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股份(002368)

搜索文档
太极股份(002368) - 半年报监事会决议公告
2025-08-28 10:16
会议信息 - 公司第六届监事会第十八次会议通知于2025年8月18日发出,8月28日下午14:00召开[1] - 会议应到监事5位,实到5位[1] 审议议案 - 审议通过《关于<2025年半年度报告>及其摘要的议案》,5票同意、0票反对、0票弃权[2][3] - 审议通过《关于中国电子科技财务有限公司风险持续评估报告的议案》,5票同意、0票反对、0票弃权[4][5] - 审议通过《关于2025年半年度计提信用减值损失及资产减值损失的议案》,5票同意、0票反对、0票弃权[6][7]
太极股份(002368) - 半年报董事会决议公告
2025-08-28 10:15
证券代码:002368 证券简称:太极股份 公告编号:2025-024 太极计算机股份有限公司 第六届董事会第二十一次会议决议公告 本公司及董事会全体成员保证信息披露内容真实、准确和完整,没有虚假记载、误导 性陈述或重大遗漏。 一、董事会会议召开情况 太极计算机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第六届董事会第二十一次会议 通知于 2025 年 8 月 18 日以直接送达、电话或电子邮件的方式发出,会议于 2025 年 8 月 28 日下午 14:00 在北京市朝阳区容达路 7 号院中国电科太极信息产业园 C 座会议中心以现场结合通讯方式召开。 本次会议应到董事 9 位,实到董事 9 位,公司部分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列席 了会议,会议由董事长吕翊先生主持。本次会议的召开符合《公司法》和《公司 章程》的有关规定。 二、董事会会议审议情况 (一)审议通过了《关于<2025年半年度报告>及其摘要的议案》 公司严格按照《证券法》及《深圳证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规则》的规定,并根 据自身实际情况,完成了 2025 年半年度报告的编制及审议工作。公司董事、监 事、高级管理人员就该报告签署了书面确认意见,监事会出具了书面审核意见。 2 ...
太极股份(002368) - 2025 Q2 - 季度财报
2025-08-28 10:05
收入和利润(同比环比) - 营业收入为37.82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44.69%[17]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964.67万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06.07%[17]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720.68万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04.39%[17] - 基本每股收益为0.0155元/股,同比增长106.08%[17] - 稀释每股收益为0.0155元/股,同比增长106.08%[17] - 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0.18%,同比上升3.30个百分点[17] - 公司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378,159.26万元,同比增长44.69%[30] - 公司2025年上半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964.67万元,同比扭亏为盈[30] - 公司营业收入同比增长44.69%至37.82亿元[43] - 营业总收入同比增长44.7%,从26.14亿元增至37.82亿元[132] - 营业利润同比扭亏为盈,从亏损1.63亿元转为盈利2003.73万元[132] - 净利润同比扭亏为盈,从亏损1.59亿元转为盈利1243.56万元[132] - 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964.67万元,去年同期为亏损1.59亿元[133] - 公司净利润为5843.38万元,相比去年同期亏损1.0636亿元实现扭亏为盈[136] - 信用减值损失1513.13万元,同比改善196.7%[136] - 资产减值损失2633.19万元,同比由正转负[136] 成本和费用(同比环比) - 营业成本同比增长52.19%至29.20亿元[44] - 营业成本同比增长52.2%,从19.18亿元增至29.20亿元[132] - 研发费用同比增长38.4%,从7964.02万元增至1.10亿元[132] - 