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晓波频道

搜索文档
文科大批裁撤后,理科的消亡也开始了
吴晓波频道· 2025-07-19 00:04
热门本科专业趋势 - 2023年热门本科专业TOP20中,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以8.2万搜索量居首,数字媒体技术(7.0万)、口腔医学(6.2万)紧随其后,工学类专业占比达50% [2][3] - 人工智能专业热度5.8万排名第六,计算机科学与技术(3.3万)和电子信息工程(3.7万)进入前15,反映技术类学科持续受关注 [3][4] - 医学类专业占据5席,临床医学(5.7万)、药学(3.3万)等需求稳定,农学类动物医学以6.2万热度位列第四 [3][4] 计算机科学就业危机 - 美国计算机科学本科失业率达6.1%,计算机工程专业失业率更高达7.5%,远超艺术史(3%)和营养科学(0.4%) [5][6] - 硅谷裁员潮导致数十万技术员工与应届生竞争,7%计算机科学研究生学位持有者仍处于失业状态 [19][20] - 企业倾向招聘具备成功履历的资深人才,而非大量初级程序员,市场出现"幽灵职位"现象 [18][19] 行业岗位替代预测 - 麦肯锡预测2030年美国30%岗位受生成式AI影响,批发零售业280万人、制造业210万人需转行,收银员、生产工人等基础岗位首当其冲 [25][28][29] - 金融业60万岗位面临冲击,出纳员、财务文员需求下降27%,数据科学家和软件工程师需求增长24% [31][32] - 医疗保健行业新增370万岗位集中于健康助手和专业人员,行政类岗位被AI体检报告系统替代 [33][34] 理工科扩张与隐忧 - 中国高校过去6年新增100多个人工智能专业,增长15倍,理工科毕业生数量达美国8倍 [13][16] - 制造业科学家工程师占比仅3.55%,显著低于德国(23.2%)和欧盟(14.2%),高端人才缺口突出 [17] - 集成电路工程师月薪8459元居本科高薪榜首,互联网开发(8245元)和工业互联网(8030元)形成薪资标杆 [15] 新兴技能需求演变 - 技术技能(STEM能力)需求预计2030年增长29%,社会情感技能(沟通、同理心等)增长14%,形成复合能力要求 [43][44] - AI训练师、伦理审计师、人机协作总监等新兴职业涌现,需同时掌握算法理解与人文学科知识 [38][39] - 通感型人才成为稀缺资源,需横跨文理实现"技术+共情"能力融合 [40][45]
中国连续3个月减持美债,以旧换新带动消费2.9万亿 | 财经日日评
吴晓波频道· 2025-07-19 00:04
外资在华投资政策 - 七部门发布通知鼓励境外投资者在华再投资 落实税收支持政策 符合目录项目可享受进口设备支持 [1] - 外商投资企业以外汇利润再投资 外汇资金可境内划转 简化登记手续 [1] - 政策旨在应对外部挑战 优化营商环境 吸引长期资本扎根中国 减少外汇流出压力 [2] 以旧换新政策效果 - 上半年以旧换新带动销售额2.9万亿元 约4亿人次享受补贴 [3] - 限上单位家电零售额连续两位数增长 新能源车保有量较2020年增5.4倍 渗透率达50.2% [3] - 政策激活存量置换需求 但对增量需求拉动有限 下半年需配套政策组合拳 [4] 美债持仓动态 - 中国连续3个月减持美债 5月持仓降至7563亿美元 日本增持至11350亿美元保持第一 [5] - 2022年4月起中国美债持仓持续低于1万亿美元 总体呈减持趋势 [5] - 减持反映逐步减少美元依赖 为人民币国际化腾空间 [6] 央企上半年表现 - 央企上半年实现增加值5.2万亿元 利润总额1.4万亿元 [7] - 研发投入4139.8亿元 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万亿元 