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大银行(06818)

搜索文档
光大银行开卡测评:一类卡转出限额五千元,约25分钟可办好
南方都市报· 2025-08-14 02:40
银行开卡流程与反诈措施 - 银行开卡流程趋严以防范电信诈骗和洗钱风险 但部分网点存在过度限制交易额度问题[2] - 新办卡需填写反诈宣传教育确认和接受反诈宣传 已成为必备流程[2] - 新开卡单笔/单日限额大多为5000元 使用3-6个月后可申请提高额度[2][4] 银行服务差异化表现 - 银行网点在风险防控与金融服务便利性方面存在两极分化[2] - 部分银行服务高效流程顺畅 获得90分高分[2] - 部分银行流程冗长且过度限制转账额度 最低评分仅59分[2] 光大银行东城支行具体流程 - 办卡总时长约25分钟 总得分90分[2][9] - 需提供身份证信息和社保参保情况 并详细询问办卡用途[4] - 需签署《反诈承诺书》 明确新卡仅限本人使用不得转让[4] - 办理过程中要求填写投资风险测评 用于后续理财产品购买参考[5] - 工作人员主动回避密码设置环节 未强制绑定微信公众号或企业微信[9] 限额与账户管理 - 新卡激活后每日最高限额5000元 柜台/ATM/移动支付渠道受限制[4] - 其他渠道转入资金额度不受限额影响[4] - 银行工作人员建议办理信用卡但未强制推销[7]
多家银行迅速响应两项贷款贴息政策
证券日报· 2025-08-13 16:43
政策内容 - 《个人消费贷款财政贴息政策实施方案》和《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贴息政策实施方案》于8月12日正式公布 [1] - 个人消费贷款贴息政策实施时间为2025年9月1日至2026年8月31日 符合条件的个人消费贷款可享受财政贴息 [2] - 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贴息政策针对餐饮住宿、健康、养老等8类消费领域 实施时间为2025年3月16日至12月31日 [3] 银行响应 - 工商银行、农业银行等10家银行已发布公告 表示将有序开展个人消费贷款贴息工作 [2] - 银行明确将按照市场化、法治化原则推进政策落地 不收取任何费用 [2] - 农业银行等银行将优化服务业贷款办理流程 简化手续并匹配优惠信贷额度 [3] 政策影响 - 预计两项政策叠加将对商业银行业务产生结构性影响 推动个人消费贷款规模增长 [1] - 餐饮、零售、文旅等行业对公贷款余额有望提升 带动供应链金融等综合服务需求 [1] - 形成"消费需求扩张-企业营收改善-就业岗位增加-居民收入提升-消费能力增强"的正向循环 [3] 银行业务机会 - 消费金融和普惠金融将成为银行增长引擎 零售和普惠贷款占比有望上升 [4] - 消费信贷市场结构性扩容 绿色智能家居、新能源汽车等领域或成新增长点 [4] - 深化与中小微服务业企业合作 提升客户黏性 实现零售与对公业务协同联动 [4] 银行应对措施 - 银行需强化系统支撑 实现贷款账户与消费场景动态绑定 严防套利风险 [5] - 优化业务流程简化贴息申请手续 同时针对区域差异灵活调整授信策略 [5] - 深化数字化风控 提升综合金融服务能力 确保资产质量稳定 [5][6]
江苏江阴:金融活水润泽中小企业茁壮成长
中国金融信息网· 2025-08-13 11:56
文章核心观点 - 江阴市通过政府、金融机构和投资机构多方协作建立覆盖企业全周期的融资服务机制有效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题并支持其高质量发展 [1][2][3] 融资服务机制 - 针对初创期科技型企业推出"天使贷"产品采用"先投后贷"模式弱化财务指标要求更关注创新能力、核心团队和市场认可度 [1] - 针对成长期企业依托"苏知贷"开展知识产权质押贷款将专利、商标权、著作权等软资产转化为硬通货例如为江苏海矽美电子科技以专利质押发放1000万元贷款 [2] - 针对扩张期企业推出"一企一策"融资政策涵盖贷款贴息、融资租赁补贴和产业基金直投例如为江苏昕感科技投放3亿元项目贷款并提供两年还本宽限期 [2][3] 金融机构举措 - 江阴农商银行通过"小微贷"绿色通道在48小时内为江阴绿研电气科技发放贷款支持其800万元订单的原材料采购和研发投入 [1] - 江苏银行江阴支行以专利质押方式为半导体企业江苏海矽美电子科技发放1000万元贷款缓解其新材料采购资金压力 [2] - 光大银行江阴支行为集成电路企业江苏昕感科技投放3亿元项目贷款支持其核心环节发展并给予两年还本宽限期 [2][3] 政府支持体系 - 举办"金融会客厅—江阴驿站"政银企对接活动构建政策宣讲、需求摸排和靶向授信全链条服务模式今年已组织5场专题活动对接近300家次企业累计授信超百亿元 [3] - 实施小微企业融资协调机制组建政府和银行队伍深入企业摸排需求目前已走访9.5万户企业为超9500户提供授信累计授信750亿元投放500亿元首贷率达1% [3] - 开展金融顾问挂职行动安排69名金融机构业务骨干在市级机关和镇街园区挂职为实体经济精准嫁接金融资源 [3]
多家银行公告,明确贴息→
证券时报· 2025-08-13 08:23
金融助力提振内需政策 - 财政部等九部门发布《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贴息政策实施方案》[1] - 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监管总局联合印发《个人消费贷款财政贴息政策实施方案》[1] 商业银行响应政策 工商银行 - 依法依规推进财政贴息工作 降低居民消费信贷成本 [2] - 办理贷款贴息不收取任何服务费用 未委托非官方渠道办理 [2] 农业银行 - 自2025年9月1日起对符合要求的个人消费贷款实施贴息 [2] - 确保国家政策红利惠及金融消费者 [2] 中国银行 - 2025年9月1日起对符合政策的个人消费贷款开展财政贴息 [2] - 政策红利直达消费者 激发消费潜力 [2] 建设银行 - 自2025年9月1日起对符合要求的客户进行贴息 [3] 交通银行 - 优化办理流程 简化手续 对符合要求的贷款实施贴息 [3] 邮储银行 - 推动个人消费贷款与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财政贴息政策落地 [3] 其他商业银行 - 浦发银行、光大银行、招商银行等表示将优化流程 简化手续 推动政策实施 [3]
银行分红高峰已至!超半数A股上市银行实施年度分红
证券时报网· 2025-08-13 05:51
上市银行分红总额 - 截至6月27日已有26家银行实施2024年度末期利润分配方案 叠加中期分红后年度分红总额达4273.83亿元 [1] - 2024年A股上市银行现金分红总额预计达6319.56亿元 较2023年增加近200亿元 增幅3.03% [1] - 六大国有银行2024年分红总额超4200亿元 其中工商银行1097.73亿元 建设银行1007.54亿元 农业银行846.61亿元 中国银行713.60亿元 [2] 分红实施进度 - 近半数A股上市银行集中于6月份实施2024年度利润分配方案 [2] - 目前分红总额已完成近七成 剩余16家银行分红方案已获股东大会通过 [1] - 23家银行已实施2024年中期分红 合计派发现金红利2577.06亿元 [3] 银行分红力度变化 - 42家A股银行中有39家2024年现金分红总额超2023年 整体增加186亿元 [2] - 25家银行2024年度现金分红比例较2023年提升 宁波银行同比提高6.3个百分点至21.91% 沪农商行从30.104%升至33.91% [4] - 14家银行现金分红比例超过30% 较2023年减少1家 因邮储银行分红比例维持在30% [4] 代表性银行分红情况 - 招商银行是唯一分红总额超500亿元的股份制银行 达504.40亿元 分红比例超33% [3] - 宁波银行连续第二年增加分红 2024年方案为每10股派现9元 [3] - 中信银行2024年拟现金分红194.55亿元 分红比例提升至30.5% 连续6年持续提升 [5] - 郑州银行推出1.82亿元现金分红方案 分红比例9.69% 每10股派现0.2元 [5] 分红政策趋势 - 上市银行为响应新"国九条"政策号召 纷纷增加现金分红频次 [3] - 多家银行已发布2025年中期分红计划 沪农商行率先通过2025年中期分红安排议案 [3] - 兴业银行2019-2024年现金分红比例持续提升 从24.59%逐年增至30.73% [4]
9月起,对这些贷款进行贴息
搜狐财经· 2025-08-12 13:58