母公司营业成本同比增长60.5%,从13.65亿元增至21.90亿元[135] 各业务线表现 - 云与数据服务业务实现营业收入4.92亿元,同比增长22.75%[31] - 企业市场收入达17.44亿元,同比增长52.51%[31] - 企业业务收入同比增长52.51%至17.44亿元[45] - 政务业务收入同比增长31.92%至15.21亿元[45] - 事业单位业务收入同比增长77.70%至3.86亿元[45] - 行业解决方案收入同比增长92.72%至21.55亿元[45] - 行业解决方案营业收入21.55亿元,同比增长92.72%[48] - 云与数据服务营业收入4.92亿元,毛利率53.31%[48] - 政务行业营业收入15.21亿元,同比增长31.92%[48] 各地区表现 - 华北区营业收入8.71亿元,同比增长3169.00%[47] 子公司表现 - 子公司电科金仓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1.5亿元,同比增长66.11%[33] - 子公司北京太极信息系统技术有限公司总资产为24.89亿元人民币,净资产为9.06亿元人民币,营业收入为8.68亿元人民币,营业利润为941.28万元人民币,净利润为769.86万元人民币[62] - 子公司中电科金仓(北京)科技有限公司总资产为8.84亿元人民币,净资产为7.69亿元人民币,营业收入为1.50亿元人民币,营业利润为562.71万元人民币,净利润为626.49万元人民币[62] - 子公司北京慧点科技有限公司总资产为6.77亿元人民币,净资产为4.84亿元人民币,营业收入为3285.90万元人民币,营业利润为-3094.51万元人民币,净利润为-3025.55万元人民币[62] - 子公司太极信息净利润较上年同期大幅减亏[62] - 子公司电科金仓因行业信创市场需求增加,营业收入及净利润均较上年同期有所增长[63] 管理层讨论和指引 - 信创领域签约多个省市党政客户项目,合同额近20亿元[30] - 公司新签合同总额基本恢复到2023年同期水平[30] - 公司发布可信数据空间平台V2.0,提升数据可信管控能力[31] - 公司深度整合多元异构算力,打造整机矩阵并配套终端管理软件[30] - 公司加速推进太极云的国产化和智能化改造[31] - 公司中标国家管网集团Agent产品建设技术服务项目[31] - 公司面临宏观经济周期波动风险,部分行业客户可能延缓数字化转型资本性支出并拉长付款周期[65] - 公司为应对市场环境风险,将加强现金流管理并纳入重要考核指标[65] - 公司面临头部科技企业与通信服务商依托资源优势布局政企服务市场的多维度竞争风险[66] - 公司创新业务存在研发周期长及市场验证不确定的投入产出失衡风险[67] - 公司于2025年4月1日审议通过《市值管理制度》并随2024年年报披露[68] 控股股东及一致行动人增持 - 控股股东及一致行动人累计增持公司股份1020.49万股,占总股本1.64%[42] - 控股股东及一致行动人累计增持金额2.50亿元[42] - 控股股东中电太极及一致行动人累计增持公司股份10,204,912股占总股本1.64%[106] - 控股股东及一致行动人累计增持金额合计250,012,712.48元[106] - 其中中电太极增持金额199,987,365.48元[106] - 电科投资增持金额50,025,347.00元[106] - 控股股东一致行动人十五所持有2,000,000股公司股份解封[107] 关联交易及承诺 - 中电太极承诺减少和规范与公司的关联交易,遵循市场化定价原则,避免损害中小股东权益[76] - 中电太极承诺避免与公司及其子公司主营业务构成同业竞争的业务[76] - 中电太极承诺保持公司在人员、资产、财务、机构、业务方面的独立性[76] - 姜晓丹承诺对因未履行审批程序导致的经济损失予以补偿,涉及金额300万元出资[76] - 中国电科承诺避免同业竞争并赔偿太极股份因违反承诺遭受的任何损失或开支[77] - 十五所承诺避免同业竞争并赔偿太极股份因违反承诺遭受的任何损失或开支[77] - 十五所承诺不直接或间接经营与太极股份或其子公司构成竞争的业务[77] - 中国电科承诺遵循市场化原则处理关联交易避免损害中小股东权益[77] - 十五所承诺确保太极股份资产完整及人员业务财务机构独立[77] - 十五所及其控制单位目前未从事与太极股份主营业务构成竞争的业务[77] - 中国电科承诺公允对待被投资企业不做出不利于太极股份的业务安排[77] - 十五所自愿放弃与太极股份构成竞争的任何商业机会[77] - 相关承诺自出具日起长期有效直至控制关系或控股地位终止[77] - 中国电科承诺避免与公司主营业务构成同业竞争[78] - 中国电科及十五所承诺规范并减少关联交易[78] - 日常关联交易总额预计为16.67亿元,实际发生金额为9.3亿元,占同类交易比例为3.84%[87][88] - 与关联方中国电子科技财务有限公司存款业务每日最高限额为80.06亿元,存款利率范围0.2%-1.15%[92] - 