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港口经营权
icon
搜索文档
港口事件刚迎转机,李嘉诚突传跑路,才抛售400套房子,回应来了
搜狐财经· 2025-08-05 10:03
港口交易进展 - 李嘉诚拟出售港口并引入内地战略投资者 交易经历多次波折 [1][5][12] - 中远海运集团介入交易并寻求否决权或同等权力 反映中国对国际航运命脉的安全考量 [9][11] - 巴拿马政府因担忧港口所有权过度集中提起诉讼 总统称若续约存在不法行为将收回经营权改为公私合营 [16][19][20][21] 房地产资产处置 - 李嘉诚2013年起从内地撤资 累计套现达千亿元 包括以9.28亿美元出售北京盈科中心 [28][29] - 2024年以7.6折抛售北京"御翠园"项目 首批50套特价房迅速售罄 该项目地块2001年以7亿元获得 [31][34] - 近期在大湾区一次性推出400套房产 价格优势明显 五十平方米户型总价仅相当于香港同面积首付 [3][35][38] 市场反应与争议 - 李嘉诚抛售房产行为引发"跑路"猜测 但公司回应称属于正常商业行为 [38][39][40] - 传闻欲出售深水湾道79号婚房老宅 长实集团迅速否认并表示从未打算出售 [45][49][51][53] - 李氏家族多次面对资产转移传闻 强调需要从宏观角度分析商业举动而非表面现象 [56][57][59]
市监局一锤定音,李嘉诚港口交易一分为二,金蝉脱壳计划落空
搜狐财经· 2025-05-01 09:00
交易背景与战略重要性 - 李嘉诚计划将旗下全球港口资产出售给美国贝莱德 涉及亚洲 大洋洲21个港口和欧洲13个港口[5] - 荷兰鹿特丹港年处理量达1380万集装箱 占欧洲市场份额42% 若被美方控制可能制约中国对欧出口关键商品如汽车和光伏组件[5] - 交易被指可能助力美国掌控全球航道 掣肘中国航运布局及"一带一路"国际港口体系[3][12] 交易结构与规避审查尝试 - 长和最初未进行全球招标 拒绝中国招商局财团收购要约 选择直接与贝莱德交易[6] - 为规避中国反垄断审查 长和将交易分拆为两部分 引入意大利地中海航运集团(MSC)及子公司TIL作为主导方[10][14] - 贝莱德声称仅"增强基础设施控制权" 但中方担忧其通过MSC实现实质控制[11][14] 监管干预与法律依据 - 中国多部门包括港澳办 外交部 商务部发声呼吁叫停交易 最终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启动反垄断审查[6][17] - 反垄断法要求交易方全球营业额合计超120亿人民币需申报 欧盟门槛为50亿欧元 美日韩等国均有类似规定[17] - 监管明确要求"未获批准前不得实施集中" "不得规避审查" 否则将承担法律责任包括行政处罚和信用惩戒[18][19] 地缘政治与行业影响 - 美国拟对中国船舶征收每条150万美元进港税 交易若成功可能削弱中国"一带一路"110个港口的战略布局[11][12] - 中方考虑启动《国家安全法》进一步阻断交易 强调维护全球航运利益与安全的决心[21] 相关方动态 - 李嘉诚次子李泽楷通过"零股权关联"试图隔离电讯盈科与交易风险[8] - 贝莱德集团主席Larry Fink公开声明MSC为交易主导方 试图淡化美资控制属性[10][11]
李嘉诚摊上事了!国家出手后,长和交易被叫停,事态已超出美掌控
搜狐财经· 2025-04-02 06:01
文章核心观点 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对长和集团出售港口给贝莱德财团一事展开反垄断调查,该交易牵扯中美博弈关乎中国海外航运安全,中国需立足长远提前布局保障海外航运安全,同时要妥善处理此交易树立正确榜样 [1][4][10] 分组1:交易情况 - 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将对长和集团出售港口给贝莱德财团一事依法展开反垄断调查 [1] - 长和下周不会和贝莱德签订合同,交易暂时搁置但未终止 [1] - 李嘉诚会想办法尽快套现离场 [1] 分组2:交易影响 - 交易不是单纯生意,背后牵扯中美博弈,关乎中国海外航运安全 [4] - 交易涉及的两座巴拿马运河港口若落入美国资本手里,中国船只在该黄金水道的航运安全可能受影响 [4] 分组3:应对措施 - 立足长远提前布局,寻找替代贸易路线 [5] - 中企控股和投资开发的智利钱凯港投入商业运营,可压缩亚洲到南美洲的货运时间且不受美国影响 [7] - 开发新航线,如中俄合作开发北极航线、中泰磋商建设“陆桥” [7] 分组4:调查意义 - 交易对中国构成一定风险,不妥善处理可能有人效仿李嘉诚 [10] - 中方出手调查是告诉商人生意不能凌驾于国家利益之上 [11]
李嘉诚最后一点名声,卖了190亿
36氪· 2025-03-26 00:07
文章核心观点 - 李嘉诚家族以228亿美元出售全球43个港口控股权给美国财团 引发香港媒体和公众强烈谴责 导致其声誉严重受损 [6][9][14] - 交易被视为纯粹商业行为 但被批评缺乏家国情怀 与内地利益形成冲突 [36][37][56] - 对比香港其他商业领袖如李兆基 长期投资内地并获得成功 凸显商业利益与家国情怀可兼顾 [62][63][69] 港口资产交易分析 - 长和集团出售43个全球港口控股权给贝莱德牵头的财团 交易金额达228亿美元 [6] - 经少数股东权益调整后 李嘉诚家族获得约190亿美元现金收入 交易后两天长和股价上涨33% [8] - 出售资产包括199个码头 分布在23个国家 包含战略位置如巴拿马运河 [19][21] 巴拿马运河资产历史与价值 - 李嘉诚于1997年通过竞标获得巴拿马运河两个港口25年管理权 后于2021年续约至2047年 [24][31] - 中国占巴拿马运河货物总运量21.4% 为第二大使用者 且有大量周边投资 [22][23] - 港口改造工程总耗资55亿美元 李嘉诚投资超10亿美元 历时9年完成 [29] 商业策略与争议 - 李嘉诚曾于2015年试图出售40%港口资产 但对内地财团出价过高导致交易未成 [34] - 本次交易被指秘密进行 未给内资报价机会 引发官方和民间谴责 [36][37] - 长和集团2024年上半年营收分布:欧洲占比50% 内地和香港分别仅占5%和7% [55] 李嘉诚商业哲学与历史行为 - 自称"纯粹商人" 主张"商业归商业 政治归政治" [39] - 在大陆多地囤地缓慢开发 如北京地块捂地22年 楼面价从1750元/平米暴涨 [49] - 曾从香港和内地撤资 转向英国投资 控制英国约30%电力 7%供水 25%天然气 [48] 对比案例:李兆基的商业路径 - 恒基兆业创始人李兆基持续投资内地 在北京 上海等城市布局且不囤地 [62][63] - 2019年以30.2亿元竞得北京地块 溢价率23.3% [64] - 曾推动港珠澳大桥建设 与李嘉诚的港口利益形成直接冲突 [65][66] 资产与慈善事业 - 李嘉诚基金会成立于1980年 投入三分之一资产 80%捐款用于大中华地区 [42] - 向汕头大学累计捐款超120亿元 捐建设施多未冠名 [43][44] - 2023年捐赠香港大学亚洲首部肝癌治疗仪器 [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