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
icon
搜索文档
宁夏电网侧储能容量电价征求意见:25年100元/KW*年,26年165元/KW*年!
政策背景与目标 - 宁夏发改委发布《建立发电侧容量电价机制的通知(征求意见稿)》 旨在建立健全调节性资源价格机制 支撑新型能源体系和新型电力系统建设 促进能源绿色低碳转型 [7][8][9] 实施范围 - 容量电价机制暂覆盖合规在运的公用煤电机组和电网侧新型储能 不含直流配套电源 [2][10] - 煤电机组排除燃煤自备电厂、不符合国家规划的机组及不满足能耗环保要求的机组 [10] - 新型储能包括锂离子电池、压缩空气、液流电池、飞轮等技术 不含抽水蓄能 [10] - 执行清单由国网宁夏电力公司动态调整并报送审核 [2][10] 容量电费计算方式 - 容量电费由有效容量、容量电价标准和容量供需系数三者乘积确定 [3][11] - 煤电机组有效容量按铭牌容量扣除厂用电计算 新型储能有效容量按满功率放电时长/6×额定功率并扣除厂用电计算 [3][11] - 总有效容量包含煤电、新型储能、风电、光伏等调节资源之和 [3][11] - 容量电价标准2025年10-12月按100元/千瓦·年执行 2026年1月起上调至165元/千瓦·年 [3][11] - 容量供需系数按容量需求与总有效容量的比值计算 上限为1 [4][11] 容量电费分摊机制 - 容量电费由区内全体工商业用户月度用电量和发电企业月度外送电量(不含直流配套煤电)按比例分摊 [4][13] - 工商业用户分摊部分纳入系统运行费用 单设"发电侧容量电费"科目并由电网公司按月发布清算 [13] - 外送电量分摊部分由电力交易中心结算并在发电企业电费中单列 [13] 考核机制 - 煤电机组无法按调度指令提供95%以上有效容量时:月内发生两次扣减10%容量电费 三次扣减50% 四次及以上扣减100% [14] - 自然年内累计三个月全额扣减容量电费 取消未来一年获取资格 [14] - 新型储能月内发生三次非停扣减当月容量电费 全年三个月发生非停取消未来一年资格 [14] 执行时间与调整 - 通知计划于2025年10月1日起执行 同步废止宁发改价格(管理)〔2023〕879号文件 [15] - 政策遇国家调整时按国家规定执行 [15]
王振波教授将出席第四届钠离子电池产业链与标准发展论坛
会议基本信息 - 第四届钠离子电池产业链与标准发展论坛将于2025年9月24日至26日在山东威海举行 [1][3][10] - 会议由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和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联合主办 威海南海新区管理委员会和王振波教授承办 [3] 会议议程与核心议题 - 9月24日上午召开工信部锂离子电池及类似产品标准工作组2025年年会 包括《国家锂电池产业标准体系建设指南(2024版)》宣贯和国际标准IEC 63366 CD稿讨论 [6][7][12] - 9月24日下午举行闭门国家标准审查会 讨论国标《电能存储系统用钠离子电池和电池组 技术规范》和《安全技术规范》 [8][9][12] - 9月25日上午开幕式将公布第六批钠离子电池测评通过单位 第二批循环寿命1000次测评完成单位和首批低温性能测评参与单位 [11] - 9月25日下午举办钠离子电池产业链分论坛 聚焦正极 负极 电解液 隔膜和电池管理系统等关键材料技术 [13] - 9月26日上午召开钠离子电池应用分论坛 涵盖电动自行车 储能电站 家储 户外电源 UPS EPS和便携式设备等应用场景 [13] 技术研究与产业化进展 - 王振波教授将发表《钠离子电池聚阴离子磷酸盐正极材料可控制备及性能研究》主旨报告 其团队在Nature Catalysis