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上海银行(601229)
icon
搜索文档
前有“强敌”后有“追兵”,稍不留神即被超越——上海银行2024年财报分析
数说者· 2025-05-06 22:10
公司概况 - 上海银行前身为1996年由上海市98家城市信用合作社组建的"上海城市合作银行",1998年更名,2016年在上交所上市(股票代码601229)[1] - 业务区域覆盖上海(48 02%贷款占比)、长三角其他地区(30 25%)、珠三角(12 07%)、环渤海(6 39%)及中西部(3 28%)[1][3] - 2024年末贷款总额1 405 755 816万元,不良贷款率1 18%,较2023年下降3BP[3][15] 财务表现 - 2024年总资产3 23万亿元(同比+4 57%),营业收入529 86亿元(同比+4 79%),归母净利润235 60亿元(同比+4 50%),结束连续两年负增长但仍低于2021年水平[4] - 投资收益131 66亿元(同比+94 42%)成为营收增长主要驱动力,利息净收入占比降至61 31%(同比下降8 23个百分点)[9][13] - 净息差1 17%(同比下降17BP),低于六大行最低交通银行(1 27%)及同业渤海银行(1 31%)[11][13] 同业对比 - 总资产规模被江苏银行超越后位列城商行第三,营收/净利润排名第四(落后江苏银行、北京银行、宁波银行),十年前仅次于北京银行[8] - 南京银行在营收/净利润指标上紧追,差距逐步缩小[8] 资产质量 - 不良贷款拨备覆盖率269 81%(同比下降2 85个百分点),关注类贷款占比2 06%、逾期率1 72%均高于不良率[15][17] - 公司贷款不良率1 37%(持续下降)高于个人贷款1 14%(持续上升),个人经营性贷款不良率1 56%超过消费贷1 45%,房贷不良率0 45%保持低位[18][23][24] - 贷款结构以公司贷款为主,有助于整体风险控制[20]
[预告]上海银行2024年度暨2025年第一季度业绩说明会将于5月7日举行
全景网· 2025-05-06 08:46
公司业绩表现 - 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529.86亿元 同比增长4.79% 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35.60亿元 同比增长4.50% [6] - 2025年第一季度营业收入135.97亿元 同比增长3.85% 其中利息净收入同比增长4.65% 非利息收入同比增长2.60% 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62.92亿元 同比增长2.30% [7] - 不良贷款率降至1.18% 逾期90天以上贷款占比降至84.14% 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提升至10.35% [6] 战略发展布局 - 以精品银行为战略愿景 将数字化作为创新驱动核心力量 加快转型发展 [5] - 深耕普惠 科创 绿色 民生等金融领域 打造上行惠相伴 绿树城银等特色服务品牌 推出上行e链 上行e企赢 小微快贷等专业服务体系 [5] - 服务长三角一体化 京津冀协同 粤港澳大湾区 成渝双城经济圈等国家战略 区域服务能级持续提升 [5] 机构网络建设 - 在上海 宁波 南京 杭州 天津 成都 深圳 北京 苏州设立一级分行 在无锡 绍兴 南通等地区设立二级分行 覆盖长三角 京津 粤港澳和中西部重点城市 [6] - 设立上银香港 上银国际 上银基金 上银瑞金 上银理财等子公司 发起设立村镇银行 与携程共同设立尚诚消费金融 跨境和综合经营布局完善 [6] 行业地位与规模 - 集团总资产超3万亿元 年营收超500亿元 盈利超200亿元 资产质量保持银行业较好水平 [6] - 位列国内20家系统重要性银行之一 在英国《银行家》杂志全球银行1000强榜单中进入前百强 [6]
你追我赶的长三角城商行!
