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东莞农商银行(09889)
icon
搜索文档
广东首创零散工业废水指标数据挂钩贷
中国经济网· 2025-08-07 05:45
行业创新模式 - 东莞创造性提出"零散工业废水"概念并首创集中处理模式,出台全国首个零散工业废水管理条例 [1] - 形成"治理模式全国首创+管理法规全国首创+融资产品全国首创+再贷款支持"的金融赋能"东莞模式" [1] - 已建成6家零散工业废水处理单位,集中处理近2万家企业废水 [2] 金融产品创新 - 全国首笔零散工业废水指标数据挂钩贷款落地,将企业环保指标与银行授信额度和利率动态挂钩 [1] - 东莞农商银行通过废水管理平台实时获取数据,快速发放贷款缓解企业融资难题 [2] - 贷款采用"环保越好、成本越低"市场化激励机制,排放量越大且处理达标率越高则利率优惠越大 [2] 企业案例 - 海新公司月均废水3000吨,获5000万元贷款额度,融资成本与废水处理量及达标排放稳定性挂钩 [2] - 华保公司年处理废水8.5万吨,获贷100万元且授信总额达3000余万元,阶段性利率优惠20基点 [3] 政策支持与推广 - 中国人民银行广东省分行推动"央行再贷款+挂钩贷产品+风险补偿"融资支持模式 [3] - 计划持续扩大该模式覆盖范围,支持更多中小微企业绿色转型 [3]
东莞农商银行(09889) - 截至二零二五年七月三十一日止月份之股份发行人的证券变动月报表
2025-08-06 09:00
股份情况 - 截至2025年7月底,内资股法定/注册股份5,740,454,510股,面值1元,股本5,740,454,510元[1] - 截至2025年7月底,H股法定/注册股份1,148,091,000股,面值1元,股本1,148,091,000元[1] - 2025年7月,内资股和H股法定/注册股份及股本无增减[1] 发行情况 - 截至2025年7月底,内资股已发行股份5,740,454,510股,库存股0股[2] - 截至2025年7月底,H股已发行股份1,148,091,000股,库存股0股[2] - 2025年7月,内资股和H股已发行股份及库存股无增减[2]
云浮新兴东盈村镇银行被罚 为东莞农商银行控股子公司
中国经济网· 2025-07-30 08:08
行政处罚主体 - 云浮新兴东盈村镇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因多项违规行为被中国人民银行云浮市分行警告、通报批评并处罚款43万元[1][2] - 时任风险合规部负责人梁*榕因对反洗钱违规行为负有责任被罚款3.3万元[1][2] 违规行为类型 - 违反支付结算业务管理规定[1][2] - 违反货币金银业务管理规定[1][2] - 违反反洗钱业务管理规定[1][2] - 未采取技术措施保障数据安全且未建立全流程数据安全管理制度[1][2] 股权结构 - 东莞农商银行持有云浮新兴东盈村镇银行51%股权 系后者控股股东[1]
“金融强省”有多强,粤17家银行跻身全球1000强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7-09 04:17
全球银行1000强榜单表现 - 广东共有17家银行入选2025年全球银行1000强榜单,占中国内地上榜银行总数的11.9% [1][2] - 上榜银行包括3家股份制银行、1家民营银行、5家城商行和8家农商行 [1][3] - 招商银行排名全球第8(上升2位),平安银行排名全球第33(上升1位),广发银行保持全球第60名 [3] - 微众银行排名上升28位至全球第227名 [3] 银行资产规模数据 - 招商银行2024年末总资产12.15万亿元,平安银行5.77万亿元,广发银行3.64万亿元 [3] - 广东城商行资产规模位于3000亿元至9000亿元区间 [3] - 广东省2024年金融业增加值达1.24万亿元,占GDP比重8.8% [4] 地域分布特征 - 17家上榜银行中15家注册于大湾区内地9市 [5] - 深圳拥有4家上榜银行(招商银行、平安银行、深圳农商银行、微众银行) [5] - 广州拥有3家上榜银行(广发银行、广州农商银行、广州银行) [5] - 佛山、珠海、东莞各有2-3家上榜银行 [5][6] 广东农信体系改革 - 广东省形成"1+7"农信体系(省农信联社+7家农商行) [7] - 多家农商行脱离省联社系统转由当地政府直接管理 [7] - 广东省农信联社正推动改制组建农商联合银行 [7] 广东金融总量 - 广东一季度末本外币贷款余额29.3万亿元(同比增长3.9%),占全国10.9% [7] - 本外币存款余额37.3万亿元(同比增长2.6%),占全国11.9% [7] - 金融总量增速与广东名义经济增速基本匹配 [7]
