橙天嘉禾(01132)

搜索文档
【快讯】每日快讯(2025年5月21日)
乘联分会· 2025-05-21 08:34
国内新闻 - 2025年4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1%,环比增长0.22%,1-4月累计增长6.4%,其中制造业增长6.6% [3] - 全国高速公路服务区充电桩覆盖率达98%,已建成充电桩3.5万个,充电停车位5.1万个 [4] - 天津公交启动L4级自动驾驶车辆载人试运营,车辆配备激光雷达等装置实现全自动操作 [5] - 长城汽车发布全球唯一兼容五大动力形式的全动力智能平台,支持插电混动/纯电/氢能等,纯电续航超400km,充电5分钟续航200km [6] - 比亚迪与神州租车达成战略合作,计划扩大2025年暑期车辆采购规模,包括秦PLUS DM-i及方程豹豹8等车型 [7] - 理想超充站累计上线突破2300座,超充桩达12500根,覆盖全国31个省份227个城市 [9] - 蔚来能源与沈阳中德开集团合作,计划在东北地区建设100座充换电一体站 [10][11] 国外新闻 - 本田调整电动化战略,将2030年混动车销量目标增加220万辆,同时削减30%电气化投资至7万亿日元 [12] - 宝马首批搭载全固态电池的电动汽车开始路测,采用硫化物电解质棱柱电池 [13] - 丰田计划在美国推出五款新电动车型,调整命名方案以抢占市场份额 [14] - Waymo获准在加州湾区扩展自动驾驶出租车服务,覆盖南湾及圣何塞地区 [15] 商用车 - 山西自2025年6月1日起对氢能货车实施高速公路通行费全额补贴,政策持续至2027年5月31日 [16] - 福田汽车与华为数字能源合作,推动重卡电动化,重点解决充电时间长等问题 [17] - 国轩高科发布G行重卡标准箱,具备116kWh电量、兆瓦级极速补能和12年超长寿命 [18] - 江铃全新域虎将于5月21日上市,提升商乘两用市场竞争力 [19][20]
南昌县(小蓝经开区):政企协同共绘汽车产业升级新蓝图
中国新闻网· 2025-05-20 03:46
会议概况 - 南昌县(小蓝经开区)召开汽车行业数字化转型政策宣贯会 参会企业代表超100家 第三方服务商及金融机构代表40家 [1][3] - 会议通过政策解读 案例分享 需求对接与战略部署为汽车行业转型提供"路线图" [3] 政策支持与规划 - 未来将从政策扶持 平台搭建 人才培育 金融赋能等维度打造普惠性服务平台 [3] - 深入解读省 市 县各级针对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奖补政策 号召企业把握政策机遇 [3] - 南昌县科工局解读县区相关政策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江西分院介绍贯标流程 [3] 企业转型进展 - 金砺成汽车计划投资80万元推进数字化转型 生产线改造已启动 [3] - 正兴汽车计划从供应链管理切入转型 会上案例分享带来启发 [3] - 小蓝经开区已完成274家企业数字化诊断 启动数字化贯标388次 推动144家企业签约数字化改造项目 合同投资额达2.2亿元 [3] 未来计划 - 整合县区资源 联合专业机构搭建数字化转型服务平台 提供从诊断评估到政策落地的全流程服务 [3] - 与江铃集团深化合作 推动汽车产业链协同转型 [3]
橙天嘉禾(01132) - 2024 - 年度财报
2025-04-29 11:07
战略发展重点 - 橙天嘉禾的战略发展重点为扩大及加强影院经营网络(分銷渠道)[3] - 公司采用自下而上策略优先发展对股东价值有利的环节[3] - 通过整合电影发行业务以获取更大协同效应[4] - 以最低风险参与电影制作使放映和发行业务受益[4] 管理层及董事会组成 - 主席伍克波(61岁)自2007年10月加入公司并担任执行董事[11] - 执行董事李培森(77岁)于2009年3月加入公司[12] - 鄒秀芳女士自2023年4月11日起獲委任為集團聯席首席執行官,負責非中國大陸地區企業策略、併購及業務營運[15] - 鄒秀芳女士曾於2008年1月1日至2008年12月31日期間擔任公司首席財務官[15] - Go Misaki女士自2019年9月9日起擔任執行董事,並自2003年起擔任Chikou Company Limited總經理近20年[17] - 彭博倫先生自2023年4月11日起獲委任為集團聯席首席財務官,曾於2019年9月9日至2023年4月10日擔任中國業務財務總監[21] - 彭博倫先生持有康奈爾大學金融工程碩士學位(2014年)及特許金融分析師資格[22] - 梁民傑先生自2008年2月起擔任獨立非執行董事及審核委員會主席,擁有逾30年項目融資及企業融資經驗[23] - 梁民傑先生自2002年7月起擔任網易(NASDAQ: NTES; HKEX: 9999)獨立非執行董事[27] - 梁民傑先生自2005年11月起擔任華鼎集團控股有限公司(股份代號: 3398)獨立非執行董事[27] - 梁民傑先生自2014年6月起擔任綠葉製藥集團有限公司(股份代號: 2186)獨立非執行董事及審核委員會主席[27] - 黄斯颖女士自2016年6月起担任瑞慈医疗独立非执行董事[32] - 黄斯颖女士自2017年4月至2023年2月担任网宿科技独立董事[32] - 黄斯颖女士自2018年7月至2024年5月担任赣锋锂业独立非执行董事[32] - 黄斯颖女士自2022年11月起担任巨子生物独立非执行董事[32] - 黄斯颖女士自2023年12月起担任瑞浦兰钧能源独立非执行董事[32] - 毛义民先生自2023年4月11日起担任公司联席首席执行官[35] - 毛义民先生自2020年12月14日起担任集团中国总经理[35] - 毛义民先生自2022年5月1日起担任集团投资经理[35] - 毛义民先生曾于2011年5月至2019年10月期间担任公司执行董事[35] - 毛义民先生曾于2011年8月至2019年10月期间担任公司首席执行官[35] - 公司董事会由5名执行董事(含董事会主席)和3名独立非执行董事组成[128] - 董事Go Misaki与主席伍克波存在堂兄妹关系[145] - 董事李培森在伍克波持股80%的公司担任联合董事长[145] - 董事会成员具备会计、金融、电信和一般商业知识背景[191] - 董事会年龄范围34至77岁具备会计财务电讯及商业专业知识[195] - 董事年龄分布在34至77岁之间[191] 公司基本信息 - 公司股份代号为1132[10] - 公司注册地位于百慕大[8] - 主要营业地址位于香港湾仔万通保险大厦[8] - 核数师为毕马威会计师事务所[9] 收入与利润变化 - 集团2024年收入下降7%至7.343亿港元(2023年:7.928亿港元)[46][60] - 公司总收益减少7%至7.343亿港元(2023年:7.928亿港元)[64] - 公司2024年持续经营业务总收入为7.343亿港元,同比下降7%(2023年为7.928亿港元)[93] - 持续经营业务综合收益减少7%至7.343亿港元(2023年:7.928亿港元)[98] - 持续经营业务毛利减少7%至4.842亿港元(2023年:5.184亿港元)[98] - 新加坡业务2024年录得分部溢利3560万港元,同比下降27%(2023年为4890万港元)[82][84] 成本与费用变化 - 年总入场人次减少6%[98] - 总入场人次减少6%至660万人(2023年:710万人)[68][70] - 平均票价由71.5港元降至68.2港元[68][70] - 集团2024年总入场观众660万人次,平均净票价68港元[56] - 香港影城2024年净平均票价为61港元,同比下降12%(2023年为69港元)[79] - 新加坡嘉华影城2024年净平均票价为12.2新加坡元,同比下降2%[81][82][84] 各地区业务表现 - 新加坡市场贡献集团分部总收入80%(2023年:77%)[44][45] - 香港市场2024年票房总收入降至13.4亿港元,为13年来最低水平[43][45] - 嘉华影城占新加坡53%票房市场份额并拥有47%银幕总数[44][45] - 香港影院2024年入场观众200万人次,平均净票价61港元[56] - 香港业务分部亏损1950万港元(2023年:2410万港元)[76][78] - 香港票房收入下降15%至1.217亿港元(2023年:1.431亿港元)[76][78] - 