Nature Commun等期刊发表SCI论文300多篇 H因子72 近5年发表IF>10论文78篇 [4][5][11] - 胡勇胜研究员将分享钠离子电池创新与产业化实践 王青松教授将进行储能用钠离子电池安全性能比较研究 [11] - 产业界代表将分享普鲁士蓝系钠离子电池开发 磷酸盐基聚阴离子钠离子电池进展 低成本高安全宽温域钠离子电池研发等关键技术突破 [13] 标准化与测评体系 - 会议将讨论国际标准IEC 63366《含碱性或其他非酸性电解液的蓄电池和电池组 工业设备用钠离子蓄电池和电池组》CD稿 [12] - 开展国标《电能存储系统用钠离子电池和电池组 技术规范》和《安全技术规范》审查工作 [12] - 推动行标《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 焦磷酸磷酸铁钠》征求意见稿讨论 何鹏林将介绍钠电池相关标准化进展 [12][13] 应用实践与项目案例 - 大唐湖北能源将分享百兆瓦时级钠离子储能项目实践 广西电网将介绍钠离子电池储能工程实践 [13] - 山西华钠芯能科技将探讨钠离子电池在煤矿应急中的创新应用 浙江新能源企业将展示钠离子电池在轻型电动车上的应用 [13]
两部委重磅发布!新能源就近消纳价格机制完善,储能支撑作用激发应用需求
政策核心内容 - 国家发展改革委和国家能源局联合发布《关于完善价格机制促进新能源发电就近消纳的通知》 旨在通过价格机制改革促进新能源就近消纳 推动能源绿色低碳转型 [4][5][10] - 政策明确就近消纳项目的界定标准 要求新能源年自发自用电量占总可用发电量比例不低于60% 占总用电量比例不低于30% 2030年起新增项目不低于35% [5][12] - 政策建立按容量缴费的输配电价机制 下网电量不再缴纳系统备用费和输配电量电费 系统运行费暂按下网电量缴纳 未来逐步向按占用容量方式过渡 [6][12][13] 项目准入条件 - 项目需形成清晰的物理界面和安全责任界面 电源应接入用户和公共电网产权分界点的用户侧 [5][12] - 项目必须配备分表计量装置 由电网企业在发电、厂用电、并网、自发自用、储能等关口安装计量设备 确保电量数据准确计量 [5][12] - 项目应以新能源发电为主要电源 且自发自用电量需达到规定比例标准 [5][12] 费用承担机制 - 就近消纳项目需按"谁受益、谁负担"原则公平承担输配电费和系统运行费 未接入公共电网的项目无需缴纳这些费用 [6][12] - 输配电费采用按容(需)量计算方式 具体公式为:容(需)量电费=按现行政策缴纳的容(需)量电费+所在电压等级现行电量电价标准×平均负荷率×730小时×接入公共电网容量 [6] - 可靠性要求高的项目可选择继续按现行两部制输配电价模式缴费 其中电量电费根据实际用电量(含自发自用电量)缴纳 [6] 市场参与机制 - 就近消纳项目作为发电企业和电力用户时具有平等市场地位 原则上作为统一整体参与电力市场 [7][13] - 现货市场连续运行地区按市场规则执行上网电量交易和价格结算 非连续运行地区原则上不向公共电网反向送电且不开展送电结算 [7][13] - 项目用电时需直接参与市场交易 不得由电网企业代理购电 并按下网电量承担上网环节线损费用 [7] 政策影响 - 新机制将有效促进新能源消纳利用 项目可通过使用自发新能源电量和合理减少接网容量等方式节约成本 具备较好经济优势 [15] - 政策将引导项目通过挖掘灵活调节能力和自主配置储能等方式提升自身平衡能力 从而减轻电力系统调节压力 [15] - 政策细化了项目边界、保供责任和经济责任 有望破解当前新能源就近消纳模式的发展难题 [10][14]
重磅 | 2027新型储能装机180GW!两部门印发新型储能规模化建设专项行动方案