或受2024年罚单影响,东莞农商银行债券承销能力被定为D类
华夏时报· 2025-06-11 11:16
交易商协会主承销商评级结果 - 东莞农商银行在2024年度一般主承销商执业评价中被定为D类,为26家全国性展业银行及28家地方性展业银行中仅有的3家D类之一 [1][2] - 交易商协会未明确说明评级原因,但评分体系包含业务规模(45分)和业务质量(55分)两大指标,细分维度包括总量、结构、效率、履职情况、定价能力等 [2] - 修订后的《评价规则》取消A/B类分类,按业务范围分为一般主承销商和专项主承销商,中小银行有望拓展全国性承销业务 [2] 东莞农商银行承销业务问题 - 公司2019年获批B类主承销商资质,可承销中期票据、短期融资券等债券,但2024年因业务能力弱(承销金额及发行人数低于市场后10%)、合规性差(受自律处分)被划为D类 [6][7] - 2024年12月因"债券承销管理不到位"等违规行为被罚款80万元,相关责任人被警告 [8] - 公司财报称已配置专职团队并制定风控流程,但未披露具体承销业务数据 [6] 财务表现与业务影响 - 公司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连续下滑,2024年同比减少35.9%至4.57亿元,较2016年峰值15.85亿元缩水71.2%,主因保险代销及理财费率调整 [1][9] - 净利润持续下降:2023年53.46亿元(同比-12.11%),2024年48.61亿元(同比-9.08%),利息净收入与中间业务收入双降 [10] - 若连续两年D类将被取消承销资格,可能进一步冲击中间业务收入及整体业绩 [5][10] 行业政策动态 - 2023年修订的《评价规则》取消展业地域限制,主承销商分类调整为一般与专项两类,推动中小银行参与全国性债务融资工具承销 [2][4]
债券承销综合评价结果首次公布!江西银行、吉林银行、东莞农商行被评为D档
新浪财经· 2025-06-06 11:33
主承销商评价结果 - 交易商协会首次公布综合性评价结果,72家机构参与评价,17家获评A档(7家全国展业银行、5家地方展业银行、5家券商)[1][2] - 全国展业银行A档包括3家国有大行(中国银行、工商银行、农业银行)和4家股份行(中信银行、招商银行、兴业银行、浦发银行)[2][3] - 地方展业银行A档为5家城商行(宁波银行、江苏银行、杭州银行、徽商银行、青岛银行)[1][3] - 券商A档包括中信证券、中金公司、国泰海通、中信建投、招商证券[1][4] - 3家银行(江西银行、吉林银行、东莞农商行)获评D档,连续两年D档将取消业务资格[1][8] 特色主承销商评选 - 评选四类特色主承销商:价值发现型、普惠型、开创型、开放型[1][5] - 招商银行是唯一获评全部四类特色的机构[1][6] - 中国银行、中信银行各获评三类特色[6] - 价值发现型突出机构:中信建投、工商银行、中信证券、招商银行、中信银行[5] - 普惠型突出机构:中国银行、中金公司、招商银行、中信银行、浙商银行[5] 评价机制与标准 - 评价标准新增D档,考察业务能力、合规性等三方面指标[7][8] - 全国展业银行前30%为A档,后10%为C档[7] - 地方展业银行前20%为A档,后20%为C档[7] - 证券公司前30%为A档,后20%为C档[7] - 建立"评价-反馈-提升-再评价"循环机制,实施"一机构一反馈"制度[6] 违规案例 - 江西银行因参与债券代持交易链条被自律处分[8] - 吉林银行因收取"资金监管账户费"干涉发行利率被通报批评[9] - 东莞农商行因债券承销管理不到位被罚款80万元[9] 债券市场发展 - 截至2025年4月,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承销机构达99家(92家一般承销商)[10] - 1-4月累计发行债务融资工具4055只,金额34396亿元[10] - 中信银行中长期承销额1498亿元居首,中国银行首发企业承销金额82.9亿元居首[11][12] - 交易商协会将持续优化评价机制,提升债券市场服务实体经济能力[12]
破2!多款银行理财产品下调
金融时报· 2025-05-14 12:38
