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盛京银行(02066)
icon
搜索文档
高处不胜寒?首季盈利逊预期,港A银行股突遭杀跌
格隆汇· 2025-04-30 07:06
银行股市场表现 - 港A两地银行股集体下挫 A股银行板块指数跌1 69% 华夏银行跌8 68%领跌 北京银行 沪农商行 工商银行 农业银行等跌超3% [1][2] - 港股中 盛京银行跌5 71% 招商银行 工商银行 邮储银行跌超4% 建设银行 农业银行 交通银行等跟跌 [3] 银行一季度财报 - 多家大型银行2025年一季度盈利逊预期 华夏银行净利50 63亿元同比下降14 04% 贵阳银行收入下滑17%利润下滑6 8% [4][5][6] - 国有大行盈利普遍下滑 建设银行净利833 5亿元同比下降3 99% 工商银行净利841 6亿元同比下降3 99% 中国银行净利543 6亿元同比下降2 90% [6] - 股份制银行中 招商银行净利372 8亿元同比下降2 08% 邮储银行净利252 4亿元同比下降2 62% 兴业银行净利238亿元同比下降2 22% [6][7] - 城商行表现分化 厦门银行收入下滑18%至12亿元 净利下滑14%至6 5亿元 北京银行净利76 72亿元同比下降2 44% [6][8] 银行业绩承压原因 - 2024年LPR多次下调 2025年银行资产端收益承压 4月25日高层会议提出"适时降准降息" 预计二季度降息0 3个百分点 降准0 5个百分点 压缩净息差空间 [9] 机构持仓动态 - 1Q25主动基金持有银行股环比下降0 21个点至4% 低配差扩大至8 33% 增持招行和宁波银行 持仓占比分别提升0 19和0 09个百分点 [10] - 主动基金净流入招行 宁波 浦发 民生 分别流入6 50 5 11 2 48 1 36亿元 净流出工行 农行 江苏银行 分别流出21 36 18 74 11 51亿元 [10] - 被动型基金重仓A股银行55 23亿股 环比增0 44亿股 重仓市值1044 29亿元 环比增98 35亿元 重仓比例提升0 88pct至9 13% [12] - 北上资金持股A股银行237 91亿股 南下资金持股H股中资行1158 69亿股 环比增106 37亿股 [13][14] 行业展望 - 银行股红利属性凸显 建议关注大行 招行和优质城农商行 稳增长政策密集落地 宽货币先行 宽财政紧随 地方化债提速 [14] - 财政政策加码支撑社融信贷 高息存款进入重定价周期 监管整治高息揽存 2025年银行息差有望改善 资产质量预期向好 [14]
内银股持续走低,盛京银行(02066.HK)跌超8%,邮储银行(01658.HHK)、招商银行(03968.HK)跌超5%,工商银行(01398.HK)、建设银行(00939.HK)、农业银行(601288.SH)跌超4%。
快讯· 2025-04-30 01:42
内银股市场表现 - 盛京银行股价跌幅超过8% [1] - 邮储银行和招商银行股价跌幅超过5% [1] - 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和农业银行股价跌幅超过4% [1] 行业整体趋势 - 内银股普遍呈现下跌态势 [1]
港股银行股多数回落 盛京银行跌超8%
快讯· 2025-04-30 01:37
银行股表现 - 盛京银行(02066 HK)股价下跌8 57% [1] - 招商银行(03968 HK)股价下跌3 60% [1] - 邮储银行(01658 HK)股价下跌3 51% [1] - 工商银行(01398 HK)股价下跌3 47% [1] - 建设银行(00939 HK)股价下跌2 86% [1]
有上市银行净息差低至0.8%,中小银行存款利率又要降了?
