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开立医疗(300633)
icon
搜索文档
CMEF2025!医学影像区新品速览
思宇MedTech· 2025-04-07 11:13
展会概况 - 第91届中国国际医疗器械博览会(CMEF2025)将于2025年4月8至11日在上海国家会展中心举行,主题为"创新科技,智领未来",聚焦人工智能与医疗健康深度融合[2] - 医学影像展区展示创新产品包括磁共振、CT、超声、内窥镜等智能化设备[2] 参展企业及产品亮点 GE医疗 - 展出"SIGNA Hero磁共振"搭载AI深度学习Sonic平台,检查时间从1小时缩短至30分钟,支持脑心联合评估及高分辨斑块成像[4] - 脑心同治方案入选《2024年高端医疗装备推广应用项目》,由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牵头临床研究[4] - 公司业务覆盖160多国,年营收196亿美元,员工51,000名[2] 飞利浦医疗 - 推出Elition AI+全域智能磁共振,采用端到端AI平台、双核加速引擎及精密梯度系统,突破传统图像信息边界[5][8] - 产品线涵盖成像系统、超声设备、心脏诊断系统等,重点布局数字化与AI领域[5] 西门子医疗 - 展示NAEOTOM Alpha双源光子计数CT、国产SOMATOM Pro.Pulse双源CT及ARTIS icono floor多模态诊疗平台[9][11] - 聚焦本土智造、绿色可持续、AI智核工场、共克重疾四大议题[11] 开立医疗 - 超声领域:河图S80/TMP80搭载C-Field+天工智能平台,通过场成像发射技术提升图像信噪比及分辨率[11] - 内镜领域:iEndo智慧平台采用多核异构架构,支持超分辨成像技术,早癌筛查效率提升[13] - 微创外科:首发"凌珠"4K 3D荧光三合一腔镜平台,兼容2D/3D形态[15] - 心血管介入:V-reader系列超宽屏血管内超声系统支持移动共享配置[17] - 全球布局:170多国设销售网点,7大研发中心(美/德/日/中),研发人员800+[11] 迈瑞医疗 - 凌云DigiEye U8数字化摄影X射线系统突破悬吊DR运动限制,支持全流程质控与专科解决方案[19][21] 东软医疗 - 全球首台16cm超高清螺旋CT NeuViz Epoch Elite具备46.5lp/cm分辨率、83cm大孔径及0.239s转速,搭载NeuAI 2.0平台[22][24] - 产品覆盖110多国,累计装机47,000台[22] 中核安科锐 - Radixact SynC螺旋断层放疗系统实现1mm级运动肿瘤同步追踪,适用于肺癌、肝癌等治疗[26][28] 安健科技 - 全球首台全三维骨关节断层与AI测量负重锥束CT"WBCT全",集成智慧靶心、联合、AI三大平台[33][34] 一影医疗 - 移动式三维C形臂支持全脊柱/下肢立体重建,配备全自动AI测量功能,适用于骨科手术规划[36][37] 内窥镜技术 - 华诺康科技首发超高清3D荧光影像平台,支持多科室多术式切换[65][67] - DPM迪谱医疗X-nova系统集成3D/4K/荧光功能,荧光成像性能行业领先[68][70] - 灵眸医疗VC-1600为首款国产全场景电子内镜,配备红光深层成像模式(DHI)[75][77] - 卓外医疗全球首创半抛式电子腹腔镜,插入部可一次性使用[82][83] - 英赛飞影智能无线内窥镜体积仅为传统设备1/20,实现全无线操作[84][86] 行业趋势 - 医学影像设备全面智能化:AI技术深度整合至磁共振、CT、超声等设备,显著提升检查效率与诊断精度[4][8][24] - 精准治疗技术突破:光子计数CT、螺旋断层放疗等设备推动肿瘤等疾病治疗精度达毫米级[9][28] - 国产替代加速:本土企业如开立医疗、东软医疗等在高端影像设备领域实现技术突破并拓展全球市场[11][22] - 微创手术革新:3D/4K荧光内窥镜、一次性使用电子镜等产品推动手术可视化与安全性升级[70][83][98]
