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和(00001)

搜索文档
知情人士称美国家安全局局长和副局长被解职!什么情况?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4-04 07:17
美国国家安全局人事变动 - 当地时间4月3日美国国家安全局局长蒂莫西·霍和副局长被解职 [1] - 尚不清楚蒂莫西·霍及其副手被解职的原因 [3] - 美国网络司令部副司令威廉·哈特曼被任命为代理局长,执行主任希拉·托马斯被任命为代理副局长 [3] - 蒂莫西·霍被解职前还同时担任美国网络司令部负责人 [3] “群聊门”事件 - 美国《政治报》4月2日报道,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迈克尔·华尔兹的团队在“信号”上拉至少20个群沟通敏感信息 [3] - 《政治报》认为相关现象反映特朗普政府国家安全团队对“信号”软件的依赖 [5] - 美国国会参议院军事委员会成员要求五角大楼调查官员用“信号”讨论敏感军事行动一事 [5] - 美媒透露特朗普公开力挺华尔兹,但私下曾询问是否撤职 [5]
长和上千亿港口交易暂停后,李嘉诚首次露面
搜狐财经· 2025-04-04 07:17
文章核心观点 长和拟出售港口业务引发争议,原定签约日期已过公司未公开回应,同时李嘉诚露面参与癌症治疗技术相关活动 分组1:长和港口交易情况 - 3月4日长和发布公告拟227.65亿美元将旗下一系列港口业务出售给美国贝莱德集团牵头的买方财团 [7] - 原定4月2日签约,3月28日接近长和高管人士称3月31日 - 4月6日长和与贝莱德不会签署协议 [2][10] - 3月28日中国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表示将依法对长和港口交易进行审查 [2][9] - 长和与中国香港政府联络寻找解决方案,退出交易或付出高昂代价并带来政治影响,继续推进交易将对公司及国家造成损害 [10] - 自3月4日长和公告拟进行港口交易以来,美股贝莱德股价下跌8.16%,3月7日 - 4月3日,长和股价累计下跌14.94% [3] 分组2:交易相关方情况 - 长和成立于1971年,拥有四项核心业务,港口部门在24个国家53个港口拥有共293个营运泊位,2023年处理总吞吐量达8210万个标准货柜 [7] - 贝莱德是世界最大资产管理公司,管理超11.6万亿美元资产,是苹果、微软等公司大股东,在中国市场也持有多家公司股份 [7] - GIP是贝莱德2024年1月收购的基础设施公司,代表客户持有重要基建资产,拥有TiL20%股权 [8] - TiL在全球拥有近70个关键港口,分布在五大洲31个国家 [8] 分组3:李嘉诚相关活动 - 4月3日李嘉诚基金会与新加坡淡马锡旗下信托基金会宣布将Histotripsy肿瘤临床试验引入新加坡,并引入治癌仪器,李嘉诚通过预录短片致辞 [2][4] - 李嘉诚表示捐赠两台治疗癌症机器给新加坡两家医院,分享Histotripsy技术在香港应用情况,已有50名肝癌病人成功接受治疗 [4][5] - 李嘉诚基金会与淡马锡基金会承诺投入1200万新加坡元(约合6530万人民币)进行癌症创新超声波疗法临床试验研究 [5] 分组4:Histotripsy技术情况 - Histotripsy技术利用高强度超声波精确破坏癌细胞,不损害周围健康组织,与HIFU热疗原理不同 [6] - 该技术在香港被称为“高强度超声波治癌”,李嘉诚基金会引入后捐赠给香港大学医学院等,设备转移至港怡医院且只在私立医院使用引发关注 [5][6] - 当地医疗卫生部门解释公营医疗系统应用创新药械有严格既定机制,引进不受个别药械生产商提供或捐助影响 [6] 分组5:相关人士观点 - 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立法会商界议员林健锋表示依法审查长和事件不影响中国香港营商环境和投资者信心,交易涉及多方面因素 [10] - 林健锋提到美国加征关税对中国香港制造业和物流业造成压力,工商界和特区政府应合作引入新资金和多元化业务 [11]
大事不妙,李嘉诚疑似转移资产,官方三部门发声定性,长和必输无疑
