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升控股(00881)

搜索文档
美银证券:重申中升控股(00881)“买入”评级 目标价降至17港元

智通财经· 2024-03-28 06:21
文章核心观点 - 美银证券重申中升控股(00881)的"买入"评级,看好二手车交易及售后服务业务将成为公司的新增长动力[1] - 公司去年下半年业绩略胜预期,新车业务收入下跌1%,销量同比持平,综合产品均价下跌1%,业务分部毛利率同比下跌2个百分点至0.3%,主要来自中国电动汽车行业价格战所带来的定价压力,以及需求复苏疲软所致[2] - 中升期内二手车交易及售后服务均录得显着增长,超出市场预期,其中售后服务收入同比增长9%,二手车辆成交量更同比增长32%[3] 公司业务表现 - 新车业务收入下跌1%,销量同比持平,综合产品均价下跌1% [2] - 业务分部毛利率同比下跌2个百分点至0.3%,主要来自中国电动汽车行业价格战所带来的定价压力,以及需求复苏疲软所致[2] - 二手车交易及售后服务均录得显着增长,超出市场预期,其中售后服务收入同比增长9%,二手车辆成交量同比增长32%[3] 行业情况 - 中国电动汽车行业价格战导致定价压力[2] - 需求复苏疲软[2]
港股异动 | 中升控股(00881)涨超10% 去年下半年业绩略胜预期 二手车综合利润创新高

智通财经· 2024-03-28 06:04
中升控股股价表现 - 中升控股股价涨幅超过10%[1] 2023年度业绩 - 2023年度业绩显示收入略有下降,但二手车业务取得显著增长[2] 美银证券观点 - 美银证券指出,中升控股去年下半年业绩略胜预期,但面临定价压力和需求疲软[3]
中升控股(00881)发布年度业绩 股东应占溢利50.18亿元 同比减少24.97%

智通财经· 2024-03-27 04:25
新车销售业务 - 中升控股2023年度业绩显示收入略有下降,股东应占溢利减少[1] - 新车销售收入下降主要源于当年度新车销量的下滑[1] 售后服务业务 - 精品及售后服务业务收入增长,主要因售后服务入厂台次增加和平均单台次产值贡献增长[2] 二手车销售业务 - 二手车销售收入大幅增长,主要源于当年度二手车销量增加[2] - 2023年集团二手车业务交易数量和综合利润均取得显著增长,创历史新高[4] 业务地域分布 - 集团收入主要来自中国业务,占比较稳定[3] - 集团在15个城市运营20家中升品牌维修服务中心,计划扩大至46家,覆盖29个城市[5]
中升控股(00881) - 2023 - 年度业绩

2024-03-27 04:05
财务数据 - 二零二三年汽车销售收入为154,199.7百万元,同比下降0.7%[1] - 二零二三年售后服务收入为20,076.0百万元,同比增长15.5%[1] - 二零二三年汽车销售毛利为1,997.9百万元,同比下降55.1%[2] - 二零二三年售后服务毛利为9,293.8百万元,同比增长23.7%[2] - 二零二三年总毛利为13,764.3百万元,同比下降14.1%[2] - 二零二三年佣金收入为4,132.1百万元,同比增长9.8%[2] - 二零二三年期内溢利为4,990.9百万元,同比下降24.8%[2] - 二零二三年每股基本盈利为2.09元,同比下降24.5%[2] 业绩展望 - 2023年下半年新车销量比上半年增长20%以上[3] - 公司宣布了新的战略愿景,即成为中国品质消费者最信任的汽车服务品牌[6] - 公司设定了三个一战略目标,包括打造100个中升品牌维修服务中心、将事故车维修业务产值翻一番、达到1.0的二手车与新车销售比率[6] 市场趋势 - 2023年中国经济增长5.2%,超过了5%的目标[3] - 2023年,中国汽车市场经历了激烈竞争,新车型发布导致厂商指导价下降[4] - 全球主要主機廠預計到二零三零年,電動車銷量佔其總銷量的50%[8] 公司发展 - 公司专注于在汽车保有量市场中打造本地密度和本地服务覆盖面,建立本地市场份额,并进行本地客户关系管理[6] - 公司设计、创建并运营了各种平台来实现中心化客户关系管理(CRM)流程体系[10] - 公司的二手车业务交易量和利润增长得益于持续获取高质量的二手车车源和零售线索,以及打造贯穿出入口的内部运营流程[13]
港股异动 | 中升控股(00881)反弹逾4% 年内仍跌超20% 二手车业务和维修服务缓和新车销售端压力

