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光国微(002049)

搜索文档
紫光国微(002049) - 2024年年度审计报告
2025-04-22 16:01
业绩总结 - 2024年度公司合并财务报表营业收入为55.11亿元[4] - 2024年营业总成本为42.92亿元,同比下降约15.28%[1] - 2024年营业利润为12.83亿元,同比下降约52.85%[1] - 2024年净利润为11.85亿元,同比下降约53.25%[1] 财务状况 - 2024年末资产总计173.20亿元,较年初下降4.13%[1] - 2024年末负债合计49.25亿元,较年初下降22.26%[2] - 2024年末归属于母公司股东权益合计123.94亿元,较年初增长6.32%[2] 应收款项 - 2024年12月31日应收账款金额为41.75亿元[7] - 2024年12月31日坏账准备金额为1.18亿元[7] - 2024年12月31日应收票据的金额为13.56亿元[7] 现金流量 - 2024年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1,467,379,051.44元[31] - 2024年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647171510.66元[32] - 2024年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 - 644743742.52元[32] 股东权益 - 2024年股东权益合计较上年增加663850821元[33] - 2024年股本年末较年初增加10766元[35] - 2025年股东权益合计较年初减少452849031元[37] 会计政策 - 政府补助会计政策由净额法改按总额法核算[171] - 增值税税率为5%、6%、9%、13%等[176] - 部分企业执行15%或10%企业所得税优惠税率[177]
紫光国微(002049) - 2024 Q4 - 年度财报
2025-04-22 15:50
公司基本信息 - 公司股票代码为002049,上市证券交易所为深圳证券交易所[11] - 公司法定代表人为陈杰[11] - 公司注册地址为河北省唐山市玉田县玉田镇玉月路1008号,2022年12月变更[11] - 董事会秘书为罗永君,联系电话010 - 56757310 [12] - 公司披露年度报告的证券交易所网站为http://www.szse.cn,媒体为巨潮资讯网(http://www.cninfo.com.cn)[13] - 公司统一社会信用代码为911302006010646915 [14] - 2005年上市时主营业务为压电石英晶体元器件,2012年拓展至集成电路领域[14] - 2010年6月控股股东变更为同方股份,2016年4月变更为紫光春华,2022年7月智广芯成间接控股股东[15] - 报告期为2024年1月1日至2024年12月31日[9]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4年营业收入55.11亿元,较2023年调整后减少27.26%[16] - 2024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1.79亿元,较2023年调整后减少53.43%[16] - 2024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9.26亿元,较2023年调整后减少61.31%[16] - 2024年末总资产173.20亿元,较2023年末调整后减少4.13%[16] - 2024年末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123.94亿元,较2023年末调整后增加6.33%[16] - 2024年第一至四季度营业收入分别为11.41亿元、17.32亿元、13.90亿元、12.48亿元[20] - 2024年非经常性损益合计2.53亿元,2023年为1.39亿元,2022年为1.70亿元[23] - 2024年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14.67亿元,较2023年调整后减少17.07%[16] - 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551,107.39万元,同比减少27.26%;净利润117,931.85万元,同比减少53.43%;经营现金流净额146,737.91万元,同比减少17.07%;年末净资产1,239,447.12万元,较年初增长6.33%[28] - 