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银行(601229)

搜索文档
上海银行(601229) - 上海银行关于A股可转换公司债券2025年跟踪评级结果的公告
2025-06-23 09:01
信用评级 - 公司委托上海新世纪对“上银转债”进行跟踪信用评级[4] - 2025年6月23日出具本次信用评级报告[4] - 本次主体和“上银转债”信用评级均维持“AAA”,展望“稳定”[4][5] - 评级结果较前次无变化,“上银转债”仍可用于质押式回购[4][5] - 信用评级报告详见上海证券交易所网站[5]
上海银行(601229) - 上海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公开发行A股可转换公司债券定期跟踪评级报告
2025-06-23 09:00
评级信息 - 2025年6月23日跟踪评级上海银行主体和债券信用等级均为AAA,展望稳定[7] 业绩数据 - 2022 - 2024年总资产分别为28785.25亿、30855.16亿、32266.56亿元[11][62] - 2022 - 2024年净利润分别为223.18亿、225.72亿、235.60亿元[14][62] - 2024年总资产增速4.57%,营业收入529.86亿元,增速4.79%,净利润增速4.38%[33] 资产质量 - 2022 - 2024年不良贷款率分别为1.25%、1.21%、1.18%[14][62] - 2022 - 2024年拨备覆盖率分别为291.61%、272.66%、269.81%[14][62] - 2024年末逾期贷款规模242.49亿元,占比1.73%,略有回升[44] 资本充足率 - 2022 - 2024年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分别为9.14%、9.53%、10.35%[14][62] - 2022 - 2024年资本充足率分别为13.16%、13.38%、14.21%[62] - 2024年末核心一级资本净额2304.39亿元,一级资本净额2504.11亿元,资本净额3165.70亿元[56][57] 业务结构 - 2024年末上海及长三角地区(除上海)贷款及垫款占比分别为48.02%和30.25%[32] - 2024年零售存款规模同比增长6.82%,总额5975.42亿元;零售贷款规模下降3.00%,总额4139.25亿元[35][36] - 2024年末资金业务规模16433.40亿元,占资产比重50.93%,较上年末上升0.82个百分点[37] 理财与基金 - 2024年末上银理财产品规模3268.77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6.55%;上银基金资产管理规模2656.91亿元,较上年末增长37.44%[38][40] 贷款集中度 - 2024年末最大单一客户贷款集中度和最大十家客户贷款集中度分别为2.39%和14.72%[43] 负债情况 - 2024年末总负债29719.99亿元,吸收存款17405.85亿元占比58.57%,零售定期存款4789.95亿元占比16.12%[51] 流动性指标 - 2024年末流动性比例105.05%,流动性覆盖率167.73%,净稳定资金比例109.89%[52] 收益结构 - 2024年利息净收入324.86亿元占比61.31%,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39.59亿元占比7.47%,投资净收益131.66亿元占比24.85%[54] 股东情况 - 截至2024年末,第一大股东联和投资公司持股比例14.68%,第二大股东上港集团持股比例8.30%,第三大股东桑坦德银行持股比例6.54%[59] 优势与风险 - 公司主要优势包括业务规模居城商行前列、区域市场竞争力强等[7][12] - 公司主要风险有经济与金融环境风险、资金业务风险、盈利增长压力[12] 评级调整 - 若经营规模等下滑、资产质量等恶化、外部支持弱化,主体信用等级或评级展望可能被下调[13]
上海银行(601229) - 上海银行监事会2025年第三次会议决议公告
2025-06-23 09:00
公司信息 - 证券代码601229,简称为上海银行[1] - 优先股代码360029,简称为上银优1[1] - 可转债代码113042,简称为上银转债[1] 会议情况 - 监事会2025年第三次会议于6月23日书面传签召开[2] - 审议通过2024年度监督评价报告议案,4票同意[2]
中证国有企业红利指数上涨0.27%,前十大权重包含上海银行等
搜狐财经· 2025-06-23 00:33
指数表现 - 中证国有企业红利指数6月20日上涨0.27%报2079.1点,成交额397.36亿元 [1] - 该指数近一个月下跌0.93%,近三个月上涨0.25%,年初至今下跌2.69% [1] - 指数基日为2009年6月30日,基点为1000点 [1] 指数构成 - 从国有企业中选取现金股息率高、分红稳定的100只上市公司证券作为样本 [1] - 十大权重股包括:中远海控(2.66%)、冀中能源(2.06%)、潞安环能(1.53%)、山西焦煤(1.5%)、山煤国际(1.5%)等 [1] - 上海交易所占比83.2%,深圳交易所占比16.8% [1] 行业分布 - 金融占比28.1%,工业占比24.84%,能源占比21.72% [2] - 原材料占比8.08%,通信服务占比6.47%,房地产占比3.88% [2] - 可选消费占比3.53%,公用事业占比1.77%,主要消费占比1.6% [2] 调整规则 - 样本每半年调整一次,时间为每年6月和12月第二个星期五的下一个交易日 [3] - 调整条件包括:实际控制人属性、现金股息率>0.5%、市值和成交额排名前90%、股利支付率0-1等 [3] - 每次调整比例一般不超过20%,特殊情况除外 [3] 跟踪基金 - 包括西部利得国企红利指数增强C、鹏扬中证国有企业红利联接A/C、华安中证国有企业红利联接A/C等 [4] - 还包括鹏扬中证国有企业红利ETF、西部利得国企红利指数增强A、华安中证国有企业红利ETF [4]
