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然资源报

搜索文档
江苏海洋执法部门积极应对海洋灾害
中国自然资源报· 2025-08-06 02:15
接到预警,工作人员立即仔细检查基地大楼和基地排水系统,全面加强户外天线、监测仪器等设备设施以及绿化防护支撑,做好泵房巡查巡检,严防海 水倒灌、设施倒塌等情况。 码头工作人员及时收回活动引桥,全面检查加固码头设施,同时密切关注趸船安全状态。其中,开放式码头区域船舶全部提前驶离,防止在台风正面冲 击下,船舶与码头剧烈碰撞引发事故。中心4艘公务船艇全部提前转移至安全泊位,按照预案安排专人值守。在船艇之间安装防撞靠把等设施,减轻船舶与 码头、船舶之间碰撞,保护船舶安全。 值守人员检查船艇缆绳系泊情况。洪杰摄 近日,江苏沿海进入主汛期,江苏省海域执法监督中心启东连兴港基地位于长江入海口,中心严阵以待,采取措施应对海洋灾害。 目前,中心基地、码头及船舶等装备设施全部保持完好,实现"零报损"。 ...
东海局海洋科普志愿者走进上海社区
中国自然资源报· 2025-08-06 02:15
当夏日的蝉鸣遇上海浪的涛声,一场别开生面的科普课在上海市虹口区爱心暑托班热闹开讲。今年 暑假,自然资源部东海保障中心延续"业务聚焦、志愿赋能"的海洋科普宣传模式,选派7名志愿者赴虹 口区4个街道办学点,将浒苔专题科普课程送入爱心暑托班。 "同学们,你们去过海边吗?海边本该是蓝蓝的海水、金色的沙滩,可是有时候,海浪却会变成绿 色的……"在虹口实验小学的爱心暑托班里,中心海洋科普志愿者郝老师化身"海洋向导",以深入浅出 的语言介绍浒苔的属性特征,用动画演示浒苔生长过程,还讲述了2008年奥帆赛前夕青岛海域受浒苔侵 扰的新闻故事,让孩子们直观体会到浒苔绿潮带来的严重危害。 在虹口区欧阳学校的课堂上,"浒苔对海洋环境究竟是有益还是有害?"的辩论环节,引发孩子们激 烈讨论。支持"有益论"的同学列举了浒苔在吸收二氧化碳、净化海水、维持海洋生态系统稳定等方面的 作用;支持"有害论"的同学则提出了浒苔暴发后掠夺海水中的营养物质、造成生态系统紊乱的相关依 据。志愿者马老师适时点评,用"双面魔法"的比喻讲解浒苔对海洋生态环境的作用和影响,让孩子们在 思辨中理解海洋保护与生态平衡的重要意义。 在上海市民办新复兴初级中学的"指尖实验 ...
把政策送进田间地头 海南厅努力让耕地保护更接地气
中国自然资源报· 2025-08-06 01:10
政策推广与执行 - 海南省自然资源和规划厅通过"政策下乡"行动覆盖全省18市县、218个乡镇和街道办事处、2558个村委会、597个居委会和18个农场 [5] - 采用三级联动宣传模式 包括现场宣讲、案例解读及线上直播 累计培训150名市县宣讲员 [2] - 通过"耕智查"App提供耕地属性查询功能 明确永久基本农田与一般耕地界限 并附带政策法规及违规处罚案例 [1] 技术工具与传播方式 - 开发移动应用"耕智查" 通过扫码功能实时显示土地性质及使用规范 [1] - 采用"现场直播+录播回放"模式扩大政策覆盖面 儋州市针对性截取耕地长效利用内容循环播放 [3][4] - 海口、澄迈制作政策宣传短视频吸引网民点读转发 三亚开展线上有奖问答吸引4000多村民参与 [5] 政策内容与产业支持 - 允许各市县预留不超过村庄建设用地规模5%作为规划机动指标 [3] - 每年安排不少于5%的新增建设用地指标及林地定额指标专项保障乡村产业用地用林需求 [3] - 明确禁止在红色"高压线"区域种植经济作物 违规案例包括某合作社耕地建冷库罚款20万元 某企业违规占地盖厂房被强制拆除 个人非法占用农用地判刑10个月 [2] 基层反馈与成效 - 村民通过扫码查询功能明确耕地使用规则 违规案例警示效果显著 [1][2] - 乡镇干部表示政策解读解决工作"心结" 企业代表通过"面对面"活动获取从立项到审批全流程指导 [2][3] - 儋州市特色农产品(地瓜、凤梨、仙人掌等)种植获得政策支持 实现耕地保护与产业发展的精准对接 [4]
活力中国调研行丨舟山潮流能 澎湃新动能
中国自然资源报· 2025-08-05 14:19
