芯原股份(688521)

搜索文档
21个行业获融资净买入 20股获融资净买入额超2亿元
证券时报网· 2025-09-15 01:28
行业融资净买入情况 - 申万31个一级行业中有21个行业获融资净买入 [1] - 电子行业获融资净买入额居首 当日净买入46.45亿元 [1] - 有色金属 银行 机械设备 通信 电力设备 医药生物等行业净买入金额均超6亿元 [1] 个股融资净买入情况 - 1794只个股获融资净买入 [1] - 53股净买入金额在1亿元以上 [1] - 20股获融资净买入额超2亿元 [1] - 芯原股份获融资净买入额居首 净买入9.64亿元 [1] - 寒武纪 立讯精密 北方稀土 先导智能 新易盛等股净买入金额均超5亿元 [1]
芯原股份拟购芯来科技完善产业版图 在手订单逾30亿又新签12亿创新高
长江商报· 2025-09-14 23:24
股价表现与市场反应 - 2025年9月12日公司股价强势涨停 涨幅20% 收盘价达183.60元/股 [1][2] - 市值达965.2亿元 近一年股价上涨6.51倍 2025年以来上涨2.5倍 [4][5] - 632只基金合计持有1.42亿股 占流通股28.38% 创上市以来最高持股水平 [4] 订单业绩表现 - 2025年7月1日至9月11日新签订单12.05亿元 创历史新高 较2024年第三季度大幅增长85.88% [1][2] - 新签订单中AI算力相关订单占比约64% [1][2] - 截至2025年第二季度末在手订单30.25亿元 创历史新高 较第一季度增长23.17% [1][2] - 在手订单中预计一年内转化比例约81% [2] 战略收购与产业布局 - 拟收购芯来科技97.0070%股权 完善核心处理器IP+CPUIP全栈式异构计算版图 [1][6][7] - 芯来科技是中国本土首批RISC-V CPU IP提供商 全球授权客户超300家 [7] - 2025年6月完成定增募资18.07亿元 投向AIGC及智慧出行领域Chiplet解决方案平台研发 [1][8] 研发投入与财务状况 - 2025年上半年研发投入6.40亿元 占营业收入65.71% [8] - 公司尚未实现盈利 主要受高研发投入影响 [2][8] - 大基金持有3472.43万股 占总股本6.61% 自上市以来持股数量未变动 [4]
用“多元入口”激活“盈利潜力” 科创板助力企业加速从“U”到优
证券日报网· 2025-09-14 14:05
科创板上市标准设计 - 科创板第二至第五套上市标准未设置净利润门槛 为未盈利企业提供多元上市路径 [1] - 第二套标准考核"营收规模+研发强度" 第三套考核"营收规模+现金流" 第四套考核"营收规模+市值" 第五套考核"市值+阶段性研发成果" [1][2] - 第五套标准适用于尚未商业化但技术领先的创新企业 更考验硬实力 [2] 企业上市成效 - 54家未盈利企业通过四类上市标准实现IPO 合计募资超2000亿元 [1] - 19家公司通过第二套标准上市 包括寒武纪、中芯国际、百济神州等企业 [2] - 17家公司通过第四套标准上市 平均市值达375亿元 是上市时30亿元市值门槛的10倍以上 [2] - 17家公司通过第五套标准上市 覆盖创新药、疫苗和高端医疗器械领域 均已实现产品上市或申请获受理 [2] 财务表现改善 - 54家未盈利企业2024年合计营业收入1745亿元 同比增长24% 其中26家公司营收超10亿元 [3] - 2024年合计净亏损136亿元 同比缩亏36% 22家公司首次实现盈利摘U [3] - 2025年上半年合计营业收入999亿元 同比增长8% 合计净亏损15亿元 同比缩亏70% [3] - 山东天岳和拓荆科技从上市前连续亏损转为2024年净利润分别突破1亿元和6亿元 [3] 技术创新突破 - 百济神州肿瘤新药泽布替尼半年度销售额超百亿元 成为明星单品 [4] - 百利天恒自主研发全球首个完成Ⅲ期研究的双抗ADC药物iza-bren 海外授权交易创造国产纪录 [4] - 中芯国际发挥链主引领作用 上游硅产业集团和拓荆科技打破国外垄断 下游寒武纪攻坚AI算力芯片开发 [4] 政策支持体系 - 科创板2025年推出"1+6"政策体系 搭建科创成长层 重启第五套标准 纳入人工智能、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领域 [6] - 科创成长层实行入层—培育—出层闭环管理 辅以差异化信披和投资者适当性门槛 [6] - 政策发布后新增受理15家IPO申请 其中4家为未盈利企业 1家适用第五套标准 [6] - 2025年上半年32家科创成长层企业营收同比增长38% 净利润大幅减亏71亿元 [6] 研发成果转化 - 第五套标准上市企业推动46款药品/疫苗获批上市 其中20款为境内外均未上市的1类新药 [6] - 迪哲医药舒沃替尼获美国FDA批准 成为全球首个在美获批的EGFR Exon20ins NSCLC国创新药 [6] - 百济神州2025年上半年研发投入72.78亿元 居A股药企榜首 研发投入占营收比例达42% [2]