新加坡业务是公司主要收入来源,分别占2024年和2023年分部收益总额的80%和77%[81][84] - 新加坡嘉华影城2024年净票房收入为5600万新加坡元,同比下降9%[81][82][84] - 新加坡嘉华影城2024年入场观众为460万人次,同比下降8%[81][82][84] - 香港影城2024年票房收入为1.22亿港元,同比下降15%(2023年为1.43亿港元)[79] - 香港影城2024年入场观众为200万人次,同比下降5%(2023年为210万人次)[79] - 公司电影发行及制作业务2024年收入为5530万港元,同比增长51%(2023年为3670万港元)[89][92] - 电影放映业务收入占总分部收益92%[67][70] - 电影放映分部收入下降8%至7.242亿港元[68][70] 资产处置与减值 - 集团关闭香港2家影院共7块银幕[47][50][62] - 出售台湾威秀影城35.69%股权获净收益2.856亿港元及汇兑储备870万港元[47][50][62] - 苏州360舞台项目计提减值损失3.155亿港元[63] - 以270万港元对价出售360舞台项目,实现收益3.5万港元及汇兑储备460万港元[63] - 公司出售威秀权益确认净收益2.856亿港元及汇兑储备变现870万港元[65] - 公司就360剧院投资计提减值亏损拨备3.155亿港元[66] - 公司就香港影院相关资产计提减值亏损4560万港元[76][78] - 已终止经营业务计提减值亏损3.155亿港元(2023年:650万港元)[98] 财务结构与流动性 - 现金及银行结余总额为1.336亿港元(2023年:1.603亿港元)[101][104] - 净债务从2.791亿港元减少至3,640万港元[101][104] - 资产负债比率降至8.0%(2023年:12.8%)[102][104] - 净资产负债比率降至1.7%(2023年:8.1%)[102][104] - 现金对银行贷款比率升至78.6%(2023年:36.5%)[102][104] 人力资源与薪酬 - 公司员工人数减少至244人(2023年:441人)[113]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全职雇员人数为244名,较2023年的441名减少44.7%[115] - 公司向周秀芳女士支付约214.8万港元酌情花红[182][186] - 集团高级管理人员薪酬分布:3人低于100万港元,2人介于100万至500万港元,1人介于500万至1000万港元[182] - 截至2024年底集团员工总数1121人,其中男性593人占52.90%,女性528人占47.10%[192] - 相比2023年员工总数减少143人男性减少106人女性减少142人[195] - 2023年员工总数1369人其中男性699人占比51.06%女性670人占比48.94%[195] 企业管治与合规 - 公司未建议派付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的任何末期股息[116] - 公司未遵守企业管治守则第C.1.6条,2名独立非执行董事缺席2024年6月26日股东周年大会[125] - 公司未遵守企业管治守则第F.2.2条,董事会主席缺席2024年6月26日股东周年大会[126] - 公司已为董事购买适当的责任保险,以应对可能发生的法律诉讼[135] - 公司设有定额供款退休福利计划,2024年12月31日无因雇员脱离计划而产生的没收供款[115] - 公司确认所有董事在2024年度均遵守证券交易标准守则的要求[127] - 公司董事会保留对集团整体战略制定、年度预算批准和重大人事任命的决策权[129] - 公司强调企业管治对保持竞争力和稳健增长的重要性,并致力于提升管治实践[120][124] - 年内共举行4次常规董事会会议[136][137] - 执行董事伍克波(主席)出席3/4次常规董事会会议[138] - 执行董事李培森出席4/4次常规董事会会议[138] - 执行董事邹秀芳出席4/4次常规董事会会议及1/1次股东大会[138] - 独立非执行董事梁民傑出席4/4次常规董事会会议及1/1次股东大会[138] - 主席与独立非执行董事举行1次无其他董事出席的会议[138][140] - 董事会会议需提前14天通知并提前3天发送议程材料[139][141] - 董事会年内审查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体系有效性[150][153] - 公司审核委员会由3名独立非执行董事组成(梁民杰任主席)[166][167] - 审核委员会在2024年度举行2次会议 所有成员出席率100%[167][169] - 公司秘书2024年接受不少于15小时专业培训[161][164] - 董事会设3个委员会(审核/提名/薪酬)并制定书面职权范围[162][165] - 薪酬委员会由1名执行董事+2名独立非执行董事组成(黄斯颖任主席)[175] - 独立非执行董事占董事会成员至少三分之一(最少3名)[159][163] - 审核委员会审查集团会计原则及中期/经审核财务报表[170][172] - 董事会2024年设立反贪污及举报政策与制度[171][173] - 公司确认所有独立非执行董事符合上市规则第3.13条独立性标准[160][163] - 审核委员会获充足资源履行监督财务控制及风险管理职责[169][172] - 薪酬委员会在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举行1次会议[177][180] - 薪酬委员会由1名执行董事和2名独立非执行董事组成[179] - 提名委员会由1名执行董事和2名独立非执行董事组成[184] - 公司已采纳董事会多元化政策和提名政策[190][193] - 公司董事会8名董事中有3名为女性占比38%[195] - 公司采纳提名政策规范董事候选人挑选准则和提名程序[196] - 董事候选人评核标准包括品格及诚信等参考因素[197] - 提名委员会拥有最终裁量权可提名任何合适人选[199][200]
橙天嘉禾(01132) - 2024 - 年度业绩
2025-03-27 14:27
持续经营业务财务指标变化 - 持续经营业务收益由2023年的7.928亿港元减少7%至2024年的7.343亿港元[2] - 持续经营业务毛利由2023年的5.184亿港元下跌7%至2024年的4.842亿港元,毛利率稳定在66%(2023年:65%)[2] - 持续经营业务除税前亏损由2023年的3900万港元增至2024年的1.58亿港元,增幅308%[2] - 持续经营业务股东应占亏损为168,065千港元,2023年为46,511千港元[5] - 持续经营业务基本及摊薄每股亏损为6.00港仙,2023年为1.66港仙[5] - 持续经营业务应占全面收益总额为 -203,674千港元,2023年为 -12,319千港元[6] - 持续经营业务综合收益减少7%至7.343亿港元,2023年为7.928亿港元,年内总入场人次减少6%[58] - 年内毛利为4.842亿港元,2023年为5.184亿港元,年内减幅为7%[58] - 持续经营业务其他收益3210万港元,主要指租赁修改1230万港元;利息收入由2023年的150万港元增加至310万港元[58] - 银行贷款利息支出为2260万港元,去年为2970万港元,财务费用减少因年内偿还银行借款[58] - 年内持续经营业务折旧开支为1.369亿港元,2023年为1.515亿港元[59] 股权持有人及每股相关财务指标变化 - 股权持有人应占亏损由2023年的9040万港元增加至2024年的2.426亿港元,增幅168%[2] - 每股亏损由2023年的3.23港仙增至2024年的8.67港仙[2] - 2024年基本及摊薄每股亏损为8.67港仙,2023年为3.23港仙[5] - 2024年权益股东应占亏损242,642千港元,2023年为90,398千港元[36] - 2024年持续经营业务权益股东应占亏损168,065千港元,2023年为46,511千港元[36] - 2024年已终止经营业务权益股东应占亏损74,577千港元,2023年为43,887千港元[36] 非经常性及减值相关财务指标变化 - 2024年出售合营企业股份实现非经常性净收益2.856亿港元及变现汇兑储备870万港元[2] - 2024年非金融资产减值亏损4.422亿港元(2023年:1810万港元)[2] - 