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中国旭阳集团(01907)
icon
搜索文档
国泰君安:国际煤市风云再起,持续看好春季行情
格隆汇· 2025-05-19 01:25
印尼煤炭出口禁令 - 印尼政府于2022年1月禁止煤炭出口 核心原因为国内煤炭产量不及预期且消费量增加 导致供不应求 [1] - 截至12月17日印尼煤炭开采量达5.81亿吨 完成年度产量目标93% 全年产量预计略低于6.25亿吨目标 [1] - 2022年印尼煤炭产量目标提高至6.37-6.64亿吨 但因国内需求提升 出口潜力将下降 [1] 中国煤炭进口依赖度 - 中国2020年进口煤及褐煤3.04亿吨 2021年1-11月进口2.92亿吨 其中印尼煤占比分别为45%和61% [1] - 印尼煤占国内煤炭产量比例分别为3.6%(2020年)和4.9%(2021年1-11月) [1] - 印尼煤均为动力煤 主要消费对象为东南沿海电厂 对沿海动力煤供给影响约20% [1] 国内煤炭市场供需 - 国内煤炭供给强度已处于绝对高位 进口限制将导致一月煤炭市场相对紧张 [1] - 市场煤价已开始下调 因电厂提前去库 但3.7亿吨/月的高强度保供产量难以持续 [2] - 春节后产量强度将下降 叠加进口受限 煤价将提前止跌企稳 [2] 煤炭企业财务与分红 - 煤企将于2022年3月后陆续披露年报 部分企业股东回报方案到期 新分红方案值得期待 [2] - 行业资本支出顶部已现 资本开支将持续下降 现金流、财务、利润和分红将可持续优化 [2] - 行业龙头中国神华上个股东回报方案覆盖2019-2021年 [2] 行业估值与转型 - 煤炭板块步入高盈利中枢时代 煤企将围绕新能源运营商、新材料和氢能等领域转型 [2] - 动力煤长协基准提升 焦煤长协价预计维持高位 资源优质企业具备长期价值 [3] - 行业估值明显偏低 转型企业具备成长空间 板块估值提升开启 [2][3] 煤炭价格与库存数据 - 截至2021年12月31日 秦皇岛Q5500市场价800元/吨 环比下降14.9% [3] - 秦皇岛港库存474.0万吨 环比下降6.9% [3] - 京唐港主焦煤库提价2450元/吨 港口一级焦2733元/吨 均环比持平 [3] - 炼焦煤库存三港合计326.0万吨 环比下降11.4% 焦企开工率66.99% 环比上升0.44个百分点 [3] 投资建议 - 首推中国神华、靖远煤电、电投能源、兖矿能源、中国旭阳集团 [3] - 推荐陕西煤业、淮北矿业、中煤能源、山西焦煤、潞安环能、兰花科创、盘江股份、平煤股份 [3]
国君煤炭:煤价、业绩、宏观三重共振,春季行情将延续
格隆汇· 2025-05-19 01:25
业绩表现 - 多家煤炭企业2021年业绩预告显示利润增速显著 兰花科创514% 安源煤业-125%(扭亏) 山煤国际475% 靖远煤电62% [1] - 2021Q4环比增速分别为25% 186% 230% 44% 显示煤价调控后盈利仍保持强劲增长 [1] - 量价齐升的主动补库周期推动行业全年高景气 长协基准价提升将支撑中长期高盈利 [1] 行业动态 - 印尼限制出口政策催化煤价反弹 秦皇岛Q5500动力煤价超1000元/吨 底部反弹约30% [1] - 煤焦钢产业链预期修复 双焦价格持续反弹 地产基建开工率提升形成需求支撑 [1] - 2022年现货煤价预计高于历史均值 年度长协价将超过2021年水平 [1] 估值与分红 - 行业资本支出见顶 现金流结构持续优化 碳中和背景下资本开支下降趋势明确 [2] - 中国神华等企业将更新股东回报方案 高分红预期带动板块估值修复 [2] - 市场对高股息公司估值偏低 未来盈利稳定性提升将驱动估值中枢上移 [2] 投资方向 - 资源优质企业具备长期价值 推荐陕西煤业 淮北矿业 中煤能源等 [2] - 转型企业成长性突出 关注绿电转型及煤化工标的如靖远煤电 电投能源 [2]