科创板“多元入口”激活未盈利企业潜力 加速创造行业“DeepSeek时刻”
证券时报网· 2025-09-14 14:02
科创板上市标准创新 - 科创板设置五套上市标准 其中第二至第五套均未设置净利润要求 为未盈利企业提供多元上市路径[1] - 第二至第四套标准分别考核"营收规模+研发强度"、"营收规模+现金流"、"营收规模+市值" 覆盖具备研发攻坚、稳定商业模式和市场认可度特点的硬科技企业[2] - 第五套标准核心考核"市值+阶段性研发成果" 适用于尚未商业化但技术领先的创新企业[2] 未盈利企业上市成效 - 54家上市时未盈利企业通过四类无盈利要求标准实现IPO 合计募资超2000亿元[1] - 19家公司通过"营收规模+研发强度"标准上市 上市后保持领先行业研发强度[2] - 17家公司通过"营收规模+市值"标准上市 平均市值达375亿元 为上市时30亿元门槛的10倍以上[2] - 17家通过第五套标准上市企业均实现自研药品/疫苗上市或产品上市申请获受理[2] 企业业绩表现 - 2024年度54家未盈利企业合计营收1745亿元 同比增长24% 26家公司营收超10亿元[3] - 2024年合计净亏损136亿元 同比缩亏36% 其中22家已实现盈利并摘U[3] - 2025年上半年合计营收999亿元 同比增长8% 净亏损15亿元 同比缩亏70%[3] - 2025年上半年科创成长层32家企业营收同比增长38% 净利润同比减亏71亿元[6] 行业技术突破 - 百济神州肿瘤治疗新药泽布替尼实现超百亿元半年度销售额[3] - 百利天恒自主研发全球首个完成III期研究的双抗ADC药物iza-bren 海外授权交易创国产纪录[3] - 中芯国际发挥链主引领作用 上游沪硅产业、拓荆科技、中科飞测等企业打破国外垄断[4] - 寒武纪持续攻坚AI高性能算力芯片开发[4] - 第五套标准上市企业推动46款药品/疫苗获批上市 其中国内推出20款1类新药[4] 制度创新与扩展 - 科创板深化改革推出"1+6"政策 搭建科创成长层并重启第五套标准[5] - 将人工智能、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前沿领域纳入第五套标准适用范围[5] - 科创成长层对未盈利企业实施集中管理 辅以差异化信披和投资者适当性门槛[5] - 政策发布后新增受理15家IPO申请 其中4家为未盈利企业 1家适用第五套标准[6]
复牌即涨停!芯原股份再创新高
证券时报网· 2025-09-13 08:09
市场整体表现 - A股三大股指尾盘走弱 沪指跌0.12%报3870.6点 深证成指跌0.43%报12924.13点 创业板指跌1.09%报3020.42点 科创50指数逆市涨0.9% [1] - 沪深北三市合计成交25486亿元 较前一日增加837亿元 近3400股下跌 [1] - 港股强势上扬 恒生科技指数盘中涨超2% 药捷安康大涨77% 百度集团涨超8% 阿里巴巴涨超5% [2] 有色金属板块 - 有色板块强势拉升 电工合金20%涨停 新威凌涨近12% 盛达资源 豫光金铅 北方铜业 湖南白银等涨停 云南铜业涨近9% [3][4] - 机构认为美联储降息预期抬升叠加"金九银十"旺季需求预期 工业金属价格有较强上涨动力 [4] - 中邮证券指出美国消费数据坚挺 软着陆可能性高于衰退 有望刺激铜价上行 淡季尾声备货需求支撑库存端 [5] - 民生证券认为美国就业数据疲软增强9月降息信心 金银价格重心上移 特朗普关税案推高避险需求支撑金价 白银因工业属性及补涨驱动创新高 [5] 半导体板块 - 半导体板块走势活跃 芯原股份20%涨停 北京君正 江波龙涨约14% 德明利涨停 寒武纪涨超7%盘中重返1500元上方 [6][7][8] - 芯原股份披露重组方案 拟收购芯来科技97.007%股权 完善核心处理器IP+CPU IP全栈式异构计算版图 强化AI ASIC设计灵活度和创新能力 [8] - 公司披露截至2025年第二季度末在手订单金额30.25亿元 连续七个季度保持高位创历史新高 7月1日至9月11日新签订单12.05亿元 