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T新材料

搜索文档
石油巨头,2000亿投资新能源材料
DT新材料· 2025-09-14 16:05
文章核心观点 - 埃克森美孚通过收购电池材料工厂布局人造石墨产业链 计划2029年实现商业化量产 体现传统石油巨头向新能源领域的战略转型[4] - 全球能源企业加速拓展电池材料供应链 以应对电动汽车和储能市场爆发式增长需求 预计未来五年人造石墨需求占比超30%[4][6] - 埃克森美孚整合石墨与锂业务构建上游材料闭环 计划2025-2030年在电池材料与低碳技术领域投资300亿美元[5][6] 埃克森美孚战略布局 - 收购美国肯塔基州Superior Graphite电池材料工厂 建立本土人造石墨供应能力以降低海外依赖[4][5] - 利用炼油厂副产物及专有材料生产人造石墨 产品具备更快充电、更长续航和更高循环寿命特性[5] - 在阿肯色州推进直接锂提取技术 与LG化学签订非约束性协议供应最多10万吨锂[5] - 通过整合石墨与锂业务覆盖电池材料上游核心环节 形成原材料提取到负极材料供应的闭环体系[6] 行业趋势与需求 - 全球电动汽车销量持续增长及储能市场扩张 推动高性能电池材料需求爆发式增长[4] - 人造石墨因生产过程可控、形貌粒径可标准化 渗透率在电动汽车和储能领域逐步提高[4][5] - 人造石墨需求预计占石墨总需求30%以上 性能直接影响电池充放电速度、循环寿命和能量密度[4] 政策与竞争环境 - 美国政府通过政策推动本土新能源产业链发展 限制关键矿产资源对国外依赖[5] - 全球传统能源企业加速向新能源转型 中国国家能源集团、神华集团和中石化等企业布局锂电池材料、光伏、储能和氢能领域[6] - 石墨生产企业面临技术升级与产能扩张压力 需应对技术壁垒、生产成本及供应链不确定性等挑战[6] 产业链配套 - 人造石墨生产涉及天然石墨、石油焦、针状焦等原材料 以及粉碎机、反应炉、石墨化炉等设备端配套[16] - 国际碳材料大会展示新能源碳材料多孔炭/硬碳/硅碳/电容炭等技术方向 涵盖动力/储能/eVTOL/具身机器人电池应用场景[17]
首批200+名单公布丨绿色甲醇年度盛会: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中能建/中煤/华能/壳牌/马士基...
DT新材料· 2025-09-14 16:05
论坛基本信息 - 第五届液态阳光产业发展论坛将于2025年9月24-26日在辽宁大连举办[2] - 主办单位为DT新能源 支持单位包括绿色甲醇生态联盟及服务平台 吉利控股集团 辽宁港口集团有限公司[2] - 前沿论坛召集人来自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天津大学 太原理工大学等科研机构[2] 论坛议程安排 - 9月24日安排特色专场一:二氧化碳高值化利用前沿论坛和特色专场二:液态阳光产业发展战略研讨会[4] - 9月25日开幕式后举行主题一:液态阳光产业宏观论坛和主题二:液态阳光甲醇制备关键技术论坛[4][28] - 9月26日聚焦主题四:液态阳光生态建设及应用和特色专场三:绿色甲醇国际对接专场[38] - 同期安排大连港绿色甲醇加注中心参观活动 行程包括大连新港商务大厦和大窑湾北岸[8] 参会企业阵容 - 近40家已布局/计划布局绿醇项目方参会 包括万华化学 中国海油 中国石化 金风科技 正泰新能源等龙头企业[11] - 首批200+参会代表来自清华大学 中国矿业大学 马士基集团 霍尼韦尔 东方电气等机构[13][14][15] - 参会企业涵盖能源化工 装备制造 科研院所 航运物流等多个领域[16][17][18] 技术研讨重点 - 主题报告涵盖醇氢电动汽车研发 甲醇船用燃料探索 二氧化碳捕集制甲醇等技术方向[29][30][33] - 关键技术研讨包括生物质气化耦合绿氢制甲醇 二氧化碳加氢制低碳烯烃催化剂等创新工艺[35][36] - 绿色甲醇制备技术 甲醇循环经济 可持续航空燃料等应用场景成为关注焦点[34][35] 产业生态建设 - 论坛设置绿色甲醇国际对接专场 促进产业链国际合作[38] - 探讨绿色甲醇低成本输送关键技术 分布式场景撬装装备技术等产业化路径[39][40] - 航运减排政策与绿色甲醇发展 绿色燃料技术项目进展等话题被纳入议程[42][41]