国君煤炭:调控再度出手,价值发现行情开启
格隆汇· 2025-05-19 01:25
煤炭价格走势 - 开年至今秦皇岛(Q5500)现货煤(山西产)从1月初的790元/吨上涨至1月末的1070元/吨,涨幅达35% [2] - 煤价上涨基础在于港口与坑口价格倒挂导致贸易商拉煤积极性下降,港口库存偏低 [2] - 印尼限制煤炭出口及强用电量增长、电厂补库需求超预期进一步推动煤价上涨 [2] - 发改委要求煤企恢复正常生产供应,规范价格行为,促进煤价稳定运行在合理区间 [2] - 煤价或暂缓上涨但无快速下跌风险,因冷春及经济稳增长提升用煤需求,印尼基准煤价2月上调至188.4美元/吨,进口煤到港成本达1237元/吨高于国内煤价 [2] 煤炭行业投资逻辑 - 2022年煤炭价格将高位震荡,长协价同比大幅提升,企业盈利中枢跃升 [3] - 2月秦皇岛动力煤Q5500长协价为725元/吨,新机制下高长协价格得以维持 [3] - 资本支出-现金流-财务-利润-分红链条将可持续优化,煤企年报披露后新分红方案值得期待 [3] - 部分煤炭企业可能利用采煤沉陷区资源获取绿电项目,加速转型 [3] 煤炭股投资建议 - 当前煤炭板块处于预期底部,估值偏低,动力煤长协基准提升及焦煤长协价维持高位支撑资源优质企业长期价值 [4] - 全年投资主线包括高股息、绿电转型、成长性煤化工,推荐中国神华、靖远煤电、电投能源等 [4] - 推荐资源优质企业如陕西煤业、淮北矿业、中煤能源等 [4]
中国旭阳集团(01907)拟出售沧州旭阳化工股权置换滨海能源股份 推进新能源化工布局
智通财经网· 2025-05-19 00:06
交易结构 - 中国旭阳集团及其附属公司、深创投、农银资产将出售所持沧州旭阳化工合计100%股权,换取滨海能源发行的对价股份[1] - 出售股权比例分别为旭阳集团80.4765%、旭阳煤化工0.0080%、深创投14.1931%、农银资产5.3224%[1] - 对价股份发行价为每股7.55元人民币,发行数量根据最终对价除以发行价确定[1] - 交易完成后沧州旭阳化工将成为滨海能源附属公司,滨海能源将成为中国旭阳集团附属公司[1] 标的公司业务 - 沧州旭阳化工主营尼龙新材料研发生产销售,产品包括己内酰胺、尼龙6及尼龙弹性体[2] - 滨海能源主营锂电池负极材料研发生产销售,为深交所上市公司(代码000695)[2] - 沧州旭阳化工2024年向中国旭阳集团精细化工分部贡献收入47.1%、除税前溢利50.1%[4] 政策背景 - 2024年起中国监管部门出台多项政策支持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及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3] - 工信部等十部门2024年7月印发《精细化工产业创新发展实施方案》,推动产业链高端化延伸[3] - 尼龙新材料产业获政策支持向高端产品方向扩展[3] 战略协同效应 - 交易将整合尼龙新材料与锂电池负极材料业务,形成碳材料完整产业链[4] - 中国旭阳集团碳材料研究团队可提升研发资源利用效率[4] - 滨海能源2024年9月建立电气实验室,已开发出耐温性提升的尼龙基锂电池隔膜材料[6] - 尼龙新材料在锂电池铝塑膜应用前景广阔,2024年中国需求达4.2亿平方米[5] - 业务整合有助于公司在汽车等消费品市场建立更强地位,提升估值[6]
中国旭阳集团(01907.HK)拟售沧州旭阳化工股权换股整合滨海能源 加码高端新材料赛道
格隆汇· 2025-05-18 23:19