直击CMEF2025!36家企业抢先看:西门子、开立、迈瑞……
思宇MedTech· 2025-04-02 10:06
CMEF 2025展会概况 - 第91届中国国际医疗器械博览会(CMEF)将于2025年4月8-11日在上海国家会展中心举办,预计吸引全球30多个国家的近5000家企业参展,展示数万款前沿产品[2] - 展会以"创新科技,智领未来"为主题,聚焦人工智能医学影像、手术机器人、智慧医院建设和国产医疗设备等热点领域[2] - 展会构建高规格论坛、产业对话和技术展示的全方位交流平台,推动医疗行业生态深度联动[2] 参展企业及创新产品 西门子医疗 - 将展示NAEOTOM Alpha双源光子计数CT、Hybrid DR数智新空间等产品,聚焦全面本土智造、绿色可持续等四大核心议题[5][6] - 重点展示全球首个ARTIS icono floor一体化多模态诊疗平台等旗舰产品[6] 开立医疗 - 展出河图®S80和梦溪TMP80超高端智能超声,采用独有的场成像发射技术和XPUs混合硬件架构[7] - 新一代智慧内镜平台iEndo搭载独立GPU和超分辨成像技术,显著提高早癌筛查效率[10] - "凌珠"4K 3D荧光三合一腔镜影像平台实现3D与荧光的超清融合[12] GE医疗 - 将展示近80款展品,包括Apex量子平台、Voluson™Expert艺术家系列旗舰妇产超声等,新品数量创历届之最[16][18] - 公司业务遍及160多个国家和地区,年营收超196亿美元[16] 飞利浦医疗 - 展示Elition AI+全域智能磁共振,首次与全球同步发行最新端到端AI平台[19][21] - 产品搭载AI智慧多线程操作系统和SmartSpeed双核加速引擎[21] 东软医疗 - 展出全球首台16cm超高清螺旋CT-NeuViz Epoch Elite,具备46.5lp/cm空间分辨率和0.239s高转速[30][35] - 产品已在全球110多个国家和地区销售,累计装机量超过47000台[32] 其他重点企业 - 佳能医疗将中国首发超高清宽体CT[36] - 中核安科锐展示全球首款"运动肿瘤同步追踪+螺旋断层治疗技术",追踪精度在1mm以下[37][39] - 安健科技展出全球首台全三维骨关节断层与AI测量负重锥束CT[59][66] 行业趋势 - 数字化和人工智能成为医疗设备创新核心方向,多家企业推出AI赋能产品[3][19][21][35] - 国产医疗设备快速崛起,本土企业展示多项全球首创技术[59][66][39] - 精准医疗和微创治疗技术持续突破,涌现多款创新介入诊疗方案[53][55][57]
开立医疗收盘上涨4.43%,滚动市盈率54.18倍,总市值131.54亿元
搜狐财经· 2025-04-01 09:50
文章核心观点 介绍开立医疗4月1日收盘情况、行业市盈率排名、机构持仓情况,阐述公司业务、产品优势及行业地位,展示2024年三季报业绩并给出行业相关数据对比 [1][2][3] 公司股价及市值情况 - 4月1日收盘30.4元,上涨4.43%,滚动市盈率PE达54.18倍,总市值131.54亿元 [1] 公司行业市盈率排名 - 所处医疗器械行业市盈率平均46.46倍,行业中值33.07倍,开立医疗排名第93位 [1] 公司机构持仓情况 - 截至2024年三季报,331家机构持仓,其中基金330家、券商1家,合计持股数9584.85万股,持股市值28.17亿元 [1] 公司业务及产品 - 主营业务为医疗诊断及治疗设备的自主研发、生产与销售,主要产品包括医用超声诊断设备、消化与呼吸内镜、微创外科产品和心血管介入产品等 [2] - 自主研发的HD - 500、HD - 550系列高清内镜受临床医生广泛认可,代表国产内镜领先水平 [2] - 是国内较早研发并掌握彩超设备和探头核心技术的企业,彩超技术国内领先,超声探头在单晶探头领域国际领先 [2] - 2022年12月,自主研发的血管内超声诊断设备及子公司研发的一次性使用血管内超声诊断导管获NMPA三类医疗器械注册证,是国产超声厂家中唯一覆盖台式、便携式及血管内超声的高新技术企业 [2] 公司业绩情况 - 2024年三季报,实现营业收入13.98亿元,同比 - 4.74%;净利润1.09亿元,同比 - 66.01%,销售毛利率66.59% [3] 行业相关数据对比 |股票简称|PE(TTM)|PE(静)|市净率|总市值(元)| | ---- | ---- | ---- | ---- | ---- | |开立医疗|54.18|28.95|4.22|131.54亿| |行业平均|46.46|50.22|4.93|109.40亿| |行业中值|33.07|31.04|2.52|48.44亿| |硕世生物|-1956.94|-1956.94|1.23|40.43亿| |诺唯赞|-583.67|-583.67|2.52|99.23亿| |博晖创新|-305.50|-188.09|3.37|46.89亿| |康泰医学|-294.19|34.52|3.01|57.22亿| |华大基因|-216.51|236.82|2.24|220.01亿| |奥精医疗|-121.42|-121.42|1.55|22.00亿| |睿昂基因|-83.80|-83.80|1.30|12.12亿| |热景生物|-57.27|-57.27|3.15|102.65亿| |华大智造|-54.80|-54.80|4.11|328.30亿| |中红医疗|-54.40|-37.01|0.86|48.44亿| |天智航|-46.58|-46.58|4.86|57.34亿| [3]
开立医疗(300633) - 关于控股股东部分股份解除质押及再质押的公告
2025-03-14 08:42
控股股东股份情况 - 陈志强解除质押300万股,占所持3.13%、总股本0.69%[1] - 陈志强再质押300万股,占所持3.13%、总股本0.69%[2] - 陈志强持股9572.52万股,比例22.12%[4] - 陈志强累计质押733万股,占所持7.66%、总股本1.69%[4] - 吴坤祥持股9572.52万股,比例22.12%[4] - 吴坤祥累计质押770万股,占所持8.04%、总股本1.78%[4] - 陈吴合计持股1.914504亿股,比例44.24%[4] - 陈吴合计累计质押1503万股,占所持7.85%、总股本3.47%[4] 公司股本情况 - 截至披露日,公司总股数4.32712405亿股[4] 风险情况 - 控股股东股份质押比例低,无平仓风险,不导致控制权变更[5]
开立医疗20250313
2025-03-13 15:48
纪要涉及的公司 开立医疗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 **业务布局特点**:公司起初专注超声业务,2012 年拓展软镜领域,2021 - 2022 年推出影像诊断设备和血管内超声产品布局外科和心血管介入领域 ,形成从内科到外科、从诊断到治疗、从设备到耗材的全面产品布局[3][4] - **招投标预期**:预计 2025 年招投标复苏好于 2024 年,因积压需求释放和行业生态好转 ,超声业务因设备更新项目复苏更明显 ,且公司库存良性,招投标对业绩带动作用显现快,2025 年新产品亏损有望收窄改善整体业绩[4][5] - **新产品进展**:新款软镜 HHD650 今年 1 月获批,预计下半年进入市场补足 4K 产品线提升市占率 ;超声领域推出 80 系列高端设备,结合 AI 技术如凤眼技术用于产科 AI 应用已完成临床验证并获批[4][6] - **业务结构**:收入主要来自超声(50% - 60%)和医用软件开发(约 40%) ,国内收入占比约 50%,海外收入占比约 40%[4][7] - **超声市场情况**:全球超声设备市场增速不到 5%,由 GE、飞利浦、西门子主导 ;国内市场外资企业占重要份额,迈瑞和开立跻身前五,2023 年迈瑞市场份额 32%,开立 7% ;中低端市场基本实现进口替代,中端国产化率接近 50%,低端达 