上海银行党委书记顾建忠:通过“四化”拓展普惠金融的新境界、新领域
新华财经· 2025-06-19 10:10
普惠金融发展策略 - 上海银行通过"四化"拓展普惠金融新境界:数字深度融合的场景化、数据驱动的生态化、普惠金融服务的综合化、数字化与人的能力专业化结合 [1] - 普惠金融需把握可及性标准:合理的风险覆盖和真实场景背景下的真实融资需求 [1] - 全国普惠贷款规模相比2015年增长2.6倍 [1] 科技金融业务逻辑重塑 - 转变科创企业风险评价逻辑:从抵押/现金流转向技术/团队等未来价值,聚焦企业成长性 [2] - 重塑风险收益平衡逻辑:摒弃单笔业务回报思维,多维度考量整体收益,挖掘企业未来成长空间 [2] 普惠金融与科技企业挑战 - 科技金融"含科性"提升,但初创期科技企业普遍面临营收少、无抵质押物等融资难题 [1] - 商业银行需在科技金融领域担当责任,坚持"做难而正确的事" [1]
银行股逆势走强 农业银行等多股再创历史新高
快讯· 2025-06-18 03:05
银行股表现 - 银行股盘中逆势走强 [1] - 农业银行 中信银行 浦发银行 北京银行 成都银行再创历史新高 [1] - 上海银行 中国银行 建设银行 江苏银行等跟涨 [1]
正式落地!两大行获注资超千亿元,银行ETF龙头(512820)冲高回落,连续3日累计吸金超2400万元!大火的银行板块还能上车吗?
搜狐财经· 2025-06-17 09:25
市场表现 - A股走势分化,银行ETF龙头(512820)冲高回落,收跌0.2%,盘中价一度创历史新高 [1] - 资金连续3日增持高股息板块,银行ETF龙头(512820)近3日累计吸金超2500万元 [1] - 银行ETF龙头标的指数成分股涨跌不一,苏农银行大涨超2%,招商银行、工商银行、农业银行、建设银行、邮储银行等微涨 [3] 成分股表现 - 招商银行涨0.44%,估算权重15.59%,成交额21.78亿元 [4] - 兴业银行跌0.63%,估算权重11.97%,成交额11.85亿元 [4] - 工商银行涨0.42%,估算权重7.46%,成交额16.31亿元 [4] - 交通银行跌0.13%,估算权重5.46%,成交额7.98亿元 [4] - 农业银行涨0.18%,估算权重5.37%,成交额13.82亿元 [4] 资本补充与政策支持 - 交通银行、中国银行分别募集资金1200亿元、1650亿元,四大行定增募资额合计达5200亿元,有关部门出资5000亿元 [5] - 增资提升国有大行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增强风险应对能力,对股息率摊薄有限,形成长期利好 [5] - 商业银行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和资本充足率分别为10.7%、15.3%,同比增加0.2pct、0.4pct [15] 市场表现回顾 - 银行ETF龙头标的指数近6个月涨幅达15.33%,超额收益16.51% [5] - 自2023年12月8日底部回升以来,银行ETF龙头标的指数大涨52% [5] 配置价值 - 银行板块市净率(LF)为0.676,显著低于煤炭、公用环保等高股息行业 [10] - 24年分红对应股息率4.1%,位居市场前列 [10] - 银行ETF龙头标的指数PB仅0.68x,近10年分位数38.85%,近12个月股息率5.4% [12] 资金面分析 - 保险资金每年配置银行股的增量资金在3600-4300亿元左右 [14] - 国家队护盘和公募基金改革将带来增量资金,预计每年增配规模5000-6000亿元 [14][15] - 公募基金新规推动低配银行板块的基金向指数靠拢,增配动力强 [14] 基本面分析 - 商业银行盈利增速受资产端定价下行拖累,但拨备水平夯实,政策关注度提升 [15] - 资本充足支撑分红稳定,高股息特征有望强化 [9][15]
红利风格配置价值备受关注,国企红利ETF(159515)盘中上涨,兴业银行涨近2%
搜狐财经· 2025-06-16 03:54
指数表现与成分股 - 中证国有企业红利指数(000824)截至2025年6月16日上涨0 16%,成分股中华发股份(600325)上涨3 33%,兴业银行(601166)上涨1 91%,深物业A(000011)上涨1 66%,浙版传媒(601921)上涨1 59%,江苏银行(600919)上涨1 57% [1] - 国企红利ETF(159515)同步上涨0 18%,最新报价1 1元 [1] 指数构成与权重 - 中证国有企业红利指数从国有企业中筛选100只现金股息率高、分红稳定且具规模流动性的上市公司证券作为样本 [2] - 截至2025年5月30日,前十大权重股合计占比15 83%,包括中远海控(2 59%)、冀中能源(1 87%)、成都银行(1 26%)等 [2] - 权重股当日涨跌分化,兴业银行涨1 91%(权重1 26%),山煤国际涨0 57%(权重1 38%),冀中能源跌1 83%(权重1 87%) [4] 市场分析与展望 - 信达证券认为若大规模货币与财政政策落地,M2与M1-M2剪刀差可能改善,当前绝对PE与相对PE偏高,但价量拥挤度已回落至适当区间 [1] - 在市场主线不明、成交量未放量背景下,红利风格或具备绝对收益与超额收益配置价值,长期仍看好成长风格均值回归 [1] ETF产品信息 - 国企红利ETF(159515)设有场外联接基金(鹏扬中证国有企业红利ETF联接A:020115,C:020116) [4]
法院重提上海银行“飞单”案,员工个人行为银行为何被判赔偿39万?
