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长虹能源(836239)
icon
搜索文档
长虹能源(836239) - 第三届董事会第四十一次会议决议公告
2025-08-28 12:29
会议信息 - 第三届董事会第四十一次会议于2025年8月28日通讯召开[2] - 应出席董事9人,出席和授权出席9人[3] - 会议主持人是董事长邵敏先生[2] 议案表决 - 《2025年半年度报告及摘要》表决同意9票、反对0票、弃权0票[5] - 《关于对四川长虹集团财务有限公司的风险持续评估报告》表决同意9票、反对0票、弃权0票[6] 其他 - 两议案无需提交股东会审议[5][6] - 半年度报告详见2025年同日北交所官网[5]
“并购+智造”双轮驱动 长虹能源开辟差异化增长极
上海证券报· 2025-08-26 20:25
核心观点 - 公司通过并购与智能制造双轨并行策略 在缺乏资源与区位优势背景下实现新能源业务多级发展 形成碱性电池 高倍率锂电池和聚合物锂电池三位一体格局 并通过数字化改造提升生产效率与产品质量[6][9][10] 业务布局 - 通过并购长虹三杰与聚和源公司 形成碱性电池 高倍率锂电池 聚合物锂电池三位一体业务格局[6] - 高倍率锂电池主要应用于园林工具 清洁工具 电动二轮车及充电宝领域 其中充电宝业务因新规实施导致钢壳锂电池需求显著增加[7] - 聚合物锂电池定位前沿赛道 2023年3月通过并购聚和源切入物联网与低空经济领域[11][12] 产能状况 - 长虹三杰绵阳车间设计日产能80万只 实际满产超80万只[7] - 充电宝专用产线设计月产能500万只 7月生产计划已排产至600万只[7] 智能制造 - 采用数字孪生技术实现浙江嘉兴碱性电池基地与绵阳数据中心实时联动 全面监控产线设备与AGV小车运行状态[9] - 产线融合5G与IMES大数据系统 实现协作机器人与AGV小车无缝协同物流[9] - 数字化改造使碱性电池工厂人效提升10% 不良率降低15% 设备维护成本减少10% 综合能耗降低3.5% 关键指标CPK达1.4-1.5[10] 研发体系 - 依托新能源材料灯塔实验室平台 构建"生产一代 储备一代 开发一代"研发路径[11] - 紧密追踪eVTOL 人形机器人 AI眼镜等新兴终端电池技术 重点攻关能量密度与安全性提升[12] 市场需求 - 欧美市场对园林工具与清洁工具的刚需 叠加国内智能家居洗地机 吸尘器增长 共同推升高倍率锂电池需求[7] - 充电宝新规实施后市场对安全性 容量及快充快放性能要求提高 钢壳锂电池优势凸显[7]
长虹能源:第三届董事会第四十一次会议决议公告
证券日报· 2025-08-20 12:47
公司治理与捐赠事项 - 公司董事会审议通过向色达县实施捐赠的议案 [2] - 该决议由第三届董事会第四十一次会议批准 [2]
长虹能源(836239) - 关于对外捐赠的公告
2025-08-20 09:46
公司决策 - 2025年8月20日召开第三届董事会第四十一次会议[2] - 拟向色达县捐赠100万元用于教育基地建设[2] 捐赠情况 - 捐赠无需股东会审议,无关联交易[2] - 资金为自有资金,不影响业务及资金使用[3] - 对业绩无重大影响,不损害股东利益[3]
长虹能源(836239) - 第三届董事会第四十一次会议决议公告
2025-08-20 09:45
会议信息 - 董事会会议于2025年8月20日在公司会议室以通讯方式召开[2] - 会议应出席董事9人,均出席或授权出席[3] - 会议于2025年8月18日以电子邮件发出通知[2] 捐赠事项 - 公司拟向色达县捐赠100万元用于教育基地建设[5] - 《关于向色达县实施捐赠的议案》全票通过,无需回避和提交股东会审议[5]
电池板块8月18日涨1.27%,远航精密领涨,主力资金净流出11.76亿元
证星行业日报· 2025-08-18 08:45
电池板块市场表现 - 电池板块整体上涨1.27%,领涨个股为远航精密(涨11.93%至42.32元)[1] - 上证指数上涨0.85%至3728.03点,深证成指上涨1.73%至11835.57点[1] - 成交量居前个股包括道氏技术(116.92万手)、诺德股份(107.20万手)、先导智能(75.63万手)[1] 个股涨跌情况 - 涨幅前十个股中远航精密成交额3.44亿元,崇建电子涨11.81%成交6.92亿元,厦钨新能涨10.73%成交7.53亿元[1] - 跌幅前列个股包括壹石道(跌3.85%至31.44元)、骄成超声(跌3.25%至81.15元)、科达利(跌2.62%至121.50元)[2] - 德福科技虽下跌2.31%但成交活跃,成交额达23.09亿元[2] 资金流向分析 - 板块主力资金净流出11.76亿元,游资净流出2765.75万元,散户资金净流入12.03亿元[2] - 宁德时代获主力净流入1.98亿元(占比2.45%),但遭散户净流出2.23亿元[3] - 雄韬股份主力净流入1.95亿元(占比23.04%),游资净流出1.02亿元,散户净流出9234.78万元[3] - 道氏技术获主力净流入1.29亿元(占比5.52%),但游资与散户分别净流出5772.40万元和7163.87万元[3]
北交所市场初具规模 拓宽资本市场改革惠及面
新华网· 2025-08-12 06:30