搜狐财经· 2025-04-03 15:55
文章核心观点 长和集团与贝莱德财团228亿美元港口交易因反垄断与国家安全审查推迟,交易涉及地缘政治,长和应对策略暴露焦虑,官方监管令其陷入困境,贝莱德面临双面困境,全球港口权力重构,长和抉择关乎商业利益与民族大义 [1][4][16] 交易概况 - 长和集团与贝莱德财团原定签约的228亿美元港口交易,因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启动反垄断与国家安全审查而推迟 [1] - 长和拟出售的巴拿马运河两端港口控制全球6%贸易流量,21%中国商船需经此通行 [4] 长和应对策略及风险 - 长和被曝计划分拆估值超150亿英镑全球电信资产并寻求伦敦上市,后紧急公告否认但预留操作空间,被解读为“风险隔离” [1][7] - 长和电信业务赴英上市恐遭英国工党政府干预甚至强制收购,中国市场反噬已现,股价单日暴跌3.54%,市值蒸发781亿港元,内地项目合作冻结 [7] - 李氏家族次子李泽楷旗下盈科集团与长和切割,采取“弃车保帅”策略 [7] 官方监管措施 -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将审查范围从交易扩展至长和全球资产结构,港澳办引用香港国安法域外适用条款警告追责 [9] 贝莱德困境 - 贝莱德管理10万亿美元资产,既是小米、比亚迪重要股东,又参与中国地产投资,却在港口交易中扮演地缘推手,暴露商业逻辑与政治野心冲突 [11] 全球港口权力重构 - 中国“一带一路”枢纽加速建设,未来可分流巴拿马运河30%货运量,中欧班列开行量突破2万列,北极航道通航期延长至8个月 [12] 美国霸权反噬 - 2024年中美芯片战中国砍单970亿颗进口芯片,致美半导体企业市值蒸发27.6万亿元,港口交易或引发中方稀土管制升级使洛马公司F - 35生产线瘫痪 [14] 长和抉择影响 - 长和执意交易可短期套现190亿美元,但将失去中国市场、家族声誉崩盘,终止则需面对美方施压与巨额违约金 [16]
被外交部言语敲打,不到一天李嘉诚开始“服软”,长和欲推迟交易
搜狐财经· 2025-04-03 11:13
文章核心观点 长和集团出售巴拿马港口非简单商业交易,牵涉多方利益和地缘政治博弈;李嘉诚“服软”或为权宜之计,长和下一步行动充满变数;美国若掌控港口,将对中国贸易、地缘政治和战略安全带来潜在负面影响 [13] 长和集团出售巴拿马港口事件背景 - 2025年3月长和集团拟将巴拿马运河两大港口股权出售给美国贝莱德财团,引发轩然大波 [2] - 中国外交部反对以经济胁迫或霸凌手段损害他国权益,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将依法审查交易 [2][3] - 港媒报道长和下周不会签署出售巴拿马港口协议,交易将被推迟 [3] 长和欲推迟港口交易是否意味着李嘉诚服软 - 表面看长和在中方表态和监管审查后传出不签协议消息,像是压力下的妥协 [5] - “下周不签”不等于永久取消,更像缓兵之计,因终止交易需付巨额违约金并影响国际商业信誉 [5] - 长和在内地有庞大供应链与融资网络,被贴“危害国家安全”标签会重创商业声誉 [5] - 香港特首暗示港府不会对涉及国家安全的行为坐视不理 [5] 长和集团下一步处理港口交易的可能方式 - 寻求与中国政府沟通合作,如承诺增设“国家安全条款”、推动中方企业参与联合运营 [7] - 重新设计交易结构,如引入第三方资本、降低贝莱德持股比例,但难消中方疑虑 [7] - 最终取消交易,虽需支付11亿至23亿美元违约金,但可避免长期损失 [8] 美国若通过贝莱德掌控巴拿马港口对中国的影响 - 可借“安全检查”等名义对中国货船实施拖延、限流或额外收费,打击中国供应链效率 [11] - 巩固美国在全球贸易和地缘政治中的主导地位,削弱中国在该地区影响力,挑战中国经济合作 [11] - 美方获取港口数据能预判中国经济动向,为制裁中国企业提供“精准标靶” [11] - 巩固美国在拉美地区主导权,强化对太平洋 - 大西洋通道的军事监控 [13]
开始害怕了?官方出手审查,李嘉诚次子分家:所有业务独立于长和
搜狐财经· 2025-04-02 14:31