存款业务期初余额17.28亿元,本期存入49.22亿元,取出60.76亿元,期末余额5.74亿元[92] - 贷款业务额度39.11亿元,贷款利率范围2.55%-3.5%,期初余额12.32亿元[92] - 贷款业务本期新增贷款10.24亿元,偿还7.66亿元,期末余额14.9亿元[92] - 授信业务总额60亿元,实际发生额15.15亿元[93] - 租赁收入来自中国电科太极信息产业园部分对外出租,未达利润总额10%[98] - 报告期内日常关联交易均在预计范围内,无大额销货退回[88] - 公司未发生资产股权收购、共同对外投资及其他重大关联交易[89][90][95] - 公司控股财务公司与关联方无存款、贷款及授信业务往来[94] 现金流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20.09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8.90%[17]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20.09亿元,同比下降8.90%[44] -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流出20.09亿元,同比扩大8.9%[139] - 销售商品收到现金25.02亿元,同比增长3.5%[138] - 购买商品支付现金33.45亿元,同比增长7.4%[139] - 取得借款收到现金18.49亿元,同比增长4.6%[139] - 期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余额7.65亿元,同比减少11.0%[139] - 母公司经营活动现金净流出10.07亿元,同比改善21.4%[140] - 支付职工现金7.83亿元,同比减少2.9%[139] 资产、债务及借款 - 总资产为155.54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2.86%[17]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为52.50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0.18%[17] - 货币资金减少至8.31亿元,占总资产比例下降8.69%[51] - 应收账款增至52.08亿元,占总资产比例33.49%[51] - 短期借款增至27.59亿元,同比增长5.24%[51] - 投资额3410.92万元,同比减少51.90%[54] - 货币资金期末余额为8.31亿元,较期初22.46亿元减少14.15亿元(降幅63.0%)[124] - 应收账款期末余额为52.08亿元,较期初46.15亿元增长5.93亿元(增幅12.8%)[124] - 短期借款期末余额为27.59亿元,较期初20.02亿元增加7.57亿元(增幅37.8%)[125] - 合同负债期末余额为8.89亿元,较期初14.84亿元减少5.95亿元(降幅40.1%)[125] - 存货期末余额为24.53亿元,较期初26.68亿元减少2.15亿元(降幅8.1%)[124] - 开发支出期末余额为1.61亿元,较期初1.30亿元增长0.31亿元(增幅24.0%)[125] - 长期借款期末余额为4.21亿元,较期初3.67亿元增加0.54亿元(增幅14.7%)[126] - 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权益合计为52.50亿元,较期初52.40亿元微增0.11亿元(增幅0.2%)[126] - 母公司货币资金期末余额为4.16亿元,较期初10.00亿元减少5.84亿元(降幅58.4%)[128] - 母公司应收账款期末余额为35.21亿元,较期初32.21亿元增长3.00亿元(增幅9.3%)[128] - 短期借款同比增长27.2%,从21.61亿元增至27.50亿元[129] - 合同负债同比下降35.0%,从10.45亿元降至6.79亿元[129] 非经常性损益及政府补助 - 非经常性损益项目中政府补助金额为558.45万元人民币[21] - 其他收益3287.25万元,主要来自政府补助[50] 其他重要事项 - 公司报告期不存在控股股东及其他关联方非经营性资金占用[80] - 公司报告期无违规对外担保情况[81] - 公司半年度财务报告未经审计[82] - 报告期未达到重大诉讼披露标准的其他诉讼仲裁涉案总金额为42,141万元[85] - 其中31,685万元诉讼尚未判决且未形成预计负债[85] - 10,456万元诉讼已结案且未形成预计负债[85] - 公司报告期不存在处罚及整改情况[86] - 公司董事、监事及高级管理人员股份流通受限承诺持续有效履行中[79] - 报告期内公司对子公司审批担保额度合计为180,260万元[103] - 