交易概述 - 中国旭阳集团及其附属公司、深创投及农银资产与滨海能源订立协议,出售目标公司股权以换取滨海能源发行的对价股份 [1] - 出售股权比例分别为旭阳集团80.4765%、旭阳煤化工0.0080%、深创投14.1931%、农银资产5.3224% [1] - 对价股份发行价为每股人民币7.55元,可根据除权除息或市价波动调整 [1] 交易结构 - 交易完成后,目标公司将成为滨海能源的附属公司,滨海能源将成为中国旭阳集团的附属公司 [1] - 滨海能源及目标公司的账目将并入中国旭阳集团的财务报表 [1] 目标公司业务 - 目标公司为沧州旭阳化工有限公司,主要从事尼龙新材料的研发、生产及销售,产品包括己内酰胺、尼龙6及尼龙弹性体 [2] - 目标公司为中国旭阳集团的非全资附属公司 [2] 战略意图 - 交易旨在响应政策指引,提升集团在新材料领域的市场地位及营运能力 [2] - 目标公司为领先的尼龙新材料生产商,滨海能源专注于锂电池负极材料,整合将发挥双方优势 [2] - 交易符合集团向高端新材料领域拓展业务的发展方向 [2]
中国旭阳集团(01907) - 2024 - 年度财报
2025-04-29 11:48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4年公司总收益超475亿元,精细化工收益超207亿元,焦炭产量/加工量达1860万吨[20] - 2024年公司净利润为1亿元,较2023年的10亿元大幅下降[20] - 2024年公司毛利为34.9亿元[21] - 2024年公司每股基本盈利0.005元[32] - 本年度纯利较上一年度减少约人民币891.7百万元或90.1%[53] - 集团焦炭产品平均价格下跌至约人民币1,848元/吨(不含税),对比去年下跌约16.1%;2025年3月底维持在约人民币1,436.5元/吨(不含税)[53] - 集团煤焦价差目标维持在约人民币300元/吨或以上,对比去年下跌约18.2%[53] - 公司已派付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中期股息每股人民币0.78分(相当于每股0.85港仙),占本年度纯利超34%,高于招股章程所载30%股息派发比率[57] - 2024年毛利率7.3%,较2023年的7.2%上升;纯利率0.2%,较2023年的2.1%下降;EBITDA利润率8.1%,较2023年的9.5%下降;权益回报率0.2%,较2023年的6.7%下降;资产负债率73.5%,较2023年的73.1%上升[90] - 2024年总收益475.42739亿元,较2023年的460.65896亿元增加14.76843亿元或3.2%[91][93] - 焦炭及焦化产品生产业务2024年收益176.42275亿元,较2023年的180.77005亿元减少4.347亿元或2.4%[91][93] - 精细化工产品生产业务2024年收益207.29404亿元,较2023年的186.80876亿元增加20.48528亿元或11.0%[91][93] - 运营管理业务2024年收益42.25134亿元,较2023年的20.16851亿元增加22.08283亿元或109.5%[91][94] - 贸易业务2024年收益47.40319亿元,较2023年的71.68375亿元减少24.28056亿元或33.9%[91][95] - 2024年销售成本440.532亿元,较2023年的427.409亿元增加13.123亿元[96] - 2024年毛利总额34.89563亿元,较2023年的33.2495亿元增加1.64613亿元或5.0%;毛利率从2023年的7.2%上升至2024年的7.3%[91][98] - 2024年其他收入58.61亿元,较2023年的50.76亿元增加7.85亿元或15.5%[100] - 本年度其他收益及亏损为9170万元其他损失,包括上市权益债券亏损3810万元、私募基金亏损6710万元、汇兑损失2710万元等[101] - 预期信贷亏损模式的已确认拨回减值净额从2023年的1.112亿元减少155.4%至2024年的6160万元[102] - 销售及分销开支从去年的11.851亿元增加3.039亿元或25.6%至本年度的14.889亿元[103] - 