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大连重工(002204)
icon
搜索文档
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又一个万亿级赛道崛起?丨行业风口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7-02 10:37
海洋经济政策与市场动态 - 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提出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强调加强顶层设计、加大政策支持力度,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并提高海洋科技自主创新能力 [1] - 会议明确做强做优做大海洋产业,重点发展海上风电、远洋捕捞、海洋生物医药、海洋文旅及海运业,同时推进沿海港口群优化整合和海洋生态环境保护 [1] - 2024年我国海洋经济总量首次突破10万亿元,达105438亿元,同比增长5.9%,占GDP比重7.8% [3] - 广东省和上海市近期出台政策,培育海洋新能源、海工装备、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推动船舶与海工装备、航运服务等主导产业高端化发展 [4] 二级市场反应与机构观点 - 政策发布后二级市场关注度显著提升,7月1日-2日投资者互动平台关于"海洋经济"的提问达67条,较6月全月25条激增 [2] - 7月2日海洋经济概念股逆势大涨,巨力索具、大连重工、振华重工等10余股涨停 [2] - 广发证券认为深海基建与资源开发是核心主线,重点关注船舶与海工设备、水下智能机器人、油气矿产等领域 [2][4] - 天风证券指出船舶工业、海洋电力等第二产业高速增长,为深海科技发展奠定产业基础 [5] 产业链投资机会 - 国金证券将海洋经济划分为深海科技和海洋消费两大类,深海科技产业链包括上游原材料/零部件、中游制造(海上风电、海底探测、海工装备)、下游应用(海洋运输、能源) [6] - 国融证券建议关注高端船舶制造(LNG运输船、科考船)、"双燃机"技术发动机龙头及海洋牧场平台、风电安装船制造商 [6] - 广发证券预计江苏、浙江等沿海省市将跟进出台海洋经济政策,重点关注央国企参与情况 [4][5]
重磅会议引爆!海洋经济迎来“第二潮”,核心龙头有哪些?
格隆汇· 2025-07-02 03:34
海工装备板块市场表现 - 海工装备板块今日集体大涨,克莱特涨幅最高达27.47%,现价55.40元,总市值40.66亿元 [1][2] - 深水海纳、大烨智能均20CM涨停,现价分别为21.66元和7.86元,总市值分别为38.40亿元和24.91亿元 [1][2] - 坤博精工涨17.93%,中科海讯涨14.04%,派特尔涨12.10%,大连重工、冰山冷热等10余只个股涨停 [1][2] - 海兰信涨9.53%,海默科技、博亚精工涨超8% [1][2] - 振华重工涨停,总市值达255.0亿元,亚星锚链涨停,总市值108.7亿元 [2] 政策驱动与战略定位 - 中央财经委员会会议强调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提出创新驱动、产业更新等五大方向 [3] - 政策明确加强顶层设计,鼓励社会资本参与,重点发展海上风电、海洋生物医药等产业 [4] - 海洋科技被列为战略性新兴产业,与商业航天、低空经济并列 [7] - 机构认为海洋经济战略地位日益凸显,政策支持力度加大 [8] 深海科技行业动态 - 深海科技指数在3月13日至24日期间最大涨幅达16.91%,个股如克莱特累计涨144%,神开股份涨100% [8] - 行业经历回调后,机构预期第二波行情将启动,类比2024年低空经济路径 [11] - 华福证券指出深海科技处于商业化前期,未来可能遵循“产业驱动—政策完善—业绩兑现”路径发展 [11] 投资关注方向 - 国防军工领域的深海科技标的 [12] - 核心环节国产替代(如钛合金材料、深海探测器件) [12] - 关键装备制造(深海潜水器、机器人)及商业化较快的深海资源开发项目 [12]
大连重工半年最高预盈3.26亿 五年研发费35亿提升产品竞争力
长江商报· 2025-06-30 00:22
业绩预盈 - 预计2025年上半年归母净利润3.05亿—3.26亿元,同比增长11.12%—18.92%,主要受益于营业收入同比增长6%及物料搬运设备毛利提升 [2][4] - 2024年全年营业收入142.81亿元(+18.97%),净利润4.98亿元(+37.12%);2025年一季度营业收入35.07亿元(+10.02%),归母净利润1.79亿元(+25.85%) [3] 业务板块表现 - 物料搬运设备:自主研发的双向连续卸船机中标欧洲项目,码头效率提升100%、单吨能耗降40%;冶金装备板块全球最大610吨蝶式钢包回转台交付,400吨以上铸造起重机市占率超80%,2024年收入16亿元(+11%) [4] - 新能源设备:收入占比提升至24%,18兆瓦海上风电球铁部件量产,核电环吊市占率超80%,与国内前十大风电主机厂商深度绑定 [5] 研发与高端产能 - 2020—2024年累计研发投入35.46亿元,年均研发费用超6亿元,2024年达8.41亿元 [2][5] - 高端产能布局: - 深海装备:全球首台2万吨多吊点桥式起重机交付,缩短海上钻井平台建造周期30% [5] - 智能运维:数字孪生技术使设备故障率降65%,运维成本降40%,服务收入年复合增长超30% [5] - 风电核心零部件智能制造项目具备30兆瓦级超大型部件批量生产能力 [5] 国际化战略 - 2024年出口订货6.77亿美元(+35%),境外销售营业收入22.93亿元(+175.37%),占比提升至16.06%,毛利率28.24%(较境内高13.56个百分点) [6] - 产品覆盖96个国家和地区,业务模式从零部件出口升级至工程总承包及全生命周期服务 [6]