券商中国· 2025-05-04 08:54
行业信贷趋势 - 我国银行业整体信贷投放增速从两位数放缓至个位数,主要由于有效信贷需求不足,尤其是居民部门需求不足 [1] - 长三角地区城商行得益于当地经济活力,信贷投放增速保持稳健,一季度资产规模平均环比增速达7% [4][6] 长三角城商行资产规模变化 - 江苏银行资产规模首次站上4万亿元,增速12.84%,位居国内城商行第二、长三角第一 [3][6] - 宁波银行资产规模3.4万亿元,增速8.67%,超越上海银行(3.27万亿元,增速1.37%)成为长三角第二位 [3][6] - 南京银行和杭州银行资产规模分别为2.77万亿元(增速6.71%)和2.22万亿元(增速5.2%) [6] 信贷结构分析 - 长三角银行资产增量主要靠对公驱动,零售端增速普遍放缓 [7] - 江苏银行和宁波银行企业贷款增速分别达28.59%和24.13%,显著高于其他银行 [7] - 上海银行对公信贷余额增速仅为3.17%,南京银行对公信贷增速也有所放缓 [7] 净利息收入表现 - 长三角城商行净利息收入实现双位数高增,江苏银行(165.92亿元,同比21.94%)、宁波银行(128.35亿元,同比11.59%)、南京银行(77.52亿元,同比17.80%)表现突出 [8] - 利息净收入增长支撑营收,南京银行利息净收入占营收比重上升5.22个百分点至54.63% [11] 营收与利润表现 - 长三角城商行一季度营收平均同比增速约5%,高于上市城商行平均1.59%的增速 [11] - 江苏银行以223.04亿元营收规模位居上市城商行首位,归母净利润97.80亿元,同比增速8.16% [12] - 杭州银行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速达17.30%,为五家银行中最高 [12] 非息收入与投资收益 - 长三角银行投资收益表现亮眼,江苏银行、宁波银行、南京银行投资收益同比增速在三成上下,占营收比重约20% [12] - 上海银行和杭州银行投资收益同比增速分别达119%和116%,占营收比重分别为22.86%和19.61% [12] - 2024年长三角农商行非息收入同比增幅普遍在20%-90%之间,张家港行和瑞丰银行非息收入同比增幅分别达97%和84% [14] 全行业投资收益趋势 - 一季度A股42家上市银行中34家投资收益实现正增长,10家银行同比增速超100%,光大银行以302.96%增速居首 [13] - 半数以上上市银行投资收益同比增速在20%-90%区间,显示银行债市兑现收益现象明显 [13]
A股上市城商行一季报出炉:北京银行、贵阳银行、厦门银行营收利润均下降
观察者网· 2025-05-03 07:24
营收表现 - 2025年一季度17家A股上市城商行中14家营收正增长,3家负增长,平均增速2.96%,较上年同期5.61%下降2.65个百分点[1][3] - 青岛银行营收增速领跑达9.69%,西安银行、南京银行、江苏银行紧随其后,增速分别为8.14%、6.53%、6.21%[3] - 北京银行、贵阳银行、厦门银行营收负增长,同比分别为-3.18%、-16.91%、-18.42%[4] - 江苏银行营收规模最大达223.04亿元,宁波银行、北京银行、南京银行、上海银行营收超100亿元,厦门银行营收最低仅12.14亿元[4][5] 净利润表现 - 14家城商行归母净利润正增长,3家负增长,平均增速5.49%,较上年同期7.05%下降1.56个百分点[1][6] - 杭州银行净利润增速17.3%居首,齐鲁银行、青岛银行增速超15%[7] - 北京银行、贵阳银行、厦门银行净利润负增长,同比分别为-2.44%、-6.82%、-14.21%[7] - 江苏银行净利润规模最大达97.8亿元,北京银行、宁波银行超70亿元,西安银行、厦门银行、兰州银行低于10亿元[7][8] 资产规模 - 2025年3月末A股上市城商行资产规模较上年末增长6.53%,较上年同期增速上升1.88个百分点[2][8] - 8家城商行资产规模超万亿元,北京银行(44694.22亿元)、江苏银行(44596.21亿元)超4万亿元,宁波银行、上海银行超3万亿元[9][10] - 江苏银行资产规模增速最快达12.84%,上海银行增速最低仅1.37%[10] 资产质量 - 7家城商行不良贷款率低于1%,成都银行最低为0.66%,宁波银行、杭州银行均为0.76%[11][12] - 兰州银行不良贷款率最高达1.81%,郑州银行、贵阳银行分别为1.79%、1.66%[12]
42家A股上市银行日赚58.58亿元,5家中小银行投资收益翻倍