2024年出售台湾合营企业股份,确认收益净额约285,575,000港元,出售合营企业已发行股本总额的35.69%[32] - 2024年出售360剧院权益,确认出售收益净额为35,000港元[32] - 2024年6月21日,公司以12.49047485亿新台币出售威秀权益,占其全部已发行股本约35.69%,确认出售收益净额2.856亿港元,汇兑储备870万港元变现[44] - 公司对投资360剧院计提减值亏损3.155亿港元拨备,2024年12月20日以270万港元出售其权益,确认出售收益约3.5万港元,汇兑储备460万港元变现[45] 资产负债相关财务指标变化 - 资产负债率改善至8.0%(2023年12月31日:12.8%)[2] - 2024年非流动资产为1905656千港元,2023年为3157276千港元[7] - 2024年流动资产为211792千港元,2023年为269992千港元[7] - 2024年流动负债为358857千港元,2023年为554945千港元[7] - 2024年流动负债净额为-147065千港元,2023年为-284953千港元[7] - 2024年资产总值减流动负债为1758591千港元,2023年为2872323千港元[7] - 2024年非流动负债为588801千港元,2023年为1411017千港元[8] - 2024年资产净值为1169790千港元,2023年为1461306千港元[8] - 2024年公司股权持有人应占权益总额为1169790千港元,2023年为1462552千港元[8] - 2024年非控股权益为0千港元,2023年为-1246千港元[8] - 2024年权益总额为1169790千港元,2023年为1461306千港元[8] - 2024年12月31日净资11.70亿港元,现金及银行结余总额为1.336亿港元,2023年为1.603亿港元[60] - 集团债务净额从2023年12月31日的2.791亿港元减少至2024年12月31日的3640万港元[60] - 集团资产负债率维持于8.0%,2023年12月31日为12.8%;净资产负债率维持在1.7%,2023年12月31日为8.1%;现金对银行贷款比率为78.6%,2023年12月31日为36.5%[61] - 2024年12月31日集团并无任何重大或然负债或资产负债表外债务,2023年12月31日亦无[62]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相关财务指标变化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集团经营活动及租赁租金产生亏损2.42642亿港元,净现金流出3970.9万港元[12] - 2024年12月31日,集团的流动负债净额为1.47065亿港元[12]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集团经营活动及租赁租金亏损2.42642亿港元,净现金流出3970.9万港元[74] - 2024年12月31日,集团流动负债净额为1.47065亿港元[74] - 公司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经营活动及租赁租金产生亏损2.42642亿港元[76] - 公司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经营活动及租赁租金现金流出净额为3970.9万港元[76]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流动负债净额为1.47065亿港元[76] 财务报告准则应用相关 - 集团在当前会计期间应用香港会计师公会颁布的多项香港财务报告准则修订本,包括香港会计准则第1号(2020年及2022年修订本)、香港财务报告准则第16号(修订本)等[16] - 香港会计准则第1号修订本影响负债分类为流动或非流动,已追溯应用,不影响集团综合损益表、现金流量表及每股盈利[17][18] - 香港财务报告准则第16号修订本澄清售后租回会计处理,因集团无售后租回交易,对财务报表无重大影响[19] - 集团无供应商融资安排,相关修订本对财务报表无重大影响[20] 管理层相关事项 - 董事采取实行不同策略改善收入和出售物业等行动改善集团经营现金流[13] - 若集团未能按持续经营基准经营,需作出调整,调整影响未在财务报表反映[13] - 管理层编制符合香港财务报告准则的财务报表需作出判断、估计及假设,实际结果可能与估计有别[14] - 管理层应用香港财务报告准则所作重大判断及估计不明朗因素主要来源在综合财务报表讨论[15] 客户及业务分类相关 - 集团客户基础分散,无客户交易占集团收益超10%[22] - 集团出售台湾合资企业权益及内地360剧院相关业务,2024年业绩分类为已终止经营业务[24] 各地区业务线收益相关 - 2024年香港电影放映收益148,215千港元,2023年为176,285千港元[29] - 2024年香港发行及制作收益6,300千港元,2023年为9,426千港元[29] - 2024年新加坡电影放映收益576,021千港元,2023年为614,978千港元[29] - 2024年新加坡发行及制作收益48,965千港元,2023年为22,020千港元[29] - 2024年台湾电影放映收益126,246千港元,2023年为397,490千港元[29] - 2024年台湾发行及制作收益1,222千港元,2023年为2,452千港元[29] - 2024年360剧院收益19,743千港元,2023年为7,227千港元[29] - 2024年电影放映收益为724,236千港元,2023年为791,263千港元[30] - 2024年发行及制作收益为55,265千港元,2023年为36,682千港元[30] - 2024年报告分部收益为927,312千港元,2023年为1,236,133千港元[30] - 2024年已终止经营业务收益为17,184千港元,2023年为7,004千港元[41] - 2024年公司收益减少7%至7.343亿港元,2023年为7.928亿港元[43] - 2024年电影放映业务占公司总部分收益的92%,收益减少8%至7.242亿港元[46] - 集团电影发行及制作业务合计收益5530万港元(2023年:3670万港元),较去年同期增加51%[56] 各地区业务线其他财务指标相关 - 2024年报告分部分部除税后亏损39,391千港元,2023年溢利3,369千港元[30] - 2024年综合收益为734,259千港元,2023年为792,753千港元[30] - 2024年除税前亏损为158,177千港元,2023年为38,723千港元[30] - 2024年银行贷款利息为22,550千港元,2023年为29,738千港元[31] - 2024年租赁负债利息为16,945千港元,2023年为19,427千港元[31] - 2024年员工工资、薪金及其他福利为99,685千港元,2023年为103,296千港元[31] - 2024年定额供款退休计划供款为8,075千港元,2023年为8,765千港元[31] - 2024年存货成本36,627千港元,2023年为38,621千港元[32] - 2024年财务费用按6.30%至6.80%年利率资本化,2023年为4.77%至7.52%[32] - 2024年香港利得税拨备按估计应课税溢利16.5%计算,2023年相同[33] - 新加坡附属公司企业所得税拨备按2024年估计应课税溢利17%计算,2023年相同[34] - 2024年已终止经营业务销售成本为22,753千港元,2023年为7,063千港元[41] - 2024年已终止经营业务毛损为5,569千港元,2023年为59千港元[41] - 2024年已终止经营业务其他收益为25,211千港元,2023年为23,529千港元[41] - 2024年已终止经营业务经营业务亏损为362,098千港元,2023年为46,160千港元[41] - 2024年已终止经营业务除税前亏损为74,579千港元,2023年为43,885千港元[41] - 2024年已终止经营业务本年度亏损为74,577千港元,2023年为43,887千港元[41] 各地区业务线运营数据相关 - 2024年总入场人数由2023年的710万人减少6%至660万人,平均票价由71.5港元减至68.2港元[46] - 