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仁堂(600085)

搜索文档
同仁堂科技:“聚焦”战役 提升营销效能
中国质量新闻网· 2025-04-30 07:54
公司战略与营销 - 公司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深化品种与渠道建设,推广资源向大品种、中线品种、御药300年、阿胶、儿药等倾斜,形成结构清晰的品种群 [1] - 营销聚焦"插旗行动",覆盖山东、广西、河北等10个重点省份,累计开展206场活动,举办终端推广近1500场次,实现重点省份巩固与空白市场覆盖 [9] - 通过"京牛冰雪季"和"京东超级品牌日"活动,结合亚冬会热点与年轻受众心理,推出创新营销策略 [11] 核心品种表现 - 优化西黄丸、京制牛黄解毒片、六味地黄丸系列价格体系与运营策略,三品种覆盖全国30个以上省份 [9] - 京制牛黄解毒片、补中益气丸、加味逍遥丸在"养生钜惠"活动中成为爆品,订单量显著提升 [13] - 西黄丸、京制牛黄解毒片通过AI短片《AI"丸"儿转养生宇宙》引发年轻群体共鸣,成为春季养生热搜词 [14] 品牌传播与创新 - 设计"养生slogan"海报(如加味逍遥丸"情绪堵车时,我走ETC车道"),在地铁、公交站等场景吸引路人关注 [12] - 结合冰雪运动热点,在哈尔滨策划"袪火养生潮"活动,强化京制牛黄解毒片的品牌认知 [11][14] - 采用跨次元创意(如博物馆文物、外星人元素)制作短视频,提升品牌在年轻群体中的传播效率 [14]
同仁堂(600085) - 2025 Q1 - 季度财报
2025-04-29 09:38
整体财务关键指标同比变化 - 本报告期营业收入为52.76亿元,上年同期为52.67亿元,同比增长0.16%[5] - 本报告期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5.82亿元,上年同期为5.76亿元,同比增长1.10%[5] - 本报告期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8.33亿元,上年同期为 - 2.52亿元,较上年同期增加10.84亿元[5][6] - 本报告期末总资产为323.12亿元,上年度末为311.98亿元,同比增长3.57%[5] - 本报告期末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所有者权益为137.74亿元,上年度末为131.96亿元,同比增长4.38%[5] - 2025年第一季度营业总收入为52.76亿元,2024年第一季度为52.67亿元,同比增长0.16%[22] - 2025年第一季度营业总成本为42.99亿元,2024年第一季度为42.79亿元,同比增长0.47%[22] - 2025年第一季度净利润为8.41亿元,2024年第一季度为8.63亿元,同比下降2.49%[23] - 2025年第一季度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8.33亿元,2024年第一季度为 - 2.52亿元,同比增长430.99%[26] - 2025年第一季度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 - 4826.41万元,2024年第一季度为 - 9752.23万元,同比增长50.51%[26] - 2025年第一季度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 - 1.92亿元,2024年第一季度为6.42亿元,同比下降130.09%[26] - 2025年第一季度基本每股收益为0.425元/股,2024年第一季度为0.420元/股,同比增长1.19%[24] 财务指标变动原因 - 投资收益变动比例为 - 99.65%,主要由于上年同期子公司转让鞍山中医院及石家庄中医院51%股权确认投资收益所致[8] - 应收账款变动比例为34.11%,主要是公司授予的客户信誉额度在本年度内滚动使用,报告期末应收账款未到回收期所致[8] - 应收票据变动比例为 - 46.92%,主要由于报告期末未到期应收票据减少所致[10] - 应付票据变动比例为56.37%,主要由于本期期末已开立未到期的银行承兑汇票增加所致[10] 股东信息 - 