智通财经· 2024-02-22 03:15
文章核心观点 - 中升控股早盘反弹但年内累计跌幅仍超20%,因被恒生中国企业指数剔除,且新车业务受价格和销量影响营收承压,不过二手车和售后业务有一定表现 [1] 公司表现 - 中升控股早盘反弹逾4%,年内累计跌幅超20%,截至发稿涨4.47%,报14.5港元,成交额3031.18万港元 [1] - 恒生中国企业指数成份股维持50只,调入中国联通,剔除中升控股 [1] 业务情况 - 新车价格受终端折扣加大影响承压,部分品牌销量下滑影响中升控股营收表现 [1] - 二手车业务和维修服务贡献增量,彰显公司经营韧性 [1] - 定价压力对新车销售利润率构成压力,需求动力减弱和电动车转型持续 [1] - 稳定的售后服务部分缓和了利润侵蚀,二手车业务尚未从低潮起飞 [1]
港股异动 | 中升控股(00881)跌超4% 主销品牌拖累业绩 新车利润率下跌

智通财经· 2024-01-30 06:44
文章核心观点 - 中升控股股价下跌,主销品牌拖累业绩,长期关注从经销向服务转型,新车利润率下跌致去年纯利倒退 [1] 公司表现 - 中升控股股价跌超4%,截至发稿跌3.34%,报13.9港元,成交额4252.79万港元 [1] - 招商证券报告指出中升主销豪华车品牌2023年在华销量方面,奔驰76.5万辆同比基本持平,宝马82.5万辆同比+4.2%,奥迪72.9万辆同比+13.5%,雷克萨斯18.1万辆同比 -1.4%,宝马/奥迪新能源占比分别为12.1%/4.3%,整体维持增长但跑输乘用车行业10.6%增速 [1] - 中银国际预期中升控股去年新车销量同比下跌4%,去年下半年奢侈品牌汽车折扣增加,下半年新车销售毛利约7000万元人民币,全年新车销售利润率约0.63% [1] - 中银国际称中升控股售后服务收入去年上半年倒退4.6%后,下半年恢复增长超过5% [1] - 中银国际预期中升控股去年纯利同比倒退26%至28%,到48亿至49亿元人民币,主因新车利润率下跌 [1]
大和:下调中升控股(00881)评级至“持有” 目标价削至16港元

智通财经· 2024-01-26 03:02
文章核心观点 - 大和将中升控股评级由“买入”降至“持有”,下调新车和售后收入预测,上调二手车收入预测,大幅削减目标价 [1] 评级与目标价调整 - 大和将中升控股评级由“买入”降至“持有” [1] - 大和将中升控股目标价由53港元大削至16港元 [1] 收入预测调整 - 大和将中升控股去年新车收入预测下调2% [1] - 大和将中升控股去年至2025年售后收入预测下调15%至32% [1] - 大和将中升控股二手车收入预测上调2%至14% [1] 新车销售情况 - 中升去年下半年至今年新车销售毛利率进一步削弱 [1] - 大和预期中升去年新车销售量50万辆,同比大致持平,毛利率0.6%至0.7%,去年下半年毛利率只有0.2%,低于之前预期 [1] - 大和展望今年中升新车销售持平,毛利率约0.7% [1] 行业趋势 - 未来几年传统高端品牌增长缓慢,市场转往智能汽车技术 [1] 公司业务策略 - 中升将会更加倚赖售后服务及二手车销售 [1] 盈利预期 - 中升去年盈利可能未达预期 [1]
中升控股(00881) - 2023 - 中期财报