业绩比较基准下调 - 多家银行及理财子公司近期下调理财产品业绩比较基准 部分产品调整幅度超过100个基点 下限低于2% [1] - 兴银理财四款产品基准下调 例如天天万利宝稳利1号B款从年化2.10%-4.05%降至1.50%-2.50% 稳添利日盈增利1号A从年化2.05%-2.75%降至2.00%-2.70% [1] - 招银理财 广银理财 杭银理财 平安理财等近30只产品同步调整基准 [1] 市场规模变化 - 银行理财市场存续规模从2024年末的30万亿元降至2025年一季度末的29.14万亿元 缩减0.81万亿元 [3] - 2025年开年以来约150只理财产品调整业绩比较基准 其中5月7日至今占比显著 [3] 利率环境与行业应对 - 业绩比较基准下调是应对市场利率变化的快速响应 旨在引导投资者理性投资并反映真实业绩 [2] - 低波理财产品定位存款替代品 通过类摊余成本法估值维持净值平稳 但导致产品短期化明显 [3] - 理财机构面临规模扩大而收入收缩的盈利困局 [3] 费率调整策略 - 交银理财 招银理财 民生理财等机构推出阶段性降费措施 例如交银理财某产品销售手续费率从0.20%/年降至0.10%/年 [5] - 降费旨在增强产品吸引力 传达与投资者共进退信号 [5] - 机构需通过强化投研能力与资产配置提升收益 而非依赖盲目降费 [5]
东莞农商银行盘中最低价触及3.160港元,创近一年新低
金融界· 2025-05-06 08:56
股价表现 - 5月6日收盘价3.190港元 较前一交易日下跌0.93% [1] - 盘中最低价3.160港元 创近一年新低 [1] - 当日主力资金净流出259.27万港元(流入102.668万港元 流出361.943万港元) [1] 公司概况与市场地位 - 全国第13家上市农商银行 H股第4家上市农商银行 东莞市首家上市地方法人金融机构 [2] - 按一级资本排名全球银行业第214位(英国《银行家》2022年末统计) [2] - 中国银行业100强第38位 全国农村商业银行第5位(2023年核心一级资本净额指标) [2] - 2023全球企业2000强第1208位(福布斯) 2022胡润中国500强第292位(企业估值445亿元) [2] 财务与经营数据 - 截至2023年12月末集团资产总额7088.54亿元 同比增长7.78% [2] - 各项存款余额4870.95亿元 同比增长6.08% 各项贷款余额3550.73亿元 同比增长6.95% [2] - 不良贷款率1.23% 拨备覆盖率308.30% 资本充足率15.85% 一级资本充足率13.65% [2] - 净利润53.46亿元 资产利润率(ROA)0.78% 资本利润率(ROE)9.61% [2] 分支机构与战略布局 - 共设立499个营业机构(含总行) 包括39个一级分支机构 199个二级支行和260个分理处 [2] - 设立4家异地分支机构和4家村镇银行 并表管理湛江农商银行、潮阳农商银行 [2] - 入股广东顺德农商行、广东徐闻农商行、广东乐昌农商行和雅安农商行 [2] - 形成以东莞为中心、粤港澳大湾区为主体的发展格局 [2] 荣誉与资质 - 主体信用等级自2017年10月至今维持中诚信国际AAA级(国内最高评级) [2] - 获中国银保监会"全国农村商业银行标杆银行"称号 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中国民营企业500强" [2] - 荣获"东莞市政府质量奖"、"东莞市效益贡献奖"及权威媒体"年度最佳农村商业银行"奖项 [2]
东莞农商银行(09889) - 2024 - 年度财报
2025-04-29 10:32
财务报告审议与审计相关 - 2025年3月28日,公司第五届董事会第7次会议审议通过2024年度报告议案,应出席董事17名,亲自出席14名,委托出席3名,12名监事列席[6] - 公司审计师毕马威会计师事务所对2024年度财务报告审计并出具标准无保留意见审计报告[6] - 公司法定代表人、董事长卢国锋,行长傅强,主管财务工作负责人叶建光及财务机构负责人钟雪梅声明保证财务报告真实、准确、完整[6] - 本年度报告经公司董事会审计委员会审阅并通过[6] 利润分配相关 - 公司拟按2024年度净利润的10%提取法定盈余公积4.43亿元,按净利润的10%提取一般准备4.43亿元,以总股本为基数每股现金分红0.25元(含税)[7] 银行吸收合并相关 - 惠州仲恺东盈村镇银行、东莞大朗东盈村镇银行于2024年被公司吸收合并,2024年9月14日获解散批复,债权债务由公司承继[10][14] 