总体目标 - 2027年全国新型储能装机规模达到1.8亿千瓦以上,带动项目直接投资约2500亿元 [3][8] - 新型储能技术路线以锂离子电池为主,同时拓展多元技术路线和应用场景 [3][8] - 形成规模化、市场化发展格局,技术创新水平和装备制造能力稳居全球前列 [7] 应用场景拓展 - 推进电源侧储能应用,包括新能源基地配建储能、煤电机组与储能联合运行 [10] - 拓展电网侧储能应用,在关键电网节点建设独立储能电站,推广配电网新型储能 [10] - 创新多场景应用模式,覆盖工业园区、算力设施、商业综合体等场景 [10] - 培育试点应用场景,依托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打造可复制的新型储能应用场景 [11] 利用水平提升 - 推动新型储能调控方式创新,包括协同优化调度和集群智能调度 [12] - 合理提升新型储能调用水平,优化调节资源调用序位 [12] - 提高新型储能调度适应能力,要求储能电站具备功率自动调节和运行数据可测能力 [12] 创新融合 - 大力推动技术创新,支持共性关键技术攻关和示范验证 [13] - 组织实施储能产业创新工程,打造上下游融合创新生态 [13] - 推广试点项目应用,促进新型储能技术产业创新 [13] 标准体系建设 - 加快完善新型储能标准体系,构建适应技术多元创新的标准框架 [15] - 加强关键领域标准制修订,优先开展技术成熟领域的标准工作 [15] - 持续推进国际标准化工作,提升新型储能标准国际化水平 [15] 市场机制完善 - 鼓励新型储能全面参与电能量市场,推动“新能源+储能”一体化参与市场交易 [16] - 引导新型储能参与辅助服务市场,逐步扩大参与调频、备用等服务的规模 [16] - 加快新型储能价格机制建设,完善容量电价机制和可靠容量补偿机制 [16] 组织保障 - 加强工作统筹,建立健全协同合作的工作机制 [17] - 强化安全管理,将安全作为发展电化学储能的重要前提 [17] - 优化建设管理,支持多方主体参与投资,鼓励民营企业发挥更大作用 [18] - 增强人才保障,形成多层次、多渠道的人才培养体系 [18] - 推进国际合作,推动国内先进新型储能技术装备“走出去” [18]
阿塞拜疆启动国内最大电池储能项目,乌兹别克斯坦将成首个风电+储能中心
阿塞拜疆储能项目 - AzerEnergy正在建设250MW/500MWh电池储能项目 为该国及独联体地区规模最大的储能项目[2] - 项目位于500kV Absheron变电站和220kV Agdash变电站 已进入施工阶段[2] - 项目功能包括增强电网稳定性 频率调节 有功功率补偿 峰值负荷管理及日落时段平滑负荷曲线 并具备黑启动能力[2] - 项目将强化国家能源独立性 支持在同步电网区域实现并联及孤岛模式运行[2] - 公司计划到2027年将2GW风电和光伏接入电网 配套建设500/330kV纳瓦希能源枢纽站[2] 乌兹别克斯坦储能发展 - ACWA Power获得2GWh独立电池储能项目合同优先权 协议有效期两年并可延长[4] - 亚洲开发银行提供5100万美元贷款用于建设努库斯2号风电+储能设施 包括200MW风电场和100MWh储能系统[4][5] - 融资构成包括亚行2540万美元和领先亚洲私营基础设施基金2540万美元 联合贷款方包括亚投行 FMO 渣打银行和沙特出口银行[5] - 亚行额外提供750万美元信贷担保以降低金融风险 助力项目获得低价投标[5] - 项目支持乌兹别克斯坦到2030年实现54%可再生能源发电占比的目标[5] 乌兹别克斯坦可再生能源规划 - 马斯达尔在布哈拉阿拉特地区建设63MW储能系统及250MW光伏电站 为首个大型电池储能项目[5] - ACWA Power为塔什干滨河项目融资 包含200MW光伏和500MWh储能[6] - 国际金融公司贷款支持1GW光伏电站 668MW储能系统及500公里输电线路建设[6] - ACWA Power与日本住友商事合作开发2.5GW可再生能源项目及968MW储能系统 总投资额达42亿美元[6] - 乌兹别克斯坦目标到2030年安装25GW可再生能源装机 当前可再生能源占比为16%[7]