80% ;高端便携彩超迈瑞数量份额 37%居首,开立 80 系列进军高端市场[8] - **软镜领域情况**:国内消化内镜市场主要由日系企业主导,占超 90%市占率 ;通过国产替代,包括开立在内的国产公司市占率不断提升,2023 年安霸市份额达 45%左右,两家国产公司合计接近 20%[4][9] - **技术创新突破**:2016 年首次将 CMOS 芯片应用于医疗设备打破日系 CCD 感光元件垄断 ;改进晶体操控性适应肠道等狭窄区域操作需求 ;推出 85 倍光学放大内镜观察毛细血管级别微结构,推动进口替代进程[10][11] - **超声与 AI 结合**:开立推动超声与 AI 结合,如凤眼技术用于产科 AI 应用已获批,提高诊断准确性和公司竞争力[12] - **新领域布局**:2023 年以来加大力度布局微创外科及硬件相关新兴领域,扩展整体竞争力和盈利能力[13] - **心血管和微创外科业务**:心血管业务中血管内超声(IVUS)处于投入期 ;2023 年利润不佳因行业景气度低仍高投入发展新业务线 ;微创外科领域外资主导,迈瑞截至 2019 年占约 10%市场份额,开立引入外部团队和技术并推出股权激励措施发力该领域[14] - **血管内超声市场**:中国 IVUS 用于 PCI 手术,渗透率低于日本有提升空间 ;大部分市场被外资垄断,开立是国产前几家推出该产品的厂家之一,2022 年获相关认证,2023 年产品入选集采助其进入医院市场[15] - **2025 年展望**:对 2025 年开立医疗持推荐态度 ,公司基本面好转,终端招投标需求复苏,超声产品线带动销量增长 ,库存良性业绩预计改善 ;推出新软件产品,期待依赖新产品提升市占率[16] 其他重要但是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公司实控人是创始人陈志强和吴坤祥,他们与已故创始人姚先生均出身于汕头超声背景[7]
开立医疗:深度报告:“硬核”创新频出,多元化战略成型-20250303
上海证券· 2025-03-03 11:07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增持(首次) [1]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多产品线格局初步形成,超声、内镜等产品在细分行业地位稳固,未来各产品线竞争力有望跻身国际前列 [5] - 设备更新项目进展火热,开立医疗有望充分受益,业绩修复可期 [6] - 预计2024 - 2026年营业收入同比增速分别为 - 2.10%/20.20%/21.14%;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速分别为 - 64.27%/95.71%/51.70%,首次覆盖,给予“增持”评级 [7]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横纵并拓,多点开花 超声 + 内镜双轮驱动,海内外携手并进 - 国产超声、软镜龙头,多产品线布局初见雏形,产品线从内科到“内科 + 外科”等扩张 [16] - 实控人行业经验丰富,股权较为集中,截至2024Q3,两人合计持有公司44.24%的股份 [17] - 扎根全球,深耕细作,2004年起拓展海外市场,2020 - 2023年海外业务收入CAGR达23.71%,海外收入占比接近一半 [17] 业绩短期承压,研发、销售维持高投入 - 2023年业绩迈上新台阶,2024年前三季度受行业整顿等影响,收入、利润双承压,2024Q1 - 3营业收入13.98亿元,同比下降4.74%;归母净利润1.09亿元,同比下降66.01% [23] - 超声稳健,内镜高增,2020 - 2023年超声业务收入CAGR为15.98%,2020 - 2023年内窥镜及镜下治疗器具业务收入CAGR达40.27% [30] - 2024Q1 - 3毛利率为66.59%,同比下降2.13个百分点;净利率为7.79%,同比下降14.05个百分点,主要系费用支出增加 [34] - 重视技术创新,截至2023年末,公司及子公司共拥有925件境内外已授权专利,2024Q1 - 3研发费用为3.38亿元,同比增长28.33% [36] 多线并起,产品版图持续焕新 超声:推陈出新,更高端、更专业 - 基层扩容与进口替代并行,驱动我国超声市场稳步增长,预计2030年我国超声设备市场规模将达到216.2亿元,2023 - 2030年CAGR为7.22% [36] - 开立超声全球前十,国内第四,2024H1在全球超声行业排名前十,国内市占排名第四 [44] - 设备更新招标规模持续维持高位,超声、内镜相关企业有望充分受益,开立彩超和内窥镜及镜下治疗器具两大业务板块收入合计占营收比例超95% [45] - 三年一迭代,产品不断步入更高端,2023年推出新一代超高端彩超平台S80/P80系列 [46] - “设备 + AI”技术引领革新,2023年搭载第五代人工智能产前超声筛查技术凤眼S - Fetus 5.0完成临床验证 [47] - 单晶探头技术处于国际先进水平,具有国产超声设备厂家最为丰富的超声探头类型 [49] - 高端机型装机海外,加速本土化步伐,2024H1多台高端彩超产品进驻欧盟国家公立医院 [50] 内镜:撕开重围,全面突破 - 我国消化道肿瘤高发,内镜取活检是确诊的“金标准”,2022年我国消化道肿瘤中的胃癌、结直肠癌和食管癌的发病人数为124.35万人 [51] - 肿瘤早诊早治渐成共识,释放内镜诊疗需求,预计2033年全球医用软镜市场规模将增长至167.3亿美元,2023 - 2033年CAGR为6.42% [56] - 开立突破外资封锁,市占率提升显著,2023年开立医疗软镜市占率达11.80%,位列国产第一 [56] - 拥有覆盖多科室应用的产品系列,2023年推出HD - 580系列及国内首款支气管内窥镜用超声探头UM - 1720 [60] - HD - 580系列具有优异性能,有望成为新的旗舰内镜产品,国内三级医院进步空间较大 [61] - 自研多LED冷光源 + 双染色图像处理技术,牢筑产品护城河 [62] - 高端多镜种突破,填补国产空白区,2022年推出多款特殊镜种和高端镜种,多款为国产首发 [63] - 全球第四,国内首家,2024H1开立超声内镜市占率跻身前三,超声内镜产品综合性能达到同类产品国际先进水平 [66] - 软镜4K大势所趋,开立计划于2025H1发布全新4K超高清内镜系统 [70] 微创外科:步入正轨,开辟第三增长曲线可期 - 全球微创外科市场规模超百亿美元,预计2030年我国微创外科手术量将增长至约3423万台,2025 - 2030年CAGR为10.3% [72] - 硬镜摄像系统技术壁垒较高,公司产品出新速度快,性能优越,预计2025H1发布新一代高端腔镜摄像系统 [74][75] - 三重竞争优势有望促进公司微创外科业务快速发展,包括产品种类齐全、一站式解决方案、强强联合 [76] IVUS:长期培育,蓄势突破 - IVUS成为精准介入的“金标准”,我国PCI中IVUS的渗透率显著攀升,预计我国IVUS市场规模有望从2021年约11.5亿元增长至2030年约66.9亿元,CAGR为21.6% [78][80] - 开立IVUS产品临床效果比肩国际品牌,具有国内分辨率最高、外径最小、一键式自动解决方案等优势 [82] - 中标联盟集采,终端加速渗透,2024年1月IVUS导管省际联盟集采中选,未来将以IVUS为基础拓展心血管相关产品 [83] 盈利预测 - 彩超业务预计2024 - 2026年同比增速分别为 - 6.50%/13.00%/11.00% [85] - 内窥镜及镜下治疗器具业务预计2024 - 2026年收入同比增速分别为5.00%/30.00%/33.00% [85] - 预计2024 - 2026年公司营收同比增速分别为 - 2.10%/20.20%/21.14%,毛利率分别为66.64%/67.58%/68.49% [86]
当GPU遇见内窥镜:多核异构计算如何定义智能影像新范式