较去年第三季度全期大幅增长85.88% 其中AI算力相关订单占比约64% [9] - 行业方面长存三期成立注册资本207.2亿元 下游先进工艺扩产需求旺盛 [9] - 方正证券指出半导体设备国产化率达18%同比提升4个百分点 近70%晶圆制造公司尚未使用国产设备 国内约有300万张GPU卡产能缺口 国产替代空间广阔 [10] 个股异动 - 巨星传奇盘中涨超20% 收盘涨约13% 市值超110亿港元 因与宇树科技合作打造"巨星狗"智能机器人产品 具备陪伴功能与社交属性 [11][12][13] - 地产板块走高 荣盛发展 南都物业等涨停 首开股份8日斩获7板 [1] - 影视股再度上扬 幸福蓝海涨超12% 金逸影视收获3连板 中国电影涨停 [1] - 赢合科技尾盘涨停 股价创近4年新高 [1]
定制化AI芯片订单井喷频抢风头,英伟达酝酿“反攻”
南方都市报· 2025-09-13 04:59
行业趋势 - AI ASIC芯片市场受降低算力成本和分散供应链风险需求驱动快速增长 海外巨头博通和迈威尔业绩表现突出 同时国产ASIC芯片公司订单高涨 [1][8][10] - 2023年全球AI ASIC市场规模约66亿美元 预计2028年达到554亿美元 2023-2028年复合年均增长率达53% [9] - 2024年中国AI芯片市场规模达1425.37亿元 其中GPU芯片占约69.9%的市场份额 ASIC等其它AI芯片约占30.1% [3] 技术路线对比 - 通用GPU适用于模型训练场景 具有通用性强和生态成熟的优势 英伟达在该领域一家独大 [2][18] - ASIC芯片为特定任务定制 在模型推理场景具有更高性能和能效 成本优势显著 谷歌TPU和亚马逊Trainium单位算力成本仅为英伟达H100的70%和60% [1][2] - 模型推理分为预填充和解码两个阶段 预填充阶段需要高计算能力 解码阶段依赖快速内存传输 英伟达新推出的Rubin CPX芯片针对预填充阶段优化 采用成本较低的GDDR7内存 物料清单成本仅为R200芯片的25%但提供其60%的计算能力 [13][15][17] 国产ASIC发展 - 芯原股份2024年7月1日至9月11日新签订单12.05亿元 较2024年第三季度全期大幅增长85.88% 其中AI算力相关订单占比约64% [1] - 公司2025年上半年芯片设计业务收入中 AI算力相关收入占比约52% 拥有六类自主处理器IP和1600多个数模混合IP 2024年半导体IP授权业务市场占有率中国第一全球第八 [3][4] - 国产AI ASIC阵营包括互联网大厂和云厂商如华为昇腾、阿里巴巴平头哥、百度昆仑芯 以及专门的芯片设计公司如寒武纪和燧原科技 [6][8] - 国产芯片用于大模型训练难度较高 华为昇腾可能是唯一可用于大模型训练的芯片 科大讯飞基于昇腾芯片训练大模型但需额外两个月适配时间 [18][20] 海外ASIC动态 - 博通2025财年第三季度AI业务实现52亿美元营收 同比增长63% 市值高达1.6万亿美元 全球芯片企业中仅次于英伟达 [10] - 博通新增第四位重量级客户 订购价值超过100亿美元的定制AI芯片 媒体报道可能是OpenAI 现有三大客户为谷歌、Meta和字节跳动 [10] - 马斯克旗下xAI和苹果公司也与博通开展ASIC芯片开发合作 博通在高速网络与连接技术方面积累深厚 具备AI定制芯片设计优势 [10][11] - 英伟达发布专门面向AI推理的Rubin架构芯片Rubin CPX 预计2026年底上市 通过缩减高成本配置提升性价比 回应ASIC竞争 [12][13] 市场格局展望 - AI芯片市场上ASIC和通用GPU将长期共存 通用GPU适应模型训练和频繁迭代 ASIC在模型推理场景具有定制化优势 [18][21] - 国产通用GPU厂商通过兼容CUDA生态降低用户迁移成本 长期将发展自有核心技术构建自主生态系统 [20][21] - 国际形势变化与供应链重构背景下 中国芯片供应商及云厂商投入自研ASIC的必要性愈发凸显 [8]
芯原股份-U分析师会议-20250912
