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通富微电(002156)
icon
搜索文档
通富微电(002156) - 2024年度利润分配预案的公告
2025-04-11 11:15
证券代码:002156 证券简称:通富微电 公告编号:2025-012 通富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2024 年度利润分配预案的公告 本公司及董事会全体成员保证公告内容的真实、准确和完整,没有虚假记载、 误导性陈述或重大遗漏。 一、审议程序 2025 年 4 月 10 日,通富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召开了 第八届董事会第九次会议和第八届监事会第七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公司 2024 年度利润分配预案》,该议案尚需提交股东大会审议通过。 二、2024 年度利润分配预案基本情况 1、经致同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审计,公司 2023 年期末合并报表 中未分配利润为 2,678,105,680.59 元,加上 2024 年度实现的归属于母公司所有 者 的 净 利 润 677,588,312.75 元,减去 2024 年 度 提 取 法 定 盈 余 公 积 金 4,032,774.38 元,减去 2024 年度支付普通股股利 18,211,154.77 元,公司 2024 年期末合并报表中未分配利润为 3,333,450,064.19 元。母公司报表中,母公司 2024 年期末未分配利润为 1,781, ...
政策发力稳市,A股有望企稳回升,500质量成长ETF(560500)上涨1.11%,通富微电涨超9%
新浪财经· 2025-04-11 07:12
市场表现 - 截至2025年4月11日14:45,中证500质量成长指数(930939)上涨1.02%,成分股通富微电(002156)、扬杰科技(300373)、鼎龙股份(300054)等个股跟涨,500质量成长ETF(560500)上涨1.11%,最新价报0.91元 [1] - 截至2025年3月31日,中证500质量成长指数(930939)前十大权重股分别为赤峰黄金(600988)等,前十大权重股合计占比24.26% [2] - 部分指数成份股涨跌幅:水晶光电涨3.81%、东阿阿胶跌1.11%、西部矿业涨0.80%等 [4] 行业观点 - 渤海证券认为外部不确定风险显化,市场看点在于管理层对冲外部影响的节奏和力度,经济政策将发力,汇金等稳市资金加仓A股有助于市场企稳回升 [1] - 短期可关注消费板块政策博弈性机会、有色金属行业、家用电器和银行行业投资机会、公用事业行业 [1] 产品信息 - 500质量成长ETF紧密跟踪中证500质量成长指数,为投资者提供多样化投资标的 [2] - 500质量成长ETF(560500),场外联接为鹏扬中证500质量成长ETF联接A(007593)和鹏扬中证500质量成长ETF联接C(007594) [4]
《GenAI的内存解决方案》系列综合报告
Counterpoint Research· 2025-04-03 02:59
GenAI内存解决方案的核心需求 - GenAI应用需要高速、高带宽且低延迟的内存以实时处理海量数据 特别是在推理环节 数据的快速访问对实时决策和预测至关重要 [2] HBM的竞争态势 技术革新与优化 - 传统DRAM因带宽和延迟局限 促使HBM通过硅通孔(TSV)堆叠DRAM成为关键解决方案 [5] - 3D-IC和CoWoS等封装技术进步将应用于智能手机、PC等领域 需在不增加成本与空间的前提下降低延迟和能耗 [5] 厂商动态 - Samsung因测试与封装环节保守、过度关注成本而在HBM领域落后 预计2025年HBM3e改进后出货量或从80-90亿吉比特增至110-120亿吉比特 [6][10] - SK Hynix通过内存单元设计、逻辑电路(IVC)添加等措施满足NVIDIA需求 凭借灵活文化保持领先 [6] - Micron计划2025年直接推出HBM3e 采用1b DRAM单元和SK已验证的键合设备 [10] 中国存储市场的发展 国产化进展 - 中国计划2025年实现HBM3国产化 覆盖GPU制造至OSAT全供应链 但2026年后可能因美国设备管制面临挑战 [10] - CXMT预计2024年占全球DRAM产能13% 