2023-09-25 10:34
中国经济 - 2023年上半年,中国整体经济同比增长5.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8.2%[5] 乘用车行业 - 中国乘用车行业正处于长期变化的新阶段,新车销量趋于平稳,乘用车保有量预计在十年内保持稳步增长[6] - 二零二三年上半年,中国乘用车总销量达960万辆,同比增长4.5%[11] - 豪华品牌乘用车总销量达200万辆,同比增长15.8%[11] - 新能源乘用车零售量达310万辆,同比增长37.3%[14] - 二零二三年上半年全国二手乘用车交易量为690万辆,同比增长16.1%[16] 公司战略目标 - 公司战略目标包括打造100个中升品牌维修服务中心,将事故车维修业务产值翻一番,达到1.0的二手车与新车销售比率[8] 汽车品牌销量 - 梅赛德斯-奔驰、宝马和奥迪在中国的新车交付量分别为390,422辆、385,011辆和321,779辆,同比分别增长6.4%、5.9%和6.0%[12] - 梅赛德斯-奔驰、宝马、奥迪和丰田的新能源车销量同比实现两至四倍不等的增长[15] 公司业务表现 - 公司在二手车业务方面取得显著增长,月交易量在上半年几乎翻倍,达到约15,000辆[22] - 公司的收入大部分来自新车销售业务,占总收入的78.8%,售后服务业务占14.9%,二手车销售占6.3%[29] - 公司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收入为81,901.7百万元,其中新车销售收入为64,569.0百万元,二手车销售收入为5,100.8百万元[28] - 公司的UCC在车辆采购及库存流转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所有门店之间的库存流转变得更加强劲[24] 财务状况 - 本集团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销售及服务成本为人民币74,931.9百万元,较去年同期减少3.4%[31] - 本集团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毛利为人民币6,969.8百万元,较去年同期减少17.7%[32] - 本集团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经营溢利为人民币4,767.6百万元,较去年同期减少9.2%[34] - 本集团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的净利润为人民币3,015.3百万元,较去年同期减少12.8%[35] 公司治理及社会责任 - 公司已采取多项措施以减少日常运营中的排放和实施能效措施,包括改善排放检测设备和污水处理,使用新能源车辆等[149] - 公司积极履行企业社会责任,通过全国经销商网络为当地居民和残障人士提供就业机会[150] - 公司捐款资助困难家庭及山区学生,为贫困家庭提供帮助,为当地社区的发展作出贡献[150] - 公司安排员工利用空闲时间照顾长者,为养老院长者和残障人士组织活动[150]
中升控股(00881) - 2023 - 中期业绩

