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信金融资产(02799)

搜索文档
中信金融资产(02799.HK):收入利润增加 信用成本上升
格隆汇· 2025-09-15 20:19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402亿元 同比增长19.9% [1] - 持续经营活动净利润55亿元 同比增长19.7% [1] - 归属于母公司普通股股东净利润62亿元 同比增长15.7% [1] - 上半年年化ROE为21.1% ROA为1.1% [1] 资产规模 - 二季度末资产总额1.01万亿元 较年初增长2.7% 同比下降4.2% [1] - 不良资产经营分部总资产较年初增长2.7% [1] - 资产管理和投资分部总资产较年初增长1.6% [1] 业务结构 - 收购处置业务资产 纾困盘活业务资产 股权业务资产较年初增长 [1] - 收购重组业务资产规模主动压降 [1] - 不良资产经营分部收入同比增长58.3% 主要受益于对中国银行和光大银行投资确认的约213亿元收入 [2] - 资产管理和投资分部收入同比下降85.1% 在集团抵消前收入中占比降至5.6% [2] 资产质量 - 上半年信用成本率为15.3% 同比大幅上升 [2] - 信用成本上升主要源于以摊余成本计量的债务工具信用减值增加 [2] - 债务工具整体拨备覆盖率达270% 较年初提高44个百分点 [2] 盈利预测 - 预计2025-2027年普通股东净利润分别为104/109/110亿元 同比增长8.5%/4.1%/1.1% [3] - 对应EPS分别为0.13/0.14/0.14元 [3] - 对应PE为7.6/7.3/7.3倍 PB为1.70/1.38/1.16倍 [3]
国信证券:首予中信金融资产“中性”评级 合理股价1.16-1.28港元
智通财经· 2025-09-15 08:08
核心观点 - 国信证券首次覆盖中信金融资产给予中性评级 预计2025-2027年普通股股东净利润分别为104亿元 109亿元 110亿元 同比增长8.5% 4.1% 1.1% [1] - 公司合理股价区间为1.16-1.28港元 对应2025-2027年PE为7.6倍 7.3倍 7.3倍 PB为1.70倍 1.38倍 1.16倍 [1]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402亿元 同比增长19.9% 持续经营活动净利润55亿元 同比增长19.7% [1] - 归属于母公司普通股股东净利润62亿元 同比增长15.7% 上半年年化ROE达21.1% ROA为1.1% [1] 资产规模 - 2025年二季度末总资产1.01万亿元 较年初增长2.7% 同比下降4.2% [2] - 不良资产经营分部总资产较年初增长2.7% 资产管理和投资分部总资产较年初增长1.6% [2] - 收购处置业务资产 纾困盘活业务资产 股权业务资产较年初增长 收购重组业务资产规模主动压降 [2] 分部业务表现 - 不良资产经营分部收入同比增长58.3% 主要受益于对中国银行和光大银行投资确认的213亿元收入 [3] - 资产管理和投资分部收入同比下降85.1% 在集团抵消前收入中占比降至5.6% [3] - 不良资产分部中收购处置业务收入和收购重组业务收入同比下降 纾困盘活业务和股权业务收入同比增加 [3] 风险管控 - 上半年信用成本率达15.3% 同比大幅上升 主要因以摊余成本计量的债务工具信用减值增加 [4] - 2025年6月末债务工具整体拨备覆盖率达270% 较年初提高44个百分点 风险抵御能力增强 [4]
国信证券:首予中信金融资产(02799)“中性”评级 合理股价1.16-1.28港元
智通财经网· 2025-09-15 08:03
核心观点 - 国信证券首次覆盖中信金融资产给予中性评级 预计2025-2027年普通股东净利润分别为104亿元 109亿元 110亿元 同比增长8.5% 4.1% 1.1% [1] - 公司合理股价区间为1.16-1.28港元 对应2025-2027年PE为7.6倍 7.3倍 7.3倍 PB为1.70倍 1.38倍 1.16倍 [1]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402亿元 同比增长19.9% 持续经营活动净利润55亿元 同比增长19.7% 归属于母公司普通股股东净利润62亿元 同比增长15.7% [1] - 上半年年化ROE达21.1% ROA为1.1% [1] 资产规模 - 2025年二季度末总资产1.01万亿元 较年初增长2.7% 同比下降4.2% [2] - 不良资产经营分部总资产较年初增长2.7% 