2024年12月31日,公司在香港及新加坡运营23家电影院和150块银幕,新加坡嘉华影城占当地票房的53%[46] - 2024年香港影城7家,银幕28块,入场观众200万人次,净平均票价61港元[48] - 2024年新加坡影城16家,银幕122块,入场观众460万人次,净平均票价71港元[48] - 2024年公司香港影城数目从9家减至7家,银幕从35块减至28块,票房收入从1.22亿港元增至1.43亿港元[49] - 2024年公司关闭香港两家电影院共7块银幕[44][49] - 香港电影放映业务入场人次从去年210万人减至本年度200万人,票房收入从1.431亿港元减少15%至1.217亿港元,平均票价从69港元降至61港元[50] - 香港业务持续录得分部亏损1950万港元(2023年:2410万港元),集团就香港影城相关资产作出减值亏损4560万港元[50] - 新加坡影城入场观众从500万人次减至460万人次,净票房收入从6140万新加坡元减少9%至5600万新加坡元,平均净票价从12.4新加坡元减少2%至12.2新加坡元[51][52] - 新加坡业务餐饮收入从2660万新加坡元减少5%至2520万新加坡元,录得分部溢利3560万港元(2023年:4890
橙天嘉禾(01132) - 2024 - 中期财报
2024-09-27 08:54
财务表现 - 集团在香港及新加坡維持24家電影院及158塊銀幕的營運網絡[2] - 香港及新加坡地區的電影放映收益減少11%至3.569億港元,主要由於缺乏賣座電影上映[9] - 香港影城的入場觀眾由110萬人次減少至90萬人次,票房收入由7,900萬港元減少27%至5,800萬港元[13] - 新加坡影城的市場領導地位不變,佔當地票房52%[9] - 新加坡影城的入場觀眾由240萬人次增加至240萬人次,票房收入維持穩定[13] - 2024年上半年,公司在新加坡的净票房收入为2,850万新加坡元,较2023年下降6%[15] - 2024年上半年,公司在新加坡的入场人次为236万人次,较2023年下降3%[15] - 2024年上半年,公司在新加坡的平均净票价为12.1新加坡元,较2023年下降3%[15] - 公司的电影发行及制作业务合计录得收益4,320万港元,较去年同期增加143%[16] - 公司出售合营企业股份確認出售收益淨額2.856億港元[18] - 公司現金及銀行結餘總額為4.216億港元,較2023年增加[18] - 公司資產負債率維持在13.0%的穩健水平[19] - 公司目前的財務槓桿比率合理,相信現金及可用融資足以應付營運資金需求[19] - 集團於2024年6月30日錄得虧損81,048,000港元[29] - 集團每股基本及攤薄虧損為2.89港仙[30] - 本期間虧損81,048千港元[31] - 本公司股權持有人應佔持續經營業務虧損397,411千港元[32] - 非控股權益應佔全面收益虧損114,438千港元[32] - 非流動資產總額為2,640,024千港元[33] - 流動負債總額為886,636千港元[34] - 資產淨值為1,338,179千港元[35] - 本公司股權持有人應佔權益總額為1,339,391千港元[35] - 非控股權益為負1,212千港元[35] - 公司於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個月期間錄得81,048,000港元的期內虧損[42] - 公司於2024年6月30日的流動負債淨額為334,209,000港元[42] - 公司於2024年6月30日的現金及現金等價物以及已抵押銀行存款合共421,648,000港元[42] - 公司於2024年6月30日的現金及現金等價物為388,987,000港元,較2023年6月30日的184,345,000港元有所增加[40] - 公司於2024年6月30日的已抵押銀行存款為32,661,000港元,較2023年6月30日的35,507,000港元有所減少[39] - 公司於2024年上半年的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淨額為96,221,000港元,較2023年同期的66,696,000港元有所增加[39] - 公司於2024年上半年的投資活動產生的現金淨額為287,924,000港元,主要來自出售一家合營企業的所得款項294,250,000港元[39] - 公司於2024年上半年的融資活動所用現金淨額為117,318,000港元,主要用於償還銀行貸款和支付租賃租金[39] 業務發展 - 集團在蘇州首家360劇院開業一年後業績未如理想,已就投資360劇院計提3.133億港元減值虧損[8] - 集團將電影院由單一使用電影觀賞服務擴展為綜合娛樂樞紐,提供其他生活時尚產品[7] - 期內,集團關閉香港一家電影院合共兩塊銀幕[7] - 截至2024年6月30日,公司在新加坡共有125块银幕,占全国已安装银幕总数的46%[14] - 公司正在將影城從單一觀影用途擴展到提供其他時尚生活方式的綜合娛樂中心[15] - 集團將在香港地區審慎物色優質電影發行項目投資機會,並探索一切可能選擇以減少在香港地區的經營虧損[21] - 集團將繼續在新加坡尋求其他擴充機會,前提為回報吸引及平衡投資風險,並將現有影城逐步轉型為綜合生活時尚樞紐[21] - 集團與中國地方政府簽訂合作協議,在蘇州和西安營運4家劇院,致力為當地觀眾提供令人驚嘆的戲劇體驗[21] - 集團相信電影院是一種獨特的沉浸式體驗,將電影院發展為以賣座電影、潮流文化商品、餐飮及現場活動為特色的綜合生活中心,以提升電影院未來的競爭力[22] - 集團將繼續在各地尋找與現有業務可締造協同效應的地區性傳媒、娛樂、科技及時尚生活領域的投資機會,以為股東增值[22] 資產及負債 - 集團於2024年6月30日的流動負債淨額為334,209,000港元,包括即期銀行貸款414,859,000港元,存在持續經營能力的重大不確定性[27] - 集團於2024年6月30日就附屬公司取得的銀行融資向銀行提供454,450,000港元擔保[82] - 集團於2024年6月30日已動用418,210,000港元銀行融資[82] - 集團於2017年7月28日完成出售橙天嘉禾影城有限公司全部股權,初步代價為人民幣32.86億元,後調整至人民幣32.90億元[83,84] - 集團就出售事項收取人民幣2,990,257,000元,剩餘代價人民幣300,000,000元以託管方式持有[84] - 集團與買方就債務淨額調整及退款金額未達成共識,正在進行法律訴訟[83,
橙天嘉禾(01132) - 2024 - 中期业绩
2024-08-29 13:11
公司整体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收益为3.776亿港元,较2023年的3.962亿港元减少5%[1] - 同期,公司毛利为2.276亿港元,较2023年的2.566亿港元减少11%[2] - 股权持有人应占亏损由2023年的2440万港元增加至2024年的8100万港元,亏损增加238%[1][2] - 按银行借款除以资产总值计算,资产负债比率为13.0%,2023年12月31日为12.8%[2] - 持续经营业务收益2024年为377,564千港元,2023年为396,202千港元[5] - 2024年经营业务亏损为337,460千港元,2023年为4,661千港元[5] - 2024年除税前亏损为357,076千港元,2023年为23,309千港元[5] - 2024年本期持续经营业务亏损为364,021千港元,2023年为29,868千港元[5] - 2024年已终止经营业务收益为282,973千港元,2023年为5,518千港元[5] - 2024年本期全面收益总额为 - 114,404千港元,2023年为 - 22,215千港元[8] - 截至2024年6月30日,公司非流动资产为2640024000港元,较2023年12月31日的3157276000港元有所下降[9] - 截至2024年6月30日,公司流动资产为552427000港元,较2023年12月31日的269992000港元有所上升[9] - 截至2024年6月30日,公司流动负债为886636000港元,较2023年12月31日的554945000港元有所上升[9] - 截至2024年6月30日,公司流动负债净额为334209000港元,较2023年12月31日的284953000港元有所上升[9] - 