行政开支从去年的约10.608亿元增加约8200万元或7.7%至本年度的约11.428亿元[104] - 融资成本从去年的13.497亿元增加6070万元或4.5%至本年度的14.104亿元[105] - 除税前溢利从去年的约6.817亿元减少约5.724亿元或84.0%至本年度的约1.094亿元[108] - 2023年和2024年分别产生3.078亿元所得税抵免和1160万元所得税费用,实际税率分别为 -45.2%和10.6%[109] - 年内溢利从去年的9.895亿元减少8.917亿元或90.1%至本年度的9780万元[110] - 借款总额从2023年的257亿元增加约47亿元或18.3%至2024年的约304亿元[117] - 经营活动所得现金净额从去年的22.044亿元减少约7.681亿元至本年度的14.363亿元[113][114] - 报告期内,集团前五大客户收益约65.313亿元,占总收益13.7%,2023年为91.915亿元,占比20.0%[133] - 报告期内,单一最大客户收益约16.275亿元,占总收益约3.4%,2023年为38.115亿元,占比8.3%[133] - 报告期内公司从前五大供应商采购额约为91.29亿元,占销售成本的20.7%(2023年:169.405亿元或39.6%),从单一最大供应商采购额约为34.753亿元,占销售成本的7.9%(2023年:50.385亿元或11.8%)[136] - 2023年及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集团员工成本分别为11.506亿元及12.697亿元[131] - 2024年12月公司通过先旧后新股份配售按每股3.00港元配售5200万股新股份,所得款项净额约1.536亿港元,已按拟定用途应用,未使用净额1280万港元预计2025年6月30日使用[143][144]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物业、厂房及设备约为278.317亿元,同比增长3.5%,主要因增加22.045亿元及收购增加8.35亿元,部分被折旧20.857亿元抵销[149] - 2024年5月30日公司获股东批准向2024年6月14日登记股东派发现金末期股息每股0.012元,2024年6月28日派发;2024年8月27日董事会宣派2024年度中期股息每股0.0078元,2024年9月30日派发[150] - 董事会建议派付特别股息每股人民币2.22分,特别股息总金额约为人民币96,447,000元,本年度每股股息总额为每股人民币3分,集团预计每年分派不少于年度可供分派盈利的30%作为股息[151] 各条业务线表现 - 公司成立超29年,利用领先地位和优势扩展四个关键业务分部及氢能产品业务[73] - 公司是全球最大的独立焦炭生产商及供应商,拥有八个国内外生产园区[74] - 公司是全球最大獨立焦炭生產商及供應商,2024年市場份額為2.5%,2023年為1.8%[14] - 公司是全球第二大己內酰胺生產商,2024年市場份額為7.1%,2023年為7.6%[14] - 公司是中國京津冀地區最大的高純氫生產商,2024年市場份額(按產能)為18.6%,2023年為8.3%[14] - 公司拥有多个生产园区,涉及多种化工产品生产线[25] - 苏拉威西生产园区焦炭年总产能为320万吨[58] - 集团有七个生产园区位于中国河北省、山东省及内蒙古自治区,还有一个位于中国江西省的在建生产园区[58] - 集团目标开拓涵盖超60款(2023年:约60款)精细化工产品的生产链[58] - 报告期内及直至报告日期,集团新订四份运营管理协议[59] - 集团自2014年起从事首项运营管理服务,过去十年积极发展该服务[59] - 公司为全国年产能820万吨焦炭厂房、66万吨煤焦油及苯胺厂房的第三方企业提供运营管理服务[63][65] - 