洞见研报· 2025-09-12 13:50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 芯原是依托自主半导体IP提供芯片定制和IP授权服务的企业,技术能力领先,在手订单和新签订单表现良好,未来有望通过并购和业务拓展提升竞争力和业绩 [22][24][25]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调研基本情况 - 调研对象为芯原股份 - U,所属行业是半导体,接待时间为2025年9月12日,接待人员有公司董事长、总裁戴伟民和公司董事、董事会秘书、人事行政高级副总裁石雯丽 [17] 详细调研机构 - 参与调研的机构为博道基金,类型是基金管理公司 [20] 调研机构占比 未提及 主要内容资料 - 公司拥有六类处理器IP及1600多个数模混合IP和射频IP,有丰富面向AI应用的软硬件芯片定制平台解决方案,应用领域广泛,客户众多 [22][23] - 公司以“IP芯片化、芯片平台化、平台生态化”为指导推进Chiplet技术研发和产业化,在主流半导体工艺节点有优秀设计能力和成功流片经验 [23] - 2024年芯原是中国大陆排名第一、全球排名第八的半导体IP授权服务提供商,知识产权授权使用费收入排名全球第六,IP种类在全球前十IP企业中排名前二 [24] - 2025年第二季度公司营收5.84亿元,环比增长49.90%,主要由知识产权授权使用费收入及量产业务收入增长带动 [24] - 截至2025年第二季度末,公司在手订单金额30.25亿元,较第一季度末增长5.69亿元,环比增长23.17%,2025年第二季度新签订单11.82亿元,单季度环比提升近150% [24][25] - 公司拟并购芯来科技,预计交易完成后强化RISC - V领域布局,补足CPU IP,构建全栈式异构计算IP平台,为AI ASIC业务带来效益和产业价值 [25][26] - 2025年7月1日至9月11日,公司新签订单12.05亿元,较去年第三季度全期大幅增长85.88%,AI算力相关订单占比约64% [26] - 高速SerDes接口IP是研究热点,公司坚持自主研发,适时收购引进技术,未来视业务需要择机进行投资或并购 [27][28] - 公司积极布局RISC - V行业超7年,牵头成立中国RISC - V产业联盟,联合发起成立上海开放处理器产业创新中心,协助举办“RISC - V中国峰会” [28][29] - 截至2025年6月末,公司半导体IP获RISC - V主要芯片供应商10余款芯片采用,为20家客户的23款RISC - V芯片提供一站式芯片定制服务,基于RISC - V核推出多个芯片设计平台和硬件开发板 [30]
收购亏损芯片公司 芯原股份复牌20cm涨停!
国际金融报· 2025-09-12 13:30
并购交易结构 - 公司拟通过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方式收购芯来科技97.0070%股权 并募集配套资金 交易完成后芯来科技将成为全资子公司[2] - 股份发行价格为106.66元/股 不低于定价基准日前20个交易日股票交易均价的80%[2] - 交易不构成关联交易及重组上市 但构成重大资产重组 审计评估工作尚未完成 交易价格未最终确定[2] 市场反应 - 公司股票复牌后涨停 收盘价达183.6元[3] 标的公司业务概况 - 芯来科技主营RISC-V CPU IP设计授权及服务 拥有超300家国内外授权客户 应用领域涵盖AI 汽车电子 5G通信等[4] - 标的公司2023-2024年及2025年前三月营业收入分别为6945.99万元 7794.70万元 616.34万元[4] - 同期净利润为-3179.20万元 -4401.99万元 -2116.44万元 剔除股份支付后净利润为-82.91万元 -761.74万元 -1209.75万元[4] 财务特征与风险 - 半导体IP授权服务毛利率超90% 剔除股份支付影响后已接近盈亏平衡[5] - 未盈利主因包括高研发投入(技术密集行业特征)及大范围股权激励导致的股份支付费用[5] - 交易存在商誉减值风险 需每年进行减值测试 若经营未达预期将影响上市公司业绩[5] 协同效应与行业定位 - 标的公司与上市公司同属半导体IP行业 业务存在强协同效应[6] - 交易将完善公司核心处理器IP+CPU IP全栈式异构计算平台 增强AI ASIC设计灵活度及创新能力[6] 上市公司财务状况 - 公司2022-2024年营业收入分别为26.79亿元 23.38亿元 23.22亿元 净利润分别为0.74亿元 -2.96亿元 -6.01亿元[6]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总收入9.74亿元(同比增4.49%) 归母净利润亏损3.2亿元(上年同期亏2.85亿元)[6] 收购短期影响 - 芯来科技仍处于亏损状态 收购短期内难以带来业绩增益[7]
收购亏损芯片公司,芯原股份复牌20cm涨停!