2025年产能或接近Micron 但每片晶圆比特产量较竞争对手少42% [11] 成本与机遇 - 中国DRAM成本或不含固定成本时低至$0.20/Gb(韩国为$0.23) 政府支持或助力成本竞争力 [17] - 华为Ascend 920支持HBM2/2e 虽落后于HBM3但通过高效软件在推理领域保持竞争力 [18] 智能手机与GenAI融合 技术趋势 - 智能手机带宽需求短期有限 未来生产力应用或提升需求 但计算主要依赖云端 [15] - 内存内计算(PIM)可能应用于高端手机 通过协议匹配实现更高带宽而不增加功耗 [15] - 苹果或从堆叠封装转向分立封装 提升iPhone Pro Max和折叠手机的带宽 [13][22] 边缘计算与定制HBM 定制化发展 - 定制HBM预计2026年随HBM4显著增长 NVIDIA、Amazon等7-8家IT企业推动其发展 [26] - 两种定制封装方案受关注:HBM直接安装于SoC或在基底芯片增加逻辑功能 [28] - 预计2030年定制HBM或占整体市场的30%-40% 需平衡性能潜力与成本可行性 [29] 行业整体趋势 - 2025-2026年为竞争关键期 中国在设备国产化(如Naura刻蚀机)和供应链布局上短期稳固 [18] - DRAM技术需权衡带宽、延迟等特性与成本时效性挑战 客户与制造商需共同承担创新风险 [22]
《GenAI的内存解决方案》系列综合报告
Counterpoint Research· 2025-04-03 02:59
GenAI内存解决方案的核心需求 - GenAI应用需要高速、高带宽且低延迟的内存以实时处理海量数据 特别在推理环节需快速访问数据以实现实时决策和预测 [2] - 传统DRAM因带宽和延迟局限 需依赖HBM等硅通孔(TSV)堆叠技术满足性能需求 [6] HBM竞争格局与技术趋势 - **三星落后**:因测试/封装环节保守、过度关注成本 未能有效解决客户散热与功耗需求 HBM3e改进计划或使2025年出货量从80-90亿吉比特增至110-120亿吉比特 [7][11] - **SK海力士领先**:通过内存单元设计、逻辑电路(IVC)添加等措施满足NVIDIA功率限制 灵活企业文化推动技术突破 [7] - **美光追赶**:2025年直接进军HBM3e 采用1b DRAM单元及SK验证的键合设备 逻辑电路优化降低电压 [7][8] - **中国布局**:计划2025年实现HBM3国产化 覆盖GPU至OSAT全供应链 但2026年后受美国设备管制或面临制程挑战 [11] 中国存储市场动态 - **DRAM产能**:CXMT 2024年占全球产能13%/出货量6%/收入3.7% 2025年产能或媲美满载 但良率差距显著(DDR5良率<50%) [12] - **成本竞争力**:中国DRAM成本可低至$0.20/Gb(韩国$0.23) 政府支持固定成本 但技术滞后致每晶圆比特产量少42%(2024年) [12][17] - **新兴机遇**:AI+电动汽车推动需求 3D技术及国产设备替代成关键 但设备国产化需1-2年 [12] 智能手机与GenAI融合 - **内存革新**:PIM技术或应用于高端手机 通过协议匹配提升带宽 折叠屏手机缓解空间限制 [15] - **三星策略**:2025年HBM3e改进逻辑电路 出货量或增长37.5% 但面临中国HBM国产化竞争 [11] - **云端分流**:短期内手机带宽需求有限 因计算任务多由云端执行 [15] 定制HBM与未来趋势 - **市场增长**:定制HBM预计占2030年HBM市场30-40% 数据中心定制计算市场规模2028年或达25%(2023年为16%) [28][29] - **技术路径**:直接集成HBM至SoC或基底芯片增加逻辑功能成主流方案 NVIDIA等7-8家IT巨头推动发展 [26][28] - **创新焦点**:需兼顾GPU通信IP、光子技术及SoC兼容性 平衡性能与成本 [28] 边缘计算与行业应用 - **汽车领域**:自动驾驶推动LPDDR使用 HBM4或2027年后应用于汽车 Tesla等厂商需求增长 [22] - **NVIDIA技术**:DIGITS技术结合GPU与HBM 2025年中期提升带宽与信号完整性 但暂不扩展至通用PC [22] DeepSeek的芯片潜力 - **低成本优势**:大语言模型性能接近ChatGPT但成本显著降低 训练效率受政府支持 [13][17] - **硬件适配**:华为Ascend 920支持HBM2/2e 虽落后行业标准 但通过软件优化在推理领域保持竞争力 [18]
封测大厂,不认命!
