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电南瑞(600406)

搜索文档
国网、南网、华能、华电、国电投、中能建、中电建等央企部署下半年工作重点
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 2025-08-06 09:29
电力能源央企下半年工作重点 - 新能源开发、新型储能、电力市场机制完善、海外业务拓展成为核心发力方向 [2] - 在"双碳"目标引领下加速推动能源结构转型 [2] - 强化储能技术攻关与商业模式创新 [2] - 积极参与电力市场交易并加快"走出去"步伐 [2] 国家电网重点工作 - 着力强基固本筑牢安全生产防线 [3] - 坚决打赢迎峰度夏电力保供和防汛攻坚战 [3] - 做好公司"十五五"规划编制工作 [3] - 加大电网投资力度加快重点工程建设 [3] - 积极服务新能源发展加强新能源并网消纳 [3] - 加快建设全国统一电力市场 [3] 南方电网重点工作 - 新型能源体系和新型电力系统建设是重中之重 [5] - 落实新增新能源并网规模目标提高新能源利用率 [5] - 打造云南、海南省域级高比例清洁能源新型电力系统示范区 [5] - 聚焦电力电子技术装备、先进构网技术等关键领域加大研发投入 [6] - 推动南方区域电力市场连续结算运行 [7] 华能集团重点工作 - 推动新能源高质量发展坚持基地型规模化开发模式 [8] - 当前新能源装机规模达1.1亿千瓦清洁能源装机占比超54% [8] - 加快大基地开发建设 [8] 华电集团重点工作 - 确保新疆天山北麓800万千瓦项目全面投产 [9] - 高标准建成全国首个"沙戈荒"新能源外送基地 [9] - 加大清洁能源开发力度加快培育壮大新质生产力 [9] 国家能源集团重点工作 - 重点突破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新能源技术、储能技术等关键技术 [10] - 加快"数智国能"建设打造人工智能大模型体系 [10] - 持续扩大新能源装机规模科学布局绿色氢氨醇、新型储能等新兴产业 [10] 大唐集团重点工作 - 加快绿色低碳转型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 [11] - 科学做好"十五五"规划提升资产质量 [11] 国家电投重点工作 - 加大新能源资源获取力度持续推动核电、大基地、海上风电等重大项目建设 [12] - 推进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任务取得新突破 [12] 国家电投子公司重点工作 - 内蒙古公司年内新能源装机突破1000万千瓦 [13] - 黄河公司聚焦高效光伏发电、新型储能等前沿领域 [13] - 广西公司全力推动90万千瓦海风项目开工 [13] - 重庆公司聚焦"零碳园区""零碳乡村"、虚拟电厂等 [13] 其他央企重点工作 - 国投集团要全力以赴完成年度目标任务 [14] - 中国广核集团高质量完成"十五五"规划编制 [15] - 中国能建系统谋划"十五五"战略布局 [16] - 中国电建加快发展战新产业坚定不移走向海外 [17]
趋势研判!2025年中国虚拟电厂(VPP)行业发展背景、产业链、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政策红利与技术突破并进,虚拟电厂迈向千亿蓝海[图]
产业信息网· 2025-08-06 01:11
核心观点 - 虚拟电厂作为新型电力运行组织模式 通过聚合分布式电源和可调节负荷等资源 在增强电力保供和促进新能源消纳方面作用显著 行业正处于从邀约型向市场型转型阶段 发展条件日益成熟 国家设定了2027年调节能力突破2000万千瓦和2030年达到5000万千瓦以上的目标 在可再生能源规模化发展背景下 虚拟电厂降本增效优势突出 试点项目已在沿海高负荷地区形成核心布局 商业模式向多元化转型 随着电力市场化改革推进 多层次市场体系加速构建 为虚拟电厂提供广阔价值实现空间 预计2025年市场规模将突破102亿元 2030年跨越千亿元 未来行业将在政策与市场协同、技术融合创新、生态跨界融合等驱动下加速发展 构建"源网荷储充"一体化生态 成为能源数字化转型与"双碳"目标实现的关键支撑 [1][6][11][13][15][19][20][25][27][28] 行业相关概述 - 虚拟电厂是基于电力系统架构 运用现代信息通信和系统集成控制等技术 聚合分布式电源、可调节负荷、储能等各类分散资源 作为新型经营主体协同参与电力系统优化和电力市场交易的电力运行组织模式 [2] - 虚拟电厂对增强电力保供能力、促进新能源消纳、完善电力市场体系具有重要作用 在系统运行方面可提供调峰、调频、备用等多种调节服务 在需求侧管理方面可组织负荷资源开展需求响应 在市场交易方面可聚合分散的资源参与市场交易 [4] 行业发展背景 - 国家层面密集出台支持虚拟电厂发展的政策文件 构建了较为完善的政策框架体系 包括《加快电力装备绿色低碳创新发展行动计划》《关于加强电网调峰储能和智能化调度能力建设的指导意见》《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行动方案(2024—2027年)》《电力系统调节能力优化专项行动实施方案(2025—2027年)》《关于加快推进虚拟电厂发展的指导意见》《关于组织开展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第一批试点工作的通知》等 