大连重工:预计2025年上半年净利润同比增长11.12%-18.92%
快讯· 2025-06-26 08:45
业绩预告 - 2025年1月1日至2025年6月30日,预计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3 05亿元-3 26亿元,比上年同期的2 74亿元增长11 12%-18 92% [1]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预计为2 59亿元-2 8亿元,比上年同期的2 32亿元增长11 36%-20 57% [1] - 基本每股收益预计为0 1593元/股-0 1705元/股 [1] 业绩增长原因 - 报告期内公司营业收入预计较上年同期增长6%左右,带动公司整体净利润增长 [1] - 物料搬运设备毛利同比增长是业绩增长的主要原因 [1]
大连重工(002204) - 2025 Q2 - 季度业绩预告
2025-06-26 08:45
收入和利润(同比环比) - 预计2025年上半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30,460万元-32,600万元,同比增长11.12%-18.92%[1] - 预计2025年上半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为25,860万元-28,000万元,同比增长11.36%-20.57%[1] - 预计2025年上半年基本每股收益为0.1593元/股-0.1705元/股,上年同期为0.1427元/股[1] 业绩增长驱动因素 - 业绩增长主要原因是营业收入预计较上年同期增长6%左右[3] - 物料搬运设备毛利同比增长是净利润增长的主要驱动因素[3]
大连重工: 关于挂牌转让大重宾馆资产的进展公告
证券之星· 2025-06-24 17:18
交易概述 - 公司通过大连产权交易所公开挂牌转让大重宾馆资产,首次挂牌底价为6,034.95万元,若首次未成交则降价10%进行二次挂牌 [1] - 首次挂牌未成交后,公司于2024年3月28日进行二次挂牌,底价降至5,431.455万元 [1] 交易进展 - 大连医科大学及附属第二医院联合体于2025年1月17日成为唯一符合条件的意向受让方,成交价为5,431.455万元 [2] - 受让方申请延期至2025年6月25日完成合同签署及付款,并承诺按3.1%年化利率支付利息 [2] - 2025年6月24日,公司收到全额交易价款5,431.455万元及利息38.749339万元,合计5,470.204339万元 [4] 受让方情况 - 受让方为大连医科大学及其附属第二医院联合体,与公司无关联关系,不属于失信被执行人 [5] - 受让方正申请国家重点项目支持政策,预计2025年6月末前获批 [2] 交易协议主要内容 - 转让标的为大连市沙河口区景宾巷2号土地使用权及地上建筑物,评估价值6,034.95万元 [5] - 交易价款5,431.455万元需一次性支付至大连产权交易所指定账户 [6] - 资产交接需在《交易凭证》出具后30日内完成,逾期按每天0.5万元扣除履约保证金 [6] - 交易服务费由受让方承担,权证办理费用由受让方承担 [8] 交易目的及影响 - 本次转让旨在盘活存量资产,提高运营效率,回笼资金支持主营业务发展 [13] - 预计增加公司2025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约2,496.73万元 [13]
大连重工(002204) - 关于挂牌转让大重宾馆资产的进展公告
2025-06-24 10:00
资产转让情况 - 大重宾馆首次挂牌底价6034.95万元,二次降价10%为5431.455万元[2] - 大连医科大学联合体成受让方,缴纳1500万元保证金[3] - 成交价5431.455万元,2025年6月24日收到价款及利息共5470.204339万元[3][6] 财务影响 - 本次资产处置预计增加2025年净利润约2496.73万元[26] 转让目的 - 盘活存量资产,提高运营效率,回笼资金支持主业[26]
大连重工: 重大经营与投资决策管理制度(2025年6月)
证券之星· 2025-06-23 14:43