第一财经· 2025-04-29 11:17
银行业净息差现状 - A股市场近8成银行净息差低于1.8%警戒线,最低为上海银行的1.17% [1][2] - 港股上市银行中盛京银行净息差降至0.8%,未上市城农商行如山西银行净息差低至0.57% [2] - 36家A股上市银行净息差均下行,平安银行降幅最大达51BP,交通银行和中信银行降幅最小为1BP [3] 行业分化与趋势 - 近8成上市银行净息差降幅收窄,但城农商行因利率下行冲击滞后降幅扩大 [3] - A股上市银行净息差最低点从2023年的1.28%降至2024年的1.17%,低于1.8%警戒线的银行从21家增至27家 [3] - 净息差2%以上的银行从2023年末的9家减少至2024年末的2家(常熟银行2.71%、长沙银行2.11%) [3] 港股与地方银行表现 - 港股上市银行中泸州银行净息差最高为2.49%,盛京银行最低为0.8% [4] - 盛京银行净息差从2019年的1.76%持续降至2024年的0.8%,净利差2023年下降26BP至1.14% [4] - 非上市商业银行中约10家净息差低于1%,主要为农商行,包括四川天府银行和山西银行(0.57%) [5] 政策与市场预期 - 政治局会议提出"适时降准降息",市场预期存款利率调整将优先中小银行 [6][7] - 广发证券预计降准降息近期落地,优先调整中小银行存款挂牌利率以缓解大行负债压力 [7] - 招联首席研究员认为需继续下调存款利率压降资金成本,短期内LPR下行可能性较低 [7][8] 银行经营影响 - 盛京银行2024年营收同比减少14.6%至85.77亿元,利息净收入下行拖累业绩 [5] - 大型银行、股份制银行、城商行、农商行、民营银行净息差分别为1.44%、1.61%、1.38%、1.73%、4.11% [6] - 银行业研究人士指出0.8%为净息差"红线",低于此水平需引起重视 [6]
盛京银行的阵痛与曙光:2024年净利润6.2亿、同比降幅收窄,净息差仅0.8%创新低
搜狐财经· 2025-04-28 10:55
核心观点 - 盛京银行在摆脱"恒大系"身份两年后仍面临转型挑战 2024年营收85.77亿元同比下降14.57% 归母净利润6.21亿元同比下降15.21% 但降幅有所收窄 [2] - 公司提出"一稳一提两增"战略目标 即稳增长、提质量、增效益、增效率 但目前距离目标仍有差距 [2] - 净息差仅0.8% 远低于行业平均水平 且为A股/H股银行中唯一低于1%的银行 利息净收入占比超80% 对盈利能力构成制约 [4] - 非息收入表现亮眼 2024年实现16.90亿元 同比增长44% [7] - 资产规模达1.12万亿元 同比增长4% 贷款总额5006亿元 同比增长4.8% 存款7806亿元 同比增长2.6% [9] - 个人贷款不良率高达2.9% 其中按揭贷款不良率达3.66% [12] - H股股价长期低迷 现价仅1.06港元/股 较发行价7.65港元大幅下跌 H股股东数仅124户 [15] 财务表现 - 2024年营收85.77亿元 同比下降14.57% 归母净利润6.21亿元 同比下降15.21% [2] - 净息差0.8% 同比下降16基点 远低于商业银行1.52%和城商行1.38%的平均水平 [4] - 非息收入16.90亿元 同比增长44% [7] - 总生息资产8555.16亿元 同比减少700亿元 降幅7.5% [5] - 个人定期存款平均付息率3.23% 虽同比下降但仍处行业较高水平 [6] 业务结构 - 公司贷款占总贷款2/3以上 2024年末规模3378.82亿元 同比增长9.67% [10] - 科技型企业贷款、普惠小微企业贷款、绿色贷款分别增长87.7%、65.4%和41.6% [10] - 个人消费贷款6014.43亿元 同比增长24.37% 但房屋按揭贷款和个人经营性贷款分别收缩7.47%和25.5% [10] - 利息净收入占比长期超过80% [4] 资产质量 - 公司贷款不良率2.62% 较上年微降 [11] - 建筑业不良率飙升至6.48% 上年同期为2.99% [13] - 农林牧渔业、批发和零售业不良率分别为6.04%和4.37% [13] - 房地产业不良率由2.2%下降至1.46% [14] 市场表现 - H股现价1.06港元/股 较发行价7.65港元大幅下跌 [15] - 近期成交额持续为零 H股股东数仅124户 [15] - 内资股股东3461户 [15] 战略转型 - 持续"去恒大化" 自2023年年报起不再出现"恒大"字样 [16] - 2024年初进行大规模董监高调整 [17] - 战略愿景为"做一家惠企利民的好银行" [17]
盛京银行(02066) - 2024 - 年度财报
2025-04-11 11:00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4年利息收入32,619,614千元,较2023年下降15.0%[8] - 2024年利息净收入6,886,675千元,较2023年下降22.3%[8] - 2024年非利息净收入1,689,976千元,较2023年增长44.0%[8] - 2024年营业收入8,576,651千元,较2023年下降14.6%[8] - 2024年净利润643,428千元,较2023年下降15.9%[8] - 2024年资产总额1,122,776,226千元,较2023年增长4.0%[10] - 2024年发放贷款和垫款总额500,592,244千元,较2023年增长4.8%[10] - 2024年吸收存款总额780,589,201千元,较2023年增长2.6%[10] - 2024年平均总资产回报率0.06%,较2023年下降0.01个百分点[10] - 2024年不良贷款率2.68%,与2023年持平[10]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总资产规模达11227.76亿元,发放贷款和垫款总额5005.92亿元,吸收存款总额7805.89亿元,实现营业收入85.77亿元[12] - 2024年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为10.26%,较2023年下降0.16个百分点;一级资本充足率为12.24%,较2023年下降0.19个百分点;资本充足率为14.69%,较2023年提升0.57个百分点[11] - 