北交所市场概况 - 截至3月9日北交所开市三个多月 上市公司合计87家 总股本超过125亿股 总市值逾2000亿元[2] - 市场整体运行平稳 交投活跃度稳步提升 后备阵容有序扩容[2] - 北交所与新三板形成金字塔形市场结构 上市公司均来源于新三板创新层[4] 2021年业绩表现 - 86家公司披露业绩快报 85家归母净利润为正 占比超过九成[2] - 54家公司实现归母净利润同比正增长 占比逾六成[2] - 贝特瑞以14.22亿元归母净利润居首 颖泰生物 同力股份 连城数控等超过3亿元 长虹能源 翰博高新 森萱医药等超过1亿元[2] 市场定位与特色 - 服务创新型中小企业主阵地 定位突出更早 更小 更新 与主板 科创板 创业板形成错位格局[3] - 截至2021年底 上市公司中战略新兴产业 先进制造业 现代服务业等占比87%[3] - 试点注册制同步落地 四套并行上市标准 审核流程公开透明[3] 市场机制与影响 - 与沪深交易所和区域股权市场建立转板对接机制 发挥多层次资本市场联接作用[4] - 机构投资者加速布局 奠定长期投资和价值投资基础[4] - 证券公司加大业务投入和企业储备 商业银行积极参与形成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共同服务局面[4]
长虹能源:关于控股股东增持公司股份的进展公告
证券日报· 2025-08-11 14:07
证券日报网讯 8月11日晚间,长虹能源发布公告称,截至2025年8月8日,公司控股股东四川长虹电子控 股集团有限公司通过北京证券交易所交易系统以集中竞价的方式累计增持公司股份237,147股,累计增 持金额8,095,571.74元,目前持股数量为109,997,147股,持股比例为60.4134%。截至本公告披露 日,本次增持计划尚未实施完毕。 (文章来源:证券日报) ...
长虹能源(836239) - 关于控股股东增持公司股份的进展公告
2025-08-11 11:32
增持前情况 - 长虹集团持股数量为109,760,000股,持股比例为60.2831%[2] 增持计划 - 计划增持金额不超过100,000,000元[4] 增持进度 - 2025年7月15日首次增持40,000股[5] - 截至2025年8月8日累计增持237,147股,金额8,095,571.74元[5] 目前持股 - 截至2025年8月8日持股数量为109,997,147股,持股比例为60.4134%[5] 其他数据 - 已增持比例为0.1302%[7] - 增持价格区间为(33.27) - (34.80)[7]
人形机器人商业化加速落地,建议关注北交所相关标的
东吴证券· 2025-08-07 13:42
行业投资评级 - 人形机器人行业被定位为重要的经济增长新引擎,具有颠覆性产品潜力 [12] - 2025年为人形机器人量产元年,商业化加速落地 [15] - 预计2029年全球市场规模达206亿美元,2023-2029年复合增长57% [27] 核心观点 政策驱动 - 国家层面提出《人形机器人创新发展指导意见》,目标2025年关键技术突破,2027年构建国际竞争力产业生态 [12] - 地方政策因地制宜,北京聚焦AI算法、上海侧重零部件制造、深圳发力传感器芯片 [13] 产业进展 - 2025年优必选Walker S计划批量交付,宇树科技目标交付超千台H1机器人,特斯拉计划生产1万台Optimus [15] - 国内厂商如优必选、宇树、智元等已具备双足机器人开发能力,参数实现跨越式进步 [15] 市场空间 - 2023年全球市场规模21.6亿美元,中国市场规模27.6亿元,预计2029年中国市场达750亿元,复合增长超90% [27] - 三大核心零部件(减速器、伺服系统、控制器)成本占比超70% [33] 应用场景 - 工业领域优先落地,解决特殊环节人工依赖问题;特种领域替代危险作业;民生领域待成熟后大规模应用 [24] - 代表性应用包括工业制造、物流配送、灾害救援、家庭服务等 [25] 北交所标的分析 核心零部件 - 丰光精密:谐波减速器量产突破,2024年投入2.5亿元建设年产30万套项目 [40] - 鼎智科技:滚柱丝杠精度达C3级,无框电机力矩提升20%,覆盖人形机器人运动模块 [40] - 万达轴承:开发人形机器人专用薄壁轴承,承载能力与精度对标国际 [40] 材料与配套 - 华密新材:合作开发PEEK材料,用于机器人减重及耐高温场景 [40] - 富恒新材:定向研发PEEK材料,关注医疗及人形机器人应用 [40] 传感器与控制系统 - 奥迪威:传感器已批量应用于工业和服务机器人,尚未大规模进入人形机器人领域 [40] - 利尔达:提供MCU、MEMS传感器等多品类产品,2023年出货逐月增长 [41] 设备制造与集成 - 机科股份:智能移动机器人(AGV)应用于汽车、半导体行业 [41] - 舜宇精工:AGV解决方案拓展至汽车零部件与物流领域 [41] 技术趋势 - 人形机器人依托大模型、多模态感知和仿生控制,适应非结构化环境,自由度高于工业机器人 [7] - 国外厂商如特斯拉Optimus、Figure AI等聚焦通用场景,技术路线差异显著 [17] 融资动态 - 2025年上半年国内人形机器人融资72次,总金额超96亿元,早期项目占比68% [19] - 单笔融资前三:银河通用(11亿元)、宇树科技(7亿元)、千寻智能(5.28亿元)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