报告编制说明相关 - 报告采用集团口径或母行口径披露数据,“本集团”与“本行”数据不一致是统计口径范围不同所致[8] - 报告中部分合计数与各加数直接相加之和尾差由四舍五入造成[8] - 报告以中、英文编制,中英文版本有歧义以中文版本为准[9] 公司战略与愿景相关 - 2024年是公司新五年发展战略规划的开局之年,整体经营平稳有序[19] - 2025年公司将搭建完善“1+N”的战略规划体系,构建闭环战略管理机制[21] - 2025年公司将全面推进轻资本发展模式,全力推动数字化转型[21] - 2025年公司将以客户为中心,以市场为导向,全力服务地方实体经济[22] - 2025年公司将全方位完善公司金融服务体系,细化零售金融服务场景[22] - 2025年公司将强化普惠金融服务能力,深化金融资管业务服务定位[22] - 2025年公司将以改革为动力,以创新为支撑,全力提升经营管理质效[22] - 公司愿景目标是成为“区域价值农商银行集团”[22] 公司基本信息相关 - 公司成立于2009年12月22日,2021年在香港联交所挂牌上市[25][26] - 公司注册资本为人民币68.89亿元[25] 公司排名相关 - 按截至2023年末的一级资本计算,公司在全球银行业排名第219位[27] - 按截至2023年末的核心一级资本净额等指标统计,公司在中国银行业100强榜单中位居第39位[27] - 公司在“福布斯2024全球企业2000强”榜单中位居第1260位[27] 公司市场地位相关 - 公司存贷款市场占有率连续多年位居东莞银行业首位[29]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相关 - 2024年营业收入123.12亿元,较上年减少7.15%[34] - 2024年净利润48.61亿元,较上年减少9.08%[34] - 2024年末资产总额7459.04亿元,较上年末增长5.23%[35] - 2024年末负债总额6834.39亿元,较上年末增长4.92%[35] - 2024年平均总资产回报率0.67%,较上年减少0.11个百分点[37] - 2024年平均权益回报率8.10%,较上年减少1.51个百分点[37] - 2024年末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14.34%,较上年末增加0.72个百分点[39] - 2024年末一级资本充足率14.37%,较上年末增加0.72个百分点[39] - 2024年末资本充足率16.54%,较上年末增加0.69个百分点[39] - 2024年末不良贷款率1.84%,较上年末增加0.61个百分点[42] - 2024年末集团资产总额7459.04亿元,较年初增加370.51亿元,增幅5.23%;存款余额5202.48亿元,较年初增加331.53亿元,增幅6.81%;贷款余额3810.45亿元,较年初增加259.72亿元,增幅7.31%[47] - 2024年集团实现税前利润41.04亿元,净利润48.61亿元,ROA、ROE分别为0.67%、8.10%[47] - 2024年集团营业收入123.12亿元,较上年同期减少7.15%;净利润48.61亿元,较上年同期减少4.85亿元,降幅9.08%[48] - 2024年利息净收入91.74亿元,同比减少13.98亿元,降幅13.22%;非利息净收入31.38亿元,同比增加4.50亿元,增幅16.73%[50] - 2024年营业费用47.53亿元,较上年减少6747.3万元,降幅1.40%;资产减值损失34.80亿元,较上年增加1.58亿元,增幅4.75%[50] - 2024年集团生息资产平均收益率3.23%,同比下降0.41个百分点;付息负债平均成本率1.93%,同比下降0.09个百分点[53] - 2024年集团净利差1.30%,同比下降0.32个百分点;净利息收益率1.35%,同比下降0.32个百分点[53] - 2024年客户贷款及垫款平均余额3745.45亿元,利息收入144.29亿元,平均收益率3.85%[56] - 2024年客户存款平均余额5012.81亿元,利息支出89.88亿元,平均成本率1.79%[56] - 报告期内利息收入219.22亿元,同比减少11.60亿元,减少5.03%[61] - 客户贷款和垫款利息收入144.29亿元,较上年同期减少14.41亿元,降幅9.08%[63] - 金融投资利息收入64.54亿元,较上年同期增加1.88亿元,增幅3%[64] - 