TCL科技,295亿大项目落地
DT新材料· 2025-09-14 16:05
项目投资 - TCL科技及子公司TCL华星与广州市政府、广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共同出资投建第8.6代印刷OLED显示面板生产线(t8项目),总投资额约295亿元 [2] - t8项目规划月加工玻璃基板能力约2.25万片,基板尺寸为2290mm×2620mm,主要产品涵盖平板、笔记本电脑、显示器等应用领域 [2] - 项目规划建设周期为24个月,预计2025年11月开工 [3] 技术优势 - t8项目采用TCL华星自有印刷OLED技术,通过高精度喷头将液态发光材料精准喷射到基板上形成像素,具备色彩表现优异、分辨率高、材料利用率高、能耗低、投资和制造成本低等优势 [3] - 印刷OLED技术是适配小、中、大全尺寸的规模化商用OLED技术路径 [3] - TCL华星已完成G5.5代印刷OLED生产线建设并实现量产,为第8.6代生产线提供技术支撑 [3] 市场前景 - OLED有望成为高端显示技术主流,2024年全球AMOLED面板出货量达10.1亿片(占比27%),预计2030年将超过13.3亿片(占比35%) [4] - AMOLED在IT、车载等中大尺寸应用增长显著,预计2030年笔电年复合增长率33%、车载显示器27%、桌上型显示器19% [4] 资金结构 - 项目公司注册资本147.5亿元,TCL华星出资88.5亿元,广州市政府及关联国企共计出资59亿元 [5] - 若获得其他投资,TCL华星与国有股东按60%:40%比例认缴剩余出资,总投资与注册资本差额通过银团贷款等方式解决 [5] 公司财务 - TCL华星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504.3亿元(同比增长14.4%),净利润43.2亿元(同比增长74.0%),其中归属于TCL科技的净利润26.3亿元(同比增长51%) [6] - 截至2025年6月30日,TCL华星总资产2136亿元,净资产781亿元 [5] 行业地位 - TCL华星是全球半导体显示龙头企业之一,拥有11条面板生产线和6个模组基地 [3] - TCL科技持有TCL华星81.60%股权,三星显示株式会社持股10.16% [5]
看趋势、谈合作、抢先机,就在Carbontech2025半导体碳材料展
DT新材料· 2025-09-13 16:05
展会概况 - 第九届国际碳材料大会暨产业展览会将于2025年12月9-11日在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举行 预计展出面积20000㎡ 汇聚全球800余家领军企业 吸引50000+专业观众 1000+行业CEO 2000+终端用户 1000+科研团队 3000+企业 500+政府园区与投资机构参与[13][17][18][19] - 展会聚焦金刚石 碳纤维 新能源碳等材料在新兴领域的技术演进与市场脉动 构建"基础材料—核心装备—终端应用"的立体化展示矩阵[12] - 设立N1馆半导体碳材料馆和N2能源与装备碳材料馆两大主题展馆 涵盖金刚石年会 培育钻石看货会 碳纤维高端装备制造大会 新能源碳材料与电池大会等专题活动[17] 半导体碳材料展区 - N1馆集中展示与半导体制造紧密相关的金刚石及超硬材料 包括金刚石晶体 微粉 金刚石薄膜 金刚线 立方氮化硼等材料及半导体切割 钻孔 抛光 研磨工具制品[2] - 展区覆盖金刚石合成设备(微波CVD 热丝CVD 高温高压压机) 制造设备(选形机 筛分机 烧结炉)及超精密加工装备(磨床 研磨机 抛光机 激光切割设备)[2][7] - 旨在构建全产业链技术交流平台 