2023-08-23 08:39
公司整体财务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3年上半年公司收入819.017亿元,较2022年同期的860.293亿元下降4.8%,其中汽车销售696.698亿元,同比降4.8%,售后服务122.319亿元,同比降4.6%[2] - 2023年上半年公司毛利69.698亿元,较2022年同期的84.669亿元下降17.7%,其中汽车销售毛利11.987亿元,同比降50.5%,售后服务毛利57.711亿元,同比降4.5%[3] - 2023年上半年公司佣金收入19.916亿元,较2022年同期的15.028亿元增长32.5%[3] - 2023年上半年公司期内溢利30.153亿元,较2022年同期的34.590亿元下降12.8%[3] - 2023年上半年母公司普通权益持有人应占每股基本盈利1.253元,较2022年同期的1.428元下降12.3%[3] - 2023年上半年收入81901699千元,2022年同期为86029290千元[14] - 2023年上半年期内溢利3015283千元,2022年同期为3459010千元[14] - 2023年上半年母公司普通权益持有人应占基本每股盈利1.253元,2022年同期为1.428元[14] - 2023年6月30日非流动资产总值为45,023,369千元,2022年12月31日为44,996,591千元[16] - 2023年6月30日流动资产总值为53,962,862千元,2022年12月31日为46,832,828千元[16] - 2023年6月30日流动负债总值为35,691,638千元,2022年12月31日为28,891,694千元[16] - 2023年6月30日净流动资产为18,271,224千元,2022年12月31日为17,941,134千元[16] - 2023年6月30日总资产减流动负债为63,294,593千元,2022年12月31日为62,937,725千元[16] - 2023年6月30日非流动负债总值为19,337,430千元,2022年12月31日为18,873,300千元[17] - 2023年6月30日净资产为43,957,163千元,2022年12月31日为44,064,425千元[17] - 2023年6月30日母公司拥有人应占权益为43,648,014千元,2022年12月31日为43,761,405千元[17] - 2023年6月30日期内全面收益总额(经重列)为3,032,082千元[18] - 2023年6月30日期内全面收益总额为2,605,457千元[18] - 2023年上半年经营活动除税前溢利为4047683千元,2022年同期为4687940千元[19] - 2023年上半年经营活动所得现金为4496260千元,2022年同期为5115793千元[19] - 2023年上半年经营活动所得现金净值为3466967千元,2022年同期为3652994千元[19] - 2023年上半年投资活动所用现金净值为513336千元,2022年同期为835228千元[20] - 2023年上半年融资活动所得现金净值为1689296千元,2022年同期所用现金净值为2418325千元[21] - 2023年上半年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增加净值为4642927千元,2022年同期为399441千元[21] - 2023年初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11679029千元,2022年初为10950038千元[21] - 2023年汇率变动影响净值为30655千元,2022年为73029千元[21] - 2023年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16352611千元,2022年末为11422508千元[21]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所得税开支为 - 5,865千元,期内溢利为5,865千元[30] - 截至2022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所得税开支为 - 23,037千元,期内溢利为23,037千元[30] - 2023年截至6月30日止六个月,母公司拥有人应占溢利为7,898千元,非控制性权益为 - 2,033千元[30] - 2022年截至6月30日止六个月,母公司拥有人应占溢利为23,191千元,非控制性权益为 - 154千元[30] - 2023年截至6月30日止六个月,母公司普通权益持有人应占每股基本及摊薄盈利均为0.003元,2022年分别为0.010元、0.009元[31] - 2023年上半年汽车销售收入69,669,778千元,售后收入12,231,921千元,总收入81,901,699千元,较2022年同期的86,029,290千元有所下降[37] - 2023年上半年其他收入及收益净值为2,400,320千元,较2022年同期的1,696,270千元有所增长[38] - 2023年上半年除税前溢利相关员工福利开支2,310,790千元,较2022年同期的3,040,218千元减少[39] - 2023年上半年已售存货成本73,719,179千元,较2022年同期的76,409,581千元减少[39] - 2023年上半年融资成本717,969千元,较2022年同期的560,242千元增加[40] - 2023年上半年所得税1,032,400千元,较2022年同期的1,228,930千元减少[41] - 计算每股基本盈利的2023年期内已发行普通股加权平均数为2,402,085,625,2022年为2,414,633,134[42] - 2023年和2022年计算每股基本盈利的母公司权益持有人应占溢利分别为3008707千元人民币和3448643千元人民币,基本每股盈利分别为1.253和1.428[44][45] - 2023年和2022年计算每股摊薄盈利的普通股加权平均数分别为2475761112股和2520878187股,摊薄每股盈利分别为1.245和1.397[45] - 