新兴产业投资保持高位 [7] - 改革深化提升任务完成率超80% 管理层级控制在4级以内 [7] 超豪华车消费税调整 - 起征点由130万元降至90万元 新能源车纳入征收范围 [9] - 受影响车型价格区间101.7万-146.9万元 成本将增加10% [9] - 政策增加税收来源 对消费影响可控 [10] 台积电二季度业绩 - 营收9337.9亿新台币同比增38.6% 净利润3983亿新台币同比增60.7% [11] - 7纳米及以下制程占比74% 3纳米和5纳米合计占60% [11] - AI芯片需求强劲拉动业绩 但面临美国关税不确定性 [12] 沃尔沃二季度亏损 - 经营亏损100亿瑞典克朗 为IPO后首次季度亏损 [13] - 收入降8%至935亿瑞典克朗 主因美国关税导致ES90车型销售暂停 [13] - 一次性费用114亿瑞典克朗 剔除后经营利润29亿克朗 [13] A股市场表现 - 沪指涨0.5%创年内收盘新高 创业板指冲高回落 [15] - 两市成交额1.57万亿元 稀土永磁和锂矿股活跃 [15] - 市场风险偏好提升 行情逻辑性增强 [16]
科特勒警告的三大营销顽疾,仍在杀死品牌
吴晓波频道· 2025-07-17 15:39
文章核心观点 - 《营销管理》作为营销学经典教材,自1967年出版以来持续迭代,其底层逻辑在数字化时代仍具指导意义 [6][7][9][10] - 当前营销环境与1960年代相似,面临产能过剩、媒介革命(直播/AI)、全球化三大挑战,需回归科特勒提出的核心方法论 [2][19][20][24][26] - 中国企业普遍存在混淆广告与营销、依赖低价竞争、忽视市场细分等问题,科特勒20年前的批评至今仍适用 [33][34][35] 营销理论发展历程 - **早期雏形**:1898年AIDA法则提出行为科学解构模型,1912年首本营销教材出版,1923年AC尼尔森开启消费行为量化研究 [11][12][14] - **关键突破**:1931年宝洁首创品牌经理制,1960年麦卡锡提出4P理论,1967年科特勒整合前作出版《营销管理》 [15][16][17][18] - **迭代机制**:教材每3.5年更新一版,已迭代至第16版,通过持续自我革新保持理论生命力 [9][60][61] 1960年代营销成为显学的三大动因 - **产能过剩**:二战后西方工业品过剩,中国1992年取消粮票后轻工业品过剩倒逼品牌营销 [20][21][23] - **媒介革命**:1965年美国电视普及率达93%,传播效率几何级提升,类比当前手机与直播渗透 [24][25][26] - **全球化市场**:消费需求碎片化要求差异化营销策略 [26][27] 科特勒对中国企业的三大启示 - **客户心智占领**:聚焦客户占有率而非市场占有率,服务特定人群需求 [36][37] - **全生命周期运营**:建立客户终身价值思维,超越单次交易 [38] - **经验销售转型**:互联网时代零售商需输出产品价值认知而非单纯商品搬运 [39][40][41] 红海市场竞争策略 - **标杆管理**:模仿行业领导者核心模式(如小米对标苹果) [45][46] - **反向解构**:差异化定位形成认知区隔 [46] - **技术跃进**:通过创新实现弯道超车 [47] 营销与公司战略的关系 - 营销驱动技术-产品-销售-利润的正向循环,无效技术将滞留实验室 [51][52] - 涉及价值观、产品、组织架构的系统工程,需整体性变革 [50] 数字化时代的营销进化 - 直播、数字人、元宇宙等新场景要求持续学习,5年内传统模式将失效 [57][58] - 保持"坚硬核心+持续迭代"的双重能力是关键成功要素 [61][62] 推荐延伸阅读 - 德鲁克《创新与企业家精神》、稻盛和夫《活法》、巴菲特致股东信等构建商业知识体系 [64][65][66][67]
超半数高净值人士,用保险和遗嘱传承财富
吴晓波频道· 2025-07-17 15:39