报告期末普通股股东总数为117,085,中国北京同仁堂(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持股比例为52.45%[12] - 中国北京同仁堂(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持有无限售条件流通股719,308,540股[14] 特定时间点财务指标对比 - 2025年3月31日货币资金为11,377,464,827.16元,较2024年12月31日的10,756,236,973.85元有所增加[17] - 2025年3月31日应收账款为1,772,235,025.11元,较2024年12月31日的1,321,473,797.33元增加[17] - 2025年3月31日流动资产合计24,878,010,537.00元,较2024年12月31日的23,695,723,167.06元增加[17] - 2025年3月31日非流动资产合计7,433,689,854.06元,较2024年12月31日的7,501,800,852.71元减少[18] - 2025年3月31日资产总计32,311,700,391.06元,较2024年12月31日的31,197,524,019.77元增加[18] - 2025年3月31日流动负债合计7,211,672,671.19元,较2024年12月31日的7,597,754,277.05元减少[18] - 2025年3月31日非流动负债合计3,338,816,268.29元,较2024年12月31日的2,698,768,810.89元增加[19] - 2025年3月31日负债合计10,550,488,939.48元,较2024年12月31日的10,296,523,087.94元增加[19] - 2025年3月31日所有者权益合计21,761,211,451.58元,较2024年12月31日的20,901,000,931.83元增加[19] 第一季度费用指标同比变化 - 2025年第一季度销售费用为10.24亿元,2024年第一季度为8.40亿元,同比增长21.91%[23] - 2025年第一季度研发费用为3646.54万元,2024年第一季度为4157.99万元,同比下降12.29%[23] - 2025年第一季度税金及附加为4357.05万元,2024年第一季度为4139.09万元,同比增长5.26%[23]
同仁堂(600085):收入表现稳健 短期利润承压
新浪财经· 2025-04-29 02:24
业绩摘要 - 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85.97亿元,同比增长4.12% [1] - 归母净利润15.26亿元,同比下降8.54% [1] - 扣非归母净利润14.82亿元,同比下降10.55% [1] - 24Q4实现营业收入47.78亿元,同比增长15.41% [1] - 24Q4归母净利润1.76亿元,同比下降36.65% [1] 医药工业 - 2024年医药工业收入119.12亿元,同比增长7.52% [2] - 毛利率43.75%,同比下降3.22个百分点,主要因中药材价格上涨 [2] - 前五名系列产品营收56.07亿元,同比增长13.22%,毛利率47.56%,同比下降7.26个百分点 [2] - 细分产品表现:心脑血管类营收51.46亿元(+17.26%)、补益类21.27亿元(+22.98%)、清热类7.33亿元(+19.27%)、妇科类4.77亿元(+26.63%) [2] - 2025年3月推出安宫牛黄丸(体培有机版),提升产品梯队化配置和市场竞争力 [2] 医药商业 - 2024年医药商业收入119.12亿元,同比增长9.60% [3] - 毛利率27.39%,同比下降3.72个百分点 [3] - 2024年净增门店250家,截至年底零售门店总数1251家 [3] - 720家门店设立中医医疗诊所,占比57.55% [3] - 809家取得医保定点资格,占比64.67% [3] 未来发展 - 公司为非处方中成药龙头,医药工业与商业双轮驱动 [3] - 核心产品有望实现量价齐升 [3]
苏州大润发爆款解码:欣活×同仁堂的中式养生新趋势
扬子晚报网· 2025-04-27 08:48