2024年新建年加工36万吨苯加氢项目,改造20万吨项目,唐山园区年加工能力达56万吨[65] - 2024年定州旭阳氢能获清洁氢认证,公司成国内首批获此认证企业之一[66] - 2024年公司主要产品平均售价:焦炭1847.7元/吨、煤焦油沥青3981元/吨等[67] - 公司计划在湘东工业园萍乡生产园区建设年产180万吨焦炭的生产设施[86] - 公司去年为全球第二大己内酰胺(CPL)生产商,计划加强CPL产能以成为全球最大生产商[86] - 公司计划于2025年部署年产能为5000吨的2 - 氨基 - 2 - 甲基 - 1 - 丙醇(AMP)[86] - 公司将参与中国多地氢气工业化计划,在萍乡生产园区投资新建氢能产品项目[87] 各地区表现 - 公司在全國及印尼佈局9個產業園區,業務覆蓋39個國家和地區[11] 管理层讨论和指引 - 集团目标在2025年底前实现“六五规划”[54] - 集团煤焦价差目标维持在约人民币300元/吨或以上,对比去年下跌约18.2%[53] 其他没有覆盖的重要内容 - 公司在2024年以平均价2.98港元回購119,085,000股股份,佔截至2024年12月31日已發行股本總數4,454,186,000股股份的約2.67%[13] - 2024年公司客户满意度达100%[15] - 2024年公司非流动资产387.38047亿元,流动资产211.02895亿元[34] - 2024年公司总负债439.6426亿元,资产净值158.76682亿元[34] - 杨雪岗持有北京奥特美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49.92%股份[36] - 路小梅于2007年11月至2018年9月任集团非执行董事[37] - 李庆华自2024年4月起任公司执行董事兼集团执行总裁[39] - 韩勤亮于2011年5月获委任为执行董事[40] - 王年平于2018年9月获委任为执行董事[41] - 杨雪岗于2007年11月获委任为执行董事[35] - 韩勤亮在钢铁及煤化工行业拥有约31年经验[40] - 李庆华拥有约30年企业管理经验[39] - 路小梅拥有约21年企业管理经验[37] - 王年平在石化行业拥有约16年经验[42] - 杨路先生34岁,2018年9月获委任为执行董事,具备约12年相关业务经验[43] - 余国权博士55岁,2018年9月获委任为独立非执行董事,2019年4月至2024年12月曾任鹰普精密工业有限公司独立非执行董事[45] - 王引平先生64岁,2018年9月获委任为独立非执行董事,1988年3月至2014年3月于中化集团担任多个高级职务[45][47] - 刘晓峰博士62岁,2024年10月获委任为独立非执行董事,在企业融资方面拥有约32年经验[49][50] - 张英伟先生52岁,为集团高级副总裁,于钢铁及煤化工行业拥有约31年经验,2009年7月至2024年4月曾任公司执行董事[51] - 杨路先生于2012年5月毕业于美国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2015年6月获基金管理资格,2013年11月加入集团[43] - 余博士于1991年10月加入毕马威,2002年7月至2011年6月成为毕马威会计师事务所合伙人[45] - 王先生于1985年7月获法学学士学位,2004年11月获工商管理硕士学位[45] - 刘博士分别于1988年10月、1994年5月获剑桥大学发展经济学硕士及博士学位[49] - 张先生于1993年6月毕业于唐山工程技术学院,2004年11月完成工商管理硕士培训课程,2007年4月获冶金工程硕士学位[51]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集团全职雇员7389名,2023年为7601名[130]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集团并无重大未结清的资产负债表外安排,未从事非交易买卖合约交易活动[120] - 