] - 2025年总股本因限制性股票归属增加505,120股,新增比例0.17%,转股价格由22.86元/股调整为22.84元/股[13] 股份变动 - 2025年3月31日至6月30日,限售条件流通股/非流通股数量从77,105,975股变为76,861,675股,比例从25.99%变为25.87%[15] - 2025年3月31日至6月30日,高管锁定股数量从76,417,175股变为76,861,675股,比例从25.76%变为25.87%[15] - 2025年3月31日至6月30日,股权激励限售股数量从688,800股变为0股,比例从0.23%变为0.00%[15] - 2025年3月31日至6月30日,无限售条件流通股数量从219,538,091股变为220,288,241股,比例从74.01%变为74.13%[15] - 2025年3月31日至6月30日,总股本数量从296,644,066股变为297,149,916股,比例均为100.00%[15] 其他 - 投资者可查阅2023年3月20日巨潮资讯网的《广联航空工业股份有限公司创业板向不特定对象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募集说明书》了解“广联转债”相关内容[16] - 备查文件为截至2025年6月30日中国证券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深圳分公司出具的“广联航空”和“广联转债”股本结构表[17]
广联航空(300900) - 广联航空工业股份有限公司相关债券2025年跟踪评级报告
2025-06-27 11:22
业绩总结 - 2024年及2025年一季度公司分别实现营业收入10.48亿元及2.66亿元,同比分别增长41.64%和18.87%[16] - 2024年公司净利润亏损0.49亿元,2025年一季度净利润0.44亿元[16][60] - 2025年3月末公司资产负债率为71.17%,较2023年末提升10.34个百分点,总债务规模达25.88亿元,较2023年末增长23.65%[16] - 2024年航空工装收入42334.76万元,占比40.39%,毛利率30.11%;航空航天零部件及无人机收入61090.26万元,占比58.29%,毛利率27.79%;航空辅助工具及其他收入1387.78万元,占比1.32%,毛利率44.63%[36] 用户数据 - 2024年公司对中航工业等前五大客户销售收入合计90332.64万元,占营业收入比重86.18%;2023年合计58571.65万元,占比79.15%[47] 未来展望 - 2025年主体信用等级和广联转债均为A+,评级展望稳定,与上次评级一致[7] 新产品和新技术研发 - 截至2024年末,债券募投项目中航空发动机等项目已完工,大型复合材料项目接近尾声,无人机一期已投产[44] 市场扩张和并购 - 2025年2月公司收购西安广联股权,持股比例由60%增至100%,收购价款合计20,056万元[22] - 2025年4月及6月,公司转让成都航新股权,转让后持有50.10%股权,转让价款分别为15,960万元及4,000万元[22] - 2023年公司以0.51亿元收购中捷飞51%股权,形成商誉0.30亿元,股权出让方承诺中捷飞2023 - 2025年净利润累计不低于3600万元[42] 其他新策略 无
广联航空2024年转亏 2020年上市2募资共16.4亿元
中国经济网· 2025-06-27 07:51
财务表现 - 2024年营业收入10.48亿元,同比增长41.64% [1][2] - 2024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4909.78万元,同比下降146.94% [1][2] - 2024年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8190.57万元,同比下降53.87% [1][2] - 2025年一季度营业收入2.66亿元,同比增长18.87% [2][3] - 2025年一季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4594.85万元,同比增长50.63% [2][3] - 2025年一季度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1.30亿元,同比改善28.05% [2][3] 募集资金 - 2020年IPO募集资金净额8.56亿元,较原计划多1.35亿元 [3][4] - 2023年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募集资金净额6.92亿元 [4] - 上市以来累计募资16.39亿元 [4][5] 权益分派 - 2023年度权益分派方案为每10股转增2股、送红股2股、派发现金股利1.00元 [5] - 权益分派后公司总股本增加至296,632,625股 [5] 发行信息 - 2020年10月29日在深交所创业板上市,发行数量5256万股,发行价格17.87元/股 [3] - 保荐机构为中信证券,保荐代表人为陈熙颖、孙鹏飞 [3] - 保荐与承销费用5920.98万元 [4]