展示创新成果 探讨技术趋势 对接行业需求[2] 展品范围 - 应用端展品包括金刚石晶体 微粉 磨料 金刚线 薄膜/DLC涂层 立方氮化硼 PDC/PCD/PCBN工具制品 培育钻石等超硬材料应用产品[5] - 材料端涵盖金刚石及超硬材料制造所需高纯石墨 高纯氢气 甲烷 氮气 晶种 模具 结合剂 金属粉等原材料[5] - 设备端展示金刚石合成设备 制品制造设备 超精密加工装备及超精密单晶金刚石刀具 射流喷嘴 拉丝模等工具[7] 碳材料市场数据 - 2024年全球金刚石市场接近1000亿美元 其中合成金刚石工业与高科技应用市场达数百亿美元规模[12] - 2024年全球碳纤维市场规模超43亿美元 需求量15.6万吨 十年复合增长率接近12% 中国产能13.55万吨 占全球需求87%[12] - 多孔碳市场需求高速增长 预计2030年需求量达4.85万吨 市场空间超70亿元[12] 同期活动安排 - 12月9日举行开幕式 剪彩仪式 12月9-11日分别举办金刚石全场景应用拓展 超精密加工与制造 新能源碳材料与电池 碳纤维高端装备等专题论坛[14][17] - 特色活动包括培育钻石专场 新品发布 供需对接 科技成果展示 应用产品展示 用户端巡馆等[14][17] - 巡回地推活动于5月在深圳 9月在常州和上海分别举办[19]
13家被列入实体清单!商务部决定:对美模拟芯片立案调查
DT新材料· 2025-09-13 16:05
美国商务部将中国半导体企业列入实体清单 - 美国商务部工业与安全局(BIS)于9月12日宣布将23家中国实体列入实体清单 其中涉及13家半导体与集成电路企业[2] - 被列入实体清单的实体 所有受EAR管辖的物项对其出口均须申请许可证 且许可证审查政策为"推定拒绝"[2] - 上海复旦微电子被特别标注脚注4 认定其涉及高性能计算(HPC)及人工智能(AI)芯片应用 因此相关的外国生产的包含美国技术的物项也将被纳入出口管制[2] 中国商务部对美国模拟芯片发起反倾销调查 - 中国商务部于9月13日发布公告 对原产于美国的进口相关模拟芯片发起反倾销立案调查[4] - 商务部表示美国政府泛化国家安全概念 滥用出口管制和"长臂管辖" 对中国芯片产品和人工智能产业进行恶意封锁和打压[4] - 此次反倾销调查是应中国国内产业申请发起 符合中国法律法规和世贸组织规则[6] 反倾销调查具体细节 - 调查涉及自美进口的通用接口和栅极驱动芯片 倾销调查期为2024年1月1日至2024年12月31日 产业损害调查期为2022年1月1日至2024年12月31日[7] - 申请人提交的初步证据显示 2022至2024年申请调查产品自美进口量累计增长37% 进口价格累计下降52%[6] - 被调查产品包括使用40nm及以上工艺制程的通用接口芯片和栅极驱动芯片 具体包括CAN接口收发器芯片 RS485接口收发器芯片 I2C接口芯片 数字隔离器芯片以及低边栅极驱动芯片 半桥/多路栅极驱动芯片和隔离栅极驱动芯片[8][9][10] 被列入实体清单的半导体企业名单 - 被列入实体清单的13家半导体与集成电路相关企业包括北京复旦微电子技术有限公司 上海复旦微电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上海復旦微電子(香港)有限公司 深圳市复旦微电子有限公司 上海复控华龙微系统技术有限公司 上海复微迅捷数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上海华岭集成电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吉姆西半导体科技(无锡)股份有限公司 吉存半导体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长沙市楠菲微电子有限公司 常州楠菲微电子有限公司 成都市楠菲微电子有限公司和深圳市楠菲微电子有限公司[3][5]
八部门重磅发文:有条件批准L3级车型生产准入,加快突破固态电池关键技术
DT新材料· 2025-09-13 16:05