政策支持范围 - 贷款经办机构包括6家国有大型商业银行 涵盖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农业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交通银行 中国邮政储蓄银行[1] - 贷款经办机构包括12家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 涵盖中信银行 中国光大银行 华夏银行 中国民生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广发银行 平安银行 上海浦东发展银行 恒丰银行 浙商银行 渤海银行[1] - 贷款经办机构包括5家其他个人消费贷款发放机构 涵盖深圳前海微众银行 重庆蚂蚁消费金融 招联消费金融 兴业消费金融 中银消费金融[2] 重点支持领域 - 家用汽车领域包括汽车购置 车辆保险及维修[4] - 养老生育领域包括家庭适老化改造服务 养老机构和养老社区服务 托育 辅助生育消费[4] - 教育培训领域包括资格证书培训考试 高等学历继续教育[8] - 文化旅游领域支持通过具备资质的旅行机构购买国内旅游出行服务[8] - 家居家装领域包括家庭装修 家用电器 厨卫用品 家具[8] - 电子产品领域包括购买手机 平板 个人电脑 智能穿戴设备[8] - 健康医疗领域包括牙齿矫治 视力矫正 健康管理[8] 政策执行细则 - 政策执行期为2025年9月1日至2026年8月31日[5] - 贴息范围包括单笔5万元以下消费及单笔5万元及以上重点领域消费[5] - 单笔5万元以上消费以5万元消费额度为上限进行贴息[5] - 年贴息比例为1个百分点且最高不超过贷款合同利率的50%[6] - 中央财政承担贴息资金90% 省级财政承担10%[6] - 每名借款人在一家贷款经办机构累计贴息上限为3000元 对应累计消费金额30万元[6] - 单笔5万元以下消费累计贴息上限为1000元 对应累计消费金额10万元[6]
上市银行年报“亮底牌” 涉房业务风险总体可控
新华网· 2025-08-12 06:28
银行业房地产贷款整体情况 - 截至2021年末银行业涉及房地产不良贷款余额和不良贷款率较前一年略有提升 [1] - 多家银行房地产业贷款余额较2020年末有所提升但占比下降 贷款结构优化 [2] - 多数银行房地产业不良贷款余额和不良贷款率微升 [2] 大型银行具体数据表现 - 中国银行2021年末房地产业贷款余额6871.86亿元 占全部贷款余额4.38% 较2020年末的6397.77亿元和4.51%有所变化 [2] - 平安银行2021年末房地产业不良贷款率0.22% 较2020年末仅上升0.01个百分点 [2] - 招商银行房地产业不良贷款余额从2020年末11.90亿元上升至56.55亿元 不良贷款率从0.3%上升至1.41% [2] - 中信银行房地产业不良贷款余额从96.33亿元提升至103.31亿元 不良贷款率3.63% 较2020年上升0.28个百分点 [2] 中小银行风险暴露情况 - 苏州银行2021年末房地产业不良贷款余额5.14亿元 不良贷款率6.65% 较2020年的8880.20万元和1.36%显著上升 [3] - 风险上升与房地产整体形势有关 同时银行主动加大拨备计提力度 [3] 银行风险控制措施 - 平安银行与宝能达成司法和解 54亿元宝能城项目将进入司法拍卖 2022年预计形成大额压降 [4] - 中信银行房地产贷款业务99%有抵押担保 一二线城市贷款余额占比超90% 其中一线城市超50% [4] - 中信银行房地产贷款拨贷比超6% 比对公整体拨贷比多一倍 [4] 未来业务发展方向 - 银行将继续加大对房地产行业融资支持力度 包括保障性租赁住房建设运营和城市更新项目 [5] - 支持优质主体和优质项目的房地产并购 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和良性循环 [5] - 加强前瞻性排查和智能预警措施 [5]
政策“组合拳”降低融资成本 部分银行存款利率微幅下调
新华网· 2025-08-12 06:27