全年研发投入128,591.45万元,占营业收入比例23.33%;取得发明专利85项,实用新型专利19项[29] -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55.11亿元,同比下降27.26%;净利润11.79亿元,同比下降53.43%[39]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总资产173.20亿元,较年初下降4.13%;净资产123.94亿元,较年初增长6.33%[39] - 集成电路业务营收52.15亿元,占比94.63%;电子元器件业务营收2.24亿元,占比4.07%[39] - 智能安全芯片营收26.38亿元,占比47.87%,同比降7.61%;特种集成电路营收25.77亿元,占比46.76%,同比降42.57%[42] - 境内营收47.77亿元,占比86.68%,同比降29.46%;境外营收7.34亿元,占比13.32%,同比降8.66%[42] - 集成电路销售量23.44亿颗,同比降35.91%;生产量19.92亿颗,同比降46.90%;库存量4.62亿颗,同比降44.35%[44] - 电子元器件销售量5.92亿只,同比增32.11%;生产量6.29亿只,同比增50.54%;库存量0.85亿只,同比增80.24%[44] - 集成电路业务销售量和生产量下降因紫光青藤不纳入合并范围及下游需求不足;电子元器件业务量增长因行业复苏和国产替代机遇[45] - 集成电路材料及加工费用2024年为19.69亿美元,占比89.36%,同比降20.30%;人工费用为1.23亿美元,占比5.57%,同比降18.81%;制造费用为1.12亿美元,占比5.07%,同比降11.24%[47] - 电子元器件材料及加工费用2024年为1.14亿美元,占比60.20%,同比增30.75%;人工费用为0.28亿美元,占比14.67%,同比降12.82%;制造费用为0.48亿美元,占比25.13%,同比降9.97%[47] - 2024年销售费用为2.68亿美元,同比降9.04%;管理费用为3.64亿美元,同比增12.33%;财务费用为 - 0.50亿美元,同比降77.79%;研发费用为12.24亿美元,同比降15.61%[52] - 2024年研发人员数量为1462人,同比增8.94%;研发投入金额为12.86亿美元,同比降21.04%;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例为23.33%,同比增1.83pct[53][54] - 2024年经营活动现金流入小计为59.54亿美元,同比降18.74%;投资活动现金流入小计为54.95亿美元,同比增123.89%;筹资活动现金流入小计为4.79亿美元,同比降42.15%[56] - 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增加主要因闲置资金购买银行理财产品和大额存单净流出较上年同比减少;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下降因偿还银行借款、派发现金红利致现金流出增加且上年有票据相关筹资现金流入而本年无[56] - 投资收益为 - 0.31亿美元,占利润总额 - 2.45%;公允价值变动损益为0.71亿美元,占比5.50%;资产减值为 - 0.60亿美元,占比 - 4.67%[59] - 其他收益为1.73亿美元,占利润总额13.46%,其中部分政府补助具有可持续性[59] - 2024年末货币资金24.61亿元,占总资产14.21%,较年初减少2.94pct,主要因购买大额存单、派发现金红利和偿付银行借款致现金净流出[61] - 2024年末应收账款40.57亿元,占总资产23.42%,较年初减少0.43pct[61] - 2024年末存货19.74亿元,占总资产11.40%,较年初减少2.51pct,主要因紫光青藤不再纳入合并范围及集成电路业务投产减少[61] - 2024年末合同负债2.84亿元,占总资产1.64%,较年初减少2.62pct,因上年末部分预收货款订单履行完毕且本年预收货款减少[62] - 2024年末长期借款1.995亿元,占总资产1.15%,较年初增加0.35pct[62] - 交易性金融资产期初10.42亿元,本期公允价值变动损益1014.997424万元,期末7.85亿元[64] - 