华夏时报· 2025-04-30 14:03
金融投资业务成为银行营收新引擎 - 金融投资业务从传统配置工具升级为上市银行营收增长新引擎,债券投资在2024年市场利率下行周期中展现出强劲收益弹性,有效缓冲利息净收入下滑对财务报表的冲击 [2] - 42家A股上市银行中40家金融投资金额增长,37家投资收益正增长,5家中小银行收益翻倍,部分区域银行投资收益占营收比重突破15% [2] - 行业整体加码金融投资背景下仍有5家机构投资收益同比缩水,反映市场波动加剧背景下投资能力分化 [2] 2024年上市银行投资收益数据 - 42家上市银行合计实现归母净利润2.14万亿元(日均58.58亿元),营业收入5.65万亿元(日均154.83亿元),金融投资总额91.41万亿元,投资收益5128.03亿元 [3] - 37家银行投资收益正增长,5家中小银行增速超100%:张家港行(176.81%)、厦门银行(121.14%)、紫金银行、贵阳银行、瑞丰银行 [3][4] - 5家银行投资收益缩水,长沙银行降幅最大达24.18% [4] 投资收益营收占比提升 - 2024年42家银行投资收益占营收比重平均值达15.61%(2023年为12.33%),9家中小银行占比超20%,张家港行最高达27.39% [4] - 25家银行占比10%-20%(含13家城商行、4家农商行、7家股份行、1家国有大行),中小银行中仅沪农商行占比低于10%(9.18%) [4] - 江苏银行、宁波银行、南京银行、北京银行、上海银行投资收益超100亿元,农商行中渝农商行(41.99亿元)、沪农商行(24.45亿元)领先 [5] 中小银行债券投资策略 - 中小银行因净息差收窄和国有大行普惠金融挤压市场份额,调整资产配置增厚投资收益,2024年农商行成为债券市场多头且成交活跃 [6] - 有效融资需求不足导致"资产荒",市场信用风险上升促使中小银行扩大债券投资,"大行放贷,小行买债"格局形成 [6] - 开源证券指出中小银行因贷款收益率低、存款增长快、资金成本高,倾向加大配债力度赚票息或做委外投资 [6] 债券投资品种与市场环境 - 债券投资为中小银行最青睐品种,多家银行提及"处置债券产生收益增加"和"债券交易账户规模大增",渝农商行通过优化交易策略实现投资收益及公允价值变动净损益38.48亿元(同比增16.35亿元) [7] - 2024年债券收益率下行(10年期国债收益率从高点降至1.68%)推动收益增长,但未来利率走势不确定性可能影响收益稳定性 [7] 2025年债券投资展望 - 招商银行预计2025年债券利率震荡下行概率较大,中国银行计划加大对国债和地方债投资并适度增加信用债配置 [8] - 厦门银行认为在积极财政政策和宽松货币政策下,债券市场仍存在配置和交易机会 [8]
上海银行(601229) - 上海银行2024年度股东大会会议材料
2025-04-30 10:33
业绩数据 - 2024年末集团总资产32,266.56亿元,同比增长4.57%[11] - 2024年末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资产2,541.93亿元,同比增长6.54%[11] - 2024年度集团营业收入529.86亿元,较上年度增长4.79%[11] - 2024年度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35.60亿元,较上年度增长4.50%[11] - 2024年末集团不良贷款率1.18%,较上年末下降0.03个百分点[11] - 2024年末资本充足率14.21%,较上年末上升0.83个百分点[11] - 2024年末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10.35%,较上年末上升0.82个百分点[11] - 2024年公司总市值提升53.27%[12] - 2024年股价涨幅68.98%,居A股上市银行首位[28] 用户数据 - 普惠型贷款余额较上年末增长13.31%[20] - 科技型企业贷款余额较上年末增长13.84%[20] - 绿色贷款余额较上年末增长16.38%[20] - 养老金客户人均AUM增长7.82%[21] - 上海地区住房按揭贷款余额较上年末提升6.83%[22] - 上海地区新能源汽车消费贷款余额较上年末提升8.84%[22] - 对公获客较上年末增长155.32%[22] 未来展望 - 预计2025年我国GDP增速5.0%左右,社会融资规模、广义货币增速7%左右[66] - 