存款利率下调情况 - 多家银行各期限定期存款及大额存单利率普遍下调10基点 [1] - 农业银行3年期定期存款年利率降至3.15% 大额存单年利率降至3.25% [2] - 工商银行2年期定期存款年利率从2.6%降至2.5% 3年期从3.25%降至3.15% [2] - 光大银行各期限定期存款利率下调10基点 3年期年利率降至3.4% [2] - 邮储银行3月已下调利率 5万元起存3年期定期存款年利率为3.25% [3] 大额存单销售状况 - 利率稍高的大额存单销售非常紧俏 额度非常有限 [2] - 光大银行上周发行的3.5%年利率大额存单已售罄 新发行利率降至3.4% [2] - 客户集中转移资金抢购高利率产品 光大银行3年期3.4%产品购买需求旺盛 [2] 政策组合拳助力融资成本下降 - 存款利率下行有助于降低银行负债成本 提高让利实体经济能力 [1][4] - 央行4月25日降准释放长期资金约5300亿元 降低金融机构资金成本每年约65亿元 [4] - 国务院鼓励拨备水平较高的大型银行有序降低拨备率 释放更多资本增加信贷风险资产额度 [4] - 政策引导银行加大对实体经济贷款投放 保持银行合理盈利能力实现资本内生补充 [4]
挖掘新项目 主动对接需求 银行扩大信贷投放路径明确
新华网· 2025-08-12 06:26
扩大信贷投放信号 - 监管部门释放扩大信贷投放信号以应对经济下行压力 要求各类型银行发挥资源禀赋优势稳定经济 [1][2] - 国家开发银行和政策性银行通过债券发行募资长期资本 更适合开展政策性项目投资和长周期项目投资 [2] - 国有大型银行今年新增普惠小微贷款目标1.6万亿元 地方法人银行需实现涉农贷款持续增长及小微企业贷款"两增两控"目标 [2] 银行信贷投放目标 - 多家银行包括中行 农行 光大银行将今年贷款增长目标定在10%以上 [2] - 大型商业银行需主动发力多作贡献 股份制银行需充分挖掘潜力 大型城商行需发挥区位优势共同加大信贷支持 [2] - 监管部门部署降低拨备覆盖率 要求大型银行有序制定降低计划以腾出更多资源支持实体经济发展 [4] 信贷需求与资金滞留问题 - 4月以来信贷需求较弱导致大量流动性淤积在银行间市场 短端资金利率明显低于政策利率 [3] - 企业和居民有效信贷需求不足 due to疫情多点散发 银行缺少新项目且放贷谨慎 due to部分领域信用风险上升 [3] - 预计5月信贷规模缓慢回升 需通过激发实体融资需求和提高信贷投放力度改善资金淤积问题 [3][4] 信贷投向重点领域 - 信贷将主要流向中小微企业 绿色发展 科技创新等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 [1][5] - 绿色发展 and科技创新是调结构重点 央行已出台专项再贷款支持工具 [5] - 能源保供旨在引导PPI同比下行缓解企业成本压力 水利基建是基建投资稳增长重点领域 [5] 银行具体投向安排 - 工商银行将强化对稳投资的有效支持 提前对接现代化基础设施建设并加强对县城城镇化建设的支持 [6] - 资金将更精准支持制造业 小微企业 粮食安全 能源安全 外资外贸等领域 引导流向产业链供应链断点堵点 [6] - 针对小微企业的支小再贷款规模持续扩大 支持工具不断创新以优化贷款投向结构 [6]
光大银行制定22条具体举措,助力稳住经济大盘工作
新华网· 2025-08-12 06:26
公司战略部署 - 连续召开党委扩大会议和全行专题工作会议 传达贯彻国务院常务会议及全国稳住经济大盘电视电话会议精神 研究部署助力稳住经济大盘工作[1] - 制定22条具体举措 通过《光大银行关于助力稳住经济大盘 大力支持实体经济的落实意见》竭力支持实体经济和服务市场主体[3] 业务重点方向 - 扩大各类金融工具和业务产品供给 聚焦重点区域(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重点领域(中小微企业、绿色发展、科技创新、能源保供、水利基建)、重点行业、重点企业和薄弱环节[2] - 加大信贷储备和投放力度 将信贷稳定增长和同比多增作为全年经营重中之重[2] - 持续推动降低企业综合融资成本 稳定产业链供应链 做好困难企业和群体的金融服务[2] 执行要求 - 突出"快准实"原则 迅速对接中央及地方政府稳经济措施 主动发力支持经济大盘稳定[2] - 精准防控风险 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 统筹稳增长与防风险关系[2] - 以冲刺状态抓好中央巡视整改 将整改成效体现在助力稳经济增长和支持实体经济成果上[3] 组织保障 - 总行党委及高管层全员参会 总行处级以上干部及一级分行、子公司中层以上干部通过现场或视频参会[1][3] - 坚守金融工作政治性和人民性 增强政治意识和责任担当 贯彻"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指示精神[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