高净值人群定义与规模 - 高净值人群定义为家庭可支配资产在600万人民币以上的人群,中产阶层为200万至600万人民币 [3] - 2024年中国富裕家庭规模微降至512.8万户(同比-0.3%),其中3000万美元国际超高净值家庭数同比下降2.3% [18] - 招商银行数据显示金葵花用户(日均资产50万以上)达523.57万户(+12.8%),私人银行客户(1000万以上)16.9万户(+13.6%) [18][21] 财富传承方式 - 67%高净值人群选择遗嘱传承,54%通过保险产品规避纠纷,仅12%-20%使用信托或家族办公室 [8] - 房地产仍是核心资产之一,2024年30个重点城市3000万以上高端住宅成交4356套(+65%),70%购房动机为资产保值 [14][16] 财富分布特征 - 金葵花用户人均资产管理规模连续两年稳定在233万元,但财富集中度加剧:2.5%用户持有177倍于普通客户的资产 [25][26] - 高净值人群财富增速显著高于普通用户,6年复利达122%(普通用户58%) [26] 投资与消费偏好 - 资产配置中50%选择稳健型投资,30%追求高风险高收益,95%已配置保险产品(29%将保险作为重点配置) [30][32][33] - 消费欲望评分达79.7分(中产76分),月消费3万以上比例显著提升,健康需求位列首位(65%占比,较2021年+9%) [38][45] - 消费趋势转向"静奢":减少炫耀性消费,注重私密旅行(日本为热门目的地),健康投资涵盖医疗、干细胞等高端服务 [42][47][51] 行业动态与市场表现 - 高端住宅市场一线城市占比94%,上海表现突出,稀缺配套楼盘更受追捧 [14][16] - 保险行业深度渗透高净值客群,人寿、医疗、重疾险为主要配置品类 [32] 社会财富结构观察 - 普通富裕阶层持续扩容(金葵花用户年增12%),但超高净值家庭数量收缩 [20][22] - 财富增长分化明显,头部人群增速是普通用户两倍以上 [26]
药品集采不再锚定最低价,劳动力失业率连续4月下降 | 财经日日评
吴晓波频道· 2025-07-17 15:39
医保结余与参保情况 - 2024年居民医保当期结余达519.42亿元,同比增超400亿元 [1] - 参保人数绝对值减少但参保率稳定在95%,基金总支出增速降至5.5%(2023年为14.7%) [1] - 异地就医总人次达3.97亿(+63.2%),总费用7867.74亿元(+10.6%) [1] - 住院率数据未公开,引发对医疗资源使用效率的担忧 [2] 青年失业率动态 - 6月16-24岁劳动力失业率14.5%(连续4个月下降),25-29岁6.7%,30-59岁4.0%(环比+0.1%) [3] - 高校毕业生规模创新高,7-8月青年失业率或季节性上升 [3] - 30-59岁群体失业率回升,反映行业调整冲击 [4] 药品集采规则优化 - 第十一批集采启动,55个品种纳入,取消"最低价"锚定,强化质量监管 [5] - 允许医生按品牌报量,要求低价中标企业解释合理性 [5] - 政策调整旨在平衡药企利润与药品质量,避免"麻药不麻"等问题 [6][7] 欧盟预算提案争议 - 2028-2034年预算提案总额2万亿欧元(较当前1.21万亿显著增长),聚焦国防、经济竞争力与农业补贴 [8] - 拟对年净营业额超1亿欧元企业征税,遭德国明确反对,法国持谨慎态度 [8] - 经济弱势成员国受益更多,但德法财政压力或阻碍提案通过 [9] 抖音外卖战略调整 - 商家准入改为定向邀请,侧重品质商家(堂食、履约、品牌等维度) [10] - 未自建配送体系,推出AI产品"探饭"实现种草到下单闭环 [10] - 差异化竞争避开补贴战,类似京东外卖定位高端市场 [11] 证券行业人员缩减 - 证券从业者数量32.91万人(两年半减少2.5万),投顾8.15万、经纪人2.59万 [12] - 行业盈利压力来自IPO减少、佣金下调及数字化转型 [13] - AI投顾兴起或进一步替代传统岗位,投研能力需求提升 [14] 韩国投资者偏好 - 韩国股民对中国市场累计交易额超54亿美元,港股为主(小米获1.7亿净买入) [15] - A股中比亚迪、华泰证券受青睐,外资仍以投机性资金为主 [15] - 港股科技与新消费领涨更符合韩国成长股偏好 [16] A股市场表现 - 沪指涨0.37%至3516.83点,创业板指涨1.76%,两市成交额1.54万亿 [17] - AI硬件、军工、创新药领涨,房地产、银行下跌 [17] - 热点轮动加快,市场主线模糊化 [18]
