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日报

搜索文档
两件文物背后的抗战故事
苏州日报· 2025-08-26 23:05
历史事件概述 - 1939年7月初在方家桥龚姓宅院召开联席会议 江南抗日义勇军代表 中共地方组织与国民党地方武装代表达成合作抗日初步意向[2] - 1941年7月上旬新四军六师五十五团七连主动攻击方家桥敌据点 打响苏南沦陷区反击"清乡"第一枪[3] - 日伪在长江沿岸及太浏公路构筑54公里封锁线 调集3000余兵力实施"清乡运动"[3] 战略意义 - 开创太仓地区国共合作团结御侮成功先例 彰显凝聚民族力量的卓越智慧[4] - 在敌强我弱情况下展现不畏强暴敢于斗争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4] - 基层党组织成为发动群众支援部队攻坚克难的核心力量[4] 当代发展 - 方桥村将联席会议旧址与反"清乡"战场融入村史馆建设 打造红色旅游与特色产业[4] - 复建龚家宅院作为历史见证 展现太仓人民用血肉与智慧书写的抗战史诗[4]
产学研协同创新填补国内空白
苏州日报· 2025-08-26 23:05
技术突破 - 公司成功研发真空环境超洁净晶圆传送机械臂 实现核心指标达国际先进水平 [1] - 技术填补国内相关领域空白 已获6项国家发明专利授权 [1] - 设备顺利导入多家行业标杆企业并实现稳定运行 [1] 产学研合作模式 - 公司与河海大学苏州高等研究院联合研发 高校科研团队直接嵌入企业研发环节 [1] - 相城高新区推动共建研究生实践基地 加速技术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 [1] - 协同模式采用高新区搭台、企业出题、高校解题方式实现成果无缝衔接 [1] 行业标准化 - 合作团队牵头编制《真空晶圆搬运机器人验收规范》团体标准 为行业技术发展树立规范 [1]
苏州市出台加快推进“AI+制造”创新发展行动方案
苏州日报· 2025-08-26 23:05
核心观点 - 苏州市发布AI+制造行动方案 目标2026年建成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先导区并打造全球领先智造之城 [1][2] 发展目标 - 2026年底高水平建成国家人工智能应用中试基地 [1] - 建设10个制造业重点行业人工智能应用赋能中心 [1] - 培育150个工业垂直类大模型和20家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专业服务商 [1] - 形成200个以上高质量工业数据集 [1] - 打造1000个典型应用场景和智能终端产品 [1] - 建设15个国家卓越级以上智能工厂 [1] 工业大模型培育 - 强化多模态预训练和模型训练优化等关键技术研究 [1] - 围绕产业集群+数据集模式构建高质量工业数据集 [1] - 推动行业龙头企业与大模型企业合作研发行业大模型 [1] - 支持企业开发面向特定场景的专用化轻量模型并向中小企业推广 [1] - 从多维度探索制定工业大模型认定评价标准 [1] 平台载体建设 - 聚焦半导体等重点领域构建一体化AI共性技术底座 [2] - 聚焦电子信息等优势产业建设10个以上赋能中心 [2] - 加快智算中心建设并升级公共算力服务平台功能 [2] - 推动行业内非核心通用类数据流通和使用 [2] 应用场景建设 - 组织开展100场以上产品技术路演和应用供需对接活动 [2] - 编制应用指引并发布场景目录进行宣传推广 [2] - 推动4000家以上规上工业企业开展基础级智能工厂建设 [2] - 推动600家企业开展先进级智能工厂建设 [2] - 培育15家以上卓越级智能工厂并探索建设领航级智能工厂 [2] 智能终端产品 - 涵盖AI+工业软件 AI+具身智能 AI+智能车联网等多个领域 [2]
苏州1至7月经济运行稳中提质
苏州日报· 2025-08-26 23:05
工业经济 - 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达27267.7亿元 同比增长4.5% [1] -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8% [1] - 前六大主导行业产值17699.1亿元 同比增长5.0% 占工业总产值比重64.9% [1] - 电子信息业产值增长7.1% 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产值增长5.3% [1] - 高新技术产业产值15417.3亿元 同比增长6.9% 占工业总产值比重56.5% [1] 固定资产投资 - 固定资产投资总额3670.9亿元 同比下降2.5% [1] - 扣除房地产开发投资后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1% [1] - 工业投资1338.9亿元 同比增长12.5% [1] - 电子信息业投资增长17.4% 通用设备制造业投资增长21.1% 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投资增长33.3% [1] - 高技术产业投资同比增长10.8% 其中高技术服务业投资增速达34.4% [1] 对外贸易 - 进出口总额15258.0亿元 同比增长5.3% [2] - 出口总额9589.9亿元 增长7.0% 进口总额5668.1亿元 增长2.5% [2] - 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出口4187.1亿元 增长21.9% 占出口总额比重43.7% [2] - 机电产品出口7455亿元 增长6.2% 拉动出口增长4.9个百分点 [2] 资本市场 - 新增境内外上市公司10家 其中境内A股上市5家 [2] - 境内外上市公司总数达275家 境内A股上市公司223家 [2] 消费市场 -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355.3亿元 同比增长3.4% [2] - 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下降0.8% [2] - 八大类消费品价格呈现"六降二升"格局 医疗保健价格上涨1.7% 其他用品及服务价格上涨6.3% [2]