2024年总权益对资产总额比率为7.14%,较2023年下降0.26个百分点[11] - 2024年存贷比为64.13%,较2023年上升1.35个百分点[11]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资产总额11227.76亿元,较上年末增加427.24亿元,增幅4.0%[23]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各项存款7805.89亿元,较上年末增加194.35亿元,增幅2.6%[23]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各项贷款5005.92亿元,较上年末增加227.15亿元,增幅4.8%[23]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不良贷款率2.68%,拨备覆盖率157.00%,与上年末基本持平[24] - 2024年公司实现净利润6.43亿元,同比减少1.21亿元,降幅15.9%[26] - 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85.77亿元,同比减少14.63亿元,降幅14.6%[29] - 2024年公司实现利息净收入68.87亿元,同比减少19.80亿元,降幅22.3%[31] - 2024年公司非利息净收入16.90亿元,同比增加5.16亿元,增幅44.0%[30] - 2024年公司总生息资产平均余额8555.16亿元,利息收入326.20亿元,平均收益率3.81%;2023年平均余额9247.45亿元,利息收入383.77亿元,平均收益率4.15%[34] - 2024年公司总付息负债平均余额9227.96亿元,利息支出257.33亿元,平均付息率2.79%;2023年平均余额9808.78亿元,利息支出295.11亿元,平均付息率3.01%[36] - 2024年公司利息净收入68.87亿元,净息差1.02%,净利息收益率0.80%;2023年利息净收入88.66亿元,净息差1.14%,净利息收益率0.96%[36] - 2024年公司利息收入同比减少57.57亿元,降幅15.0%,主要因发放贷款和垫款利息收入减少[43] - 2024年公司发放贷款和垫款利息收入247.42亿元,同比减少55.43亿元,降幅18.3%,占比75.9%,同比降3.1个百分点[45] - 2024年公司金融投资利息收入66.60亿元,同比增加1.67亿元,增幅2.6%,因平均余额增加[47] - 2024年公司存放中央银行款项利息收入8.28亿元,同比减少1.49亿元,降幅15.2%,因平均余额减少[48] - 2024年公司存拆放同业及其他金融机构利息收入2.47亿元,同比减少0.70亿元,降幅22.0%,因平均余额减少[49] - 2024年公司买入返售金融资产利息收入1.43亿元,同比减少1.63亿元,降幅53.4%,因平均余额减少[50] - 2024年与2023年相比,利息收入变动净额为减少57.57亿元,利息支出变动净额为减少37.78亿元,利息净收入变动净额为减少19.80亿元[39] - 2024年公司利息支出为257.33亿元,同比减少37.78亿元,降幅12.8%[52] - 2024年公司向中央银行借款利息支出0.08亿元,同比减少0.19亿元,降幅71.1%[54] - 2024年公司吸收存款利息支出213.14亿元,同比减少29.76亿元,降幅12.3%[55] - 2024年公司同业及其他金融机构存拆放款项利息支出23.35亿元,同比增加5.04亿元,增幅27.5%[57] - 2024年公司卖出回购金融资产款利息支出16.03亿元,同比减少12.10亿元,降幅43.0%[58] - 2024年公司已发行债券利息支出4.73亿元,同比减少0.77亿元,降幅14.0%[59] - 2024年公司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1.16亿元,同比减少0.31亿元,降幅21.0%[61] - 2024年公司交易净损失25.94亿元,同比增加20.29亿元,增幅359.4%[63] - 2024年公司投资净收益40.47亿元,同比增加25.27亿元,增幅166.2%[64] - 2024年公司营业费用58.59亿元,同比减少1.40亿元,降幅2.3%[68] - 2024年公司折旧及摊销费用5.92亿元,同比增加0.19亿元,增幅3.4%[73] - 2024年公司其他一般及行政费用14.17亿元,同比减少1.06亿元,降幅7.0%[73] - 2024年公司资产减值损失17.47亿元,同比减少13.73亿元,降幅44.0%[74] - 2024年公司所得税费用3.27亿元[76]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资产总额11227.76亿元,较上年末增加427.24亿元,增幅4.0%[78]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发放贷款和垫款总额5005.92亿元,较上年末增加227.15亿元,增幅4.8%,占总资产比重44.6%,较上年末增加0.3个百分点[82]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公司贷款(含票据贴现)3859.60亿元,较上年末增加166.33亿元,增幅4.5%,占发放贷款和垫款总额比重77.1%,较上年末下降0.2个百分点[83]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个人贷款1146.32亿元,较上年末增加60.83亿元,增幅5.6%,占发放贷款和垫款总额比重22.9%,较上年末上升0.2个百分点[84]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保证、质押和抵押贷款余额4225.99亿元,较上年末增加133.50亿元,增幅3.3%,占发放贷款和垫款总额84.4%[86]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发放贷款和垫款减值准备余额210.86亿元,较上年末增加8.06亿元,增幅4.0%,拨备覆盖率157.00%,较上年末下降2.5个百分点[87] - 