公司重大经营与投资决策管理制度 核心观点 - 公司建立系统化决策机制规范重大经营及投资行为,确保决策科学化、程序化和效益化,保障股东权益 [1] - 战略规划本部统筹重大经营事项承揽与投资项目管理,财务管理本部负责财务测算及资金配套 [1][5][8] - 决策权限分层明确:CEO审批单次1000万元以下对内投资,董事会审批净资产50%或总资产30%以内项目,超限需股东会批准 [2][4][7] 决策范围 - **重大经营事项**:包括原材料采购/产品销售合同(单笔需CEO审核)、外包加工、CEO/董事会制定的经营计划 [1][2] - **重大投资事项**: - 对内投资:单次超1000万元或12个月累计超3000万元需董事会审批 [2][4] - 对外投资:累计不超过净资产50%且不超总资产30%由董事会批准 [4] - 债务重组:总资产/净资产占比10%以下且金额低于5000万元由CEO办公会审批 [4][5] 决策程序与执行 - 投资项目需业务部门协同战略规划本部进行市场调研,财务管理本部出具财务评估,CEO办公会初审后按权限报批 [5][8] - 执行阶段需组建项目组并签订责任合同,定期提交进度报告,风控审计本部进行财务审计,固定资产项目实行公开招标制 [6][8][9] - 关联交易单独适用关联交易决策制度,连续12个月同类事项需累计计算审批额度 [2][7] 资金与担保管理 - 年度借款及担保由董事会审批,对外担保超净资产50%或总资产30%需股东会批准 [7] - 贷款转期及新增融资在董事会权限内审批,长期贷款需符合股东会批准的年度投资计划 [7] 制度效力与修订 - 制度与法律法规冲突时以后者为准,董事会负责解释及修订,生效需董事会批准 [9]
大连重工: 外汇套期保值业务管理制度(2025年6月)
证券之星· 2025-06-23 14:43
外汇套期保值业务管理制度总则 - 公司制定外汇套期保值业务管理制度旨在规范外汇相关业务操作,防范汇率波动风险,依据《公司法》《证券法》及深交所监管指引等法律法规[1] - 外汇套期保值业务品种包括远期结售汇、货币互换、汇率掉期等外汇及利率衍生产品,仅用于套期保值目的[1][2] - 制度适用范围涵盖公司及国内全资/控股子公司,境外子公司需参照建立管理体系[1] 操作原则 - 外汇套期保值业务需以实际生产经营产生的外汇资金为基础,严禁投机性交易[2] - 交易对手仅限于国家外汇管理局和央行批准的金融机构,禁止与非持牌机构或个人交易[2][6] - 业务开展需基于外汇收付款预测,使用自有资金且不得占用募集资金[2][7][9] 审批权限 - 外汇套期保值业务额度由董事会或股东会批准,超限额情形需提交股东会审议[4][10] - 触发股东会审议的标准包括:交易保证金占净利润50%且超500万元,或合约价值占净资产50%且超5000万元[4] - 关联衍生品交易必须经股东会审议并公告[5] 管理架构与流程 - 董事长被授权负责业务运作管理,可转授权财务负责人执行具体操作[5][12] - 财务管理本部负责业务执行,经营单位负责方案申报,风控审计本部负责监督[6][13] - 操作流程包括外汇收支预测、机构报价评估、交易登记及季度审查[6][7][14] 风险管理与信息披露 - 汇率剧烈波动时需双部门预警,经营单位提交应对方案,董事长决策操作指令[8][18] - 重大风险情形需董事会启动应急措施,风控审计本部向审计委员会报告[9][19] - 信息披露触发条件为损益达净利润10%且超1000万元,需2日内公告[10][22] 档案与制度管理 - 交易文件由财务管理本部存档,作为会计凭证附件[11][23] - 制度解释权归董事会,与法律法规冲突时以最新规定为准[11][24][25]
大连重工: 董事会专门委员会实施细则(2025年6月)
证券之星· 2025-06-23 14:43
董事会专门委员会实施细则核心内容 战略与ESG委员会 - 负责公司长期发展战略、重大投资决策及ESG事项的研究建议[2] - 由3-7名成员组成(含至少1名独立董事),董事长任召集人[3][5] - 下设战略规划本部和董事会办公室分别处理战略投资与ESG事务[7] - 需对重大融资、资本运作、ESG目标及信息披露等事项进行审议[4][8] 提名委员会 - 负责拟定董事及高管选任标准、程序并进行资格审查[7][8] - 由3-5名董事组成(独立董事占多数),独立董事任召集人[7][8] - 下设人力资源本部负责候选人搜寻及材料准备工作[10] - 需在聘任前1-2个月向董事会提交候选人建议[10] 审计与合规管理委员会 - 行使监事会职权,监督财务披露、内控及合规管理[13][16] - 由3-5名成员组成(含会计专业独立董事)[14] - 需审议合规管理制度、年度报告及重大合规事项[16][17] - 每年至少召开4次例会,可聘请中介机构提供专业意见[20][21] 薪酬与考核委员会 - 制定董事及高管薪酬方案、绩效考核标准[24][27] - 由3-5名成员组成(独立董事占多数)[25] - 需对股权激励计划、子公司持股安排等提出建议[27][28] - 决策时相关委员需回避,会议记录由董事会秘书保存[29][30] 公司治理机制特点 - 四大委员会均要求独立董事参与,其中审计与合规委员会必须包含会计专业人士[3][14][25] - 各委员会决议需经全体委员过半数通过,会议出席门槛为三分之二成员[14][21][29] - 委员会未采纳建议需在董事会决议中披露理由[9][18][28] - 均设立日常办事机构(如战略规划本部、风控审计本部)负责前期准备工作[7][1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