资产管理和投资分部总资产较年初增长1.6% [2] - 收购处置业务资产 纾困盘活业务资产 股权业务资产较年初增长 收购重组业务资产规模主动压降 [2] 分部业务收入 - 不良资产经营分部收入同比增长58.3% 主要因确认对中国银行和光大银行投资的213亿元收入 [3] - 资产管理和投资分部收入同比下降85.1% 在集团抵消前收入中占比降至5.6% [3] - 不良资产分部中收购处置业务收入和收购重组业务收入同比下降 纾困盘活业务和股权业务收入同比增加 [3] 信用风险 - 上半年信用成本率15.3% 同比大幅上升 主要因以摊余成本计量的债务工具信用减值增加 [4] - 2025年6月末债务工具整体拨备覆盖率达270% 较年初提高44个百分点 风险抵御能力增强 [4]
中信金融资产(02799):2025年中报点评:收入利润增加,信用成本上升
国信证券· 2025-09-14 09:47
投资评级 - 首次覆盖给予中性评级 目标价区间1 16-1 28港元 较当前股价有6%至17%溢价空间 [3][45] 核心观点 - 公司聚焦不良资产经营主业 持续化解自身风险 2023年扭亏为盈后保持盈利 [9] - 上半年收入利润双增长但信用成本大幅上升 资产减值计提增强风险抵御能力 [1][2] - 通过绝对估值与相对估值综合判断 当前估值水平合理反映公司经营状况 [38][42][45] 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402亿元 同比增长19 9% 归母净利润62亿元 同比增长15 7% [1] - 年化ROE达21 1% ROA为1 1% 总资产1 01万亿元 较年初增长2 7% [1][17] - 信用成本率15 3%同比大幅上升 拨备覆盖率270%较年初提高44个百分点 [2] - 预测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104/109/110亿元 同比增速8 5%/4 1%/1 1% [3][34] 业务结构 - 不良资产经营分部收入306亿元 同比增长58 3% 主要来自对中行和光大银行投资确认213亿元收入 [2][21] - 资产管理和投资分部收入18亿元 同比下降85 1% 占比降至5 6% [2][21] - 收购处置/纾困盘活/股权业务资产规模增长 收购重组业务主动收缩 [1] 估值分析 - 绝对估值采用FCFE模型 合理价值区间1 49-1 67港元 [39] - 相对估值参考PB-ROE方法 对应估值0 82-0 88港元 [42] - 当前市盈率7 6倍 市净率1 70倍 预测未来三年PE维持7 3-7 6倍 [3][4] 盈利预测假设 - 收购处置业务收益率回暖 纾困盘活/收购重组收益率稳定 股权业务收益率回落 [33] - 信用成本从12%逐步降至4% 负债成本随市场利率下行 [33][40] - 权益乘数从25倍降至10倍以下 利润留存补充资本 [39]
直击中信金融资产中期业绩会:盈利超61亿,向行业标杆目标迈进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02 11:49
核心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实现总收入402.21亿元 同比增长21.1% 归母净利润61.68亿元 同比增长15.7% [1][2] - 合并资产总额达10109.33亿元 同比增长2.7% 年化平均ROE达21.1% 盈利能力持续领跑行业 [1][2] - 业务费用和管理费用同比下降24.6% 佣金及手续费支出减少13.2% 降本增效成效显著 [2] 资产质量与风险控制 - 母公司拨备覆盖率提升至270% 较上年末增加44个百分点 资本充足率达15.97% 提升0.28个百分点 [2] - 信用风险类资产下迁规模同比下降62.6% 通过"清旧控新"策略精准化解存量风险 [3] - 风险资产三年处置攻坚启动 严控新增项目准入 整体资产质量显著改善 [3] 不良资产经营业务 - 新增收购银行不良资产债权原值1252亿元 市场占有率保持行业前列 [4] - 处置不良资产包129.41亿元 实现收益16.91亿元 同比大幅增长180.8% [4] - 纾困盘活业务新增投放389.25亿元 同比增长3.6% 实现收入42.27亿元 同比增长65.5% [4] 战略业务布局 - 股权业务围绕科技金融、绿色金融领域投放超50亿元 落地国网新源等标杆项目 [5] - 纾困盘活业务余额1512.58亿元 较上年末增长19.9% 通过过桥融资、共益债投资支持实体经济 [4] - 累计收购个贷不良债权超百亿元 AI技术应用于尽调、估值等数字化环节 [8] 国家战略融入 - 累计投放房地产纾困项目93个 总规模559亿元 保交楼7.59万套 带动2630亿元货值项目复工复产 [7] - 化解金融机构风险超732亿元 通过债务重组、增量注资等方式形成中信特色协同化险模式 [7] - 绿色金融投资26亿元支持抽水蓄能电站建设 科技金融向战略性新兴产业投放近100亿元 [8] 战略规划与行业定位 - 提出"五年成为行业标杆"目标 聚焦主业能力标杆建设 强调逆周期调节和金融救助功能 [9] - 需从宏观形势、行业波动、客户需求、监管政策及业务逻辑五个维度建立认知体系 [9][10] - 推动"非标中的非标"业务标准化创新 形成差异化竞争优势 [10]