文章核心观点 - 伊利与同仁堂合作推出新品,依托苏州大润发平台,结合传统养生智慧与现代零售渠道,满足消费者健康需求,引领苏式健康生活新风尚,同时践行企业社会责任 [2][5][9] 合作背景 - 苏州有独特“药食同源”饮食文化,“中式养生”融入当地人日常生活,伊利×同仁堂共创新品精准击中需求 [1] - 奶粉品类长期占据中老年消费前列,大润发有深度契合本土需求的服务体系,是伊利成人营养品战略合作伙伴,双方连续三年实现16%的年销售增长 [4] 合作情况 - 4月26日,伊利携手同仁堂“欣活有方,同享健康”发布会在苏州举行,共创新品正式登陆华东大润发,推出五款产品,针对国人五大核心健康需求 [2] - 新品融合伊利乳品营养科技与同仁堂中医药智慧,有“科学配方+传统养生”差异化优势,成黄金周送礼“现象级爆款” [2] - 新品依托大润发平台,以数据化运营经验和黄金渠道优势,精准触达核心客群,为区域商业协作注入新动能 [4] 市场反馈 - 新品依托“药食同源”理念,获消费者“配方正宗、食用便捷、效果可感”好评,尤其受银发族青睐,带动产品跻身节日礼品热销榜,获本地主流媒体关注 [5] 营销模式 - 发布会现场采用“体验+科普”创新营销模式,有中医课堂、个性化号脉、八段锦教学、试饮区、DIY香囊环节,打破传统健康产品推广边界 [7] - 大润发有“专业指导+场景体验+知识服务”三维服务体系,是不可复制的渠道优势 [7] 社会责任 - 活动现场,伊利集团联合华东大润发向5家单位捐赠总价值44.5万元的伊利营养奶粉,助力特殊群体及基层医疗健康事业发展 [9] 合作意义 - 伊利与同仁堂跨界合作是品牌创新,回应当代消费者健康需求,大润发是连接产品与消费者的关键纽带 [11] - 伊利×同仁堂共创新品成苏州人传递健康心意的上佳之选,优秀产品需匹配精准渠道,大润发是懂苏州养生哲学的商业伙伴 [11]
牛黄进口开闸:“价比黄金”神话能否被打破?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4-25 01:20
政策松绑与市场影响 - 国家药监局与海关总署联合发布公告,允许来自无疯牛病疫情国家的牛黄进口试点用于中成药生产,试点区域覆盖12省(自治区、直辖市),时限2年[2][5] - 进口牛黄仅限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及其集团内部使用,禁止对外销售,并需建立追溯体系确保质量可控[5][7] - 政策松绑源于2000年因疯牛病疫情实施的进口禁令,此次试点旨在缓解国内牛黄供应短缺问题[5] 供需矛盾与价格动态 - 天然牛黄年需求量5-8吨,国内产量仅900公斤,供需缺口显著依赖进口和替代品填补[6] - 2024年12月天然牛黄价格达170万元/公斤,较2023年初57万元/公斤上涨198.25%,远超黄金价格[11][12] - 全球肉牛存栏量9.4亿头(中国1.02亿头),国际市场潜在供应能力为国内近十倍[6] 供应链分层化与行业格局 - 大型药企如同仁堂、片仔癀将优先受益于进口试点,中小药企因资源限制或转向合成生物学路径开发替代产品[3][8] - 人工牛黄占国内市场70%,体外培育牛黄占3-18%,但高端中成药(如安宫牛黄丸)仍依赖天然牛黄[10] - 政策可能加速行业整合,催生区域性联盟通过集体采购或共享研发降低成本[8] 企业应对与市场反应 - 同仁堂2024年营收185.97亿元(+4.12%),净利润15.26亿元(-8.54%),成本压力导致五年来首次负增长[13] - 安宫牛黄丸价格差异显著:电商平台50-380元/粒,同仁堂香港版售价1189元/粒(2024年较2010年累计涨20%)[12] - 二级市场反应平淡,政策公布后片仔癀、广誉远等股价下跌0.52%-1.33%[14]
同仁堂:350年的“老字号” 正面临内忧外患
犀牛财经· 2025-04-24 12:20
品牌与历史遗留问题 - 北京同仁堂是拥有350年历史的中国老字号品牌 为同仁堂品牌的唯一合法继承者和驰名商标持有者[2][4] - 历史上因分家形成多地同仁堂独立运营 包括南京同仁堂和天津同仁堂 其中南京同仁堂核心商标为"乐家老铺" 天津同仁堂于1988年恢复名称但遭北京同仁堂长期反对[5][6][7][9] - 品牌管理缺失导致市场出现大量仿冒和贴牌商家 例如南京同仁堂绿金家园在股权退出后仍违规使用"南京同仁堂"字样[3][7] 经营与财务表现 - 2024年营业收入185.97亿元 同比增长4.12% 但归母净利润15.26亿元 同比下降8.54%[10] - 医药工业成本上涨14.04% 医药商业成本上涨15.52% 综合毛利率从47.29%降至43.96% 为五年最低水平[10] - 核心原材料天然牛黄价格从57万元/公斤飙升至170万元/公斤 尽管安宫牛黄丸提价20%仍无法抵消成本压力[11] 产品与销售动态 - 心脑血管类产品收入同比增长17.26% 但销量下滑2.27% 反映价格触及市场承受阈值[12] - 合同负债同比减少53.08% 显示经销商拿货意愿减弱 存货达107.3亿元 占总资产34.3%[12] - 实施"大品种战略"推动产品多元化 五子衍宗丸连续五年天猫男科用药冠军 乌鸡白凤丸获京东妇科类目季军[14] 战略调整与渠道改革 - 控股股东北京同仁堂集团取得天津同仁堂60%股份控制权 南京同仁堂55%股权出售中 市场推测北京同仁堂为收购方以实现品牌统一[13] - 电商渠道接入天猫平台 与京东健康、阿里健康开展跨境业务 线下逆势新增250家门店并扩充销售团队至8000人[14]