2025年末集团总资产目标33560亿元,较2024年末增长4.0%[68] - 2025年集团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目标238.0亿元,较2024年增长1.0%[68] 新产品和新技术研发 - 无相关内容 市场扩张和并购 - 无相关内容 其他新策略 - 2024年公司加大重点领域、重点区域信贷投放力度,提高服务实体经济质效[61] - 2024年公司聚焦核心经营指标改善,加强息差管理,增强市场敏感性,提升交易能力[61] - 2024年公司完善风险管理体系,加大不良管控和清收化解力度[61] - 公司研究修订关联交易管理办法,完善配套制度,强化关联方信息维护和日常管理[163] - 公司建立独立董事责任保险制度,优化责任险覆盖面和履职风险匹配[122] - 公司建立健全与履职要求、能力相匹配的独立董事津贴制度,引入薪酬与履职评价挂钩机制[123] - 公司持续保障独立董事知情权,畅通沟通交流渠道[123] - 公司根据监管规定修订公司章程、独立董事工作规则,完善履职保障规定[124]
长三角城商行座次重排:宁波银行首次超过上海银行 三大业务板块动能切换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4-30 09:38
资产规模与营收表现 - 截至一季度末,江苏银行以4.46万亿元总资产位居四家城商行之首,宁波银行以3.40万亿元首次超过上海银行的3.27万亿元,南京银行最低为2.77万亿元 [1] - 2024年全年营收排名:江苏银行808.15亿元、宁波银行666.31亿元、上海银行529.86亿元、南京银行502.73亿元,南京银行以11.32%增速领跑 [1] - 一季度营收座次重排:江苏银行223.04亿元(+6.21%)、宁波银行184.95亿元(+5.63%)、南京银行141.90亿元(+6.53%)超越上海银行的135.97亿元(+3.85%) [2] 盈利能力与净利润 - 2024年江苏银行净利润333.06亿元(+10.97%)为唯一超300亿元的城商行,宁波银行272.21亿元(+6.29%)、上海银行235.60亿元(+4.38%)、南京银行203.65亿元(+9.31%) [2] - 一季度江苏银行单季净利润突破100亿元达100.92亿元,宁波银行74.56亿元、南京银行62.92亿元、上海银行61.39亿元 [2] 业务结构动态调整 - 利息净收入分化明显:宁波银行2024年增速17.32%最快,江苏银行6.29%,南京银行从2023年-5.63%改善至+4.62%,上海银行仍下降7.62% [3] - 中收表现:江苏银行手续费及佣金收入同比+3.29%唯一正增长,宁波银行(-19%)、上海银行(-19%)、南京银行(-28.55%)降幅收窄 [4] - 投资收益:江苏银行和宁波银行2024年增速分别从49.71%/10.94%回落至15.46%/-3.68%,上海银行(+63.91%)和南京银行(+26.99%)仍增长 [5][6] 息差与负债管理 - 一季度净息差:江苏银行1.82%(降4bp)、宁波银行1.80%(降6bp)、南京银行1.43%(降51bp)、上海银行1.16%(降1bp) [8] - 负债成本压力:江苏银行企业定期存款增速34.91%、储蓄定期存款+17.28%反映存款定期化趋势,南京银行强调负债成本控制对改善息差效果更明显 [9] 信贷投放策略 - 对公贷款:江苏银行(+28.59%)和宁波银行(+24.13%)加速投放,余额分别达1.32万亿元和8197.22亿元,上海银行仅增3.17% [9] - 零售信贷:南京银行增幅扩大,江苏银行一季度个贷新增超百亿元,宁波银行贷款平均收益率4.84%为四行最高 [10]
上海银行2024年净利润增长4.5% 拟10派2.2元
犀牛财经· 2025-04-29 08:53
经营业绩 - 2024年营业收入52986亿元同比增长479% [2] - 2024年归母净利润23560亿元同比增长45% [2] - 2025年一季度营业收入13597亿元同比增长385% [3] - 2025年一季度归母净利润6292亿元同比增长23% [3] 收入结构 - 利息净收入32486亿元同比下降762% [3][4] - 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3959亿元同比下降1946% [3][4] - 其他非利息净收入16541亿元同比增长5775% [3][4] - 投资收益13166亿元同比增长9442% [4] 成本与利润 - 业务及管理费12622亿元同比增长141% [3] - 信用减值损失12447亿元同比增长886% [3] - 营业利润27302亿元同比增长489% [3] - 利润总额27021亿元同比增长434% [3] 资产质量 - 不良贷款余额16580亿元较2023年末减少025亿元 [5] - 不良贷款率118%较2023年末下降003个百分点 [5] - 个人贷款和垫款不良率114%较2023年末上升025个百分点 [5] 股东回报 - 拟每10股派发现金股利22元(含税) [2]