报告期内公司对子公司担保实际发生额合计为41,553.91万元[103] - 报告期末公司对子公司实际担保余额合计为41,453.91万元[103] - 实际担保总额占公司净资产比例为7.90%[103] - 公司报告期不存在委托理财[104] - 公司股份总数保持稳定,为623,231,286股,无限售条件股份占比99.55%[111] - 有限售条件股份数量为2,801,566股,占总股本比例0.45%[111] - 报告期末普通股股东总数为59,811户[113] - 控股股东中电太极持股186,633,167股,占比29.95%,报告期内增持8,312,812股[113] - 国有法人股东华北计算技术研究所持股45,138,290股,占比7.24%[113] - 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持股10,239,689股,占比1.64%,报告期内增持2,076,669股[113] - 中电科投资控股持股9,775,635股,占比1.57%,报告期内增持1,762,100股[113] - 自然人股东姜晓丹持股6,962,965股,占比1.12%,报告期内减持160,000股[113] - 中国人寿传统保险产品持股6,022,031股,占比0.97%,报告期内减持909,300股[113] - 前10名股东中3家国有股东(中电太极、华北计算所、电科投资)存在关联关系,均属中国电科体系[113][114] - 资产减值损失2714.34万元,主要因合同资产计提[49]
太极股份涨2.06%,成交额2.97亿元,主力资金净流出1682.80万元
新浪财经· 2025-08-28 03:03
股价表现与资金流向 - 8月28日盘中股价29.68元/股 上涨2.06% 成交额2.97亿元 换手率1.64% 总市值184.98亿元 [1] - 主力资金净流出1682.80万元 特大单买入占比6.15% 大单卖出占比23.32% [1] - 今年以来股价累计上涨25.83% 近20日涨幅19.39% 近60日涨幅22.71% [1] 股东结构与机构持仓 - 股东户数5.56万户 较上期减少3.76% 人均流通股11,151股 增加3.90% [2] - 香港中央结算持股791.41万股 较上期减少24.89万股 南方中证500ETF持股564.62万股 减少61.16万股 [3] - 易方达中证人工智能主题ETF新进持股369.21万股 位列第九大流通股东 [3] 财务业绩与分红 - 2025年第一季度营业收入13.96亿元 同比下降15.96% 归母净利润1626.12万元 同比微降0.42% [2] - A股上市后累计派现11.91亿元 近三年累计分红2.84亿元 [3] 公司业务与行业属性 - 主营业务构成:行业解决方案43.87% 自主软件产品24.65% 云与数据服务14.97% 数字基础设施14.68% [1] - 所属申万行业为计算机-IT服务Ⅱ-IT服务Ⅲ 概念板块涵盖数据要素、智慧政务、华为鸿蒙、数字经济等 [1] - 公司成立于1987年10月 2010年3月上市 主营行业解决方案与IT咨询服务 [1]
研判2025!中国数字城管(数字化城市管理)行业发展历程、产业链、市场规模、竞争格局及发展趋势分析:城市化进程加快,数字化城市管理需求不断提高[图]
产业信息网· 2025-08-28 01:15
行业背景与政策环境 - 中国城镇化率从1949年11%提升至2024年67%,形成全球规模最大、增速最快的城镇化进程[1][7] - 政府政策强力支持数字化城市管理,2025年5月发布指导意见要求到2027年实现城市全域数字化转型明显成效[1][7] - 政策驱动行业加速发展,2024年12月提出加强城市三维空间数据模型建设以提高城市规划治理信息化水平[10] 市场规模与增长 - 2024年数字城管行业市场规模达9.69万亿元,同比增长13.73%[1][7] - 行业呈现持续增长态势,受益于城镇化加速和管理复杂度提升带来的数字化需求[1][7] 技术特点与流程 - 采用万米单元网格管理法和城市部件事件管理法相结合的方式,依托信息化和移动通信技术[3] - 管理流程分为六个阶段:信息收集、案卷建立、任务派遣、任务处理、处理反馈和核查结案[4] - 实现城市管理从粗放到精细、静态到动态、开环到闭环、分散到集中的转变[5] 产业链结构 - 上游包括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边缘计算、GIS及感知硬件设备等软硬件供应商[6] - 中游为数字城管行业,下游应用领域涵盖城市规划建设、交通管理和公共安全等城市管理场景[6] - 数字化城管为城市规划提供数据支持,实时监控交通状况,并快速应对各类突发事件[6] 竞争格局 - 行业呈现"头部企业主导+垂直领域深耕"格局,头部企业提供全栈式解决方案[9] - 垂直领域企业聚焦智能交通、智慧安防等细分赛道,通过场景化创新形成差异化竞争力[9] - 主要上市企业包括数字政通、中科通达、佳都科技、延华智能、太极股份等[2][9] 