【私募调研记录】甄投资产调研广联航空
证券之星· 2025-06-27 00:13
公司调研情况 - 知名私募甄投资产近期调研了广联航空,参与公司路演活动 [1] 广联航空业务布局 - 公司构建了覆盖哈尔滨、沈阳、西安、成都等地的综合性生产基地,形成从工装设计制造到整机装配的完整业务闭环 [1] - 业务向航天、两机、低空经济等领域横向拓展 [1] 航空工装业务发展 - 航空工装业务增长得益于上市后产业配套能力提升和国家新型号航空航天产品研发需求增长 [1] - 未来将通过获取前置研发任务来储备市场份额 [1] 低空经济领域布局 - 公司利用复合材料工艺装备和零部件加工制造技术,积极承接低空经济领域的结构类产品研制业务 [1] - 加大研发投入,拓展细分市场 [1] 国际市场拓展 - 国际局势变化使公司通过军贸渠道扩大海外市场 [1] - WJ-700高空高速无人机整机结构已批量交付,未来可能获得更多海外订单 [1] 国产大飞机机遇 - 国产大飞机项目将为公司带来长期发展机遇 [1] - 优化产业布局,推动业务向高附加值环节延伸,带动营业收入和利润持续提升 [1] 甄投资产背景 - 上海甄投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成立于2014年07月,累计发行40余只私募基金产品 [2] - 管理规模突破20亿,累计管理规模突破50亿 [2] - 专注于固定收益投资,致力于为客户提供稳健而优质的财富管理服务 [2]
广联航空:与低空经济领域厂商积极接洽合作 加大低空飞行器相关产品研发投入
证券时报网· 2025-06-26 01:20
公司业务布局 - 公司参与国家多个大型飞机研制项目,包括C919零部件、成型工装供应商和C929货舱门等零部件及中机身壁板组件装配生产线供应商 [1] - 公司设计制造AG600水陆两栖飞机总装配生产线,并为多种型号军用飞机、航空发动机、燃气轮机、航天器及无人机研制配套产品 [1] - 公司以军工集团下属主机厂及科研院所为核心依托,构建立体化产业布局体系,在哈尔滨、沈阳、西安、成都等航空产业重点省份设立综合性生产基地 [1] 产业链建设 - 公司实现全链条业务布局,形成从工装设计制造、金属及复合材料零部件加工到飞机部段集成、整机装配的完整业务闭环 [2] - 公司持续拓展业务边界,通过航空主业核心能力向航天、两机、低空经济等领域横向拓展,构建"主业突出、多元协同"的业务面 [2] - WJ-700高空高速无人机整机结构作为公司核心产品已批量交付,并持续参与多种型号航天类产品结构研制任务 [2] 技术能力与市场拓展 - 公司具备较强的工装设计制造能力,为各类国产航空器、航天器提供配套研制服务 [3] - 公司航空工装业务大幅增长,技术、工艺、产能均有较大提升,有能力获取更大市场份额 [3] - 公司通过获取大型复合材料成型工装、航空航天装配产线等前置研发任务,加强客户黏性,提前储备未来新型号装备量产市场份额 [3] 低空经济布局 - 公司与多家低空经济领域厂商接洽合作,承接结构类产品研制业务 [4] - 公司将加大低空飞行器相关产品研发投入,积极拓展低空经济细分市场 [4] - 公司借助国家对战略性新兴产业扶持政策,加快在低空经济新赛道布局,打造新业务增长极 [4]
广联航空(300900) - 300900广联航空投资者关系管理信息20250625
2025-06-25 16:46
会议基本信息 - 活动类别为路演活动,时间是2025年6月25日,地点在上海 [2] - 参与单位包括国金证券、华安基金等13家,上市公司接待人员为董事会秘书毕恒恬和证券事务专员刘金昊 [2] 产业布局情况 - 以军工集团下属主机厂及科研院所为依托,构建立体化产业布局体系 [3] - 空间地域上,在哈尔滨、沈阳等航空产业重点省份设生产基地,形成全国产业支点网络 [3] - 产业矩阵建设上,实现全链条业务布局,纵向构建航空制造产业链,横向拓展至航天、两机、低空经济等领域 [3] 航空工装业务 - 近两年业务大幅增长,原因一是上市后产业配套能力提升,二是国家新型号产品研发需求使工装市场需求增长 [3] - 通过获取前置研发任务加强客户粘性,储备未来市场份额,零件类业务将随产品放量迎来增长新阶段 [3][4] 低空经济业务 - 凭借航空航天领域技术底蕴,能响应低空经济对飞行器的需求 [4] - 已与多家厂商接洽合作,承接结构类产品研制业务,未来将加大研发投入,拓展细分市场 [4] 军贸业务 - 为各大主机厂及科研单位提供配套任务,部分产品可对外销售,WJ - 700高空高速无人机整机结构已批量交付 [4] - 参研航天类产品结构研制任务,总体单位获海外订单将扩大公司市场份额 [4] 国产大飞机项目影响 - 为公司带来长期机遇,有助于聚焦高端制造领域,优化产业布局,推动业务向高附加值环节延伸 [5] - 项目推进和市场规模扩大将使订单量稳定增长,带动营收和利润提升 [5] 商业航天业务 - 商业航天业务特点是市场需求多元化、技术更新迭代快、成本控制要求高 [6] - 公司通过研究市场需求调整研发方向,加强创新提升效率,确保竞争优势 [6]