行业增长目标 - 2025年汽车销量目标3230万辆同比增长约3% 其中新能源汽车销量1550万辆同比增长约20% 汽车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左右 [2] - 2026年产业规模和质量效益进一步提升 [2] 智能网联技术推进 - 开展智能网联汽车"车路云一体化"应用试点 加快网联基础设施和云控平台建设 [6] - 鼓励汽车前装V2X和5G通信模块 推进北斗系统规模化应用 [6] - 有条件批准L3级车型生产准入 推动道路交通安全和保险法律法规完善 [5][6] 技术创新重点领域 - 加快突破汽车芯片 操作系统 人工智能 固态电池等关键技术 [9] - 支持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 开发智能交互和智能驾驶新功能 [9] - 持续开展中国汽车品牌向上发展专项行动 培育国际竞争力品牌 [9] 消费促进措施 - 支持汽车以旧换新 新能源城市公交车及动力电池更新 [7] - 拓展汽车改装 租赁 赛事及房车露营等后市场消费 [7] - 优化汽车限购政策 落实二手车销售"反向开票"和异地交易登记便利化措施 [7] 行业管理优化 - 研究推动汽车生产企业集团化管理 支持龙头企业做优做强 [8] - 推进道路机动车辆生产企业和产品准入管理改革 完善企业退出机制 [8] - 加强搭载组合驾驶辅助功能智能网联汽车管理 规范OTA升级活动 [8] 市场秩序规范 - 加强成本调查和价格监测 强化产品生产一致性监督检查 [4] - 督促重点车企落实支付账期承诺 设立供应商账款问题反映窗口 [4] - 开展汽车行业网络乱象专项整治 依法打击虚假宣传和商业诋毁行为 [4]
30篇!2025年最新水凝胶顶刊论文盘点
DT新材料· 2025-09-13 16:05
文章核心观点 - 文章系统梳理了2025年1月至9月发表在Nature、Science等顶级期刊上的水凝胶领域突破性研究成果 涵盖材料性能创新、生物医学应用及工业技术转化等多个方向 [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 - 水凝胶材料在极端环境适应性(如超宽温域、水下黏附)、力学性能(如强度、韧性)及功能化(如导电性、生物相容性)方面取得显著进展 多项性能指标超越传统材料极限 [2][3][5][6][9][10][12][15][17] - 生物医学应用成为重点方向 包括伤口修复、抗肿瘤免疫治疗、组织工程和药物递送等 部分研究已通过动物实验验证临床转化潜力 [3][4][5][7][13][17][18][19] - 多学科交叉推动创新 如光热触发凝胶化、金属配位策略、深共晶溶剂设计等 为能源、环境和建筑等领域提供新材料解决方案 [3][5][6][8][12][14][16] 材料性能突破 - 开发出具有卓越黏着性能的水凝胶 可牢固黏附无机材料、塑胶和金属 在淡水或海水环境下保持稳定黏性 且经小鼠实验证实生物相容性 [2] - 制备出-115℃至143℃极端温度耐受水凝胶 在-100℃下断裂伸长率达300% 140℃下达400% 极大拓宽应用温域 [2] - 共晶凝胶机械性能卓越 杨氏模量103.1 MPa、强度40.5 MPa、韧性86.8 MJ m⁻³、断裂能98.7 kJ m⁻² 并具备-80℃抗冻性和长期稳定性 [5] - 各向同性水凝胶展现超高力学性能:拉伸强度53.0 MPa、断裂应变1374%、韧性315.7 MJ m⁻³ 水下性能稳定且可导电 [9] - 微球增强纳米复合水凝胶性能超越现有高强度水凝胶:拉伸强度3.3 MPa、杨氏模量120 MPa、断裂韧性1500 J m⁻²、弹道能量吸收能力1.5 kJ m⁻¹ [10] - 深共晶凝胶在-100℃下保持高拉伸性(断裂伸长率1080%)和强韧性(韧性10.8 MJ cm⁻³) 适用于抗冲击和减振领域 [12] - 超拉伸磷光水凝胶具有21000%单轴拉伸性和10000%双轴拉伸性 磷光寿命达1.1秒 [15] 生物医学应用 - 