储能火灾监测预警国标发布!2026年9月正式实施
政策发布 -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批准发布推荐性国家标准GB/T 46261-2025《电化学储能电站火灾监测预警系统通用技术要求》 将于2026年9月1日正式实施[2] 标准核心内容 - 首次系统性构建电化学储能电站火灾监测预警系统标准化框架 明确系统整体架构及核心设备的术语定义与分类体系[2] - 规定监测报警装置需满足气体、温度、烟雾、压力等多参数监测功能与性能要求 实现多维度火灾风险感知[2] - 明确控制装置需具备报警触发和联动控制等关键技术要求 强化火灾快速响应与协同处置能力[2] - 提出环境耐受性及电磁兼容性等可靠性要求 配套检验规则与试验方法保障复杂工况下稳定运行[2] 行业意义 - 标准填补电化学储能电站早期火灾监测预警产品标准空白 推动储能设施消防安全进入系统化、规范化新阶段[3] - 为储能产业安全发展提供坚实技术支撑与标准保障[3]
签订海外首个GWh构网型大单!天合光能披露2.48GWh储能销售合同
合同签署情况 - 天合光能控股子公司江苏天合储能有限公司与中国、拉美、亚太三大区域的三家客户签订合计2.48GWh储能产品销售合同 [5] - 其中海外1GWh订单采用构网型系统 为天合储能在海外市场首个GWh级别构网型项目 [5] - 三份合同均为日常经营性合同 无需提交公司董事会或股东会审议 [5] 合同对方情况 - 三家客户名称因豁免披露规定未公开 [6] - 客户与公司及控股子公司不存在关联关系 不影响业务独立性 [7] - 合同总规模为2.48GWh [6] 合同主要内容 - 合同条款明确约定产品交付、价格、质量要求、技术标准、包装标准、验收标准、结算方式与期限、违约责任及纠纷解决方式 [8] 合同履行影响 - 合同顺利履行将对公司未来经营业绩产生积极影响 [9]
CNESA储能生态对接会:储能+智能制造(珠三角专场)报名开启
储能产业发展趋势 - 全球能源结构加速转型与双碳目标深入推进 储能产业正从规模化扩张迈向高质量发展关键阶段 [2] - 政策端136号文等政策持续落地 储能产业市场化机制不断完善 对制造环节标准化高效化提出更高要求 [2] - 新能源装机量持续增长与电力系统灵活性需求攀升 倒逼储能制造向更高精度更优效率升级 [2] - AI大数据与自动化技术深度融合 为储能制造突破现有瓶颈提供全新可能 [2] 会议基本信息 - 会议名称:储能生态对接会-储能+智能制造(珠三角专场) [4] - 会议时间:2025年10月10日 [4] - 会议地点:深圳欣旺达光明研发基地 [4] - 主办单位: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 [4] - 协办单位:欣旺达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智能网 新华社智能零碳 [4] - 媒体支持:智能网 新华社智能零碳 Mos e nTECH [4] 核心讨论议题 - 进阶储能电芯制造:从高效生产到极致性能突破路径 [4] - 探究AI深度学习在电芯材料配比优化工艺参数迭代中的应用 提升电芯能量密度与循环寿命 [4] - 分析数字孪生技术在电芯生产全流程落地实践 在预测性维护质量溯源方面核心价值 实现制造精度再升级 [4] - 储能集成智能制造2.0:系统级协同与定制化能力提升 [5] - 解读模块化智能产线满足不同场景储能系统定制化需求 缩短生产周期 [5] - 探讨工业互联网平台在储能集成环节应用 实现供应链生产链运维链数据互通 提升系统整体效能 [5] - 智能制造赋能绿色生产:储能制造低碳转型路径 [6] - 分析智能制造技术降低储能生产过程能耗减少碳排放具体实践 