截至2024年末,预期信用损失年初余额合计202.79602亿元,年末余额合计210.86072亿元[88]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金融投资余额4569.72亿元,较上年末增加48.69亿元,增幅1.1%,占总资产比重40.7%,较上年末下降1.2个百分点[90] - 2024年末,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投资金额为1048.6927亿元,占总额22.9% [92] - 2024年末,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金融投资金额为899.60537亿元,占总额19.7% [92] - 2024年末,以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投资金额为2621.42022亿元,占总额57.4% [92] - 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金融投资,2024年末拨备年末余额为4537千元,2023年末为3964千元[93] - 以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投资,2024年初拨备余额合计59.89325亿元,年末余额合计69.9697亿元[95]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负债总额10425.79亿元,较上年末增加424.21亿元,增幅4.2% [97] - 公司负债主要组成部分吸收存款、卖出回购金融资产款、同业及其他金融机构存放款项,分别占总负债的77.3%、9.0%及8.8% [97]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总负债为10425.79亿元,较2023年末的10001.58亿元有所增加[98] - 2024年末吸收存款总额7805.89亿元,较上年末增加194.35亿元,增幅2.6%,占总负债比重74.9%,较上年末下降1.2个百分点[99] - 2024年个人存款较上年末增加362.44亿元,增幅7.0%;公司存款较上年末减少197.86亿元;其他存款较上年末增加29.77亿元[99]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已发行债券合计1873.73亿元,较2023年末的1683.43亿元有所增加[103] - 2024年9月发行60亿元商业银行二级资本债券,期限10年,票面利率2.85%;2022年12月曾发行50亿元同类债券,票面利率4.80%[103][104]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已发行同业存单余额77.38亿元,较上年末减少40.97亿元[104]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股东权益余额为801.97亿元,较上年末增加3.03亿元,增幅0.4%[105]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不良贷款额为134.38亿元,不良贷款率2.68%,与上年末持平[108] - 2024年末发放贷款和垫款总额5005.92亿元,较2023年末的4778.77亿元有所增加[108] - 2024年正常类贷款占比93.4%,较2023年末的94.2%有所下降;关注类贷款占比4.0%,较2023年末的3.1%有所上升[108]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和2023年12月31日,发放贷款和垫款总额分别为5005.92亿元和4778.77亿元,不良贷款率均为2.68%[110][114] - 2024年末批发和零售业贷款金额1400.22亿元,占比28.0%,不良贷款率4.37%;2023年末贷款金额1182.24亿元,占比24.8%,不良贷款率5.02%[110] - 截至2024年和2023年12月31日,前五行业公司贷款余额分别为2990.00亿元和2754.45亿元,分别占发放贷款和垫款总额的59.7%及57.7%[111]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前十大单一借款人贷款均为正常类贷款,客户A贷款78.89亿元,占比1.58%[113] - 2024年末公司贷款不良贷款率2.62%,个人贷款不良贷款率2.90%;2023年末公司贷款不良贷款率2.66%,个人贷款不良贷款率2.74%[114][115]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为10.26%,一级资本充足率为12.24%,资本充足率为14.69%,均满足监管要求[116] - 2024年末核心一级资本净额7800.75亿元,一级资本净额9300.75亿元,二级资本净额1865.87亿元,总资本净额11166.61亿元[118] - 2024年末风险加权资产合计7599.50亿元,较2023年末的7465.53亿元有所增加[118] - 2024年公司营业收入85.77亿元,2023年为100.40亿元;非流动资产2024年末为63.06亿元,2023年末为63.95亿元[120][123]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信贷承诺合计595.55亿元,2023年末为697.70亿元[124]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存款余额为2088.22亿元[126]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贷款(不含票据贴现)余额为3378.82亿元,
许家印扔来的“包袱”,盛京银行还要背多久?