直击中信金融资产中期业绩会:盈利超61亿 向行业标杆目标迈进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02 11:38
核心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实现总收入402.21亿元 同比增长21.1% 归母净利润61.68亿元 同比增长15.7% [2][3] - 年化平均股权回报率达21.1% 合并资产总额10109.33亿元 较上年末增长2.7% [2][3] - 母公司拨备覆盖率提升至270% 较上年末增加44个百分点 资本充足率15.97% 提升0.28个百分点 [3] 成本控制与资产质量 - 业务费用和管理费用同比下降24.6% 佣金及手续费支出减少13.2% 实现降本增效 [3] - 信用风险类资产下迁规模同比下降62.6% 通过"清旧控新"策略优化资产质量 [4] - 风险资产启动三年处置攻坚 采用"一户一策"精准化解存量风险项目 [4] 不良资产业务突破 - 主业新增投放879亿元 达上年同期1.4倍 收购银行不良资产债权原值1252亿元 [3][5] - 处置不良资产包129.41亿元 实现收益16.91亿元 同比大幅增长180.8% [5] - 纾困盘活业务新增投放389.25亿元 同比增长3.6% 业务余额1512.58亿元 较上年末增长19.9% [6] 战略业务发展 - 股权业务在科技金融、绿色金融领域投放超50亿元 落地半导体、新材料行业标杆项目 [6] - 房地产纾困累计投放93个项目 总规模559亿元 保交楼7.59万套 带动2630亿元货值项目复工复产 [7] - 绿色金融投资26亿元支持抽水蓄能电站建设 科技金融向战略性新兴产业投放近100亿元 [8] 国家战略融合 - 服务金融"五篇大文章" 普惠金融累计收购个贷不良债权超百亿元 [8] - 数字金融获IDC中国金融行业技术创新奖 AI技术应用于尽调、估值环节 [8] - 形成"增量投入重组盘活+信托隔离+代管代建运营+资金监管"的中信特色协同化险模式 [7] 战略规划与行业定位 - 推进"一三五"战略 当前阶段向"五年成为行业标杆"目标进军 [9] - 强调主业能力标杆建设 突出逆周期调节和金融救助的独特功能定位 [9] - 从宏观形势、行业波动、客户需求、监管政策及业务逻辑五维度构建认知体系 [10]
中信金融资产业绩会回应市值表现、房地产领域风险等话题
证券日报网· 2025-09-02 10:58
财务业绩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归母净利润61.68亿元 同比增长15.7% 剔除金租出表影响后增长27.5% [1] - 2024年股价全年上涨62.5% 2025年上半年股价大幅增长96.92% [2] - 2023年经营业绩扭亏为盈 2024年创近六年最好成绩 2025年上半年主要指标超预算完成 [2] 主营业务表现 - 收购处置类不良资产债权余额约1906.33亿元 市场占有率保持行业前列 [3] - 收购处置类不良资产已实现收益16.91亿元 同比增长180.8% [3] - 处置不良资产包129.41亿元 盘活纾困业务实现收入42.27亿元 同比增长65.5% [3] - 盘活纾困业务新增投放389.25亿元 同比增长43.6% [3] 资本市场认可 - 2025年2月入选恒生综合指数等7项指数 8月入选MSCI中国指数等重要国际指数 [2] - 三年综合业绩表现获得市场充分认可 市值表现受内外部因素综合影响 [2] 房地产风险化解 - 2022年以来累计投放房地产纾困项目93个 总规模559亿元 [4] - 累计实现保交房7.59万套 带动2630亿元货值项目复工复产 [4] - 推动金融机构风险化解超过732亿元 [4] - 通过债务重组/增量注资/代管代建等方式盘活问题项目 [4] - 运用收购违约债券/投放共益债等手段激活核心区域资产价值 [4] - 创新"增量投入重组盘活+信托隔离+代管代建运营+资金监管"的中信特色协同化险模式 [4]
中信金融资产(02799) - 截至二零二五年八月三十一日止月份之股份发行人的证券变动月报表