2023年6月30日和2022年12月31日存货分别为15476047千元人民币和15265496千元人民币,存货拨备后分别为15440805千元人民币和15237427千元人民币[46] - 2023年6月30日和2022年12月31日应收贸易账款分别为2591629千元人民币和1823016千元人民币,减值后分别为2543253千元人民币和1796318千元人民币[46] - 2023年6月30日和2022年12月31日应付贸易账款及票据分别为9256057千元人民币和8205899千元人民币[48] - 2023年和2022年银行贷款及其他借贷总额分别为26746856千元人民币和21863820千元人民币,长期部分分别为8973176千元人民币和7185161千元人民币[48] - 2023年6月30日和2022年12月31日期末可换股债券负债部分分别为3175615千元人民币和4413796千元人民币[52] - 2023年和2022年可换股债券利息开支分别为460579千元人民币和387595千元人民币[52] - 2023年赎回可换股债券金额为1418897千元人民币[52] - 已发行及缴足普通股2023年为2393750863股(239千港元,折合人民币207千元),2022年为2403296863股(240千港元,折合人民币208千元)[53] - 2023年6月30日和2022年6月30日尚未行使购股权加权平均行使价均为每股22.60港元,数量均为11000千份[55]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公司收入为819.017亿元,较去年同期减少41.276亿元或4.8%[76] - 2023年上半年新车销售收入为645.69亿元,较去年同期减少42.441亿元或6.2%[76] - 2023年上半年售后服务业务收入为122.319亿元,较去年同期减少5.884亿元或4.6%[76] - 2023年上半年二手车销售收入为51.008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7.049亿元或16.0%[76]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销售及服务成本为749.319亿元,较去年同期减少26.305亿元或3.4%[77] - 2023年上半年毛利为69.698亿元,较去年同期减少14.971亿元或17.7%[78] - 2023年上半年新车销售业务毛利为8.656亿元,较去年同期减少13.356亿元或60.7%[78] - 2023年上半年售后服务业务毛利为57.711亿元,较去年同期减少2.722亿元或4.5%[78] - 2023年上半年二手车销售业务毛利为3.331亿元,较去年同期增加1.106亿元或49.7%[78]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经营溢利为47.676亿元,较去年同期减少4.804亿元或9.2%[80]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溢利为30.153亿元,较去年同期减少4.437亿元或12.8%,净利率为3.7%(去年同期4.0%)[81]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母公司拥有人应占溢利为30.087亿元,较去年同期减少4.399亿元或12.8%[82]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经营活动产生现金净额为34.67亿元,投资活动所用现金净额为5.133亿元,融资活动所得现金净额为16.893亿元[84][85] - 2023年6月30日,集团流动资产净额为182.712亿元,较2022年12月31日增长3.301亿元[86] - 截至2023年6月30日止六个月,集团总资本开支为4.493亿元(去年同期8.979亿元)[87] - 存货由2022年12月31日的152.374亿元略微增长至2023年6月30日的154.408亿元,2023年上半年平均存货周转天数为33.6天(去年同期27.7天)[88][89] - 2023年6月30日,集团银行贷款及其他借贷为267.469亿元(2022年12月31日:218.638亿元),可换股债券负债部分为31.756亿元(2022年12月31日:44.138亿元)[91] - 2023年6月30日,集团雇员人数为31295人(2022年12月31日:32943人)[93] - 2023年6月30日,已抵押集团资产金额约达97亿元(2022年12月31日:86亿元)[94] - 2023年6月30日,集团资本负债比率为39.1%,2022年12月31日为39.3%[96] 各条业务线数据关键指标变化 - 2023年上半年新车销量223,901辆,较2022年同期的242,280辆下降7.6%,其中豪华品牌销量140,238辆,同比降2.5%[3] - 2023年上半年二手车交易量65,977辆,较2022年同期的65,606辆增长0.6%[3] - 2023年上半年全国乘用车总销量达960万辆,同比增长4.5%,豪华品牌乘用车总销量达200万辆,同比增长15.8%[7] - 2023年上半年奔驰、宝马、奥迪在中国新车交付量分别为390,422辆、385,011辆、321,779辆,同比分别增长6.4%、5.9%、6.0%;雷克萨斯及丰田交付量分别为70,592辆及766,772辆,同比分别下降18.4%及5.7%[8] - 2023年上半年公司在雷克萨斯、奔驰销量方面市场份额分别为29.9%、17.5%,宝马、奥迪及丰田在中国市场份额分别为5.8%、5.1%、8.6%[8] - 2023年上半年新能源乘用车零售量达310万辆,同比增长37.3%,渗透率提高至32.4%[8] - 2023年上半年全国二手乘用车交易量为690万辆,同比增长16.1%,近90%车辆成交额低于15万元,销量同比涨幅达16.9%[9] - 2023年上半年公司二手车销量达65,977辆,其中14,783辆售予零售客户,平均零售价为28
中升控股(00881) - 2022 - 年度财报