文章核心观点 中方审查长和对美出售巴拿马港口一事,李泽楷宣布业务独立于长和,其目的可能是切割以避免被长和问题牵连,也可能是为家族留后路后继续推进交易,李嘉诚应放弃侥幸心理承担责任 [1][3][5][6] 分组1:李泽楷业务独立情况 - 盈科拓展相关人士称李泽楷旗下业务已和长和集团独立 [3] - 虽李泽楷2000年辞去和记黄埔职位独立发展,但因特殊身份与长和仍有关联 [3] - 长和售港事件后李泽楷北上参会被外界认为在释放信号,说明外界认为其对长和有影响力 [3] 分组2:李泽楷业务独立的可能原因 - 中方审查长和售港事件,长和可能违法,李泽楷想切割避免被拖下水 [5] - 长和虽称下周不与美方签约,但未明确放弃协议,外界质疑李嘉诚用缓兵之计 [5] - 若李嘉诚存侥幸心理,让李泽楷独立是为家族留后路,自己继续推进交易 [6] 分组3:对李嘉诚的建议 - 李嘉诚应放弃侥幸心理,意识到责任感和使命感,做堂堂正正的中国人 [6]
情况不妙,长和港口交易生变,李嘉诚疑转移资产?官方三部门发声
搜狐财经· 2025-04-02 11:18
文章核心观点 长和集团港口交易未成功且传出转移资产消息,引发股价震荡和公众质疑,官方对此表示反对,集团面临信任危机,而盈科拓展发展前景较好,长和集团可考虑将核心业务转移给盈科拓展以挽回局面 [1][3][15] 长和集团业务与事件 - 长和集团主要经营基建、港口、零售、电讯等业务,电讯业务是核心业务之一,2024年贡献19%营业额 [3] - 媒体报道长和集团可能拆分全球电信资产及业务,若属实可视为谋求退路,该业务资产估值1000亿 - 1500亿左右 [3][5] - 3月31日港股开盘长和股价下跌3.54%,集团董事会公告未对全球电信业务做交易决定 [7] - 截至2024年6月,港澳地区长和电讯用户超430万,民众信任度降低会打击集团 [9] - 长和集团港口交易受质疑,官方希望其慎重选择,外交部反对利用经济胁迫侵害他国利益行为,调查期间交易难进行 [11][13] 盈科拓展情况 - 盈科拓展业务运行独立,不依附长和集团,李泽楷倾向投资内地市场,未来将继续积极投资 [17] - 3月24日李泽楷受邀参加中国发展高层论坛,盈科拓展发展前景好于长和集团 [19] 建议与展望 - 盈科拓展未来可能与长和集团达成电讯业务合作或收购,长和集团可将核心业务转移给盈科拓展,保证业务在李氏家族内流转并重新获民众信任 [21]
中证沪港深互联互通基建指数报1477.90点,前十大权重包含中国移动等
金融界· 2025-04-02 07:50
文章核心观点 介绍中证沪港深互联互通基建指数的行情、表现、编制规则、持仓情况及样本调整规则等信息 [1][2] 指数行情与表现 - 4月2日上证指数低开震荡,中证沪港深互联互通基建指数报1477.90点 [1] - 该指数近一个月上涨1.67%,近三个月下跌1.19%,年至今下跌1.19% [1] 指数编制规则 - 基于中证沪港深互联互通综合指数样本和中证沪港深500指数样本,结合中证行业分类主题定义选取样本,以2004年12月31日为基日,1000.0点为基点 [1] 指数持仓情况 - 十大权重分别为中国移动(11.52%)、长江电力(8.2%)、中电控股(2.91%)等 [1] - 持仓市场板块中,上海证券交易所占比50.71%、香港证券交易所占比37.59%、深圳证券交易所占比11.70% [1] - 持仓样本行业中,公用事业占比43.31%、工业占比26.77%、通信服务占比26.59%、能源占比3.33% [2] 指数样本调整规则 - 样本每半年调整一次,实施时间为每年6月和12月第二个星期五的下一交易日 [2] - 权重因子随样本定期调整而调整,调整时间与指数样本定期调整实施时间相同,下一个定期调整日前一般固定不变 [2] - 特殊情况下进行临时调整,样本退市时剔除,样本公司发生收购等情形参照计算与维护细则处理,中证沪港深互联互通综合指数和中证沪港深500指数样本变动时相应调整 [2]
李嘉诚摊上事了!国家出手后,长和交易被叫停,事态已超出美掌控
搜狐财经· 2025-04-02 06:01