买入返售金融资产、存放及拆放同业及其他金融机构款项利息收入6.1亿元,平均余额及收益率同时增长促利息收入增长[66] - 报告期内利息支出127.48亿元,同比增加2.38亿元,增长1.9%[67] - 2024年客户贷款和垫款利息收入占利息收入总额的65.82%,2023年为68.75%[62] - 2024年金融投资利息收入占利息收入总额的29.44%,2023年为27.15%[62] - 2024年客户存款利息支出占利息支出总额的70.51%,2023年为72.04%[68] - 生息资产中客户贷款及垫款净下降144.10亿元,金融投资净增长18.78亿元[59] - 付息负债中客户存款净下降2.40亿元,已发行债务证券净下降9.66亿元[59] - 客户存款利息支出89.88亿元,同比减少0.24亿元,降幅0.27%[70] - 已发行债务证券利息支出18.04亿元,同比减少0.97亿元[71] - 向中央银行借款利息支出8.74亿元,同比增加1.81亿元,增幅26.02%[72] - 卖出回购金融资产款、同业及其他金融机构存放及拆入款项利息支出10.63亿元,同比增加1.78亿元,增幅20.06%[74] - 非利息净收入31.38亿元,同比增加4.5亿元,增长16.73%[75] - 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4.57亿元,同比减少2.56亿元[77] - 交易净收益18.48亿元,同比增加7.66亿元[79] - 金融工具净收益7.08亿元,比同期增长0.14%[80] - 其他营业收入1.25亿元,同比减少0.62亿元[81] - 营业费用47.53亿元,同比减少0.67亿元,降幅1.4%[82] - 2024年客户贷款及垫款为3833622千元,较2023年增加380754千元,增幅11.03%[89] - 报告期内,公司计提客户贷款及垫款的信用减值损失为38.34亿元,较去年同期增加3.81亿元[90] - 报告期内,公司冲回金融投资的信用减值损失为3.22亿元,较去年同期增加2.1亿元[91] - 报告期内,公司所得税为 -7.57亿元,同比减少5.81亿元,实际税率为 -18.44%,较上年同期下降15.03个百分点[92] - 截至报告期末,公司发放贷款及垫款净额3673.64亿元,较上年末增加248.53亿元,增幅7.26%[99] - 截至报告期末,公司买入返售金融资产等款项168.19亿元,较上年末减少4.26%[101] - 截至报告期末,公司金融投资总额3136.42亿元,较上年末增加124.23亿元,增幅4.12%[103] - 2024年当期所得税为11862千元,较2023年减少550861千元,降幅97.89%[94] - 2024年递延所得税为 -768511千元,较2023年减少29708千元,降幅4.02%[94] - 截至报告期末,集团负债总额6834.39亿元,较上年末增加320.74亿元,增幅4.92%[109] - 2024年末客户存款5301.72亿元,占负债总额77.57%,较2023年末增加344.28亿元;已发行债务证券835.44亿元,占比12.22%,较2023年末增加117.12亿元[111] - 个人存款占客户存款总额60.45%,余额较上年末增加235.36亿元,增幅8.09%;公司存款占比37.79%,余额较上年末增加99.16亿元,增幅5.31%[114] - 活期存款占客户存款总额39.51%,较上年末下降3.4个百分点;定期存款占比58.73%,较上年末上升3.58个百分点[114] - 截至报告期末,卖出回購金融資產等款项311.24亿元,较上年末减少82.79亿元,降幅21.01%[115] - 截至报告期末,集团股东权益总额624.66亿元,较上年末增加49.77亿元,增幅8.66%[118] - 实收资本68.89亿元,资本公积63.23亿元,未分配利润261.6亿元[120] - 截至报告期末,用作担保物的资产公允价值合计648.03亿元[122] - 报告期内,经营活动现金净流出138.42亿元,去年同期净流入158.21亿元[123] - 投资活动现金净流入0.22亿元,去年同期净流出227.96亿元;筹资活动现金净流入74.44亿元,比去年同期增加37.62亿元[123] - 2024年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1384.20万元,较2023年的1582.10万元减少2966.30万元,降幅187.49%[125] - 