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中升控股(00881)
icon
搜索文档
中升控股(00881) - 独立非执行董事变更及董事会委员会组成之变动
2025-04-08 12:18
人员变动 - 沈进军自2025年4月8日辞任独立非执行董事等职务[2][3] - 郑宝川自2025年4月8日获委任为独立非执行董事等职务[2][5] 人员信息 - 郑宝川53岁,有丰富金融及企业管理履历[6] - 郑宝川任期至2025年股东周年大会,可重选后续期三年[7] - 郑宝川董事袍金每年350,000港元[7] 人员构成 - 截至2025年4月8日,执行董事有黄毅等6人[11] - 截至2025年4月8日,非执行董事有陈豪贤和孙燕军2人[11] - 截至2025年4月8日,独立非执行董事有应伟等4人[11]
中升控股(00881):公司公告点评:24年新车业务承压,售后服务+二手车业务稳健发展
海通证券· 2025-04-02 05:16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优于大市,维持 [5] 报告的核心观点 - 2024年新车业务承压,售后服务和二手车业务稳健发展,预计公司2025 - 2027年营收和归母净利润增长,给予“优于大市”评级 [5][7]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股票数据 - 4月1日收盘股价13.76港元,52周股价波动8.17 - 20.55港元,总股本和流通股本均为2386百万股,总市值和流通市值均为32827百万港元 [2] 市场表现 - 与恒生指数对比,1M、2M、3M绝对涨幅分别为8.5%、12.1%、 - 1.4%,相对涨幅分别为7.4%、 - 2.7%、 - 17.1% [4] 主要财务数据及预测 |项目|2023|2024|2025E|2026E|2027E| | ---- | ---- | ---- | ---- | ---- | ---- | |营业总收入(百万元)|183522|168124|178282|183420|190229| |(+/-)YoY(%)|-0.3%|-6%|6%|3%|4%| |净利润(百万元)|5018|3212|3774|4868|5942| |(+/-)YoY(%)|-24.7%|-36%|17%|29%|22%| |全面摊薄EPS(元)|2.09|1.35|1.58|2.04|2.49| |毛利率(%)|9.98%|6.35%|11.09%|11.55%|11.91%| |净资产收益率(%)|10.96%|6.86%|7.46%|8.77%|9.67%| [6] 公司业务情况 - 新车业务:2024年新车销量48.5万辆,同比 - 3.2%,营收1253亿元,同比 - 10.6%,毛利 - 32.1亿元;重点布局32个中心城市,与赛力斯就AITO品牌合作,开启37家门店 [7] - 二手车业务:2024年销量22.6万辆,同比 + 37.9%,收入154亿元,同比 + 10%,综合利润贡献13亿元,单车利润约5700元;2024年置换率38%,同比提升7pct,零售数量5.1万辆同比提升 [7] - 售后服务:2024年收入220亿元,同比 + 9.6%;全年完成核心售后服务入厂台次805万次,同比 + 7.8%,3年CAGR为7.5%;2024年零服吸收率达111%,同比提升10pct [7]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 - 预计公司2025 - 2027年营收分别为1783、1834、1902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38、49、59亿元,EPS分别为1.58、2.04、2.49元;用PE法估值,2025年4月1日收盘市值对应2025 - 2027年PE分别为8、6、5倍;给予公司2025年9 - 11倍PE,对应合理价值区间为15.65 - 19.12港元 [7] 可比公司估值比较 |代码|简称|收盘价(港元)|EPS(元)|PE(倍)| | ---- | ---- | ---- | ---- | ---- | | | | |2023|2024|2025E|2026E|2023|2024|2025E|2026E| |3669.hk|永达汽车|2.65|0.29|0.11|0.19|-|15|24|14|-| |1268.hk|美东汽车|2.16|0.10|-1.68|0.37|0.46|21|-1|6|5| |均值| | | | | | |18|11|10|5| [8] 财务报表分析和预测 - 成长能力:2024 - 2027E营业收入分别为168124、178282、183420、190229百万元,增速分别为 - 6.23%、6.04%、2.88%、3.71%;归属母公司净利润增速分别为 - 35.99%、17.49%、28.98%、22.06% [9] - 