思宇MedTech· 2025-02-28 03:56
多核异构计算技术 - 多核异构计算技术通过将图像采集、处理和分析任务分配给不同的计算单元(CPU、GPU、FPGA),实现实时无缝对接 [2] - 该架构突破传统单核处理器局限,CPU负责逻辑决策,GPU加速图像处理,NPU专注AI推理,提升效率同时降低功耗 [3] - 技术已应用于航天领域(如SpaceX星链卫星采用AMD Versal SoC)和自动驾驶(如NVIDIA DRIVE Thor)[6][7] iEndo内镜平台技术突破 - 开立医疗首创将独立GPU集成到内镜主机,采用CPU+GPU+FPGA多核异构架构 [1][6] - 平台实现图像处理能力提升140%、AI计算能力提升400% [7] - 支持多流并行图像处理、高精度无损处理、三维专用高张量AI计算 [8] - 内置专用视频编码引擎提升传输流畅度,独立着色渲染优化色彩对比度 [13] 临床价值提升 - GPU实现4K实时渲染+多光谱解析,显著提升早癌筛查与复杂病变诊断精度 [10] - 智能算法自动调节曝光,确保近场/远场亮度清晰度平衡 [12] - 智能预冻结技术自动选取最佳图像,解决动态检查中的模糊问题 [14] 未来发展方向 - 将实现内置AI辅助诊断,减少外接设备依赖 [17] - 计划整合私有化大模型技术,支持智能报告生成和诊疗决策 [18] - 持续在多光谱成像、实时组织分析等领域创新,推动精准化诊疗 [19]
持续加大AI研发投入 开立医疗推出多款AI医疗新品
证券时报网· 2025-02-24 02:15
文章核心观点 开立医疗作为国内领先医疗设备厂商,布局AI研发近10年,坚持“医疗设备+AI”策略,其AI产品能解决医疗诊断问题,凤眼S - Fetus技术有重大突破,还将发布搭载新平台的产品并探索智慧内镜中心建设 [1][2][3] 分组1:AI技术应用及优势 - 开立医疗设备上AI可提高诊断准确性和效率、减少漏诊误诊、提升质控水平,还能对早期疾病信号预警 [1] - 凤眼S - Fetus技术能在动态扫查中识别标准切面、测量指标并自动质控评分,缩短标准图像采集和测量时间 [1] - 凤眼S - Fetus技术是国内首个基于深度学习的产科超声智能检测技术,切面识别率超90%,减少近70%按键次数,节省50%检查时间 [2] - AI内镜可引导医生检查、预警提示,避免检查盲区、减少病灶遗漏、提高消化道早癌检出率 [3] - AI内镜能智能识别回盲部、记录退镜时间,提醒保持退镜速度稳定,提高息肉、腺瘤检出率 [3] 分组2:公司发展策略与规划 - 开立医疗坚持以设备为核心,实施“医疗设备+AI”策略,让AI融入超声和内镜设备为产品赋能 [1] - 开立医疗将发布全新系列产品,搭载自主研发的iEndo®系列医用内窥镜系统平台,采用独立GPU的多核异构智慧影像架构 [3] - 开立医疗积极探索和布局智慧内镜中心建设 [3] 分组3:技术突破与临床意义 - 2024年11月,凤眼S - Fetus获得国内首个产前超声人工智能医疗器械证,树立产前超声智能化新典范 [2] - 消化道肿瘤早期发现、及时治疗患者生存率超90%、治愈率高达95%,中晚期患者生存率低于25%,开立医疗尝试在内镜产品接入AI提升早癌诊断能力 [2]
开立医疗:国内设备采购逐步恢复,看好公司领衔进口替代
申万宏源· 2025-01-19 01:21
投资评级 - 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预计2024-2026年收入分别为20.62亿元、24.94亿元和29.59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10亿元、4.07亿元和5.83亿元,对应PE分别为56倍、29倍和20倍 [9][11] 核心观点 - 报告看好2025年医疗设备采购复苏,尤其是超声和内镜终端需求的逐步恢复,以及国产化率的提升 [8] - 