广联航空: 广联航空工业股份有限公司向不特定对象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受托管理事务报告(2024年度)
证券之星· 2025-06-24 16:50
本次债券概况 - 广联航空工业股份有限公司向不特定对象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简称"广联转债",债券代码123182,发行规模为70,000万元,每张面值100元,共计700万张 [1] - 债券期限为6年,自2023年3月22日至2029年3月21日,票面利率逐年递增,第一年0.30%,第六年3.00% [1] - 初始转股价格为32.32元/股,截至报告出具日调整后的转股价格为22.84元/股 [36][37] 募集资金使用 - 募集资金净额69,204.76万元,全部用于航空发动机、燃气轮机金属零部件智能制造项目和大型复合材料结构件轻量化智能制造项目 [23]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累计投入募集资金68,818.42万元,尚未使用资金110.50万元 [24] - 公司对部分募投项目增加实施主体和实施地点,并调整了大型复合材料结构件轻量化智能制造项目的预定可使用状态时间至2025年6月30日 [25][35] 经营与财务情况 - 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04,812.80万元,同比增长41.64%,但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4,909.78万元,同比下降146.94% [22] - 净利润下滑主要由于研发投入增加至8,313.93万元(同比增长44.55%)、产品结构变化及部分客户产品价格调整等因素 [22] - 2024年末公司资产负债率为67.42%,较上年上升6.59个百分点,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分别为1.41和0.86 [31] 债券条款执行 - 公司已按期完成2024年和2025年债券利息支付,未出现延迟支付情况 [28][29] - 因募投项目变更触发附加回售条款,公司于2024年5月完成10张债券回售,金额1,000.86元 [30] - 债券信用评级维持A+,评级展望稳定,未发生影响债券偿付能力的重大不利变化 [28][31]
广联航空(300900) - 广联航空工业股份有限公司向不特定对象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受托管理事务报告(2024年度)
2025-06-24 08:52
可转债发行 - 公司发行700万张可转换公司债券,募集资金7亿元,净额6.9204762051亿元[9][100] - 可转债于2023年4月17日在深交所挂牌交易,期限至2029年3月21日[10][15] - 票面利率第一年0.30%、第二年0.50%、第三年1.00%、第四年1.80%、第五年2.50%、第六年3.00%[16] - 转股期为2023年9月28日至2029年3月21日,初始转股价格32.32元/股[24][25] - 原股东按每股配售3.3101元面值可转债比例计算可配售金额,上限约占发行总额99.9981%[47][56] 业绩情况 - 2024年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04,812.80万元,同比增长41.64%[82] - 2024年度归属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 -4,909.78万元,同比下降146.94%[82] - 2024年度归属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非净利润 -5,535.57万元,同比下降158.65%[82] - 2024年度研发投入8,313.93万元,同比增长44.55%,完成科研课题11项[82] - 2024年度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81,905,651.17元,同比下降53.87%[83] 