截至报告期末资产权利受限合计5.53亿元,包括货币资金、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投资性房地产[66] - 报告期投资额1.52亿元,上年同期1.41亿元,变动幅度7.68%[67] - 科研生产用联建楼建设项目本报告期投入555.122492万元,截至报告期末累计投入5047.023671万元[69] - 其他非流动资产2024年末22.72亿元,占总资产13.12%,较年初增加9.26pct,因购买期限一年以上的大额存单增加[62] - 2021年公司公开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募集资金总额为150,000万元,净额为148,787.66万元[75]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已累计使用募集资金88,270.93万元,资金使用比例为59.33%[75]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募集资金余额合计为65,772.20万元[75] - 2021年公开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累计变更用途的募集资金总额为105,000万元,比例为70.57%[75] - 新型高端安全系列芯片研发及产业化项目承诺投资60,000.00万元,截至期末累计投入0.00万元,投资进度0.00%[76] - 车载控制器芯片研发及产业化项目承诺投资45,000.00万元,截至期末累计投入0.00万元,投资进度0.00%[76] - 补充流动资金承诺投资45,000.00万元,调整后投资73,787.66万元,截至期末累计投入76,630.56万元,投资进度103.85%[76] - 高速射频模数转换器系列芯片及配套时研发项目调整后投资20,500.00万元,本报告期投入4,493.17万元,截至期末累计投入4,493.17万元,投资进度21.92%[76] - 新型高性能视频处理器系列芯片研发及产业化建设项目承诺投资24000万元,已投入4039.63万元,投入进度16.83%[78] - 深圳国微科研生产用联建楼建设项目承诺投资30500万元,已投入3107.57万元,投入进度10.19%[78] - 承诺投资项目小计承诺投资150000万元,已投入88270.93万元[78] - 2021年9月23日公司同意以募集资金置换已预先投入募投项目的自筹资金,置换金额为6652.04万元[79] - 2021年6月28日公司同意紫光同芯使用不超过20000万元闲置募集资金暂时补充流动资金,6月29日使用15000万元,2022年6月26日全部归还[79]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尚未使用的募集资金余额为65772.20万元,其中专户余额16772.20万元,未到期闲置募集资金现金管理余额49000万元[79] - 高速射频模数转换器系列芯片及配套时钟系列芯片研发及产业化建设项目拟投入募集资金20,500万元,实际累计投入4,493.17万元,投资进度21.92%[81] - 新型高性能视频处理器系列芯片研发及产业化建设项目拟投入募集资金24,000万元,实际累计投入4,039.63万元,投资进度16.83%[81] - 深圳国微科研生产用联建楼建设项目拟投入募集资金30,500万元,实际累计投入3,107.57万元,投资进度10.19%[81] - 补充流动资金拟投入募集资金73,787.66万元,实际累计投入76,630.56万元,投资进度103.85%[81] - 出售紫光青藤35%股权,交易价格10,227万元,产生投资收益5,678.22万元,该股权为上市公司贡献净利润384.51万元,占净利润总额的4.81%[84] - 深圳国微电子注册资本1.5亿元,总资产118.68亿元,净资产96.65亿元,营业收入25.77亿元,营业利润11.73亿元,净利润10.85亿元[85] - 紫光同芯注册资本10亿元,总资产31.29亿元,净资产11.77亿元,营业收入24.87亿元,营业利润2.99亿元,净利润2.93亿元[85] - 转让北京紫光青藤微系统有限公司股权产生投资收益5,678.22万元,交易完成后不再纳入合并报表范围[86] - 2024年公司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1,179,318,545.51元[140] - 截止2024年12月31日,公司可供股东分配的利润为10,958,611,984.60元[140] 