本年度,集团若干资产已抵押为银行及其他贷款、应付票据及其他融资作担保[121] - 集团持有部分外币资本,主要为美元、日元及港元,正探索措施应对外汇风险,汇率波动风险有限[122] - 2024年7月31日,农银投资向定州天鹭注资4.5亿元,增资后,河北旭阳能源、交银金融资产投资、农银投资分别持股50.0002%、26.8050%、23.1948%[123] - 2024年12月17日,深创投向沧州旭阳化工注资8亿元,注资后,旭阳集团、深创投、旭阳煤化工分别持股85.00%、14.99%、0.01%[123] - 2024年12月31日,集团就合营及联营企业银行融资担保最高负债为57.276亿元,2023年12月31日为17.228亿元[125] - 报告期内公司从超100名中国及海外供应商采购焦煤,不依赖单一供应商,部分供应商合作超五年[136] - 公司从事生产业务的附属公司通过ISO 9001:2015质量管理体系标准,对供应商的挑选及评估包括原材料品质规格、经营规模地点、过往交易记录条款[136][139] - 报告期内公司无重大原材料短缺或供应延误情况,预计日后也不会出现,会密切监察库存水平并调整采购量[137] - 除回购股份外,报告期内公司及其附属公司无购买、出售或赎回公司证券情况[142] - 公司组织章程细则及所在地法律无优先购买权条文,董事不知悉股东因持有公司证券获税项减免情况[146][147] - 董事会由9名董事组成,包括6名执行董事及3名独立非执行董事,董事任期为三年[154] -
国证国际:中国旭阳集团焦炭化工双轮驱动支撑利润 维持“买入”评级 目标价4.2港元
智通财经· 2025-04-22 10:36
核心财务表现 - 2024年总营业收入475.43亿元 同比增长3.2% [1] - 实现净利润0.20亿元 行业低谷期仍保持盈利 [1][4] 焦炭业务 - 全年焦炭及焦化业务毛利率8.6% 税前利润0.87亿元 [2] - 焦炭产能达2380万吨 印度尼西亚480万吨焦化项目首期320万吨产能已投产 [2] - 当前焦炭价格维持1436.54元/吨(不含税) 预期维持低位运行 [2] - 萍乡160万吨焦化项目在建 产能持续扩张 [2] 化工业务 - 化工业务收入20.7亿元 同比增长10% [3] - 税前利润5.5亿元 同比增长21% [3] - 化工品业务量528万吨 同比增长8.8% [3] - 己内酰胺产能75万吨 位居全球第二 计划扩产至150万吨 [3] - 2025年5万吨己二胺项目投产 解决原材料供应问题 [3] 氢能业务 - 氢气销量2010万立方米 同比增长2.1倍 [3] - 与亿华通合作推进换瓶交易 向上游燃料电池领域延伸 [3] 托管运营业务 - 运营管理收入4.2亿元 同比增长109% [4] - 税前利润0.55亿元 实现扭亏为盈 [4] - 托管焦炭规模550万吨 化工规模96万吨 [4] 战略优势 - 焦炭与化工双业务结构有效抵御行业周期性波动 [1][4] - 国际化产能布局取得突破 印度尼西亚项目顺利投产 [2]
中信证券:维持中国旭阳集团(01907)“买入”评级 目标价3港元
智通财经网· 2025-04-09 03:54