欣活×同仁堂共创4款新品,成宜昌雅斯“健康礼”新宠
长江商报· 2025-04-21 22:14
行业背景 - 湖北饮食文化兼具南北交融特点 以高碳水高油脂为主要特征 现代生活节奏加快使营养均衡需求显著提升[1][2] - 湖北居民对膳食均衡 营养补充和食补养生方式的关注度明显增加 湿润气候下通过科学饮食增强体质成为热议话题[2] - 湖北省统计局数据显示 65.7%消费者节庆期间青睐药膳滋补品[3] 产品创新 - 伊利欣活与北京同仁堂共创新品将传统养生智慧与现代科技结合 推出四款针对性配方奶粉[6] - 纾糖膳底配方奶粉添加灵芝粉 玉竹粉 葛根粉 应对高碳水化合物饮食特点[6] - 骨能膳底配方奶粉添加杜仲叶粉和黄精粉 缓解潮湿气候引发的关节问题[6] - 晚间膳底奶粉融汇酸枣仁与茯苓 改善睡眠质量[6] - 心活膳底配方奶粉融合人参粉和山楂粉 守护心血管健康[6] 市场推广 - 通过雅斯超市多渠道优势进行推广 覆盖零售 餐饮 物流 商业综合体生态体系[3] - 采用线上线下联动营销 中医专家养生讲座等创新形式 活动曝光量突破百万次[4] - 创新"体验+科普"模式包括中医课堂 个性化号脉 八段锦教学 新品试饮和DIY香囊环节[6][7] 消费者反馈 - 产品获得"配方传统 食用方便 效果显著"的积极反馈[4] - 银发族核心消费群体评价"比传统中药更易接受 比保健品更有保障"[4] - 成为五一黄金周健康礼赠新选择 成功掀起"健康过节"新时尚[4][7] 企业合作 - 伊利集团与雅斯集团联合发起爱心捐赠行动 向多家养老机构捐赠价值45万元伊利营养奶粉[3] - 战略合作通过雅斯商业网络将健康生活理念传递给百万湖北家庭[4] - 共创新品成为节日消费新宠 满足国人控糖 健骨 睡眠 心脑血管等方面的健康需求[4][6]
4月21日中欧医疗健康混合A净值增长1.85%,近3个月累计上涨2.56%
搜狐财经· 2025-04-21 11:58
基金表现 - 最新净值1.5603元,单日增长1.85% [1] - 近1个月收益率-1.41%,同类排名1379/4672 [1] - 近3个月收益率2.56%,同类排名1469/4599 [1] - 今年以来收益率-0.54%,同类排名2715/4590 [1] 资产配置 - 前十大股票持仓占比合计59.51% [1] - 最大持仓药明康德占比10.13% [1] - 恒瑞医药占比9.90%,迈瑞医疗占比7.79% [1] - 康龙化成占比5.83%,泰格医药占比5.11% [1] - 华润三九占比5.05%,爱尔眼科占比4.49% [1] - 东阿阿胶占比4.06%,凯莱英占比3.95%,同仁堂占比3.20% [1] 基金概况 - 成立于2016年9月29日 [1] - 截至2024年末规模159.10亿元 [1] - 基金经理葛兰自基金成立日起任职 [1][2] 基金经理背景 - 美国西北大学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博士 [2] - 曾任国金证券研究所研究员及民生加银基金研究员 [2] - 2014年10月加入中欧基金 [2] - 现任中欧医疗健康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等产品基金经理 [2]
同仁堂近五年首次利润负增长背后:原材料“牛黄劫”拖累毛利率 贴牌乱象动摇品牌根基
新浪证券· 2025-04-18 07:49