2023-04-27 08:41
公司业绩 - 2022年度公司业绩报告已提交[4] - 公司在2022年度取得了稳健的业绩增长[5] - 公司客户数量超过700万,且持续增长[6] - 公司在中国汽车经销商中处于领先地位,为奔驰和雷克萨斯的最大经销商[7] - 公司成功达成汽车融资670亿元人民币,承保200万份汽车和非汽车保险[8] - 公司在二零二二年豪华品牌汽车市场表现稳定,梅赛德斯-奔驰、宝马、奥迪、雷克萨斯的销量分别下降0.9%、6.4%、8.2%、22.4%[14] - 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增长迅速,产销量均增长96.9%和93.4%,市场占有率达25.6%[14] - 中国整体汽车保有量达4.17亿辆,新注册汽车数量为2323万辆[16] - 中国二手乘用车市场受新冠疫情影响,交易量下降10.1%,但市场潜力巨大,二手车与新车交易比率为0.7[17] - 本集团在2022年12月31日拥有417家经销店,覆盖全国25个省、直辖市及自治区,超过110个城市[18] - 2022年,本集团售出520,396辆新车,其中豪华品牌车销量达307,434辆,同比增长2.7%[19] - 本集团售出140,121辆二手车,零售部分占25.3%或35,450辆,售后服务部门业绩稳定增长[20] 公司经营策略 - 公司通过精细管理系统保持高度灵活性,降低环境影响[9] - 公司推出新零售业态,包括OEM品牌展厅和中升品牌二手车市场[10] - 公司建立集中式二手车中心,提高二手车零售业务占比[11] - 公司通过实施大平台战略,以更加协调的方式管理各方面的业务运营,提高管理灵活性和韧性[21] 客户服务 - 客服中心负责执行全渠道客户访问,目前有24个运营中心城市,客户互动次数增加,服务内容丰富[22] - 二手车平均周转天数仅为12.4天[23] - 二手车零售销量按每年42.3%的平均速率增长[23] 公司财务状况 - 截至2022年12月31日止年度的毛利率为8.9%[34] - 2022年度母公司擁有人應佔溢利為人民幣6,667.6百萬元,較上年度下降19.9%[38] - 2022年度流動資金主要用於新車、零部件及汽車用品之付款,清償債務,撥付營運資金及日常經營開支[39] - 2022年度來自經營活動的現金淨額為人民幣8,784.8百萬元[41] - 2022年度用於投資活動的現金淨額為人民幣3,599.8百萬元[42] - 2022年度用於融資活動的現金淨額為人民幣4,526.8百萬元[43] - 2022年度流動資產淨額為人民幣17,941.1百萬元,較上年增長33.3%[44] - 2022年度資本開支為人民幣1,948.8百萬元[45] - 2022年度存貨由11,192.0百萬元增長至15,237.4百萬元,存貨周轉天數增加[47] - 2022年度銀行貸款及其他借貸為人民幣21,863.8百萬元,年利率介乎1.5%至6.7%[50] - 2022年度資本負債比率為39.3%[57] 环境、社会及管治(ESG) - 本集团2022年度環境、社會及管治(ESG)报告主要介绍集团在環境、社會及管治方面的管理政策以及具体管理措施[doc id='58'] - 报告时间范围为2022年1月1日至2022年12月31日,主体范围包括中升集团控股有限公司及旗下417家经销店[doc id='59'] - 本报告是根据香港交易所的《環境、社會及管治报告指引》要求编制的[doc id='60'] - 中升集团成立ESG委员会,制定了节能减排和应对气候变化的战略与目标,包括最优化用水、建立循环型体系、逐渐降低排放量等[doc id='65'] - 未来,中升将继续积极承担企业社会责任,支持政府的相关政策和要求,推动全社会低碳发展[doc id='67'] - 中升集团董事会成立了ESG委员会,主要职能为审视可持续发展目标及战略,制定倡议并监察集团表现,推进可持续发展进度[doc id='68'] - 针对集团在环境、社会及管治方面的风险管理,已制定风险和机遇识别评估管理制度,成立环境管理风险评估小组[doc id='69'] - 公司各职能部门、经销店为具体工作执行机构,实施ESG计划,落实ESG相关管理工作[doc id='70'] - 考虑不同利益相关方的利益及影响,与利益相关方建立良好有效的沟通渠道有助于及时应对市场中的风险与机遇,确立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基础[doc id='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