获利能力:2024 - 2027E毛利率分别为6.35%、11.09%、11.55%、11.91%,净利率分别为1.91%、2.12%、2.65%、3.12%,ROE分别为6.86%、7.46%、8.77%、9.67%,ROIC分别为5.16%、5.24%、5.90%、6.50% [9] - 偿债能力:2024 - 2027E资产负债率分别为57.41%、54.87%、52.77%、50.49%,净负债比率分别为35.61%、13.76%、1.73%、 - 9.15%,流动比率分别为1.64、1.82、1.98、2.15,速动比率分别为1.07、1.31、1.47、1.63 [9] - 营运能力:2024 - 2027E总资产周转率分别为1.58、1.60、1.60、1.57,应收账款周转率分别为38.23、41.39、45.64、45.82,应付账款周转率分别为13.31、13.61、14.56、14.62 [9] - 每股指标:2024 - 2027E每股收益分别为1.35、1.58、2.04、2.49元,每股经营现金分别为1.44、5.55、3.99、4.23元,每股净资产分别为19.63、21.22、23.27、25.76元 [9] - 估值比率:2024 - 2027E P/E分别为9.41、7.92、6.14、5.03,P/B分别为0.65、0.59、0.54、0.49,EV/EBITDA分别为8.28、3.80、2.91、2.11 [9]
中升控股:港股公司信息更新报告:新车利润阶段性承压,售后业务稳定贡献利润-20250331
开源证券· 2025-03-31 05:28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买入(维持) [1]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受新车毛利影响,报告研究的具体公司业绩阶段性承压,但作为头部经销商集团有望逆势提高市场份额,问界授权标志其积极拥抱新能源,上调2025 - 2026年盈利预测,新增2027年净利润预测,持续看好公司在行业变革下的业绩增长韧性,维持“买入”评级 [6] 报告具体内容总结 公司基本情况 - 2025年3月28日,公司当前股价14.260港元,一年最高最低为20.550/8.170港元,总市值340.20亿港元,流通市值337.53亿港元,总股本23.86亿股,流通港股23.67亿股,近3个月换手率20.44% [1] 业绩情况 - 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681亿元,同比降6.2%;毛利额106.72亿元,同比降22.5%;归母净利润32.12亿元,同比降36.0% [6] 客户情况 - 截至2024年末,公司活跃客户数达419万,同比增10.7%,在32个中心城市积累14.1%的豪华汽车品牌用户,居行业领先地位 [6] 合作情况 - 2024年11月,公司公告与赛力斯签订初步协商协议,就合作分销其旗下新能源汽车进一步磋商 [6] 新车销售情况 - 2024H1公司销售新车23.25万台,同比增3.9%,新车销售毛利额为 - 19.9亿元,毛利率为 - 3.3%,平均单台亏损约8600元;2024全年新车销量48.53万台,同比降3.2%,毛利额为 - 32.08亿元,毛利率为 - 2.6%,平均单台亏损6600元,单台亏损止跌企稳,随着主机厂对经销网络的优化和问界授权加入,新车毛利有望修复 [7] 售后业务情况 - 2024年公司售后服务收入220.01亿元,同比增9.6%,毛利为102.16亿元,同比增9.9%,毛利率为46.4%,售后入厂台次达805万次,同比增7.8%,售后业务稳健增长 [8] 财务摘要和估值指标 |指标|2023A|2024A|2025E|2026E|2027E| |----|----|----|----|----|----| |营业收入(亿元)|1793|1681|1744|1711|1685| |YOY(%)|-0.3|-6.2|3.7|-1.8|-1.6| |净利润(亿元)|50|32|35|49|64| |YOY(%)|-24.7|-36.0|9.6|40.5|30.2| |毛利率(%)|7.7|6.3|6.4|7.4|8.5| |净利率(%)|2.8|1.9|2.0|2.9|3.8| |ROE(%)|10.9|6.8|10.5|12.8|14.3| |EPS(摊薄/元)|2.10|1.35|1.47|2.07|2.70| |P/E(倍)|6.3|9.8|8.9|6.3|4.9| |P/B(倍)|0.7|0.7|0.9|0.8|0.7| [9]
中升控股(00881):港股公司信息更新报告:新车利润阶段性承压,售后业务稳定贡献利润
