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助残

搜索文档
加强残疾人关爱帮扶和权益保障
人民日报· 2025-09-27 21:54
本期统筹:张安宇 《 人民日报 》( 2025年09月28日 02 版) 就业是残疾人平等融入社会、实现人生价值的关键。"十四五"时期,我国加强残疾人关爱帮扶和权益保 障,城乡新增残疾人就业人数累计达231万,已就业的残疾人数量达901万;每年新增城乡残疾人就业稳 定在40万人以上,残疾人就业率提升近5个百分点;就业更稳定、收入更高的按比例就业残疾人人数增 长超20%,超217万人次城乡残疾人参加职业技能培训。 社会保障方面,"十四五"时期,残疾人获得最低生活保障、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 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实现应保尽保;截至今年6月,残疾人两项补贴分别惠及1188.4万困难残疾人和 1640万重度残疾人;残疾儿童义务教育入学率已实现97%。通过持续实施集中和分散托养以及居家服 务、家庭无障碍改造和公益慈善组织的帮带等措施和行动,许多残疾人家庭的特殊困难和需求得到解决 和缓解。 一些科技创新成果,在残疾人康复等领域取得了比较好的应用成果。"下一步,将加大助残科技研发力 度,进一步营造科技助残良好环境,用科技赋能残疾人,推动残疾人事业高质量发展。"中国残联党组 书记、理事长周长奎说。 制图:张芳曼 ...
让听障者“听见”爱,让肢障者“行走”自如,让视障者“看见”世界—— 这个AI,正在成为人类“新器官”
华夏时报· 2025-09-27 10:16
公司AI助残产品与技术应用 - 智能助听器系列产品具备充电盒字幕转写和深海级降噪功能 突破传统助听器局限[3] - 下肢外骨骼机器人已在近50家医院投入使用 服务超1万人次 提供科学步态训练和日常助行支持[7] - 无障碍交流AI透明屏具备远程手语翻译 多语种互译和手写输入功能 改善听障语障人士沟通体验[7] 公益行动与社会合作 - 2019年发起听见AI的声音公益行动 为持证听障人士提供终身免费转写服务 累计捐赠转写时长超2亿分钟[3] - 联合中国残联等成立听见信息无障碍研发与应用联合实验室 推动听力无障碍技术标准化[3] - 开放808项AI能力赋能超3.3万公益开发者 构建助残开发生态[7] 重大里程碑与战略布局 - 2024年5月与中国残联共建通用人工智能助残联合实验室 标志科技助残进入体系化平台化新阶段[6] - 实验室以不让一个人在数字时代掉队为使命 开展技术攻关产品孵化和人才培养[6] - 通过AI助残创新大赛涌现慧光科技助盲等优秀项目 构建开放协同助残生态[6] 服务规模与人群覆盖 - 中国残障人士数量达8500万人 其中听力损失人群超2.2亿人[2][3] - 听见AI的声音公益行动使近10万听障人士受益[5] - 技术覆盖听力运动视力及精神障碍等多人群 打造无障碍产品生态圈[6] 国际影响与技术输出 - 为2022年北京冬残奥会 2023年法国残疾人技能大赛和2025年央视春晚提供无障碍服务[3] - 在2024年巴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演出中为听障艺术家提供实时字幕支持[3] - 实现国际场合沟通无国界[3]
全国首届人工耳蜗用户歌唱展演在清华大学成功举行
环球网资讯· 2025-09-23 09:42
清华大学无障碍发展研究院是国内高校中引领无障碍领域发展的跨学科研究机构,长期致力于通过科技 创新推动社会包容。研究院不仅聚焦于无障碍环境规划与设计,还积极拓展信息无障碍、社会认知无障 碍等前沿方向,持续推动校园无障碍建设, 并助力《无障碍环境建设法》立法进程。本次歌唱展演正 是其"科技助残"理念的一次生动实践。 清华大学无障碍发展研究院院长邵磊在活动中表示:"我们长期致力于推动'科技助残'从理念层面走向 实践落地。此次歌唱展演不仅生动呈现了听损朋友们享受和表达艺术的权利和热情,更深刻体现出科技 在赋能每个人、共建无障碍包容社会方面的重要意义。我们由衷感谢索诺瓦集团多年来持续的支持,正 是这样的合作让我们能够共同助力听损人士跨越沟通障碍,实现更深层次的社会融入。" 邵磊进一步强调:"21世纪是科技驱动社会深刻变革的世纪。而当我们谈论科技与福祉时,有一个领域 值得特别关注,那就是听力健康——它相对容易被社会所忽视,但在人口快速老龄化的今天,其重要性 愈发凸显。数字技术、生命科学等前沿领域的突破,都必然直面"人的尊严"这一根本命题,并以提升全 社会成员的福祉为终极目标。因此,科技创新不能仅停留在实验室阶段,更需要推 ...