各条业务线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特种集成电路业务有700多个品种,FPGA和系统级芯片等产品领先,新研交换芯片批量供货[27][32] - 智能安全芯片业务eSIM产品国内首家商用,汽车安全芯片年出货量数百万颗,汽车域控芯片THA6一代量产、二代导入[29][34] - 石英晶体频率器件业务启动超微型生产基地项目,GLASS2016等产品研发成功,多款通过车规级验证[29][35] - 特种集成电路业务加强质量和供应链管理,提升测试和自动化水平[31] - 智能安全芯片业务深耕电信SIM卡市场,布局汽车电子业务[33][34] - 石英晶体频率器件业务传统消费电子需求企稳,布局新兴市场[34] 公司业务与股权变动 - 公司完成紫光青藤股权转让,注销两家公司,新设国芯晶源(岳阳),收购两家企业[30] - 北京紫光安芯科技有限公司、北京紫光芯能科技有限公司进行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报告期内无重大影响[86] - 国芯晶源(岳阳)电子有限公司新设成立,无锡紫光微电子有限公司、无锡紫光集电半导体技术有限公司清算注销,报告期内无重大影响[86] - 2024年4月3日,紫光同芯通过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取得紫光安芯、紫光芯能控制权并纳入合并报表[157] - 2024年8月,唐山国芯晶源出资18000万元设立国芯晶源(岳阳),持股100%[157] - 2024年转让紫光青藤27%股权,转让价格7889.4万元,账面值3509.06万元,交易损益4380.34万元[166] - 2024年受让紫光安芯35%股权,转让价格177.4万元,账面值46.53万元[166] - 2024年受让紫光芯能35%股权,转让价格235.56万元,账面值 - 324.15万元[166] - 因处置紫光青藤35%股权形成本报告期股权处置投资收益5678.22万元[166] - 公司全资子公司唐山国芯晶源投资3.55亿元建设超微型石英晶体谐振器生产基地项目,建成后年产7.68亿支[171] - 2024年1月27日无锡紫光微电子决定清算注销,10月30日注销登记手续办理完毕[182] - 公司参股公司西安紫光国芯股票于2024年6月25日起在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挂牌[183] - 2024年12月,公司参股公司紫光同创完成股份制改造[183]
紫光国微(002049) - 独立董事2024年度述职报告(黄文玉)
2025-04-22 15:46
会议召开情况 - 2024年召开12次董事会会议和2次股东大会[4] - 董事会薪酬与考核委员会召开1次会议[5] - 董事会审计委员会召开6次会议[6] - 独立董事专门会议召开5次[6] 独立董事履职 - 独立董事黄文玉应参加董事会12次,现场出席5次,通讯参加7次,出席股东大会2次[4][5] - 黄文玉主持薪酬与考核委员会会议并审核薪酬[5] - 黄文玉参加审计委员会会议并审议报告[6] - 黄文玉出席独立董事专门会议并对关联交易提建议[6] - 2024年黄文玉未行使特别职权[6] - 黄文玉累计现场工作超15天[8] - 黄文玉参加并完成独立董事培训班学习[8] 议案审议 - 2024年1月12日审议通过调整子公司股权暨关联交易议案[10] - 2024年2月7日审议通过对外投资暨关联交易议案[10] - 2024年4、5月审议通过2024年度日常关联交易预计议案[10] - 2024年4、5月审议通过续聘2024年度审计机构议案,续聘信永中和[11] - 2024年10月14日审议通过聘任董事会秘书和副总裁议案[12] 报告披露 - 2024年编制并披露《2023年年度报告》等多份报告[11] 薪酬执行 - 2024年度董事、高管薪酬按制度执行[12]
紫光国微(002049) - 独立董事2024年度述职报告(谢永涛)
2025-04-22 15:46
会议情况 - 2024年召开12次董事会会议和2次股东大会[4] - 2024年提名、薪酬与考核、独立董事专门会议分别召开1、1、5次[5] 决策事项 - 2024年多次会议审议通过股权、投资、关联交易等议案[8] - 2024年会议通过续聘审计机构、聘任高管等事项[10] 未来展望 - 2025年独立董事将继续履职促公司发展[11]
紫光国微(002049) - 独立董事2024年度述职报告(马朝松)
2025-04-22 15:46