开源证券· 2025-03-31 03:15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买入(维持) [1]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受新车毛利影响业绩阶段性承压,但公司作为头部经销商集团有望逆势提高市场份额,问界授权标志积极拥抱新能源,上调2025 - 2026年盈利预测,新增2027年净利润预测,持续看好公司在行业变革下的业绩增长韧性,维持“买入”评级 [6] 公司经营情况 整体业绩 - 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1681亿元,同比降6.2%;毛利额106.72亿元,同比降22.5%;归母净利润32.12亿元,同比降36.0% [6] 客户情况 - 截至2024年末活跃客户数达419万,同比增10.7%,在32个中心城市积累14.1%的豪华汽车品牌用户,居行业领先地位 [6] 合作情况 - 2024年11月公告与赛力斯签订初步协商协议,就合作分销新能源汽车进一步磋商 [6] 新车销售 - 2024H1销售新车23.25万台,同比增3.9%,新车销售毛利额为 - 19.9亿元,毛利率为 - 3.3%,平均单台亏损约8600元;全年新车销量48.53万台,同比降3.2%,毛利额为 - 32.08亿元,毛利率为 - 2.6%,平均单台亏损6600元,单台亏损止跌企稳,新车毛利有望修复 [7] 售后服务 - 2024年售后服务收入220.01亿元,同比增9.6%,毛利为102.16亿元,同比增9.9%,毛利率为46.4%;全年售后入厂台次达805万次,同比增7.8%,售后业务稳健增长 [8] 财务摘要和估值指标 |指标|2023A|2024A|2025E|2026E|2027E| |----|----|----|----|----|----| |营业收入(亿元)|1793|1681|1744|1711|1685| |YOY(%)|-0.3|-6.2|3.7|-1.8|-1.6| |净利润(亿元)|50|32|35|49|64| |YOY(%)|-24.7|-36.0|9.6|40.5|30.2| |毛利率(%)|7.7|6.3|6.4|7.4|8.5| |净利率(%)|2.8|1.9|2.0|2.9|3.8| |ROE(%)|10.9|6.8|10.5|12.8|14.3| |EPS(摊薄/元)|2.10|1.35|1.47|2.07|2.70| |P/E(倍)|6.3|9.8|8.9|6.3|4.9| |P/B(倍)|0.7|0.7|0.9|0.8|0.7| [9]
左拥问界、右牵奥迪,中升葫芦里卖的什么药?
中国汽车报网· 2025-03-31 01:20
中升集团与一汽奥迪战略合作 - 中升集团与一汽奥迪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计划2025年协同新建至少10家新网点 [2][3] - 合作领域包括经销商网络发展、新能源业务协同、创新模式试点及用户体验提升 [3] - 中升集团作为国内经销商百强榜首 年收入超1793亿元 其加码合作对外释放积极信号 [4] 中升集团业务调整与战略转型 - 中升集团于去年11月关闭50家4S店 涉及奔驰、宝马、雷克萨斯等豪华品牌 翻牌问界、鸿蒙智行等新能源品牌 [2] - 集团结合中心城市战略优化经销店分布 新增门店集中于32个中心城市 关停边缘品牌或非中心城市门店 [6] - 通过购买1000辆问界M9作为多品牌4S店代步车 深化与华为生态绑定并加强售后服务能力 [2][8] 一汽奥迪渠道与销量表现 - 一汽奥迪2024年销量达61.11万辆 其中国产燃油车55.01万辆 重夺国产燃油豪华车销量第一 [3] - 2024年经销商约60%实现盈利 大幅高于行业均值 得益于高效的渠道策略调整 [3] - 2025年计划新增40家网点 基于PPC+PPE平台推出5款新车型 其中3款为纯电产品 全系搭载与华为联合研发的智能驾驶系统 [5] 中升集团售后与多元化业务 - 二手车业务快速发展 去年上半年销量达10.2万辆 单车利润6600元 综合利润同比增长25.1%至6.7亿元 [8] - 售后服务收入达109.64亿元 同比增长13.8% 涵盖钣喷、洗美、代步车等全品牌运营服务 [7][8] - 在全国打造100家事故车钣喷服务中心 通过多业态服务增强客户黏性与盈利韧性 [8] 市场战略与行业影响 - 中升在中心城市奥迪销售市占率约20% 高集中度策略提升抗风险能力 [6] - 合作体现"燃油+新能源"双线战略 既巩固豪华车客户群 又拓展新能源用户 [5][6] - 代理制试点可能性存在 新能源业务协同可能创新经销商合作模式 [5]
中升控股发布年度业绩,股东应占溢利32.12亿元 同比减少36%
智通财经· 2025-03-28 08:39