LHD海洋潮流能发电站位于舟山秀山岛南部海域,是世界首座海洋潮流能发电站,也是持续稳定并网运行时间最长的潮流能发电项目。LHD此后三次 技术迭代,2022年,第四代1.6兆瓦"奋进号"并网运行,成为全球最大单机潮流能机组。如今,该电站连续并网超8年,单机规模与运行时间稳居全球第一, 被国际能源署列入 "全球海洋能20大亮点工程",成为我国唯一、世界公认的海洋潮流能标杆项目。 林东为调研团介绍潮流能发电原理。姜芳 摄 截止目前,LHD海洋潮流能发电站连续并网发电超95个月,累计发电总量超过810万千瓦时,连续运行时间全球第一,发电量全球第三。 12 199 t 1 1 1 1 7.50 e and t the production t a st t and ter since 8 STERNET the form the - 1 1 1 1 1 1 1 1 1 1 1 22 a 11500 CAST 567 er No arty t 2017 11:20 STERE the state th 19 f 8月5日,"活力中国调研行"活动走进舟山LHD海洋潮流能发电站。"涨潮退潮的海水流动,在这里已经存在了几亿年, ...
9533米!科学家发现地球最深“化能生命”群落
中国自然资源报· 2025-08-05 09:52
科学发现 - 在西北太平洋千叶—堪察加海沟和阿留申海沟的9533米深渊发现目前已知最深的化能合成生命群落及伴生地质流体活动 [1] - 利用奋斗者号全海深载人潜水器首次在9533米深渊及绵延2500千米海沟底部发现大规模化能合成生命群落和甲烷储库 [1] - 生命群落主要由深海管状蠕虫和双壳类软体动物组成 依靠富含硫化氢和甲烷的流体维持生命 [1] 地质化学分析 - 通过地球化学分析发现环境中的甲烷由沉积层深处微生物将有机质分解的二氧化碳不断转化而来 [1] - 表明深渊海底之下存在前所未知的庞大活跃深部生物圈 [1] - 直接挑战了深渊生态系统主要依靠海洋表层沉降有机颗粒和动物残骸维持的传统观点 [1] 科研意义 - 发现化能合成生命新物种并证明化能合成生命可能深刻影响深渊生态系统结构及全球碳循环 [1] - 为理解深海碳循环复杂机制提供全新视角 [1] - 科学家推测该现象不是个例 在全球深渊海沟存在一条化能生命长廊 [1] 研究计划 - 本次研究是全球深渊探索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 [2] - 该国际科研计划由中国科学院主导 旨在利用先进深潜技术揭开地球深渊奥秘 [2]
四川推动用地用林用草联动审批
中国自然资源报· 2025-08-05 05:38
政策核心内容 - 四川省自然资源厅与林业和草原局联合推出用地用林用草联动审批工作方案 旨在通过全流程业务融合与协同办理提升审批效率和服务保障能力 [1] - 方案聚焦预审与规划选址 农用地转用 临时用地 先行用地等4类审批事项 通过明确规则 精简材料 数据贯通 流程整合及人员协作实现深度联动 [1] 审批流程优化措施 - 农用地转用审批中合并土地勘测定界与用林用草现场查验为一次联合踏勘 同步出具技术报告和查验表 实现现状数据统一认定及成果互通互用 [2] - 推行一体化服务:统一组织公示公告 整合材料清单 单一窗口办理 并联审批系统及一次性缴费标准告知 [2] - 临时用地审批额外增加合并编制方案和联合批后监管措施 进一步强化流程协同 [2] 实施目标与范围 - 工作方案涵盖工作目标 范围 任务 时间安排 成果形式及职责分工 旨在实现审批流程简化 服务优化和效率提升 [1] - 改革举措直接服务于四川省高质量发展需求 强化经济大省要素保障能力 [1]
活力中国调研行丨走进宁波舟山港,看梅山港区的“绿”与“智”
中国自然资源报· 2025-08-04 15:37
绿色转型 - 梅山港区是浙江首个绿电码头,低碳码头示范工程风光储一体化项目每年可减少碳排放量3万吨以上 [3] - 梅东集装箱码头是国内同等规模码头中应用清洁能源流动机械数量最多的码头,截至2024年底共有749台港口机械设备,其中641台采用电力或液化天然气能源 [6] - 预计到2025年底将全部完成内集卡清洁能源替代 [6] 智慧升级 - 梅山港区拥有全球最大规模的远控自动化设备集群,包括36台远控桥吊和116台远控龙门吊 [9] - 远控自动化设备集群支撑起"千万箱级"码头作业能力 [9]