形成了覆盖技术创新、市场机制、试点示范的全链条政策体系 [8] - 国家发展改革委和国家能源局出台《关于加快推进虚拟电厂发展的指导意见》 明确两阶段发展目标:到2027年建成制度完备、机制健全的虚拟电厂运营体系 推动全国虚拟电厂调节能力突破2000万千瓦;至2030年带动全国虚拟电厂调节能力跃升至5000万千瓦以上 [11] - 截至2025年5月 全国太阳能发电装机规模突破10.84亿千瓦 同比增长56.9% 风电装机达5.67亿千瓦 同比增长23.1% 两者合计占比攀升至45.77% [13] - 国家电网研究显示 通过虚拟电厂实现5%峰值负荷的柔性调节 可规避6000万—7000万千瓦的冗余装机建设 综合成本较传统电源降低85%—90% [13] - 虚拟电厂建设成本仅为火电厂的1/8 满足5%峰值负荷需求时 火电厂路径需投资4000亿元 而虚拟电厂总投入仅500-600亿元 降幅超85% [15] 行业产业链 - 中国虚拟电厂产业链已形成"资源聚合—平台运营—市场交易"的完整闭环 上游以可控负荷、分布式能源和储能系统为核心资源 涵盖工业负荷、商业建筑负荷、居民负荷等多元可调节负荷 以及光伏、风电、水电等分布式电源和电化学储能设施 中游为虚拟电厂运营平台 通过AI算法、物联网和区块链技术实现跨区域、跨品类的资源聚合与协同优化 形成可调度的"虚拟机组" [17] 行业发展现状 - 当前中国虚拟电厂试点已形成以山东、广东、浙江、上海等沿海高负荷地区为核心的布局 由电网企业、能源集团及科技公司联合推动 聚合规模覆盖几十千瓦至百万千瓦级 并广泛应用5G通信、AI调度算法、光储直柔技术实现秒级响应 [19] - 商业模式从单一需求响应向"电力交易+碳服务"多元化转型 上海市级平台已接入40家虚拟电厂 整合工商业楼宇、储能电站等资源 深圳于2022年成立国内首家虚拟电厂管理中心 其平台最大调节能力达110万千瓦 [19] - 山东青岛上合特来电虚拟电厂等10个示范项目聚合容量超2000MW 覆盖工商业负荷、储能、电动汽车等多元资源 采用"云边端"架构 边缘节点算力达16TOPS 支持毫秒级响应 [20] - 国家能源集团山东虚拟电厂构建519.06MW负荷资源池 最大调节能力41.154MW [20] - 国家电投山西公司"负荷类"虚拟电厂聚合容量1156.88万千瓦 可调节容量49.96万千瓦 [20] - 冀北网地一体虚拟电厂平台接入15.4万kW可调资源 参与电力辅助服务市场 [20] - 成都高新四区虚拟电厂聚合206家重点企业 最大压降负荷4.65万千瓦 [20] - 国网冀北电动重卡型虚拟电厂聚合11座重卡充换电站电池资源 调节能力最大2.23万千瓦 [20] - 上海城市级虚拟电厂平台最大调节容量70.43万千瓦 通过需求响应补贴(0.4元/kWh)和辅助服务市场补偿实现收益多元化 [20] - 中国虚拟电厂市场规模将于2025年突破102亿元 并以超40%的年均复合增长率快速扩张 至2030年有望跨越千亿元量级 [20] 行业竞争格局 - 中国虚拟电厂行业已形成多元化竞争格局 参与主体包括央国企、民营企业、科技公司及新兴创业企业 [23] - 以国家电网、华能集团、国电南瑞为代表的央国企依托资金实力、政策支持及电网基础设施优势 通过规模化布局虚拟电厂项目 快速聚合分布式光伏、储能电站、可调节负荷等资源 构建起覆盖源网荷储的协同调控体系 [23] - 国能日新、特锐德、恒实科技等民营企业聚焦技术创新与细分场景深耕 在AI负荷预测、车网互动(V2G)、需求响应优化等关键领域形成技术壁垒 [23] - 华为、腾讯等科技巨头凭借数字技术优势跨界入局 为行业注入5G通信、区块链、大数据等新技术动能 [23] - 截至2024年底 全国62家注册虚拟电厂运营商中 央国企占比达73% 民营企业占比27% [23] 行业发展趋势 - 政策与市场双轮驱动 规模化发展加速成型 《关于加快推进虚拟电厂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2025年调节能力超2000万千瓦的目标 预计到2025年行业市场规模将突破102亿元 2030年跨越千亿元门槛 形成以东部沿海高负荷地区为核心、中西部新能源富集区为补充的全国性布局 [25] - 技术融合深化 智能化与实时性成核心竞争力 AI调度系统通过机器学习优化负荷预测精度至95%以上 实现百万级设备秒级响应 5G低时延网络支撑充电桩、工业产线等分布式资源实时调控 区块链技术确保交易数据不可篡改 数字孪生技术将构建虚拟电厂"镜像系统" 模拟极端场景下的运行策略 [26][27] - 生态体系扩展 跨界融合催生新业态 车网互动(V2G)技术规模化应用 使电动汽车成为移动储能单元 深圳已聚合超10万辆电动重卡参与峰谷调节 单日调峰能力达70万千瓦 居民侧通过智能电表、空调负荷控制器聚合可调节资源 浙江金华商业大厦两小时高峰调节收益达1.44万元 能源企业与科技巨头协同创新 华为、腾讯等依托"云边端"架构与AI算法 推动虚拟电厂向能源互联网演进 [28]
国网北京电力等取得发电车辆控制相关专利
搜狐财经· 2025-08-05 13:29