文章核心观点 中升控股2024年业绩有收入和溢利下滑情况,不同业务表现有差异,新车销售受市场影响不佳,二手车和售后服务有增长,公司在行业困局中探索平衡发展之路 [1][2] 业绩整体情况 - 2024年集团收入总额1681.24亿元,同比减少6.2% [1] - 2024年母公司拥有人应占溢利32.12亿元,同比减少36% [1] - 2024年每股基本盈利1.35元,拟派发末期股息每股0.678港元 [1] 各业务收入情况 - 2024年新车销售收入1253.26亿元,较2023年下降148.89亿元或10.6%,因新车销量下滑及平均销售价格下降 [1] - 2024年二手车销售收入154.17亿元,较2023年增长14.33亿元或10.2%,源于销量增长但平均销售价格下降抵消部分增长 [1] - 2024年售后服务收入220.01亿元,较2023年增长19.25亿元或9.6%,因售后服务入厂台次增长 [1] 新车销量情况 - 2024年中升新车销量48.5万台,较上一年的50.2万台略有下滑 [2] 行业困局与公司举措 - 新车市场波动使含主机厂返利和补贴的新车销售首次跌入负毛利,前端经销商采购价格被实际售价倒挂,主机厂补贴滞后,经销商需投入资金维持库存,多数经销商因现金流问题举步维艰 [2] - 公司在32个中心城市坚持本地业务集中度和密度布局、持续提升市场份额,在短期现金回流与长期品牌组合及区域结构优化间探索平衡发展之路 [2]
中升控股(00881) - 截至二零二四年十二月三十一日止年度之末期股息
2025-03-28 04:13
股息信息 - 2024年度末期股息为每股0.678 HKD[1] - 股息股东批准日期为2025年6月20日[1] - 除净日为2025年6月25日[1] - 股息派发日为2025年7月11日[1] 股份过户信息 - 递交股份过户文件最后时限为2025年6月26日16:30[1] - 暂停办理股份过户登记手续日期为2025年6月27日至2025年7月2日[1] - 记录日期为2025年7月2日[1] - 股份过户登记处为香港中央证券登记有限公司[1] 公司人员 - 执行董事有黄毅先生等6人[2] - 非执行董事有陈豪贤先生等2人[2] - 独立非执行董事有沈进军先生等4人[2]
中升控股(00881) - 2024 - 年度业绩
2025-03-28 04:08
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4年汽车销售、精品及售后服务、售后服务收入分别为1407.429亿元、273.813亿元、220.012亿元,同比变动-8.7%、9.1%、9.6%,收入总额1681.242亿元,同比降6.2%[2] - 2024年汽车销售、精品及售后服务、售后服务毛利分别为-19.786亿元、126.505亿元、102.158亿元,同比变动无意义、7.5%、9.9%,毛利总额106.719亿元,同比降22.5%[3] - 2024年佣金收入41.998亿元,同比增1.6%,综合溢利148.717亿元,同比降16.9%,年内溢利30.709亿元,同比降38.5%[3] - 2024年母公司拥有人应占溢利32.122亿元,同比降36.0%,每股基本盈利1.35元,同比降35.4%[3] - 2024年公司收入为168124.2百万元,较2023年下降11165.9百万元或6.2%[24] - 新车销售2024年收入为125325.6百万元,较2023年下降14889.3百万元或10.6%[24] - 二手车销售2024年收入为15417.3百万元,较2023年增长1432.5百万元或10.2%[24] - 2024年销售及服务成本为157452.3百万元,较2023年下降8073.5百万元或4.9%[26] - 2024年毛利为10671.9百万元,较2023年下降3092.4百万元或22.5%[27] - 2024年毛利率为6.3%,2023年为7.7%[28] - 2024年其他收入及收益净值为4784.4百万元,较2023年增长53.5百万元或1.1%[29] - 2024年销售及分销开支为7552.6百万元,较2023年下降184.3百万元或2.4%[31] - 2024年行政开支为2229.2百万元,较2023年下降189.4百万元或7.8%[32] - 2024年应占合营企业及联营公司溢利净额为1.8百万元,2023年为亏损1.3百万元[33] - 2024年经营溢利为56.745亿元,较2023年下降26.652亿元或32.0%,经营溢利率为3.4%(2023年:4.7%)[34] - 2024年融资成本为15.729亿元,较2023年增长0.655亿元或4.3%[35] - 2024年所得税为10.325亿元,较2023年下降8.076亿元或43.9%[36] - 2024年母公司拥有人应占溢利为32.122亿元,较2023年下降18.059亿元或36.0%[37] - 2024年末现金余额为230.04亿元,较2023年末增加34.025亿元,主要源于经营活动现金净流入[40] - 2024年自由现金流为15.555亿元,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34.394亿元,部分被资本开支现金流净支出8.257亿元及租赁付款10.582亿元抵消[40] - 2024年经营活动现金净额为34.394亿元,较2023年下降29.866亿元[43] - 