“老粮仓”闯出新“食”代
苏州日报· 2025-08-26 23:05
核心观点 - 公司通过市场化转型和全产业链模式成功拓展校园粮油配送业务 服务范围从吴中区扩展至姑苏区、吴江区、相城区及部分高校 覆盖超560所学校70万师生[1] - 改革驱动业务转型 从政策性粮食储备转向市场化经营 2024-2025学年配送收入约900万元 2025-2026学年预计超2000万元[1] - 以国企品质保障校园食品安全 通过全流程管控和品牌文化输出建立行业标杆[2][3][7] 业务转型背景 - 2022年苏州市储备粮管理体制改革("两分离、四分开")导致公司政策性粮食储备业务划归市级管理 整建制并入吴中农发集团[2] - 核心业务剥离后面临经营困境 需寻找市场化经营方向实现自我造血[2] - 选择校园粮油集中配送领域 因国企资质与校园食品高要求(质量、安全、稳定性、可追溯性)高度匹配[2] 竞争优势与资源 - 拥有3.5万吨仓容专业粮食储备库 配备智能通风、环流控温、电子测温等控制系统[3] - 具备完整仓储管理和质量检验流程 形成从田头到餐桌的可控供应链闭环[3] - 整合种植、收购、仓储、加工、配送全产业链体系 提升品质管控和成本控制能力[4] 改革措施 - 组织架构调整:贸易部门18名员工中16人整合至市场一线 要求成为涵盖投标、合同、仓储、品控、物流及客户维护的多面手[4] - 薪酬制度改革:推行与营收、利润直接挂钩的"工资包"激励机制 替代传统薪酬体系[4] - 通过社区、企业食堂小额订单进行实战演练 2023年已实现收入增长[5] 市场拓展成果 - 2023年首次跨区服务姑苏区115所中小学及幼儿园 吴中区学校服务比例达75%[6] - 2024年新增吴江区、相城区及高校服务 总服务师生数超70万人[6] - 配送满意度评分保持100分 通过优化排班和精准调度满足多样化需求[6] 品质管控与品牌建设 - 每批次大米和食用油均提供厂家出厂报告及国家级第三方检测报告 并上传至"阳光食堂"监管平台[7] - 打造地产品牌"消夏渔歌"(源自吴王夫差与西施典故) 核心产品"南粳46稻鸭米"获国际粮油博览会金奖[7] - 3300多亩消夏湾生产基地获绿色食品认证 融合生态种植与吴地文化传播[7]
苏州市十七届人大常委会举行第二十三次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
苏州日报· 2025-08-26 23:05
经济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地区生产总值达13002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5.7% [1] - 进出口总额12958.8亿元,同比增长5.7%,跨境电商进出口233.8亿元,同比大幅增长185.3% [1] - 高新技术产业产值1.32万亿元,境内外上市公司总数达273家 [1] 就业与社会保障 - 城镇新增就业21.2万人,体现经济对就业市场的拉动作用 [1] - 建有社区日间照料中心2188个、综合为老服务中心100个,形成完善养老服务体系 [2] - "十四五"以来累计完成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超6万户,提升居家养老质量 [2] 公共服务建设 - 全市建设101家嵌入式社区普惠托育点,构建方便可及、价格可承受的托育服务体系 [2] - 会议审议《苏州市客运出租汽车管理条例(草案)》和《苏州市中小学生心理健康促进条例(草案)》,完善公共服务领域立法 [2] 财政与监管 - 听取苏州市2024年本级决算草案报告及2024年度本级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审计工作报告,强化财政监督 [2] - 监察机关专题报告整治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工作情况,加强廉政建设 [2]
苏州市生物医药产业专题工作推进会召开
苏州日报· 2025-08-26 23:05
政策支持 - 国务院正式批复同意中国(江苏)自由贸易试验区生物医药全产业链开放创新发展方案 [1] - 市政府召开全市生物医药产业专题工作推进会 强调抢抓机遇加快推动政策落地见效 [1] - 要求结合苏州实际细化实施方案 提升政策知晓度并助推惠企政策直达快享 [1] 产业发展定位 - 生物医药是苏州市长期坚守打造的主导产业 需加快推动高质量发展 [1] - 开展首创性、集成式探索 将苏州自贸片区打造为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生物医药产业集聚地 [1] - 建设更具国际竞争力的生物医药创新发展高地 [1] 金融与创新支持 - 要求相关部门和金融机构加大生物医药投融资 培育耐心资本和长期资本 [1] - 破解长周期研发难题助力企业健康成长 [1] - 深化保险产品创新 支持开发更多组合型保险产品提升创新药可及性 [1] 营商环境优化 - 要求提升审评审批服务 打造办事效率最快、政策效果最优、服务效能最强的国内一流产业发展环境 [1] - 形成上下联动定期研讨机制 [1]