搜狐财经· 2025-03-31 08:06
公司概况 - 盛京银行曾入选"世界最佳银行"排行榜中国20佳银行,但2021年恒大风波后进入低谷期 [1] - 2023年11月孙进接任董事长,2024年初董监高进行大规模调整 [1] - 2024年是管理层调整后的第一年,被视为崭新起点 [3] 财务表现 - 2024年营收85.77亿元(同比-14.57%),归母净利润6.21亿元(同比-15.21%)[3] - 营收仅为2019年高光时期210.1亿元的40%,净利润为当年54.43亿元的11% [3] - 税前利润9.70亿元(2023年:9.20亿元),净利润6.43亿元(2023年:7.65亿元)[4] - 净利差1.02%(同比-12bp),净息差0.80%(同比-16bp)触及监管红线 [5][6] - 投资净收益40.47亿元(同比+160%),但核心业务收入未同步提升 [8][9] 业务结构 - 公司银行业务营收49.51亿元(同比-27%),零售银行业务营收24.67亿元(同比-10%)[6] - 东北地区营收76.68亿元(同比-17.38亿元),华北/其他地区营收分别+0.60/+2.15亿元 [7] - 信用卡发卡量251.41万张(同比+6%),逆势扩张战略明显 [19] - 理财产品规模389.06亿元(2023年:390.44亿元),业务收入仅1.02亿元 [19] 资产质量 - 不良贷款率2.68%(与2023年持平),显著高于行业1.5%的平均水平 [9] - 关注类贷款200.53亿元(同比+34%),占贷款总额4% [9] - 资本充足率14.69%(年初:14.12%),但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10.26%(同比-16bp)[10][11] 管理措施 - 员工薪酬30.66亿元(同比-1.4%),行政费用14.17亿元(同比-7%)[14] - 董事长年薪134万元,高管最高薪酬696万元(2023年:1162万元)[14] - 通过出售1760亿元资产、调整管理层推进"去恒大化" [15] 区域经济影响 - 东北地区经济地位下滑:大连/沈阳GDP全国排名30/31,长春40,哈尔滨52 [18] - 跨区域拓展受限于北京/天津等地的激烈竞争 [18] 战略方向 - 重点发展信用卡业务以带动零售转型,试图复制招商银行成功路径 [19][20] - 通过支付和小额信贷业务连接财富管理板块,提升非息收入 [20]
破局中小微企业融资难:银行“以物为信”重构供应链金融逻辑
期货日报· 2025-03-31 02:09
行业政策与市场背景 - 上海市九部门联合发布政策推动金融机构与仓储企业合作发展仓单和存货质押融资等供应链金融服务[1] - 政策旨在优化提升物流仓储设施及服务支持破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题[1] 银行产品创新与风控模式 - 盛京银行创新构建"四维一体"风控体系从押品准入、仓库评估、价格风险、违约处置四个维度建立标准化评估模型[2] - 银行需将风控视角从"企业主体信用"转化为"物的信用"通过看货物流动性、看仓库管理、看处置路径深入产业逻辑[2][3] - 大宗商品货押系列产品已累计为多家中小微企业提供融资支持[2] 仓储企业合作模式 - 仓储企业倾向于"以交付代替监管"的新合作模式具有法条依据且利于划分权责利[2] - 传统货押产品存在结构复杂、权责利不清晰问题导致金融机构确权难度大[2] 期货工具与风险管理 - 建信期货通过套期保值案例展示期货、期权工具可帮助货权控制人规避价格波动风险[3] - "银行+期货"模式在期现结合中具有广阔应用场景通过实时监控、充分套保、限制出金、资金闭环实现产品平稳运行[3] 行业发展趋势 - 各家银行已纷纷布局成立专项小组研讨推动仓单及存货质押类供应链金融产品[3] - 大宗商品庞大贸易体量和成熟市场体系为金融产品创新提供基础供应链生态已形成安全平稳高效协同的运行机制[3]
盛京银行(2066.HK)2024年报透视:主营业务稳中有进,坚持金融为民初心
格隆汇· 2025-03-31 01:23
核心财务表现 - 营业收入85.8亿元同比下降14.6% 净利润6.43亿元同比下降15.9% 主要受LPR下调及净息差收窄影响 [2] - 利息净收入68.9亿元同比下滑22.3% 非利息净收入16.9亿元同比大幅增长44% 受益于债券投资收益提升 [2] - 资产总额达1.12万亿元同比增长4% 发放贷款和垫款总额5005亿元同比增长4.8% 占总资产比例47.5% [2] 资产负债结构 - 负债总额1.04万亿元同比增长4.2% 吸收存款总额7805亿元同比增长2.6% [3] - 资本充足率提升至14.69% 较上年增长0.57个百分点 现金及存放央行款项占比6.9% 金融投资占比41.2% [2][3] - 资产与负债维持同步均衡发展 