国际金融报· 2025-09-12 13:28
并购交易概述 - 公司拟通过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方式收购芯来科技97.0070%股权并募集配套资金 交易对价尚未最终确定 发行股份价格为106.66元/股 [1] - 交易构成重大资产重组 不构成关联交易或重组上市 公司股票复牌后涨停至183.6元 [1] - 交易完成后芯来科技将成为全资子公司 公司原直接持有标的2.9930%股权 [3] 标的公司业务概况 - 芯来科技主营RISC-V CPU IP设计及授权服务 拥有超300家国内外授权客户 应用领域覆盖AI 汽车电子 5G通信等 [3] - 标的公司半导体IP授权服务毛利率超90% 2023-2024年营收分别为6945.99万元和7794.70万元 [4] - 2025年前三个月营收616.34万元 剔除股份支付影响后净利润接近盈亏平衡 [4] 财务表现分析 - 芯来科技2023年净亏损3179.20万元 2024年扩大至4401.99万元 2025年前三个月亏损2116.44万元 [4] - 剔除股份支付后 2023-2025年一季度净利润分别为-82.91万元 -761.74万元和-1209.75万元 [4] - 未盈利主因行业研发投入大及股权激励导致股份支付费用较高 [4] 协同效应与战略意义 - 标的与上市公司同属半导体IP行业 交易将完善核心处理器IP+CPU IP全栈式异构计算平台 [6] - 并购强化AI ASIC设计灵活度与创新能力 提升关键业务市场竞争力 [6] - 上市公司2022-2024年营收从26.79亿元降至23.22亿元 净利润由盈转亏 2024年亏损6.01亿元 [7] 风险提示 - 交易存在商誉减值风险 需每年进行减值测试 若标的经营未达预期将影响上市公司业绩 [5] - 标的目前处于亏损状态 收购短期内难以对上市公司业绩产生增益 [8]
电子行业今日涨1.16%,主力资金净流出75.17亿元
证券时报网· 2025-09-12 13:17
市场整体表现 - 沪指9月12日下跌0.12% [1] - 申万行业中有9个行业上涨 涨幅前两位为有色金属(+1.96%)和房地产(+1.51%) [1] - 电子行业当日上涨1.16% [1][2] - 通信行业(-2.13%)和综合行业(-1.95%)跌幅居前 [1] 资金流向概况 - 两市主力资金全天净流出536.40亿元 [1] - 6个行业实现主力资金净流入 有色金属行业净流入21.68亿元居首 [1] - 建筑装饰行业净流入7.21亿元 日涨幅0.96% [1] - 25个行业出现主力资金净流出 非银金融行业净流出81.38亿元规模最大 [1] - 电子行业净流出75.17亿元 通信/计算机/银行等行业净流出规模较大 [1] 电子行业个股表现 - 行业467只个股中239只上涨 4只涨停 224只下跌 [2] - 184只个股获资金净流入 其中21只净流入超亿元 [2] - 兆易创新净流入12.66亿元居首 芯原股份(3.40亿元)和德明利(3.37亿元)紧随其后 [2] - 资金净流入榜显示华勤技术净流入2.92亿元 北京君正净流入2.45亿元 [2] - 29只个股净流出超亿元 立讯精密净流出25.92亿元最多 [2][4] - 工业富联净流出14.05亿元 海光信息净流出9.83亿元 [2][4] - 中芯国际净流出8.85亿元 领益智造净流出5.07亿元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