截至2024年6月30日,公司非流动负债为967636000港元,较2023年12月31日的1411017000港元有所下降[10] - 截至2024年6月30日,公司资产净值为1338179000港元,较2023年12月31日的1461306000港元有所下降[10]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录得期内亏损81048000港元[13] - 2024年报告分部收益410,006千港元,2023年为418,265千港元[19] - 2024年综合收益377,564千港元,2023年为396,202千港元[19] - 2024年除税前综合亏损357,076千港元,2023年亏损23,309千港元[19] - 2024年上半年持续经营业务股东应占亏损364021千港元,2023年上半年为29868千港元;已终止经营业务股东应占溢利2024年上半年为282973千港元,2023年上半年为5518千港元[25] - 2024年公司收益减少5%至3.776亿港元,2023年为3.962亿港元[29] - 公司综合收益减少5%至3.776亿港元,年内总入场人次减少6%,毛利减少11%至2.276亿港元[40] - 2024年6月30日集团净资产达13.382亿港元[41] - 截至2024年6月30日,集团现金及银行结余总额为4.216亿港元,2023年为1.603亿港元[41] - 截至2024年6月30日,已抵押银行结余为3270万港元,2023年为3550万港元[41]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期间产生非经常性收益净额2.856亿港元[41] - 集团现金净额从2023年12月31日的债务净额2.791亿港元增加至2024年6月30日的现金净额680万港元[41] - 集团资产负债比率维持于13.0%,2023年12月31日为12.8%[42] - 集团净资产负债比率维持在0.2%,2023年12月31日为借款净额除以总资产8.1%[42] - 集团现金对银行借款比率为101.6%,2023年12月31日为36.5%[42]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集团录得期内亏损8104.8万港元[51][52] - 2024年6月30日,集团流动负债净额为3.34209亿港元,主要因未履行银行融资财务契诺,将4.14859亿港元银行贷款分类为流动负债[51][52] - 2024年6月30日,集团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以及已抵押银行存款共4.21648亿港元,可能不足以满足未来营运资金、资本开支及融资要求[51][52] 公司各业务线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公司来自香港财务报告准则第15号范围内合约的收益包括电影放映等业务收入[16] - 公司按地区管理业务,报告分部包括香港、中国内地、新加坡、台湾[17] - 各报告分部收益主要源自电影放映等业务[17] - 截至2024年6月30日,电影放映业务占公司总部分收益的90%[31] - 2024年公司在香港及新加坡维持24家电影院及158块银幕运营,新加坡嘉华影城占当地票房52%[31] - 香港及新加坡地区电影放映收益减少11%至3.569亿港元,入场人数由350万人减少6%至330万人,平均票价由72港元减至68港元[31] - 截至2024年6月30日,香港影城8家、银幕33块、入场观众0.9百万人次、净平均票价64港元;新加坡影城16家、银幕125块、入场观众2.4百万人次、净平均票价70港元[32] - 香港票房收入由7900万港元减少27%至5800万港元,平均票价降至64港元,业务录得分部亏损1640万港元[33][34] - 公司关闭香港一家电影院共两块银幕,期末在香港以嘉禾院线经营8家影城共33块屏幕[33] - 新加坡影城数目从2023年的15家增至2024年的16家,银幕数目从119块增至125块,入场观众从244万人次降至236万人次,净平均票价从12.5新加坡元降至12.1新加坡元,净票房收入从3000万新加坡元降至2900万新加坡元[35] - 新加坡业务分别占公司2024年及2023年上半年综合收益的78%及75%,运营网络银幕数占全国已安装银幕总数的46%,票房收入占全国全年总票房收入的52%[36] - 嘉华净票房收入为2850万新加坡元,较2023年减少6%;入场人数减少3%至236万人;平均净票价减少3%至12.1新加坡元;餐饮收入减少4%至1240万新加坡元;新加坡业务分部溢利为2000万港元,2023年为2190万港元[36] - 嘉华设有6个影厅的新影城开业,持续扩展Gold Class高级影院及餐饮供应[37] - 公司电影片库拥有逾140部自制电影永久发行权,电影发行及制作业务收益为4320万港元,较2023年同期增加143%[39] 公司财务费用及成本指标变化 - 2024年银行贷款利息14,464千港元,2023年为14,298千港元[20] - 2024年租赁负债利息9,053千港元,2023年为9,651千港元[20]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财务费用资本化年利率介乎6.30%至6.80%,2023年同期介乎4.77%至6.51%[20] - 2024年员工成本(不含董事酬金)55,765千港元,2023年为52,768千港元[21] - 2024年存货成本18,457千港元,2023年为18,754千港元[21] - 2024年提供服务成本折旧开支122,582千港元,2023年为119,800千港元[21] - 2024年360剧院相关固定资产亏损225,978千港元,2023年无此项亏损[21] - 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期间,360剧院相关固定资产及发展成本确认减值亏损3.13333亿港元,2023年同期无减值亏损[22] - 2024年上半年海外税项拨备4686千港元,2023年上半年为3934千港元;递延税项—海外2024年上半年为4686千港元,2023年上半年为3934千港元;实际税项开支2024年上半年为6945千港元,2023年上半年为6559千港元[23] - 新加坡附属公司企业所得税拨备按本期估计应课税溢利的17%计算,2023年为17%[24] - 其他收益3740万港元,主要为政府补贴1910万港元;利息收入自2023年90万港元减至50万港元[40] - 银行贷款利息支出为1450万港元,上一期间为1430万港元,财务费用增加主要因利率上调[40] - 期内折旧开支为9140万港元,2023年为8480万港元;计提非金融资产减值亏损3.133亿港元,2023年无;股权持有人应占亏损为8100万港元,上一期间为2440万港元[40] 公司贸易款项指标变化 - 2024年6月30日贸易应收款项一个月内为29541千港元,2023年为13718千港元;一个月以上但两个月内2024年为2772千港元,2023年为2364千港元;两个月以上但三个月内2024年为921千港元,2023年为761千港元;三个月以上2024年为4855千港元,2023年为1719千港元[27] - 2024年6月30日贸易应收款项总计38089千港元,2023年为18562千港元[27] - 2024年6月30日贸易应付款项三个月内为83608千港元,2023年为55509千港元;四至六个月2024年为595千港元,2023年为230千港元;七至十二个月2024年为398千港元,2023年为7214千港元;一年以上2024年为10498千港元,2023年为10629千港元[28] - 2024年6月30日贸易应付款项总计95099千港元,2023年为73582千港元[28] 公司经营及管理相关情况 - 董事采取多种行动改善公司经营现金流,包括实行策略增加收入、获银行豁免财务契诺、商讨银行融资再融资事宜[13] - 公司按持续经营基准编制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六个月中期财务报告[14] - 香港会计师公会颁布的香港财务报告准则修订对公司中期财务报告无重大影响[15] - 