上海银行(601229):业绩稳健;风险改善;息差韧性强
新浪财经· 2025-04-29 02:35
财务表现 - 1Q25营收同比+3 9%(2024全年同比+4 8%)[1] - 1Q25净利润同比+2 3%(2024全年同比+4 5%)[1] - 1Q25单季净利息收入环比+11%,年化净息差环比提升11bp至1 15%[1] - 1Q25净非息同比+2 6%(2024同比+33 1%),其中净手续费同比-8 2%(2024同比-19 5%),净其他非息同比+6 0%(2024同比+57 8%)[3] 资产负债结构 - 资产端:1Q25生息资产同比+3 3%(2024同比+3 9%),贷款同比+0 5%(2024同比+2 1%)[1] - 信贷结构:2024年对公新增占91 7%,票据新增占52 8%,零售占-44 5%[2] - 行业投放:泛政信类(61%)、批发零售类(36 2%)、制造业类(32 2%)、信息传输计算机软件(13 4%)[2] - 负债端:1Q25计息负债同比+4 2%,存款同比+4 6%[2] - 存款结构:2024年企业活期-1 6%、个人活期+3 1%、企业定期+6 4%、个人定期+7 8%,活期占比34 1%[2] 资产质量 - 1Q25不良率稳定在1 18%,年化不良生成率0 74%(2024年1 03%)[3] - 2024逾期率较2023上升2bp至1 73%[3] - 拨备覆盖率271 24%,拨贷比3 2%[3] - 对公不良率1 37%(环比降3bp),零售不良率1 14%(环比升3bp)[3] 业务布局 - 公司扎根上海,深耕长三角、粤港澳、京津冀等国家战略区域[4] - 2024年批零行业、信息传输计算机行业投放占比显著提升[1]
上海银行(601229):净息差稳住 拨贷比、分红比率再提升
新浪财经· 2025-04-29 02:35
财务表现 - 2024年营收同比增长4.79%,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4.50%,与业绩快报一致 [2] - 2025Q1营收同比增长3.85%,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2.30% [2] - 2025Q1利息净收入同比增长4.65%,非利息收入同比增长2.60% [2] - 2025-2027年营收预测为541、555、570亿元,同比增速为2.02%、2.74%、2.63% [3] - 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预测为244、249、256亿元,同比增速为3.59%、2.18%、2.51% [3] 业务亮点 - 2025Q1净息差同比平稳,利息净收入增速超过资产增速 [2] - 非息收入增长主要来自投资收益 [2] - 2025Q1人民币公司存款同比增长5.0%,付息率1.51%,同比下降31bps [2] - 2025Q1人民币个人存款同比增长5.5%,付息率1.90%,同比下降32bps [2] - 公司服务司库客户6507户,较2024年末增长5.24% [2] - 2025Q1养老金代发获客量同比增长10.30%,上海地区养老金客户份额第一 [2] 资产质量 - 2025Q1不良率1.18%,与上年末持平 [3] - 2025Q1关注类贷款占比2.05%,较上年末下降1bp [3] - 2025Q1拨备覆盖率271.24%,较上年末提升1.43pct [3] - 2025Q1拨贷比3.20%,较上年末环比提升2bps [3] 股东回报 - 分红比率提升至超31% [2] - 2025-2027年EPS预测为1.66、1.70、1.74元 [3] - 2025-2027年P/E为6.29、6.15、6.00倍,P/B为0.59、0.56、0.52倍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