半导体行业观察· 2025-03-06 01:28
行业背景与竞争格局 - 芯片封测是半导体产业链关键后程环节 重要性显著[1] - 传统OSAT大厂(日月光/安靠/长电科技/力成科技/通富微电/华天科技)长期主导市场[1] - 摩尔定律逼近物理极限 先进封装成为提升芯片性能关键路径[1] - 台积电/三星/英特尔等晶圆代工厂凭借制造环节优势强势进军先进封装领域[1] - 传统OSAT大厂通过海外扩产和先进封装技术研发应对竞争[1] 日月光集团产能扩张 - 投资2亿美元在高雄设立FOPLP量产线 预计2024年底试产 目标2025年客户认证[2] - FOPLP采用600×600规格基板 芯片封装数量比圆形基板多数倍 大幅提升利用率并降低成本[2] - 马来西亚槟城第四厂和第五厂启用 总投资3亿美元 满足车用半导体和GenAI需求[3] - 马来西亚工厂1991年运营 覆盖消费电子/通信/工业/汽车芯片封测领域[3] - 美国加州建立第二座测试厂 服务AI/ML/ADAS/HPC等新兴应用领域客户[4] - 墨西哥厂邻近买地规划扩充封装测试和组装产能 布局AI/自动驾驶/机器人产业[4] - 收购英飞凌菲律宾和韩国两座封测厂 投资21亿元新台币 扩大车用和工业自动化电源芯片封测[5] - 矽品精密潭科厂2025年1月启用 专注COWOS等先进封装技术 支持高性能计算和AI领域[5] - 矽品在彰化二林投资4.19亿元新台币取得土地 云林虎尾厂投资975亿元新台币预计2025年6月运营[6] - 后里厂计划以30.2亿元新台币收购新巨科厂房扩产先进封装[6] 安靠科技全球布局 - 越南工厂年产能从12亿片提升至36亿片 年产量从420吨跃升至1600吨[7] - 投资20亿美元在美国亚利桑那州新建先进封测厂 专门服务台积电和苹果[7] - 与格芯合作葡萄牙波尔图工厂 建立欧洲首个大规模封测厂 转移300mm生产线[8] 长电科技项目进展 - 长电微电子晶圆级微系统集成项目总投资100亿元 一期建成后年产60亿颗高端先进封装芯片[9] - 聚焦2.5D/3D高密度晶圆级封装技术 成为国内集成电路封测行业最大智能制造项目之一[9] 通富微电投资布局 - 南通先进封测项目总投资35.2亿元 服务高性能计算/人工智能/网络通信领域[9] - 超威苏州基地致力打造国内最先进FCBGA封装测试基地 达产后年产值约百亿元[30] 华天科技产能建设 - 江苏盘古半导体板级封测项目总投资30亿元 建设世界首条全自动板级封装生产线[10] - 项目分两阶段建设 2025年部分投产 全面达产后年产值不低于9亿元[10] - 南京累计投资超300亿元 2025年计划新增50亿元投资 总规模达350亿元[11][12] - 上海华天测试基地一期竣工 拥有30000平方米洁净车间和1300套高端测试设备[12] 力成科技海外扩张 - 日本子公司Tera Probe投资50亿日元在九州熊本扩产半导体检测和量产测业务[13] - 正评估在日本建立高端芯片封装厂 需寻找合作伙伴共同投资[14] 先进封装市场前景 - 2023年至2029年全球先进封装市场规模从378亿美元增至695亿美元 年复合增长率10.7%[16] - AI服务器快速增长推动2.5D/3D封装需求 台积电产能缺口扩大至OSAT厂[22][23] 日月光先进封装技术 - 推出VIPack先进封装平台 由六大核心技术组成 提供垂直互联集成解决方案[18] - 微间距芯粒互连技术实现20μm芯片与晶圆互联间距 较以往方案减半[19] - 布局FOWLP/硅光技术/CPO合作 覆盖AI芯片/移动处理器/MCU等产品[17][19] - FOCoS系列技术包含FOCoS-CF/FOCoS-CL/FOCoS-Bridge等变体[21] - 开发FOPoP/FOSiP/2.5D-3D集成等多元化封装解决方案[21] 安靠科技技术突破 - 2024年先进产品线(Flip Chip/Memory/Wafer-level Processing)净销售额51.75亿美元 占总营收81.9%[22] - 传统产品线营收11.43亿美元 同比下降22.2% 市场份额收缩至18.1%[22] - 推动eWLB技术 开发300mm重组式晶圆解决方案[22] - 与台积电合作InFO及CoWoS技术 扩大亚利桑那州半导体生态系统[23] 长电科技创新成果 - XDFOI chiplet高密度多维异构集成工艺进入稳定量产阶段[24] - 实现国际客户4nm节点多芯片系统集成封装产品出货 最大封装体面积1500mm²[25] - 推出2.5D/3D集成解决方案 包含堆叠芯片封装/层叠封装/eWLB等[25] - 晶圆级封装技术涵盖FIWLP/FOWLP/IPD/TSV/ECP/RFID等领域[26] - SiP封装采用双面塑形/EMI电磁屏蔽/激光辅助键合三大先进技术[26][27] 通富微电技术进展 - 建成2.5D/3D封装平台VISionS及超大尺寸FCBGA研发平台[28] - 开发Cornerfill/CPB等新工艺增强芯片保护 提升可靠性[28] - 16层芯片堆叠封装产品大批量出货 合格率居业内领先水平[28] - 掌握Chiplet/2.5D-3D制程/玻璃基板封装等技术 5nm产品进入生产阶段[30] 华天科技技术平台 - 开发eSinC 2.5D封装技术平台 包含SiCS/FoCS/BiCS三大技术门类[32][33][34] - SiCS采用硅转接板实现多芯粒互连 FoCS利用RDL中介层 BiCS使用LSI芯片[32][33][34] - SiCS和FoCS分别对标台积电CoWoS的"S"和"R"技术分类[35] - 推出3D Matrix晶圆封装平台 集成TSV/eSiFo/3D SiP技术[35] 力成科技技术储备 - 拥有晶圆级封装/倒装芯片/多层晶片叠封/FCCSP/BGA/QFN/SiP等全面技术[36] - 开发铜柱凸点技术实现高速数据传输 满足高速存储芯片封装需求[36]