新浪财经· 2025-06-16 01:46
案件背景与核心事实 - 上海银行浦三路支行前理财经理陆某向八旬老人刘某违规销售良卓资产私募基金产品 导致刘某亏损99万余元[1][3] - 陆某行为构成"飞单" 即银行员工利用职务便利销售非银行代销的第三方理财产品[3][10] - 上海金融法院终审判决银行支行承担39万余元赔偿责任 约占损失金额40%[1][7] 银行违规行为与监管处罚 - 2017年1月至2019年3月期间 该支行员工私售理财产品严重违反审慎经营规则[3] - 上海银保监局2020年11月对支行处以50万元罚款 对陆某处以终身禁止从业处罚[3] - 上海银行上海自贸试验区分行因管理责任被连带处以50万元罚款[4] 法院判决依据 - 银行存在管理疏漏:陆某在办公场所及工作时间向约20名50-70岁客户销售违规产品[6] - 采用"客观管理过错"推定规则:银行未尽合理注意义务推定存在过错[10] - 过错程度认定:银行管理过失与客户认知局限共同导致损失 银行过错较重[7][10] 行业影响与监管导向 - 法院通过因果关系认定倒逼金融机构强化内控机制[1] - 金融监管总局要求银行保险机构加强老年金融消费者保护 制定审慎销售流程[11] - 强调对老年客户需履行更高注意和提醒义务[7][11] 投资者防范措施 - 资质核验:要求出示银行代销文件 通过中国理财网查验产品编码[11] - 资金流向控制:正规产品资金应汇入银行托管账户 非个人或第三方账户[11] - 证据留存:坚持全程录音录像 保留微信记录等电子证据[12]
每周股票复盘:上海银行(601229)2024年不良贷款“双降”,净息差承压应对策略明确
搜狐财经· 2025-06-13 21:45
股价表现 - 截至2025年6月13日收盘,上海银行报收于10.4元,较上周的10.64元下跌2.26% [1] - 6月10日盘中最高价报10.78元,6月13日盘中最低价报10.37元 [1] - 当前最新总市值1477.5亿元,在城商行板块市值排名3/17,在两市A股市值排名84/5150 [1] 风险管理 - 2024年贷款和垫款不良余额和不良率实现"双降",不良贷款率呈逐年下降态势 [1] - 加强不良生成管控,2022年以来持续深化信用风险管理体系,不良资产生成率逐年下降 [1] - 近三年每年化解规模都保持在200亿元以上 [1] - 强化风险管理数字化转型,构建基于数据驱动的全面和精准的风险管理体系 [1] 净息差管理 - 2025年预计货币政策保持稳健,市场流动性合理充裕,随着市场利率和LPR下行,商业银行生息资产收益率将继续下降,净息差呈收窄趋势 [2] - 资产端提高生息资产占比,负债端统筹流动性指标和负债成本管理 [2] - 做好存款定价管理,加大低成本存款拓展力度,降低计息负债成本 [2] 养老金融业务 - 2025年一季度养老金代发657.89万笔,保持上海地区首位 [2] - 2025年3月末管理养老金客户综合资产5026.56亿元,占零售客户UM的比重近50% [2] - 持续提升全渠道适老服务能力,丰富养老特色产品货架,提升养老产业服务质效 [2] 重点领域贷款投放 - 2025年一季度科技金融贷款投放金额645.99亿元,同比增长26.48% [3] - 普惠金融贷款投放金额526.17亿元,同比增长6.17% [3] - 绿色金融贷款投放金额190.58亿元,同比增长10.05% [3] 分红政策 - 2024年度现金分红比例提升至31.22%,并于2025年6月12日发放现金红利 [3] - 2024年度股东大会已审议通过授权董事会实施2025年中期利润分配事宜 [3] - 未来三年每年度现金分红比例将不低于30%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