公司无应用当前会计期间尚未生效的新订准则或诠释[15] - 公司客户基础分散,无客户交易占收益超10%[16] - 报告分部业绩按经调整除税后经营业绩计算,不包括财务费用净额等[17] - 公司业绩会就非指定属于个别分部的项目作进一步调整[17] - 有关收益及除税后经营业绩的分部资料会向管理层提供[18] - 公司自成立已制作及投资逾600部电影,旗下影片库有超140部电影[29] - 2024年6月21日,公司以新台币1,249,047,485元出售威秀权益,占其全部已发行股本约35.69%,确认出售收益净额2.856亿港元,汇兑储备870万港元变现[29] - 公司就投资360剧院的减值亏损3.133亿港元计提拨备[30] - 360剧院所用税前贴现率为15%[22] - 2024年6月30日集团聘用410名全职雇员,2023年12月31日为441名[45] - 董事不建议就截至2024年6月30日止期间派付任何中期股息,2023年6月30日亦无[46] - 截至2024年6月30日,公司一直遵守企业管治守则之守则条文,但第C.1.6及F.2.2条除外[49] - 独立非执行董事黄斯颖女士因工作未出席2024年6月26日股东大会,董事会主席伍克波先生因公未出席该日股东大会[49] - 公司根据企业管治守则成立审核委员会,已检讨内部控制制度并审阅截至2024年6月30日的财务资料[50] - 公司核数师指出若情况持续,可能对集团持续经营能力构成重大疑问[51] - 公司公布登载于公司及联交所网站,截至2024年6月30日的中期报告将寄发股东并登载于同一网站[53]
橙天嘉禾(01132) - 2023 - 年度财报
2024-04-26 11:38
公司基本信息 - 公司愿景是成为亚洲最具实力的电影产业整合者[1] - 公司使命是增大股东利益同时提供精彩电影,让观众遨游想象空间,启发灵感、升华生活[1] - 公司股份代號为1132[6] - 公司注册办事处位于百慕达哈密尔顿教堂街2号Clarendon House[3] - 公司主要营业地址位于香港湾仔骆克道33号万通保险大厦2101室[3] 公司管理层变动 - 杨浩岚自2023年4月9日起辞任首席执行官[5] - 邹秀芳自2023年4月11日起获委任首席执行官[5] - 毛义民自2023年4月11日起获委任首席执行官[5] - 邹女士自2023年4月11日起任集团联席首席执行官,负责非中国大陆地区业务,曾于2008年1月1日 - 2008年12月31日任首席财务官[12] - 彭先生自2019年9月9日起任公司执行董事,自2023年4月11日起任集团联席首席财务官,2019年9月9日 - 2023年4月10日任中国业务财务总监[17] - 毛义民自2023年4月11日起获委任为联席首席执行官,负责中国大陆地区企业策略、并购及业务运营发展[29] 管理层个人信息 - 伍克波为公司主席、执行董事,60岁,1992年毕业于日本创价大学,2007年10月加盟公司[7][8] - 李先生于2009年3月加入公司任非执行董事,2010年4月调任执行董事,有超15年影视制作经验,监制超千集电视剧[9] - 李先生曾于1994年任中国电视剧制作中心副主任,1996年任中央电视台总经理,1997年加入中国国际电视总公司任总裁[9] - Go女士自2019年9月9日起任公司执行董事,自2003年起任Chikou Company Limited总经理,有近20年相关行业经验[14] - 彭先生2017年7月 - 2019年9月任OSEG董事,2018年3月 - 2019年9月任OSEG主席助理[17] - 彭先生2015 - 2016年及2016 - 2017年分别于安永(中国)企业咨询有限公司及东北证券任职[17] - 邹女士于2009年9月22日任集团首席运营官,2010年8月23日辞任,后于2015年4月24日 - 2023年4月10日再次担任[12] - 邹女士获美国宾夕法尼亚州大学沃顿商学院财务及企业管理工商管理硕士学位和香港中文大学工商管理荣誉学士学位[13] - Go女士于1996年毕业于广州暨南大学获对外贸易及经济文凭,1999年在加拿大莫哈克学院取得美术及科学文凭,2003年自日本中野商业学校取得国际经济及商业文凭[16] - 梁民杰70岁,自2008年2月起任公司独立非执行董事等职,有超30年项目融资及企业融资经验[19] - 梁民杰于2002年7月至今任网易独立非执行董事,2005年11月至今任华鼎集团控股独立非执行董事,2014年6月至今任绿叶制药集团独立非执行董事[22] - 黄斯颖45岁,自2010年4月26日起任公司独立非执行董事等职,有超10年专业会计经验[24] - 黄斯颖于2016年6月至今任瑞慈医疗服务控股独立非执行董事,2017年4月至2024年3月任网宿科技股份独立董事[26] - 黄斯颖于2018年7月至今任江西赣锋锂业股份独立非执行董事,2021年1月至2021年6月任新疆拉夏贝尔服饰股份独立非执行董事[26] - 黄斯颖于2022年11月至今任巨子生物控股独立非执行董事,2023年12月至今任瑞浦兰钧能源股份独立非执行董事[26] - 梁民杰为网易审计、薪酬及提名委员会主席,为华鼎集团控股、绿叶制药集团审核委员会主席[22][23] - 黄斯颖为瑞慈医疗服务控股、巨子生物控股、瑞浦兰钧能源股份审核委员会主席[26] - 黄斯颖为网宿科技股份薪酬与考核委员会主席[26] - 梁民杰于1977年取得香港大学社会科学学士学位,黄斯颖于2001年取得香港大学工商管理学士学位,2012年获中欧国际工商学院行政人员工商管理硕士学位[19][24] - 冯志文自2016年6月3日起出任公司独立非执行董事及审核委员会成员,拥有超30年专业法律服务经验[28]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公司2023年综合收益增加15%至7.998亿港元,2022年为6.960亿港元[34][37] - 2023年总入场人数上升20%[34][37] - 2023年毛利为5.183亿港元,2022年为4.491亿港元,按年上升15%[34][37] - 2023年公司股权持有人应占亏损(不包括2022年出售香港办公室物业一次性溢利)减少12%至9000万港元,2022年为1.02亿港元[35][38] - 2023年公司业绩继续复苏,收益增加15%至7.998亿港元(2022年为6.960亿港元)[50] - 其他收益4740万港元,主要是政府补贴2650万港元,利息收入从2022年310万港元减至150万港元[81] - 银行贷款利息支出为2980万港元,2022年为2050万港元[82] - 集团在台湾合营公司2023年应占溢利230万港元,2022年应占亏损2280万港元[83] - 2023年12月31日集团净资产达14.613亿港元,现金及银行结余总额为1.603亿港元,2022年为2.915亿港元[86][87] - 公司资产负债比率为12.8%,较2022年12月31日的14.4%有所下降;净资产负债比率为8.1%,较2022年12月31日的6.1%有所上升;现金对银行贷款比率为36.5%,较2022年12月31日的57.3%有所下降[88]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公司无重大或然负债或资产负债表外债务,2022年12月31日亦无[90] - 集团综合收益增加15%至7.998亿港元,2022年为6.960亿港元,总入场人次增加20%[80] - 2023年毛利为5.183亿港元,较2022年4.491亿港元增加15%[80] 市场环境与公司策略 - 2023年是疫后持续复苏的一年,但公司仍面临加息、猛片延迟上映及地缘冲突影响市场气氛等挑战[33][36] - 预计2024 - 2028年全球GDP五年增速为30年最慢,2024年全球贸易增长预期仅为疫情前十年平均水平的一半[39] - 公司对业务运营及扩展计划采取保守方针[40] - 公司将审慎寻求地区性传媒、娱乐、科技及时尚生活领域合适投资机会[40] 各地区影院业务数据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公司在香港、新加坡和台湾共有43家影院、353块银幕,入场观众1890万人次,平均净票价68港元[46] - 2023年公司关闭香港1家2块银幕影院,在新加坡开设2家共10块银幕影院,在台湾开设1家共14块银幕影院,预计2024 - 