2024年投资活动现金净额为6.195亿元,主要源于预付款项减少[44] - 2024年融资活动现金净额为10.003亿元,主要用于债券回购、股息派发、利息支付及租赁付款[45] - 2024年末银行贷款及其他借贷为320.392亿元(2023年末:283.728亿元),可换股债券负债部分为33.562亿元(2023年末:31.759亿元),银行贷款及其他借贷年利率介乎0.3%至6.29%[46]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年度,集团总资本开支为13.567亿元人民币,2023年为14.265亿元人民币[55] - 集团存货从2023年12月31日的163.661亿元人民币增长至2024年12月31日的184.769亿元人民币[56] - 2024年集团平均存货周转天数为35.1天,2023年为31.2天[57]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集团已抵押资产金额达122亿元人民币,2023年为116亿元人民币[59] - 2024年12月31日,集团资本负债比率为42.5%,2023年为40.9%[62] - 2024年公司收入为168,124,205千元,较2023年的179,290,093千元有所下降[67] - 2024年公司毛利为10,671,914千元,较2023年的13,764,320千元减少[67] - 2024年公司经营溢利为5,674,504千元,较2023年的8,339,660千元降低[67] - 2024年公司年内溢利为3,070,875千元,较2023年的4,990,885千元减少[67] - 2024年母公司普通权益持有人应占每股基本盈利为1.35元,2023年为2.09元[67] - 2024年公司年内全面收益总额为2,835,138千元,较2023年的4,874,832千元降低[68] - 2024年12月31日公司非流动资产总值为44,590,820千元,较2023年的45,669,804千元减少[69] - 2024年12月31日公司流动负债总值为40,018,779千元,较2023年的33,529,583千元增加[70] - 2024年12月31日公司净资产为46,917,817千元,较2023年的46,046,576千元增加[70] - 2024年汽车销售收入为140,742,927千元,2023年为154,199,703千元;2024年精品及售后服务收入为27,381,278千元,2023年为25,090,390千元[83] - 2024年计入报告期初合约负债并自过往期间履约表现确认的汽车销售收入为2,475,494千元,2023年为2,398,796千元;2024年精品及售后服务收入为142,111千元,2023年为121,090千元[84] - 2024年预计一年内将确认收入的分配至剩余履约责任的交易价金额为2,946,287千元,2023年为2,617,605千元[88] - 2024年其他收入及收益净值为4,784,427千元,2023年为4,730,929千元[89] - 2024年员工福利开支(包括董事及行政总裁酬金)为4,787,159千元,2023年为5,111,439千元[89] - 2024年已售存货成本为153,633,782千元,2023年为162,851,998千元[90] - 2024年所得税开支总计1,032,544千元,2023年为1,840,063千元[91] - 2024年计算每股基本盈利的母公司普通权益持有人应占溢利为3,212,188千元,2023年为5,018,077千元[94] - 2024年计算每股基本盈利的年内已发行普通股加权平均数为2,377,083,431股,2023年为2,396,898,896股[93][95] - 2024年每股基本盈利为1.35元,2023年为2.09元;2024年每股摊薄盈利为1.35元,2023年为2.08元[95] - 2024年存货总计18,476,861千元,2023年为16,366,096千元[96] - 2024年应收贸易账款账面净值为4,653,569千元,2023年为4,108,501千元[97] - 2024年37.2%应收贸易账款来自公司五大客户,存在一定信贷集中风险[97] - 2024年物业、厂房及设备折旧及减值为1,536,521千元,2023年为966,560千元[90] - 2024年物流开支为441,412千元,2023年为355,772千元[90] - 2024年应付贸易账款为2907697千元人民币,应付票据为9700103千元人民币,应付贸易账款及票据总计12607800千元人民币,较2023年的11041368千元人民币有所增长[99] - 2024年应付贸易账款及票据中,三个月以内的为11864667千元人民币,三至六个月的为635130千元人民币,六至十二个月的为95224千元人民币,十二个月以上的为12779千元人民币[100] - 