中国医疗器械监督管理国际会议在苏州开幕
苏州日报· 2025-08-26 23:05
行业政策支持 - 国家药监局聚焦医用机器人、高端医学影像、人工智能医疗器械和新型生物材料等医疗器械新质生产力关键领域 全力支持高端医疗器械研发创新 [1] - 国家药监局今年已批准创新产品52个 截至目前累计批准创新产品367个 [1] - 全面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深化药品医疗器械监管改革促进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 鼓励高水平的全球医疗器械产品在中国首发 [1] 区域产业发展 - 江苏省携手各方探索医疗器械创新与监管的新路径、新模式 推动医疗器械产业向更高能级迈进 [1] - 江苏省持续优化营商环境 围绕企业创新药械产品研发、成果转化、项目落地等方面需求提供全生命周期服务 [1] - 江苏省欢迎全球医药企业投资深耕 共同打造全球医疗器械产业发展的创新高地、质量高地、开放高地 [1] 行业参与主体 - 国内外医疗器械监管机构、国际组织、行业协会、学术机构、企业代表参与会议 [2] - 江苏省及苏州市各级政府代表出席会议 包括副省长、市委书记、副市长等 [1][2]
苏州市领导督导调研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问题整改工作
苏州日报· 2025-08-26 23:05
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整改工作 - 市委书记刘小涛督导调研吴中区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问题整改工作 强调要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 坚定扛牢生态环境保护政治责任 标本兼治抓好问题整改[1] - 木渎镇大焦山地块有序推进耕地改造提升工作 要求结合土壤状况做好专业评估 开展科学复垦[1] - 城南街道苏街附近道路噪音扰民问题通过植树降噪 优化隔声屏 整治交通违法行为等措施防治噪音污染[1] 安全生产管理工作 - 检查恒润家园服饰公司安全生产工作 要求企业认真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 严格落实班前班后五分钟制度 定期检查设备线缆安全状况[1] - 持续深化安全生产六化建设 壮大安全生产网格员 企业安全员 注册安全工程师三支队伍[2] - 推动镇街道 村社区建设安全生产示范产业园和示范企业 推进电动自行车 厂中厂等全链条治理 做好森林防火工作[2] 工作机制建设 - 注重当下改与长久立相结合 深入剖析问题根源 健全完善长效机制 加快补短板强弱项[2] - 层层压实工作责任 全力以赴抓好督察整改 做到件件有着落 事事见成效[2] - 市生态环境局和吴中区分别汇报相关工作推进情况[2]
看“新”时代永卓“进化论”
苏州日报· 2025-08-25 22:52
智能制造转型 - 公司打造智能仓储系统 实现钢材从入库到出库全流程自动跟踪 立体仓库拥有4万个仓位[1] - 数字孪生工厂实现生产全流程可视化与智能化 应用一键脱硫 全自动浇钢 机器人检验等技术大幅提升流程效率[3] - 轧钢环节通过数字平台进行分区智能控温 能耗降低8%到10% 全产线部署8000多个数据采集点构建智能轧钢体系[4] - 采用5G全覆盖 BIM和AI技术的"集控+改善"管控模式 串联生产全流程 使整体效率和能源利用率提升超12%[7] 产品结构升级 - 优特钢产销比攀升至75% 包括180万吨高端优特钢连铸坯生产线和115万吨高精尖产品智能产线[4] - 子公司实现T1100级别碳纤维千吨级量产 建成第二条先进产线 产品可承受60吨拉力和3000摄氏度高温[8] - 持续拓展高附加值产品体系 切入高性能碳纤维领域 产品应用于航空航天 新能源汽车和高端体育器材[8] 多元化产业布局 - 向上延伸整合焦炭 铁矿石资源 向下拓展清洁能源 先进材料 智慧物流 绿色建筑等新赛道[8] - 物流板块年吞吐量超3500万吨 获评国家4A级物流企业 清洁能源板块年储运300万吨LNG项目稳步推进[9] - 培育专精特新企业:昆仑重工在风电大齿轮模锻件领域市占率国内前列 骐骥焊材突破高端焊材卡脖子难题 富淼科技登陆科创板[9] 技术创新体系 - 累计获得授权专利超千项 其中发明专利300余项 核心技术自给率大幅提高 创新成果转化周期明显缩短[11] - 攻克连铸方坯偏析控制技术 解决钢坯内部元素偏析问题 关键锻件可探测缺陷率从6%降至2%以下[11] - 组建十余名博士 近百名硕士的技术团队 与钢铁研究总院 北京科技大学等院校加强产学研合作[11] 人才发展机制 - 每年投入超千万元用于分层分级培训 与高校共建实习实践基地 成立永卓学院和技能大师工作室[12] - 建立管理 技术 技能三类发展通道 实行"干部能上能下 员工能进能出 激励能增能减"机制[12] - 提供人才公寓 丰厚福利 解决员工子女教育和暑托等后顾之忧 通过灵活机制引进高端人才[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