体现稳健经营态势 [3] 风险管理能力 - 净计提资产减值准备16.1亿元同比增长29.8% 拨备总额达210.9亿元同比增长4.0% [4] - 不良贷款率2.68% 拨备覆盖率157% 风险指标处于合理区间 [4] - 加速风险出清夯实资产质量 增强风险抵御能力 [4] 战略业务推进 - 科技型企业贷款同比增长87.7% 普惠小微企业贷款增长65.4% 深入服务小微企业及乡村振兴 [8] - 绿色信贷余额较年初大幅增长41.6% 设立绿色优先审批通道及协同机制 [9] - 董事会将战略发展委员会更名为战略发展与ESG委员会 年内召开2次会议审议16项议案 [8] 社会认可与荣誉 - 荣获沈阳市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突出贡献奖及金融兴辽优秀案例奖等政府表彰 [10] - 获评年度社会责任先锋银行 ESG绿色金融奖及最具投资价值上市公司奖等媒体奖项 [10] - 服务社区居民超百万人次 践行金融为民初心 [8][10]
盛京银行(02066) - 2024 - 年度业绩
2025-03-28 14:15
公司基本信息 - 公司法定中文名称为盛京銀行股份有限公司,股份代号为02066[7] - 公司主要在中国境内经营,18家分行遍布全国五省份及直辖市,在辽宁、上海及浙江设七家子公司[120]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4年利息收入为32,619,614千元,较2023年下降15.0%[10] - 2024年利息支出为25,732,939千元,较2023年下降12.8%[10] - 2024年利息净收入为6,886,675千元,较2023年下降22.3%[10] - 2024年非利息净收入为1,689,976千元,较2023年增长44.0%[10] - 2024年营业收入为8,576,651千元,较2023年下降14.6%[10] - 2024年营业费用为5,859,448千元,较2023年下降2.3%[10] - 2024年资产减值损失为1,746,910千元,较2023年下降44.0%[10] - 2024年净利润为643,428千元,较2023年下降15.9%[10] - 2024年归属于本行股东的净利润为621,050千元,较2023年下降15.2%[10] - 2024年基本及稀释每股收益为0.07元,较2023年的0.08元下降0.01元[12] - 2024年资产总额为11227.76亿元,较2023年增长4.0%[12][14] - 2024年发放贷款和垫款总额为5005.92亿元,较2023年增长4.8%[12][14] - 2024年吸收存款总额为7805.89亿元,较2023年增长2.6%[12][14] - 2024年净利润相关指标平均总资产回报率为0.06%,较2023年下降0.01%[12] - 2024年净利息收益率为0.80%,较2023年下降0.16%[12] - 2024年不良贷款率为2.68%,与2023年持平[12] - 2024年资本充足率提升至14.69%,较2023年增长0.57%[13][14] - 2024年存贷比为64.13%,较2023年增长1.35%[13] - 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85.77亿元[14] - 2024年末资产总额11227.76亿元,较上年末增加427.24亿元,增幅4.0%[24] - 2024年末各项存款7805.89亿元,较上年末增加194.35亿元,增幅2.6%[24] - 2024年末各项贷款5005.92亿元,较上年末增加227.15亿元,增幅4.8%[24] - 2024年末存款占负债总额比例74.9%、贷款占资产总额比例44.6%[24] - 2024年末不良贷款率2.68%,拨备覆盖率157.00%,与上年末基本持平[25] - 2024年实现净利润6.43亿元,同比减少1.21亿元,降幅15.9%[27] - 2024年利息净收入同比减少,非利息净收入有效增长,资产减值损失和营业费用支出同比减少[27] - 2024年公司营业收入85.77亿元,同比减少14.63亿元,降幅14.6%[30] - 2024年公司利息净收入68.87亿元,同比减少19.80亿元,降幅22.3%[32] - 2024年公司利息收入326.20亿元,同比减少57.57亿元,降幅15.0%[44] - 2024年公司利息支出257.33亿元,同比减少37.78亿元,降幅12.8%[33] - 2024年公司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1.16亿元,同比减少0.31亿元,降幅21.0%[28] - 2024年公司交易净损失25.94亿元,同比增加20.29亿元,增幅359.4%[28] - 