2025年在台湾开设2家共33块银幕影院[51] - 2023年下半年公司在苏州首家360剧院开业[52] - 2023年电影放映业务占公司总分部收益的96%[54]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公司在香港、新加坡和台湾维持43家影院、356块银幕运营网络,新加坡嘉华影城和台湾威秀影城分别占当地票房49%和44%[55] - 2023年电影放映分部收益增加15%至11.888亿港元,总入场人数从2022年1570万增加20%至1880万,平均票价从69港元减至68港元[56] - 2023年上映的好莱坞和华语猛片众多,包括《蚁侠与黄蜂女:量子狂热》《毒舌大状》等[57] - 2023年公司香港、新加坡、台湾影城运营数据为:影院数分别为9、16、18家,银幕数分别为35、122、196块,入场观众分别为210、500、1180万人次,净平均票价分别为69、73、66港元[59] - 香港业务:2023年影城9家、银幕35块,入场观众210万人次,净平均票价69港元,票房收入1.431亿港元,较2022年入场人次增24%、票房收入增16%,但业务录得亏损2410万港元[60][61][62] - 新加坡业务:2023年影城16家、银幕122块,入场观众500万人次,净平均票价12.4新加坡元,净票房收入6140万新加坡元,较2022年入场人次增6%、净票房收入增9%,业务录得溢利4890万港元[63][64][66] - 台湾业务:2023年影城18家、银幕196块,入场观众1180万人次,净平均票价264新台币,净票房收入31亿新台币,较2022年入场人次增23.66%、净票房收入增24%[71] - 香港业务年内关闭1家影院、2块银幕,2023年底运营9家影城、35块银幕[60] - 新加坡业务年内开设2家影院、10块银幕,2023年底运营16家影城、122块银幕,占全国银幕总数46%、全年总票房49%[63][64] - 台湾业务年内开设1家影院、14块银幕,2023年底运营18家影城、196块银幕,威秀影城占台湾总票房44%[71] - 新加坡业务餐饮收入从2022年2480万新加坡元增加7%至2023年2660万新加坡元[66] - 新加坡业务平均净票价从2022年12.0新加坡元改善3%至2023年12.4新加坡元[69] - 新加坡业务将影城扩展为综合娱乐中心,持续扩展高级影院及餐饮供应[67] - 新加坡业务为降低风险增加替代内容等,出售券卡、商品,与业主合作推广并推出电商网站[69] - 威秀2023年净票房达31亿新台币,较去年25亿新台币增加27.2%,入场人数1180万人,2022年为930万人[72] - 威秀预计2024 - 2025年开设2家新影院共33块银幕[74] - 威秀预计2024 - 2025年开设2家新影院共33块银幕,提升在台湾市场领导地位[96] - 公司与苏州及西安地方政府签订协议运营4家剧院,第一家已于2023年下半年在苏州开业,下一家预计2024年开业[97] 电影发行及制作业务数据 - 集团电影片库拥有超140部自制电影永久发行权[76] - 2023年集团电影发行及制作业务收益3910万港元,较2022年3640万港元增加7%[77] 公司人员规模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公司聘用441名全职雇员,2022年为374名[100] 股息政策 - 董事不建议派付2023年12月31日止年度末期股息,2022年同期亦无[101] - 公司采纳股息政策,可考虑提供中期或年度股息并宣派特别股息[195] - 建议派付股息由董事会酌情决定,宣派年度股息须经股东批准[196] - 派付股息须遵守适用法律法规,包括百慕达法例及公司细则[197] - 董事会将适时审阅股息政策[197] 企业管治 - 公司重视董事会作用及良好企业管治,努力确立符合集团需要的企业管治常规[104][106]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止年度,公司遵守企业管治守则的守则条文规定,除F.2.2条外[110] - 企业管治守则第F.2.2条规定董事会主席须出席2023年6月28日的股东周年大会,主席伍克波因公务未能出席[111]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止年度,全体董事确认遵守标准守则及公司守则规定[112] - 年报日期,董事会由5名执行董事(含主席)及3名独立非执行董事组成[114] - 年内举行4次常规董事会会议,约每季度一次[121] - 董事伍克波出席常规董事会会议3/4次,出席股东大会0/1次[121] - 董事李培森出席常规董事会会议4/4次,出席股东大会0/1次[121] - 董事邹秀芳出席常规董事会会议4/4次,出席股东大会1/1次[121] - 董事Go Misaki出席常规董事会会议4/4次,出席股东大会0/1次[121] - 董事彭博伦出席常规董事会会议4/4次,出席股东大会0/1次[121] - 定期董事会会议提前14日通知全体董事,议程及文件提前3日派发[124] - 李先生所在公司由伍先生拥有80%股权[128] - 年内主席与独立非执行董事举行一次无其他董事出席的会议[123] - 新委任董事及公司秘书获就职介绍,公司安排董事培训[130] - 年内所有董事遵守企业管治守则第C.1.4条要求[132] - 董事会负责制定及检讨公司企业管治政策等多项职责[134] - 年内董事会检讨公司内部监控及风险管理系统成效[135] - 董事会主席负责领导董事会并确保董事获充分信息[136] - 首席执行官负责执行董事会批准的目标、政策及策略[138] - 公司主席与首席执行官无重大关联关系[139]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止年度,董事会一直遵守上市规则,委任至少三名独立非执行董事,占董事会成员人数至少三分之一,且至少一名具备合适专业资历或会计等相关财务管理专业知识[142] - 公司确认已接获各独立非执行董事有关其独立身份的年度确认书,所有独立非执行董事为独立[143] - 张希铭女士自2017年8月15日起担任公司秘书,截至2023年12月31日止年度,已接受不少于15小时的相关
橙天嘉禾(01132) - 2023 - 年度业绩
2024-03-27 14:48
公司整体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公司2023年收益为7.998亿港元,较2022年的6.960亿港元增加15%[2] - 2023年毛利为5.183亿港元,较2022年的4.491亿港元增加15%,毛利率稳定于65%[2] - 2023年除税前亏损8300万港元,较2022年的4700万港元增加77%[2] - 2023年股权持有人应占亏损9040万港元,较2022年的4610万港元增加96%[2] - 2023年每股亏损3.23港仙,2022年为1.65港仙[2] - 2023年资产负债比率改善至12.8%,2022年12月31日为14.4%[3] - 2023年经营业务亏损4556万港元,2022年溢利1862万港元[6] - 2023年全面收益总额亏损5618.6万港元,2022年亏损2699.1万港元[7] - 2023年资产总值减流动负债为28.72323亿港元,2022年为26.27259亿港元[9] - 2023年资产净值为14.61306亿港元,2022年为15.17492亿港元[9]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止年度,集团产生亏损9040.1万港元[14] - 2023年综合收益为799,757千港元,2022年为695,997千港元;2023年除税前综合亏损为82,608千港元,2022年为46,685千港元[33] - 2023年非按公允值计入损益之金融负债财务费用总额为53,000千港元,2022年为48,654千港元;2023年已资本化并列入在建工程之财务费用年率介乎4.77%至7.52%,2022年为1.81%至6.13%[34] - 2023年员工成本(不包括董事酬金)为132,047千港元,2022年为108,016千港元[35] - 2023年存货成本为38,740千港元,2022年为33,571千港元;2023年服务提供成本为234,129千港元,2022年为212,351千港元[35] - 