辽宁发布 2025年实景三维创新应用典型案例
中国自然资源报· 2025-08-04 08:26
实景三维数据建设进展 - 辽宁省已完成全省14.8万平方千米土地的地形级卫星照片制作 为自然资源管理、生态环境监测及城乡规划提供基础数据支撑 [1] - 建成14个地级以上城市约4841平方千米建成区的精细三维立体地图 覆盖楼房、道路等城市建筑和地物细节 [1] - 构建沈阳市20.17千米超清数字路 精细呈现7万多个道路标志、标牌等131类道路部件的三维形态 [1] 应用场景拓展 - 8个典型案例涉及消防、生态治理、防汛抗洪、地质灾害防治等七大领域 [1] - 城市级三维数据支撑智慧交通、智慧城管、智慧社区等智慧应用建设 [1] - 超清数字路可通过优化交通信号灯配时缓解拥堵 并为智能汽车提供三维地图导航服务 [1] 建设规模与发展规划 - 实景三维辽宁建设已覆盖约68万平方千米不同精细程度的三维数据 形成数字辽宁统一的时空基底 [2] - 政府将以典型案例发布为契机 推动实景三维数据向更多行业领域应用拓展 [2] - 坚持"数据为王、应用为本"原则 持续扩大数字底座规模并丰富应用场景 [2]
上半年我国海洋生产总值同比增长近六成
中国自然资源报· 2025-08-04 01:41
海洋经济总体表现 - 上半年海洋生产总值达5.1万亿元,同比增长5.8% [1] - 海洋经济在复杂外部环境下呈现稳中向好态势 [1] 海洋资源要素供给 - 新增批准用海用岛面积16.7万公顷,同比增长25.2%,涉及投资额超5000亿元 [1] - 海洋原油产量同比增长2.3%,天然气产量同比增长16.9% [1] - 海上风电新增并网容量同比增长199.4%,发电量同比增长2.2% [1] - 国内海洋水产品产量同比增长4.8% [1] 海洋传统产业表现 - 海洋船舶工业新承接订单量、完工量和手持订单量占全球比重分别为64.0%、47.2%和57.6% [1] - 海洋旅游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0%,邮轮港口接待旅客总数同比增长40.1% [1] - 海洋交通运输业货运量同比增长5.2%,货物周转量同比增长6.9% [1] 海洋新兴产业发展 - 海洋工程装备交付金额同比增长39.3%,手持订单金额同比增长9.7% [1] - 青岛市发布"海星大模型"用于海洋药物研发 [1] - 兆瓦级发电机组"奋进号"连续并网运行超3年 [1]
西藏绿色矿山建设现场会强调加快矿业绿色低碳转型发展
中国自然资源报· 2025-08-04 01:34
近日,西藏自治区绿色矿山建设现场会召开。西藏自治区党委副书记、自治区政府主席嘎玛泽登出席并 讲话。 会议指出,西藏作为重要的国家生态安全屏障和战略资源储备基地,生态保护与矿产资源开发事关国家 整体战略布局。自治区党委坚持把绿色矿山建设作为"区之要事"和着力创建国家生态文明高地的重要抓 手,加快矿业绿色低碳转型发展,推动绿色矿山建设"含绿量""含金量"持续提升。 会议强调,自治区各级各相关部门要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持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相统一, 咬定生态优先、永续发展目标不动摇;坚持国家所需与西藏所能相统一,咬定为国利国、安全高效目标 不动摇;坚持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相统一,咬定企地共建、惠民富民目标不动摇;坚持有效监管与有为 服务相统一,咬定厉行法治、规范透明目标不动摇。要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理念,严守"不合法 不发展、不环保不发展、不安全不发展、不经济不发展"原则,奋力开创自治区绿色矿山建设新局面。 西藏自治区自然资源厅相关负责人表示,此次会议深化了各级各相关部门绿色矿山建设对筑牢国家生态 安全屏障重大意义的认识,促进了跨部门、跨领域的深度合作,进一步激发了矿山企业建设绿色矿山的 积极性。下一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