黄仁勋换上了唐装
吴晓波频道· 2025-07-16 16:07
英伟达中国市场战略 - 黄仁勋频繁访华并积极争取中国市场,半年内往返中国不下三次[4][14] - 美国政府批准H20芯片出口许可,英伟达市值一夜暴涨1.16万亿元人民币[7][8] - H20是中国特供版芯片,性能仅为旗舰H100的20%,互联速度仅为H100的1/15[7] 中国市场重要性 - 中国AI开发者数量突破700万,占全球总量51%[15] - 2024年中国数据中心加速卡市场规模达487亿美元,英伟达份额从2022年95%降至50%[15] - 中国市场占英伟达上一财年销售额13%[16] 美国政策影响 - H20曾占英伟达中国区营收85%,被禁后导致55亿美元库存损失和150亿美元潜在订单流失[24] - 美国政策反复导致技术限制不断加码,最新规则将带宽限制在1.7-1.8TB/s[30] - 政策不确定性迫使英伟达启动"双轨制"策略,在中国建立独立研发线[31] 国产芯片竞争 - 华为昇腾2024年国内份额达24.8%,在智算中心建设中斩获超60%订单[36] - 华为Cloud Matrix 384性能超过英伟达,算力达300 PFLOPS[33][34] - 2025年上半年国产算力占比达42%,较去年提升7.4个百分点[36] 产品策略调整 - 英伟达计划推出基于Blackwell架构的新芯片,售价6500-8000美元,低于H20的1-1.2万美元[48] - 新芯片带宽限制在1.7-1.8TB/s,仅适合中小企业模型推理服务[50][51] - H20解禁后主要面向推理应用市场,4块卡服务器成本可控制在60万以内[59][60] 行业发展趋势 - 2025年AI模型参数规模从百亿级跃升至万亿级,如Kimi K2和华为盘古5.5[42] - AI算力产业链相关公司业绩表现亮眼,服务器、光模块等细分领域订单饱满[38][39] - 国产芯片使用率在部分实验室已超30%,生态建设取得突破[38]
美国6月CPI上涨2.7%,中国二季度手机出货量下降 | 财经日日评
吴晓波频道· 2025-07-16 16:07
美国6月CPI数据 - 美国6月CPI同比上涨2.7%,为2月以来最高纪录,略超预期的2.6%,前值为2.4% [1] - 核心CPI同比上涨2.9%符合预期,高于前值2.8%,但环比涨幅0.2%低于预期的0.3%,为连续第五个月低于预期 [1] - 利率互换数据显示交易员预计美联储9月降息25个基点的概率为62%,年底前累计降息近两次 [1] - 分品类来看,二手车、卡车、新车及机票价格下降拖累核心CPI,而家具价格环比上涨1%,玩具上涨1.8% [1] - 关税影响尚未完全显现,贸易商囤货未消化完毕,企业价格调整节奏可能放缓 [1][2] 中国智能手机市场 - 2025年Q2中国智能手机出货量6900万部,同比下降4%,结束连续六个季度增长 [3] - 华为以18.1%市场份额重回首位(1250万部),vivo、OPPO、小米、苹果分列2-5位,仅小米出货量增长 [3] - "618"促销以清库存为主,苹果销量榜首但Q2出货量仍下降1.3% [3] - "国补"暂停及AI手机热度消退导致厂商放缓出货,小米因汽车上市带来广告效应逆势增长 [3][4] 地方资产管理公司新规 - 金融监管总局发布《办法》,明确业务范围、经营区域及五大经营红线,推动聚焦不良资产处置主业 [5] - 