2023年香港利得税拨备按本年度估计应课税溢利16.5%计算,2022年相同;新加坡企业所得税拨备按本年度估计应课税溢利17%计算,2022年相同[38][40] - 2023年实际税项开支为7,793千港元,2022年为抵免537千港元[38] - 2023年每股基本亏损根据公司股权持有人应占亏损90,398,000港元及年内已发行普通股加权平均数2,799,669,050股计算,2022年分别为46,146,000港元和2,799,669,050股[41] - 2023年贸易应收款项一个月内为13,718千港元,一个月以上但两个月内为2,364千港元,两个月以上但三个月内为761千港元,三个月以上为1,719千港元;2022年分别为14,737千港元、1,640千港元、733千港元和1,514千港元[43] - 截至报告期末,公司贸易应付款项为73582千港元,2022年为73745千港元[44] - 公司2023年收益增加15%至7.998亿港元,2022年为6.960亿港元[47] - 2023年集团综合收益7.998亿港元,较2022年增加15%,总入场人次增加20%[70] - 2023年集团毛利5.183亿港元,较2022年增加15%[70] - 2023年12月31日集团净资产达14.613亿港元[75]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集团现金及银行结余总额为1.603亿港元,2022年为2.915亿港元,已抵押银行结余为3550万港元,2022年为790万港元,年内偿还银行借款7750万港元,债务净额从2022年的2.171亿港元增至2.791亿港元[76] - 集团资产负债比率维持在12.8%,2022年为14.4%;净资产负债比率维持在8.1%,2022年为6.1%;现金对银行贷款比率为36.5%,2022年为57.3%[77]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止年度,集团录得年度亏损9040.1万港元[99][100] - 2023年12月31日,集团流动负债净额为2.84953亿港元[99][100] - 报告期起计12个月内,集团应付银行贷款为1.04306亿港元[99][100] - 2023年12月31日,集团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及已抵押存款合共1.6028亿港元[99][100] 各条业务线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电影放映业务2023年占公司总分部收益的96%[50] - 2023年电影放映分部收益增加15%至11.888亿港元,总入场人数增加20%至1880万,平均票价由69港元减至68港元[52]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公司在香港、新加坡及台湾维持43家电影院及356块银幕的运营网络,新加坡嘉华影城和台湾威秀影城分别占当地票房的49%及44%[51] - 2023年香港业务入场人次增加24%至210万,票房收入增加16%至1.431亿港元,但业务录得亏损2410万港元[56] - 新加坡业务2023年占公司总分部收益的51%,嘉华影城运营网络涵盖16家电影院及122块银幕,占全国已安装银幕总数的46%,占全年总票房收入的49%[57]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公司旗下香港、新加坡、台湾影城数目分别为9家、16家、18家,银幕数目分别为35块、122块、196块,入场观众分别为210万、500万、1180万[54] - 2023年嘉华净票房收入6140万新加坡元,较2022年增加9%,入场人数增加6%达500万[58] - 2023年嘉华餐饮收入2660万新加坡元,较2022年增加7%[58] - 2023年新加坡业务分部溢利4890万港元,2022年为3120万港元[58] - 2023年平均净票价12.4新加坡元,较2022年改善3%[60] - 2023年台湾影城入场观众1180万人,净票房收入31亿新台币,较2022年分别增加27%和27.2%[62][63] - 2023年威秀占台湾总票房44%[62] - 2023年集团电影发行及制作业务收益3910万港元,较2022年增加7%[67] 公司业务运营与发展 - 2023年公司关闭香港一家电影院共2块银幕,在新加坡开设两家电影院共10块银幕,在台湾开设一家电影院共14块银幕,并预计2024 - 2025年在台湾开设两家电影院共33块银幕[48] - 公司苏州首家360剧院于2023年下半年开业[49] - 威秀预计于2024 - 2025年在台湾开设两家新影院共33块银幕[82] - 集团与苏州及西安地方政府签订协议运营4家剧院,第一家已于2023年下半年在苏州开业,下一家预计2024年开业[83][84] 公司客户与业务管理 - 集团客户基础分散,无客户交易占集团收益超10%[28] - 集团按地区管理业务,报告分部包括香港、中国内地、新加坡和台湾[29] 会计准则应用与会计政策变更 - 集团应用香港会计师公会颁布的香港会计准则第8号、第1号、第12号修订本[21] - 香港会计准则第8号修订本对财务报表无重大影响[21] - 香港会计准则第1号修订本要求披露重要会计政策资讯,集团认为符合要求[22] - 香港会计准则第12号修订本收窄初步确认豁免范围,影响递延税项资产及负债组成部分披露[23] - 集团改变与长服金负债有关的会计政策,追溯应用香港会计师公会指引,对综合财务报表无重大影响[27] 公司股息与证券交易 - 董事不建议派付截至2023年12月31日止年度末期股息,2022年亦无[88]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止年度,公司无赎回任何上市证券,公司及其附属公司无在联交所回购或出售公司上市证券[89][90] 公司管治与守则遵守 - 公司已采纳不较上市规则附录十所载标准守则宽松之守则,全体董事确认2023年度一直遵守规定[91] - 公司采取措施遵守企业管治守则,2023年度除第F.2.2条外一直遵守规定,董事会主席因公务未出席2023年6月28日股东大会[93][94][95] - 公司已根据企业管治守则成立审核委员会并书面订明职权范围[96] 财务审核与报告 - 审核委员会已检讨内部监控制度及审阅截至2023年12月31日止年度的财务报表[97] - 毕马威会计师事务所将初步公布所载财务数字与集团本年度综合财务报表草稿金额比较,确认两者相符[98] - 公司截至2023年12月31日止年度年报将适时寄发予股东并登载于公司及联交所网站[101] 公司员工情况 - 截至2023年12月31日,集团聘用全职雇员441名,2022年为374名[87] 公司信贷政策 - 公司一般授出介乎一至三个月之信贷期,会定期审阅逾期结余[42] 过往出售物业收益 - 2022年确认出售香港办公室物业收益56,013,000港元[37]
橙天嘉禾(01132)发盈警 预计年度股东应占亏损不少于9000万港元
智通财经· 2024-03-13 11:17
文章核心观点 - 橙天嘉禾预计2023年度股东应占亏损净额不少于9000万港元,较2022年度的4600万港元有所增加 [1] 亏损增加原因 - 2022年度集团出售香港办公室物业获非经常性净收益5600万港元,2023年度无此收益 [2] - 2023年度非金融资产的减值亏损被年度汇兑亏损减少抵销 [2]
港股异动 | 橙天嘉禾(01132)盘中飙升逾100% 传考虑出售海外戏院业务 目标4亿美元估值
智通财经· 2024-03-08 06:38
文章核心观点 橙天嘉禾早盘股价飙升,或因考虑出售新加坡、中国台湾及可能出售中国香港的戏院资产 [1][2] 公司股价表现 - 橙天嘉禾早盘一度飙升逾100%,截至发稿涨71.43%,报0.072港元,成交额400.96万港元 [1] 公司资产出售动态 - 橙天嘉禾正考虑出售其在新加坡和中国台湾的戏院,寻求至少4亿美元的资产估值,正与顾问就撤资事宜合作并接触潜在投资者 [2] - 橙天嘉禾也可能考虑出售在中国香港的电影院,具体出售项目取决于投资者反应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