会议召开情况 - 2024年召开12次董事会会议、2次股东大会[4] - 2024年审计委员会召开6次会议[5] - 2024年提名委员会召开1次会议[5] - 2024年独立董事专门会议召开5次[5] 人员履职情况 - 独立董事马朝松2024年应参加董事会12次,现场出席5次等[7] - 独立董事马朝松2024年累计现场工作超15天[8] 议案审议情况 - 2024年多次会议审议通过股权、投资等议案[10] - 2024年续聘信永中和为审计机构[11] - 2024年聘任罗永君为董秘,翟应斌为副总裁[12] 报告披露情况 - 2024年编制披露多份报告[11] 未来展望 - 2025年独立董事继续履职提建议[13]
紫光国微(002049) - 董事会对独立董事独立性评估的专项意见
2025-04-22 15:46
独立董事评估 - 公司董事会评估马朝松、谢永涛、来有为独立性[1] - 三位独立董事符合独立性要求[1] 意见出具时间 - 董事会出具独立董事独立性评估专项意见时间为2025年4月21日[2]
紫光国微:特种信息化加速,汽车电子打开新增长极-20250415
德邦证券· 2025-04-15 12:33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2][4][61] 报告的核心观点 - 政策指引下特种业务或边际改善,公司在特种集成电路领域积累深厚,有望受益于行业信息化加速 [4] - 智能芯片布局充分,汽车电子带来新增量,车端芯片需求或量价齐升 [4] - 晶振市场供需共振上行,公司产能扩张可充分享受内循环增长 [4]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24年深耕电子元器件,多次并购形成丰富产业布局 - 历经24年多次并购形成三大产品格局,包括特种集成电路、智能安全芯片、石英晶体频率器件业务 [8][11] - 股权结构调整完成,公司为新紫光集团旗下重要企业,管理层从业经历深厚,利于技术长远布局 [15][21] - 特种业务承压致营收及盈利能力下滑,但研发投入增长,技术护城河逐步挖深 [24][26] 国产替代逻辑仍存,公司特种集成电路行业领先 - 我国集成电路产业进口依赖度高,高端产品竞争力不足,净进口金额呈上升趋势 [30][31] - 集成电路国产化率不足,政策支撑国产替代发展,国防开支增加,下游需求确定性高 [34][40] - 公司特种集成电路产品行业领先,特种行业壁垒高,进入周期长 [43][45] 智能安全芯片业务持续增长,车端芯片带来新空间 - 子公司紫光同芯技术积累深厚,是业界领先供应商,公司有望受益于IC卡市场持续增长 [47][49] - 汽车电子领先布局取得技术优势,汽车产业景气度持续,公司或将受益于单车芯片价值量和乘用车销量共振增长 [51] - 产品布局完善,产能扩张在即,消费及产量双增,公司晶体元器件业务可充分受益于市场规模和国产份额提升 [52][55] 收入预测及估值分析 - 预计2024 - 2026年特种集成电路营收增速分别为 - 48.46%/40.00%/40.00%,智能安全芯片为1.00%/6.00%/6.00%,石英晶体频率器件为23.00%/23.00%/23.00% [57] - 预计2024 - 2026年公司总收入分别为55/67/83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2/16/22亿元,2024年市盈率低于可比公司平均水平,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61]
紫光国微(002049):特种信息化加速,汽车电子打开新增长极
德邦证券· 2025-04-15 11:17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2][4][61] 报告的核心观点 - 政策指引下特种业务或迎边际改善,公司在特种集成电路领域积累深厚,有望受益于特种行业信息化加速浪潮 [4] - 智能芯片布局充分,汽车电子带来新增量,公司发布相关产品且下游车端芯片需求或量价齐升 [4] - 晶振市场供给、需求共振上行,公司产能扩张可充分享受内循环增长 [4]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24年深耕电子元器件,多次并购形成丰富产业布局 - 历经24年多次并购形成三大产品格局,包括特种集成电路、智能安全芯片、石英晶体频率器件业务 [8][11] - 股权结构调整完成,公司为新紫光集团旗下重要企业,管理层从业经历深厚,有助于技术长远布局 [15][21] - 特种业务承压致营收及盈利能力下滑,但研发投入持续增长,技术护城河逐步挖深 [24][26] 国产替代逻辑仍存,公司特种集成电路行业领先 - 我国集成电路产业进口依赖度高,高端产品竞争力不足,净进口金额呈上升趋势 [30][31] - 集成电路国产化率不足,政策支撑国产替代发展,公司特种集成电路业务有望受益 [34][40] - 公司特种集成电路产品行业领先,且特种行业壁垒较高,进入周期长 [43][45] 智能安全芯片业务持续增长,车端芯片带来新空间 - 子公司技术积累深厚,是业界领先供应商,公司有望受益于IC卡市场持续增长 [47][49] - 汽车电子领先布局取得技术优势,汽车产业景气度持续,公司或将受益于单车芯片价值量和乘用车销量的共振增长 [51] - 产品布局完善,产能扩张在即,消费及产量双增,公司晶体元器件业务可充分受益于市场规模和国产份额的共振提升 [52][55] 收入预测及估值分析 - 预计2024 - 2026年特种集成电路营收增速分别为 - 48.46%/40.00%/40.00%,智能安全芯片营收增速分别为1.00%/6.00%/6.00%,石英晶体频率器件营收增速分别为23.00%/23.00%/23.00% [57] - 预计2024 - 2026年公司总收入分别为55/67/83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2/16/22亿元,2024年公司市盈率低于可比公司平均水平,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61]
深股通席位本周龙虎榜净买入42股
证券时报网· 2025-04-11 14:46
深股通席位龙虎榜数据 核心观点 - 本周深股通席位共现身66只个股龙虎榜 其中42只为净买入 24只为净卖出 [1] - 净买入个股平均上涨4.43% 显著跑赢沪指同期3.11%的跌幅 [1] - 圣邦股份以24.65%涨幅领涨 中际旭创以-16.52%跌幅表现最差 [1][3] 净买入个股分析 - **金额排名**:紫光国微(16321.09万元)、沪电股份(12700.29万元)、万马股份(9674.89万元)位列前三 [1] - **涨幅表现**:圣邦股份(24.65%)、铖昌科技(16.87%)、中国长城(15.98%)涨幅居前 [1][2] - **高换手率**:荃银高科(84.48%)、银河磁体(87.98%)、富岭股份(247.11%)换手异常活跃 [1][2] 净卖出个股分析 - **金额排名**:分众传媒(-106077.45万元)、卫星化学(-91158.81万元)、中际旭创(-74303.58万元)抛压显著 [3] - **跌幅影响**:卫星化学(-19.33%)、中际旭创(-16.52%)、沪电股份(-10.10%)受外资撤离冲击明显 [1][3] - **农业板块分化**:大北农(-2076.10万元)遭减持但股价仍涨8.37% 隆平高科(1094.53万元)获增持 [2][3] 行业分布特征 - **半导体**:紫光国微、圣邦股份获大额增持 富满微(-620.26万元)遭减持 [1][2] - **农业**:登海种业(2818.37万元)、荃银高科(3586.69万元)获资金青睐 [1] - **消费电子**:歌尔股份(1436.06万元)净买入但股价下跌9.88% [2]
电子行业今日净流入资金32.91亿元,工业富联等12股净流入资金超亿元
证券时报网· 2025-04-10 09:49
文章核心观点 4月10日沪指上涨,申万多数行业上涨,电子行业涨幅居前且主力资金净流入规模居首,同时给出电子行业个股资金流向情况 [1][2] 市场整体表现 - 4月10日沪指上涨1.16%,申万31个行业上涨,商贸零售、纺织服饰涨幅居前,分别为4.83%、3.78%,电子行业上涨2.58% [1] - 两市主力资金全天净流入100.43亿元,22个行业主力资金净流入,9个行业主力资金净流出 [1] 行业资金流向 - 电子行业主力资金净流入规模居首,全天净流入32.91亿元,食品饮料行业净流入16.50亿元,日涨幅0.64% [1] - 计算机行业主力资金净流出规模居首,全天净流出17.80亿元,农林牧渔行业净流出8.97亿元,医药生物、钢铁、基础化工等行业也有较多净流出 [1] 电子行业个股表现 - 电子行业461只个股中,438只上涨,12只涨停,20只下跌 [2] - 电子行业资金净流入个股233只,12只净流入超亿元,工业富联净流入8.43亿元居首,其次是歌尔股份、胜宏科技 [2] - 电子行业资金净流出个股中,9只净流出超5000万元,紫光国微、国民技术、北方华创净流出居前 [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