新规禁止为新增隐性债提供通道,强化属地化管理原则,要求机构立足本地 [5][7] - 此前部分地方AMC偏离主业违规参与融资,新规旨在降低金融风险 [6] 吉利收购极氪 - 吉利以23.99亿美元收购极氪剩余股份,极氪2024年营收759.13亿元(+46.9%),净亏损收窄至57.91亿元 [8] - 吉利上半年新能源车销量72.52万辆(+126%),整合极氪是为减少内部同质化竞争 [8] - 极氪车型定位模糊化导致品牌形象受损,回归后需重新明确定位 [9] 苹果折叠屏手机 - 苹果放弃自研折叠屏方案,采用三星显示技术,预计2025年Q4启动生产 [10] - 折叠屏手机仍属小众市场,苹果因技术研发缓慢及品牌形象压力转向外部方案 [10][11] 山姆会员店选品争议 - 山姆上架好丽友、卫龙等大众品牌引发会员不满,部分品牌通过英文包装或定制化进驻 [12] - 山姆2023年3家门店年销售额超5亿美元,预计2025年"超级门店"增至8家 [13] - 选品调整挑战品牌独特性定位,消费者对大众品牌认可度较低 [13][14] A股投资者结构 - 2025年6月末A股投资者总数突破2.4亿,上半年新增超400万,个人投资者占比99.63% [15] - 信用账户达720.38万户,个人两融增长但机构信用账户出现开销户倒挂 [15] - 市场向成熟过渡,被动指数基金及量化策略推动机构持仓占比提升 [16] 股市行情 - 7月16日沪指跌0.03%报3503.78点,两市成交额1.44万亿元(缩量1700亿) [17] - 医药、机器人概念股走强,PCB、保险等板块调整,个股涨多跌少(超3200只上涨) [17] - 市场缺乏主线热点,资金回流医药白酒板块,汽车零部件板块因半年报预喜表现强势 [17][18]
世界银行经济展望:全球经济驶入异常颠簸的水域 | 每天听见吴晓波
吴晓波频道· 2025-07-16 08:41
全球经济展望 - 全球经济正进入异常颠簸阶段,经济学者对未来半年到一年的经济走势看法趋于一致 [3] - 世界银行将2025年全球经济增长预期从1月的2 7%下调至2 3%,增速仅高于2009年金融危机和2020年疫情衰退时期 [4] - 2020年代可能成为自1960年代以来经济表现最差的十年 [5] 主要经济体增长预期 - 世界银行下调近70%经济体2025年增速预期,其中美国下调0 9个百分点至1 4%,欧元区和日本分别下调至0 7% [5] - 中国2025年经济预期维持在4 5%,但面临关税战和内需低迷的双重挑战 [6] - 主要经济体增长放缓及政策波动将通过贸易、投资和信心渠道对其他经济体产生显著负面溢出效应 [7] 发展中经济体困境 - 发展中经济体增速持续下降:2000年代平均6%,2010年代降至5%,2020年代已低于4% [9] - 发展中经济体外商直接投资规模降至2008年峰值水平一半以下,债务持续累积 [10] - 2020年以来发展中经济体平均财政赤字率接近6%(本世纪最高),利息支出占赤字三分之一 [11] - 超过半数低收入国家已陷入高风险债务困境 [12] 贸易与投资趋势 - 全球贸易增速与经济增速同步下滑:2000年代5 1%→2020年代2 6%,2025年预计仅1 8% [9] - 贸易政策不确定性指数2025年初飙升至历史高位 [9] - 发展中世界(除亚洲外)正沦为"无发展区" [8] 历史对比与挑战 - 过去50年发展中国家人均GDP增长近4倍,超10亿人摆脱极端贫困 [12] - 当前全球化积极力量正被不确定性、分化和对抗取代,可能引发全球经济倒退 [12] - 避免2020年代成为"失落的十年"需依赖主要经济体政策制定者的智慧与合作 [12]
中企出海现状:40%为制造出海,77%团队不足百人
吴晓波频道· 2025-07-16 00:24