2024年公司投资净收益40.47亿元,同比增加25.27亿元,增幅166.2%[28] - 2024年公司其他营业收入1.21亿元,同比增加0.50亿元,增幅69.6%[28] - 2024年公司净利润6.43亿元,同比减少1.21亿元,降幅15.9%[28] - 2024年公司净息差1.02%,同比下降0.12个百分点;净利息收益率0.80%,同比下降0.16个百分点[37] - 2024年发放贷款和垫款利息收入247.42亿元,同比减少55.43亿元,降幅18.3%,占比75.9%,同比降3.1个百分点[46] - 2024年金融投资利息收入66.60亿元,同比增加1.67亿元,增幅2.6%[48] - 2024年存放中央银行款项利息收入8.28亿元,同比减少1.49亿元,降幅15.2%[49] - 2024年存拆放同业及其他金融机构利息收入2.47亿元,同比减少0.70亿元,降幅22.0%[50] - 2024年买入返售金融资产利息收入1.43亿元,同比减少1.63亿元,降幅53.4%[51] - 2024年利息支出257.33亿元,同比减少37.78亿元,降幅12.8%[53] - 2024年向中央银行借款利息支出0.08亿元,同比减少0.19亿元,降幅71.1%[55] - 2024年吸收存款利息支出213.14亿元,同比减少29.76亿元,降幅12.3%[56] - 2024年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1.16亿元,同比减少0.31亿元,降幅21.0%[62] - 2024年交易净损失25.94亿元,同比增加20.29亿元,增幅359.4%[64] - 2024年公司实现投资净收益40.47亿元,同比增加25.27亿元,增幅166.2%[65] - 2024年公司营业费用58.59亿元,同比减少1.40亿元,降幅2.3%[69] - 2024年公司职工薪酬费用30.66亿元,同比减少0.44亿元,降幅1.4%[71] - 2024年公司办公费用、租金及物业管理费4.39亿元,同比减少0.19亿元,降幅4.1%[73] - 2024年公司折旧及摊销费5.92亿元,同比增加0.19亿元,增幅3.4%[74] - 2024年公司其他一般及行政费用14.17亿元,同比减少1.06亿元,降幅7.0%[74] - 2024年公司资产减值损失17.47亿元,同比减少13.73亿元,降幅44.0%[75] - 2024年公司所得税费用3.27亿元[77]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资产总额11227.76亿元,较上年末增加427.24亿元,增幅4.0%[79]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发放贷款和垫款总额5005.92亿元,较上年末增加227.15亿元,增幅4.8%[83]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贷款(含票据贴现)3859.60亿元,较上年末增加166.33亿元,增幅4.5%,占发放贷款和垫款总额比重为77.1%,较上年末下降0.2个百分点[84]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个人贷款1146.32亿元,较上年末增加60.83亿元,增幅5.6%,占发放贷款和垫款总额比重为22.9%,较上年末上升0.2个百分点[85]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保证、质押和抵押贷款余额4225.99亿元,较上年末增加133.50亿元,增幅3.3%,占发放贷款和垫款总额的84.4%[87]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发放贷款和垫款减值准备余额210.86亿元,较上年末增加8.06亿元,增幅4.0%,拨备覆盖率157.00%,较上年末下降2.5个百分点[88]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金融投资余额4569.72亿元,较上年末增加48.69亿元,增幅1.1%,占总资产比重40.7%,较上年末下降1.2个百分点[91] - 2024年末公司贷款中,公司贷款金额3378.82亿元,占比67.5%;票据贴现480.78亿元,占比9.6%;2023年末对应金额分别为3081.04亿元和612.23亿元,占比分别为64.5%和12.8%[84] - 2024年末个人贷款中,房屋按揭贷款495.10亿元,占比9.9%;个人消费贷款601.44亿元,占比12.0%;个人经营性贷款49.78亿元,占比1.0%;2023年末对应金额分别为535.11亿元、483.57亿元和66.82亿元,占比分别为11.2%、10.1%和1.4%[84] - 