公司作为国内医疗设备龙头,产品线覆盖超声、内镜、微创外科和心血管介入等领域,市场份额领先,尤其在超声和软镜领域国产份额排名靠前 [7][21] - 公司短期业绩受行业整顿影响,但随着需求恢复,预计2025年将迎来显著增长,净利率弹性较大 [9][31] 公司概况 - 开立医疗成立于2002年,主要产品包括医用超声诊断设备、消化与呼吸内镜、微创外科产品和心血管介入产品,全球拥有7个研发中心,产品销往170多个国家和地区 [7][21] - 公司在超声领域国内市占排名第四,内镜领域国内市占排名第三,国产企业中排名第一 [23][24] - 公司近年来在微创外科和心血管介入领域加大投入,硬镜和IVUS(血管内超声)业务有望成为未来增长点 [26][27][94] 行业分析 - 2024年国内医疗设备招采同比下降约16%,但随着设备更新政策的推进,预计2025年采购需求将显著恢复 [8][42] - 超声市场:2020年全球市场规模为21.2万台/套,预计2024年增至30.6万台/套,国内市场中高端产品仍以进口为主,国产替代空间大 [50][55] - 内镜市场:国内消化内镜市场持续扩容,2024年国内软镜市场规模为6.3亿美元,预计2033年将达到13.9亿美元,国产替代空间巨大 [64][66] 产品线分析 - 超声:公司产品线覆盖高、中、低端市场,2023年超声业务收入12.2亿元,同比增长13%,预计2025年收入增速恢复至15% [8][32][102] - 内镜:2023年内镜业务收入8.5亿元,同比增长39%,预计2025-2026年内镜业务收入增速均为30% [32][102] - 硬镜和IVUS:公司近年来重点投入硬镜和IVUS业务,硬镜产品已获批上市并实现量产,IVUS产品已获NMPA注册证,未来有望通过集采加速进口替代 [26][94][98] 财务预测 - 预计2024-2026年公司收入分别为20.62亿元、24.94亿元和29.59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10亿元、4.07亿元和5.83亿元 [9][103] - 2024年公司毛利率预计为67.1%,2025-2026年毛利率将维持在67.4%和67.9% [7][102] - 公司合理市值为151亿元,相对2025年1月16日市值有约29%的上涨空间 [109]
开立医疗(300633) - 2024 Q4 - 年度业绩预告
2025-01-17 11:26
净利润预测 - 预计2024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3,600.00万元至18,200.00万元,同比下降59.95%至70.07%[3] - 预计2024年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为10,440.00万元至15,040.00万元,同比下降66.01%至76.41%[3] 国内医疗设备市场 - 国内医疗机构终端的医疗设备招采活动减少,超声、内镜行业的全年招标总额明显下降,导致国内业务收入下滑[5] - 国内医疗设备行业竞争加剧,医疗设备的集采项目增多,产品销售毛利率呈下降趋势[6] 公司战略与投入 - 公司持续保持高强度战略投入,加大对新产品线的支持,引进各类研发、销售人才,销售费用和研发费用同比均增加[6] 股权激励计划 - 公司预计无法完成《2022年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第三期和《2023年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第二期所设定的公司层面业绩考核,2024年冲回了之前年度累计确认的股份支付费用[6] 非经常性损益 - 非经常性损益对归属于母公司净利润的影响金额预计为3,160.00万元,主要为政府补助资金和理财产品收益[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