2025-09-02 08:30
股份与股本情况 - 截至2025年8月31日,H股法定/注册股份35,362,261,280股,股本35,362,261,280元[1] - 截至2025年8月31日,内资股法定/注册股份44,884,417,767股,股本44,884,417,767元[1] - 2025年8月法定/注册股本总额80,246,679,047元,股份数目无增减[1] - 截至2025年8月31日,H股已发行股份35,362,261,280股,库存股0股[3] - 截至2025年8月31日,内资股已发行股份44,884,417,767股,库存股0股[3] - 2025年8月H股和内资股已发行及库存股份数目无增减[3]
上半年净利增15.7% 中信金融资产董事长现场解释不良资产行业“魅力所在”
证券时报网· 2025-09-01 10:32
公司业绩表现 - 上半年总收入402.21亿元 同比增长21.1% 归母净利润61.68亿元 同比增长15.7% 剔除金租公司出表影响后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27.5% [1] - 不良资产经营分部收入总额305.98亿元 同比增长58.3% 成为公司业绩主要来源 [1] - 收购处置类业务已实现收益同比增长180.8% 盘活纾困业务收入同比增长65.5% 股权业务收入大幅增长 [1] 业务发展策略 - 深耕不良资产主责主业 通过收购处置业务、纾困盘活业务、股权业务、收购重组业务实现突破 [1] - 积极参与中小银行、信托、证券等金融机构风险化解 成功竞得多个跨区域资产包和大额单体资产 [2] - 近三年累计收购中小金融机构不良债权规模达2100亿元 上半年新增收购475.28亿元 同比增长331.37% [3] - 通过诉讼追偿、司法处置、重组盘活、以物抵债、招商推介等措施加快资产处置 [3] 行业政策导向 - 金融监管总局指导意见为金融资产管理公司量身定制多层次企业纾困工具箱 包括过桥融资、共益债投资、夹层投资、阶段性持股等方式 [2] - 政策明确要求依法依规开展问题企业纾困业务 聚焦优化资产负债结构 恢复企业生产经营能力和偿债能力 [2] 战略转型方向 - 摒弃"不良资产行业就是简单资产买卖"理念 树立主动挖掘或主动配置资产理念 [3] - 对易贬损资产加速处置 对能跨越周期资产带着优质资产穿越周期 实现资产保值和价值提升最大化 [3] - 积极探索"非标业务标准化"方法路径 提升产品设计专业化水平 在严控风险基础上实现与客户合作共赢 [3] - 通过搭结构实现传统金融机构无法完成的操作 体现行业独特价值 [4]
港股通标的,纳入MSCI等多项权威指数!中信金融资产三年最高涨幅544%
证券时报· 2025-09-01 09:57
核心财务表现 - 上半年营业收入402.21亿元 同比增长21.1% [1] - 归母净利润61.68亿元 同比增长15.7% 剔除金租公司出表影响后实际增长27.5% [1] - 年化平均股权回报率21.1% 较2024年度提升2.7个百分点 [14] - 2024年归母净利润96.18亿元 为上年同期5.4倍 全年收入总额1127.66亿元 同比增长60% [6] 主营业务突破 - 不良资产经营主业成为营收主要来源 收购处置类业务收益同比增长180.8% [5] - 纾困盘活业务收入同比增长65.5% 股权业务贡献显著上升 [5] - 母公司拨备覆盖率270% 较上年末增加44个百分点 [14] - 灵活运用收购处置、市场化债转股、重组盘活等工具 [12] 资本市场表现 - 近三年股价从最低0.22港元最高触及1.41港元 累计涨幅达544% [2][7] - 上半年股价大幅增长96.92% 涨幅居在港中资金融机构首位 [2] - 2024年市值累计上涨62.5% 2025年内累计涨幅75.38% [7][8] - 入选MSCI中国指数及恒生综合指数等7项指数 再度成为港股通标的 [4][9] 国际机构认可 - 获得标普BBB-评级(展望稳定)、穆迪评级展望上调至稳定、惠誉BBB评级(展望稳定) [11] - 先锋领航集团持股超2.177亿股 贝莱德、道富集团等外资机构增持 [11] - 全球第二大资管机构先锋领航管理资产规模超10万亿美元 [11] - 被动型基金预计带来大量资金净流入 [9] 战略发展定位 - 2025年为"一三五"战略关键之年 聚焦不良资产经营、资产管理和投资业务 [1][5] - 在党建引领、经营业绩、主业能力等六个方面打造行业标杆 [1] - 依托中信集团协同效应 重拾行业领军者姿态 [7] - 运用精深估值技术和多维风险定价能力 发挥全周期资产处置优势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