2024年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2.22万元,较2023年的-2279.55万元增加2281.78万元,增幅100.10%[125] - 2024年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744.39万元,较2023年的368.22万元增加376.17万元,增幅102.16%[125] - 截至报告期末,集团不良贷款余额69.77亿元,较上年末增加26.77亿元,不良贷款率1.84%[126] - 2024年末正常类贷款3662.00亿元,占比96.11%,较上年末增加233.73亿元;关注类贷款78.68亿元,较上年末减少0.79亿元[128][129] - 2024年末公司贷款(不含票据贴现)不良贷款率1.81%,较上年末上升0.58个百分点;个人贷款不良贷款率2.29%,较上年末上升0.76个百分点[131][132] - 2024年末流动资金贷款不良贷款率4.12%,较上年末的2.99%上升1.13个百分点[131] - 2024年末固定资金贷款不良贷款率0.16%,较上年末的0.07%上升0.09个百分点[131] - 2024年末个人经营贷款不良贷款率2.57%,较上年末的1.61%上升0.96个百分点[131] - 2024年末信用卡透支不良贷款率6.02%,较上年末的4.18%上升1.84个百分点[131] - 2024年末贷款总额3810.45亿元,不良贷款率1.84%;2023年末贷款总额3550.73亿元,不良贷款率1.23%[134][137][139] - 2024年末公司贷款及垫款2245.48亿元,占比58.93%,不良贷款率1.81%;个人贷款1282.21亿元,占比33.65%,不良贷款率2.29%[134] - 2024年末批发和零售业不良贷款率7.13%,制造业不良贷款率1.89%,为公司贷款不良集中行业[134][135] - 2024年末抵押贷款不良贷款率1.92%,质押贷款不良贷款率0.12%,保证贷款不良贷款率2.27%,信用贷款不良贷款率1.90%[137] - 2024年末东莞地区贷款余额3127.45亿元,占比82.08%;东莞以外地区贷款余额683亿元,占比17.92%[139] - 截至2024年末,集团最大单一借款人贷款总额29.24亿元,占资本净额4.23%;最大十家单一借款人贷款总额143.54亿元,占资本净额20.76%,占贷款总额3.77%[142] - 2024年末单一最大客户贷款占资本净额比例4.23%,单一集集团客户授信占资本净额比例6.94%,最大十家客户贷款占资本净额比例20.76%[143] - 20
9家上市行“反向追薪”超1.13亿!渤海银行人均退薪3.93万,招商银行未再披露
新浪财经· 2025-04-03 00:23
文章核心观点 上市银行2024年年报披露绩效薪酬追索扣回情况,9家上市行累计“反向讨薪”超1.13亿元,部分银行连续或首次披露金额,且行业薪酬追索扣回机制愈发完善 [1][4] 分组1:2024年9家上市行“反向讨薪”情况 - 9家上市行包括中国银行、浙商银行、渤海银行等,累计“反向讨薪”超1.13亿元 [1][4] - 中国银行“反向追薪”金额最高,达3250万元,对2469人次执行追索扣回 [1][4] - 渤海银行人均退薪金额最高,超3.9万元,其次是浙商银行超2万元,中行、哈尔滨银行超1万元 [3][4] 分组2:各银行不同年份“反向讨薪”对比 - 招商银行、威海银行和瑞丰银行2024年未披露具体金额,2023年招商银行“反向讨薪”总金额最高达4329万元 [6] - 华夏银行和上海农商行2023年报提及金额,暂未发布2024年年报 [6] - 渤海银行和东莞农商行连续三年披露,渤海银行逐年递增,东莞农商行有变化 [6] - 浙商银行和中原银行今年首次披露,中原银行曾在2022年称暂无情况 [7] 分组3:部分银行薪酬相关信息及行业机制发展 - 工商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年报提及绩效薪酬扣减、止付或追索相关信息 [9] - 东莞农商行和甘肃银行年报提及绩效薪酬延期支付具体金额 [9] - 行业从2010年起陆续出台相关指引完善薪酬追索扣回机制,超95%机构已制定实施 [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