代表企业表现 - 数字政通在全国500多个市、1200多个区县建设超5000个数字化平台项目,服务人口超5.5亿人[9] - 2024年数字政通智慧城市管理营业收入7.13亿元,同比下降41.20%[9] - 中科通达2025年第一季度营业收入0.37亿元,同比下降31.04%,归母净利润0.05亿元同比增长7.79%[10] 技术发展趋势 - 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应用深化,使城市管理能更精准预测问题并提供优化解决方案[11] - 物联网技术普及实现设备设施广泛连接交互,形成更紧密智能网络[11] - 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技术有望融入城市管理,提供更直观沉浸式决策体验[11] 管理模式演进 - 从条线治理向协同共治转变,以"一网统管"为核心实现跨部门无缝对接高效协同[12] - 城市管理、公安、交通等部门通过统一数字化平台实现信息实时共享和联动指挥[12] - 行业自2003年启动研究,历经试点推广阶段,2010年后向智慧城管迭代升级[5][6]
“人工智能+”行动方案正式发布,“智能体”“智能终端”等成发展重点
选股宝· 2025-08-26 23:21
政策目标 - 到2027年新一代智能终端和智能体应用普及率超70% 到2030年普及率超90% [1] - 布局国家人工智能应用中试基地和行业应用共性平台 推动软件企业智能化转型 [1] - 培育人工智能应用服务商 发展模型即服务和智能体即服务模式 [1] 智能终端发展 - 推动智能终端万物智联 发展智能网联汽车 人工智能手机和电脑 智能机器人 智能家居 智能穿戴 [1] - 端侧AI将大模型能力从云端迁移至终端 实现更强实时性 更高隐私性和更优自主性 [2] - 终端设备从功能单一向场景智能演进 成为具备感知决策执行能力的智能体 [2] 产业链结构 - 上游以芯片厂商为核心 提供NPU 存储和传感等关键硬件 [2] - 中游包括算法优化和设备集成商 负责AI能力终端适配 [2] - 下游覆盖丰富应用场景 [2] 行业应用领域 - AI+政务涉及太极股份 南威软件 新点软件 数字政通 拓尔思 [3] - AI+司法涉及金桥信息 华宇软件 通达海 [3] - AI+财税涉及税友股份 中科江南 博思软件 [3] - AI+企业服务涉及金山办公 用友网络 金蝶国际 浪潮数字企业 光云科技 致远互联 泛微网络 [3] - AI+编程涉及金现代 普元信息 [3] - Agent活跃标的包括酷特智能和南兴股份 [4] 技术演进趋势 - 生成式AI进入以AI智能体为主导的新发展阶段 智能体可自主理解规划执行复杂任务 [1] - AI智能体作为长时间在线用户 计算资源消耗模式与人类存在显著差异 [2] - 智能体规模化部署推动能源和半导体需求快速增长 算力需求呈指数级放大 [2] - 智能体最终回归生产工具属性 赋能千行百业 [2]
太极股份:公司与中昊芯英在天津移动TPU智算中心等项目中有合作
证券日报· 2025-08-25 12:17
公司合作动态 - 公司与中昊芯英在天津移动TPU智算中心等项目中有相关合作 [2] - 双方共同致力于推动国产算力生态向更高能级迈进 [2] 行业发展方向 - 国产算力生态建设正在向更高能级迈进 [2]
太极股份(002368.SZ):与中昊芯英在天津移动TPU智算中心等项目中有相关合作
格隆汇· 2025-08-25 07:28
公司合作动态 - 公司与中昊芯英在天津移动TPU智算中心等项目中有相关合作 [1] - 合作致力于推动国产算力生态向更高能级迈进 [1]
计算机行业周报:国产AI芯片,供需两旺-20250823
申万宏源证券· 2025-08-23 15:08
行业投资评级 - 看好计算机行业 [2] 核心观点 - 国产AI芯片供需两旺 生态闭环加速形成 [1][4][5] - DeepSeek V3[1]模型采用UE8M0 FP8精度 针对下一代国产芯片设计 推动国产算力倾斜 [4][5][6] - 华为昇腾 寒武纪 海光信息等国产芯片厂商已形成完整生态 软件硬件协同发展 [4][16][17] - 超节点技术突破 华为CloudMatrix 384实现384个NPU全互联 算力规模达英伟达NVL72的1[7]倍 [13][15][19] - 海外云厂2025Q2资本支出958亿美元 同比+64% 国内互联网巨头资本开支强度有望提升 [4][25][27] 国产AI芯片技术进展 - DeepSeek V3[1]使用MXFP8数据格式 通过UE8M0缩放因子解决传统FP8全局缩放痛点 保证精度并降低算力需求 [6][7][9] - UE8M0 FP8与标准FP16保持完全一致的动态范围 便于模型和芯片厂商迁移 [12] - 超节点技术实现机柜级互联 英伟达NVLink达1800GB/s带宽 华为UB网络节点间延迟低于1μs [13][15] - 华为昇腾910C算力接近英伟达H100 CANN编程语言和Mind套件全面开源 