2024年建议末期股息为每股普通股0.678港元(约人民币0.634元),合计约1500百万人民币,2023年为每股0.797港元,合计1756327千元人民币[102] - 2023年已宣派并派付的末期股息总额为1901378000港元(相等於人民币1734665000元)[103] - 2024年12月31日,集团拥有26357名雇员,2023年12月31日为31180名[109] 各条业务线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4年新车、豪华品牌、二手车销量分别为485307辆、293370辆、226231辆,同比变动-3.2%、-3.7%、37.9%[3] - 2024年活跃客户总数攀升10.7%至419万,三年复合增长率9.2%,售后入厂台次达805万次,三年复合增长率7.5%[6] - 成都、大连、南京和深圳四城活跃客户数95万,过去一年增长10.2%,日常维修保养、保修、事故车维修入厂及续保保单、二手车零售量同比分别增长6.7%、16.1%、18.1%、21.1%、17.6%[7] - 2024年公司419万活跃客户中超62%体验了中升品牌衍生汽车服务[9] - 2024年售后服务产值按年增长9.6%至220.0亿元,三年复合增长率达10.8%[11] - 2024年活跃客户数扩大至419万,同比增长10.7%,三年复合增长率达9.2%[12] - 2024年核心售后服务入厂台次805万次,较上一年提升7.8%,三年复合增长7.5%[12] - 2024年总保单数达241万单,同比增长20.7%,三年复合增长12.0%[13] - 2024年二手車交付22.6万台,同比增长37.9%,创利12.9亿元,按年增长5.0%,贡献8.7%综合利润[14] - 2024年二手車平均成交價格较上一年下降29.2%至6.8万元[15] - 2024年十年以上车龄车型交易占比达41%,较2023年上涨13个百分点,车龄五年及以下交易占比大幅缩水11个百分点至24%[15] - 2024年新车销量为48.5万台,较上一年的50.2万台略有下滑[16] 市场环境数据 - 中国新车市场年销量约2200万辆,近80%为复购用户,超80%购车意向用户为30岁及以上人群,40岁及以上占比四年增长近10个百分点[4] - 32个战略中心城市2024年底豪华品牌乘用车保有量约1890万辆,超80%为传统豪华品牌,公司拥有约14.1%的豪华汽车品牌用户[5] - 2024年国内乘用车新车上险量2339万辆,同比上涨7.8%[18] - 2024年成交价40万元以上新车销量减至100万辆,占整体销量4.5%;成交价30万元以下车型销量两年激增350万辆[19] - 2024年全国汽车零售总额仅微涨约1.0%[19] - 2024年新车经销商首次出现行业性亏损[20] - 2024年二手车交易量同比增长6.5%至1961万辆[20] - 截至2024年末全国汽车保有量同比增长5.1%至3.5亿辆,新能源保有量占比8.9%[21] - 2024年行业车险保费为9137亿元,赔付率为74.1%[21] - 新能源汽车事故率较传统燃油车高出10个百分点[22] 公司运营相关 - 公司在全国拥有近500处物业[10] - 公司在全国运营436家经销商,新开48家、关停32家[17] - 公司拥有111家奔驰、56家雷克萨斯、107家丰田、37家AITO(4家待建)、24家宝马、25家奥迪、21家沃尔沃及16家捷豹路虎经销商[17] 债券发行与交易 - 2021年1月6日公司发行本金总额4.5亿美元、2026年到期、利率3.00%的债券[51] - 2024年7月公司提出购买2026年债券要约,有效交回本金总额2.92166亿美元,截至8月1
中升控股(00881) - 董事会会议召开日期
2025-03-18 08:55
公司信息 - 公司为中升集团控股有限公司,股份代号881[2] 董事会会议 - 董事会将于2025年3月28日举行会议[3] - 会议将审议2024年全年业绩[3] - 会议将审议建议派发末期股息(如有)[3] 公司人员 - 公告日期公司执行董事有黄毅、李国强等6人[4] - 公告日期公司非执行董事有陈豪贤、孙燕军2人[4] - 公告日期公司独立非执行董事有沈进军、应伟等4人[4]
中升控股(00881) - 自愿公告拟就拓展经销网络与一汽奥迪销售有限责任公司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係
2025-03-11 14:38
市场扩张和并购 - 中升集团拟与一汽奥迪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3] - 2025年3月11日公司与一汽奥迪订立谅解备忘录[4] - 集团与一汽奥迪拟于2025年内新建10家以上经销网点[4] 其他新策略 - 集团与一汽奥迪将在新能源等领域紧密合作[4] 风险提示 - 交易实施须待最终协议,未必落实[5] - 股东及投资者买卖证券需审慎[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