文章核心观点 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对长和集团出售港口给贝莱德财团一事展开反垄断调查,该交易牵扯中美博弈关乎中国海外航运安全,中国需立足长远提前布局保障海外航运安全,同时要妥善处理此交易树立正确榜样 [1][4][10] 分组1:交易情况 - 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将对长和集团出售港口给贝莱德财团一事依法展开反垄断调查 [1] - 长和下周不会和贝莱德签订合同,交易暂时搁置但未终止 [1] - 李嘉诚会想办法尽快套现离场 [1] 分组2:交易影响 - 交易不是单纯生意,背后牵扯中美博弈,关乎中国海外航运安全 [4] - 交易涉及的两座巴拿马运河港口若落入美国资本手里,中国船只在该黄金水道的航运安全可能受影响 [4] 分组3:应对措施 - 立足长远提前布局,寻找替代贸易路线 [5] - 中企控股和投资开发的智利钱凯港投入商业运营,可压缩亚洲到南美洲的货运时间且不受美国影响 [7] - 开发新航线,如中俄合作开发北极航线、中泰磋商建设“陆桥” [7] 分组4:调查意义 - 交易对中国构成一定风险,不妥善处理可能有人效仿李嘉诚 [10] - 中方出手调查是告诉商人生意不能凌驾于国家利益之上 [11]
长和速战速决,推进对美港口交易,中方已下令,暂停与李嘉诚合作
搜狐财经· 2025-04-02 03:25
文章核心观点 长和计划以228亿美元出售全球23个国家43个港口权益给贝莱德牵头财团,引发国际关注和中美地缘政治博弈,中国官方和舆论质疑其是否符合中国利益,政府指示国企暂缓与李嘉诚家族企业新合作,交易本质是中美战略竞争缩影,中国需维护供应链安全掌握国际规则话语权 [1][3][7] 交易情况 - 长和计划将全球23个国家43个港口权益以228亿美元出售给贝莱德牵头财团,包括巴拿马运河两端的巴尔博亚港和克里斯托瓦尔港 [1] - 长和方面计划按原定时间表推进交易,预计4月2日前完成协议签署 [3] 各方反应 - 中国官方与舆论场质疑长和此举是否符合中国利益,国务院港澳事务办公室强调企业要算国家发展大账,香港特首表示交易须符合法律与国家安全要求 [1] - 新加坡管理大学副教认为企业需平衡商业利益与国家战略 [1] - 中国政府指示国有企业暂缓与李嘉诚及其家族有关联的企业开展新合作,现有合作项目不受影响 [3] 交易原因 - 美国政府施压,巴拿马政府以“维护国家安全”为由对长和经营权展开“违宪调查”,企业面临政治风险与舆论压力 [3] - 公司高管称交易纯粹出于商业考虑,有学者认为长和希望速战速决避免舆论压力和潜在损失,规避巴拿马港口政治风险 [5] 潜在影响 - 若贝莱德掌控的港口效仿美国对中国船舶征收高额“准入费”,中国商船将面临“全球围堵”困境 [1] - 美国企业接管巴拿马运河经营权,中国可能面临航运成本上升和数据安全等挑战 [5] 应对建议 - 中国政府应积极寻求替代方案,确保在关键航运通道中的利益和安全 [5] - 中国维护供应链安全需强化自身港口网络,在国际规则制定中掌握更多话语权 [7]
大反转来了?李嘉诚旗下长和突发公告:未作出决定
搜狐财经· 2025-04-01 18:32
文章核心观点 长和集团“未作决定”的公告引发全球资本市场关注,这是逆全球化浪潮中中国资本的突围战,其分拆电讯业务等举措有望打破壁垒,合作共赢的浪潮将冲垮逆全球化的阻碍 [1][12][14] 走钢丝的商业帝国 - 长和集团左手掌控欧洲5G市场命脉,右手持有被审查的港口交易协议,公告是给西方资本设下的“无解棋局” [3] - 长和的基站渗透进伦敦金融城和米兰时装周,选择伦敦上市是“借鸡生蛋”,让举着“国家安全”大棒的政客哑火 [5] 双标游戏里的生死时速 - 西方媒体给长和贴上“资本外逃”标签,却遗忘黑石集团套现300亿的操作,存在双标 [5] - KKR拿下意大利电信被赞“市场经济的胜利”,长和分拆电讯业务被污名化为“数字殖民”,暴露冷战思维 [7] 破局者的“太极智慧” - 中国监管层策略刚柔并济,既未叫停争议交易又依法审查,既支持企业出海又用《数据安全法》保障 [7] - 长和若分拆电讯业务,可能打开“数字丝绸之路”新副本,用5G串联被意识形态割裂的世界 [9] 资本市场反应 - 中东主权基金暗盘扫货,新加坡淡马锡连夜开会,用真金白银投票,表明意识形态杂音是螳臂当车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