买好产品,交好朋友:2025中国国际福祉博览会引全球友人汇聚
华夏时报· 2025-09-15 09:57
本报(chinatimes.net.cn)记者王晓慧 见习记者 李氏琼 北京报道 "今年中国出了很多可移动化和可视化的辅助设备,我刚刚体验的VR助盲眼镜就很赞。" "我每年都会来福祉博览会探寻新产品,今年看到了能自主上下的爬梯轮椅,印象很深刻。" 这是在2025中国国际福祉博览会暨中国国际康复博览会(下称"福祉博览会")上,各国友人向《华夏时 报》记者分享的观展感受。 据了解,本届福祉博览会有来自加拿大、韩国、日本、德国、俄罗斯、法国、美国、瑞士、奥地利、瑞 典等17个国家和地区的92家国际企业和机构参展,创历届新高。 关注好产品:商贸合作成果丰硕 "我想了解一些在我们印度尼西亚还没有引进的辅助器具和康复领域相关产品。" "我每年都会专程来参加福祉博览会。在这里,我们能直接与商家对接,交流方便,效率高。" 交换名片、互相添加联系方式、拍照留念……福祉博览会现场,外国友人与中国机构、企业工作人员热 情交流。有的是新朋友,初次见面,耐心细致地介绍情况;有的是老朋友,再会面,洽谈氛围热烈融 洽。 美国阿尔卑斯营销总监吴娴说:"今年展会人流量非常大,同时海外客户的数量也明显增多,包括俄罗 斯、印度、哈萨克斯坦、墨西哥 ...
18年同行!“元老级”参展企业用画面定格辅具科技的每一步突破
华夏时报· 2025-09-15 02:25
本报(chinatimes.net.cn)记者王晓慧 北京报道 9月中旬,在2025年中国国际福祉博览会上,一组特殊的"时空对话"正在上演。 记者在一则企业的图册上看到,首届博览会展出的机械假肢静静陈列,金属关节泛着工业时代的冷光; 而博览会现场的展柜旁,一位截肢患者正通过肌电智能假肢灵活抓取玻璃杯,传感器捕捉的肌肉电信号 在屏幕上实时跳动。 从"金属冷光下的静态陈列"到"肌电传感下的灵活抓取",两组画面的对比,直观呈现出我国辅具从传统 机械假肢的功能单一化,向肌电智能假肢"科技赋能、贴合实用"的跨越式发展,而这,亦是连续18届参 展的"元老级"企业,在行业深耕中持续突破、推动技术革新的生动缩影,其展品变迁恰是助推中国助残 科技从蹒跚起步到全球领跑的生动注脚。 在本届博览会上,奥托博克(中国)工业有限公司、佛山东方医疗设备厂有限公司、上海互邦智能康复 设备股份有限公司、天津市泰斯特仪器有限公司和常州市钱璟康复股份有限公司5家企业,以连续18年 未曾缺席的坚守,勾勒出一幅科技助残的产业进化图谱。 "18年的参展,是企业与中国辅具市场的一场'双向奔赴'。"奥托博克(中国)工业有限公司的工作人员 接受《华夏时报》记 ...
2025中国国际福祉博览会在京举办
人民日报· 2025-09-14 20:30
行业展会概况 - 2025中国国际福祉博览会暨中国国际康复博览会于9月12日至14日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举办 [1] - 展会总面积达2.2万平方米 [1] - 吸引400余家国内外企业及机构参展 [1] 产品创新与技术突破 - 首发新品包括脑机接口、智能机器人、外骨骼机器人、导盲眼镜、智能导盲犬等创新辅助器具 [1] - AI手语翻译设备、智能轮椅、智能假肢等科技助残产品集中亮相 [1] - 展示近年来助残科技创新成果 [1] 展区设置与行业覆盖 - 设置助行移动辅具、假肢及矫形器、听觉言语康复/低视力等专业展区 [1] - 涵盖儿童康复、养老与无障碍设施、医疗器械/康复器械等领域 [1] - 聚焦科技助残主题 [1] 国际合作与交流 - 世界卫生组织、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等国际组织参与交流 [1] - 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代表深入探讨辅具需求 [1] - 推动全球辅具产业合作 [1]
推动康复辅助器具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 不断增进残疾人民生福祉
人民日报· 2025-09-12 22:16
行业政策导向 - 国务委员谌贻琴强调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残疾人事业的重要论述并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 加快推进助残领域科技研发应用[1] - 明确提出大力发展康复辅助器具产业 不断增进残疾人民生福祉[1] 行业发展重点 - 2025中国国际福祉博览会主题为"科技赋能 共享福祉" 突出科技在助残领域的关键作用[1] - 现场展示脑机接口外骨骼机器人 离线字幕辅听设备等国产高科技康复辅助器具[1] - 详细关注福祉车 智能轮椅等产品的研发应用推广情况[1] 市场潜力与产业支持 - 中国康复辅助器具市场被明确指出具有巨大潜力[1] - 需要加快产业发展 不断丰富种类 培育品牌 加大宣传推广力度[1] - 完善残疾人辅助器具适配补贴制度 更好满足残疾人和失能老年人多层次多样化高品质辅助器具需求[1] 科技创新方向 - 要求深入推进科技助残 加强残疾人领域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1] - 围绕残疾人需求研发推广更多先进适用的科技成果和产品[1] - 以先进科技促进残疾人更好实现社会参与 共享幸福美好生活[1]