企业出海现状 - 制造业是当前出海企业的主力军,占比40% [8] - 76%的企业聚焦东南亚市场,成为"出海第一站" [8][12] - 52%的企业海外收入占比超过40%,34%的企业海外收入占比超60% [9] - 36%的企业海外收入年增速超过20%,成为核心增长引擎 [10] - 57%的企业选择注册海外实体,41%设立营销网络,24%成立海外合资公司,20%布局海外生产基地 [17] - 未来3年52%的已出海企业计划投入超2000万元,12%投入超5亿元 [18] 出海人才现状 - 77%的企业海外员工不足100人,47%不足50人 [22] - 73%的企业外派中高层管理人员,68%的销售与一线团队招聘本地人才 [25] - 70%的企业认为价值观差异是主要障碍,61%感受到管理风格冲突 [28] - 仅9%的企业对团队协作给出"高效"评价 [28] - 最紧缺的是执行类岗位,未来三年区域GM和海外管理人才需求各达47% [33] - 47%的企业设立专项培训,43%给予津贴激励,29%的已出海企业和58%的拟出海企业缺乏系统性支持 [37] 人才培养挑战 - 59%的企业招聘周期过长,53%反映外籍人才能力错位,43%表示成本超预期 [44] - 71%的已出海企业和82%的计划出海企业年培养预算不足50万元 [46] - 34%的企业缺乏培养经验,不知从何下手 [49] 未来竞争趋势 - 出海竞争将从"抢市场、拼价格"转向"比组织、拼人才" [52] - 需聚焦三大核心群体:海外经营领军者、属地化中坚力量、全球视野掌舵者 [54] - 出海已从"销售出海"升级为"组织出海"和"人才出海" [53]
一场相隔十年的高规格会议
吴晓波频道· 2025-07-16 00:24
楼市现状与政策背景 - 上半年经济增速5.3%但楼市表现疲软,6月全国70城新房价格环比下降0.3%,同比下降3.7%,一线城市除上海外均环比下跌[2] - 二手房价格跌幅扩大,一线城市环比跌0.7%,二三线跌0.6%,70城中69城环比下跌,较4月64城、5月67城持续恶化[5] - 房地产对经济影响显著:占居民60%资产配置、40%财产性收入,土地出让贡献地方财政40%[7] 城市工作会议核心内容 - 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提前3个月召开,对比2015年会议目标从"去库存"转向"存量提质增效",聚焦城市更新与民生改善[9][14] - 会议提出两大方向:民生导向的"好城市"建设(如旧改、安全设施更新)和市场规律驱动的供需优化[15][16] - 技术赋能强调系统性数字住建(BIM、城市信息模型),实施主体从政府主导转向居民自主更新与社会资本参与[17] 老旧小区改造模式 - 一线城市老旧小区房价跌幅达30%-35%,部分北方城市二手房跌去13年涨幅,23.7%老旧小区处于无管理状态[19][20] - 杭州浙工新村居民自主更新案例显示:建筑成本仅2000元/㎡(政府项目4000元/㎡),改造后单价较周边高60%至4.3万/㎡[22] - 旧改资金可能通过特别国债支持,类似"住房银行"模式,已有加装电梯项目试点[24] 房地产发展新模式 - "好房子"战略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定义为安全绿色、高得房率、智能全龄友好、好物业、能拉动内需的住房[26] - 双轨制探索:保租房解决刚需(品质提升),市场化满足高净值人群需求,后者被视为房价复苏风向标[27][28] - 城市更新需结合文化价值重塑,如杭州五柳巷社区改造后房价坚挺,杭钢遗址公园带动周边业态[36] 城市发展深层逻辑 - 真正城市更新需系统性规划人口、产业、城镇、交通协同发展,而非表面工程[33] - 欧洲老城区房价稳定源于文化价值赋能,美国曼哈顿"硅巷"生态通过业态创新激活旧空间[34] - 伪城市化导致职住分离与千篇一律建筑,未来需构建"以人为尺度"的韧性城市[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