通富微电(002156) - 关于受让嘉兴景曜合伙份额暨与专业投资机构共同投资合伙企业的进展公告
2025-02-28 10:15
投资与并购 - 公司2亿元受让滁州广泰146,722,355.58元出资额,占比31.90%[1][34] - 公司拟1500万元受让嘉兴景曜14,326,957元出资额,占比1.91%[2] - 嘉兴景曜出资额75,100万元,间接持有AAMI约22.44%股权[10][14] 财务数据 - 2024年9月30日嘉兴景曜资产总额578,429,498.69元,负债总额10,325,602.50元[16] - 2024年1 - 9月嘉兴景曜营业利润 - 4,428,914.12元,净利润 - 4,428,914.12元[16] - 2023年嘉兴景曜营业利润 - 5,903,265.92元,净利润 - 5,903,265.92元[16] 交易情况 - 2025年2月28日公司与多方签署嘉兴景曜《合伙协议》,先进半导体认缴60773.0428万元,占比80.92%[27] - 2025年2月28日公司与至正股份签署协议,交易作价21500万元[35] - 至正股份发行股份价格32元/股,发行6718750股,交易完成后占约4.88%[35] 风险提示 - AAMI未来经营可能不达预期,公司与至正股份交易存在被暂停、中止或取消风险[41]
通富微电(002156) - 关于收购京隆科技(苏州)有限公司26%股权交割完成的公告
2025-02-13 08:15
市场扩张和并购 - 公司以13.78亿元现金收购京隆科技26%股权[2] - 2024年4月26日和5月13日分别召开董事会和股东大会审议通过收购议案[2] - 2025年2月13日完成交易交割并支付股权购买价款[4] - 交易完成后公司持有京隆科技26%股权[2][5] - 收购京隆科技部分股权可提高公司投资收益[5]
通富微电(002156) - 关于持股5%以上股东减持计划时间届满暨减持结果公告
2025-02-06 11:19
减持计划 - 产业基金计划2024年11月4日至2025年2月3日减持不超45,527,907股,即不超公司股份总数的3%[2] 减持进度 - 截至2025年2月5日累计减持37,660,969股,占总股本2.48%,持股比例从11.26%降至8.77%[4] 交易详情 - 2024/11/4至2024/11/5集中竞价交易减持15,175,969股,均价29.34元/股[6] - 2024/11/11至2025/1/10大宗交易减持16,645,600股,均价27.47元/股[6] - 2025/1/16至2025/1/17大宗交易减持3,421,300股,均价25.57元/股[6] - 2025/1/21至2025/1/22大宗交易减持2,418,100股,均价25.96元/股[6]
通富微电2024年净利润预计增长265.91%~342.64%
证券时报网· 2025-01-24 14:46
公司 - 通富微电1月24日发布2024年业绩预增公告 预计净利润6.20亿元~7.50亿元 同比增长265.91%~342.64% [1] - 通富微电1月24日收于28.87元 上涨2.41% 日换手率4.00% 成交额17.39亿元 近5日上涨0.52% [1] 行业 - 2024年业绩预增50%以上个股预告发布后当日股价上涨占比66.10% 涨停有25家 [1] - 2024年业绩预增50%以上个股预告发布后5日股价上涨占比73.58% [1]
通富微电(002156) - 2024 Q4 - 年度业绩预告
2025-01-24 11:45
2024年业绩预计情况 - 2024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预计为6.2亿 - 7.5亿元,较上年同期上升265.91% - 342.64%[2] - 2024年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预计为5.8亿 - 6.8亿元,较上年同期上升875.06% - 1043.17%[2] - 2024年基本每股收益预计为0.41 - 0.49元/股,上年同期为0.11元/股[2] 半导体行业发展趋势 - 2024年半导体行业进入周期上行阶段,市场需求回暖[4] - 人工智能在PC端的发展有望带动半导体行业进一步增长[5] 公司经营成果 - 公司战略定位精准,经营策略执行有效,市场开拓成效显著[5] - 公司产品结构优化,产能利用率提升,营业收入增长[5] - 中高端产品营业收入增加明显[5] - 公司加强管理及成本费用管控,整体效益显著提升[5] 业绩预告说明 - 本次业绩预告是初步估算,具体数据以2024年年度报告为准[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