核心观点 - 中信证券维持中国旭阳集团买入评级 新增2027年EPS预测0 12港元 看好公司在焦炭 化工及氢能业务的长期成长性 [1] - 公司作为全球最大独立焦炭生产商 行业龙头地位稳固 2024年营收增长 未来2-3年将进入产能收获期 [1] - 公司计划通过控股亿华通加强氢能产业整合 进一步扩大氢能产业版图 [1][4] 财务表现 - 2024年营业收入47 5亿元 归母净利润0 2亿元 EPS(基本)0 005元 [2] - 2024年特别派息0 022元/股 叠加中期分红合计0 03元/股 对应股息率1 29% [2] - 2024年焦炭及焦化产品收入176 4亿元 成本164 4亿元 板块毛利15 1亿元 [2] - 2025年一季度焦炭价格维持在1436 54元/吨(不含税) 煤焦价差维持在320元/吨以上 [2] 焦炭业务 - 公司专注于呼和浩特产园区及印尼苏拉威西焦炭生产设施整合 推进产能扩张 [2] - 正在湘东工业园萍乡建设年产180万吨焦炭生产设施 同时探索国内外潜在并购项目 [2] - 公司将利用多国煤炭资源及数字化新技术优化配煤 寻求最优价差 [2] 精细化工业务 - 2024年精细化工板块收入207 3亿元(同比+11 0%) 成本192 1亿元(同比+10 9%) 板块毛利15 2亿元(同比+11 4%) 毛利率7 3% [3] - 主要产品销量增长:己内酰胺+2 7万吨 苯乙烯+4 6万吨 合成氨+24万吨 高纯氢+1080万方 [3] - 产品价格表现:己内酰胺1 08万元/吨(同比+0 1%) 甲醇2047元/吨(同比+0 2%) 苯7225元/吨(同比+12 8%) 高纯氢2 28元/标方(同比持平) [3] - 公司为全球第二大己内酰胺生产商 国内第一大焦炉煤气制甲醇生产商 京津冀最大高纯氢生产商 [3] - 计划扩大己内酰胺产能以成为全球最大生产商 2025年部署5000吨AM产能 [3] 氢能业务 - 2025年3月公司与亿华通签署框架协议 拟以定州旭阳氢能全部股权及5 5亿元现金认购亿华通A股 交易完成后将成为其控股股东 [4] - 公司具备高纯氢及液氢制备 输氢管道建设 天然掺氢等全产业链技术能力 为合作奠定基础 [4] - 预计双方整合将推动氢能产业链全面升级 [4]
中国旭阳集团(01907):传统业务显韧性,新兴领域迎发展
德邦证券· 2025-04-03 09:57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买入(维持)[2] 报告的核心观点 - 2024年公司营收475.43亿同比+2.98%,净利润0.2亿同比-97.66%;预计2025 - 2027年合计收入分别为483/509/539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5.1/8.5 /9.2亿元,对应PE为21/13/12倍,维持“买入”评级 [4] 各业务板块总结 焦炭业务 - 2024年销量955万吨同比+16.30%,平均价格1847.7元/吨同比-16.1%,平均成本1689元/吨同比-15.6%,营业收入176.42亿元同比-2.40%,毛利15.14亿元同比-7.75% [4] - 25年重点推进江西萍乡180万吨、旭阳伟山480万吨等项目,规划焦炭增量121万吨;2024年印尼苏拉威西焦炭项目年销量228.3万吨,营收7.3亿美元 [4] - 25年预计运营管理产能提升至1740万吨,推动公司向轻资产模式转型 [4] 化工业务 - 2024年业务量528万吨同比+8.87%,收入207.29亿元同比+10.97%,毛利15.16亿元同比+11.44%,成为集团收入和毛利占比贡献第一的业务板块 [4] - 沧州二期项目投产后己内酰胺产能达75万吨,预计2028年达150万吨;在建5万吨/年己二胺生产装置拟下半年投产;积极延伸下游研发新材料 [4] 氢能源业务 - 2024年氢气销量2010万立方米同比增长212%,高纯氢产销量全国第二;已建4座加氢站,现加氢能力5吨/天,定州第二座综合能源站2025年上半年运营 [4] - 3月12日宣布与亿华通资产重组,完成后成为亿华通控股股东,加速成为全链条一体化氢能企业 [4] 财务数据总结 主要财务数据及预测 |项目|2023A|2024A|2025E|2026E|2027E| | ---- | ---- | ---- | ---- | ---- | ---- | |营业收入(百万元)|46066|47543|48323|50939|53939| |净利润(百万元)|861|20|508|850|915| |全面摊薄EPS(元)|0.19|0.00|0.11|0.19|0.21| |毛利率(%)|7.2|7.3|8.3|8.6|8.9| |净资产收益率(%)|6.67|0.16|3.88|6.20|6.38|[5] 财务报表分析和预测 - 盈利增长方面,2024 - 2027年营业收入增长率分别为3.21%、1.64%、5.41%、5.89%;EBIT增长率分别为 - 27.19%、65.08%、27.47%、16.04%;净利润增长率分别为 - 97.66%、2425.61%、67.24%、7.63% [6] - 偿债能力方面,2024 - 2027年资产负债率分别为73.5%、71.8%、72.6%、72.8%;流动比率分别为0.6、0.6、0.7、0.8;速动比率分别为0.5、0.5、0.5、0.6;现金比率分别为0.1、0.2、0.3、0.4 [6] - 经营效率方面,2024 - 2027年应收帐款周转天数分别为11.2、6.9、7.2、7.2;存货周转天数分别为26.5、24.0、25.4、25.1;总资产周转率均为0.8;固定资产周转率分别为1.7、1.8、1.9、2.0 [6]
旭阳集团(01907):业务规模有序增长 全球布局夯实长期发展基础
智通财经网· 2025-04-02 05:14
文章核心观点 2024年全球经济复杂多变,市场环境充满挑战,但对优质公司而言可能是自我突破与进化的契机 中国旭阳集团在行业下行期稳健经营,捕捉新商业机遇,培育增长新动能,传统业务有望回暖,新业务加速发展,国际化进程将推进,还将向服务型与创新型企业转型升级,受到南向资金关注 [1] 业务稳扎稳打蓄力前行 - 2024年公司实现收入475.43亿元,净利润0.98亿元,业务规模平稳发展且守住盈利底线 [2] - 公司巩固传统优势业务竞争力,挖掘化工板块增长潜力,推进氢能业务发展 [2] - 2024年焦炭业务收入176.42亿元,平均售价1847.7元/吨(不含税),公司控制配煤价格和生产成本,煤焦价差维持在约300元/吨以上 [2] - 2024年精细化工产品生产业务收入207.29亿元,同比增长11.1%,固体己内酰胺出口量达4.75万吨,同比增长200%,高端聚酰胺新材料解决己二胺卡脖子问题,高附加值氨基醇新材料放量 [3] - 2024年运营管理服务业务总规模增至886万吨、同比增长114%,业务量实现651万吨、同比增长45.6%,贡献收入42.25亿元,同比增幅109.5%,毛利同比增长42.1% [3] - 2024年高纯氢业务量大幅增长,销量达2010万方,公司成为国内第二大高纯氢供应商 [4] 传统业务回暖可期,新业务加速"接棒" - 两会政府工作报告预示经济增长动能增强,2025年公司优势业务有望触底回暖 [5] - 2024年印尼园区焦炭销量228.3万吨,产品远销13个国家、28家客户,固体己内酰胺海外销量两倍级增长,高附加值氨基醇新材料中试装置全产全销,在建项目预计短期内投产 [5] - 公司将推进“旭阳事业全国布局+全球开拓”战略,以印尼园区为“桥头堡”,调研海外项目投资机会,筹备中东、蒙古等地办事处,建设全球营销网络 [6] - 3月12日公司与北京亿华通签订框架协议,交易完成后预计成为控股股东,双方整合资源,推进氢能全产业链优势互补,有望培育业绩增长新极 [6] 未来发展规划与市场表现 - 2025年焦炭运营管理服务业务规模目标增1000万吨至1820万吨,化工运营管理服务业务规模计划增100万吨至166万吨,运营管理服务板块对业绩正向影响将放大 [7] - 今年以来港股通持有公司比例由6.78%升至7%左右,公司业绩回暖后股票价值有望回归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