支持200+模型 [17] - 寒武纪拥有BANG编程语言 与PyTorch适配良好 海光信息DCU兼容"类CUDA"环境 支持300+ AI应用场景 [16][17][22] 重点公司业绩与业务更新 - 金山办公2025H1营收26[6]亿元 同比+10[1]% WPS365收入3[1]亿元 同比+62% AI月活用户达2951万 [31][32] - 京东健康2025H1营收353亿元 同比+25% 经调整净利润36亿元 同比+35% 年度活跃用户突破2亿 [35][36] - 太极股份自研小可大模型落地医疗和法律行业 中标国家管网AI Agent项目 金额6205万元 [37][38] 行业标的推荐 - AIGC应用:金山办公 万兴科技 道通科技 虹软科技 新致软件 星环科技 中科创达 润达医疗 福昕软件 萤石网络 汉得信息 [4] - 数字经济领军:海康威视 金山办公 恒生电子 中控技术 德赛西威 启明星辰 科大讯飞 华大九天 同花顺 金蝶国际 大华股份 新大陆 [4][39] - AIGC算力:浪潮信息 海光信息 神州数码 中科曙光 寒武纪 [4][39] - 信创&数据:海光信息 软通动力 索辰科技 博思软件 能科科技 纳思达 太极股份 中国软件国际 [4] 资本开支与需求展望 - 海外云厂商2025年资本开支总和预计超3500亿美元 同比+54% 国内阿里巴巴Qwen模型全球市占率前20 字节豆包模型日均消耗token数从4万亿升至16万亿 [27][28] - 国内互联网巨头资本开支强度低于海外 2024Q3开始增强 预计保持乐观增长 [25][27]
研判2025!中国智慧应急行业产业链、相关政策及市场规模分析:智慧应急乘数字化东风强势崛起,中国方案借"一带一路"赋能全球安全治理[图]
产业信息网· 2025-08-23 02:06
行业概述 - 智慧应急是指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对紧急事件进行预测、响应、处置和恢复重建的全过程管理,核心在于通过信息化手段提升应急管理的效率与质量,强调跨部门、跨行业的协同合作[2] - 智慧应急主要分为培训演练类、辅助决策类、监测预警类、灾后重建类、救援处置类、指挥调度类[2] - 行业正从单一技术应用转向全链条生态构建,从"经验式"向"科学化、精准化、智能化"转变[2][6] 行业产业链 - 产业链上游主要包括芯片、传感器、电子元器件、服务器、无人机、机器人等硬件设备,以及操作系统、中间件、数据库、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数字孪生等软件与技术[4] - 产业链中游为智慧应急系统集成与服务环节[4] - 产业链下游主要应用于政府与公共事业、工业、社区与城市等领域[4] 相关政策 - 政策框架以《"十四五"国家应急体系规划》为核心,明确提出到2035年全面实现依法应急、科学应急、智慧应急,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应急管理新格局[8] - 2025年2月国务院印发《国家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提出健全自上而下的应急指挥平台体系,推进立体化监测预警网络、大数据支撑、智慧应急等数字化能力建设[8][11] - 2025年5月国务院发布《关于持续推进城市更新行动的意见》,要求完善城市医疗应急服务体系,加强临时安置、应急物资保障[11] 市场规模 - 2024年中国智慧应急应用行业市场规模约为248亿元,同比增长13.76%[1][12] - 政府、企事业单位及个人对智慧应急解决方案的需求持续增长,应用行业涵盖传统应急设备制造商、信息技术企业、互联网企业及垂直领域专业企业[1][12] - 中国智慧应急方案通过"一带一路"输出至东南亚、非洲等地区,为全球公共安全治理提供新范式[1][12] 重点企业经营情况 - 联通数科在智慧应急平台市场中占据领先地位,其承建的全国应急管理云平台已接入78%的省级行政区[14] - 辰安科技2025年一季度营业收入为2.00亿元,同比增长55.76%;归母净利润为-0.34亿元,同比增长41.32%[15] - 太极股份2025年一季度营业收入为13.96亿元,同比下降15.96%;归母净利润为0.16亿元,同比下降0.42%[17] - 华为技术推出"智慧大应急"解决方案,在2024年台风"海燕"期间救援效率提升300%[15] 行业发展趋势 - 前沿科技融合深化,如元宇宙、量子计算等将为行业注入新动能,推动应急管理从"经验决策"向"数据驱动"转型[19] - 服务模式创新,应急保险、社会化救援等新业态将不断涌现,涵盖应急培训、保险服务、灾后重建等衍生领域[20] - 全球化布局加速推进,中国应急企业将输出监测预警系统、救援装备标准等,提升中国在全球应急管理体系中的话语权[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