手性多肽水凝胶通过调节免疫微环境诱导抗肿瘤免疫反应 可用作加载抗原和佐剂的癌症疫苗 [3] - 生长因子动态相位自适应水凝胶实现耐药菌感染慢性创面的高效修复 并显著抑制瘢痕形成 [4] - "热电池"敷料利用伤口-环境温差产生毫伏级电场 原位加速细胞迁移与血管新生 实现无外部电源促愈合 [5] - 可注射水凝胶有效预防术后心脏粘连 在原发性及重复损伤模型中显著降低粘连发生率和严重程度 [12] - 颗粒状水凝胶支架支持生物打印和细胞渗透 实现机械强度与生物相容性的平衡 [13] - 活性氧响应型水凝胶联合递送二甲双胍-锶离子-NO气体 通过抗炎和血管生成能力重建微环境稳态 [17] - siRNA智能响应水凝胶通过调控ROS和MMP-9表达 加速慢性糖尿病伤口愈合 [18] - 机械调节水凝胶通过程序化免疫和力学调节 促进伤口愈合并减少瘢痕增生 [18] 工业与能源技术 - 纳米纤维交织凝胶膜突破CO₂分离性能瓶颈:CO₂渗透性能2110 GPU、CO₂/N₂选择性151、CO₂/CH₄选择性47 远超传统凝胶膜 [3] - 水凝胶-水泥双相沉积材料容重仅800kg/m³ 比强度提升2.4倍 综合排放量降低49% 首次实现无纤维增强下的应变硬化 [7] - 深共晶凝胶电解质基固态锂电池通过氟化分子设计稳定锂金属负极界面 提升电池寿命 [14] - 防冻压电离子水凝胶在-90℃保持柔性与高电输出性能 凝胶化时间仅需数十秒 [17] 创新策略与方法 - 光响应蛋白质水凝胶可承受12次光循环 并调控哺乳动物细胞信号通路 为光遗传学提供新工具 [6] - 光耦合策略实现水凝胶秒级聚合 拉伸强度提高20倍、韧性提高70倍 [6] - 肽基纳米棒增韧策略通过共价结合刚性纳米棒 显著提升水凝胶力学性能并保留生物相容性 [5] - 冰模板技术构建环向纤维结构水凝胶 展现优异拉伸和压缩性能 [19] - 反离子调控金属配位策略实现水凝胶多功能化:拉伸强度0.52 MPa、传感范围300%、响应时间114 ms、-20℃抗冻性 [17]
中石化,再成立新公司
DT新材料· 2025-09-13 16:05
公司动态 - 中石化(广东)环境科技有限公司于6月26日注册成立,9月9日在广东揭牌,法定代表人为衣浩,注册资本10亿人民币,由中石化炼化工程集团出资组建,与五建公司一体化运营 [3] - 业务涵盖环境治理技术服务、工程设计咨询、污染检测监测、石油化工装置拆除、资源回收利用,计划打造"环科智拆"品牌,目标成为环境治理领域的专精特新标杆企业 [3] - 中石化参股福建中阿炼油化工有限公司完成工商注册,并投资国内化工品共享循环包装龙头企业上海乐橘科技有限公司,其他投资者包括中石油昆仑资本、万华化学、京博石化、高瓴创投 [4][5] 环保产业布局 - 新公司经营范围覆盖新材料技术研发、废旧金属回收、污水处理、土壤污染治理、危废经营等环保产业关键环节,体现中石化对环保全产业链的纵深布局 [4] - 中石化石科院开发的废塑料连续热解(RPCC)化学循环成套技术正在新疆塔河炼化建设万吨级生产装置,预计2024年投产,可将废地膜(PE/PP/PVC)转化为热解油替代石脑油原料,实现塑料闭合循环 [4] - 中石化2023年出资30亿参股建设中国资源循环利用集团,负责废塑料循环利用,并加速布局新能源电池、合成生物学、化学回收、人工智能应用等新技术 [5] 能源与新材料战略 - 中石化计划巩固成品油销售市场份额,做强航煤、燃料油、充换电业务,壮大新能源产业,积极布局氢能、太阳能、风能、地热等多能互补业务,形成油、气、新能源"三足鼎立"之势 [5] - 持续提升基本有机原料和三大合成材料技术,瞄准国产大飞机、新能源汽车、机器人、废塑料循环利用等新兴产业加速化工新材料研发 [5] 行业影响 - 欧洲、北美、中国、中东、日本、韩国等国家要求石化企业降低排放并转型"无废集团",推动循环经济模式发展,重点包括废旧塑料到再生塑料的物理/化学回收技术和生物基原料路线 [4] - 中石化凭借资金实力和自带市场资源进入环保领域,可能对聚焦石化领域的传统环保企业构成多维冲击,并引发行业深度洗牌 [4]
巴斯夫、院士,签约!