2024年末按担保方式划分,抵押贷款1838.54亿元,占比36.7%;保证贷款1815.52亿元,占比36.3%;质押贷款571.93亿元,占比11.4%;信用贷款779.93亿元,占比15.6%;2023年末对应金额分别为2035.37亿元、1240.44亿元、816.69亿元和686.27亿元,占比分别为42.5%、26.0%、17.1%和14.4%[87] - 2024年末发放贷款和垫款减值准备各项目中,未来12个月预期信用损失余额595.07亿元,整个存续期预期信用损失(未发生信用减值的贷款)余额627.10亿元,整个存续期预期信用损失(已发生信用减值的贷款)余额886.43亿元,合计2108.61亿元;2023年末对应余额分别为524.75亿元、624.90亿元、878.31亿元和2027.96亿元[89] - 2024年发放贷款和垫款减值准备本年净计提161.17亿元,2023年为124.32亿元;2024年转出31.56亿元,2023年为784.12亿元;2024年核销53.15亿元,2023年为53.12亿元;2024年收回4.18亿元,2023年为3.36亿元[89]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投资金额为104,869,270千元,占总额22.9%;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金融投资金额为89,960,537千元,占总额19.7%;以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投资金额为262,142,022千元,占总额57.4%[93]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金融投资预期信用损失年末余额为4,537千元[94]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以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投资预期信用损失年末余额为6,996,970千元[96]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负债总额为10,425.79亿元,较上年末增加424.21亿元,增幅4.2%[98]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吸收存款、卖出回购金融资产款、同业及其他金融机构存放款项分别占总负债的77.3%、9.0%及8.8%[98]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向中央银行借款金额为342,374千元,占总额0.0%;吸收存款金额为805,890,759千元,占总额77.3%;同业及其他金融机构存放款项金额为91,269,976千元,占总额8.8%[99]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吸收存款总额(不含应付利息)为7,805.89亿元,较上年末增加194.35亿元,增幅2.6%,占总负债比重74.9%,较上年末下降1.2个百分点[100]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个人存款较上年末增加362.44亿元,增幅7.0%;公司存款较上年末减少197.86亿元;其他存款较上年末增加29.77亿元[100]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存款总计780,589,201千元,其中公司活期存款112,314,503千元,占比14.4%;公司定期存款96,507,570千元,占比12.4%;个人活期存款35,987,787千元,占比4.6%;个人定期存款519,059,622千元,占比66.5%;其他存款16,719,719千元,占比2.1%[101]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公司存款总计761,154,553千元,其中公司活期存款114,540,917千元,占比15.0%;公司定期存款114,066,954千元,占比15.0%;个人活期存款36,895,430千元,占比4.8%;个人定期存款481,908,473千元,占比63.4%;其他存款13,742,779千元,占比1.8%[101]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已发行债券合计18,737,289千元,其中2034年9月到期的固定利率二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