财务指标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14.31亿元,较上期下降5.55%[84] - 资产总额49.81亿元,较上期增长14.32%[84] - 基本每股收益 -0.17元/股,较上期下降148.57%[84] - 稀释每股收益 -0.17元/股,较上期下降148.57%[84] - 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 -3.31%,较上期下降9.88个百分点[84] - 研发投入占比7.93%,较上期增加0.16个百分点[84] - 2024年末流动比率、速动比率分别为1.41和0.86,偿债能力无重大不利变动[106] - 2024年末资产负债率为67.42%,2023年末为60.83%[119] 募集资金使用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募集资金专项账户存款余额110.50万元[87] - 2024年度募集资金实际使用1.67亿元,累计使用6.88亿元[93] - 航空发动机等四个承诺投资项目期末投入进度分别为100.02%、93.64%、101.01%、98.88%[93] - 2023年4月24日审议通过用不超1.5亿元闲置募集资金补流,2024年1月4日归还9000万元[96] - 2024年4月23日审议通过用不超8000万元闲置募集资金补流,截至年末使用0元[97] - 2024年4月23日审议通过用不超8000万元闲置募集资金和不超1.5亿元自有资金现金管理[98] 其他事项 - 2024年“广联转债”回售申报数量10张,回售金额1,000.86元[117] - 2025年4月24日将“大型复合材料结构件轻量化智能制造项目”预定可使用时间调至6月30日[128] - 2024年12月16日改聘中兴华会计师事务所为2024年度审计机构,聘期一年[129] - 截至报告出具日,广联转债转股价格为22.84元/股[134]
广联航空(300900) - 关于为控股孙公司提供担保的公告
2025-06-23 09:12
担保额度 - 2025年拟为子公司提供不超15亿担保额度,高负债率子公司不超9.09亿,低负债率子公司不超5.91亿[3] - 本次担保后公司及子公司担保额度5.64亿,占2024年度经审计净资产39.38%[11] 子公司情况 - 控股孙公司武汉广联申请1000万授信额度,公司承担差额补足责任[4] - 公司持有武汉广联70%股权,注册资本3000万元[6][7] 财务数据 - 2024年末武汉广联资产3174.75万、负债1840.83万、净资产1333.92万[8] - 2025年3月末资产4133.49万、负债2547.43万、净资产1586.06万[8] - 2024年武汉广联营收239.88万、利润 -845.88万、净利润 -845.07万[8] - 2025年1 - 3月营收62.96万、利润 -121.44万、净利润 -115.15万[8] 其他 - 截至公告披露日,公司及子公司无逾期对外担保等不良情形[11]
广联航空拟转让成都航新10%股权引进战略投资者 扩大航空航天市场份额
证券日报网· 2025-06-19 12:49
股权转让交易 - 广联航空拟转让控股子公司成都航新10%股权给四家战略投资者,包括天津融和(2.50%)、浦东智能基金(1.25%)、毅达鑫海(2.50%)和成都毅达(3.75%),交易总价为4000万元 [1] - 交易完成后,广联航空持有成都航新股权比例从60.10%降至50.10%,仍保持控股地位 [1] 战略投资者引入目的 - 引入战略投资者有助于拓展资本运作渠道,提升资金使用效率,为业务扩张与技术研发提供资金支持 [2] - 通过整合投资方的产业资源与行业经验,优化战略布局,精准把握航空航天装备制造领域的市场动态与技术趋势 [2] - 战略投资者可能带来丰富的行业资源、管理经验和市场渠道,有利于加速行业布局和发展,提升整体竞争力 [2] 公司业务布局 - 广联航空专注于航空航天高端装备的研发、生产、制造,参与多个国家大型飞机研制项目,为军用飞机、航空发动机、航天器等提供配套产品 [2] - 公司积极开拓航空发动机工装领域,构建覆盖航空与航发领域的完整业务链条,深度参与国家重点航空发动机型号的工装研制 [3] - 以全产业链思维布局无人机业务,具备从工艺装备研发到整机平台制造的全链条制造体系 [3] 交易战略意义 - 补充资金,获取航空装备和智能制造领域的生态资源,借助战投市场洞察力加入产业生态如国产大飞机和低空经济 [4] - 实现技术互补和产能提速,未来可能向民用领域转化,加速生产线建设和产能爬坡 [4] - 开拓低空经济新领域如垂直起降载人飞行器和军工贸易订单 [4] - 通过战略投资者资源网络扩大航空航天领域市场份额,增强综合竞争力与抗风险能力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