专利技术突破 - 国网北京市电力公司、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北京京电电网维护集团有限公司、北京映翰通智能电气科技有限公司联合获得"发电车辆的控制方法、装置和非易失性存储介质"专利授权(授权号CN118700835B),申请日期为2024年6月 [1] 国网北京市电力公司概况 - 公司成立于1991年,位于北京市,主营业务为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注册资本达289.5亿人民币 [1] - 公司对外投资企业17家,参与招投标项目5000次,拥有商标信息7条、专利信息5000条及行政许可3971个 [1]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概况 - 公司成立于2003年,位于北京市,主营业务为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注册资本高达1.3万亿人民币 [1] - 公司对外投资企业74家,参与招投标项目5000次,拥有商标信息183条、专利信息5000条及行政许可44个 [1] 北京京电电网维护集团有限公司概况 - 公司成立于2002年,位于北京市,主营业务为金属制品、机械和设备修理业,注册资本1.0亿人民币 [2] - 公司对外投资企业5家,参与招投标项目1682次,拥有专利信息46条及行政许可41个 [2] 北京映翰通智能电气科技有限公司概况 - 公司成立于2022年,位于北京市,主营业务为科技推广和应用服务业,注册资本5000万人民币 [2] - 公司参与招投标项目32次,拥有专利信息3条及行政许可10个 [2]
国电南瑞:累计回购公司股份12462583股
证券日报网· 2025-08-04 12:40
公司股份回购情况 - 公司通过集中竞价交易方式累计回购股份1246.26万股 [1] - 回购股份数量占公司总股本比例为0.155% [1] - 回购计划执行时间截至2025年7月31日 [1]
国电南瑞:已回购1246.26万股,使用资金总额2.75亿元
新浪财经· 2025-08-04 10:13
股份回购计划 - 公司通过集中竞价交易方式回购A股股份用于未来股权激励计划 [1] - 回购资金总额不低于5亿元且不超过10亿元 回购价格上限为34.13元/股 [1] - 回购期限自董事会审议通过之日起不超过12个月 [1] 回购实施进展 - 截至2025年7月31日累计回购1246.26万股 占总股本比例0.15% [1] - 累计使用资金2.75亿元(不含交易费用) [1]
国电南瑞:累计回购约1246万股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8-04 09:51
公司股份回购进展 - 截至2025年7月31日通过集中竞价累计回购股份约1246万股 占公司总股本80.32亿股的0.155% [2] - 回购价格区间为21.71元/股至22.31元/股 支付资金总额约2.75亿元 [2] 营业收入构成 - 2024年度电工电气装备制造业收入占比99.84% 其他业务收入占比0.16% [2]
国电南瑞(600406.SH):累计回购0.155%股份
格隆汇· 2025-08-04 09:33
公司股份回购情况 - 截至2025年7月31日,公司通过集中竞价交易方式累计回购股份12,462,583股 [1] - 回购股份数量占公司总股本8,032,088,259股的0.155% [1]
国电南瑞(600406) - 国电南瑞关于以集中竞价交易方式股份回购进展情况的公告
2025-08-04 09:31
回购方案 - 首次披露日为2025/4/15,由山社武于2025/4/7提议[2] - 实施期限自2025年4月14日至2026年4月13日[3] - 预计回购金额5亿~10亿元[2] - 用途为员工持股计划或股权激励[2] - 回购价格不超过34.13元/股[3] 回购进展 - 累计已回购股数12,462,583股,占总股本0.155%[2] - 累计已回购金额275,129,140.63元[2] - 实际回购价格区间21.71元/股~22.31元/股[2] 公司股本 - 总股本为8,032,088,259股[5]
国电南瑞(600406.SH):累计回购1246.26万股公司股份
格隆汇APP· 2025-08-04 09:29
公司股份回购情况 - 截至2025年7月31日,公司累计回购股份1246 26万股,占总股本比例0 155% [1] - 回购价格区间为21 71元/股至22 31元/股 [1] - 支付资金总额为2 75亿元(不含交易费用) [1]
国电南瑞:公司目前控股股东是国网电力科学研究院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8-04 08:06
公司股权结构 - 公司控股股东为国网电力科学研究院[2] - 原控股股东南瑞集团现为国网电力科学研究院全资子公司[2] 公司名称变更计划 - 公司明确表示尚无更名计划[2] - 该声明系针对投资者关于大股东变更后是否更名的询问[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