如智能能耗监控系统清洁能源替代方案 [6] - 探索智能制造+循环经济模式 通过智能化回收拆解再利用技术 提升储能产品全生命周期资源利用效率 [6] 参会企业阵容 - 电芯类企业:欣旺达电子 宁德时代 远景 亿纬锂能 楚能 瑞浦兰钧 中创新航 融捷 飞毛腿 [8] - 集成类企业:禾望 科陆 东方日升 鹏程无限 特变电工 卧龙 首航新能源 三晶 永泰 [8] - 智能制造企业:发那科 西门子 FESTO 川崎机器人 ABB机器人 节卡机器人 优遨机器人 达明机器人 新时达机器人 [8] 会议议程安排 - 12:00-13:00 嘉宾签到及简餐 [8] - 13:00-13:40 参观欣旺达展示大厅 [8] - 13:40-14:00 中关村活动介绍 [8] - 14:00-14:15 演讲主题:锂离子储能电池设计及研发趋势 演讲嘉宾:魏臻 欣旺达海外储能产品研发总监 [8] - 14:15-14:30 演讲主题:构网型储能技术创新与设计挑战 演讲嘉宾:刘文龙 禾望电气储能产品与解决方案部总监 [8] - 14:30-14:45 演讲主题:储能系统优化创新与安全设计 演讲嘉宾:易成霖 美的集团科陆地面电站储能产品总监 [8] - 14:45-15:00 演讲企业:费斯托中国 [8] - 15:00-15:15 演讲企业:发那科机器人 [8] - 15:15-15:30 演讲企业:达明机器人 [8] - 15:30-15:45 演讲企业:非夕科技 [8] - 15:45-16:00 企业交流 [8]
三峡能源已建/在建新型储能超3GW,上半年营收147.36亿元
财务业绩 - 2025年上半年公司营业收入147.36亿元 同比减少2.19% [2] - 利润总额47.45亿元 同比减少12% [2] 装机规模结构 - 在建总装机规模1381.78万千瓦 其中风电和光伏合计1001.78万千瓦 [2] - 陆上风电 海上风电 光伏占比分别为27% 26% 47% [2] - 光热 抽水蓄能和储能项目装机380万千瓦 [2] - 2025年计划并网装机500万千瓦 风电与光伏各占一半 [2] 储能业务发展 - 已建及在建新型储能装机规模超过300万千瓦 [3] - 应用场景包括独立储能和新能源配套储能 [3] - 独立储能通过电力现货市场及辅助服务获得收益 [3] - 配套储能根据区域政策采用自主调用或调度调用方式运行 [3] - 公司正跟踪各地储能市场规则变化 优化配储原则和运营策略 [3] 行业活动 - ESIE 2026被定义为储能产业发展风向标 [4]
零碳园区新政引爆储能新赛道
零碳园区政策演进 - 中国园区低碳化发展经历了生态园区、低碳园区、近零碳园区、零碳园区多个阶段 [3] - "十一五"期间原国家环保总局首次发布生态工业园区标准 将发展低碳经济作为重点纳入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建设内容 [4] - "十二五"期间工信部和国家发改委联合开展两批次低碳工业园区试点示范论证实践 [5] - "十三五"时期国家规划纲要将碳排放强度正式纳入考核 [6] - "十四五"时期零碳园区建设从地方试点跃升为国家战略 2025年三部委联合发布《关于开展零碳园区建设的通知》 零碳园区建设迈向系统部署阶段 [6] 零碳园区核心任务 - 能源结构转型需科学配置储能等调节性资源 因地制宜发展绿电直连 [7] - 园区节能降碳需推动企业能效碳效诊断 建设极致能效工厂 [7] - 产业结构调整需布局低能耗新兴产业 探索"以绿制绿"模式 [7] - 资源循环利用需健全废弃物循环网络 提升固废综合利用率 [7] - 基础设施升级需推进能源系统改造 新建建筑执行超低能耗标准 [7] - 技术创新应用需打造低碳零碳负碳技术示范场景 [7] - 提升能碳管理需建设园区能碳管理平台 实现负荷监控与调配 [7] - 支持改革创新需支持多主体参与 