谌贻琴出席2025中国国际福祉博览会时强调 推动康复辅助器具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 不断增进残疾人民生福祉
新华社· 2025-09-12 12:01
行业政策导向 - 政府强调深入贯彻残疾人事业重要论述并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 加快推进助残领域科技研发应用[1] - 明确提出大力发展康复辅助器具产业 目标不断增进残疾人民生福祉[1] - 要求完善残疾人辅助器具适配补贴制度 更好满足残疾人和失能老年人多层次多样化高品质需求[1] 科技产品发展 - 博览会展示脑机接口外骨骼机器人及离线字幕辅听设备等国产高科技康复辅助器具[1] - 政府重点关注福祉车与智能轮椅等产品的研发应用推广情况[1] - 强调围绕残疾人需求研发推广更多先进适用的科技成果和产品 以先进科技促进残疾人社会参与[1] 市场前景与产业建设 - 明确指出中国康复辅助器具市场潜力巨大[1] - 提出加快产业发展方向 包括不断丰富产品种类与培育自主品牌[1] - 要求加强残疾人领域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 加大宣传推广力度[1]
2025福祉博览会开幕,北京残联带来多项沉浸式科技助残新体验
新京报· 2025-09-12 11:51
展会概况 - 2025年中国国际福祉博览会暨中国国际康复博览会于9月12日至14日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举办 聚焦科技助残主题 [1] - 博览会设置助行移动辅具 假肢及矫形器 听觉言语康复/低视力 儿童康复 养老与无障碍设施 医疗器械/康复器械等展区 总面积达2.2万平方米 [2] - 吸引400余家国内外辅具生产企业和服务机构参展 展示衣 食 住 行 用 医 学 娱等领域的先进用品用具 设备和技术 [2] 科技助残产品创新 - 北京市残联展区推出"大脑胶水"黄色凝胶产品 用于填充脑卒中腔并实现神经功能恢复 目前已进入临床试验阶段并成功助力两例患者康复 预计3-5年内上市 [2] - AI助听器采用玉佩造型设计 具备环境自适应功能 可抑制背景噪声并动态优化听觉体验 无需线下调校 [3] - 展区同时展示AR字幕眼镜 字幕辅听设备 智能脑机系统 基因治疗药物等前沿助残产品 [3] 智能服务与场景应用 - "互联网+辅具服务"展区通过触摸屏和电脑展示辅具政策及网上服务平台 支持现场注册登记 辅具申请和购买服务 [3] - 智能家居无障碍环境展区设立全屋智能设备联动模拟间 通过语音控制技术搭建无障碍生活应用场景 [3] 政策支持与产业生态 - 北京市建立覆盖全障别 全年龄段的辅助器具补贴制度 累计服务47万人 申领辅具达127万件 [4] - 动态将AR眼镜 字幕机顶盒等高科技产品纳入补贴目录 打造"互联网+"综合服务平台 [4] - 支持海淀区出台科技助残三年行动方案 建立43家单位协同机制 汇聚109项技术产品 [5] - 依托医药健康 人工智能产业园区建设科技助残"园中园" 构建"区-街-社-家"四级体验网络 [5] 行业推广与国际合作 - 成功承办2025中关村论坛年会科技助残论坛 11位中外顶尖科学家和企业领袖参与前沿技术对话 [4] - 首批发布15个国家科技助残典型案例 建成集发布 展示 体验 应用于一体的科技助残展示中心 [4] - 首批展出脑机AI轮椅 基因药物等60多项科技成果 部分产品在联合国人权理事会第59届会议展览中亮相 [4]
2025年“辅助器具创新产品首发活动”在京举办|快讯
华夏时报· 2025-09-12 09:01
活动概况 - 9月12日在北京举办"辅助器具创新产品首发活动" 主题为"科技赋能·共享福祉" [2] - 活动是中国国际福祉博览会暨中国国际康复博览会首次开设的创新产品发布平台 [2] - 旨在促进辅助器具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发展 为国内外企业提供产品发布平台 [2] 产品发布 - 52家企业首发59款创新产品 覆盖智能/多功能轮椅、智能假肢、外骨骼机器人等领域 [3] - 产品涉及康复机器人、脑机接口、信息无障碍、VR/AR技术、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 [3] - 特别设立重点联系地区专场 包括江苏省苏州市、湖南省长沙市、广东省深圳市和北京市海淀区 [3] 区域合作 - 四个重点联系地区展示科技助残政策举措、活动开展与实施成果 [3] - 各地区分享在科技助残领域的实践经验与创新成果 [3] 战略合作 - 中国残疾人辅助器具中心与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签署框架合作协议 [5] - 双方将共建可持续发展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充分利用各自优势 [5] - 合作范围包括科技助残、智能辅具等多层次、全方位合作 [5] 行业影响 - 活动展示科技助残创新应用成果 为企业提供展示推广平台 [7] - 为产业链各方提供合作对接契机 激励企业投入辅助器具研发生产 [7] - 激发社会力量参与 共同构建包容可持续的科技助残产业生态 [7]