文章核心观点 2024年同仁堂“增收不增利”,原材料价格飙升致成本攀升、毛利率下降,提价策略成效不佳,存货水平提升、资金使用效率弱化,且品牌管理漏洞多、产品质量问题频发,面临诸多困境 [1][2][3][5][10] 业绩表现 - 2024年公司全年实现营业收入185.97亿元,同比增长4.12%;归母净利润同比下滑8.54%至15.26亿元,扣非净利润降幅达10.55%,自2020年以来首次出现净利润负增长 [1] 业务板块情况 - 医药工业和医药商业两大核心业务收入均实现增长,医药工业营收119.12亿元,同比增长7.52%;医药商业营收112.3亿元,同比增长9.60% [2] - 两大板块营业成本分别增长14.04%和15.52%,远超收入增速,整体毛利率从2023年的47.29%下滑至43.96%,创十年新低 [2] 核心产品情况 - 核心产品安宫牛黄丸关键成分天然牛黄价格从2023年初的57万元/公斤飙升至2024年底的170万元/公斤,涨幅达198.25% [2] - 占公司总营收27.67%的心脑血管类产品营业成本同比激增40.24%,毛利率从57.62%骤降至49.31%,近五年首次跌破50% [2] 提价与销售情况 - 2024年6月公司将港版1粒装安宫牛黄丸售价提价20.75%,但心脑血管类产品销量同比下滑2.27%,补益类产品销量同比下降2.67% [3] - 2024年下半年铁盒装安宫牛黄丸回收价格跌至450 - 500元/颗,较提价前进一步缩水 [3] 存货情况 - 2022 - 2024年存货金额由66.94亿元攀升至107.3亿元,增幅超60%,远超同期约20%的营收增速 [3] - 存货周转天数从2022年的294天延长至2024年的346天,创下历史新高,高于同行业可比企业水平 [3] 现金流情况 - 2024年公司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同比锐减59.29%至7.61亿元,创十年来最低水平 [4] - 应收票据及应收款项增至15.73亿元,同比增幅21.56%,合同负债大幅降低至3.14亿元 [4] 品牌管理情况 - 公司品牌管理混乱,同仁堂蜂业、医养、制药等板块共用“同仁堂”商标,部分中小厂商与分支合作后大规模生产贴牌商品 [9] - 电商平台有诸多与“同仁堂”官方相似但未取得商标使用授权的店铺,公司对该现象监管不足 [9] - 同仁堂集团旗下多家上市公司及医养二次递表港交所,导致品牌价值不断被稀释 [9] 产品质量情况 - 2024年德国网友食用同仁堂仁丹后身体异常,检测发现汞“超标”5万倍 [10] - 今年3月15日多款网红足浴包细菌“爆表”,涉及北京同仁堂产品 [10]
同仁堂2024年营收稳健增长 丰富产品资源形成有力支撑
环球网· 2025-04-16 07:40
文章核心观点 - 同仁堂2024年业绩良好且营收连续5年增长,公司凭借完整产业链、丰富产品资源、研发创新、智能制造、营销创新、市值管理等多方面举措,结合诚信质量观收获高社会认同度,正守正创新加速发展 [1][2] 业绩表现 - 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85.97亿元,同比增长4.12%;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5.26亿元;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7.61亿元 [1] - 公司营业收入已连续5年稳健增长 [1] 主营业务 - 公司主营业务为中成药的生产与销售,拥有完整产业链条 [1] - 公司拥有众多经典药品,常年生产的中成药超400个品规,覆盖多领域,丰富产品资源支撑品牌发展和稳健经营 [1] 研发创新 - 公司持续加大研发力度,推进创新药、经典名方开发和中医药特色研究,推动大品种研发成果应用,如完成参苓白术散等药效研究 [1] - 公司与多家科研机构、高校合作,在临床研究等关键领域探索,推动大品种研发成果产业化 [1] 智能制造和数字化建设 - 公司以科技创新驱动中药制造现代化变革,生产供应链运营平台完成阶段验收并上线运行 [2] - 大兴分厂一期大蜜丸数字化生产线搭建完成,提升生产管理智能化水平,借助营销可视化数字管理平台强化渠道营销数据分析 [2] 营销创新 - 公司加速电商业务成长,重视线上线下融合,推动线上资源与线下门店良性互动 [2] - 公司发展电商运营模式,优化电商平台产品销售组合及运营策略,加强与头部电商合作,布局新兴线上市场,加强渠道与货源管控力度 [2] 市值管理和投资者回报 - 公司重视市值管理和投资者回报,荣获“中国上市公司投资者关系管理股东回报天马奖” [2] - 2024年报显示,公司拟向全体股东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5.00元(含税) [2] 质量与社会认同 - 公司秉承古训,坚守以诚信精神为基础的质量观,收获了极高的社会认同度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