探索虚拟电厂等新模式 [7] 园区配储政策要求 - 多地政府规定园区配储比例需达15%-30% [2] - 上海市要求储能系统配置比例≥15%(创建单位)至≥30%(标杆单位) [8] - 江苏省要求园区内新型储能容量≥日均用电量的10% [10] - 四川省在园区评价指标体系中设置"新型储能系统容量占园区日均用电量比重"评价值 [10] - 内蒙古自治区提出储能配置比例≥15%(创建阶段)至≥30%(标杆阶段) [10] - 湖南省要求储能配置比例≥15% [10] - 山西、吉林、安徽、江西、山东、湖北、湖南、福建、云南、广东、重庆、浙江、河北、陕西、宁夏、贵州也出台零碳园区建设方案或评价要求 [9] 绿电消费强制比例 - 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要求钢铁、水泥、多晶硅行业2025年绿电使用比例为25.2%~70% [14] - 国家枢纽节点新建数据中心2025年绿电使用比例要求为80% [14] - 这些重点考核行业对绿电消纳能力、供电稳定性有严格要求 需通过储能等灵活资源进行科学调节 [15] 园区市场潜力分布 - 中国省级国家级园区2543家 其中国家级开发区552家 省级开发区1991家 [16] - 以上园区覆盖80%工业企业、产生50%工业产值、90%的创新、60%能耗、31%碳排放 [16] - 园区主要分布在广东、山东、江苏、河北、河南、四川、湖南、浙江、安徽、湖北等地 是园区绿电发展的优势机会区域 [16] -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要分布在广东、江苏、浙江、山东、河南、福建、湖南、湖北、四川等省份 [16] - 山东、内蒙古、新疆、河北、广东、江苏等地高耗能行业用电总量较大 [17] 绿电发展区域模式 - 可再生能源大省具有绿电开发直供优势 可针对高耗能园区开展集中式新能源开发直供 通过配置储能实现"发-储-用"闭环 [17] - 东南沿海省份需通过购买绿电或绿证实现用能绿色转型 通过与分布式能源相匹配的源网荷储模式与外购绿电形成互补 [17] 绿电实施路径对比 - 绿电直连是指绿电通过专用直连线路向单一用户供电 实现"发电-用电"的物理直连 可实现物理溯源 [14] - 源网荷储是更宏观的概念 强调电源、电网、负荷、储能四大环节的深度协同互动 实现电力系统安全高效低碳运行 [14] - 绿电直连侧重满足企业绿色用能需求 提升新能源就近就地消纳水平 [14] - 源网荷储目标更具全局性 着重提升电力系统灵活性、稳定性和经济性 [14] - 绿电直连主要用于对单个或少数几个临近的大型电力用户提供电力支撑 [14] - 源网荷储多用于区域电网、微电网、园区系统场景下的用能模式 [14] 新型储能应用意义 - 推动新能源就近消纳 实现用能安全保障 [21] - 优化能源配置 降低园区综合用能成本 [21] - 充当"能源调节中枢" 破解供需失衡难题 [21] - 激活多元市场机制 构建商业盈利新生态 [21] 零碳园区典型案例 - 鄂尔多斯零碳产业园是全球首个实现"风光氢储车"全产业链闭环的园区 80%能源直接来自风电、光伏及储能 20%通过智能电网调节绿电交易补足 年减排达1亿吨 规划2025年实现3000亿元绿色产值 [22] - 北京金风科技亦庄智慧园区是国内首个获得可再生能源"碳中和"认证的园区 构建集风、光、燃、储、充于一体的智能微网 包含2台总容量4.8MW的风机、1.3MW分布式光伏、1台600kW+2台65kW微燃机 部署总容量2.9MWh的混合储能系统 [23] - 江苏江岛智立方零碳园区是南京市首个零碳园区项目 采用"光储直柔"技术 屋顶光伏年发电量超200万千瓦时 可再生能源自给率达85% [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