DT新材料· 2025-09-12 16:07
战略合作与研发创新 - 巴斯夫与浙江大学衢州研究院达成战略合作 聚焦先进材料、工业生态、分子智造及生物基化学品等领域的协同研发与创新[2] - 合作内容包括中试试验、分析检测及人才培养 浙江大学衢州研究院为校地合作科创机构 成立于2018年 由中国工程院院士任其龙担任院长[2] - 研究院已与兴发集团、康恩贝、杭氧集团等企业共建研发平台 并设立生物基化学品研究所 专注木质纤维素生物质预处理、催化转化及高值化利用研究[2] 可持续材料领域合作网络 - 巴斯夫大中华区董事长楼剑锋为浙江大学校友 公司近年与多家科研机构合作研发可持续材料[4] - 2024年1月参与共建"生物可降解润滑剂联合实验室" 聚焦海洋清洁能源及液冷储能散热应用 开展合成酯、聚醚等生物可降解基础油复配研究[4] - 2023年6月与华南理工大学签署战略协议 时任校长为生物基专家张立群院士[5] - 2021年与中国科学院长春分院成立可持续材料联合实验室 研究生物基、生物降解及可回收材料的基本机理[5] 生物基产品技术突破 - 巴斯夫联合阿科玛和阿克苏诺贝尔成功降低建筑粉末涂料产品碳足迹达40% 采用生物基新戊二醇(NPG)实现产品碳足迹为零[5] - 新戊二醇广泛应用于聚酯树脂、涂料及环保制冷剂等领域 全球产能分布中巴斯夫以33.5万吨/年(含湛江8万吨项目)居首 万华化学未来产能将达29万吨/年居全球第二[6] - 生物基新戊二醇市场竞争者稀少 除巴斯夫和LG化学外 德国德之馨近日宣布投产[7] - 2024年6月完成向生物基丙烯酸乙酯过渡 用于水性增稠剂Rheovis®系列[9] - 2024年3月推出全球首款零碳足迹高吸水性聚合物HySorb B6610 采用生物质平衡法与可再生能源[9] - 2024年2月推出Basotect® EcoBalanced三聚氰胺泡沫 产品碳足迹降低50% 采用绿色电力及生物质原料替代化石资源[9] 行业活动与平台服务 - DT新材料主办Carbontech系列活动 涵盖金刚石应用、新能源碳材料及电池技术等议题 包括新品发布与供需对接[13] - 平台覆盖化工新材料、储能电池、生物基等产业领域 拥有超20000位行业客户与朋友关注[14] - 提供品牌传播、研究咨询及投资孵化等一站式服务 合作咨询可通过指定联系方式[15]
宁德时代,80GWh项目签约
DT新材料· 2025-09-12 16:07
宁德时代厦门投资布局 - 宁德时代投资的"时代高性能锂电池项目"完成签约 规划建设年产能80GWh的全智能化新能源动力电池生产线 预计2026年6月完成主体建设 [2] - 2022年3月成立厦门时代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注册资本20亿元 2022年9月一期项目开工 总投资130亿元 主要建设动力电池及储能电池生产线 近期二期项目开工 计划投资50亿元建设年产30GWh生产线 预计2026年二季度试投产 [3] - 2024年6月电化学储能系统建设项目(一期)开工 总投资约30亿元 由厦门实证储能科技研究院运营 另布局宏大时代、厦门新能安、时代电服、厦门时代研究院等项目 累计投资超330亿元 [3] - 2024年8月20日成立厦门时代新能动力科技有限公司 注册资本20亿元 经营范围包括电池制造及销售、电子专用材料制造及销售等 [3] 碳材料在电池领域的应用 - 锂电池负极材料包括石墨和硅碳 钠电负极材料包括硬碳和软碳 气体扩散层使用碳纸 [9] - 锂电导电剂使用炭黑、碳纳米管和石墨烯 催化剂载体使用活性炭 原料包括生物质碳源、煤炭、石油焦、沥青等 [10] - 液流电池电极碳毡使用碳纤维 超级电容器使用电容炭 电池热场使用碳碳匣钵和石墨匣钵 原料包括碳纤维、预制体、烷烃气体等 [10] - 设备端涵盖粉碎机、混合设备、反应炉、石墨化炉、碳化炉、CVD炉等全套生产线设备 [11] 行业技术发展趋势 - 电池材料追求轻量化、高性能、长寿命、低能耗、高功率和可持续性 [7] - 主流电池技术包括锂电池、钢电池和氢燃料电池 [8] - 碳材料会议专题涵盖新能源碳材料(多孔炭/硬碳/硅碳/电容炭)和先进电池(动力/储能/eVTOL/具身机器人电池)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